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猪病

更新时间:2024-02-13 04:4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猪病类型与防治

一、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MS)及皮炎肾病综合症

(PDNS),是断奶仔猪及肥育猪一种新的传染病。特征为进行性消瘦、发热、呼吸急促、皮肤红疹、苍白或黄疸。

[流行特点]

1、本病常见于6-16周龄的仔猪,8-12周龄的仔猪最常见。现在发病的猪不分年龄,多见皮疹型的。

2、病毒随粪便、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通过消化道而感染、也可垂直感染。若继发其它细菌感染则使病情更为严重和复杂。

3、本病常与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流感、喘气病及多种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

[临床诊断症状]

1、发病仔猪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背毛粗乱、喜扎堆、呼吸急促、衰弱无力、皮肤发白。

2、患猪并有腹泻、进行性消瘦、与猪瘟等易混淆。

3、育肥猪耳朵及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后变成蓝紫色豆状结痂、一般不会自然痊愈、而且愈发严重。

[病理变化]

1、脾脏肿、肾脏肿、呈土黄色、并有白色坏死斑点、或散在红色坏死斑点。肺脏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质地较硬似橡皮、表面呈灰色至褐色的斑驳外观。

3、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及纵隔等淋巴结明显增生肿胀.切面水肿呈均质白色。胃肠道卡他性炎症、胃粘膜溃疡、盲肠壁增厚、小肠黏膜充血出血。

[预防措施]

1、慎选种猪、来源猪场必须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且无本病、必要时对猪群进行检疫。

2、同一猪舍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彻底冲洗消毒、确保空栏期。

3、保证营养充足、选用优质饲料。减少应激、特别应注意气候变化、防止贼风和有害气体等因素。

4、加强饲养管理、在转栏、换料及接种疫苗时添加免疫源+猪黄金, 降低饲养密度。 饲料添加氟苯-30等药物,预防细菌并发或继发感染。添加氟苯-30+圆蓝混感康拌料,提升免疫力,加快恢复。

[治疗方法]

方案一:菌毒克星+正源聚抗,混合注射, 一日一次,连用3天。饲料中添加圆蓝混感康拌料,连用5天,效果更佳。

方案二:克毒星+头孢至尊注射,一日一次,连用3天。饲料中添加强效黄芪多糖+圆蓝混感康拌料,连用5天效果更佳。

二、猪蓝耳病(PRRS)

猪蓝耳病也称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 ,是由病毒引起的以母猪流产、早产和仔猪的严重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

[流行特点]

1、本病只感染猪,经呼吸道、生殖道和胎盘传染。 2、在新猪群几天内可以传遍全群,并在两周内发病。

3、母猪流产、早产、死胎率达20-30%,仔猪死亡率为80%。

[临诊症状]

1、妊娠母猪体温升高或正常、厌食、便秘、精神沉郁、腹式波式呼吸、耳尖发紫、怀孕前期以流产为主,后期以早产或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为主要症状。

2、初生弱仔或无效仔偏多,仔猪虚弱、不会吃奶、呼吸困难,有些仔猪的耳尖、尾巴、乳头及腹股沟淋巴结发蓝。

3、肥育猪呼吸困难、咳嗽,个别猪出现两耳发蓝。

4、公猪性欲减退,精液质量下降,呼吸加快。

5、病猪常继发链球菌、副嗜血杆菌、胸膜性肺炎及附红体等病,肺部呈灰褐色,表面凹凸不平,导致死亡率升高。

[病理变化]

1、出现广泛的间质性肺炎、肺间隔增宽、肺实质变硬,仔猪肺脏呈紫灰色。

2、猪可见眼睑肿胀、皮下水肿、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水肿。

3、诊断:在一群猪中参考以下三项指标:

(1)8%以上母猪流产;(2)20%以上胎儿死亡;

(3)断奶前20%以上的仔猪死亡:

如果有两项指标符合,则可诊断为本病。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卫生,用高效金磺或菌毒霸轮换消毒。

2、平时母猪注射疫苗稳定母猪群。

3、在流行高峰期全群采用圆蓝毒抗或高热混感清拌料,连用7天。

[治疗方法]

