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规则与技巧

更新时间:2024-04-06 18: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技论文写作规则与技巧

前 言

撰写科技论文,不仅是科学研究、技术工作的重要环节,而且是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

有的科技人员在科研、设计工作中不断取得成绩,而将这些成绩进行总结写成论文却无从下手、难于表达。缺乏用恰当的文字、适当的数据、图表组织成一篇文章的能力。理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在中学阶段曾系统地学过语文知识,较系统地受过写作训练;在大学阶段却学得很少,甚至于没有接受科技写作的训练。所以,一旦要写文章时,方感到科技论文写作知识的不足。如同一位未经训练的裁剪师(裁缝),不知如何将到手的布料裁剪并缝制成衣服。

国外,科技论文写作被认为是“信息传递”的基础学科。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美国、西欧、日本的大学里,写作课都被列为必修课。有些名牌大学设置有科技写作方面的专业,并授予学位。我国则是对大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外文训练,外文语法是一遍又一遍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文训练。

有的学生还这样说:“这篇文章让我用英文写还行,让我用中文写我就不会了。”这是言者对他自己的吹嘘,还真是在实话实说?就不得而知了。但表现出我国对自己的母语普遍缺乏应有的训练。到我们真的连自己的老祖宗都忘记时,就真的像2006年9月22日《每周文摘》刊登的报道:“到美国去学汉语”,“中国同胞居然远涉重洋留学美国专攻汉语”。

各种科技论文都有自己的特色,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它们都有其共性,其写作方法都有共同的规律需要遵循。这种研究科技论文写作规律和方法的学科称为“科技写作学”。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设计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 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均可称为科学;狭义上说,专指自然科学。广大科技工作者常常需要写一些文字资料,如科研过程中的分析研究资料、实验报告、现场配合施工的总结、设备、装置或生产线的调试总结、阶段报告、工作总结??,这些都是科研和设计工作的科学纪录。以这些科学记录为基础,以这些记录作为原始资料,进行适当的“裁”、“剪”及必要的缝合加工,一篇科技论文就形成了。

科技论文应该是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设计成果的科学记录,科技论文的创新性对科学的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着推动的作用,而不应该只包括人所共知的专业常识、一般公式推导和琐碎的具体实验。

科技论文同一般的写作有共同性,具有准确、鲜明、生动三个特点。科技论文所论述的观点应与素材、文字资料、图表相配合,要求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并且讲究词汇,注意语法修辞;由于科技论文所介绍的内容是科技成就,在严肃的科学性方面比其它论文(非科技论文)显得更为严谨。

科技论文与总结、讲义、报告、教科书不同,它要求作者从许多书刊中搜集资料,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或实验,做出判断,最后得出新的见解或结论,将一些分散的材料系统贯串,并加以论证。因此,科技论文必须以“论”为纲,充分阐述自己的论点。

科技论文是总结与考核科技人员工作经验、学术成就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提

1

高科技人员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良好方法。有的科技人员,对科技写作望而生畏,认为高不可攀,不敢下手;有人却把写科技论文看得很容易,似乎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谁抄得比谁妙” !“只要东拼西凑,就是科技论文” 。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

科技论文写作、发表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纳下面4个方面:

1,为了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的积累。即用文字、图表记录下来,为同代人和后代人提供科技知识;

2,为了学术交流。学术交流能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3,为了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人员出成果的最后阶段。优秀科技成果为优秀科技论文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并不是大部分优秀成果都能转化为优秀科技论文的。因为在写论文时,作者必须拥有充分而必要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形成新观点。这一过程往往还能发现自己工作不够严谨或所掌握的数据还不够充分,为此,有必要并进行再分析、再研究(补充研究)、再实验(补充实验),甚至是再学习、再调研,从而使成果更为完善;

4,为了考核业务成绩。业务考核、职称评定,需要了解被考核者的论文水平和技术工作的社会效果。评选优秀论文也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

1 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 1.1 定义

GB 7713—19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学术论文作了具体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1.2 科技论文的类型

有的资料把科技论文分为5大类:论证型、研究型、发明型、计算型、综述型。 1.2.1 论证型 对基础科学命题的论证和证明,包括公理、定理、原理和某些假定、猜想的建立和证明。此类论文理论性很强,属于学术论文,多出自基础学科,多刊登在学术期刊上。也涉及工程方案、试验技术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

1.2.2 研究型 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及评价的阐述。选题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有独到的见解,素材充分、准确、可靠,足以证明给出的结论。这类论文最多,涉及到新技术、新方法、新方案、新算法、新工艺、新材料等,各种科技期刊均刊登有此类论文。

1.2.3 发明型 发明就是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揭示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特征、规律,阐述了对象的原理、性能、特点、功效等。证据要真实可靠,论证要严密无误,并说明与前人工作的不之处。

发现 自然界固有,首次发现并证明其存在。

发明 首次设计与制造出相对独立的事物。多指具体的、有形的实物。

创造 与发明有些类似,有时连用。多指无形的事物,如纪录、工作法、制度等(理论的创建)。这3个词既有联系,但又有严格的区别。作者有时忽视了,但我们要注意斟酌。另外,作者经常随意用“提出了”、“指出了”、“观察到”这些词,它们在科技论文中含有首次和独创的意思,我们要加以区别、修改(但用“指出了”的口气似乎是大了一点)。

2

1.2.4 计算型 数理领域或其他领域的一些不同类型的数值计算方法或其他运算法则;计算机对数据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各种算法语言。对一些事物的稳定性、精确度分析等均属计算型,此类论文数量也很大。常常用到很多定理、公理、推论、推导、证明,关键是要求方法正确,数据真实可靠,计算正确无误。有时此类文章的部分内容混合在论证型和研究型的文章中,要注意它的创新之处。

1.2.5 综述型 综述类的科技论文就是要综合前人研究的结论、提出的问题;综合所论述的专业、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发展水平、存在问题。综合论述有时要刻苦钻研、有时要认真分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别人(别国)的情况和问题,经分析、研究,这样就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以此对别人的观点做出补充和发展,写成自己的综述型论文。

综述型论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科技论文。它并不严格要求有具体研究内容方面的创新,但是必须涉及新资料并指明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何促进作用。一篇好的综述文章有时会起到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甚至会对该领域的发展、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这就要求作者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要站在领域前沿的高度,纵观全局,掌握最新、最为权威的丰富资料,从中提炼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找出其规律。

国外考察报告如果只是如实地反映整个考察过程是不够的。无论是写成专题论文,还是写成综述型论文,都需要有作者本人的观点(作者必须要熟悉该专业)。综述型论文一定还要结合该项技术(或产品)的本国发展情况(技术水平、存在问题??)。不熟悉相关专业、不了解相关专业在国内的发展情况,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型论文的。

总之,既要有知识的面,又要有知识的深度,根据研究进展状况,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指出研究方向,给读者以启迪。综述论文是最难写好的一种科技论文,它涉及面宽,要参考的文献多。出发点不同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很难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这是写作的难点。同时这也给审稿和编辑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这类文章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二:

(1) 资料罗列,只是介绍,没有自己的论点,更无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2) 题目太大,面面俱到,不深不透,或者是头重脚轻,文不对题。这样的论文谈不上学术价值,处理这类稿件要格外谨慎。

以上各类论文经常互相交叉、渗透,有时很难判定为属于哪一类。

还有其他类型的论文,如科普类、指导类、经验介绍类,新技术、新设备、新器件、新工艺介绍类等。不同类型的论文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评审和编辑加工的注意点也就不同,要慎重选择自己期刊所适用的论文。

科技论文的第二种分类:

前面已提到科技论文的分类,也有的资料分为科普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和学术性论文等3类。

根据科技论文本身的不同性质,它们可以分为:

1.2.6 科普性论文 它应为大众服务,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普及科学知识。科普文章可长可短,有的写成长篇读物,如普及科学知识的《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画报》中的许多文章是科普文章;有人往往把科普文章写成文艺作品或广告,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严格区别的。例如,“春眠不觉晓”是诗句,是文学作品;但“春眠不觉晓”的论述却是着重讲科学道理,便是科普文章了。

1.2.7 学术性论文 代表国家在该学科领域内科研水平的高级科技论文,它以学术为主,技术应用为辅。衡量它们的水平是:有无新观点、新的分析方法、新的数据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程度。这类论文的数量虽不多,但质量要求高。

3

1.2.8 技术性论文 以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主,学术为辅。应用已有的理论、设计、技术、工艺来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主要衡量其直接应用价值的大小和准确性。这类论文的量大面广。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术论文,实质上是学术、技术类的论文,绝大部分是技术论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论文。

