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及题型建模指导

更新时间:2023-10-11 05: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及题型建模指导

一、基本概念

论述类文本又叫说理文(过去叫议论文)。它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理、表明主张的文章,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等“三强”特点。

从内容上分,它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类(指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语言、文艺、美学等内容)和杂感类(指作者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表的议论、感叹等)文章。

从论证上分,它主要有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 立论文指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的议论文。

驳论文指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议论文。 1、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指作者在文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文一个中心论点,在整个论证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论点来展开议论。中心论点下可以有若干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是论证中心论点的。

论点在文本中的特点:①从全文看,论点必然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②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中间,有时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③一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常有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2)、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事理论据。 (3)、论证指的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直接论证的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因果法。间接论证的方法主要有喻证法、类比法、归谬法等。直接反驳的方法有反驳论点法、反驳论据法、反驳论证法。间接反驳的方法有反证法、归真法。 2、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

论述类文本在结构上包括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3、论述类文本的基本形式

并列式:在同一层面,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 递进式:步步为营,逐层深入论证。 对比式:用正反事例或事理比较论证。

总分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进行论证。

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原则

①要正确认知该文章阐述、说明、分析、辩驳、介绍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心意思是什么,是怎样表达和写作的,并标示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②抓住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证明、阐发什么,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与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③要关注文中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表示消息的来源或依据、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的

1

插入语,并标注出来;要特别注意定语、状语和关联词语以及注释、说明等等。

④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对照式等)。

⑤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解证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本原与转折关系、前后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

⑥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阅读步骤:

①关注标题。学会从标题入手,可以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形成阅读期待。

②圈点批注。先标出节次,再逐段阅读,边阅读边圈点,稍加批注。圈点出重要的观点句及层次标志性词句,关键时可加点批注,提示自己,加以注意。

③理出思路。根据前面的勾画圈点,理出论述思路,看作者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④概括主旨。归纳概括出全文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三、论述类文本答题的三个意识 (一)、文体意识——把握论述文的文体特点 1、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结论”)其结构可以是总分式结构和破立式结构(破是驳斥对方观点,立是摆明自己的观点) 。 3、本论部分逻辑结构:并列、递进、对照 (二)、文本意识——把握答案来自文中的原则

1、 考纲对论述文的能力要求是基本阅读,不需鉴赏,所以一般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

2、 做题时可采用“逐段阅读梳理法”,一画观点,二标材料,三圈出线索词和关键词。 (三)、规范意识——即规范作答

1、如果是归纳要点的题要分点作答,不同点体现不同角度,另外要注意根据问题角度来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做到答案清晰简洁。

2、答题的语言可以直接取自阅读文本,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重组,或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

3、从文本到答卷语言的转换,往往包括三个方面:①具体的要加以概括②抽象的要加以阐发③含蓄的要加以解说。

四、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考点一:分析论述结构,把握论述思路 Ⅰ、分析概括论述思路、层次 常见设问形式: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解题步骤:

1、给文章或者要分析的段落分层,概括每层内容。(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1)抓住论述对象

(2)圈画关键句:一类是点明观点的关键词句,这样的词句有:标题、文眼句、领起句、中心句、结论句及其他能揭示文意的词语、句子。一类是层次标志性词句,如过渡词句,关键句一般位于段首、段中或段尾。

(3)圈画标志性词语(关联词、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高频词等)特别注意两种关键

2

词:①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

②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2、切分层次,概括层意

在概括出段意的基础上根据段落之间的关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并关系取其“和”,总分关系取其“总”,偏正关系取其“主” 3、整合答案

提取主要信息如重复出现的高频词、概括性强的词语、关键句加以整合,注意要用陈述句表述,指示代词要还原,一定要采用如“先??再??后??”“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这些序数词 4、我们要学点思路方面的术语:如首先由??引出??话题;然后介绍??现状,剖析??原因,挖掘??根源,揭示??实质,列举??的现象,指出??弊端或危害,点明??方法(途径、措施),指出??意义。

5、另外,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思路,不会超过四个层次,当你的答案超过四层,就说明你的答案有问题。

Ⅱ、分析段落结构作用 常见设问形式:

1、某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述。 2、某段在论述上有何作用?

3、文章以??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解题步骤:

答题要扣住文体、文本特征

作答论述类文本中的句段作用题虽然同散文中的句段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但是更应该突出文体特征:内容作用主要是指论证或指出了什么论点;结构作用更多的是指与上下文一起构成了什么论证关系,如与上文构成了递进(对比、并列)关系,与下文形成分总关系等。

个别题目会涉及从手法角度答题,这时的“手法”主要指论证方法。

★论述类文本常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各论证方法的作用效果:

①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A、如果名言在开头,最大的可能是(直接或者反面)引出??话题。

B、名言在文中,可能是论证了??观点,也可能是与某种现象形成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C、名言在结尾,可能是总结全文,进一步表明态度,使文章更深刻。

③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使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④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观点态度 Ⅰ、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到文中去筛选信息,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拼接、整合,没有什么太好的捷径可走。 1、如果命题者让我们分析某个问题的弊端,我们应该到各段去找“造成”“导致”“这样就

3

会”等字眼。

2、如果命题者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方向,我们应该到各段去找“应该”“必须”“一定”“要求” 等字眼。 常见设问形式:

1、某某的原因是什么?

