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

更新时间:2023-10-13 11: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果树资源与利用

1.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载体。

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它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另一方面它能在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种质可以是种内一个群体基因的总称,也可以是一个植株或是某个器官——如根、块茎、胚芽组织以及花粉、细胞,甚至可以是染色体的核酸片段。种质资源的丰度是通过其遗传多样性来衡量的。 一种栽培植物的种质资源包括:主栽品种、地方品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育种材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A. 需要——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B. 限制——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C. 公平——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代与代之间,当代人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人类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 2. 果树种质资源学研究的内容:

从果树种质资源学现有的研究对象和水平来看,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起源与分布:即研究现代果树的原生地及其古今分布范围。对于果树种质资源的引种利用有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演化与传播:包括研究过去野生种演变为当今栽培果树的过程,以及野生果树种类之间的进化

关系等。牵涉到资源的进一步分类等问题。

3) 资源的分类:是按照某种属性对不同果树资源进行一定的分类处理,是资源进一步研究利用的

开始。

4) 收集与保存:有效地收集与保存已有的果树种质资源,不但可以防止种质流失,而且有利于集

中研究和利用。收集包括收集对象的选择和收集时期;保存主要是保存方法的研究。

5) 资源的评价与利用:评价是利用的基础,同时本身又对资源的收集保存起着一定的反馈指导作

用。利用是资源研究的最终目标。

3. 果树资源的研究方法

1)历史考古法;2)资源调查法;3)观察记载法(度量法、比重法、归类法);4)试验法(田间试验、实验室试验);5)遗传学研究方法;6)生物数学方法

第一章 果树的起源、演化与传播

第一节 果树的起源

一、 果树起源论

1. 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指出,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代栽培植物是古代野生植物经人

工选择栽培,发生深刻变化而来,为研究起源指明了方向,即从野生种类,探寻栽培植物的起源。 2. 果树起源中心论: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考源》指出栽培植物应有起源中心,瓦维洛夫把德坎道尔、

达尔文和孟德尔的方法与学说融为一体,提出了著名的植物八大起源中心或基因中心理论。茹可夫斯基《栽培植物及其演变中心辞典》,总结了世界各国学者考究、发现和报道的栽培植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并按科、属、种拉丁名名称的字母排序。

第二节 果树的演化

一、果树演化的动力 1. 演化的内部原因

现代遗传学及其它生物科学证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所有变异都有其自身的遗传因素(如基因重组、突变等),也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光、温、水、土壤、生物等),这些使得生物的变异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正是这些变异为物种的发生和演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2. 演化的外部原因

选择力的存在。所谓选择,就是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有利或不利的选择,具体表现为劣汰良留。这种选择是通过自然力和人工活动实现的。由此可以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在生物发生以来一直悄无声迹地进行着,推动着生物不断向前进化发展。而人工选择,则是人类文明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与自然选择相比,其历史短暂。但是人工选择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进化速度快。通过选择活动,形成了当今数以千计的果树品种,使果树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 二、果树人工演化的原理

1. 果树的人工选择类型:适应性选择和非适应性选择

2. 人工选择的原理(1)达尔文学说(2)气候相似论(3)生态历史论

果树人工选择的反应:适应性选择:1. 增加了属体抗性能力2. 改变了光周期的反应控制3. 改变授粉方式4. 改变了植物生命周期。非适应性选择:1. 经济性状①果实性状: 大小,外观,品质,风味,核的有无等等;②生育期:结果早晚,果实成熟早晚等等;③丰产性。2. 农艺性状:株型(苹果中矮化与乔化之分),开花结果习性,繁殖特性,修剪反应等。

第三节 果树的传播

一、果树传播的特点

果树传播是在人类活动参与下,将其从某地迁移到另外地方的一种现象。 二、果树传播的作用及其影响

通过果树的引种和传播,使世界各地都能分享到全人类劳动和智慧的果实。另外,它还可以改变某一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如起源中心在东南亚的香蕉,却成为目前南美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起源中心在巴西的凤梨,世界生产中心却移到了夏威夷;起源于我国的猕猴桃,却富庶了新西兰。

果树传播功不可没,但是传播过程也有其副作用的发生。如可以造成种质资源的丢失,原因主要是人们在引种过程中,存在着选择的“片面性”,使某些类型遭到遗弃。还有新引类型对当地品种类型的排挤,也使种质遭受损失。果树的引种传播,还会妨碍某些果树种类的开发利用。果树的引种传播,往往导致某种病虫害迅速发生,猝不及防。