这3种科技论文,各自又可分为两类:专题论文和综述型论文。写作专题科技论文必须提出作者的科研和设计成果。科学技术要为国民经济服务,要解决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选题时,既要考虑到当前,又要考虑长远,要有创新点。也就是说,一次选题不宜选得太大,选题要避免和自己过去的选题重复;也要注意收集和了解科技情报资料,尽量避免和别人已经做过的或与之雷同的题目相重复。 1.3 特点

科技论文以科学性、首创性、实用性、有效性为特点。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技论文的灵魂。科技论文以精确的科研实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基础,对科学和技术类命题进行严谨可信的论述。科技论文的科学性由论文的真实性、再现性、准确性、逻辑性和公正性来表征。

(2)首创性 首创性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科技论文应该是作者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文字表述,而不是对他人的工作成果或者是现有科技文献的重复、模仿或抄袭。

(3)实用性 科技论文应对科研生产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使读者在阅读后感到读之有用、用之有效,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4)有效性 科技论文的有效性以存档或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刊载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为标准,不存档或不发表的科技论文是无意无义的。 1.4 结构

科技论文的主要结构要素:题名、作者、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

题名、作者、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为前置部分,引言、正文、结论为主体部分。参考文献、附录为附属部分。

2 科技论文的题名

题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GB 7713 —1987指出,论文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内容的逻辑组合”。

题名是论文的标签,是读者识别论文和判断是否需要阅读的依据之一。读者对论文需求的判读程序为“题名—关键词—摘要—正文”,题名是读者取舍论文的首要因素。通过题名看到论文的创新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编写科技论文题名的主要规则是突出主题,简明精练和“题不成句” 。 2.1 突出主题

首创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点,题名必须突出主题,要反映出论文的创新点。 题名中的词语是关键词选用的主要对象,应具有可检索的实用信息。 例01: 题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多年前,出国考察人员回国后作学术报告或在杂志上刊登学术论文,喜欢用这个大而空的题名,以显示自己的文才,间接表示自己出了了国。但因为此题名太空了,不得不用增加副标题的方式来补充说明。

副标题:有的作者为了引伸主题、补充说明,避免题名过长、往往采用副标题。其实

4

副标题只能增加标题的总字数。写作科技论文时,习惯上不采用副标题。

题名“跟风”、“追求时尚”当今亦存在,近几年的论文题名的前两个字用“基于”、“面向”的实在太多。有一期机械类杂志的目录中,可以找到8个“基于??”。

“基于”两字,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如《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第1期有一篇论文“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车离合器性能测试系统开发”,题名前两个字“基于”完全可以省出,“虚拟仪器的汽车离合器性能测试系统开发”同样能说明问题。

如《装备制造》编辑部最近收到一篇稿,题名为“基于制造资源动态管理的网络化工艺规划系统研究”,我与作者商量决定,去掉“基于”,题名的内涵不变,改为“制造资源动态管理的网络化工艺规划系统研究”。

题名不能空,要实在。要反映出论文的创新点,能突出主题。要表现自己的特色,但不要随潮流。 2.2 简明精练

题名必须确切、简练、醒目,用字应控制在20个字以内,要字字斟酌,简明扼要。长题名需要转行时,应该在词语的停顿处转行,不可把一个词拆开后排在两行中。

科技论文单篇一般为4500-6000字,特殊的可为8000-9000字。过长的论文需要分篇连载时,可以在题名后标注 “(上)”“(中)”“(下)”或序号“(1)”“(2)”“(3)”,并在分篇的文末标注“(待续)”,最后一篇的文末标注“(续完)”。少于3000字的文章要退稿。

题名的语意未尽时,可以用副标题予以补充。分篇连载时,也可以用副标题来区分各分篇的内容差异,但总题名必须相同。

例02: 题名:“江苏国际机电产品交易城汇宾汇商大厦给排水设计”

这个题名有22个字,讲了什么性质的大厦,大厦名,大厦所在的省份。真正让读者感兴趣的是大厦(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所以,最多用11个字(汇宾汇商大厦给排水设计)作题名即可。

同样还有一个较长的题名——“凌华HSL高速控制器I/O模块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共24个字。

题名突出了生产厂家、产品型号、产品名称、模块、应用场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以论文为名在介绍生产厂家的产品,如不考虑作者的广告意图,用“凌华I/O模块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这15个字就足够了。 2.3 “题不成句”

题名是词汇的逻辑组合,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显然,题名只起标示作用,不作判断式结论。

“题不成句”是编写科技论文题名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般只用名词、形容词、介词、冠词和连词作为题名要素,不使用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子作为题名。

题名中一般不使用标点、代号、数学式、非通用缩写语等符号。 例03: 题名:“数控系统抗干扰意义重大” 这就是违反了“题不成句”的原则。

题名不宜定得过高,也不能定得过低。如:“机理”、“规律”就定得太高了;应用二则、简介就定得太低了。

例04: 题名:“快速大电流放电检测装置应用简介” 一般的简介怎么可以作为论文?如把一般的简介进行了“深加工”以后可以成为论文,成了论文后就不要再称为“简介”了。所以,在选定论文题名时,要把“简介”二字去掉。

5

2.4 注意题名的影响力

科技论文的题名不宜太大。小题目做大文章,一般说容易写好。只要能探入讨论和分析,就会写出好的论文。如果作者能扩大加深对有关材料的理解、消化,并进一步钻研和挖掘,提出一些新见解,这篇论文就有价值了。有些作者唯恐论题小了会影响论文的份量,其实,论文的轻重不一定与论文的题目大小成正比。一个重要的小论题,如属科研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能够深入其本质,抓住其要害,从各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之处,把这个问题的难点和症结找准了,论文就有了份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把一个小问题解决了,比隔靴搔痒、泛泛而谈要好得多。当然,如果论题选得过小,轻而易举,不费力气,在学科中不起任何作用,这样的论题也不行。我们强调小题大做是指在重要的小题上大做文章。

3 写作准备

论文作者在确定了论文的题名后,大体上确定了论文的内容。论文选题确定后需要收集资料,积累数据,有时还需要为检查或验证某些数据而做些实验,或再做实验。

论文并不是数据和资料的堆砌,在撰写论文前还要动用逻辑思维来构思论文的框架,亦即打腹稿。如果没有科学的头脑,就写不出科技论文。所谓科学头脑,就是逻辑的头脑。写作和编著科技论文,需要高度的思维,要求具有准确性,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准确性,这些都属于逻辑学范畴。 3.1 平时注意收集资料

科技论文写作准备中最主要的、工作量最大的就是根据选题充分占有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以前必需充分掌握材料,掌握的材料必须是可信赖的,并经过慎重选择的。

即使是一个小题目,往往要阅读数万字的技术资料。尽可能作周密的调查研究,尽可能了解同行们对这一选题曾经发表过的见解。对于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正确的思想可以吸取和继承,别人走过的弯路可以避免。在写作准备中同样也有“扬长避短”的问题,你所阅读的论文中完全有可能在正确体系中夹杂着某些错误的论点。因此需要我们去思考、分析、判断,保留并参考其正确的内容,去掉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内容。

有的论文作者担心读了别人的论文,自已再写同类文章只能是复述或抄录而提不出新见解,这是多余的顾虑。问题的关键在于,阅读别人论述时,应不被别人的观点所束缚,而是通过思考、分析研究(或调研),提出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如果自己将要论述的问题,是别人没有论述或极少论述过,搜集不到这方面的材料,这时就要从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另辟新的领域、新的途径。

不要满足于已收集到的第二手材料,在条件允许时要尽可能查阅第一手材料,找到最早的依据。引文决不能根据道听途说的,必须要核实原始文献。要防止急于求成,不要在没有弄明白别人论述的原意时,就乱摘、乱引用。

对于收集到的材料,要做到既要钻得进去,又要走得出来。一般作者很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在未充分掌握的材料上做文章;二是在材料的汪洋大海中茫然不知所措。

要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但绝不能被所掌握的材料牵着鼻子走。

搜集材料,最好要懂外文,特别是论述国内外某专业(某技术、某设备)的发展水平的综述型论文。直接从外文资料中搜集,以便扩大知识面,开拓眼界,广泛地了解国际上的科研、设计动态和信息。把知识面只限于国内是不够的。

收集材料应是科技工作者经常注意的事情,要注意知识累。搜集的方法有记在卡片上

6

(卡片法),也有记在小本上、记录在电脑中,让卡片、小本、电脑代替人脑存储材料。年龄愈大、记卡片(或小本)愈显重要。卡片多了,集腋成裘,既可为论题服务,又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2 慎重选题

论文题名不能凭空想象,应以科研实践、逻辑推理和科技资料的闪光点为素材,确定论文的题名。

(1)从科研项目中优选题名 有些科研项目以科技论文为目标,论文的题名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已经确定;有些科研项目以硬件成果为目标,项目名称一般不能直接作为科技论文的题名,更不能将研制报告作为科技论文去发表,必须以其中的创新点命题,撰写论文。要注意,科学技术报告与科技论文是有差别的。

