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论文目录索引

更新时间:2024-05-05 07: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说明:

1.本索引著录社会史专题论文,以及含有大量社会史内容的论文。论文包括中国的(含台湾、香港刊出的),也包括日文的和其他文字的译文。

2.本索引按论文反映的社会历史时期分阶段编排。其分段与综述中的相适应,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四个阶段。每段又按其内容加以分类,各段在大类上相同,小类目上有差异。

3.论文索引前附有索引简目,以便查找。 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简目 一、先秦两汉部分

(一)等级身份与职业生活 1.社会结构总论

2.法律对等级身份的确定 3.社会流动 4.等级结构

(二)血缘群体与社区社会生活 1.宗族

2.家庭与婚姻 3.社区社会生活

(三)人口与社会救济 1.户口统计与人口变动 2.人口类别与结构 3.社会救济

(四)生活方式与风尚 1.物质生活习尚 2.几种礼制与礼俗 3.文化娱乐 4.宗教生活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部分 (一)社会史总论

(二)等级身份与职业生活 1.社会结构总论与职业生活 2.等级结构

(三)血缘关系与社会生活 1.宗族

2.家庭与婚姻 3.社区社会

(四)人口与社会救济 1.户口统计与人口变动 2.人口类别与结构 3.少数民族一般

4.社会救济与慈善事业 (五)生活方式与风尚

1.物质生活习俗 2.丧葬礼俗 3.文化娱乐 4.其他风气习俗 5.少数民族生活 6.宗教生活

三、宋辽金元明清部分 (一)等级身份与职业生活 1.社会结构总论 2.等级结构

3.法律对等级身份的规定 4.社会流动

(二)血缘群体与社区社会生活 1.宗族

2.家庭与婚姻 3.社区社会生活

(三)人口与社会救济 1.户口统计与人口变动 2.人口类别与结构

3.社会救济、蠲免及其他 (四)生活方式与风尚 1.物质生活习俗 2.几种礼制与礼俗 3.文体娱乐 4.宗教个活

5.少数民族汉化及其他 四、近代部分 (一)总论

(二)社会结构和等级身份 1.工人 2.资本家 3.买办 4.会党

5.知识分子 6.太平天国乡官 7.青少年 8.华侨 9.社团

(三)社会生活与社会风尚 1.经济生活 2.文化生活 3.城镇变迁 4.宗教 5.人口

6.妇女与婚姻 7.风尚

(四)少数民族 1.综论

2.具体少数民族

一、先秦两汉部分

(一)等级身份与职业生活 1.社会结构总论

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 金景芳 历史研究1959.10期

周代封建的建立 周代封建制度的社会结构 杜正胜 史语所集刊50本3分册1979.9

春秋战国时代的阶级关系 韵琴 国际文化杂志1期1932。5

东周时代的农工商业与社会层 陶希圣 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2卷3期1935.7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 李梦梦 文化建设2卷 1期1935.10 战国至清代社会史略说 陶希圣 食货2卷11期1935.11 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 金观涛等 贵阳师院学报1980.1、2期

封建等级关系和特权制度 郑昌淦 人民日报1980.8.25 封建等级制度和法及其影响 粟劲 吉林大学学报 1980.3期 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制度 薛木铎 光明日报1980.10.27

从儒墨兴衰看中国社会结构特性 周勤 社会科学战线1983.3期

论封建结构的振荡与自救方法的失败 李桂海 学习与探索 1983.6期 秦汉魏晋封建依附关系发展的历程 田庆余 中国史研究1983.3期

2.法律对等级身份的确定

中国上古时代刑罚史 孙传谖 学风 4卷1期 1934.2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小议 张晋藩 刘海年 学习与探索 1980.5期 “刑不上大夫”的真谛何在? 李衡梅 吕绍纲 史学集刑 1982.1期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辨 陈一石 法学研究1981.1期 试论我国封建法制的礼法融合 张殿吉 河北师院学报1982.1期

中国封建法律中“八议”和“十恶” 刘海年等 人民司法 1983.6期

3.社会流动

周末社会阶级之变动 汪炳焜 光华大学半月刊2卷7—9期 1934.4——6 论士大夫阶级与社会变动 程晋之 十月风 9期1949.3

农奴是怎样摆脱领主变为农民的 刘尧庭 新史学通讯1955.1期 中国考试制度之起源 周匡 真知学报1卷4期1942.6 我国古代的招聘制度 隋喜文 人民日报1983.2.18 秦仕进制度考述 黄留珠 中国史研究1982.1期

试论两汉仕进制度的特点 黄留珠 西北大学学报1982.4期 论辟举制度与铨政 灊山 河北月刊5卷4期1937.4 论茂才孝廉 李源澄 责善半月刊 1卷15期1940.10 西汉诏举制 孔玉芳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2卷1942.9

东汉诏举制度考 孔玉芳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3卷1943.9 两汉选举制 邹文海 厦大学报 2集 1943.7

西汉之选举制度 张震译 学艺(杂志)17卷1期1947.L

汉代察举制度考 劳榦 史语所集刊17本1948.4

东汉世家地主的出现与察举征辟制度的败坏 郝清清 郑州大学学报1978.3期 试论东汉魏晋的选举标准 程有为 河南师大学报1982.3期

4.等级结构 (1)帝王

释“予一人” 胡厚宣 历史研究 1957.1

重论“予一人”问题 胡厚宣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10辑 古文字研究论文集 卜辞中所见诸侯对商王室的臣属关系 杨升南 甲骨文与殷商史 试论殷代的王权与神权 晁福林 社会科学战线1984.4期 皇帝制度之成立 雷海宗 清华学报 9卷 4期 1934.10 “天子”考 郑慧生 历史教学 1982.11期

中国史上皇帝之家庭 观沧 大同1卷10期 1915.10 秦汉的皇帝 沈巨尘 文化建设 1卷 8 期 1935.5

汉代的“酷吏”与君权的发展 戴振辉 大公报史地周刊51期 1935.9.6 由西汉外戚专政谈到外戚与皇权的关系 栾保群 天津师院学报 1981.3期 西汉诸帝及外戚之祸 缪凤林 杂学杂志 2卷5、6期1931.4

(2)贵族、官僚和地主

论所谓五等爵 傅斯年 史语所集刊2本1分册1930.5

嵩园读书记之二——五官 黄仲琴 岭南学报 2卷 3期 1932.6 五等爵在殷商 董作宾 史语所集刊6本3分册1936.7

周代诸大族的信仰和组织 陶希圣 清华学报10卷3期1935.7

西周时代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当如何解释? 历史教学1953.10期

周代贵族专制政体中的原始民主遗存 徐鸿修 中国社会科学 1981.2期 金文中所见西周世族的产生和世袭 王培真 西周史研究 人文杂志丛刊2辑 周代大夫阶层的历史发展 赵伯雄 内蒙古大学学报1983.2期 春秋时代的贵族政制 陈安仁 朝晖10期1932.10

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僚地主的心理 缪钺 成都工商导报1951.7.8 论封建社会的食封贵族 王岩等 南开大学学报1975.3期 封建时代的外戚及其祸害 周修强 人民日报1980.9.1 中国封建时代的女祸与外戚之祸 孟楚 文汇报1980.11.17

论士大夫 吴晗 清华旬刊2期 1948.2 时与文 七卷21期 1948.3 论绅权 吴晗 时与文3卷1期 1948.4 再论绅权 吴晗 时与文3卷9期 1948.6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地主阶级剖析 田昌五 历史研究1983.5期 豪族地主和庶族地主初探 史祝 西北大学学报1975.3期 门阀观念不始于魏晋考 梁园东 知言 1期1947.1

战国时期的食邑与封君述专 刘泽华 刘景泉 北京师院学报 1982.3期 试论商鞅的赐爵制度 高敏 郑州大学学报1977.3期 从云梦秦简看秦的赐爵制度 高敏 云梦秦简初探

秦的赐爵制度试探 高敏 秦汉史论集 中州书画社1982

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变 高敏 文史哲1978.1期 秦汉史论集 中州书画社1982

军功爵制在秦人政治活动中的地位 朱绍侯 河南师大学报1980.6期

秦代的俸禄和口粮 丁一 今昔谈 1982.5期

秦汉之豪族 傅衣凌 现代史学 1卷10期 1933.1

两汉豪族的研究 张承炽 史地知识 1卷 2期 1936.6

西汉政权与社会势力的交互作用 许倬云 史故所集刊35本 1964年9月 汉初侯邑国公布 钱穆 齐鲁学报 1期 1941.1

西汉初年之王侯 徐德嶙 新评论 10卷 3期 1944.7 汉初的封国 王兰锁 教学通讯 1982.9期 两汉的食封制度 谢忠梁 文史哲 1958.3期

关于两汉食封制度的几个问题 谢忠梁 四川大学学报1959.3期 汉代尊卑问题一瞥 杨树达 清华周刊35卷6期1931

东汉的豪族 杨联陞 清华学报11卷4期1936.10文化建设3卷 2 期 1936.17 东汉的世家士族宦官与党锢 紫僧 天津益世报食货10期1937.2.9 论东汉末的党锢之祸 翦伯赞 理论与实践3卷2期1946.7 汉末党锢之祸及其他 隽之 十月风 7期 1948.11

东汉环绕着宫闱的纠纷 邱汉生 历史社会科学 1卷2期 1947.9 (3)平民(羌、众、国人、庶民、黔首、客等)

试论殷代的直接生产者——释先释众 王承韶 文史哲1954.6期

试论殷代的主要生产者“众”和“众人”的社会身份 赵锡元 东北人民大学学报1956.4期

再论商代“众人”的社会身份 赵锡元 吉林大学学报1982.4期

试论殷代的众、众人与羌的社会地位 陈福林 社会科学战线 1979.3期 殷虚卜辞中的“众”的身份问题 朱凤瀚 南开学报1981.2期 商代“众”人身份补证 张永山 人文杂志专刊《先秦史论文集》 释国人 崔大华 历史教学1980. 2期

西周春秋时期的“国人” 任常泰 石光明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82 总4期 周代“国人”探析 杨善群 江汉论坛1983.8期

西周的“国人”与“彪”之乱 郝铁川 河南师大学报1984.1期 说“庶人”应永深 中国史研究 1981.2期 灵台与庶民 朱绍侯 今昔谈 1982.3期

周代的二等国民——庶人 赵锡元 史学集刊1982.31期 简论西周、春秋时期“民”和“庶人”“国人”“野人”“小人”等称谓的关系 邵鸿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1982.4期

试论西周庶人的身分 韩养民 人文杂志专刊《先秦史论文集》 说春秋时代“君”与“民” 王兰仲 文史知识1981.3期

试论西周社会主要生产者的阶级地位 王人聪 光明日报1963.2.13 春秋时代的农民生活与商工业 顾颉刚 学术3期1940.4

春秋时代“人”与“民”的身份 汤志浩 安徽日报1962.9.15 春秋时期楚国的平民阶层 程涛平 历史研究1983.6期

战国两汉时期的“客民”和“客” 杨生民 北京师院学报1981. 3期 战国秦汉时期爵制和编户民称谓的演变 杨一民 学术月刊1982.9期 “黔首”、“大前”补释 唐文 江苏师院学报1974.3期 论“黔首” 石仑 红旗1974. 10期

论秦始皇对“黔首”的政策 吴俊 解放日报 1974.10.27 秦汉“士伍”的身份与阶级地位 刘海年 文物1978.1期

西汉时代的“客” 陶希圣 食货 5卷1期 1937.1

王莽末年的豪家及其宾客子弟 陶希圣 食货5卷6期1937. 3

汉代农民对于国家的贡献 孙家山 文史杂志2卷9、10期 1943.