第二章 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和保存

第一节 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

果树种质资源考察的内容和方法 (一)考察前的准备;(二)环境与生态条件的考察;(三)植被考察;(四)果树概况考察(五)果树种类和品种考察:(六)果树种质资源考察记载项目表1. 整体概况:2. 植株情况:3. 生物学特性: 包括生长习性、结果习性、主要物候期、适应性与抗逆性。4. 经济性状和利用价值: 包括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及潜在利用价值。5. 品种和种类的评价: 包括优缺点和发展前途。

第二节 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

果树种质资源收集的一般原则:(1)根据需要和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种质资源。(2)对需要的种质资源要采用一切必要途径进行收集。(3)种苗的收集要遵循种苗的调拨制度。(检疫)(4)由近及远,从本地到外地,根据需要先后进行。(5)收集时要做到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分好类。 (一)当地种质资源的收集;(二)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三)外地种质资源的收集

第三节 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

三、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

1. 就地保存: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果树种质资源。就地保存的方法有建立(果树)自然保护区、人为圈护栽培果树的珍贵的古树和稀有良株等。

2. 迁地保存: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

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迁地保存的方法是建立诸如果树种质资源圃、种质库、原始材料圃、品种园、母本园等具有一定面积和规模的栽植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圃地。

3. 离体保存: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或器官来保存

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有种子保存、花粉保存、营养体保存、分生组织保存等。 四、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

1. 栽植保存:即将整个果树植株在原地(就地保存)或迁移栽植到一定的圃地(迁地保存)中保存的方法。栽植保存是目前最常用、最可靠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2. 种子保存:即在适宜条件下,用果树植物的种子来作为保存其种质的材料。种子保存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3. 花粉保存:即在适宜条件下,以果树植物的花粉作为保存其种质的材料来加以保存的方法。花粉保存经济、简便,尤其在果树品种改良方面有特殊意义。

4. 营养体保存:休眠期的果树枝条或插穗在低温保湿(-2~2℃,相对湿度96%-98%)条件下可以短期贮藏,避免营养体失水,并延长休眠期,保证再生长的适宜生理状态。在一定条件(如低温保湿、液

第 2 页 共 10 页

态冷冻)下有选择地长期(至少10年)保存经过很好鉴定、保持遗传完整行材料的场所称为营养系库。营养体保存或营养系库是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理想方法,其经济简便,更重要的是保存的种质具有个体的全部遗传特性。但该法目前因技术原因尚未达到实用阶段。

5. 分生组织保存: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果树植物的分生组织进行繁殖保存,以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分生组织保存具有占空间少、存份数多、维持费用低、繁殖速度快、可育无病毒材料、繁殖材料能表现出原品种或种质的遗传特性等优点,因而是理想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果树种植资源圃保存、种子保存、原生境保存、组织培养保存、超低温保存、DNA水平保存

第三章 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和利用

第一节 果树种质资源的分类

果实构造分类: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类、聚复果类、荚果类、柑果类、荔果类 一、植物学分类

依据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将果树植物分类,即按界、门、纲、亚纲、科、属、种的梯级结构顺次进行的分类体系。 二、园艺学分类

1. 园艺学分类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将果树分为水果和干(坚)果两大类。 2. 按叶生长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两类;

3. 按果树生长习性分为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和多年生草本果树四类; 4. 按果树植物适宜气候条件分为热带果树、亚热带果树和温带果树三类等等。 三、果树栽培学分类

果树栽培学上,根据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相近似,栽培管理措施大体相似的原则分类,叶子生长期、果树生态适应性、果实构造。

落叶果树种类的栽培学分类:仁果类:苹果、梨、山楂、榅桲、木瓜等。核果类:桃、李、杏、梅、樱桃等。坚果类:核桃、扁桃、银杏、阿月浑子等。浆果类:树莓、醋栗、穗状醋栗等(灌木)无花果、石榴等(小乔木)葡萄、猕猴桃等(藤本)草莓(多年生草本)。柿枣类:柿、枣、酸枣、君迁子等。

第二节 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研究

二、 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原则:取样的代表性;取样的典型性;尽量减少环境误差;正确分析性状间的关系;先进技术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一) 果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鉴定、评价和研究 (二) 果树种质资源农业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1. 果树种质资源的物候学

对落叶果树种质资源进行物候学鉴定、评价和研究,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在年复一年的果树生活史中,果树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如生长期和休眠期;另一个方面即果树的某一性状在年份中表现的具体日期,如绽叶期、花期、果实成熟期和采收期、落叶期等。

2. 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

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出了丰产性外,还包括稳产性、早果性、产量构成因素(如结果枝百分率、果枝结实数、单果重等)以及产量形成和持续的经济寿命等性状。