如前所述,涉密内容需作非密处理(这一点,对在国防口工作的科研院校、研究所、企事业单位尤为重要)。

(2)从逻辑推理中归纳题名 逻辑推理类论文不应描述无关紧要的推理过程,而要论述逻辑推理的突破点,即以突破点为中心,阐述推理的依据、方法和结论,论文的题名也不能离开这个创新点。

(3)从科技资料中综合题名 综述类科技论文的题名必须突出某一科技领域的新视点,专业或行业所关注的热点,并围绕这一视点(热点)整理、归纳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去伪存真,归纳整理,综合成文,引导该领域科技发展的新方向。

3.3 编好提纲

在撰写初稿之前,应拟定出一个尽可能详细的提纲。根据笔者的体会,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其一,对材料进行消化、逻辑化的过程。就是提炼自己论点的过程,因而也就自然地形成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提纲;

其二,根据上级的要求或根据课题的要求,拟写提纲,按提纲去收集材料、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或通过实验)形成图表。对材料的收集处理过程,也是理顺过程。

有了提纲,就可以帮助作者树立全局观念,以便从整体出发,检验每一部分内容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之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新写出的内容,是否都能为已经确定的主题服务。

提纲是撰写科技论文的纲要,必须杜绝无提纲编写的陋习。有提纲的写作可以做到逻辑思维严密,能平衡协调。无提纲写作势必会丢三落四,杂乱无章。当然,提纲写好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随科研的进展情况、资料的收集情况而随时调整。

提纲应内含行文计划。对于研究型科技论文,研究项目开始时,就应编写论文提纲,使论文的编写工作与研究项目同步进行。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可按需对提纲进行反复修改。不少作者把研究工作与编写论文分割开来,到研究工作结束后才开始编提纲、写论文,其结果是研究工作不到位,论文质量也就不高。

提纲要围绕行文要素。将重要的论点、数学式、图表、数据等以目录或程序图的形式把它们有序组合起来。

提纲应确定行文权重,即要确定写作的重点、次重点。科技论文写作要突出重点。不能按照研究工作的时间顺序编写“流水账”,应开门见山,将关键内容作为写作的重点。

(1)目录式提纲 目录式提纲是以编制科技论文的章节条款标题为基础的写作提纲。目录式提纲可粗略,亦可详细。对于具有写作经验的作者,通常只需编制章节条款的标题就可以了。对于写作经验较少的作者,在章节条款标题下还需注明写作要点,标明数学式、

7

插图和表格的位置,及需要准备的相应材料。尽可能详细地给出论文的写作细节。

(2)程序式提纲 以程序图的形式表达论文的写作提纲。程序式提纲可简单、也可详细,简单的程序式提纲只须列出写作程序和章节的主要内容。详细的程序式提纲可在各程序框内列入段落、数学式、图表的编排关系。

4 科技论文的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

文如其人,论文的水平与作者的阅历密切相关。提供作者的信息,即可使读者对论文水平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又便于读者就有关的技术问题与作者联系、与作者沟通。

科技论文的作者,必须遵守署名规则,提供必要的作者信息。 4.1 署名规则

科技论文集构思、研究分析、撰稿之大成,科技论文写作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集体创作。但科技论文的作者必须是论文的直接贡献者。

合写论文的署名人数不可太多,以2人—3人为宜,不要超过6人。排序决定于署名人对论文的贡献程度,贡献大的人员排在前面。间接参加科技论文写作工作的人员不应出现在作者署名的排名中,作者可在文末对他们表示感谢。

要尊重他人劳动,共享劳动成果。有两种不良署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强加于人;二是取代前人。

强加于人,是指在低劣的科技论文的作者中包含了知名教授的名字,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其实是在给知名专家抹黑;取代前人,是指在论文的署名中排除了研究项目的先期开创者,取而代之,这是违反写作道德规范的行为。 4.2 写作的道德规范

科技论文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工作的产物。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曾经提出道德规范: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勇于探索,为科学真理而奋斗;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报告成果无虚假,评定成果要公正;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鼓励别人超过自己等。

科技写作是严肃的,是为世界知识宝库增添财富的事业。科技写作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正确的写作态度。首先,自己应该有进行科技写作的勇气和信心。有的人觉得自己年轻,写不了论文。事实上,年轻人思想敏锐而活跃,正是进行科技写作的黄金时期。科学家伽利略,19岁就发现了单摆定律,26岁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抛物线运动;科学家牛顿,23岁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家高斯,17岁时提出了最小二乘法,24岁开创近代数论。

在科技写作中,自己必须要解放思想,坚持真理,切忌牵强附会。写一部专著或一篇科技论文,如同行军或逆水行舟,不知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会走多少弯路。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得到成功。

1993年2月26日,中美两国曾就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协议,因此在写作时也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写论文,做研究,总是要有些依据的,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总是有第二手材料。但是,用了第二手材料一定要声明,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注明文献的出处,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4.3 作者信息

科技论文应提供作者的有效信息:姓名、性别、学历、单位名称、职务、职称、研究领域、专业特长、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电话或手机(不少作者忘记了这些有效信息,以致编辑部在需要时无法与作者沟通)。姓名应是真名实姓,不应使用笔名。

不同期刊标注作者署名与作者信息的格式不完全相同。合作撰写的论文还应给出合作

8

者的作者信息。如某作者还有社会兼职(含学术团体兼职)。也应该写明;多人合写的论文应分别给了所有合作者的信息。如某作者有重要背景材料,如获国家成果奖等,也应在作者信息中列出。

通常只在论文题目下列出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如果是属于送到国外的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则还应该有国家名称和作者的工作单位及所在的城市名称。

在首页下或在该篇论文最后给出全部作者的所有信息。

笔者在担任院刊《电器工厂设计》主编的8年间,也曾遇到署名超过6人的现象,这与当前出现的“工作越干越少,论文越来越短,作者越来越多”的怪现象密切相联。

对于多个作者署名的前后排序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第一人是执笔者,最后一人是全面负责的人,中间的则是主要参加者;有的在第一人的姓名右上角以*号作注,明确为执笔人;有的认为,第一作者是论文的直接创作者和最重要贡献者,同时也是论文的直接责任者。因此,第一作者应比其他作者尽更多的义务并享有更多的权利。一般情况下,论文的第一作者就是作品的第一版权所有者。未经第一作者同意,其他版权所有者(即其他作者)不得任意转让版权或继承版权。如果作者们没有特别声明,编辑部只能与第一作者联系,稿酬也只能寄给第一作者。

5 科技论文的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附加部分。GB 7713—1987指出,“摘要是报告、论文内容不加注释与评论的简单陈述”。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指出,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必须是“摘”论文之“要”,它是论文内容基本思想的缩影。摘要也为文摘索引杂志等二次出版物转载提供了方便。摘要包涵了论文的全部信息,要求简短扼要,还应能引人入胜。写得好的摘要能让读者看了之后想读论文的全文。

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是摘要内容的四个要素。

科技论文的摘要应该是有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 5.1 独立性

摘要不是论文的广告词,也不是论文的开场白。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例05:摘要应构成独立短文 原文是:“一种提高雷达精度的方法”文稿的“摘要”:“提出了一种提高雷达角跟踪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减小了系统静差和随机误差,使角跟踪系统满足现代雷达的要求。”

上述的“摘要”太简单了,不能构成独立的短文,“摘要”应给出技术背景、解决方法、简单工作原理、技术效果等内容。

应围绕着论文的创新点,修改为如下短文:

“在分析雷达经典角跟踪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雷达角跟综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角度卡尔曼滤波和多普勒跟踪回路的信息,估算目标视线角速度,并且在角跟踪回路中增加了速度控制,从而减小了系统静态误差和随机误差,使角跟踪系统的跟踪精度满足现代雷达的要求。” 5.2 全息性

摘要的全息性是指摘要必需反映论文的全部信息。全息性又称为自含性或自明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可以从摘要中得到必要的信息。对接着出现的文稿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从以下3个摘要看是否包含了论文信息。

9

(1) “有源隐身技术”文稿的摘要: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越来越多的武器系统采用高科技技术来避免被敌方雷达发现,本文着重讲有源隐身技术。

上述“摘要”内容空洞,“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纯系多余,弹了高调而未给出论文的主要信息。

(2)“压力容器焊接管理模式的建立”的摘要:“对有关压力容器焊接管理的要求进行了对照,建立了与ISO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体系、ASME规范要求相融合的、比较完善的焊接管理模式。”