中国农民问题之史的叙述 熊得山 读书杂志1卷4、5期 1931 3卷 3、4期 1932

我国历史上农民与国家之关系 郭民楷 商农期刊5期1934. 7 自耕农土地所有权探索 赵克尧 学术月刊1982.12期

略论自耕农经济结构及其历史作用 松龄 鹏翔 松辽学刊1983. 1、2期 从小农经济说到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尧 中国史研究 1983.1、2期

试论我国封建主义时期的自耕农与国家佃农的区别——和胡如雷先生商榷 伍绍庄 光明日报 1957.1.3

略谈佃农和自耕农的问题 董怀森 光明日报 1958.6.9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具有“自由人身份”吗? 史青 新建设 1965.5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佃农有什么样的人身自由?——与胡如雷同志商榷 韩恒煜 历史研究1965. 6期

从户籍制度看中国封建制下的小农 汤明檖 学术研究1983.2期

(4)手工业者、商人

周秦汉的商业经济及商人地位 石隐 经济论衡2卷3期 1944.3

中国历史上贱商的事实在学理上的价值 杨鸿烈 晨报副刊 1924.7.19 王亥经商 耕夫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83.1期 郑国的商人 刘勉之 人民日报 1959.1.9

先秦三大经营家——范蠡、子贡和白圭 经营与管理1983.4期 陶朱经商理财十八则 季文 市场 1981.3.28 战国秦汉的财阀 清华周刊41卷7期 1934

战国时代商人的动向 河汉 食货 2卷 5期 1935.8

秦代商人的地位 黄灼耀 新中华 (复刊)6卷22期1948.11 汉代的商业与庸工 亚生 华北商工 1卷1期1943.5 汉武帝的惩商政策 张联元 力行 8卷1期 1943.7

论西汉前期商贾势力的发展 荀德麟 江苏师院学报1982.4期 西汉时期的商业资本与小农经济 黄宛峰 中州学刊1982.2期 试论卜辞中的“工”与“百工” 肖楠 考古 1981.3期

(5)士、游侠、隐士、方士

周秦之士风 叶时修 中华教育界 16卷7期1927.1

武士与文士之转换 顾颉刚 责善半月刊1卷7期1940.6

贾生过秦论所举六国之士考证 王士一 大学季刊1卷2期 1940.7 中国古代的士与士风 雷林 中央日报 民风1933.11.27 说士 周名辉 说文月刊4卷 1944.6

中国的士 中国政治与中国社会 张逢沛 政治季刊5卷1、2期1947.6 中国古代的“士”苏子白 天琴3、4期 1948.6

周末食禄制度之产生与先秦之游士政治 官蔚蓝 学艺18卷9、11期 1948.9、11

论西周春秋的“士” 施伟青 厦门大学学报1982.2期 试论战国时期的“士” 南开大学学报1976.3期

略论“士”的历史社会地位的变化 雷敢 湖南师院学报1979.4期

“士”的遭际与列国兴衰 陈彪 解放日报1983.4.27 秦客卿考 丹秋 文化建设 1卷8 期 1935.5

东汉的士气 陈东源 教育杂志 24卷 2期 1934.10 原侠 徐英 制言45期1937.7 释侠 钱穆 学思1卷3期1942.2

游侠到底属于哪个阶级 李庆善 光明日报1964.10.21 关于游侠的评价问题 吴汝煜 光明日报1964.9.9 游侠批判 李思延 历史研究1975.4期

论中国隐士的类型 蒋星煜 新认识6卷5期1943.1 秦汉之际的儒者 郭沫若 中苏文化15卷2期1944.2 汉儒的风度 叶国庆 教育与文化 1卷 3期 1946.2 战国秦汉间方士以儒学为文师说 陈槃 大公报(上海)文史周刊10期1946.12.13 古方士释名 陈槃 现代学报 1卷 8期 1947.8 战国秦汉间方士考论 陈槃 史语所集刊 17本1948.4

(6)奴隶

殷代奴隶史 丁迪豪 历史科学 1卷5期1933.9 试论殷代的“奚”“妾”“□”的社会身份 王承韶 北京大学学报1955.1期 殷代的奚奴 于省吾 东北人民大学学报 1956.1期 殷代的奴隶监狱和奴隶暴动——兼论甲骨文“圉”“戎”二字用法的分析 齐文心 中国史研究1979.1期

金文中所见的“仆”不是家内奴隶 方诗铭 光明日报1951.6.19 关于西周奴隶殉葬问题的探讨 郭仁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总4期 春秋的奴隶 陈宪璇 食货2卷5期1935.8

春秋时代奴隶阶级最基层的“舆人” 憩之 光明日报1956.11.8 关于“舆人”——与憩之先生商榷 王雷 光明日报1957.3.14 春秋时代的皂隶牧圉 黄中业 齐鲁学刊1984.2期 释“臣”和“鬲” 杨宽 考古 1963.12期 关于《释“臣”和“鬲”》一文的几点意见 于省吾 考古1966.6 期 释臣 江宁生 考古1979.3期

奴婢制度考 罗慕华 北平晨报学园1933.11.16、17、20、21 中国历代奴隶使用考 关燕泽 社会科学论丛3卷2期1937. 4 谈古代奴隶的价格 马小鹤 复旦学报1978.2期 家长奴隶制探析 满都尔图 思想战线1983.5期

秦汉货币经济与奴隶制度 绪道庵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25期 1935.3.7 秦“隶臣妾”为官奴隶说 苏诚鉴 江淮论坛1982.1期

“隶臣妾”是秦的官奴婢 宫长为 宋敏 中国史研究 1982.1期 谈“隶臣妾”与秦代的刑罚制度 钱大群 法学研究1983.5期 试论秦汉时期的生产奴隶 蔡葵 西北大学学报1983.1期 汉代苍头考(日)志田不动麿 食货4卷11期1936.11 关于秦汉的“苍头”问题 李新达 文史哲1978.2期 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 张政烺 北京大学学报1958.3期 秦汉“徒”为奴隶说质疑 陈玉螺 安徽师大学报1979.2期 秦汉时代刑徒从军问题初探 荀德麟 苏州大学学报1983.3期 两汉时代的客 陶希圣 食货5卷二期1937.1

西汉奴婢制度 马玉铭 清华周刊 36卷12期 1931 西汉奴隶考 式伯纶 食货1卷7期 1935.3 西汉奴隶制度 戴振辉 食货1卷 7期 1935.3 西汉奴隶制度 吴景超 食货2卷 6期 1935.8

汉代奴隶制度辑略 劳榦 史语所集刊5本1分册1935.10 汉代的铁官徒 张政烺 历史教学1卷 1期 1951

关于两汉的官私奴隶问题 翦伯赞 历史研究1954.4期 两汉官私奴婢研究 陈恒力 新建设 1955.9期

两汉官私奴婢问题研究 邹纪万 食货月刊复刊6卷12期1977.3 关于“生口”的社会身分问题 范传贤 西南师院学报1981.2期

从奴婢在农工商业中的地位看两汉的社会性质 马植杰 史学月刊 1981.3期 汉代输入外族的奴隶问题 范传贤 中国史研究1981.4期 论汉代“奴婢”不是奴隶 林剑鸣 学术月刊1982.3期 汉魏“奴客”辨 吕名中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1期

(7)娼妓、巫史

中国娼妓制度之历史的搜究 高迈 新社会科学季刊1卷3期1934.11 中国娼妓史话 徐若萍 妇女月刊 6卷6期1948.1

中国古代巫师的种类 梁钊韬 民族学研究集刊5期1946.4 释巫 瞿兑之 燕京学报 7期 1930.6

“巫”与“史”之社会学的研究 林履信 社会科学论丛4卷7期1933.1 巫咸的研究 刘铭恕 历史科学 1卷1期1933.1

(二)血缘群体与社区社会生活 1.宗族

大宗小宗说 邵君朴 社会科学论丛季刊3卷1期1937.1 史前期中国社会的亲族制 吴泽 文化建设3卷5期1937.2 文化批判季刊3卷1期1937.1

中国的宗族制度 雷海宗 社会科学(清华)2卷4期1937.7

论中国家族制度之演变及其症治 杨再芳 中国公论5卷5期1941.8

中国家族制度的演进与构成 庄泽宜 陈学恂 南方杂志 1卷 3、4期 1946.11 中国家族制度的结构与功能 庄泽宜 陈学恂 南方杂志2卷2 期 1947.5 宗法述图 岑盛之 学艺18卷7期 1947.7

论宗法制度 金景芳 东北人民大学学报1956.2期

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 黄子通 北京大学学报1957.1期 论宗法制与封建制的关系——评黄子通《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 童书业 历史研究1957.8期

漫谈阶级和家族 周约三等 河南日报1963.5.28 宗族、阶级、家谱 徐仑 解放日报1963.7.18 谈宗法制 束世瀓 文汇报1963. 8.20

试论封建家族的反动阶级本质 胡玉衡 郑州大学学报1963.3.8 宗族和阶级 岳雷 广西日报1964.1.8

论封建族权的反动本质 简修炜 艾周昌 华东师大学报1964.1.8 释宗族 斯维至 思想战线1978.1期

宗法专制与中国哲学 阎韬 中国哲学1980.4期 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 郑昌淦 红旗 1980.20期

中国家族制度与儒家伦理思想 杨亮功 食货月刊复刊11卷4期1981.7 宗法统治与中国封建社会 关履权 史学月刊1983.2期 谈封建社会的宗法家长制 李桂海 沈阳师院学报1983.4期

殷周之际农业的发达与宗法社会的产生 曾謇 食货2卷2期 1933.6 殷商的家族与亲族关系 正文 天地人月刊1卷5期1936.4

殷商家族制度与亲族制度的一个解释 董书方 食货3卷10期 1936.4 卜辞所见之殷代家族制度 葛启杨 史学年报2卷5期1938.12

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 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 裘锡圭 文史17辑

商人族氏组织形态初探 朱凤瀚 民族论丛2辑 周金文中的宗法纪录 曾謇 食货 2卷3期1935.7 西周分封制度真相之探究 非斯 食货2卷6期1935.8

试论西周宗法制封建关系的本质 叶国庆 厦门大学学报 1956.3期 西周宗法制度的几个问题 程有为 河南师大学报1981.1期 周代宗法制度试析 郭小东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2.4期 周代宗法制度辨说 杨英杰 辽宁师院学报1982.6期

西周春秋时代卿大夫世族内部的宗法制度 钱宗范 历史论丛2辑

试论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君主专制的关系 王兰仲 中国史研究 1984.2期 尔雅释亲宗族考 于鬯 国学(上海大东)l卷5期1927 试论楚国的宗族制及其特点 张君 江汉论坛1984.4期

论秦的家族组织与商君的变法 曾謇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 42期1936.7.4 论秦汉的分封制 杨宽 中华文史论丛1970.1辑 西汉分封制考略 张炳武 沈阳师院学报1983.4期

从四民月令所见到的汉代家族的生产 杨联陞 食货1卷6期 1935.2 一千八百年前的中国家庭 钱穆 人言 1卷29期 1934.7

2.家庭与婚姻家庭

从诗经上考见中国之家庭 胡朴安 学林6辑1941.4 中国家庭制度评议 冯亦吾 社会科学季刊1卷1期1942

读蓝氏著“中国之家庭与社会” 庄泽宜 岭南学报 7卷2期 1947.7 中国家制的演变 芮逸夫(台湾) 中央日报 1956.11.6 中国封建时代的家庭制度 张邦炜 四川师院学报1983.3期 中国继承制度之变迁 丁国瑞 学海(湖北)11—14期 1942.3 中国四裔的幼子继承权 马长寿 文史杂志 5卷9.10期 1945.10 女子财产继承权之过去与将来 赵凤喈 东方杂志43卷6期 1947.3

试论商代“兄终弟及”的继统法与殷商前期的社会性质 王玉哲 南开大学学报1956.1期

论商代的继承制度 赵锡元 中国史研究1980.4期

是幼子继承制,还是长子继承制? 杨升南 中国史研究1982.1 鲁国的一生一及承继制度 高耘晖 食货2卷12用1935.11

(2)婚姻

中国古代婚姻思想之检讨 王舍鱼 新东方(上海)1卷5期 1940.6 婚姻制度的沿革 周俫 妇女杂志 1卷 2期 1940.10

由中国亲属名词上所见之中国古代婚姻制 冯汉骥 齐鲁学报1期 1941.1 中国婚姻制度考略 敬止歧 国民杂志1卷3期1941.3

谈谈中国的婚姻风俗 非斯 学艺 2辑 1942.1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王弢 中日文化3卷1期1943.1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几种现象 李玄伯 史学集刊4彻1944.8

中国收继婚风俗研究导言 董家遵 民主与科学 1卷9、10期 1945.9、10 婚姻和家庭在历史上的演变 马起 东北人民大学学报1956.6期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与立法的历史发展 潘祜周等 湘潭大学学报 1982.1期 中国原始社会群婚制度论证 正文 天地人月刊1卷6期 1936.5 中国原始婚姻的诸形态 刘兴唐 文化批评 4卷 1期 1937.1 略论仰韶文化的群婚和对偶婚 王珍 考古1962.7期

对于群婚制时期是否存在家庭形式的理解 金炽 光明日报 1963.7.12 人类婚姻形式的重要发展阶段——群婚 程德祺 化石1979.2期 原始婚姻初探 王可宾 史学集刊 1983.3期

对《论群婚》一点意见 唐鸣 中国社会科学1983.4期 古代族外婚制的发达 曾謇 食货 2卷 8期 1935.9

中国史书上的族外婚痕迹 刘凤翥 辽宁师院学报1978.3期

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 1980.1期 殷商时代的妇女、婚姻及族制 毛起鵕 中国杂志 1卷1期 1947.2 春秋时代之男女风纪 杨筠如 语历所周刊2卷19期1928.3 先秦时代的宗教与婚丧 陈应槐 民俗1卷1期1936.9 先秦时代之不婚 陈贻祥 法学季刊4卷8期1931.4

诗经中的周代男女关系 丁宵汉 文化建设2卷1期1935.10 论周代婚制 王焕镳 学衡 8期 1922.8

春秋时的男女关系与婚姻习惯 顾颉刚 学术4辑1940.5 郑卫风里的爱情描写 冰心 世界旬刊9期1932.7 由“丞”“报”等婚姻方式看社会制度的变迁 顾颉刚 文史14、15辑 从婚姻制看《诗经》里的情歌 王宗华 思想战线 1979.3期

从西周春秋时代的家庭婚姻制说说《诗经·国风》言情诗的性质 郭人民 开封师院学报1979.4期

从“古歌”看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 姜彬 社会科学1980.6期 周朝的婚姻制度 刘祥成 四川师院学报1981.4期

有关周代婚姻制度的几个问题 王文君 四川师院学报1982.3期 秦律婚姻家庭关系探索 程天权 政治与法律丛刊 1982.3期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 君实 大公报(沪)1950.6.12 半亚血族群婚制——媵 丁山 新建设4卷1期1951 古代媵、妾制 向黎 文史知识 1982.5期