3. 果树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

果树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包括外观品质(果形、果个、果面、果色果个匀称度和果实的外观新鲜度等)、鲜食品质(汁液、果肉质地、可食部分比例、果实香味或异味、糖酸含量及比例、单宁、石细胞等)、加工品质(制罐、干、脯、汁、酒、浆、醋等)、营养品质、贮运品质及烹食品质等。

4. 果树种质资源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果树种质资源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包含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碱性、抗病性、抗虫性、越冬性、耐热性、耐营养瘠薄性、耐湿性及耐(大气、地下水等)污染毒害性等。

5. 果树种质资源的其他农业性状

如果树根系的固地性、采用嫁接繁殖时的亲和性、果树砧木或品种适于何种繁殖方式及其易繁性、砧木的矮化性或品种的紧凑性或短枝型性状等。

第 3 页 共 10 页

(三) 果树种质资源的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和遗传学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第三节 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

调查、收集、保存、鉴定研究、评价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果树种质资源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果树育种通过可利用种质,为果树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和砧木,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从用途上看,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包括育种、生产(砧木、品种、鲜食、加工或特定用途)和观赏。从利用方式看,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第四章 仁果类果树

苹果属、梨属、山楂属、枇杷属、木瓜属、榅桲属的果实均为仁果。

第一节 苹 果

1.起源:苹果属植物原产并分布于欧、亚及北美三大洲。苹果属植物起源的确切时期还未定论,其起源中心亦因考究者与研究者的不同而有异。无疑,我国是苹果属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李育农指出苹果属植物的原生种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形成该属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 2.传播:(1)中国:远在1400年以前,我国就盛行苹果栽培(绵苹果)。而西洋苹果或大苹果,即一般称的苹果,在我国栽培历史很短,迄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全国以山东烟台栽培最早。(2)欧洲:苹果是欧洲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也就是从16世纪起,生食苹果品种在英国等地得以兴起和发展,成为现代大苹果栽培的开端。而英国园艺学家Knight(1759-1838)则是现代苹果之父,是他首先开始通过杂交方法改良苹果品种,也使得果树育种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3. 苹果属植物的分类

阎振茏将我国原产的24种苹果属植物按其分类依据分为三组六系。 (1)真正苹果组:包括山定子系、苹果系和海棠系

(2)花楸苹果组:包括三叶海棠系、陇东海棠系和滇池海棠系。 (3)海棠组:内含台湾林檎和尖嘴林檎等两个种。

苹果属植物的分类至今尚未完满解决。生产上常用的三个种:A..苹果:包括道生苹果、乐园苹果、红肉苹果、垂枝苹果4个变种。B.花红:又名沙果、林檎。C.楸子:又名海棠果 4 苹果属植物的分布

1989年,李育农报道,世界上苹果属植物定有种名的有37-60种,其中24个种起源于中国,4-7种起源于北美,欧洲和高加索各有2-3种,中亚西亚有1-10种或变种,日本有4种。 三、苹果属品种资源

苹果品种按成熟期分为下述三个类群(以我国华北地区成熟期为例): 1. 早熟品种:成熟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一般不耐贮藏,栽培数量少。

2. 中熟品种: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耐贮性差,但略强于早熟品种,栽培数量也略多于早熟品种,但占苹果栽培品种和面积的比例也很少。

3. 晚熟品种: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或更迟,其果实耐贮性好,栽培品种和面积最大,为苹果栽培的主要品种类群。

在我国,苹果品种还可按成熟果实的果面色泽分为下列四个类群,包括: 1. 红色品种:果面全红,或条红、片红,在栽培苹果品种中数量最大。(红星、富士) 2. 黄色品种:成熟时果面呈现黄色,在栽培品种中占一定的数量。(金冠)

3. 绿色品种:成熟果实的果面呈绿色,在栽培品种中所占数量少于前两个类群。(澳洲青苹) 4. 锈色品种:成熟时因品种特性,果面布满锈层,在栽培品种中数量极少。

按成熟期分类:早熟品种:早捷、藤木1号、贝拉、丰艳、安娜等。中熟品种:霞艳、嘎拉、津轻及红津轻等。中晚熟品种:新红星、乔纳金及新乔纳金、王林等。晚熟品种:秦冠、富士等。

按倍性分类:二倍体品种:2n=34 绝大多数品种。三倍体品种:(伏花皮、大珊瑚、绯之衣、新金帅、乔纳金、陆奥、北斗、北海道9号、新乔纳金等) 四倍体品种:皇家嘎啦

