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牡医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2-25 14: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药物毒理学 Wayne

一、名解

1.毒素:通常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涉及合成或生物类药物。 2有毒:物质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3毒性反应: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 反应。一般可预知,临床应避免发生。

4.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入血后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呈现的有害作用 5.终毒物:在靶部位最终发挥毒性作用的物质

6.毒代动力学:从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科学,运用药动学方法和 原理来探讨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在毒性剂量下进行研究。

7.氨苯砜综合症:在服用氨苯砜后出现的一组以发热、皮损、肝损害、黄疸、淋巴结病及溶 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是氨苯砜治疗引起的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8.镇痛剂肾病:由于长期滥用镇痛药物,其累积量超过1~2kg时引起的慢性小管间质损害 和(或)肾乳头坏死

9.脂肪肝:许多药物可引起脂质在肝脏积聚,当脂质含量超过总重量5%时称为脂肪肝或脂 肪变性

10.药物反应超敏反应综合症:一种具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主要是肝脏、 心肌、肾脏、肺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 特征的严重的全身不良药物反应。

11.一般药理学:是对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进行的广泛的药理学研究,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 全药理学的研究

12.红人综合症:服用(或外用)某些药物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呈 红色或或橙色。面部、颈及躯干红斑性充血、瘙痒等

13.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不需经过代谢活化,直接与细胞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 质)作用而诱发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14.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需经细胞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等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 癌性的化学物质。包括前致癌物、终致癌物。

15.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动物一次或24h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 应。通常以实验动物的死亡效应或明显中毒反应为观察指标

16.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试验动物连续给予较大剂量的受试物后产生的毒性反应,试验周期 在14d以上,一般为临床用药的3-4倍的时间

17.一般药理学研究:对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进行的广泛的药理学研究。

18.特异质反应:用药者有先天性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出现的反应性质可 能与常人不同。特点:与药物的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19.化学致癌物:具有诱发肿瘤形成能力的化学物质

20.药物依耐性:由于周期性或反复性使用依赖性药物使机体产生的特殊精神和躯体依赖状 态,表现为对依赖性药物的强制性渴求和继续用药的行为以及相应的不适反应

二.简答题

1.药物毒性作用分几种?

① 变态反应 ② 毒性反应 ③ 致癌性④ 生殖毒性 ⑤ 发育毒性 ⑥ 致突变与遗传毒性 ⑦ 特异质反应

2.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答:①肝细胞死亡;②脂肪肝;③胆汁淤积;④血管损伤;⑤肝纤维化;⑥过敏性肝炎;⑦肝肿瘤。

3.对乙酰氨基酚对肝细胞死亡的机制?

答:对乙酰氨基酚经微粒体P450生物转化后,生成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对大分子具有加成作用,可造成肝细胞坏死

4药物对心血管的毒性作用?

答:1〉心肌毒性作用: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对核酸合成的影响、心脏骤停、心瓣膜 损伤、心绞痛、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2〉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3〉血管毒性作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高血压、低血压

5. 反映心肌受损的酶学和蛋白生化检查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1)心肌酶谱: ① 乳酸脱氢酶; ②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③肌酸激酶 (2)心肌蛋白: ① 肌红蛋白② 肌钙蛋白

6.引起中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有哪些?

答:1〉白喉、伤寒、菌痢等感染性疾病外毒素、内毒素 2〉某些生物毒素如蛇毒、毒蕈、河豚、乌头等

3〉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有机磷、有机汞、砷、一氧化碳、铅、阿酶素等

7. 药物呼吸系统损害的主要类型

(1)呼吸抑制 (2)呼吸道反应 (3)肺水(4)肺炎及肺纤维化 (5)肺栓塞 (6)肺出血(7)肺动脉高压

8.简述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机制? 答:非甾体抗炎药可阻断花生四烯酸的环氧化酶的代谢途径,从而使花生四烯酸的脂氧酶代谢通路增强,产生大量白三烯而引起哮喘

9.药物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有几种类型?

① 按神经毒性靶器官分类: 神经元损害 、轴索损害、髓鞘损害、影响神经递质功能

② 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分类:脑损害和精神异常、脑神经损害、脊髓损害、神经肌肉损害。

10.药物神经毒性损伤的特点。

答: 1) CNS受毒物攻击的靶部位多。

2) CNS新陈代谢率高,不仅易受到毒物的直接损害,也易受毒物对供血、供O2和血糖的影响而间接受到损害。

3) 神经系统反应敏感、迅速,毒物作用引起的神经功能改变出现较早。 4) 神经细胞缺乏再生能力。

5) 神经纤维受损后的修复过程十分缓慢。

6) 不同剂量的药物,神经系统可产生不同的反应。

11.药物对内分泌的损伤类型?

答:药物对甲状腺、肾上腺、性腺、下丘脑及垂体、胰腺的毒性作用,及药源性低血糖症

12.简述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的毒理学机制?

答:由于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垂体产生的ACTH长时间减少,从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丧失,产生促激素源性萎缩

13.以及引起免疫系统毒性的药物?

答:抗肿瘤药 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 环孢素,西罗莫思,莫罗单抗-CD3 青霉素,磺胺药,普鲁卡因 甲基多巴 肼屈嗪 氟烷

14.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 答: (1)引起免疫抑制

? 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T细胞活化 (2)引起过敏反应

? I型反应(速发性过敏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抗体依赖型细胞毒过敏反应) ?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过敏反应)? Ⅳ型反应(迟发性过敏反应) (3)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 干扰免疫器官的负性筛选 ? 药物毒性损伤诱发共刺激信号 ? 暴露和提呈自身抗原 ? 干扰细胞免疫基因的表达? 诱发交叉免疫反应

15.药物对皮肤原发性刺激的表现形式?

答:原发性刺激:①改变皮肤结构的损伤;②药物性皮炎;③皮肤色素沉着。

16.比较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

答:1〉直接致癌物, 这类化合物进入机体后,不需体内代谢活化而直接与细胞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作用而诱导细胞癌变。 2)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 这类化合物进入机体后需经细胞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癌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kc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