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1

更新时间:2024-01-05 13: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

解析:本题涉及到探究过程的多个要素: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和交流。题设中已经提出了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这就要求学生沿着水是否结冰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实验。

答案:猜想:盐可能改变了水的凝固点或盐可能改变了冰的熔点。

理由:因为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可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

分析与交流:方法1:在路面上撒碳灰。道理:加快雪吸收热量,加速熔化;同时增大摩擦。

方法2:给车轮加防滑链。道理:最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

内侧

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发生凝华

1、敲击桌子后,可以听到声音,但却看不到桌子在振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被敲击后正在发声的桌子在振动。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C、人淋浴时水的温度大约是50℃D、盐城市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提琴、钢琴所发C调“1”的响度不同B、提琴、钢琴所发C调“2”的响度相同。 C、女中音、男低音所发C调“3”的音调不同。D女高音、男低音所发C调“4”的音调相同.

4、为了保证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三、解答题

1、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 2、附加题有一支标度不准确温度计,用此温度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是5摄氏度,放在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是95摄氏度,如果用此来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是23摄氏度,则实际温度示多少?

P12页(3)实验中,应如何判断音调的高低? 教学案13

15、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 (填一物态变化),吸收人体的 。 教学案14

15、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14、(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到 KH 教学案11

7、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扶至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 (2) 。 11、试问: (1)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水的目的是: 。 (2)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的目的是: 。 教学案12

2、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分干了之后就很烫,这种现象是因为( )

A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B、水的温度低,蛋壳的温度高。 C、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使蛋壳温度较低。 D、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6、在医院进行外科小手术时,医生常常使用一种透明的,沸点约为13.1℃的氯乙烷液体,它能使皮肤冷得处于麻木状态,从而失去痛觉看,这种局面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 国庆作业(1)

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C、人淋浴的水的温度大约是50℃D、盐城市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19、摄氏温标是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 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的 。 20、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音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音不超过 分贝。 附加题:

有一支标度不准确温度计,用此来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为5摄氏度,放在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是95摄氏度。如果用此来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是23摄氏度,则实际温度是多少? 国庆作业(2)

1、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录音机放出的音乐很好听,一定是乐音。

B、钢琴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的是噪音,响度小的是乐音。 C、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D、小提琴的声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音。 19、夏天打开冰箱时,看到冰箱里冒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是用 办法使它成为液态,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国庆作业(3)

17、常用成语“掩耳盗铃”来比喻不能欺骗自己。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故事中盗贼所犯的错误 。

20、为了减弱噪声污染环境,我们见到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坦克驾驶员头戴耳罩,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用吸音材料制特殊形状的结构,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 课课练

7、声源在空气中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 。 8、下列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飞行的蜜蜂 B、运转着的电动机 C、紧张不动的橡皮筋 D、正在用于演奏的手风琴

1、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

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学中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A、 推理法B类比法C替代法D转换法 2、“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3、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 。

初二物理单元练习2(2011.10.27)

7.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图析法.

分析:读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看清海水淡化的过程.

解答:解:由图知:海水从右上方的管中进入,流到左下角设备中被加热,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海水液化成淡水,下面的盐水再流入右边的设备,二次淡化.最后盐水流出.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B.

12.将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 ) A、 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少于原有水的总量; B、 水会结冰,结冰后室内气温下降;

C、 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等于原有水的总量; D、 水不会结冰。

16.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

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由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

(2)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min.

(3)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出,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 ℃.

(1) 能够从沸腾图象中确定水的沸点.在沸腾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

变,这是沸腾过程,此时的温度便是沸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首先确定89℃时对应的时间和开始沸腾时的时间.刚达到沸点的时间便是开始沸腾的时间.

(3)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保持99℃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9℃. 故答案为:99.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89℃,从第5分钟温度达到沸点,所以从89℃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5min. 故答案为:5.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继续对水加热1min,水的温度仍为99℃. 故答案为:99.

2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 (“晶体”、“非晶体”)。原因是 。

2.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 态;在BC段,物质是 态;在 3.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 。

4.B至C段的过程叫做 ,需要 热量;E至F段的过程叫做 ; 需要 热量。 5.该物质熔化过程进行了 分钟。

29.小刚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中,每隔2min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他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温度值记录如下: 温度/℃ 状态 4 2 0 -2 -4 -6 -6 -6 -6 -6 -6 -6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固 液固 液固 液固 固 固 (1)在图5中作出混合物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到水和酒精混合物的凝固点是____. (3)从本实验中可得出结论:水和酒精混合物在凝固时____. (4)与水的凝固点相比较还可得出结论:____.

初二物理单元练习2(2011.09.30) 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

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由实验现象可知: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减弱,而光的传播没有减弱,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解: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而仍看见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但是光传播不需要介质,如果需要,随着空气的减少,电铃的振动会看不清楚. 故选C.

世博会历来是各国展示最新发明、最新科技成果的盛会.在本次上海世博会上,我国相关单位实施了太阳能、新能源汽车、LED照明工程等项目的应用,如图是

投入园区内使用的一种以燃料电池为电源的电动车,请列举出使用该燃料电动车的一条优点:

无污染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

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 解: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故答案为:无污染.

吹不同的纸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区别不同纸张发出的声音主要靠 来区别不同纸张发出的声音,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010?河南)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1)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解: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点评:(1)掌握人听到声音的四个条件:频率在20-20000Hz,有一定的响度,有介质,耳朵完好.