2、某某有哪些(相同、不同)特点? 3、概括文意回答某某问题。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推测要点。分析题干句子结构,勾画重点词语,明确概括的对象、角度、重点。

第二步:定区位。从“综观全文”这些提示语推测找答案的范围。 第三步:回到原文,分析本句、上下句,寻找要点。 第四步:从不同角度摘录语句,整合归纳,组织成句。 答归纳概括题要具有四点意识: 1.要点意识

要尽可能地利用原文关键词句回答,把关键词句要点化。所谓关键词句,主要指文眼句、中心句及句中的关键词,标题、开头、过渡、结尾等处的关键词语。这是答这类题必须拥有并强化的意识。 2.上位意识

归纳与概括,就是把一些散见的信息放在一起,用一个能涵盖这些信息的词语,这个词语叫“上位词”,概括就是学会使用上位词语。请看2015年江苏卷第17题的答案: ①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的。 ②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

③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

画横线的三个短语就是上位词。需要答出上位词的题,题干一般会出现“角度”“方面”等词语。如何确定上位词呢?一是从文中找,文中有时会出现这个词;二是靠自己思考、推敲来确定。 3.转换意识

从文中摘录出来的词句有时不能直接拿来答题,需要转换。一是把形象性词语转换为直白性语言。二是主动与被动互换,原文中是被动式,答题时可能需要转换为主动式,或者相反。三是反面、否定说法和假设语气要变为正面、肯定说法和语气。 4.多点意识

该类题答案要点很少是一两个的,一般是三到四个,答题时要尽量筛选、多想一下。当然,这种“多点意识”不是生硬地把一点拆成多点,而是要注意“多点”且“点”不交叉。

Ⅱ、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 1、(作者认为,)应该??才能??? 2、“??”,这种说法正确吗? 解题步骤:

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从阅读的整体性出发,对全文涉及的内容探幽发微,仔细辨析。

②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其标志性语词往往是“认为”、“以为”、“感到”等。

4

③ 抓住文中运用的材料。

论述文,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了作者的好恶感情。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结合语境进行求同或求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

④抓住作者的评述,作者观点态度。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⑤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题干要求等。 答题注意点:

1.善于整合转换。

(1)以摘录关键词语而非句子为主,抽取主要信息整合。

(2)对下面几种情况要会转换:①形象性语言转换为直白性语言,②反面、否定性说法和假设性语气转化为正面、肯定性说法和语气。

2.要突出表明观点态度的关键词,应将诸如“否定”“赞成”“批判”“辩证”等态度词放在答案之首。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论述文本中的这类句子,往往较为深刻,常常包含着好几层含义。所以,我们作答时,要一层层地去解读,“去翻译”。答案一般分为3点。

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常见提问方式:

1、如何理解“??”的含义? 2、为什么说“??”? 阅读要求:

①定范围,凡是该词语、概念出现的地方,就是阅读的范围;

②提精要,把词语、概念的同义性解释,它们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指代语提出来。 解题步骤:

(1)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来思考,选准准确的词义,理解临时意义; (2)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时兼顾词语的本义; (3)从词语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 (4)特别关注三类词语:

①形象化词语。指运用了比喻、借代、反语、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理解时要还原其本义。如2015年江苏卷“开向生命的窗子”中“窗子”的比喻义,如2016年江苏卷中的“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西天取经”的比喻、象征义。

②核心词语。指凝聚了全文思想感情的词语,理解了它就等于理解了全文。这样的词语含义丰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如2014年江苏卷中的“乾坤草亭”。对此,不能当成一般的词语,须站在全文的高度,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把握。 (5)答题模式一般为:

①该词语(概念)是指??(稍大于原概念的中心语) ②该词语(概念)表面是说??实际是说??

③该词语(概念)形象地(深刻地)表达了(阐述了)??

④该词语(概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Ⅱ、理解重要句子含义 常见提问方式:

5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 (一)关键词语理解法

理解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关键词语,有的是有深刻含义的词语,有的是指代性的词语,有的是多义词语,有的是概括性词语,有的是有隐含义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后,再结合支撑该词语的相关词语、句子,把它们分析透彻即可。 (二)内部结构理解法

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句子,不论是单句还是复句,都可以理清内部结构层次,按照不同的层次分别分析其含意。像上面文段中的句子,是个复句,有两个层次三个分句,三个分句对应的是三层含意。这种根据内部结构层次来理解含意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做到了从不同角度、层次理解句子的丰富含意,不丢掉答题要点 (三)表达意图还原法

对于那些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如用了比喻、拟人、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要用还原法理解,即把作者原来想表达的意思、意图还原出来。如用了比喻句,作者用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意图是什么,你只要写出即可。对于个别表意较为含蓄而未用特殊艺术技巧的句子,也应在写出句子本身含意的同时写出作者的表达意图。 解题步骤:

1、首先要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的层次; 2、其次要琢磨句子中有哪些关键词;

3、再次,要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区间,结合语境从关键词入手,透视其深层意义。

(一些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4、最后,整合组织分点作答。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k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