方案:克毒星+头孢至尊注射,一日一次,连用3天。饲料中添加强效黄芪多糖+圆蓝混感康拌料,连用5天效果更佳。。

三、猪伪狂犬病(PR)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

1、病猪和带毒猪及带毒鼠是重要传染源。

2、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及配种等多种途径发生感染。

3、母猪感染后,仔猪通过吸乳及胎盘或呼吸系统感染。

[临诊症状]

1、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沉郁、呕吐、腹泻、痉挛、运动失调。

2、一到两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90-100%。

3、多表现为母猪怀孕后半期产死胎、木乃伊胎、有的胎儿已软化自溶。

[病理变化]

猪的脑膜充血,脑脊液增多。肝脏有黄白色坏死灶。肾脏肿大.有散在出血点。脾脏肿大,有黄白色坏死结节,胃肠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肺部有点状出血。流产胎儿肝、脾、淋巴结及胎盘绒毛有凝固性坏死。

[预防措施]

1、猪场严格灭鼠,搞好清洁卫生。引进种猪必须经检疫、隔离观察后,未出现病情时再混群饲养。猪群用高效金碘、菌毒霸轮换消毒。

2、免疫预防:目前多用伪狂犬弱毒疫苗注射。阳性场每年成年猪免疫3-4次,每次2头份,初生仔猪 1-3天龄0.5头份滴鼻,42天龄加强1头份肌注。避免同一猪群用不同基因缺失疫苗。

[治疗方法]

方案一:15日龄以前的仔猪,伪狂犬冻干苗,滴鼻或肌肉注射,同时肌注正源聚抗+菌毒克星,混合注射,一日一次,连用5天。

方案二:克毒星+百特先锋,混合注射,一日一次,连用3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营养,以提高免疫力,用金维他饮水或拌料。

四、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疾病。

[流行特点]

1、大小猪都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发病。

2、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病猪的口、眼、鼻的分泌物和粪尿排出,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易感猪。

3、急性猪瘟以高发病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4、怀孕母猪患慢性猪瘟时,可造成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流产。弱胎出生后很快死亡。

5、目前典型猪瘟临床少见,更多是慢性猪瘟或温和型猪瘟。

6、病程长的猪常继发副伤寒或猪肺疫。

[临诊症状]

潜伏期平均5-7天,按病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非急性型。

1、最急性型:病猪症状不典型,发生流行初期,有的猪无症状就突然死亡,大多数发病后很快死亡,症状不典型。

2、急性型:病猪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挤堆,弓背,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口腔粘膜出血,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便内带有粘液,病猪的鼻端、四肢、腹下、会阴,皮肤有出血斑点,有的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发病后7-20天左右死亡。

3、亚急性型:病猪的症状似急性型,但较缓和,病程21-30天,多数死亡。

4、非急性型:病猪病程1个月以上,全身衰弱,消瘦,体温时高时低,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皮肤有紫斑或坏死。

[病理变化]

1、主要肉眼病变为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全身淋巴结肿胀、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或由红到黑样现象。

3、肾脏出血,从点到斑大小不等.出血常发生在皮质表面。膀胱、喉、会咽软骨、心脏、肠粘膜、浆膜和皮肤有点状或斑状出血。

5、脾脏梗死呈黑色、大小不一,从表面轻轻隆起。慢性病例盲肠、结肠处有扣状肿。

[预防措施]

1、首免在20日龄左右用猪瘟弱毒苗3-4倍剂量肌肉注射,两月龄左右二免。可根据不同场免疫程序作调整,如母猪免疫强,首免可推迟到35-45天。

2、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应在吃奶前注射1-2倍量的猪瘟疫苗、2小时后再自由哺乳,两月龄 左右加强免疫一次(猪瘟单价苗4倍量)。非疫区场尽量不要超前免疫。

3、定期使用高效金碘、菌毒霸轮换消毒。

4、用紫锥金丝+高热混感清拌料,在各阶段使用。加强营养用猪黄金拌料或饮水。

[治疗方法]