西汉时期一夫多妻制之盛行 娄景斐 成大史学杂志 1卷2期 1929 两汉多妻的家庭 吴景超 金陵学报1卷1期1931.5

春秋战国时代再嫁之俗 张周勋 北平晨报艺圃1935.3.27、29、30 两汉寡妇再嫁之俗 吴景超 清华周刊 37卷 9、10期 1932 论汉唐时代的离婚 董家遵 社会研究季刊1卷1期1935.10 妇人七出与再嫁 菱公 古今40期 1944.2

女子再嫁问题之历史的演变 聂崇峡 大中1卷4期1946.4 中国离婚制度的研究 冰清 中日文化1卷4期1941.7

汉代男女和私通的风俗 张周勋 北平晨报艺圃 1935.4.10、12、13、15、16、

商代母系制的诸形态 丁迪豪 历史科学 1卷3、4期 1933.6 卜辞中的贵妇的社会地位考述 郑慧生 历史研究 1981.6期

春秋时代之女子观 贾仲 史地丛刊(师范大学)2卷2、3期 1923.4 诗经上妇人的地位现 褚松雪 觉悟 1923.11.14 诗经妇女观 陆渊 学灯6卷2期 1924.2

三百篇中的私情诗 朱湘 小说月报17卷号外1927.6

一篇表现妇女生活的古诗(诗郑风溱洧)黄石 妇女杂志17卷 7期 1931.7 诗经时代的女性生活研究 李建芳 新创造半月刊1卷2期1932 春秋时代母系之遗痕 丁迪豪 进展月刊1卷5期1932.7 诗经中的妇女社会观 丁道谦 食货4卷7期1936

诗关雎中的“鸠”和女人 张延举 时代青年 1卷2期1936.6 诗经中的女性 阿茵 妇女杂志1卷4期1940.12 诗易中的妇女社会观 非斯 学艺1辑 1941.2

诗经之几个弃妇的叫声 夏贯中 今文月刊1卷2期1942.11

周代妇女生活(摘要) 耿慧玲 史学汇刊12期 中国文化出版部 1980.8 秦汉三国的浙江丝绸女 浙江丝绸 1962.5期

汉代妇女的家庭生活和职业 熊君(台湾)公论报1950.5.31 古代的妇女 圣手 北平晨报妇女与家庭 1936,12.6

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妇女 吴冻青 妇女月刊 2卷1期1942.6

中国妇女英哲传 周之风 广西妇女21—31期3卷2、3期 1942.1—1943.3 姜原 傅斯年 史语所集刊2本1分册 1930.5

公元前七世纪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 冯源君 文艺报1951.10期 中国最早的女诗人——许穆夫人 韩几 河南日报1961.8.31 西施遗迹和关于她的传说 吴晗 新民晚报1957.11.21 西汉大外交家——冯嫽 昭静 人民日报 1961.4.16

我国最早的“女外交家”——冯嫽 邢天寿 中国妇女1980.8期 汉代女英雄冯嫽在西域 苏北海 新疆日报1981.2.11 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冯嫽 其平 新疆日报1962.12.23 解优公主出塞的历史贡献 黎虎 北京师大学报[979.4期

西汉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冯夫人和戎事 胡昭静 文史知识 1981.3期 王昭君 张长弓 岭南学报2卷 2期1931.7

昭君事略 墨农 北平晨报艺圃 1936.7.11、13、14 卓文君与王昭君 王季思 胜流 5卷 6期 1947.3 关于昭君的几个问题 张传玺 北京大学学报1982.1期

昭君出塞的史实、背景和作用 雷茂奎 新疆大学学报1982.1期 王昭君家世、年谱及有关书信 翦伯赞 北京大学学报1982.6期 赵飞燕与“掌上舞” 王少华 殷亚昭 历史知识 1981期 班昭评传 黎舟贵客 妇女杂志 1卷1期 1940.9

我国古代的女历史学家——班昭 黎虎 中国妇女1963.4期 大史学家班昭与明德马皇后 朱仲玉 历史知识 1982.1期 蔡文姬悲愤诗的研究 刘桂章 学灯1924.5.17 论吕后 安作璋 山东师院学报 1962.1期

吕后的发迹、权术和倾覆 裴洛 文科学报1980.1期 吕后评传 周修睦 上海师院学报 1980.2期

重评吕后 冯惠民 山东师院学社 1980.2期

(2)青年、学运和其它

两汉太学生考 周光□ 仇良虎 史地学报3卷1、2期 1924.5.6 西汉太学之学生生活 蒋百幻 史学(中央大学)2期1933. 3 国史上之青年运动 张其昀 时事日报 22卷1期 1940.1

略谈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学生运动 黄磷 群众周刊 9卷8、9期1944.5 汉宋明三朝学生干政录 纯青 大公报(上海)时代青年33期 1947.5.26 我国历代学生干政的研究 孔白之 中国建设4卷4期1947.7 东汉末年太学生的政治运动 邱汉生 大学6卷2期1947.7

东汉知识分子革新运动之失败 朱叔和 白黑评论 二卷4期1947.9 汉代末年的学生运动 刘大杰 观察5卷15期1948.12 中华民族之海外发展 刘继宣 政治季刊3卷4期1940.5 中华民族之世界分布 朱谦之 知言 1期 1947.1

华轿史研究之基础问题 李长傅 南洋研究新动向月刊2、3期 1943 历朝政府对于华侨的政策迥溯 象州 侨声 1卷6期 1939.6 中国移民海外移殖之历史 朔虹 侨声 1卷2期1939.2

3.社会救济

汉朝以来中国灾荒年表 李泰初 新建设 14期 1931.4

中国灾荒之史的分析 吴毓昌 中国实业杂志1卷10期1935. 10 对灾荒宣战——中国历史上的灾荒 史观 大公报(沪)1950.3.20 中国历史上之旱灾 竺藕舫讲 庄耄璋记 史地学报3卷6期1925.6 中国旱灾之分析 梁庆春 广播周报 12期 1934.12

黄河中游历史上的大水和大旱 徐近之 地理学资料1957.1期 安徽地区历代旱灾情况 史学工作通讯1957.2期 “旱魃”小史 杨国宜 安徽日报1959.7.29;8.2 古书上的虸蚄(即今粘虫)及其危害情况与防治经验考 邹树文 昆虫知识1956.6期

黄河中下游地区历史上的严霜巨雹和大雪 徐近之 地理学资料 1958.2期 古今中外的地震 卞寒 羊城晚报 1906.3.13

汉末大疫与当时社会的扰乱 郭链科 史地知识1期 1936.5 中国古代之社会政策 吴贯因 大中华1卷2期1915.2

我国古代之农荒预防策——平仓义仓和社仓 于树德 东方杂志18卷14、15期 1921.7.8

古代农村救济制度考 龚山友 大道6期1934.3

中国历代之荒政制度 徐钟渭 经理月刊2卷1期1936.1

中国救济事业之史的探讨 梁云谷 仁爱月刊1卷12期 1936.4 我国古时农荒及备荒之制度 廖增益 北平华北日报经济周刊6、7期 1936.10.16、23

救荒与仓库制度 高庆丰 进德月刊2卷3期1936.11

我国古代备荒的理论和措施 郑昌淦 李华 人民日报 1965. 12.7

安徽地区地震历史记载的初步整理安徽省文史馆 安徽史学通讯 1959.2期 安徽地区风雹雪灾害记载初步整理 安徽省文史馆 安徽史学 1960.1期 安徽地区蝗灾历史记载的初步整理 安徽史学通讯1959.2期 我省历史上干旱出现的情况 河北省气象局 河北日报1966.3.7

安徽地区水灾历史记载的初步整理 安徽省文史馆 安徽史学通讯 1959.4.5期 全国旱灾汇志 农报1卷14期 1934.7

(四)生活方式与风尚 1.物质生活习尚 (1)衣

中国上古时代衣服之演进(采自中国文物起源) 华北棉产汇报 2卷10期 1940.10

汉族服饰之演变(物质文化与民族分类) 徐益棠 学思1卷1期 1943.3 中国历代服饰之沿革考略 程枕霞 新民报 5卷7期1943.5 闲话衣着 郑逸梅 纺织染工程 8卷 8期 1947.2

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 李劼人 风土杂志2卷3—6期 1948.9——1949.7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刘敏之 人民日报 1959.6.5

我国服装的变迁——简论服装发展史上的几次重大变革 周锡保 解放日报1961.8.1

古代服装的演变 方捷 北京科技报1982.4.9

中国男女元服之研究 黄现璠 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季刊1卷1期1943 “袍”的起源 徐家珍 文物周刊 54期 1947.10.1 古代的“袴”徐家珍 文物周刊72期 1948.1

周以来妇女足服考 尚节之 国闻周报 10卷39 1933.10

册命金文所见西周舆服制度 陈汉平 西周史研究 人文杂志丛刊2辑 周代的衣、食、住、行 许倬云 史语所集刊47本3分册1976.9 漫话先秦时代的衣食住行 杨村等 文史知识1986.5期 胡服骑射初探 何清谷 史学月刊 1982.4期 深衣与楚服 孙机 考古与文物 1982.1期 汉代服御器考略 容庚 燕京学报 3 期1928.6 汉代妇女的服饰 熊君 公论报 1950.6.14 汉代常服述略 劳榦 史语所集记 24本 1953.6 试论两汉的玉衣 卢兆荫 考古 1981.1期 谈“羽扇纶巾” 翼谋 光明日报 1959.9.27

从巾冠到帽子——帽子的故事 马岱 羊城晚报1963.12.4 “幞头”的演变 童书业 文物周刊 44期 1947.7.23 从幞头说起 吴晗 人民日报 1962.1.21

“袜”的演变 徐家珍 文物周刊49期 1947.8.27 袜子的变迁 陈凌元 大公报(京) 1962.6.12 堕马髻 徐家珍 文物周刊58期 1947.10.29

高髻(飞髻、回纥髻) 徐家珍 文物周刊59期1947.11.5 辫发 (日)桑原騭藏著 于濬涛译 中和4卷5期1943.5 中国辫发史 (日)桑原驾藏著 方今兹译 中国青年(南京)(复刊)1卷 6期 1947.8

中国历史上边疆民族发式考 李思纯 民族学研究集刊3期1948.9 平脱钿螺□器考 陆树勋 古学业刊3期1939.7 胭脂史 新认识4卷5期1942. 2

簪花考 芸子 经世日报文献周刊2期 1947.4.19

辨中国古代女子蔽面的风俗 鸿齐 文物周刊70期1948.1.21

略论两汉魏晋的帷帐 卢兆荫 考古 1984.5期 中国古代妇女面饰琐谈 杨如鹏 学林漫录6辑1982

说文解字和古代冠婚丧祭制度 解康 图书目录学119期1969.9

(2)食

禹贡职方史记货殖列传所记物产比较表 孙媛贞 禹贡1卷3期 1934.4 先秦肯定有小麦 中国农业科学院等 中国农业科学 1960.2期 五谷的起源 万国鼎 大公报(京) 1962.4.8

五谷史话 万国鼎 大公报(京) 1962.5.6、13、29 黍稷史话 杨富明 山西农业科学 1964.3期 先秦两汉时期的多种经营 云南日报1982.3.15 周代粮食作物“黍”、“稑”试释 赵承泽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3期 中国食物进化史 董文田 燕大月刊5卷1、2期1929.11

中国古代的烹调和饮食——从烹调和饮食看中国古代的生产、文化水平和阶级生活 林乃□ 北京大学学报1957.2期

谈秦人饮食 彭卫 西北大学学报 1980.4期 汉代人的饮食生活 黄展岳 农业考古 1982.1期

《汉代人的饮食生活》的两条补充 黄展岳 农业考古1982.2期 中国古代民族饮食交流 王仁兴 民族团结1982.6.7期 饼的起源 友梅 文物周刊71期 1948.1.28 说饼 洪流 文史知识1981.4期

馒头史话 方正 人民日报1958.5.10

汉唐宋三代酒价 东省经济月刊 2卷 9期1926.9

食器与食礼之研究 黄现璠 国立中山师院季刊1卷2期1943.4 节食古义 许同华 东方杂志42卷 3期 1946.2

用骷髅来制饮器的习俗 李海云 文物周刊11期1946.12

楚文物——三、两千多年前的食器 杨桦 新湖南报1956.10.24

从磨的演变来看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与科学技术的发达 冉昭德 西北大学学报1957.1期

锅灶的始祖 杨葳 人民日报1959.11.22 漫谈鼎 白化文 文物1976.5期

汉代陶灶 张廉明 大众日报 1980.12.3 汉唐时代的茶叶 张泽咸 文史 11辑1981.3

(3)住

中国住宅概说 刘敦桢 建筑学报 1956.4期

中国原始的住宅建筑 黄祖淼 中国建设9卷5期1934.5

我国传统的民间住宅建筑 建筑史话编写组 科学画报1978.3期 周代的住宅 王宜昌 北平晨报历史周刊10、11期1936.12.2、9 住——先秦时代的房屋 宜林 文史知识1986.5期

两汉第宅杂观 刘敦桢 中国营造 学社汇刊 3卷 3期 1932.9 汉长安城及未央宫 刘敦桢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卷3期1932.9 两汉官署 刘敦桢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3卷 3期 1932.9

