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3-09-02 20: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案例

一、设计思想

为了响应我校组织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展示的教学要求,体现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要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基础虽然较好,思维较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欠佳,使得在分析与论证的环节中对于实验现象的归纳不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来总结。

本案例设想将探究性学习有机的融入课堂教学中,从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中,给学生逻辑思维的点拨,引导学生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进行分析、应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首先提出法拉第“磁生电”的设想,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获得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出结论,最后再通过两个思维拓展给学生留下新的悬念,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

二、教学现场

1、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探究实验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和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

探究实验3:模仿法拉第的实验

(对于以上的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都能够很顺利的根据课本上的提示很完整的连接好电路图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实验现象,并能完成实验前设计的表格)

2、分析与论证

师:同学们,大家试想三种情形下都是利用磁场产生了电流,其中肯定有某种共同的原因,我们应该象法拉第坚信磁场能产生电流一样坚信这一点。只是我们通过表象暂时还无法得知其本质的原因。现在我们就来分析讨论三个实验产生感应电流的共性。(动画展示实验1,黑板上画出电路图)大家思考,导体所处的磁场可以认为是一个匀强磁场,导体左右运动时,对于导体所在的电路来说影响电路的什么因素?(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生甲:导体左右运动时闭合电路的面积发生变化

生乙:导体左右运动时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条数变化

师:那其余的两个实验是不是也是同样的原因呢?

生:

师:好,说不定,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就可以找到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共同原因,请同学们各小组讨论找出他们的共同原因。

(5分钟后,请学生回答并完成表格)

生A:在实验2中,对于线圈来说,线圈的面积不变,当插入磁铁时,线圈中的磁场变强,拔出磁铁时,线圈中的磁场变弱。即S不变,B变化。

生B: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线圈中的磁感线的条数变化

生C:在实验3中,对于线圈来说,线圈的面积也不变,当线圈A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引起线圈B中磁场变化,和实验2一样,S不变,B变化。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线圈B中的磁感线条数变化。 生D:老师,我们小组在实验3中发现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磁场产生感应电流, 线圈A插入线圈B和从线圈B中拔出。(其他同学惊讶并动手操作自己的实验来验证他的说法) 师:你们做的很好,观察的也很仔细,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这个表格。有什么想法?

生:(激烈的讨论着)B与S的乘积不就是磁通量吗,磁感线的条数也是表示磁通量,磁感线条数的变化就是磁通量的变化

师:通过也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生: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我要提醒大家,仅仅通过上面三个探究实验要得到以上结论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以上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大家下去之后,还可以做更多的探究。

3、思维拓展

师:我们在做实验时最重要的是要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总结出结论,在以上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得电流表的指针有摆动之外,还有哪些不同的现象?(教室里顿时安静,片刻之后,有学生回答)

生甲:在实验中不同的操作指针的摆动方向相反。

生乙:还有一种现象是指针摆动的角度大小不同。

师:很好,这两种不同的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其原因又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继续探究。

三、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整个设计惯穿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抓住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和核心,以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探究过程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育。三个实验,不但再现了发现的实验过程,而且再现了发现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一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程序和逻辑思维为主线,把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展现给学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了物理思维中的对称、类比、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指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在学生仔细的思考并充分的讨论后,找出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纠错,使学生认识到猜想与假设,归纳与推理要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不能盲目去做。

3、在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语言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的能够尽可能的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较为准确的语言把自己的探究成果表述清楚,并且能用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将研究性学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法拉第“磁生电”的设想,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获得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析,抽象出结论,再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思维拓展的两个课后探究活动,应用知识。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历程:设想→实验探究→理论→再实验验证→应用。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不足之处

1、课堂秩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控制,时间安排上存在不确定性。以至于在时间上有点拖堂,课堂练习和小结略显仓促。

2、作为青年教师,本案例老师为学生设计的还是比较多,不敢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材、设计、猜想、归纳总结。在探究问题的生成,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行动的开展,探究结果的建构上,还应该围绕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一中心来展开,才能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本质。

3、学生获取知识比较分散、参差不齐,须通过教师的导向、点评、规范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4、对于这堂课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方面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8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