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更新时间:2023-12-08 16: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济南村庄布点规划 13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2

6.1 镇村等级结构... 21 6.2 镇村规模结构... 23 6.3 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23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27 7.1 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7 7.2 村庄迁并与整合... 27 7.3 村庄布点规划... 29 7.4 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35 7.5 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 35 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6 8.1 规划原则与标准... 36 8.2 行政办公设施... 37 8.3 商业服务设施... 37

8.4 教育设施... 37 8.5 医疗设施... 37 8.6 文化体育设施... 38

9 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1 9.1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41 9.2 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41 9.3 排水工程规划... 42 9.4 电力工程规划... 42 9.5 通信工程规划... 42 9.6 燃气工程规划... 42 9.7 供热工程规划... 43 9.8 防洪规划... 43 9.9 消防规划... 43 9.10 环境卫生规划... 43 9.11 防灾规划... 44 9.12 环境保护规划... 44 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46 10.1 近期建设重点... 46 10.2 政策措施... 47

仲宫镇位居南部山区显要位置,与济南市主城区联系紧密,山区村庄农民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诸多村庄正在寻求各种发展途径,努力改善原有生活状况,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为仲宫的长远发展储备足够的能量。

(4)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示范效应

作为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镇之一,仲宫镇具有诸多先发优势和内在潜力。在发挥试点带动作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仲宫镇域村庄的健康发展。

1.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1997年)

(4)《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2005年) (5)《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6)《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7)《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8)《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东片区) (9)《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2006年)

(10)《仲宫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 (11)《仲宫镇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

(12)仲宫镇有关领导、行政部门对有关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的要求和计划 (13)国家、省、市有关村庄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与标准等 1.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 镇区现状人口约17000人,现状建设用地2.69平方公里。居住用地1.47平方公里,占54.93%,人均129.12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0.66平方公里,占24.6%,人均57.8平方米;工业用地0.17平方公里,占6.4%,人均15.8平方米。受地形限制,现状建设比较分散,主要沿路发展,居住、商贸用地比例较大,房地产建设项目质量较好。镇区商贸格局初步形成,已形成镇区宏福路、龙山路、西郭综合集贸市场、国际风情街四个大型商贸区。教育、医疗卫生、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基本齐全。

2.2.2 村庄建设现状 (1)现状 ① 农村发展状况

仲宫镇镇域总人口10.6万人,其中村庄人口89906人。人口密度411人/平方公里,低于全省555人/平方公里的平均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全镇住宅电话普及率75%,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99%。单位耕地面积承载人口0.65人/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50元。据调查,仲宫镇农村各产业产值在全镇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外出务工经商收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村级经济缺乏主导产业。农家乐旅游方兴未艾,目前,全镇农家乐业户达到168家。

② 村庄布局

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村庄主要沿道路、山谷、河流分布。大部分村庄布局散乱,用地粗放,土地浪费,人均用地指标偏高,一般村庄人均建设用地都达200平方米每人以上,建筑质量较差。部分沿风景旅游区周边地段村庄自发开发,缺少规划引导,建设水平较低。山

上村庄与河边路边村庄布局和建设差异较大,大部分村庄呈带形发展。

③ 公共服务设施

镇域现有小学20所,中学3所,其中,小学分别由6年制、4年制、2年制等。中学分别位于仲宫镇驻地和高而、锦绣川办事处,除自然村外大部分村庄都设有幼儿园。三分之一村庄设有卫生所,辖区内历城一中、历城区医院、历城区博物馆等区直单位大力发展,使镇驻地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但公共服务设施总体供给不足,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集贸市场缺乏。镇域范围缺少相应的文化、文娱活动、体育设施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医院、卫生设施条件差,服务质量低。

④ 道路交通

仲宫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 103线、327线、518线贯穿其中,省城绕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成为南部山区名符其实的交通枢纽。先后三年投资近7800万元,整修新建了全镇58条、186公里通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网络格局;投资200万元完成了103线8公里的亮灯工程;投资220万元,整修了镇驻地龙山路;投资1300万元用于“三化一建”;24个创建村公硬化村内水泥、柏油路面21万余平方米;现状基本实现村村通。道路以水泥硬化路面为主。

⑤ 市政公用设施

村民均使用自备井,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该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在建成11万伏变电站基础上,积极进行了电网改造,初步完成了“双电源”工程; 2005年我镇投资道路广场建设资金就达3700万元,路灯安装投资128万元、环卫设施投资10万余元。通过市场化运作,在103线两侧安装路灯270余盏,与镇驻地内已安装的路灯交相辉映,各文明生态创建村也积极亮化村庄,在主要街巷路口安装路灯几十盏不等,使每个山村都亮起来。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各村在硬化路面之前,完善了本村的排水设施。镇驻地排水管网逐步完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逐年提高。

为7407人,村庄迁移去向为仲宫镇驻地,另锦绣川水库周边人口为2966人,村庄迁移去向为锦绣川办事处所在地;规模弱小迁并2个行政村型,合并迁移人口176人,村庄迁移去向为毗邻泉子峪村。