(2)掌握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如图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会(填“会”或“不会”)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这说明 左边的音叉在振动,这是由于

空气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 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这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振动.这是空气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

故本题答案为:会,左边的音叉在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小明想:\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小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小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小明将铁圈放在音响的喇叭前,打开音箱。这时,他发现,薄膜随着声音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如图1所示。

(1)、小华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结论? (2)、小华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

(3)、小华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什么物理学的探究方法?

分析:小华看到的现象是薄膜随着声音的节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说明是声音使空气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这种看不见的波动通过轻巧的薄膜呈现了出来。

解答:(1)、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

(2)、提出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3)、转换法。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研究问题采用的这种方法称为( ) A、推理 B、类比 C、代替 D、转化

分析: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看不见,用水波来类比声波.

解答:解:把两种形式相近的事物作比较,从而达到对其中一个的深入了解,这就是类比,此题就是把声波类比为水波,从而加深对声音传播方式的理解. 故选B.

点评:物理学的学习中要用到很多研究问题的方法,其中类比法就是很重要的一个.

(2010?镇江)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表面积有关.

(2)通过 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

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表面积(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②物理学研究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解答:解: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温度、水的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水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时,应用控制变量法.

(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故选A、C.

(3)小凡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的环节来看,他没控制水的质量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故答案为: (1)表面积大小 (2)A,C;表面积

(3)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在上图中,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景;图 是水沸腾后的情景;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4)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

(5)为了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时间,请你提出有效的操作建议:(写出两点)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实验题;作图题;简答题.

分析:水在沸腾前吸热升温,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描点,连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6分钟前水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到100℃,温度不再升高,此时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并且考查了通过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物态变化

3、夏天,对着水杯中的水面吹气,能使热水凉得更快,这是因为(吹气加快液面上方空气流速,使水蒸发加快,吸热增多) 。

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使手表温度升高,这是因为

(2)航天员在太空中用水很节约,有时需要将呼吸产生的湿气经过再生处理后供给航天员使用。在对湿气处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物态变化是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体积就要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氮。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______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_______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

夏天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关于水雾的成因及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室内的水蒸气液化后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B、 室外的水蒸气液化后附着在玻璃的外侧 C、 室外的水分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D、 室内的水分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右图是水循环的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时,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浮在空中形成云;小水滴越来越大,当上升的气流无法托住它时,它就落向地面形成雨;雨水降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汇入江河湖海,一部分渗入地下。 图中(1)所示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吸/放)热;(2)所示过程的物态变化包括凝华和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伴随着 (吸/放)热。

1、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里常用的测温液体有 。

2、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其变化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若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阀门打开,让液化石油气快速放出,则钢瓶内的温度将 (升高/降低/不变)。

10、如图所示的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

(1)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液态的水会不断地变成水蒸气,仔细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的现象是 。 23蔬菜和水果保鲜的实质就是保留水分,为了研究影响其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

B、C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相同胡萝卜).

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 组(填组别字母);

(3)在A图的情形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水分散失的多少,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

比较两片萝卜质量大小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应

用好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在A图中,是均匀剖开的两个相同胡萝卜,液体表面积相同;在同样的环境里,表面的

空气流动相同;一个胡萝卜在阳光下、另一个在树荫下,胡萝卜的温度不同;本实验研究的是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B图三个因素都相同,不能研究影响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所以该研究方法不正确; C图中控制的是胡萝卜的温度和表面积不变,研究胡萝卜水分蒸发的快慢和胡萝卜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研究方法正确;

(3)在A图的情形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水分散失的多少,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比较两片萝卜质量大

小,质量小的蒸发的快,质量大的蒸发的慢,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温度; (2)C;

(3)比较两片萝卜质量大小.

点评:本题考查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

面积、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同时还应该掌握好控制变量法.

24、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小碎冰,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 (2)下表是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实验数据表明:冰的熔点是 ,海波的熔点是 ;冰和海波在熔化时,吸热情况和温度关系的特点是 ;在第min时,海波处于 态。

第一章 声现象

1、说话时,把手放在喉咙处,感觉到喉咙在 ;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嘣嘣”的声响,同时看到橡皮筋在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 了,以上现象说明 。 2、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仍然能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在你身旁一定距离处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7、物理学上用分贝(dB)做单位表示声音的 ,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块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由此可知,城市道路两侧种植的许多树木,除了遮阳、净化空气外,还能使噪声在 减弱。 9、下面是几种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1)大象:1~20000Hz(2)青蛙:50~8000Hz(3)猫:60~65000Hz, (4)人:20~20000Hz (5)狗:15~50000Hz (6)海豚:150~150000Hz 上述动物中,能听到次声波的有 ,能听到超声波的有 , 超声和次声波都听不到的是 。(填序号) 23、探究发声的桌子是否在振动。 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用什么方法能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实验设计:

(1) 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激光笔射出的激光)

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2) 敲击桌面,墙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答: (3) 这说明桌面发声时,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普通铁路的钢轨每隔25~100m就有一个接头,火车车轮经过钢轨接头时就会因撞击而产生“喀哒”声,这不仅对钢轨、车轮、轴承等都有损害,而且还会影响旅客休息。

2008年8月通车的京津(北京到天津)城际铁路,全长120km,钢轨没有任何缝隙,列车运行更加安全、平稳,最高速度达350km/h,动车组车体采用大型中空铝合金挤压型材,有效控制了车体在高速运行时的结构振动;采用全新的隔音减振结构设计,在地板间填充了大量的隔音材料,关紧车窗后,几乎听不到火车运行噪声,旅客也不再有磕碰、跳动的感觉。铁路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区段还设置了隔音墙,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噪声对两侧群众生活的影响。

请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高速列车除缩短了旅客乘车的时间外,对旅客来说还有什么好处?这些好处是靠文中哪些具体措施保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k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