方案:瘟毒血清 配合倍能分别注射,一日一次,连用两天,若腹泻结合泻痢金针或百灵〃重泻康注射,饲料中添加圆蓝混感康抗拌料,连用5天,效果更佳。 方案二:灵免卡介素+百毒冰针分别注射,一日一次,饲料中添加紫锥金丝或免疫源拌料,连用5天。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

[流行特征]

1、各年龄的猪均易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2、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90-100%。

3、本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

[临诊症状]

1、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突然发病呕吐,急剧排出水样粪便,粪便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有特殊腥臭味。

2、猪明显脱水、消瘦、背毛粗乱,发病后1-3天死亡。育肥猪、母猪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泄泻物灰色或褐色,1周左右康复。

[病理变化]

1、病死仔猪尸体脱水明显,胃内充满凝乳块,胃粘膜轻度充血。

2、肠膨胀,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内充满黄色带泡沫的液体。

[预防措施]

1、引进种猪须经检疫,严防引进带毒种猪。

2、用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每年10月底连续免疫两次。对怀孕母猪、妊娠母猪产前40天和10天各免疫一次;

[治疗方法]

方案一:痢克沙+瘟毒血清或灵免卡介素分别注射,一日一次,连用两天。 方案二:百痢一绝+混感通灭分别注射,一日一次,连用两天,饲料中添加止痢神或杆痢停拌料,连用5天。

方案三:百灵〃重泻康注射,一日一次,连用3天。饲料中添加止痢神拌料,连用3天。

六、猪口蹄疫

[流行特点]

1、口蹄疫病毒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如牛、羊、鹿、猪等,其中猪最易感。

2、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同,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死亡率越高。

3、猪口蹄疫多发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

4、病猪的水疱液和水疱皮含病毒最多,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和工具等感染传播。

[临诊症状]方病猪体温升高,蹄冠、蹄踵、蹄叉等发红、微热、敏感.有米粒到蚕豆大的水疱,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病灶。

2、病猪的鼻镜出现水疱和烂斑。病猪的舌头出现水疱和烂斑。

3、哺乳母猪的乳房及乳头部位的皮肤发生水疱,进而发生溃疡。哺乳仔猪患病时不见水疱症状而引起四肢麻痹,不能站立,继发急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

1、除口腔粘膜、蹄部出现水疱和烂斑外,成年猪内脏器官无明显可见病变。

2、死亡仔猪心肌松软、色表面及切面可见心肌有灰黄色至灰白色的斑点及斑条,与正常心肌相同,状似虎斑。俗称“虎斑心”。

[预防措施l

1、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用与当地流行血清型一致的口蹄疫灭活苗对猪群进行预防接种。

2、平常使用高效金碘强化消毒。

[治疗方法]

方案一:瘟毒血清+头孢至尊注射,一日一次,连用两天。黄芪多糖+高热混感清饮水,料中添加强效黄芪多糖+奇力神拌料,连用5天,效果更佳。方案二:混感专家注射,一日一次,连用3天。方案三:冰针+灵免卡介素分别注射,一日一次,连用2-3天,黄芪多糖原料饮水或拌料。注:对猪群出现水疱结痂的用碘酊涂抹。

七、猪日本乙型脑炎

猪日本乙型脑炎是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疾病。

[流行特点]

1、本病以蚊子为传播媒介通过蚊子的叮咬进行传播。

2、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4-5月,北方7-9月份蚊虫高峰季节发病较多。

3、多呈散发,但隐性感染猪很多,对猪群威胁很大。

[临床症状]

1、病猪体温高达40-41℃,粪便呈干球状,表面附有灰白色粘液。

2、怀孕母猪患病后出现流产、早产或迟产、胎儿多死胎,有的产出木乃伊胎,有的产出弱胎,很快死亡。

3、公猪常有体温升高,随后发生一侧睾丸或两侧睾丸肿胀。

[病理变化]

1、流产胎儿常见脑水肿,脑膜出血。皮下血样浸润。肌肉似水煮样。

2、木乃伊胎从拇指大小到正常大小。

3、公猪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小坏死病灶。

[预防措施]

1、主要采取防蚊、灭蚊,减少猪场的蚊子数量,可用驱蚊蝇药物。

2、每年3-5月份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消毒。

3、母猪怀孕期添加强效黄芪多糖拌料。

[治疗方案]