(2)村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按照镇驻地——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体系,统筹考虑中心村数量与布局,发挥中心村带动作用;同时结合原有村庄规模基础,科学预测规划期内村庄人口规模,形成合理等级结构。其中,中心村12个,基层村71个,共计83个(迁并整合村庄46个)。1级村庄6个,2级村庄22个,3级村庄35个,4级村庄20个。

4 城乡统筹发展 4.1 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4.1.1发展目标 (1) 镇域目标

结合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为中心:强化农业立镇,突出三产强镇,抓住市场兴镇。2010年经济社会达到全省上游水平,2020年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把仲宫镇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社会进步、产业结构合理、人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镇。

(2) 镇区目标

充分利用镇域资源,把仲宫镇建成三产结构合理,城镇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服务功能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

4.1.2 镇村统筹发展策略

(1)生态发展战略

重点发展农业与旅游业,严格控制工业和房地产业发展。

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为目标,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将任何经济社会活动的环境效应纳入成本,以实现生态经济复合效益为目标,优化城镇功能和发展方式。居民点建立在环境承载力基础上的居民点规模与居民点体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建筑与环境相结合,乡土文化与绿色节能相结合。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使用,污水资源化、污水达标排放与零污染排放,生态恢复与重建。

(2)区位提升战略

依据中心地理论,在合理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一个区域中心隆起。仲宫镇的区位条件优越,农业基础优势明显,,具备成为区域中心的充分条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挖掘仲宫区位优势潜力,承接济南市产业转移,构建南部山区中心市镇;

(3)城镇牵动战略

城镇化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功能越强大,积聚辐射经济要素的空间地域越宽广,区域经济越发展对城镇规模扩大的支撑力越强。因此,仲宫要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仲宫要以镇区为中心,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采取措施,严格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努力使镇区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区域中心城镇。抓好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集镇的积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中心村为支撑的城镇化体系和星罗棋布的城镇网络。

(4)农业优化战略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优势经济”,特色就是优势。仲宫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样的生态条件,形成了许多特有的农业资源、农副产品,实施“特色农业战略”,促进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一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积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使粮经比达到适度比例。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和食用菌生产。三是引导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从特色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中逐步培育未来的特色产业。四是抓好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在有效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向规模化、企业化发展,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以产品深加工促进增收,以效益和质量提升巩固仲宫传统优势,为仲宫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5)科教兴镇战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正视严重收缩型人口的长远影响和生源数量的急剧减少,围绕并校工作核心,积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重点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小学、初中名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要依托科教振兴;科教事业的不断进步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周边地区的极化作用,仲宫大量的人才、科技流失,面对此尴尬局面,仲宫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抓好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加大科技进步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工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要有选择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循环经济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发展

“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4.2 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4.2.1 重要资源分布

仲宫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享有“一城山色,两湖荡漾,三川锦绣,四季常青”的美誉。现有卧虎山国际滑雪场、金象山滑雪场、红山生态园、红叶谷、锦云川乐园、锦阳川门牙景区、波罗峪休闲度假区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座落在北道沟等村庄。同时,卧虎山白鹤度假湾、大泉山水庄园、锦云生态园等一批重要资源开发项目正在建设,门牙景区正在努力建设精品景区。此外仲宫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终军请缨报国而扬名,也是秦琼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兴的旅游景区以及连续举办了15届的历城区春季赏花会,使仲宫生态旅游日渐厚重。

4.2.2 限制建设分区管制 (1)禁止建设区

分为基本农田区、水源涵养保护区,重要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严禁进行村镇建设、采矿、挖土挖沙等一切非农活动,严格禁止与水源保护无关的任何建设活动。

主要包括坡度大于25度区域、水域、有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地下水重点渗漏带等。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

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的直接汇水区域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

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停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绿化。禁止所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活动。

禁止建设用地94.2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36.8%。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200人/平方公里,禁止除科学研究和森林防火需要外的一切建设活动。

(2)限制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在15度至25度区域、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耕地、疏林地等。 限制建设地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并提出生态补偿措施。

限制建设用地141.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55.2%。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300人/平方公里。

分为沟谷居民点分布区、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保护区、一般农田用地区、山林果园绿化区、重要生态廊道区。

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优化现状用地;允许小规模建设项目;旅游项目及设施的建设,应当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建设,防止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与影响;鼓励各种农业设施的建设,促进各类中、低产田及其它一般农田向基本农田转化,提高其产出、产量和农业经营水平;加强山林保护和植树绿化,扩大森林郁闭度,改善大气环境,保持水土,禁止在该区进行破坏山林绿化的建设活动;以生态绿化和发展生态农业为主,应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地形地貌;禁止建设污染水质的工业生产设施,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对区内生态旅游场所,严格控制旅游容量

(3)适宜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小于15度区域、建成区和未利用土地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ku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