上述“摘要”虽然不像前面一个摘要那样空洞无物,但他也基本上没有讲出压力容器焊接管理的模式。没有恰如其分的介绍为什么称之为是“比较完善的焊接管理模式”。

(3) “利用扩散焊进行分层实体制造”的摘要:“采用真空辐射加热扩散焊技术,研究多层薄壁不锈钢造型材料的实体制造工艺。表明试样的宏观变形是焊后主要工艺缺陷。变形有一侧开口翘起、宏观翘曲变形、表面起皱以及局部塌陷等形式。根据焊合率选取适当低的焊接温度,配合较小的焊接压力,以及严格调整上、下压头的平行度,可以有效地抑制宏观变形,并使得试样厚度方向的收缩率得到控制。”

上述之(3)是一个符合要求的摘要,它给出了论文的主要作息,用160个字把事情讲清楚了。 5.3 简明性

GB 7713—1987指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摘要应该用字精练,简明扼要。一般认为200-300字比较适宜,不同的杂志编辑部对摘要的字数限制是不一样的。最多可为500字以内。

摘要不分段,不列式,无图表。

要实现简明扼要,必须要淡化研究背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描述。摘要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即,摘要不能太简单,该说的不说;也不能太啰嗦。 5.4 客观性

摘要应从第三人称角度撰写。不得带有具有第一人称意愿的任何评论和解释,不得使用“本文”、“作者”等主语和“指出了”等谓语。

如使用“本文”、“作者”,就表示你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评述,这种摘要很不客观。 如使用“指出了”,则言过其实,过高估计了作者的影响力和这一篇论文的作用。 5.5 可检索性

对题名、关键词、摘要的检索是三种不同层次的检索。题名检索是“标签式”检索;关键词检索是“条目式”检索;摘要检索是“短文式”检索。通过对摘要的检索,可以获取论文的全部信息。一些优秀科技论文,由于摘要撰写不当,没有反映出文稿的主要信息,因而使论文未被选入检索系统,失去了大量作者,十分可惜。所以说,在杂志编辑部允许的字数范围内,摘要应尽可能反映出论文的主要信息。

有的作者认为,文章的精华全在论文中,没有必要在“摘要”上下功夫。实际上,作者没有注意到“摘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在很多时候,参加论文评审的专家全文阅读完论文的可能性很小,他们主要是看“摘要”和“结束语”。对所关注的部分,才阅读相关的段落。所以,对“摘要”这个非常重要的短文的作用不可低估。

有些作者习惯于用“套话”与“虚话”来编写摘要,如“本文介绍了??技术背景,分析了??工作原理,给出了??实验结论,指出了??发展方向”等。这类摘要不去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不突出论文的创新点,形同虚设。不“摘”论文之“要”的摘要,是

10

毫无意义的。

摘要的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和客观性是可检索的基本保证。换言之,只要把论文中的重要信息,简明、客观地组合成独立的短文,就是一篇高质量的摘要。这样的摘要必然具有可检索性,被较高级别的检索机构收藏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6 科技论文的关键词

用来表达论文主题内容的主题词有两种:关键词和叙词。

关键词是直接从文章中抽出的词与词组;叙词取之于词表,是规范化的词。标注关键词比标注叙词要简单、容易。多数杂志编辑部、年会论文组稿要求撰写科技论文采用关键词标注法。

关键词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GB 7713—1987指出,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近年来,为了计算机检索的需要,大部分期刊要求提供本篇论文的关键词。用关键词(Key Words)检索对查找资料很方便。我们选用的关键词应把在查找资料时可能用到的词都包括进去,重要的词尽可能靠前写。至于关键词里应该用哪些重要的名词术语,作者可以作如下设想:假如要从文献中查阅与自己这一工作有关的论文,应该用哪些词,在哪些分类标题下查找较快。

科技论文关键词的数量以3个—5个为宜,最多为6个。

关键词十分重要,读者可以通过对关键词的检索与解读,初步判断论文的技术范畴。选择关键词应注意代表性、通用性、序贯性。 6.1 代表性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正文、摘要、题名中抽取的表征论文特征内容的技术词汇。摘要是“摘”论文之“要”,题名又是“摘要”的摘要,而关键词是以单词或术语形式“摘”摘要之“要”。是科技论文的代表性词汇。

例06 论文“数值模拟与优化技术的集成及在CAE中的应用”的关键词选了5个:CAE,数值模拟,优化,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这5个关键词全部从“摘要”中提取,神经网络、数值模拟和遗传算法是该论文的核心内容。这5个关键词中的3个已在题名中出现了。 6.2 通用性

关键词主要用于标引或检索,必须选用通用性的、被同行熟知的专用词汇。不要自己制造词汇或省略语,企业内部的缩写用词不可作为关键词用(企业内部的缩写用词也不应该在正文中出现)。 6.3 序贯性

如何把关键词有序排列,目前尚无明确的规范约束。

有些论文的关键词采用频度法排列,即在论文中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排在关键词的第一位,但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不一定是核心关键词。

有些论文的关键词按汉语拼音的首字母顺序排列,这种排列方法完全没有考虑到关键词的词义。

从同一篇科技论文中选择的关键词,应该属于同一技术领域。建议将关键词按技术配套关系,从前到后,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有序递归排列,使其具有序贯性。

总之,目前对此暂无特殊的限制。

11

7 科技论文的引言

GB 7713-1987指出,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成果或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引言过去也叫导言、前言。引言的层次序号为“O”。比较短的论文只用小段文字,起到引言的作用,此时可不用层次序号“O”,也省略了“引言”两字。

科技论文的引言应具有针对性,逻辑性和叙述性。

有的科技论文没有引言,作者直接进入正文,这种方式不妥。 7.1 针对性

引言要有针对性,它拓展摘要,呼应正文,开卷明义。

编写引言,既不能与摘要雷同,也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正文中的叙述。引言必须围绕命题的核心内容,叙述背景与现状,引出研究对象,交待研究思路,提出论文作者所希望的结果。 7.2 逻辑性

引言要有逻辑性,要前呼后应,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举纲,是提出论文主题,明确论文论述的核心内容;张目,是提出论文的要点,为引出正文的论述铺路。 7.3 叙述性

引言的写作特点是不论证、不分析,不出现公式,不出图表。以叙述性的行文手法,交待研究背景,表明作者意图,提出论文要点。一些熟知的基本理论、基础试验、基本方程不必在引言中描述。

引言里的过谦和吹嘘,都是写作上的错误。“才疏学浅,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恳乞赐教”等不应在引言中出现。如确需表示歉意的,可写在结束语中。

正文中将要提到的专用术语或缩写,应在引言中加以说明。

8 科技论文的正文

正文介于引言与结论之间,占论文篇幅的绝大部分,应分层次,有条理、有重点地论述命题的研究内容。

准确性、简明性、规范化是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规则。 8.1 准确性

科技论文是总结科研行为的书面文件,只有将准确的科技行为与严谨的科技论文融为一体,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科技论文。 8.1.1 文理清晰

要做到文理清晰,就必须理顺文章、段落、语句的表达逻辑。章节、段落、语句要前呼后应,顺则通,通则明。文理不通的科技论文,不可能做出清晰的科技结论。更不要出现:自己今天写的文章,到明天再读时自己也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了。世上的确有这种近于荒唐的事,在我们周围也能够发现。

不同命题的论文的论述程序各不相同,作者在撰写论文前应先确定一个论述程序,写出一个写作提纲。按提纲准备资料,按提纲撰稿。这样才能做到章节有序,有条不紊,文理清晰。

不按提纲准备资料,写作时就会出现逻辑上的混乱。

语句是文章的基本单元,要注意语句的加工。语句加工包括语法、修辞和逻辑等3个方面。语法是指结构对不对,修辞是指表达好不好,逻辑是指道理通不通。三者之中,任何一个出了错,语句就会变成病句。

12

8.1.2 词汇准确

科技论文的用词必须严谨正确,不要臆造新词、不要随意简化,也不要堆砌词汇。 要特别注意区分意义相近的词,不要混淆。例如:实验和试验;正确、准确和精确;周密、严密与精密等。

不要用一些流行的新词随意取代经典词汇,如用“开发”取代研究、研讨、研制、设计,用“平台”取代环境、场所、界面、装备等。

不能用非正规的组合取代经典词汇,如用“探析”取代探讨、分析、研究、剖析、论述,用“杂音”取代杂波、杂散、噪声等。

例07 如,论文中出现:“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沉入金属架,实现散热。” 散热方式有多种,但没有“沉入式”;在论述中没有说明“电源模块”与“金属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因而也无法说清“电源模块”的散热途经。

原文应改为“电源模块固定在金属框架上,模块的安装面与框架平面接触紧密,以传导方式实现散热。” 8.1.3 统一格调

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应该是高格调的,不仅要图文并茂,而且要有统一的术语,统一的文体,统一的风格。

此外,科技论文还应该注意字体与字号的统一,序号与编号的统一,标题格式的统一,图表与论文内叙述的对应统一,注释方式与注释符号的统一,参考文献序号与论文内标注的统一等。各种序号应是连续的,不能有重号,也不能空号。其依据是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在科技论文的正文中,出现有重号、空号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图、表的编排中出现有重号、空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因为在增加图、表或在减少图、表时,常常会忘记了对已有的图、表的序号作重新理顺和相应修改。