方案一:混感专家+头孢至尊注射,一日一次,连用两天,饲料中添加紫锥金丝拌料,连用5天。

方案二:灵免卡介素+英雄分别注射,一日一次,连用5天。

八、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

1、多发生于初产母猪。

2、其他类型猪只发生隐性感染而不表现症状。

篇二:浅谈猪病控制和净化

浅谈猪病控制和净化

段载金

(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 330006)

目前猪病异常复杂,现在的猪越来越难养。猪病影响养猪业生产安全、肉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对于猪病防治应当建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新理念,同时从 “以免疫为主的猪病防治措施”转变为“以生物安全控制为基础的猪病综合防治策略”。下面从猪病预警、猪病控制和猪病净化谈一些看法,供同仁参考。

1 猪病预警策略

1.1 猪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病在猪场发生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牲猪。

1.1.1 传染源-被感染的动物:包括病猪、病死猪的尸体以及病原的携带者。病原的携带者包括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动物病原携带者。

成年猪对于青年猪经常是致病性的病原携带者,如母猪常于粪便中排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病原携带者可以间歇性排出病原体,所以要经过多次病原学检查为阴性才能确定为非病原携带者。新引入的病原携带的猪常常会给猪群带来新的疾病。

1.1.2 传播途径: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途径

1.1.2.1 水平传播即病原体在同一世代或基本上在同一世代的动物之间传播,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几乎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经水平传播方式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如交配、舐咬等而发生的传播方式,如狂犬病,通过咬伤将唾液病毒带入伤口而传播。流行特点: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形成明显的链锁状,一般不易造成广泛流行。

间接接触的传播:经污染的物体、饲料、饮水传播;经空

气传播:尘埃、灰尘、飞沫,通过呼吸道入侵; 经土壤传播; 经活的传播媒介,如老鼠、蚊子等 。

1.1.2.2 垂直传播:病原体从一代感染动物传到下一代动物,主要经卵巢、子宫内感染或通过乳汁而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和经产道传播等。 能以这种方式传播的常见传染病有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

1.1.3 易感牲猪

有了传染源和和适宜的传播途径,没有易感牲猪也不会引起疫病发生。所谓易感性,是指机体对传染病是否容易感染和容易感染的程度,即缺乏免疫力。

下列情况下可导致猪群免疫水平下降,易感性升高,如新生仔猪增加;易感猪群的引入;免疫猪群免疫力消退等,应适时加强免疫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1.2 猪场应开展经常性的疫病监测工作

动物疫病监测关乎畜牧业安全发展、畜产品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物安全等问题,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1.2.1动物疫病监测基本流程

提出计划-设计方案-收集信息、采集和检测样品-汇总、整理、分析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动物疫病预测和风险分析、动物疫病防控决策分析等)-结果归档、上报、发布、使用-根据获得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1.2.2 动物疫病监测的作用

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主要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

1.2.2.1 了解动物疫病病原感染和发生情况。

说明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规律和消长趋势,及时对动物疫病进行预警预报,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2.2.2 评估动物疫苗的免疫效果。

动物疫苗对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否有显著效果,疫苗接种后是否有较多比例的严重不良反应等,需要通过疫病监测

来解决这些问题,为开展或肯定或调整免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2.2.3 动物疫病监测是进行动物疫病净化、根除的重要手段,为无规定疫病区的区域化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2 猪病综合防制策略

围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易感动物的抵抗力”来建立动物疫病的生物安全控制体系。着重从养殖环境、生产过程、消毒灭源、病猪隔离等方面进行控制。养殖环境大的方面包括场地选择、功能布局和净污分离等工艺,小的方面包括冬春季节的防寒保暖、炎热季节的防暑降温、猪舍内湿度、有害气体、尘埃的控制、饲养密度的合适控制等;生产过程包括采用早期断奶技术、全进全出生产方式、独立饲养方式等;

2.1 建立安全的引种模式

购买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疫情和猪群的健康状况,种猪到场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和卸猪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赶入隔离舍。对引进的猪在到达隔离舍时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毒和抗体血清学检测;一般要隔离饲养3周以上,各项检测指标和健康状况均正常的才能混群饲养。