汉代的建筑式与装饰 鲍鼎 刘敦桢 梁思成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5卷2期1934.12 前汉宫殿建制对政局的影响 项秋华 史学汇刊10期1980.6 木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史的第一章 张鸿奎 社会科学1981.3期

黄帝之制器故事 齐思和 史学年报2卷1期1934.9 战国秦汉的灯及有关问题 叶小燕 文物1983.3期

“团扇”和“折扇”的源流 童书业 文物周刊47期1947.8.13 说玉器(辉县发掘报告之一)许敬詹 河南博物馆馆刊10期 1937.6 古玉之研究 郑师许 教授与作家 1卷1期 1934.7 商代的玉佩饰 石表廉 文物 1960.2期

谈谈郑州商代瓷器的几个问题 安金槐 文物 1960.8—9期 商代瓷器 百川 河南日报1962.3.13

郑州商代青瓷尊——我国最早瓷器 陈显泗 郑州大学学报1979.3期 关于寿县楚辞 殷涤非 考古通讯 1955.2期

汉代漆器纪年铭文集录 (日)海原末治著 刘原滋译 考古社刊6期l937.6 汉、魏、晋独坐式小榻初论 陈增弼 文物1979.9期

(4)行

殷代的车舆及其用途 陈显泗 郑州大学学报 1979.3

道家与法家对于交通机关相反之意见 朱希祖 北大社会科学季刊3卷2期1925.1—3

周朝部驿的生动实例 孙志平 中国邮政 1982.2期 春秋列国的交通 陈槃 史语所集刊37本下册1967.6 汉晋过所通考 陈直 历史研究 1962.6期

行——先秦时代的车 王效德 文史知识1986.5期

秦治驰道杂论 钱树棠 责善半月刊 2卷24期 1942.11

秦汉时代国内之交通路线 史念海 文史杂志3卷1、2期1944.1 秦始皇善筑马路 李里 自立晚报1964.4.3 秦代的邮驿法令 许庆发 集邮 1981.7期

秦开五史道、汉通西南夷 李金池 民族团结1982.5期 西汉道路 刘敦桢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卷3期1932.9

前汉时代陆路交通考 郑师许 交大季刊15—21、23期1934.12—1937.3 汉世亭传之制 吕思勉 学林4辑 1941.2

汉代的交通 孙毓棠 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7卷1期1944.6 论汉代之陆运与水运 劳榦 史语所集刊 16本 1948.1 汉代的军邮 史式 集邮1963.4 西汉的部驿 史式 集邮1964.6期

禹域交通大势 玉涛 学报8—10 1907.1

交通史序 关赓麟 交通杂志 1卷 9期 1933.7

丝绸之路——汉唐时期中西陆路交通 赵永复 地理知识1973.1期 汉唐时代中西交通概述 步履 西北大学学报1980.2期 上古时期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莫任南 湖南师院1981.1期 我国最早的对外交通线 王贤 云南日报 1921.5.2

古代中西陆上交通简述 沈天健 历史教学问题1981.3期 丝绸之路的出现和开通 卢苇 史学月刊1981.4期

沿和田河纵贯大沙漠的古商道 李全族 历史教学问题1983.1期 古代外国议“丝国”丝路 新疆师大学报1983.1期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之浅见 沈根荣 外贸教学与研究1983.2期

中国第一个探险家——张骞 黄植城 遗族校刊2卷4、5期1935.6

张骞通西域 王思治 人民日报 1981.7.13

汉代出使西域的两位英雄(张骞与班超) 石泉 建国月刊9卷4期1933.10 班超绝域之奇功 崇勋 北平华北日报中国文化 55、56期1936.9月 22、29日 班超对中西交通的贡献 莫任南 湖南师院学报1980.2期 友谊古道——“丝绸之路” 李悒 喀什师院学报1980.2期 川滇缅印古道初考 陈茜 中国社会科学1981.1期

我国的另一条“丝绸之路”——蜀身毒道 杨中光 经济日报1983.7.11 通往身毒的古道 张楠 文物天地 1983.6期 蜀身毒道 张楠 民族文化1983.4期

前汉时代西南海上交通之记录 (日)藤田丰八 郑师许译 北平图书馆月刊5卷4期1931.8

论古水道与交通 蒙文通 禹贡 1卷7期2卷3期1934.6-7

见于汉书中前汉海上交通的蠧测 郑师许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4期1943.3 古代中国与交趾之交通 黎正甫 东方杂志40卷2期 1944.1

秦汉三国时代的海上交通(公元前第三世纪到公元后第三世纪时)章巽 地理知识1955.12期

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纪间中国与印度东南亚的海上交通——《汉书·地理志》粤地条末段考释 韩振华 厦门大学学报 1957.2期

西汉对南洋的海上交通 岑仲勉 中山大学学报1959.4期 广西古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郑超雄 广西日报1981.2.1

试论汉唐时期海外贸易的几个问题 吴泰 海交史研究1981.3期 我国古代海上交通述略 洪建新 历史教学问题1982.6期

2.几种礼制与礼俗 (1)丧礼

旧石器时代人类葬仪之研究 裴文中 天津益世报社会思想30期1933.6.5 新石器时代葬猪的宗教意义 王仁湘 文物1981.2期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二次合葬及其社会性质 王仁湘 考古与文物 1982.3期 对仰韶文化多人合葬墓的一点看法 夏之乾 考古1976.6期

略论西安半坡等地发现的“割体葬仪” 肖兵 考古与文化1980.4期

我国私有制出现的重要例证——对大汶口遗址随葬制度的剖析 颜闫 考古学报1972.1期

从大汶口文化墓葬看私有制的起源 魏勤 考古1975.5期 中国崖葬制 向党明 星期评论28期 1941.6

四川的蛮洞与湘西的崖葬 贺昌群 星期评论 37期 1941.11 武夷山的“船棺”之迷 李仕涛 解放日报1980.5.23 武夷船棺的来历 林宗淦 福建日报1980.6.4

关于武夷山船棺葬的调查的初步研究 曾月等 文物1980.6期 四川郡县发现战国船棺葬 梁文骏 考古1980.6期

论广西悬棺葬的几个问题 石钟健 学术论坛1980.3期

论悬棺的起源地和越人的海外迁徙 石钟健 贵州社会科学1983. 1期 试论氏族公社时期夫妻埋葬习俗的演变 夏之乾 云南社会科学 1982.5期 “六十花甲子葬”之今证 罗荣宗 国师季刊5期1939.12 中国葬礼沿革 文藻 新东方(上海)2卷4期 1941.6 中国丧葬制度考略 祝止歧 国民杂志1卷8期1941.8

中国丧礼源流考 继明 中国公论 5卷 6期 1941.9 谈葬制 方欣安 说文月刊3卷4期 1941.10 记丧服之制 陈开运 国学月刊1卷 6期 1945.8

“三年之丧”的问题 岑仲勉 东方杂志42卷15期1946.8 古代葬法 岑仲勉 中央日报 1948.4.19

中国丧葬制度之回顾与前瞻 梁容若 北京师大学报1982.5期 士丧礼·既夕礼中所记载的丧葬制度 考古学报1956.4期

对《全丧礼·既夕礼中所记载的丧葬制度》几点意见 沈文倬 考古学报1958.2期

汉代丧葬制度考 杨树达 清华学报 8卷 1期1932.12 两汉丧仪丛考 王汝棠 国学丛刊13期 1943.8

汉代儒家丧服制度的发展 曾资生 和平日报1947.5.22

凤凰山一六七号墓所见汉初地主阶级丧葬礼俗 纪烈敏等 文物1976.10期 墨家节葬不非殉 郭沫若 新建设 4卷 6期 1951 中国古代为葬考 何达 亚洲文化论丛1辑1942.6

中国古代人殉、人牲者的身份探析 顾德融 中国史研究1982.2期 试论我国人祭和人殉的起源 王克林 文物1982.2期 关于殉葬问题的再认识 丁超 历史教学问题1983.5期 殷商墓葬中人殉人牲的再考察 黄展岳 考古1983.10期 发掘中所见的周代殉葬情形 郭宝均 光明日报1951.9.1 周代殉葬问题 荣孟源 新建设 4卷 6期 1951

西汉陵寝 刘敦桢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卷4期1932.12 东汉陵寝 刘敦桢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卷 4期 1932.12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 杨宽 复旦学报1981.5期 评价《中国皇帝陵的起源和变迁》一书 光明日报1982.3.29 秦汉陵墓考察 杨宽等 复旦学报 1982.6期

中国陵墓制度变迁 杨宽 安阳师专学报1983.1、2期 丧葬上的“两个世界” 傅永魁 郁堪增 文物、1976.8期 谈火葬 邓初民 人民日报1956.10.6 火葬谈源 黎文 羊城晚报1965.8.20 漫话火葬 杨存田 文史知识 1982.1期

关于火葬的历史 冯锡时 新疆日报1982.2.13 火葬溯源 张大鹏 江西日报 1982.5.23

我国古代的火葬制度 杨存田 陈劲松 考古与文物1983.3期 风葬略说 夏之乾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4期

“吹萧给丧事”说 邢公碗 申报 文史8期 1948.1.31 纸冥器的起源 杨宽 文物周刊 39期1947.6.18 挽歌的故事 邢庆兰 国文月刊 61期 1947.11

中国古代葬玉的研究 刘铭想 历史与考古4期1936.6

(2)祭礼

立庙议 刘师培 中国学报1期 1912.11 天子七庙说 江瀚 中国学报1期 1912.11

人民祭天及圣袝配以祖先说 康有为 不忍9.10期1913.12

祠堂制度略 李鲁人 天津益世报社会研究季刊44期1937. 3.10

祖庙与神主之起源 陈梦家 文学年报3期1937.4 中国祭礼考源 蔡介民 国民杂志 1卷6期1941.6

中国祭礼源流考 蔡介民 新东方 (上海)2卷5期1941.9

祭礼的象征和传袭 (民族学的文化史研究) 梁剑韬 文讯5卷1期 1944.7 论古代对于鬼魂及葬祭之观念 钱穆 责善半月刊2卷20期 1942.1 关于祭神迎会 药堂 艺文杂志 1卷 4期1943.10

中国上古的鬼神观念 翁达藻 中山文化季刊2卷2期1945.9

古代的馈牲祭器及祖先崇拜(附表) 梁剑韬 文史杂志5卷9.10期 1945.10 二千年来迷信集团之变乱 聂崇歧 大中1卷3期1946.3

古社会田狩与祭祀之关系 陈槃 史语所集刊21本1分册1949.12 迷信现象的来龙去脉 邹沧萍 贵州日报 1962.8.18 鬼神观念的产生和消亡 申水 湖北日报1963.2.15 鬼神的由来 李青 安徽日报 1963.6.8

中国古代原始宗教巫术中经济要素 石决明 中国经济3卷9期 1935.9 史前葬俗的特征与鬼魂信仰的演变 雷中庆 世界宗教研究19 82.3期 唐虞夏商祭祀考 全文晟 史地学报1卷3期2卷3期1922——1923 甲骨文中国商庙制征 刘盼遂 女师大学术季刊1期1930.3 殷代人祭考 吴其昌 清华周刊 37卷 9、10期 1932 殷代之祭考 吴其昌 清华周刊 37卷 9、10期 1932 商代的神话与巫术 陈梦家 燕京学报20期1936.12

殷周占卜中筮袭用的取从标准 梁钊韬 现代史学4卷3期 1941.3 从殷虚甲骨论殷人的生日祭和农事祭 陈书农 政治季刊6卷 3、4期 1943.3 殷代的祭祀与巫术 张秉权 史语所集刊 49本3分册 1978.9 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 胡厚宣 复旦学报1956.1期

殷墟发现杀戮大批奴隶祭扫的遗迹安阳大司空村殷代杀殉坑 考古 1978.1期 殷周时期的神权及其特点 陈士强 复旦学报1980.5期 对商代人祭身分的考察 杨升南 人文杂志1982增刊 卜辞中的天、神、命 夏渌 武汉大学学报1980.2期

由左传上观察春秋时代之迷信与信仰 徐诵光 厦大周刊10卷4、5期 1930.10周代王朝政事与宗庙的关系 曾謇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67、68期 1935.12.26 1936.1.9

楚辞九歌与河神祭典的关系 雪林 现代评论204一206期1928.11一12 论九歌山川之神 游国恩 国闻周报13卷16期1936.4 九歌山鬼考 孙作云 清华月刊 1卷1期1937.5 战国木雕社神像考 蔡季襄 学术3、4辑 1940.4.5 秦祠白帝解 赵卫邦 经世日报读书周刊8期1946.10.2

略论秦与两汉间之“符应”说 陈槃 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1卷 3号 1947.9 秦汉间之所谓“答应”论略 陈槃 史语所集刊16本1948.1 汉代的社稷神 童书业 天津益世报史学16期1935.11.26 汉人祀灶考 胡嘉 逸经21期 1937.1