(1)统一科技术语 GB/T 10112-1999指出:“术语是专业领域中概念的语言指称。”术语应具备单名单义性,即一个术语只表示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只有一个指称,否则,会导致异义、多义和同义现象。此外,术语还应具有顾名思义性、简明性、派生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资料来源不同,表征同一事物的科技术语可能略有差别。多种资料汇总时,撰稿人必须采用统一的术语,如“硅钢片横剪线”与“矽钢片横剪线”是指同一事物(设备),应统一用前者表示;“激光”与“镭射”在同一篇文章中应统一,一般多用前者。

(2)统一行文方式 不同撰写人的写作风格不同,文法、语法、句法都有差异,多位作者合作撰写稿时,主笔人应做好统稿工作,使全文有统一的文体。数人合写的论文写成后由一人(主笔人)对全篇稿的文字、图、表进行统一的加工、整理。有些事前约定是必要的,计量单位是用外文字母表示或汉字表示。但是约定不能代替主笔人对全篇稿的必要的加工、理顺及个别篇幅比例失调的处理。

例08 统一文体 如,

2.2 试验简介

2.2.1 试验方法

依据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2.2.2 环境条件

13

室温10?35?C,试验期间温度波动不大于2?C。

2.2.3 测量设备 AG-250kG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范围0?250kG,?? 2.2.4 测量过程 ??

前两节的行文风格与后两节的行文风格不一致,应一致。统一改为前者。

(3)统一的图表风格,同一篇论文的所有图表的编制风格必须相同,使论文具有整体感。同一图表中,也应注意图表各部分的协调性。图表的字号选择应与正文对应或一致。 8.1.4 定量论述

科技论文讲究严密严谨,必须定量论述。

科技论文中,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定量的用语,如“可能”、“大概”、“差不多”、“估计”、“也许”、“大约”、“约为”、和“左右”。 8.1.5 不用比喻

科技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和议论,一般不用比喻手法来写作。

一些贴切的比喻可以用在科普文章中,但很少用在科技论文中,因为“生动比喻”与科技论文的“严密严谨”是难以共存的。

8.1.6 科技论文不能像文艺小说那样采用夸张等写作方法。

夸张不仅脱离科学性,还使科技语言庸俗化。如果把众所周知的某产品的广告语,“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用在该产品的研制报告中,那将是天大的笑语。

在科技论文中,也不能用双关语、歇后语。 8.2 简明性

简明性的目的是突出科技论文的首创性。没有首创性的论文,如同一般的读书笔记和常规实验记录,其科技价值是十分有限的。 8.2.1 突出重点

撰写论文不是大量复述基础知识,而是讲述你要告诉读者的新东西,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手段。所以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上要“轻重适度”,“轻”是指引用的基础知识要扼要介绍,“重”是指创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内容要详细叙述。

科技论文必须要精练基础理论,升华科研实践,重点要阐述创新的内容。 8.2.2 行文应简明扼要,不要面面俱到。

受篇幅限制,并且考虑到读者已经具有相当的科技水平,科技论文不应采用教科书的写作方式,不应采用科普文章的写作方式。不要出现较长的公式推导过程,不要出现较长的软件程序。应该直接开门见山,围绕主题,详述论文的创新内容。较长的公式推导过程,较长的软件程序应放在附录中。

合理使用公式、图、表是简述论文的重要手段,既要避免无公式、无图、无表的报告文学式的论文,也要防止公式、图、表的杂乱无章的堆砌。在科技论文之中,“文”还是要占主导地位的。所以在论文中公式、图、表原则上应该有,但不要过多,过乱。 8.2.3 长话短说

行文流畅是好文章的基本特征。一篇优秀的科技论文应做到行文如流水,用词恰到好处,分析层次分明,读了前句,就知道了后句。

在科技论文中,要长话短说,避免长句子。长话、长句子容易导致文理不清,读了后面,再反复看前面,才能读懂语意。 8.2.4 不用口语,不用方言

14

在科技文章中,要避免使用口语、方言。口语越多,科技词汇越少,科学性就越淡化。 采用人称代词,是口语表达的表现。所以在科技论文中,禁止使用人称代词。 科技论文中不用语气助词,如“吧”、“吗”、“呢”、“啊”等。科技论文中也不用重叠式的形容词和动词,如“整整齐齐”、“研究研究”、“考虑考虑”等。

例09:“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本文研究成果是有应用价值的。”

“我们”与“课题组”是同位的,事实上两者都不应该出现在论文中,且属于自我评价的语言,是无效的。

如需指出论文的价值,可将原文改为:“研究结果可应用于??” 8.2.5 少用关联词

要慎重使用关联词,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 有些科技论文,一段开始出现“因为”,开句就先来一个“由于”。用词十分贫乏,给人以千篇一律之感。切记,在科技论文中关联词是越少越好。 8.2.6 防止误导

用词欠妥当或表达不当,会误导读者。潜在的误导方式有:原理误导,数值误导和词意误导。 8.3 规范化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那种“成文靠作者,规范靠编辑”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一篇格式杂乱,不符合规范、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科技论文是没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可言的,只有符合编写标准的科技论文才有可能被发表。事实上,科技论文的摘要、关键词、名词术语、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用法、图表、参考文献都有相应的编写标准。遵循这些规范,可以将作者,编者,读者约束在同一标准下,有利于技术交流。

下面介绍科技论文的章节编排及符号、数学式、插图及表格的编排规则。 8.3.1 章节编排

我国传统的章节编排方法是:“章节条款”排序法,采用的序号形式数多,如“一、二、三??” ,“㈠、㈡、㈢??” ,“1、2、3??” ,“(1)、(2)、(3)??”等,具体排法因人而异,极不统一。

按照国际上推广的层次排序法,标准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每两个层次之间加一个小圆点(加在阿拉伯数字的右下角)。第一层次为“章”,如1、2、3等,第2层次由2个阿拉伯数字与1个小圆点组成,如1.1、3.2、4.3等;第3层次由3个阿拉伯数字与2个小圆点组成,如1.1.1、3.2.2、4.1.3等,以下类推。第2层次以后都称之为“节”。

在层次排序法中,章节层次过多会产生视觉上的繁杂感,对于一般科技论文,采用3级排序就已足够,不要超过4级。在基本型章节编号的基础上,可以向下扩充“条、款、项、段”4个层次,用带符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科技论文通常只向下扩充至“条”、“款”。

当某些长篇科技论文的“章”数较多,且能够归类时,可以向上扩充至“篇”,即将若干章组合为1篇,编号仍然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编号前后分别加“第”与“篇” 。如“第1篇” 、“第2篇”等。中、短篇论文不设“篇”。

按CY/T 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写方法》规定,科技文献的“篇、章、节、条、款、项、段”都应有标题,标题文字要精练,一般不超过15字。

应该指示,层次排序法,也称为“章—节—节”排序法,或称为“章—条—条”排序法。“科技论文”中的正文以章节为单元,称为“章—节—节”排序较为合适。“标准”与“规范”中的正文以条文为单元,称为“章—条—条”排序更恰当。

科技论文的某一内容需要列项说明时,先编写列项的引入句,引入句之后加冒号“:”,

15

然后转行逐一编写列项。每一列项前加编号或符号,前者适用于需要识别代码的列项;后者适用于不需要识别代码的列项。 8.3.1.1 章节有序排列

科技论文的章节序号必须严格按照层次排序法编排,不可无序排列。章节设置要注意到论文内部的均衡性,各节的篇幅不宜太短或太长。

应该指出,“科技论文”不得“有节无文”(只有节的题目,而题目下无文),章节内容是论文的主体。“标准”中是“以条为文”,条文是标准的主体。

例10:章节有序排列 5 元器件复验要求

□□×××××××××××××××××××××××××××××××××××××××××××××××××××××××××××××。 5.1 密封继电器

□□对于密封继电器需进行振动与冲击试验。 □□1 振动

□□××××××××××××××××××××××××××××××××××××××××××××××。 □□2 冲击

□□××××××××××××××××××××××××××××××××××××××××××××××。

上述这样编写是可行的,但由于“振动”与“冲击”的内容少,可采用“节”下设“条”的方式,故改为:

5 元器件复验要求

□□×××××××××××××××××××××××××××××××××××××××××××××××××××××××××××××。 5.1 密封继电器

□□对于密封继电器需进行振动与冲击试验。

□□(1) 振动 ××××××××××××××××××××××××××××××××××××××××××××××。

□□(2) 冲击 ××××××××××××××××××××××××××××××××××××××××××××××。 8.3.1.2 章节条的行位

章节条的行位是指章节条的排列方式。CY/T 35-2001《科技论文的章节编写方法》对章节条款的行位给出了详细的规定。

章节序号连同标题独占1行,序号顶格排列,序号与标题之间应空1个字位,标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另起1行行文。