2.2 实施病死动物等无害化处理

是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使带菌、带毒、带虫的患病动物及其产品和尸体以及污染物失去传染性和毒性,而达到无害的目的。无害化处理的措施有销毁、化制、高温处理和发酵等。

2.2.1 销毁使用对象主要为患人畜共患疫病和一类动物疫病的动物等,方法有深埋、焚烧等。

2.2.2 化制使用对象主要为除上述销毁对象的一般动物疫病,化制有湿法和干法化制。主要利用湿化机或干化机,将原料进行化制,用于熬制工业用油和有机肥料等。

2.2.3 高温处理 适用对象为可利用的病畜禽,一般分高压蒸煮法和一般蒸煮法。

2.2.4 发酵将尸体抛入专门的动物尸体发酵池内,利用生物热的方法将尸体发酵分解,或将垫料和废弃物等堆积发酵,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2..3 消毒灭源

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有效措施。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3.1 猪场实行封闭管理,严防外疫传入。建立严格的活猪出入场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各区消毒要求不同:进入生活区的一般要洗手消毒和穿鞋套;进入生产区的一般要洗澡消毒、穿工作服和戴口罩等;进场车辆要在场外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外来拉猪车辆不进入场内。猪场一般采用喷洒消毒方式,但冬春季节建议对猪舍进行一定的喷雾消毒,以杀灭空气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

2.3.2 交叉使用消毒剂:每种消毒剂各具特征,其能杀灭的病原种类也一定。久用一种,可能使一些该剂无法杀灭之病原大量增殖,所以常用复式消毒,定期换用各种不同消毒剂。

2.3.3 重视消毒前机械性清除工作:药物必须接触到病原微生物才能发挥消毒作用。

2.2.4 消灭老鼠、蚊虫和苍蝇,防止环境被污染。

2.4 隔离

隔离,是指阻止相关人员、牲猪、物品等随意进入养猪场,在进入前观察一定的时间,采取一定的措施,判断这些人员、牲猪、物品等是否带有病原微生物,或杀灭可能带有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带有病原微生物随人员、牲猪、物品等进入生产区,并传染给场内的牲猪。隔离措施:外来人员一般不进入生产区,如确实需要进入,必须在生活区隔离2-7天后并消毒、洗澡、换鞋、更衣进入;场内防疫技术人员、配种技术人

员以及饲养员等不得随意到场外;外来车辆一般不进入生产区。

2.5 免疫

免疫是提高生猪免疫力,防止疫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办法之一,猪要进行规范免疫。

2.5.1 疫苗的种类:主要有灭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和新型疫苗。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经人工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灭活),使其传染因子被破坏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所制成的疫苗,多为乳剂型疫苗。优点:安全性能好;易于贮藏和运输;受母源抗体干扰小。缺点:接种途径少;产生免疫保护所需时间长;疫苗吸收慢,注射部位易形成结节。

活疫苗: 活疫苗是指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或者是异源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多为冻干苗。优点:免疫效果好;接种途径多。缺点:可能出现毒力返强;贮存、运输要求条件较高;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

新型疫苗:如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等。

2.5.2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免疫应答是一种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接种疫苗的畜禽群中,不同个体的免疫应答程度有所差异,有的强些,有的较弱,而绝大多数接种后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

2.5.2.1 环境因素 环境包括机体的体内环境和体外环境。体内环境是指机体体内的生理环境,体外环境包括营养和畜禽的生存环境。如营养、遗传、疫病、应激、母源抗体和日龄因素等都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某些疫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等)的病原能损害动物机体的某些免疫器官,从而降低机体