汉代社祀的源流 劳榦 史语所集刊11本1944.9

东汉迷信之研究 杨玉如 史地丛刊(师大)2卷2、3期 1923.4 什么叫谶纬神学(资料)光明日报1975.2.8

论谶纬神学和阶级斗争 钟肇鹏 中国哲学1980.2期

西汉谶纬神学与反谶神学的斗争 王友三 学术月刊1981.9期 泰山信仰研究(日)酒井忠夫著 金华译 中和3卷10期1942.10 吉卜的源流 容单祖 史语所集刊 1本1分册1928 古代的物占 李镜池 岭南学报 2卷 4期 1933.6 中国相学小史 叔先 北平华北日报中国文化64、73期1935.11.24 1936.1.26 谈相人术 陈耿民 古今17期 1943.2

我国城市守护神城隍研究 余维炯 文化与教育旬刊81—84期 1936.2—3 祀龙诉雨考 樊恭炬 新中华(复刊)6卷4期1948.2 灶神的研究 梁绳纬 东方杂志 23卷24期 1926.12 送灶闲谈 非繁 北平晨报艺圃 1936.1.20 相灶与送穷 张谦安 逸经23期 1937.2 灶神考(附图)杨坤 汉学 1辑 1944.9

说社稷 孔令谷 说文月刊2卷8期 1940.11

(3)岁时令节 中国古代农村的行事历(月令、夏小正及其他同性质材料的综合研究) 薛凝嵩 中农月刊8卷 9期 1947.9

“年”的名字 李村人 河南日报 1957.1.24 春节史话 谭达先 羊城晚报 1963.1.24 古代的立春日 锄笔 中国青年报 1963.2.5 上元灯话 仲文 中和1卷3期 1940.2

花灯与元宵 刘可真 国民杂志 2卷 3期 1942.3 春灯谜 抑吾 中和4卷2期 1943.2 清明民俗录 珀珊 福建日报 1962.4.1 岁华忆语 夏仁虎 南京文献13期 1948.1 社日 泽天 新民晚报1982.2.24

三伏日纪始 岑仲勉 东方杂志41卷19期 1945.10 五月五日 陆侃如 国学月报汇刊1卷 1924

龙舟节龙舟与龙 L.Hodaus著 宋史青译 文史杂志5卷 9、10期1945.10 端节的历史教育 闻一多 中兴周刊 7期1947.6 关于重阳节 文序 中和5卷1期 1944.1

中秋节的来源初探 陈晓中 文汇报1961.9.24 漫谈冬至 仓冥 中央日报1951.12.22 “神社起源”(日)宫地直一原著 陶元德译 大众12期1943. 12 今谈祭灶 吴小如 光明日报 1962.2.1

(4)人生杂礼

冠礼之研究 钟秀崎 东北大学周刊 68期 1929.3 “冠礼”新探 杨宽 中华文史论丛 1辑 1962

说五伦的由来 潘光旦 社会科学(清华)4卷2期1948.4 家属称谓考 马永霖 新民报3卷 8期 1941.4 称谓语考 寄萍 新民报4卷23 期1942.12

关于家族方面的称谓 钱海一 中华日报6卷5、6期1943.11.12 嫂嫂小叔与大伯弟妇 胡体乾 文讯5卷1期1944.1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 丁骕 中国民族学十周年纪念论文集 1944.12 释甥之称谓 芮逸夫 史语所集刊 16本 1948.1

中国亲属称谓制的演变及其与家庭组织的相关性 芮逸夫 民族学研究集刊6期1948.8

古人的谦称(古人称谓漫谈l—5) 袁文 历史知识1981.1—5期 论殷人祖妣之称 林义光 国学丛编2卷1期1932.10 跪坐蹲居与箕踞 李济 史语所集刊 24本 1953.6 古人的坐、跪、拜 吴晗 人民日报1962.8.5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 姚荣涛 文史知识1982.2期 古人座次的尊卑和堂室制度 王文锦 文史知识 1982.4期 青铜器铭文中之避讳 梓溪 南开学报1981.3期 避讳浅说 崔统华 文史知识 1981.6期

我国新石器时代断指习俗试探 李健民 考古与文物1982.6期

从殷墟遗文窥见上古风俗之一斑 迈五 南开(周年纪念号)1925.5 谈民族的风俗习惯 文戈 宁夏日报1960.7.25 漫谈黄帝子孙和黄色 胡立三 历史知识1981.5期

诗经篇中所见之周代政治风俗 张世禄 史地学报4卷1期1926.10 春秋时代的凤气 蒋荫楼 语历所周刊2卷21期1928.3 春秋列国风俗考论 陈槃 史语所集刊47本4分册1976.12 战国时代的风气 吕超如 语历所周刊3卷34期1928.6 秦政与秦俗 袁重华 西北论衡 11卷 2期 1943.6

预兆(汉风俗之一片断)荪荃 新晨报副刊1928.10.16 两汉之胡风 次公 史学年报l期 1929.7

仅代社会风俗及械斗 郎擎宵 建国月刊9卷3期1933.9

秦汉时代关西人民的尚武精神 史念海 东方杂志41卷22期 1945.11 汉代人民的日常生活 陈直 西北大学学报1957.4期

东汉风俗及其因果 弓英德 励学(山东大学)1、5期1933.12;1936.1 东汉时代的社会风气 周志远 河北月刊5卷4期1937.4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反映的东汉社会生活 吴荣曾 文物1974.1期 从《风俗通义》看汉代的礼俗 史树青 史学月刊1981.4期

三国时代的几种社会风俗之研究 赵殿部 新文化月刊7、8、9、10卷 1934 “断发文身”考 徐恒彬 民族研究 1982.4期

3.文化娱乐(音乐、舞蹈、戏剧、艺术、杂技、棋类、游戏、体育、歌谣等)

殷代乐制遗考 柯莼卿 故都旬刊 1卷3期1946.11 古琴的评价 毅齐 广播周报102期 1936.9 略谈周代琴的艺术 李纯一 人民音乐1962.3期 古代乐人介绍——师旷 吉联杭 中国音乐1982.1期 信阳出土春秋编钟的音律 杨荫浏 音乐研究1959.1期

先秦音乐文化的光辉创造——曾侯乙墓的古乐器 黄翔鹏 文物 1979.7期 楚辞九歌底舞曲的结构 (日)青木正儿 胡浩川译 青年界 4卷4期1933.9 乐师审音与巫师 孔令谷 说文月刊 2卷10期 1941.1.2卷 550—556 1943.11 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 郭沫若 群众周刊 81卷 17期 1943.10 吕氏春秋中之音乐理论 缪钺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6卷1947 从诗经的音乐看雅乐的音阶制度 王鋆 文学2期1948.5 我国最早的音乐学校(周朝的“大司乐”) 朱谦之 吉林日报 1963.9.2

略论春秋时代的音乐思想 李纯一 音乐研究1958.2期 关于先秦的音乐思想 吉联抗 岭南音乐1979.9期

论乐府的起源 张寿林 世界日报附刊(苦果)1927.6.1 乐府源流 黄穆如 津逮季刊2、3期 1932.6 1934.1

何谓乐府及乐的起源 罗根泽 安徽大学月刊2卷1期-1934.10 汉乐府与清南乐 阴法鲁 文史哲 1962.2期

汉唐间外国音乐的输入 贺昌群 小说月报20卷1期1929.1 两汉三大祭乐用周礼考 冒鹤亭 制言60期1940.1 舞法起于祀神考 刘师培 国粹学报3卷4期1907 中国古代跳舞史 陈文波 清华学报2卷1期1925.6 中国古代之舞 君绥 艺观5、6期

古舞谈 柏年 国闻周报4卷17期 1927.6 古舞考 邵茗生 剧学月刊2卷6期 1933.6

中国古代的舞乐 黄党寺 艺浪9、10期1933.12

从古代神话的起源说到古代乐舞 周彦 北平华北日报每日文艺 141期1935.4.23

中国诗歌舞蹈之起源 丁迪豪 文化批判3卷正期1935.12

我国最早的歌舞剧——西周的颂乐 刘季高 江淮学刊1963.1期 说汉唐间百戏中的“象舞” 贾峨 文物1982.9期

试谈济南无影山出土的西汉乐舞、杂技 宴饮、陶俑 文物 1972.5期 巫觋与戏剧 张寿林 东方文化 1卷 5期 1938.6 先秦的原始戏剧 赫崇学 学海 15、16期 1942.4 古优解补正 冯沅君 志林8期 1944.12

古剧角色辩 任筱壮 风土杂志 2卷1期 1946.9

戏剧考原 董每戡 大公报戏剧与电影 68、69期 1948.2.4

汉晋六朝之散乐百戏 邵茗生 剧学月刊2卷、9、10期1933.9、10 汉代说书人——说唱佣介绍 刘志远 人民日报1961.12.16

鸿都门学在中国文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刘季高 文汇报1962.4.4 罕见的汉代戏车画像砖 魏忠策 中原文物1981.3期 中国杂技考 朱杰勤 暨南学报1982.1期

汉唐间西域传入内地的杂技艺术 常任侠 新疆社会科学1982.2期 先秦时代的杂技及其交流 林冠夫 滕云 文化交流1982.3期 奕史 博山 民权素1卷1914.4

围棋小史 孙以悌 史学论丛1期1934.7

围棋源流考 李旭华 河北第一博物院画刊82、89、91期 1935 论奕与围棋 陈柱尊 中日文化 2卷6、7期1942 象棋研究考略 万国鼎 边疆1期1936.8

中国象棋源出于印度考 常任侠 新中华(复刊)5卷6期 1947.3 象棋上下古今谈 张雄飞 新体育 1957.1期 六博考 杨宽 文物周刊70期 1948.1.21

汉画所见游戏考 赵邦彦 图书展望2卷7期1937.5

汉唐间西域百戏之东渐 常任侠 青年中国季刊2卷2期1941.1 打球的考据 江寄萍 朔风10期 1939.8 我国古代的足球 郑树荣 新体育1957.4期

漫话我国古代足球 左坚等 人民日报 1957.4.26

两千年前的足球赛(体育史话) 中国青年报1961.11.28 游泳史话 王绍裘 新体育1961.14 期

杠鼎、翘关、举石 刘苹 体育报 1961.12.7 汉代的斗兽和驯兽 王子今 人文杂志1982.5期

恢复汉唐以前形体美的标准 罗家伦 新民族1卷19期1938.7 古代体育疗法——五禽戏 曲祖贻 科学大众1960.3期 我国古代的健身和医疗体操——五禽戏 新体育1957.22期 从民间歌谣中探讨我国民族性 张周勋 前途3卷10期1935.10 民谣漫论 林永生 文艺与生活 3卷 3期 1947.1

“成相辞”与“击壤歌” 赵仲邑 国文月刊74期1948.12 十二辰歌 魏建功 大公报(上海) 文史周刊23期1947.4.2 暴露封建罪恶的民间歌谣 王乃堂 北方杂志1卷4期1946.9 说汉唐间百戏中“象舞” 贾峨 文物1982.9期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新疆乐舞 周青葆 新疆大学学报1982.3期 汉魏六朝的军乐——“鼓吹”和 “横吹” 易水 文物1981.7期 汉唐间乐舞所受异族之影响(附图) 张亮采 志林6期1944.5 汉唐间西域传人内地的杂技艺术 常任侠 新疆社会科学1982.2期 汉唐杂技 樊迟 人民日报1963.1.17

汉唐间西域百戏之东渐 常任侠 青年中国季刊2卷2期 1941.1

4.宗教生活(总论 原始宗教 佛教 道教) 三教异同说 姚永朴 民彝1卷6期 1927.7

中国宗教的发展及其仪式 王新命 文化建设1卷1期1934.10 中国民族之宗教信仰 钱穆 思想与时代6期1942.1 中国宗教与社会 坦布 社会学报 1卷2期1947.3

原始宗教神话不产生于空想 李希凡 大公报(沪)1950.8. 10 马列主义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 王子野 学习1951.12期 中国农民战争和宗教的关系 孙祚民 历史研究 1956.5期

试论宗教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夏清洲 光明日报1957.6. 30 谈谈宗教迷信的社会根源 李宝恒 文汇报 1963.7.16

自汉魏至宋初的儒佛道三教关系和道学的形成 华山 山东大学学报1963.2期 关于宗教迷信问题 牙含章 人民日报 1963.8.8 任继愈教授讲“中国古代佛教与道教”的有关问题 向仍旦 北京大学学报1963.4期

宗教与中国封建社会 王宜昌 文化批判 1卷4、5期 1934.9 从比较宗教学看汉族与宗教 郑建业 学术月刊1985.5期 中国上古宗教史略绪言 梁劲 语历所周刊8卷88期1929.7 中国宗教小史 穆超 军事与政治 8卷 9期 1945.12 中国古代的宗教崇拜 小舟 历史与现实11、12期

中国古代灵石崇拜 孙作云 民族5卷1期1937.1 文化建设3卷4期1937.1 中国古代社会的图腾文化 黄文山 新社会科学季刊1卷1期1934.2 社与图腾 李则纲 东方杂志32卷13期1935.7

图腾氏族之又一次佐证 施农晨 历史科学1卷5期1933.9 对《龙崇拜的来历》的质疑 王福河 争鸣1982.2期

自然 图腾、祖先(原始宗教初探) 蔡家群 哲学研究1982.4期 重鸟传说与氏族图腾 丁迪豪 历史科学1卷2期1933.3 所谓玄鸟生商的究明 丁迪豪 历史科学1卷3、4期193.6 略论图腾与宗教起源和夏商图腾 于省吾 历史研究 1959.11期 殷代宗教体系研究 吴泽 风土杂志 1卷6期1940.2 读中国历史的上帝观 丐尊 一般1卷4期1926.12