向上扩展的“篇”的编号与标题之间空出1个字位,居中编排。

向下扩展的“条、款、项、段”的序号之前空2个字位,且“退二不退三”(距离行首2字位,不能退后3字位)序号与标题之间空1字位,标题后空1个字位直接行文。

在科技论文中,不论是哪一层次的节序号都必须顶格编写。

在著作、学位论文或其他单行本中,可以在章序号前后分别加“第”与“章”,连同章标题一起居中排版。

在科技期刊或《论文集》征集的科技论文中,不能这样编排。很多作者常常忘记了这

16

一点,将学位论文或在某系统、某单位已打印的论文单行本,不作任何修改,直接寄给期刊编辑部,这是错误的。

单行本变为科技期刊的征文,首先是去掉封面、去掉目录,接着是按照期刊编辑部的要求完成“摘要”、“关键词”,正文按五号字,宋体编排,文章所附图、表均作适当压缩,图、表中所采用字号与正文的五号字对应。

有人认为这是编辑部的工作,不对。这应该是作者的工作,科技论文的作者必须按编辑部的要求来处理自己所撰的稿。在对正文的相应处理时,不论是哪一层次的节序号,都必须顶格编写。

8.3.1.3 章节序号用符

按层次排序规则,章节的序号应采用阿拉拍数字。CY/T 35-2001规定;向下扩展的条、款、项、段的序号采用带符号的阿拉伯数字,分别为“1.”、“1)”、“(1)”、“①”。 8.3.1.4 章节标题用词

各层次的标题都应简短明确,不同层次的标题要上下关联,相互呼应。同层次的标题尽可能讲究“排比”,即标题的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章、节、条、款的标题不能成句,即同样执行“题不能成句”的原则。不同层次标题的词汇应避免重复,上一层次标题中的词汇,尽可能不要出现在下一层次的标题中。

标题中应该慎用标点符号,标题结束时不能用标点符号。 例11:标题不可重复 3、速度跟踪系统

3.1 速度跟踪系统的数学模型。

处理上述标题重复一事,只需将3.1中的“速度跟踪系统的”7个字去掉即可,即为“3.1 数学模型”。 8.3.2 规范用符

科技论文是各种符号的集合体,主要的符号是汉字、量符号和单位符号、数字、字母和标点符号等。

规范使用各种符号,是对科技论文作者的基本要求。 8.3.2.1 汉字

汉字是行文的基本元素。期刊杂志对汉字的字体、字号都有严格的规定。随着计算机文档系统的普及,编辑部在征稿时都基本采用电子文稿,便于修改,便于传送,完全可以做到与出版要求一致。 8.3.2.2 量的单位

1960年国际单位制(简称SI)的诞生,标志着国际范围内计量语言的真正统一。198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90年底实现全面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标志着我们计量语言纳入了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轨道。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7个SI基本单位,21个SI导出单位和SI辅助单位)为基础,加上16年非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构成的。GB3100-3102是关于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以及一系列具体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是法定计量单位的具体化,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必须坚决执行。

中国计量出版社为此专门出版了《计量单位及换算》一书,详细介绍了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8.3.2.3 数字

17

数字是用来简捷的表示记数,以及用于数学运算的一种符号。目前我国常用的数字有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和汉字数字等3种。由于阿拉伯数字系统采用的是位置原则,即数在数字系列中所占的位置表示其位置数(个位数、十位数??),而不同于汉字数字系统那样需要表示位置的数词,以及罗马数字系统那样复杂的记数原则。因此,阿拉伯数字系统很快取代了其它各种数字系统,进而成为国际性的数学符号。

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等单位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其总的原则是,除习惯用汉字数字表示以外,“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现结合GB1.1—68《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的要求,作一些规定和说明。

1. 阿拉伯数字 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总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字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一般原则:

1)根据总原则,在科技期刊中凡处在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2)公元世纪、年代、月、日时刻都必须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书写,而不能用汉字书写。如:

20世纪9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标规定不能这样写,但这种写法目前普遍存在,在电脑的字库中还是这样显示的);

公元前212年,不能写成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

1999年12月12日,不能写成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也不能写成1999年十二月十二日;

5时25分40秒,不能写成五小时二十五分四十秒。 另外,年份必须写全称,而不能省略,如:

1998年,不能写成98年(说话时可以这样说,但书写时不能这样写); 2001—2005年,不能写成01—05年。

3)编号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第7卷,第6号;

4)对计数和计量的多位数,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时其数字绝对不能转行。如转行把数字断开,破坏了数字的位置原则,而把原来的一个数误认为两个数;

5)用浪纹号“~”表示数值的范围 ,如1.5A~2.0A。浪纹号“~”不表示日期的范围。 ??

2. 汉字数字 在科技论文中(中文),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汉字数字。 1)不表示科技计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意义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和天干纪年法、夏历纪年法、历史年号等时用汉字数字。如

词、词组 一律 二进制 三角形 四分五裂 五局三胜制 五彩缤纷 六六大顺 七手八脚 七折八扣 八仙过海 九霄云外 十万火急

惯用语 二万五千里长征 白发三千丈 相差十万八千里

缩略语 五省一市 “八五计划”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六一儿童节 五四运动 地 名 三亚市 四平市 六盘山 八达岭 九龙 九江市 十里铺 天干纪年 甲申年十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节 历史年号 康熙十五年 庆历四年

18

对于计量数词带有法定计量单位时,必须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5000kg,57.8万元。 2)多个汉字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如二三米,三五天,十四五吨,四十五六岁,五六十种,一千八九百元,七八万套,十之八九等。

但要注意,概数是表示大约的数值,不是指具体的数字。概数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所以其间绝对不能加标点符号,如十四、五吨表示十四吨和五吨,而不是14—15t。

3)形容词前面的数字用汉字,如“五大关键” ; 4)名词前面的数字用汉字,如“这一特点” ; 5)阿拉伯数字间也不能夹杂其他的数词,如“2万5千米”是不正确的,只能写成25km.。同样“2万5千里长征”是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应该用汉字数字写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8.3.2.4 标点符号

语句不通、标点符号乱用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下面我们谈一下标点符号的使用。 使用标点符号应该以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点号、标号两大类。

点号用作点断,表示各种停顿。点号又分:句末点号与句内点号。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等3种。句内点号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4种。

标号用作标明,常用的标号有引号(“ ”、‘ ’)、括号( )[ ]{ }〖 〗【 】、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 〉)、专名号(××)等9种。

下面选其中几种介绍。 1, 句号(。)

句号是一句话说完了之后的停顿。即在意义上和结构上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和语言形式。在科技书稿中,句号使用不当的情况很常见。造成误用的主要原因是分不清到哪里才算是一个句子。

句号误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用句号,该用逗号的地方也用了句号,把一个句子拆成几个句子;一种是少用句号,该用句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可以分开的几个句子合成为一个句子,有的甚至于是一段文字“一逗到底”。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的表现。

在科技书稿中,一般理论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句子可以长一些,逗号用得多一点;科普类文章的句子应该短一些,多用一些句号。

一段文字的末尾无疑是用句号,但在标题中不得用句号。在科技书稿中,表格里的文字每段末尾的句号按规定一律省略不用。

实心圆点(.)是英语的句号,在中文的科技文献中使用。中文的句号应该是空心圆点(。)。

2,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一般的停顿)。行文中用得最多,在长一些的主语之后或宾语部分之前,句首介词词组状语之后的停顿都要用逗号。在科技书稿中,“指出”、“认为”一类的动词之后常用逗号。

汉语序次语的停顿使用逗号。如“第一,” 3, 顿号 “、”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但并不是说并列词语之间一定要用顿号。有几种

19

使用不当的例子。

例12:“会上介绍了国内、外的电力机械、起重机械??,还介绍了大、中、小型电机。”

应为:“会上介绍了国内外的电力机械、起重机械??,还介绍了大中小型电机。” 上面的问题是,不需要停顿的并列成份之间,多余的使用了顿号。例如:“大、中、小型”,“国内、外”等都不需要顿号。

4, 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有的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为了分清句子的层次,一般也用分号将分句分开。

在科技书稿中,公式下面的符号说明,每项之间用分号分开。

如,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运动就加快;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分子运动就变慢。 5, 冒号(:)

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如,先生们:

总结性的话语的前面,也可以用冒号,以示总结上文。 6, 书名号(《 》 < >)

书名号是用在出版物上,如书、报、杂志。顾名思义就是“书”的名用书名号,印刷物品经过了装订也可视同为“书”,也可用书名号。 以下几项就是误用了书名号:

对会议名称误用了书名号,会议《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应为“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 ;