篇三:浅谈猪病治疗困难的原因及防治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 生

系 部

系部名称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专 业

年 月 日

浅谈猪病治疗困难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 高羡飞 指导老师: 钱林东

摘要:随着养猪业发展和饲养模式的改变,环境卫生、 营养管理、免疫保健在养猪人心中已有新的认识,但对于中国养殖市场来说制约生猪发展的重要因素仍是疾病的控制。猪场在消化道、呼吸道等各种疾病控制方面仍是棘手问题,每年都要用大量化药和生药去控制预防,不仅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为更好地研究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猪病治疗困难原因分析与防制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猪病;原因;对策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也促使了畜牧业巨大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涌现出一大批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场。但是随着这种养殖模式的急速改革,很多硬件设施(场房设计不合理等)和软件设施(技术力量薄弱等)不能合理配套使用,造成了很多养殖场出现一系列影响发展的问题。其中一个对养殖业损害巨大问题就是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以温和型、慢性及隐性状况出现传染病逐年增多, 使同一猪场中各类型的猪,包括种公猪、母猪,后备种猪、初生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等均可感染疾病。临床母猪多表现为流产、死产、产弱仔及震颤;仔猪多表现为生长迟缓,僵猪、免疫耐受、免疫失败等,给整个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病的多发和难于治疗已严重地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发展。

1 猪场发生疾病治疗无效原因

1.1 药效差、治疗不理想原因

当猪场发生疾病时,很多猪只就会出现明显的采食下降,饮水减少,此时如果按照药物说明剂量拌料或加水投药去控制病原侵入,就会造成药物有效剂量摄取不足,出现药效差,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如果所使用有些药物的自带有某些气味(如泰妙菌素有点臭)、苦味,易造成药物适口性差,在患病动物食欲减退、饮水减少的情况下,就必然会影响药物的摄取,造成药物在动物机体有效剂量达不到治疗的血药浓度,也会出现治疗效果不理想。另外很多养殖集团和养殖散户有时一心认为原粉是最好治疗药物,自己配比的饲料最好等主观因素存在,造成原粉药物大剂量的长期使用,及长期饲喂配方不符合营养标准要求的饲料,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胃粘膜、肝脏、肾脏受损严重,营养不足,代谢下降,长期使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在管理、环境等方面稍微出现漏洞及应激因素存在情况,亚健康动物就会发病,难以治疗。

1.2 大剂量、胡乱配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药物

目前猪场发病一般不是简单的一种或两种疾病感染,大部分是几种病原混合感染,所以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中一定是敏感抗生素和对症药品。而当前很多兽医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不

同的细菌对不同药物敏感度不一样,而是根据个人想象胡乱的去配伍使用药物,结果治疗效果适得其反;另有些兽医和养殖户由于治病心切,当效果不明显时往往会盲目地加大用药剂量,有时超出常量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对于不敏感的病原菌不但不能杀死或抑制,相反会使病原菌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使动物感染性疾病越来越难治疗。大剂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在猪场也是一种常见现象,例如缩宫素类药物,适量应用有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刺激乳腺的平滑肌收缩等作用,但大剂量应用, 易引起水潴留.新生儿低钠血症等,同时会扰乱体内激素分泌,不利于后期发情排卵。

1.3联合用药不当,主观随意性强

药物配伍在猪病诊疗中非常关健,配伍用药适当常常是事半功倍,配伍用药不当便是事倍功半,但有些猪场兽医碰到猪生病就自己胡乱买药配药,根本不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很多不合理配伍用药经常见到,如:将阿莫西林注射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联用,其意图是增加疗效。阿莫西林是杀菌剂,只对繁殖期细菌有效,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是抑菌剂,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拮抗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使阿莫西林抗菌效果降低。这种不当的联合用药很可能使病原菌产生变异,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产生,为以后的疾病防治加大难度。

1.4 疾病治疗不按疗程

在市场生猪市场价格不好情况下,很多猪场为了更多的节省开支,在猪生病后不按时给药,有时就是用药也不按照疗程应用,在病情稍稳定还未痊愈时就停止用药,结果造成疾病反复发作。实际来说,每一种药物在动物体内都有一个半衰期时限,当药物浓度降低到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菌时就必须补充用药[3]。否则,病原菌有可能在含有较低血药浓度的动物机体内繁殖生长,逐步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变异,给以后的预防治疗疾病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1.5 管理混乱,应激源常存