(二)苹果属主要的栽培品种资源

1. 短枝型品种:1)短枝红富士;2)新红星:红星芽变;3)金矮生:金冠芽变;4)首红:新红星芽变;5)超红:红星芽变品种;6)艳红:红星芽变;8)魁红:]顶红的枝条进行了γ射线的诱变处理,短枝型芽变;9)黄矮生:金冠芽变;10)丽红:由山西农业大学育成,亲本为红星×金矮生

第 4 页 共 10 页

2. 普通型品种:1)红富士: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冈支场育成。亲本为国光×元帅;2)乔纳金(新乔纳金):美国纽约州农业试验站从金冠×红玉后代中选出。三倍体品种。新乔纳金是乔纳金在日本产生的浓红型芽变;3)北斗:日本育成的三倍体品种。亲本富士×陆奥;4)华冠:中国郑州果树所选育,亲本为金冠×富士;5)丹霞: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选育,为金冠实生后代;6)澳洲青苹:原产澳大利亚,为一偶然实生苗;7)陆奥:日本青森县苹果试验场选育,亲本为金冠×印度,三倍体品种;8)王林:日本福岛县从金冠实生苗中选出;9)嘎拉(新嘎拉):新西兰Kidd1939年育成,亲本为(红桔橙×元帅)×金冠;10)津轻(红津轻):日本青森县苹果试验场由金冠实生苗中选出;13)北海道9号:日本北海道中央农业试验场用富士×津轻杂交育成。

3. 三大主栽品种群及其谱系 1)元帅系:○1元帅(第一代)原产美国;○2第二——第五代品种:第二代品种:浓红型芽变红冠。着色好、条红型芽变品种红星。第三代品种:短枝型芽变新品种新红星。人们又陆续选出了 矮红、矮壮、艳红、超红等十多个矮枝型芽变品种。第四代品种:代表品种为首红、魁红等十多个短枝型芽变品种。第五代品种:着色更早、色泽浓红、树体开张,半矮化短枝型五代品种,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管理方便,代表品种俄矮二号,矮鲜,华矮红。

元帅系列芽变品种:元帅(第一代)红星(第二代)新红星(第三代)首红、超红、魁红(第四代)矮鲜 俄矮2号(第五代) 2)金冠系:○1金冠:19世纪末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现,为偶然实生苗。○2金冠系短枝型品种:金矮生、黄矮生、矮金冠、纳吉特、弗拉贝格等。○3金冠系普通型品种:吉金,乔纳金(金冠×红玉),华冠(金冠×富士),丹霞、王林、津轻(金冠实生),奥扎克金,陆奥(金冠×印度),阳光,嘎拉,秦冠等。 3)国光富士系

○1国光:原产美国弗吉尼亚州,系偶然实生苗,为一主栽老品种。 ○2国光系统的优良品种: 红国光、晋光、富士、红宝石、新国光、秀水国光等。 ○3谱系图

第一代 国光×元帅 国光

↓有性杂交 ↓ 芽变选种

第二代 晋光 富士 红宝石 红国光、新国光(短枝型) ↓ 芽变选种 秀水国光 第三代 红富士

(普通型、短枝型共100多个单系) ○2苹果生产上常用矮化砧综合性状:

山定子(抗寒力和越冬性极强,但不耐盐碱,土壤pH>7.6,叶片即黄化;中部或偏南果产区呈现“小脚” );西府海棠(观赏、加工蜜饯。耐早、较耐盐碱,可至pH8.6土壤;可适应多种土壤;但始果晚,抗寒性低于山定子);楸子(基本同西府海棠);新疆野苹果(与大多数品种亲和力强,长势旺);湖北海棠(类型多,耐旱、涝、盐碱能力差异明显)

第二节 梨

一、梨属植物的起源、传播及分类和分布 (一) 梨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

1. 起源:蒲富慎研究并综合报道认为,梨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中国西部的山岳地带,由于山脉的地理隔离和气候生态条件的差异,梨属植物演化而分为东方梨系和西方梨系两大系统,同时形成了世界栽培梨的三大起源中心,即中国中心、中亚中心和西亚中心。 2. 传播

1)中国梨:我国约在2500年前的周秦时代,已经开始了梨的经济栽培。19世纪以来,我国梨虽然多次以接穗或苗木传到欧美各地,但终因食用习惯的原因,一直未能在当地推广发展,仅作为观赏花木而已。但是美国引入我国梨子梨、棠梨,改良西洋梨品种,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西洋梨火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东方梨系基本只种植于其原产地中国及日本和朝鲜。

2)西洋梨:在欧洲原生地,西洋梨为最古老果树之一,其栽培开始于有史以前。古希腊、罗马,

第 5 页 共 1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