对展览会和商标名称误用了书名号,《陕西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应为“陕西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

对学校的教学班误用了书名号,《南洋中学》应为“南洋中学” ; 对社团、政府机构误用了书名号。如《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陕西省机械行业办公室》应为“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陕西省机械行业办公室” ;

对在大会上发言的题目误用了书名号。在“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上的发言:《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高端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应为“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高端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

误用书名号的表现常常是与引号混淆,即该用了书名号的地方用了引号,而该用引号的地方用了书名号。上面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7, 引号使用不当(“ ” ‘ ’)

上面已谈了“误用书名号的表现常常是与引号混淆,即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了引号,而该用引号的地方用了书名号”,这是一种使用不当。

引号之内加引号,应该是“外双内单” ,即“??‘??’??”,有的误为“外单内双” 。

将引号的一半置于一行的末尾,或将引号的后一半置于下一行的开头。这纯属排版不当。在电脑普遍存在的今天,写作和打字已经常常一体化了,成为科技论文写作后期整理和校对工作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8, 连接号与破折号不分

主要是容易将连结号误认为是破折号(连结号短,只有破折号的一半长)。 事项列举时,各项之前用破折号,如例13。

例13: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20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9,引语末尾标点错位

引语作为引用者的话语时,末尾的标点应在引号之外;引语独立存在时,不作为引用者的话时,末尾的标点应在引号之内。对此有人搞反了,将引语末尾的标点错位了。

9 科技论文的结论

对于全篇论文,结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论文的归结,过去有的作者把结论称为结束语。

读者在考虑一篇科技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时,往往在读完“摘要”和“结论”之后才能作出最后决定。

结论是作者将研究过程的观察所得和实践结果等材料经过综合分析,构成的若干观点和论点,或在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后形成的若干观点、判断、论点。

结论也是对摘要和引言的一个呼应。

结论的措词必须严谨、严密,文字不宜长。撰写科技论文的结论,必须注意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和客观性。结论的语句只能作为一种解释。肯定或否定应明确,不用“大概”、“或者”、“可能”这一类词,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使论文失去真实性。

在科技论文的结论中,应给出主要论点、重要结果、应用价值和发展方向。 如果论文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在进行必要的讨论后没有“结论”,或在“结论”中提出建议或提示待解决的问题。 9.1 完整性

在汇集论文要点的基础上,以论点、结果、价值和展望为要素,完整地撰写科技论文的结论。

9.2 准确性

结论不是正文的延续和补充,它应该准确地归纳正文的研究结果及其价值,要实实在在,而不能言过其实。 9.3 简洁性

结论不是摘要的翻版,也不是正文中章节小结的简单重复,要用明确、精练的语言,明白无误地给出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 9.4 客观性

结论必须客观地评述论文的科技价值,更不要把结论变为论文的广告。 9.5 致谢语

如有必要,可在结论之后,撰写一段致谢语。向那些对论文进行指导、对试验给予协助、对研究工作予以资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致以谢意。在研究工作或编写工作中得到常规之外的帮助时,可以在科技论文的结论或建议后表示感谢。感谢参与本项工作的合作单位和个人(包括审稿、对文字及公式作出修改、承担过某些测试任务,对工作提出过有益的建议、指导过某项工作或论文撰写以及绘制插图等)。

致谢所涉及到的人不宜过多。对于例行劳动者,如校对、审核、编辑人员不必在论文中专门致谢。致谢不要过多过滥,一定要该谢时才谢。如没有必要,宁可不谢。

例14,不可强加于人

21

这是摘自一篇由2人署名文稿的“结束语”:“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当然还有其他更好的分析方法。”

对此的处理的方法是:要么不用“我”,而用“我们”;要么只署1人名,文责自负。文中的“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纯系多余,有画蛇添足之嫌。既然你还有更好的方法,为何不写进论文呢? 9.6 建议

在科技论文中,若需要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写几条建议时,可单独列出一个标题(若建议的内容较少时,也可以包含在结论中)。建议的内容可为:下一步工作的设想、仪器设备改进计划,技术发展建议、引进技术或引进技术国产化的设想、遗留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同样,要求建议的文字鲜明、精确,不能有第二种或含糊的解释。如果没有建议,则千万不要勉强杜撰。

10 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

为了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引用过的文献的出处,应在论文的结论之后列出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中,列出参考文献是传统的惯例。科学技术有继承性(包括发展和延续),作者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是前人工作的发展和继续。著录参考文献,是作者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表现。列出参考文献,反映了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也体现出作者尊重前人的成果。

有人估计,一个创造性的科技项目,平均而言80-90%的知识可以从以往的科技文献中获得,创造性的部分约占10%-20%,可见列出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了。

列出参考文献也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便于读者去查阅原始资料,以便更全面和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内容。列出参考文献的范围应以与本文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中所列的文献,应该是作者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技术资料。涉及保密和无处查找的内部资料不宜列入。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宜列入参考文献中,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通常将注释内容置于括号内,并且以“注:”起头),也可以采用脚注。脚注置于相关页的下边,脚注与正文之间用一条细线分开,线的长度为版面宽度的四分之一,置于页面左侧。通常采用带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全文中的脚注连续编号,即1)、2)、3)、??等,在需要注释的词汇或句子后应该使用与脚注相同编号的上角标。除了采用阿拉伯数字作为脚注编号之外,当全文的脚注较少时,也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星号*、**、***等作为标记。

此外,作者有责任确保著录文献的准确性,千万不能著录有错误的文献资料,既误导自己,又殃及他人。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2005年作了修改,详见GB/T 7714-2005)。 10.1 标注和引用

(1)标注方法 科技论文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目前,国内多数刊物采用顺序编码制。顺序编码制是按论文首次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并视具体情况把它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如,张××[41]李××[42]分别研究了这一现象。)

在文中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

22

间用逗号“,”。如果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中间使用浪纹号“~”连接。

在同一论文中可以多次引用同一篇参考文献,但其序号不变。

(2)引用方法 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引用参考文献中的原文,必须用引号(“”);二是引用参考文献中的原文之意,不必加引号。 10.2 著录项目

不同科技文献的著录项目不尽相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负有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如著者、专利申请者或专利所有者以及汇编本的编者等。

同一文献的责任者不超过3个时,可全部录用。责任者超过3个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间加逗号“,”,后面加“等”字。

个人署名姓在前,名在后。著者的名可以缩写字母,其后不加“.”,如“Albert Einstein”应著录为“Einstein A” 。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姓,如“伏尔特·韦杰”可著录为“韦杰”。

无责任者或责任者情况不明的文献,可省略此项,直接著录题名。 对文献负责的机关团体有专用名称时,可直接著录。

(2)题名 包括书名、刊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析出题名是指刊物或编著中的单篇文献的题名。若有副题,必要时可以著录,在题名与副题之间加冒号“:” 。

(3)文献类型标识 根据 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著录文献类型标识。

(4)其他责任者 主要责任者之外的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等。 (5)版本 第1版不必著录,其他版本需著录。

(6)卷、期、年、月 指包含被科技论文录用的参考文献在内的刊物的卷、期、年、月。

(7)出版项 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文献标准编号 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和中国标准刊号(CN)。

其中,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文献标准编号是可选择的著录项目。 10.3 著录格式

科技论文参考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专著、连续出版物的析出文献、论文集的析出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或技术标准。

著录格式规定了编排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的基本顺序。

(1)专著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标准号

(2) 连续出版物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3) 论文集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4)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技术标准著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

23

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以略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11 科技论文的附录

只有在需要时,才在科技论文后列附录,附录有补充性附录和参考性附录。例如,在科技论文寄给期刊编辑部后,临时又有新的资料需要补充时,为了不改写论文,可用补充性附录形式一并刊出;又如,一些详细试验数据、计算数据、重要公式推导过程,一些不便列入正文的其他内容,都可以列为参考性附录。

事实上,附录也是论文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对这门技术问题作较系统的介绍,也可以介绍参考性材料。一篇论文,可以有几个附录,但也可以没有附录。

附录是对论文主体内容的补充部分,不是必需要的。对于短篇文,一般不设置附录。有些材料,如编入正文时,有可能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导致论文结构不紧凑,主题不突出。如作者认为确有必要,可将这些材料列入附录。 11.1 内容

对于中长篇科技论文,下列内容可以编入附录。

(1)提纲外素材 不属于写作提纲范围的更为详细的信息、方法等材料。 (2)复制性素材 篇幅过大,不宜编入正文的复制性素材。

(3)非必读素材 一般读者不必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4)辅助性素材 某些重要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复杂结构图等辅助材料。 11.2 编排