中国古代对于“天”及“上帝”之思想 冯伯璜 仁爱月刊1卷10、11期1936 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巫法的几个问题 张亚初 刘雨 考古 1981.2期 西周宗教思想特点试议 刘宝才 人文杂志1981.2期

由诗经中观察局代人民的宗教信仰 何盘石 磐石杂志3卷8期 1935.10 战国时代楚地的宗教 高梅 齐大月刊1卷4期1931.1

战国时代秦齐燕韩赵魏的宗教 高梅 齐大月刊2卷2、3期1931.11.12 嬴秦族图腾是鸟不是马 龚维英 求索1982.3期 群巫初探(《山海经》与古代社会) 潘世宪 社会科学战线1982.4期 明堂制度与宗教 王治心 协大学术 1期1930.6

略谈我国不同经济类型民族中原始宗教研究 夏天乾 世界宗教研究 1982.2期 佛教之初输入 梁启超 改造3卷12期 1921.8

中国佛教史略 李翼庭 河南大学文学院季刊2期1930.9

中国佛教之沿革 林坚之 北平晨报学圃121—125期1931.6月26、27. 30日7月1、3日

中国佛学之概略 悦亚 海潮音 13卷 6期 1932.6

佛教能传播中国的原因 陈恒讲 叶德禄记 磐石杂志1卷4期1933.12 中国佛教 谢扶雅 南风11卷1期1935.5

佛教传人中国之时期及中国大乘教之源头 陈维荣 文汇期刊4期1935.12 佛教传布的今昔观 朱星云 新北辰 1卷12期1935.12

佛教入中国后之变迁及其特质 姚宝贤 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3卷 1期1936 中国佛教过去现在和将来 惟品 海潮音17卷8期1936.8 汉魏佛学的两大系统 汤用彤 哲学评话7卷1期1936.9 中国佛教零篇 汤用彤 燕京学报22期 1937.12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 王治心 基督教丛刊 21、22期1938.3. 6

佛教东渐考 (日)白马库吉著 唐云起译 佛学月刊3卷1、2期 1943.6—7 秦时佛教已流行中国考 马元材 文史杂志 5卷3、4期1945.10 力行 8卷 2期 1943.3

秦汉的佛教(附表) 释卯顺 文史杂志5卷3.4期1945.10 佛教源流 冯达庵讲 伍普聪记 圆音月刊1、2期1947.3、4 浮屠与佛 季羡林 史语所集刊 20本上册1948.6

汉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陈振江 历史教学1965.11期 论汉唐佛学及其对古典哲学与文化的影响 苏渊雷 北方论丛1979.3期 太平道缘起 劭瑞彭 中大季刊 1卷1期1926.3 道家思想与道教 许地山 燕京学报2期1927.12 论道教 华无方 哲学月刊2卷1期1929.6

两汉时代道教概说 刘国钧 金陵学报1卷1期1931.5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中一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 2期 1934. 9.13 张角的太平道 中一 历史与现实 10期

道教之根本思想及其对于人生的态度 许地山 读书季刊1卷2期1935.9 张天师与道教 谢兴尧 逸经9期1936.7

蜀中道教先声 钱穆 责善半月刊 2卷16期1941.11 张道陵与黄巾 钱穆 责善半月刊 2卷16期 1941.11 关于张鲁及五斗米道 蒋文杰 解放 1959.2期 五斗米道与五斗米 陈昌远 江汉学报1962.9期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万绳南 历史教学1964.6期

论黄巾起义与宗教的关系 赵克尧 许道勋 中国史研究1980.1期 有关五斗米道的几个问题 卿希泰 中国哲学1980.4期 道教史琐谈 蒙文通 中国哲学 1980.4期

原始道教的产生和性质 晨阳 河北师大学报1982.2期 关于道教的几个问题 王国玕 中国哲学史研究 1982.2期

道学家、道教和其阶级性的一些问题 吕振羽 吉林大学学报1982.2期 少数民族与道教 钱安靖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3.3 期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部分

(一)社会史总论

三国时期的人民生活 武仙卿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16期 1934.12.27 魏晋南北朝时代人民经济生活 吴立端 中央日报1947.9.17 元白诗中的唐代社会 刘真 学风 3卷1、2期1933 唐代市民生活的广阔画卷 词刊 1982年2期

唐末及五代之民生论 肖公权 民族4卷1期1936.1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 胡如雷 史学月刊1966.7期

(二)等级身份与职业生活

1.社会结构总论与社会流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结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熊德基 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一辑1981 中国社科出版社

浅谈蜀汉统治集团的社会构成 李开元 文史知识1985.6期 两晋南朝社会阶级考 李源澄 文史杂志5卷5、6期1945.6

略论“九品中正制”在两晋选官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 汪征鲁 学术月刊1985.6期

隋唐五代时的阶级分析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论集 三联书店.1979 隋唐之际地主阶级的内部更新 汪征鲁 历史研究 1983.1期

科举制度与唐代的社会流动 黄富三 东方杂志(复刊)20卷 2期 科举制与唐代高级官吏的选拔 吴宗国 北京大学学报1982.1期 进士科与唐朝后期的官僚世袭 吴宗国 中国史研究1982.1期

从士庶分野到士庶合流——唐代地主阶级内部变动与科举制的关系 侯力 湘潭师专学报 1984.2期

论唐代进士的出身及唐代科举取士中寒士与子弟之争 傅璇琮 中华文史论丛 1984.2辑

唐宋之际农民阶级内部构成的变动 葛金芳 历史研究1983.1期

2.等级结构

(1)士族、庶族、寒门与官僚地主

论汉末魏晋之际世族地主势力的消长与曹魏政权的灭亡 马植杰 史学月刊1965.5期

论魏晋南朝门阀士族的形式 汪征鲁等 福建师大学报1979.2期 豪族地主和庶族地主初探 史祝 西北大学学报1975.3期

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门阀政治的几个问题 郑欣 中国古代史论丛 第一辑1981 论两晋南朝门同制度 张祥光 贵州社会科学1983、1期

略论两晋南北朝门阀土族在文化上的特点 张祥光 贵阳师院学报 1983.1期 浅论门阀士族制度 魏俊超 杜绍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2期 士族的形成和升降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中华书局1983 论中古时代的士族 程憬 中央大学社会科学丛刊1卷1期 1934.5 关于门阀士族问题学术讨论综述 刘静史 光明日报1982.8.30 西晋以下北方宦族地望表 贺次君 禹贡53卷5期1935

崔浩“国史”之狱与北朝门阀 谷霁光 天津益世报史学1935.9 17

六朝门阀 谷霁光 武大文哲季刊5卷4期1936.6 文化建设 3卷5期1937.2 南北朝之士族 杨延贤 东方杂志 36卷 7期 1939.4

地主世家和豪族形成的历史考察 简修炜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1.3期 六朝世族形成的经过 蒙思明 文史杂志 1卷9期1941.10 南朝之北士地位 余逊 辅仁学志 12卷1、2期 1943.12 中国中古时期之门阀 方壮以 中山文化季刊1卷4期1944.5

东晋和南朝的素族 王和光 大公报(天津)文史周刊13期 1947.1 “东晋和南朝的素族”之浅见 俞启超 大公报(上海)文史周刊23期 1947.4.2 再论东晋和南朝的素族(兼答俞启超)王和光 大公报(上海) 文史周刊27期1947.4.39

北魏门闻社会征路 谢之勃 学原 2卷2期.1948.6

六朝时代贵族门阀的形成 刘尧庭 新史学通讯1953.3期

南朝士族之社会地位与政治权力(上、下) 陶希圣 食货月刊复刊4卷7、8期 南朝士族的衰落 唐长孺 历史教学 1957.2期

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三联书店 从户籍和里任制度中看东晋南朝的阶级关系和土族地位的变化 朱绍候 开封师院学报 1962.3期

北朝胡人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刘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1985.3期

从南北朝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差异看南北门阀 万绳楠 安徽大学学报1963年.1期

士人荫族特权及士族队伍的扩大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中华书局1983 试论十六国时期汉族士族的历史作用 张秀平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4.1期 刘裕与晋宋之际的寒门士族 陈勇 历史研究 1984.6期

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中华书局 1983 读史释词:素族、寒士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中华书局 1983 庶族、素族和寒门 陈琳国 中国史研究 1984.1期 素族、庶族解 祝总斌 北京大学学报1984.3期

封建门阀制度简论 简修炜 中国古代史论丛 第九辑 1985 福建人民出版社 论隋唐的门阀之争与关陇集团 徐清廉 西北大学学报1981.1期 论清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 陈寅格 岭南学报12卷1期 1952.6 唐初政权并非由关陇士族垄断 乌廷玉 社会科学战线1982. 4期 唐代士族门阀与军人门阀的没落 曾资生 中央日报 1946.9. 21

唐代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的历史地位 乌廷玉 中国史研究 1980.1期

唐朝后期士族是“腐朽落后的政治势力”吗? 彭池 湖北大学学报1985.3期 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 孙国栋 新亚学报4卷11期1959.8 科举制与衣冠户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论集 人民出版社

试论魏晋南北朝地主阶级的消费特征及其影供 刘爱文 湘潭大学学报 1985.3期

关于唐代地主阶级的几个问题 张国刚 叶振华 中国古代地主阶级研究论文集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唐代的衣冠户和形势户 张泽咸 中华文史论丛 1980 3辑 唐代的寄庄户 张泽咸 文史5辑 1978

五季的军阀宫僚与商业土地 戴希震 大学艺文1卷1期 1936.5 五代军阀官僚的财富及其享乐生活 戴希震 食货5卷10期 1937.5

(2)自耕农、均田农与唐代客户

三国时期国家的三种领民 何兹全 食货 1卷11期 1935.5 三国时期的自耕农经济 黎虎 北师大学报1984.2期 唐代的客户是些什么人 胡如雷 历史教学1956.8期

吐鲁番佃人文书里的唐代租佃关系 沙知 历史研究1963.1期 唐代的客户 张泽咸 历史论丛第一辑 中华书局1964 再论唐代的客户 张泽咸 中国古代史论丛第三辑1982

试论唐代中期以后佃客的社会地位问题 朱瑞熙 文学月刊 1965.6期 论唐代租佃关系的积极意义 潘镛 历史教学1984.3期

唐代前期土地租佃关系——吐鲁番文书研究 孔祥星 中国历史博物馆刊总四期1982

唐均田制与闲手耕弃地说 陈登原 历史研究1958.3期

唐代农民问题研究 吴章铨 台北 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 1963

对贞观年间农民生活状况的初步探讨 王士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83.1期 唐前期农民赋役负担与户等的关系 宁可 光明日报1959.9.3

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敦煌吐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论集 三联书店1979

一件反映唐初农民抗交“地子”的文书——《牛定相辞》姜伯勤 考古 1978 3期

唐末经济恐慌与农民 董家遵 现代史学1卷3、4期1933

唐代江南地区粮食亩产量与农户耕田数 李伯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0.2期

(3)商人及工商业劳动者

魏晋南北朝官工业中之刑徒 鞠清远 天津益世报食货周刊5期 1937.1.1 魏晋南北朝的匠师及其统辖机关 鞠清远 天津益世报食货周刊 12——13期1837.2.23;3.2

魏晋至唐官府作场及官府工程的工匠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

唐代官府工匠的身分待遇及其变化 魏明孔 历史教学与研究(西北师院学报增刊)1885

唐后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市民等级的成长 杨德泉 扬州师院学报 1959.3期 唐代的雇佣劳动 黄清连 史语所集刊49本3分册1978.9

关于唐代商人和商业资本的若干问题 郑学檬 厦门大学学报1980.4期

唐代封建政府对商贾的政策及其影响 张邻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4.1期 略论后五代商人和割据势力的关系 魏承思 学术月刊 1984.5期 敦煌文书中的唐五代“行人” 姜伯勤 中国史研究1979.2期 后五代时期的牙人 张弓 魏晋隋唐史论集1辑

关于唐宋时期已有资主主义萌芽的历史事实 孔经纬 新史学通讯 1956.3期 唐代的雇佣——对唐代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意见 文君 光明日报 1957.3.28 (4)客、门生、义故等

三国时代的客 鞠清远 食货 3卷4期1936

两晋南北朝的客、门生、故吏、义附、部曲 鞠清远 食货2卷12期 1935 东晋南朝的门生义故 韩国磐 社会科学战线1980.2期

六朝门生辨 唐景崧 天津益报读书周刊36、37卷1936.2.20、27

曹魏屯田制和两晋占田制 范士兴 教学与研究集刊(沈阳师院) 1955.1辑 试论曹魏屯田与西晋占田上的某些问题 张维华 历史研究 1956.9期 关于屯田制和占田制 朱绍侯 史地教学通讯1957.7期 关于曹魏屯田制度的若于问题 郑佩查 文史哲1961.3期

曹魏屯田客是有徭役和兵役负担的 陈振江 天津日报1963.5.8 青州兵及曹魏屯田客叛变 罗继祖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 第一辑 魏晋南朝“客旨注家籍”说质疑 童超 天津师院学报1980.4期 魏晋南北朝的“佃客”田 严耀中 中国史研究1984.3期 曹魏屯田客的兵役徭负担问题 郑欣 齐鲁学刊1985.5期