一是有些猪场在设计猪舍上不合理,母猪保育猪栏混在一起,不规范;二是有些猪场硬件设备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对猪的管理不是鞭打就是吓刺。这种条件下不但环境卫生难以控制,而且也从不重视外源和内源应激。如: 猪场冬季为使保温效果好,就加大饲养密度,封闭门窗,使通风不良造成猪舍NH3、C02、H2S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易发呼吸道疾病等;夏季温度过高,因为猪皮下脂肪过厚,汗腺又不发达,散热很困难,所以降暑很关键,对于品种越纯猪只稍有不慎就易造成热应激等。这种在管理粗放,环境刺激和内外源应激刺激等因素下生活的猪只就很容易发生疾病。

1.6 温和型病例逐渐增多

随着养殖环境和养殖模式的改变,非典型性病例也越来越多。如口蹄水泡病毒,其现流行病学,感染造成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引起心肌炎为主)和过去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变。以前该疾病发生是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弱、夏季几乎没有,现在是一年四季几乎都有发生。另外在养猪业,以往不被重视的传染病呈现高发趋势。如仔猪水肿病、猪霉形体肺炎也呈高发趋势。因此在疾病防控面前,如果我们还将思维定势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上,诊断失误,必然很难治愈。

1.7 专家误导

有些专家教授受到时间、空间、商业倾向等因素影响,到发病猪场后只看到中后期的爆发症状即病情的冰山一角。如通风不良、密度过大、应激刺激、饮水不足、霉菌毒素、免疫失败等内在因素很难观察到。且有些专家并没有根据流行病学的发病规律调查作综合系统的病原分析,而根据临床症状片面的得出“瞎子摸象”般的结论,结果自然是使养猪者采取措施不当,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1.8 疫苗免疫失败

当外在因素(天气变化、转群等)或内在因素(如便秘、腹泻等)存在时,猪只个体很容易受到外源病原菌入侵,进入机体的病原菌很容易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因此当猪只注射疫苗预防疾病时,容易引起免疫失败。另有一些不法企业私自生产一些质量没有保证的疫苗,及有些素质水平较低的兽医从业人员的误诊和猪场不按要求使用等都会使猪只免疫失败或隐性感染的猪只增多! 此外,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免疫剂量不足、疫苗制作跟不上它的变异等,这些都可能是造成免疫失败的直接原因。

1.9 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

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等免疫抑制病都能引起机体免疫力抑制,是使动物机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免疫力敏感度下降,导致免疫失败。如母猪带毒造成仔猪通过胎盘垂直感染,造成经胎盘感染出生后存活的仔猪往往成为持续感染者,可长期带毒、排毒,其自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同时这种猪对猪场也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免疫抑制病是危害我们养殖业、掠夺养殖财富真正“黑手”。

2 防制对策

2.1 加强饲养管理和减少各种应激

实践证明,全进全出猪群发生下痢和其他疾病几率明显降低,治疗药物和保健药物费用也显着减少,猪场员工的工作强度也会大大下降。长途运输、转群、免疫、天气变化等是猪场最常见的外在应激源,猪场应做好转群计划,优化免疫谱,尽可能的减少在转群、打疫苗各种应激源。冬季做好保温工作,改善通气条件,减少有害气体存在;夏季做好降温措施,适当应用抗热应激剂如小苏打、维生素C、吡啶羟酸铬。

2.2 定期免疫监测,优化免疫计划

猪场健康检测的工作重点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和流行问题,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伪狂犬病等。每年定期对猪群进行1~2 次病原检测,能有效掌握猪群抗体水平消长规律,制定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计划,避免免疫过早有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免疫失败。

2.3 合理使用各种抗生素

为防止或减少猪只发生细菌继发感染引起疾病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各一周可在饲料中添加金莱克(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配伍热毒败(七清败毒颗粒)有清

热解毒燥湿止痢功效)等药物,预防仔猪黄白痢、呼吸道疾病发生;在母猪产前产后一周可在饲料中添加热毒克(板青颗粒)配伍支原宁(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壮观霉素),预防产前产后感染,无乳综合症。

2.4 立起消毒防疫的理念

为减少外在病原入侵猪只机体,猪场应定期消毒,建议酸碱消毒剂交替使用,防止病原的变异抗药。同时应改变轻视消毒的观念,切实树立起消毒防疫的理念,确保消毒有效。

致谢: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m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