科技论文附录序号用拉丁大写字母A,B,C,?编序号,采用层次排序法,如图1所示。只有一个附录时,编为“附录A”。

附录的章节号前应带有附录序号字母,顶行编排。下扩的条、款号前不带附录序号,退后2个字位编排。

附录的章节条的标题编写原则与正文标题相同。 第1层次 第2层次 第3层次 第4层次 (章) (节) (节) (节) A.1 A.2.1 A.2.2.1 A.2.2.2.1 附录 A—— A.2 —— A.2.2 —— A.2.2.2 —— A.2.2.2.2 A.3 A.2.3 A.2.2.3 A.2.2.2.3 图1 附录编排规则

附录中的数学式、图与表的编号前也应带有附录的序号字母,如式(A1),图B2等。

12 科技论文的写作要领

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编写科技论文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美学,“科技论文=科学+文学+美学”的观点是无可非议的。没有科学就没有“科学技术”,没有文学就不能“论文”,没有美学就不可能达到文、图、式、表并茂的境界。

科学、文学和美学的功底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所谓“写作技巧”就是长期积累的写作经验。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了解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慎重选题、编好提纲、规范行文、反复修改、自我审稿。

在第3章已讲了慎重选题、编好提纲,现在讲规范行文、反复修改、自我审稿。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成为全方位的科技人才。 12.1 规范行文

24

前面阐述了规范行文的基本规则,如规范编排、规范使用各种符号、规范用式、规范用图、规范用表等。

除了遵循规范行文的基本准则之外,还应该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这些方法尤如行文的润滑剂,有助于提高章节段落的连贯性。例如,章首语和转换句的应用,对于贯通上下文将起到重要作用。

(1)章首语 章首语又称悬置段,章下设节时,章首语是处于章题下、首节前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交待来龙去脉,使论文“立章有据”,“设节有序”,步步推进,层层论述。

(2)转换句 转换句一般用于节下扩充层次时,引出条、款、项、段的标题。 广义地讲,列项的引入句和式、图、表的引文等都是转换句,其作用使文章转入列项或式、图、表的状态。 12.2 反复修改

在一篇科技论文的文稿中出现了“当一天的尚撞一天钟超过门限时,检测系统就截获目标回波”这样的奇怪语句,“和尚”竟然也来到科技文章中凑热闹。这离奇的错误,显然是由五笔打字输入出错引起的。问题在于作者对文稿没有校对,也没有反复修改,这样的论文哪有质量可言。

修改文稿的主要目的是使科技论文更准确、更简明、更规范。勤写、勤改,才能字字到位,才能文理通顺。初写者要做到“初稿写成改三遍,搁置之后改二遍,定稿之前读一遍”(俗称“成稿三二一” ),确保论文的准确性、简明性和规范化。即使是具有深厚写作功底的作者,也把“成稿三二一”作为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 12.3 自我审稿

论文成稿后,应作自我审核,审核内容如表所示。 项 目 审 核 内 容 题 名 题文相扣;突出重点;简短精练 摘 要 全息短文;突出重点;有客观性 关键词 有代表性;有通用性;有序贯性 引 言 有针对性;有逻辑性;只作叙述 正文(文字) 编排合理;突出重点;行文流畅 正文(公式) 式文呼应;符合规范;准确无误 正文(插图) 图文呼应;符合规范;有自明性 正文(表格) 表文呼应;符合规范;有自明性 结 论 完整合理;简洁准确;客观公平 参考文献 标引到位;著录正确;确有价值 表中的审核内容共有30项,这些审核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作者应该逐项进行自我审核。审核可以按“优、良、中、差”4个等级评定,若均为“优、良、中”,且“优、良”居多,则文稿可以送审。若多数为“中”,甚至存在“差”,则文稿不能送审,必须作相应的修改。

13 科技论文的稿件格式

本章简述科技论文稿件的封面、页码、首页和章节的编排格式。 13.1 封面

25

科技论文作为期刊、论文集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时,无需配置封面;作为学位论文、归档文件或其他单行本时,应该配置封面与封底。封面编排可按相关标准、行业规范或企业统一格式实施。

无封面的科技论文的前置部分(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等)编排在首页中。向期刊投稿的论文不要封面。 13.2 页面

科技论文的稿件一般采用A4(210mm×297mm )标准白纸,单面或双面通栏编排。为了便于装订、复印和批注,稿面四周应留有足够的空白边缘,上方(天顶)、单页左侧和双页右侧(订口)的空白均不小于25mm,下方(地脚)、单页右侧和双页左侧(切口)的空白均不小于20mm。作为稿件,左侧和右侧的空白不一定分单页和双页处理,页面的左右两侧均留出不小于25mm 的空白即可。

科技论文的页码从首页起用阿拉伯数字(由1开始)连续编号。双面编排时,两面都得编页码。

学位论文、长篇归档文件或单行本均应设置目录页,目录页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连续编号。目录页以“目录”为题,目录中列入章节序号、标题及其对应页码。

此外,科技论文作为学位论文、归档文件或其他单行本时,应按标准或企业统一格式设置页眉,便于读者快速识别与查找。 13.3 首页编排

在科技论文的首页中,应该编排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并在页脚处给出作者信息。若有空余,可编排引言和正文。

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必须用英语译出论文的前置部分(题名、作者、摘要和关键词)。

不同期刊杂志的首页编排方式可能略有差异。撰稿人不必拘泥于期刊杂志的具体编排方式,也不必套用期刊杂志所采用的字体,只需正确清晰地给出论文前置部分的内容就可以了。

建议作者对文稿首页采用如下编排方式。

(1) 题名 三号黑体字,与天顶空1行,居中编排。

(2) 作者署名 五号楷体字,与题名空1行,居中编排。

(3) 摘要 五号楷体字,与作者署名空1行,缩行、居中编排。摘要的行位相对于正文行位的首尾各缩进2个字位,并以黑体“摘要:”相对于摘要部分的行首退后2个位。

(4) 关键词 五号楷体字,以黑体“关键词:”为段首,然后行文。关键词与摘要齐肩编排,关键词间加分号“;”,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5) 译文 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的译文按顺序编排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编排方式类似于中文前置部分。

(6) 引言和正文 首页编排前置部分和译文后,如果有空余,可编排引言和正文。引言和正文采用五号宋体字,章节条款的序号与标题用黑体字。

(7) 作者信息 在首页下端设置脚线,线下以五号黑体字“作者简介:”起排,然后用五号宋体字编排作者信息。

26

科技论文作为期刊、论文集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时,无需配置封面;作为学位论文、归档文件或其他单行本时,应该配置封面与封底。封面编排可按相关标准、行业规范或企业统一格式实施。

无封面的科技论文的前置部分(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等)编排在首页中。向期刊投稿的论文不要封面。 13.2 页面

科技论文的稿件一般采用A4(210mm×297mm )标准白纸,单面或双面通栏编排。为了便于装订、复印和批注,稿面四周应留有足够的空白边缘,上方(天顶)、单页左侧和双页右侧(订口)的空白均不小于25mm,下方(地脚)、单页右侧和双页左侧(切口)的空白均不小于20mm。作为稿件,左侧和右侧的空白不一定分单页和双页处理,页面的左右两侧均留出不小于25mm 的空白即可。

科技论文的页码从首页起用阿拉伯数字(由1开始)连续编号。双面编排时,两面都得编页码。

学位论文、长篇归档文件或单行本均应设置目录页,目录页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连续编号。目录页以“目录”为题,目录中列入章节序号、标题及其对应页码。

此外,科技论文作为学位论文、归档文件或其他单行本时,应按标准或企业统一格式设置页眉,便于读者快速识别与查找。 13.3 首页编排

在科技论文的首页中,应该编排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并在页脚处给出作者信息。若有空余,可编排引言和正文。

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必须用英语译出论文的前置部分(题名、作者、摘要和关键词)。

不同期刊杂志的首页编排方式可能略有差异。撰稿人不必拘泥于期刊杂志的具体编排方式,也不必套用期刊杂志所采用的字体,只需正确清晰地给出论文前置部分的内容就可以了。

建议作者对文稿首页采用如下编排方式。

(1) 题名 三号黑体字,与天顶空1行,居中编排。

(2) 作者署名 五号楷体字,与题名空1行,居中编排。

(3) 摘要 五号楷体字,与作者署名空1行,缩行、居中编排。摘要的行位相对于正文行位的首尾各缩进2个字位,并以黑体“摘要:”相对于摘要部分的行首退后2个位。

(4) 关键词 五号楷体字,以黑体“关键词:”为段首,然后行文。关键词与摘要齐肩编排,关键词间加分号“;”,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5) 译文 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的译文按顺序编排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编排方式类似于中文前置部分。

(6) 引言和正文 首页编排前置部分和译文后,如果有空余,可编排引言和正文。引言和正文采用五号宋体字,章节条款的序号与标题用黑体字。

(7) 作者信息 在首页下端设置脚线,线下以五号黑体字“作者简介:”起排,然后用五号宋体字编排作者信息。

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b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