(5)部曲

部曲考 何士骥 国学论丛1卷1期1927.6 部曲沿革略考 杨中一 食货1卷3期1935.1

三国志“部曲”不是私兵 李则芬 联合报1965.12.8

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的含义和身份 南炳文 汤纲 南开大学学报1978.3期 南北朝以后部曲的含义和身份 南炳文 汤纲 南开大学学报 1978.4、5期 魏晋部曲初探 柯友根 厦门大学学报1978.4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的社会地位 罗宏曾 历史教学1980.2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客和部曲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中华书局1983 唐代的部曲与客 唐长孺 东方学 第六十二辑 东京1982.1

唐代部曲奴婢等级的变化及其原因 李伯重 厦大学报1985.1期 唐代的部曲 张泽咸 社会科学战线 1985.4期

(6)士家、军户、吏干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三联书店1955

秦汉曹魏初期兵士社会地位的变迁 陈玉屏 西南民院学报1983.4期 三国士家制度商榷 陈玉屏 西南民院学报 1982.4期

曹魏两晋兵户身份的卑贱化 陈玉屏 西南民院学报1985.1期 略论曹魏的士家屯田 赵光尧 许道勋 中国社会史研究1984 1期 关于曹魏士家制度的几个问题 赵克尧 学术月刊1985.6期

试论曹魏西晋时期军屯的两种类型 黄惠贤 武汉大学学报1980 4期 两晋南朝之军户及补兵 李源零 史学季刊 二卷2期1941.3 北魏末军户制的衰落 朱大清 中国古代史论丛1982.3期

唐五代时期的“骄兵”与藩镇 胡如雷 光明日报1963.7.3 泛论唐末五代的私兵和亲军、义儿 谷霁光 历史研究1984.2期 略论东晋南朝时期的“吏”民 曹文柱 北京师院学报1982.4期 魏晋南北朝的“役”和“力” 严耀中 上海师大学报1985.3期

南北朝色役考 武仙卿 食货5卷 8期1936;天津益世报 1937年3月9、16、23日

释“干” 程应□ 中华文史论丛 1979.2辑 僮干释疑 彭神保 中华文史论丛 1981.3辑

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干 李春润 中华文史论丛1981.3辑

东魏、北齐的食干制度研究(上、下)高敏 社会科学战线 1984.2、3期 (7)寺观依附人户

中古大族寺院领户研究 何兹全 食货3卷4期1936.1

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初探 简修炜 夏毅辉 学术月刊 1984.1期 南北朝隋唐寺观户阶层过路(兼论钱口依附制的演变) 张弓 中国史研究1984.2期

敦煌寺院文书中“梁户”的性质 姜伯勤 中国史研究1980.3期 论敦煌寺院的“常住百姓”姜伯勤 敦煌研究1981.1期

唐西州寺院家人奴婢的放良 姜伯勤 中国古代史论丛第三辑1982 唐五代敦煌寺院的牧羊人 张弓 兰州学刊1984.2期

(8)奴婢

试论魏晋时代奴隶的农奴化问题 陈连庆 社会科学辑刊1983 6期 两晋南北朝奴婢概况 李鼎芳 北平晨报艺圃1934.8.28、29、31 晋代土地问题与奴隶制度 傅衣凌 现代史学2卷3期1935.1 关于拓跋宏时奴婢的几个问题 韩国磐 学术论坛1957.1期 南朝奴隶考 陈连庆 社会科学战线 1983.2期

关于隋唐五代奴的的性质问题——与韩国磐先生商榷 翁俊雄 北京师院学报1980.4期

唐代长安的奴婢 武伯纶 人文杂志 1981.1期

略论均田制中的奴婢受田及变化原因 武建国 历史教学1982 11期 唐代的奴仆问题 孟昭庚 唐史研究会论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唐代昆仑奴考 李季平 唐史研究会论文集唐代私奴婢初探 敦煌学辑刊 1984.2期

唐代官私奴婢的役使及其社会意义 李季平 齐鲁学刊1985.6期 唐代的奴隶制度 关燕祥 社会科学论丛季刊3卷1期1937.1

从一件奴婢买卖文书着唐代的阶级压迫 敦煌文物所资料室 文物 1972.12期 从唐代官私奴婢看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奴隶制残余问题 李季平 破与立1977.6期

晚唐至宋初敦煌通行典卖奴婢之一斑 陈祚龙 华学月刊94期 1979.10

(9)平齐户、杂户及其它

魏晋南北朝的农奴制人身依附关系 黄珮瑾 历史研究1985.2期 “平齐民”与“干齐户”试释 许福谦 北京师院学报1982.4期 平齐民身分与青齐各士族集团 严耀中 上海师院学报1983.1期 《“平齐民”与“平齐户”试释》商榷 邢丙彦 上海师院学报 1983.4期 北魏的青齐士民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略论杂户的形成和演变(十六国北朝至隋唐时期) 张维训 中国史研究1983.1期

略论杂户“贱民”等级的消亡 张维训 江西社会科学1982.4期 “代迁户”初探 卢开万 武汉大学学报1980.4期 唐代的盐户 陈国灿 中国古代史论丛 3辑 1982 唐代之贱民阶级 黄现璠 师大月刊13期1934.8 唐代的贱民 杨中一 食货1卷4期 1935.1

唐代贱民制度中的人口买卖 寒羽 华北商工1卷4期1943.10 唐代的贱民 武建国 贵州文史丛刊 1984.3期

(10)知识分子

魏晋士人人生观探讨 张祥浩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4期

论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分化及其社会根源 范宁 历史研究 1955.4期 魏晋时代之士风 刘衡如 广播周报93期1936.7

魏晋时代三国大夫与三国文人 成本俊 汗血月刊3卷1期 1934.4 两晋士大夫 恽崶 金声1卷1期1931.5

论晋代的隐逸思想和隐逸诗人 傅懋勉 文史哲1958.4期

五代兵灾中士人之逃亡与隐居 赵效宣 新亚书院学术年刊5期1963.9 两晋士大夫清谈误国 陆光宇 越风4期1935.11

论中原士大夫对前燕慕容氏封建化的影响 邹洪礼 新疆师大学报 1985.3期 唐代方位之士与科学文化 许道勋 复旦学报1986.2期

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兼论书院制度之起源 严耕望 民主评论 5卷23期1954.12 《唐史研究丛稿》新亚研究所 1969.10 唐代多读书山寺 严耕望 大陆杂志2卷4期1951.2

五代的游幕 戴振辉 大公报史地周刊107期 1936.10.16

(11)身份与刑罚

论唐律上身分与罪刑 戴炎辉 法律评沦26卷5期1960.5

论唐律上身分与罪刑之关系(l) 戴炎辉 社会科学论丛11期 1960.6 论唐律上身分与罪刑之关系(2) 戴炎辉 法律评论26卷6期 1960.6 唐律的除免当赎法 戴炎辉 法制史研究13期1963.3 唐律与礼的关系浅析 刘俊文 北京大学学报1983.5期

(三)血缘关系与社会生活

1.宗族 (1)宗族

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 唐长孺 魏晋南北史论丛 1955 魏晋时代之族 陈啸江 史学专刊 1卷 1期 1935.12

汉魏大族的概况 武仙卿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21期1935 2、7 南朝大族的鼎盛与衰落 武仙卿 食货 1卷10期1935.10

六朝门阀 谷霁光 武大文哲周刊 3卷4期1936.6 文化建设 3卷 5期 1837.2

读翻书“李冲传”论宗主制 余逊 史语所集刊20本下1849.12

关于宗族、宗部的商榷——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贺昌群 历史研究1956.11期

关东与关西的李姓和赵姓 劳榦 史语所集刊 31本 1960.12

试论汉晋时期“南中大姓”的政治活动 方国瑜 学术研究 1962.3期

论曹操宗族墓志铭的性质及有关问题 赵超 考古与文物1983 4期 敦煌李姓世系考 孙修身 西北史地 1983.3期 谢安与谢氏家族 刘宁勋 文史知识 1983.6期

东晋南朝的琅琊王氏 冷鹏飞 自修大学(哲经专业)1984.4期 论南中大姓 陈天俊 贵州史学丛刊1985.1 论北魏宗主督护制 李凭 晋阳学刊 1981.1期

李唐武周先世事迹杂考 陈寅恪 史语所集刊6 本4分册 1936.12 南唐族世考略 英德 励学(山东大学)3期1935.4 后魏先世考略 吴志镇 新文化月刊 1卷5期1934.5 拓跋氏先世考 程芸 齐鲁学报 2期1941.7 北朝帝室族考 姚微元 说文月刊 4卷1944.6

论宇文周之种族 周一良 史语所集刊7本4分册1938.5 五凉政权与西州大姓 武守志 西北师院学报1985.4期

关于鲜卑的族源、族称、族原地问题 才一正 锦州师专学报 1984.1 播州杨氏族属初探 章光恺 贵州文史丛刊1982.4期 蒲鲜万奴姓氏考述 王慎荣 社会科学辑刊1982.6期

西魏赐姓源流考 朱希祖 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 1937.1 论史乘中胡名之考澄(“北朝胡姓考”序) 陈寅恪 读书通讯69期(2)1943.7 吐谷浑之世系与名义 丁啸 边疆研究论丛 民国31—33年度 1945

(2)谱牒之学

南北朝谱牒形式的发现和索引 陈直 西北大学学报1980.3期 敦煌唐写姓氏录残卷考 牟润孙 文史哲学报1951.3期 敦煌唐代氏族谱残卷之商榷 毛汉光 史语所集刊43本1971 唐代谱学简论 霍林东 中国史研究 1981.4期

《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残卷考释 王仲荦 文史 第九辑 1980

敦煌写本天下姓望氏族谱残卷的若干问题 唐耕耦 魏晋隋唐史论集 第二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

从唐初(氏族志)看士族地主历史的变迁 赵克尧 中国古代史论丛1982.1期 《氏族志》与唐太宗的关陇门阀观 赵克尧 复旦学报1984.2期

(3)寺院

中古时代之佛教寺院 何兹全 中国经济2卷9期1934

南北朝国家寺院士族的协和与冲突 武仙卿 文化建设3卷1期 1936 北朝的寺院地主 金家瑞 历史教学 1953.7期

佛教经律关于专院财产的规定 何兹全 中国史研究1982.1期

略论唐代寺院僧尼免赋特权的逐步丧失 谢重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2期

唐代僧尼道士受困问题的辨析 白文固 社会科学1982.3期 唐代寺院经济之管窥 叶受祺 学风5卷10期1935.12 唐代佛教与社会 雨昙 海潮音 17卷8期1936.8 唐代寺院经济概观 陶希圣 食货 5卷 4期 1937.2 漫谈唐代僧道 范丁 大公报1950.3 .1

南朝的寺院和僧侣 金家瑞 历史教学1953.1期

唐宋元的寺领土地 石哲 历史科学1卷3、4期1933.6

2.家庭与婚姻

(1)家庭关系

唐律继承法研究 陈鹏 法律评论15卷3、4期1947.7、8

唐代高利贷及债务人的家族连带责任 杨莲生 食货1卷5期 1935.2 唐宋时代家族共产制度与法律 陈鲲化 法律评论12卷1、2期1934.11 唐律家族主义之研究 郑联芳 法律评论24卷5期1958.5

五代豪侈暴虐义养之风气(上、下) 林瑞翰 大陆杂志30卷3、4期1965.2 晚唐五代义儿考——中国封建社会结构讨论之一 傅衣凌 厦门大学学报(史学专号)1981增刊

论乡族势力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干涉——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一个探索 傅衣凌 厦门大学学报1961.3期

家族制度与中国固有法系之关系 陈顾远 中华法学杂志 1卷7 期 1937.3 (2)婚姻礼制

魏代“三世之贱”的分析 周勋初 南京大学学报1985.1期 三国时代的几种社会风俗之研究(二)关于家族世系婚姻制度 赵殿浩 新文化月刊7、8、9、10期 1934

论汉唐时代的离婚 董家遵 社会研究季刊1卷1期1935.10 六朝之门阀婚姻 舒连景 励学(山东大学)2期1934.6 六朝人物与婚姻 李天佑 中央日报1946.8.15

隋唐五代的收继婚 董家遵 现代史学4卷4期1942.3 论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陈寅恪 历史研究1954.1期 唐代婚姻礼俗考略 赵守俨 文史3期1963.10

唐代婚姻约论 刘增资 历史学报(成大)1978.5期

罗马婚姻法与唐明律之比较 章泰昌 法学季刊3卷7、8期 1928 唐代婚姻制度 董家遵 现代史学 1卷1、2期1933.1、2 唐代妇女的婚姻 李树桐 师大学报 18期 1973.6

评布目潮沨氏关于唐初皇室婚姻关系的研究 梁太济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79.1、2期

唐律“婚书”考 胡日武 法学研究 1982.2期

妇女在法律上地位与婚姻法 杨廷福 唐律初探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 唐代公主之婚姻 王寿南 台北:第一届历史与中国社会变迁研讨会 上册1982.8 敦煌写本书仪中所见的唐代婚丧礼俗 周一良 文物1985.7期

唐代宦官的婚姻与收养关系——兼论宦官亲属关系对唐代政治的关系 雷家骥 鹅湖3卷2、3期 1977.8

唐宋时七出研究 董家遵 文史汇刊l卷 l期 1935.3 唐宋以来的冥婚 慨然 中央日报 1949.9.17 汉唐之和亲政策 王桐龄 史学年报1期1929.7

试论唐代的和亲政策 任崇岳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1期 对唐朝和亲的一些考察 崔明德 历史教学1983.12期

唐代和亲吐藩之公主 邝平章 大公报史地周刊50期1935.8.30 唐代公主和亲考 邝平章 史学年报2卷2期1935.9

唐代公主下降回纥婚礼考察 刘铭恕 中央日报1947.5.9 唐与回纥和亲研究 王有德 新疆师大学报1984.1期

唐朝对奚与契丹的和亲政策 林恩显 人民学报1期1925.7

唐代士族婚姻中的夷夏之辨 任育才 幼狮月刊47卷5期1928.5

3.社区社会

(1)坞壁、庄园、社邑

论魏晋南北朝的坞壁 赵克尧 历史研究1980.6期

魏晋时期均壁组织的性质及其作用 欧源熙 广州师院学报1981. 4期 晋永嘉流人及其所建的壁坞 史念海 责善半月刊1卷12期 1940.8 东晋初黄河南北的坞屯壁垒 翦伯赞 大学6卷1期1947.6 敦煌的“社”及其活动 郭锋 敦煌学辑刊 1983.1期 述社邑 宁可 北京师院学报 1985.1期

魏晋时期庄园经济的雏形 何兹全 食货 1卷1期1934.12 魏晋的庄园经济与山水诗的兴起 韦风娟 江汉论坛1982.10期

魏晋的时期北方豪门世族田园经济的发展 郑佩鑫 历史教育问题 1959.1期 唐代庄园的性质及其由来 孙以坚 中法大学月刊2卷3、4期 1933.1 皇庄的起源 鞠清远 中国经济 2卷7期1934.7

唐宋元寺领庄园研究 鞠清远 中国经济2卷9期1934.9

唐宋官僚地主的庄宅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10期1934.11.15 杜甫在夔州的滇西与东屯庄 鞠清远 食贷3卷8期1936.3

唐代庄园考 王辑五 社会科学季刊(北京大学)2卷3期 1943.9 关于唐朝的“庄” 乌廷玉 光明日报1957.12.19

唐代的庄园 郭士浩 中国封建经济关系的若干问题 三联书店1958.8 唐代的田庄 胡节 历史教学 1958.12期

唐代庄园制说质疑 关通 山东大学学报1963.4期

中唐以后的地主田庄经济 张维华 山东大学学报1963.3期 唐代庄园制问题 林天蔚 书月季刊11卷3期1927.12 论唐宋文献中的“庄园” 吴泰 历史学 1979 4期 唐宋庄园制度质疑 邓广铭 历史研究 1963 6期

论唐宋封建庄园的特征——与郭圣铭同志商榷之一 郑昌淦 历史研究1964.2期

五代的庄园 陶希圣 食货1卷11期 1935.5

从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看河西地区实行的法制措施 甘肃省博物馆 文物1976.2期

均田制度下的北朝农村经济 黄松 现代史学1卷3、4期 1933.5 隋唐地方自治制度 张觉人 地方自治1卷4期1947.5

唐代的治安机构与治安管理 俞鹿年 国际政治学院学报1984.5期 天宝乱后农村崩溃实况 黄谷仙 食货1卷1期1934.12

唐代几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 武仙卿 天津益世报食货22期 1937.5 唐代农村的变换与借贷 傅安华 大公报史地周刊21期1935. 2.7 五代农村的残破与恢复 戴振辉 食货2卷2期1935.6 朱梁的农村复兴热 嵇文甫 食货 1卷 5期 1935.2 五季农村破坏之经过 聂家裕 历史学报1期1936.10

读《三季农村破坏之经过》 卢逮曾 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95期 1937.4.5 (2)城市、行会、市镇

西晋外患下的北方都市与农村 刘广惠 文化批判3卷1期 1935.12 隋唐时代都市与商业的盛衰 吴云端 中央日报1946.10.5 隋唐宋时代城市的发展 束世瀓 历史教学问题1959.3期

唐代两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徐苹芳 考古1982.6期 唐都长安城坊里管理制度 张永禄 人文杂志1981,3期 唐代长安城的里坊 曹尔琴 人文杂志1981.2期

古代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 石音 城市建设2期1981 唐代的都市概况 鞠清远 天津益世报食货15期1937.3.16 唐代的长安 宽白 上海四联社 1954.3 唐代的长安 姚坚 中华书局 1960

唐长安郊区的研究 武伯纶 文史 3辑1963、10

唐长安城风景区的地理特征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1980.4期 唐代扬州的城市建设 李伯先 南京工学院学报1979.3期 唐代扬州手工业与出土文物 卞孝萱 文物1977.9期 隋唐时代扬州的轮廓 武仙卿 食货 5卷1期1937

略论唐代扬州繁荣的社会基础 常振江等 扬州师院学报1981.2期

唐宋时代扬州经济景况的繁荣与衰落 全汉升 史语所集刊11本1944.9 中国经济史论丛第一册 新亚研究所1976

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 柴德康 江苏师院学报 1979.1、2期 唐五代时期之城都 严耕望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1981.12期 唐代南昌地方的繁荣情形 冯汉镛 光明日报1958.3.21 唐代“丝绸之路”上的纺织贸易中心西州(吐鲁番文书研究) 孔祥星 文物1982.4期

唐宋之间的我国城市 汉宝德 明道文艺45期1979.12 五代的商业与都市 吴云端 中央日报1948.3.10 五代的都市与商业 陶希圣 食货 1卷10期 1935.4 中国行会制度 全汉升 新生命书局1934.11

我国古代的行会制度及其起源 全汉升 现代史学2卷1、2期 1934 略论唐代行会的形成 朱淑瑶 广西师院学报1983.9期

唐宋时代“行”的观察 李冰若 暨大文学院集刊2卷1931.6 我国帮行制度的发展 叶乐群 复兴月刊3卷1期1934

唐代都市中的邸店与牙人 傅安华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47期 1935.8.8 唐代管理“市”的法令 陶希圣 食货4卷8期1936.9

专制主义在唐代行会制度上的表现 王永兴 光明日报1956.2.16

唐五代时期的牙人 张弓 魏晋隋唐史论集1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唐代的都市制度 吴云端 中央日报1946.9.7

唐天宝以后范阳郡各行的题记 曾毅公 文物1959.9期 唐代岭南的墟市 何格恩 食货 5卷 2期 1937.1 唐宋时代四川的蚕市 鞠清远 食货3卷6期1936 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 全汉升 食货1卷2期1934.12 唐代的夜市 张邻 中华文史论丛 1983.1期 唐宋以前无夜市 吴鳞 中央日报 1948.1.7

(四)人口与社会救济

1.户口统计与人口变动 (1)户籍制度

从户籍和里任制度中看东晋南朝的阶级关系和士族地位的变化 朱绍候 开封师院学报1962.3期

从北魏八郡的户口变化看三长制的作用 周一良 社会科学战线1980.4期 从北朝的九等户到宋朝的五等户 王曾瑜 中国史研究 1980.2期 论北朝户口的编籍与检括 肖黎 求索1982.6期

略论“土断”与“却籍”的成败及其原因 舒朋 北京师院学报1986.2期 隋代括户成功的原因 赵云旗 社会科学(沪)1984.2期 敦煌唐代差科簿考释 王永兴 历史研究1957.12期

唐代户口与租税之一考研 秦璋 中国经济2卷10期1934. 10 唐西州诸多户口帐试释 唐长孺 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1983

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帐制度 周秀女 浙江师院学报1984. 2期 唐代户籍与因产 杨际平 历史研究 1985.3期 唐代手实初探 宋家任 魏晋隋唐史论集1辑1981

唐代的手实、户籍与计帐 宋家钰 历史研究1981.6期

(2)人口统计与分布

由户口变动看蜀汉时期巴蜀地区的地主经济 蒋福亚 北京师院学报1978.2期 晋初都县户数表 黄席群 禹贡 1卷 6期 1934.5 东魏户口统计表 柳彭龄 禹贡 3卷1.期1935.3 隋代户口的几个问题 李德涛 学术月刊1982.10期 隋代户数的增长 汪籛 光明日报 1962.6.6

隋代户数是怎样增长的 熊铁基 江汉学报1962.10期 盛唐户口较多的州郡 陶希圣 食货 2卷10期 1935.10 唐代的人口 易曼晖 食货3卷 6期1936.2

唐代的人口 杨远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0卷2期 1979 唐代户口的分布与变迁 黄盛璋 历史研究1980.6期

开皇天宝之间人口的分布与变迁 胡道修 中国史研究 1984.4期 唐宋以来鄂尔多斯地区人口变化 冯至新 内蒙古日报 1982.7.5 我国及西域地区人口小史 智生辑 新疆日报1982.10.9 南北朝人寿之研究 刘汝霖 师大月刊 10期 1934.3

(3)人口之流移

汉末晋初的年数和户口数 何兹全 光明日报1951.5.5 汉末至唐户口变迁的考察 杨效曾 禹贡2卷10期1936.1

汉末大乱中原人民之流徙与文化传播 贺昌群 文史杂志1卷5期1981.6 汉末至南北朝南方蛮夷的迁徙 金宝祥 国贡5卷12期1936. 8 汉末魏晋流人考 刘汝霖 历史教学2卷2期1951

汉末魏晋之流民 谷霁光 夭津益世报史学34期1936.8.2

魏晋时人口大移动中之农民与地主的关系 傅安华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87期1936.5. 28

魏晋南北朝间蛮族之北徙 丹秋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65—66期1935.12.12、19

三国时人口与都市的南移 高亚伟 中法大学月刊9卷2—3期1936.6 三国时代的人口移动 陈啸江 食货1卷3期1935.1

晋惠帝时代汉族之大流徙 刘炎藜 成大史学杂志1卷1期 1929.7 晋永嘉丧乱之民族迁徙 谭其骧 燕京学报15期1934.6

晋永嘉乱后中原流人及江左居民 史念海 西北论衡7卷15期 1939.8 永嘉乱后江左对于流人的安置 史念海 责善半月刊2卷9期 1941.9

西晋末年的“流人”及其叛乱 翦伯赞 学习生活3卷2期 1942.11 敦煌之移民 李玉林 方志9卷1期 1936.1

五胡乱华前胡族的内徙 杨莲生 大公报史地周刊111期1936.11.13 乞活考——西晋东晋流民史之一页 周一良 文史杂志1卷5期 1941.1 魏晋时期北方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罗宏曾 历史教学1981.12期

南北朝时期内地与边境各族的大迁移及融合 方国瑜 民族研究1982.4期 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向西北地区的迁徙及其分布 周伟洲 民族研究 1983.5期

关于唐代的选户 黎仁凯 文史哲 1982.4期

唐宋时期洱海地区的汉族移民 方国瑜 人文科学杂志(云南大学)1957.1期 关于武则天统治末年的浮逃户 唐长孺 历史研究1961.6期 唐代人口的流转 黄谷仙 食货 2卷 7期 1935.9

唐玄宗以前的户口逃亡 傅安华 食货1卷4期1935.1 渤海的人口考略 魏国忠等 求是学刊1983.3期 回鹘南迁初探 艾尚连 民族研究1982.4

唐末五代时期贵州人的南徙入闽 刘梅生 信阳师院学报1983.2期 五代人民的逃亡 聂家裕 食货 4卷2期1936.6

2.人口类别与结构 (1)妇女

两晋南北朝的宫闱 刘广惠 食货 2卷5期1935.8 北朝皇后多出家为尼 夏毅辉 历史知识1986.2期 中华妇女缠足考 贾伸 史地学报3卷 3期 1924.9 妇女缠足考 傅振伦 新苗10期 1936.10

历史上第一个裹足的妇女 张宗之 历史知识1986.3期 武则天与唐代妇女 牛志平 武则天与乾陵 三秦出版社1986

从唐代女性的社会面貌谈武则天称帝 高世瑜 武则天与乾陵 三秦出版社1986 唐代教坊妇女生活简述 关书敏 西南师院学报1983.4期

唐代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 杨延福 法律史论丛 法律出版社 1983总 3期 唐代的女子体育 林思桐 体育史料 1982.1期

唐代妇女的体育活动 张维也 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2.1——2期 唐代的妓女 宋德嘉 史原1980.10期

唐传奇爱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虞晔如 王建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0.2期 唐代的后妃与外戚 罗龙治 四季桂冠联合发行部1978 唐妓称录事考 孙楷第 大中 1卷 3期 1946.3

杜诗中的唐代妇女 杜呈祥 妇女月刊1卷3期1945.4

从离婚与再嫁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 牛志于 陕西师大学报1985.4期 唐代女子生活谈薮 杨绚霄 文友3卷 7期 1944.8

唐代诗人玄机评传 何一鸿 新东方(上海)2卷 5期 1941.9

唐代的两种妇女生活 傅安华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 62、63期 1935.11.21、28

妇女在唐律上之地位 贺圣鼎 法学季刊4卷6期1930.12 唐宋时代妇女考 王桐龄 史学年报 1卷 1期 1929.7 唐代的卖笑妇 守竟 进展月刊 1卷 4期 1932.6

(2)中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f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