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二中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10 06: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河南省驻马 店市确山二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

1.命题:“任意x∈R,x﹣x+2<0”的否定是( )

22

A. 任意x∈R,x﹣x+2≥0 B.存在x∈R,x﹣x+2≥0

22

C. 存在x∈R,x﹣x+2<0 D.任意x∈R,x﹣x+2<0

2.某市有大型超市100家、中型超市200家、小型超市700家.为掌握各类超市的营业情况,现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应抽取中型超市家数为( ) A. 15 B. 16 C. 13 D. 18

3.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 )

A. 23与26 B. 26与30 C. 31与26 D. 31与30

22

4.命题“设a、b、c∈R,若ac>bc,则a>b”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A. B.

C. D.

6.集合A={2,3},B={1,2,3},从A,B中各取任意一个数,则这两个数之和等于5的概率为( )

A. B. C. D.

7.已知x、y取值如下表:

x y 0 1.3 1 1.8 4 5.6 5 6.1 6 7.4 8 9.3 从所得的散点图分析可知:y与x线性相关,且=0.95x+a,则a=( ) A. 1.30 B. 1.45 C. 1.65 D. 1.80 8.在区域 A.

B.

内任意取一点P(x,y),则x+y>1的概率是( )

C.

D.

2

2

9.一组样本数据,容量为15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5个组,其频数如下表: 组号 频数 1 28 2 32 3 28 4 32 5 x 那么,第5组的频率为( )

A. 120 B. 30 C. 0.8 D. 0.2

10.已知A=(2,﹣4,﹣1),B=(﹣1,5,1),C=(3,﹣4,1),若

,则

对应的点为( )

A. (5,﹣9,2) B. (﹣5,9,﹣2) C. (5,9,﹣2) D. (5,﹣9,﹣2) 11.已知向量

与向量

平行,则x,y的值分别是( )

A. 6和10 B. ﹣6和10 C. ﹣6和﹣10 D. 6和﹣10

12.已知平面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其法向量分别为n1,n2,给出下列结论: ①若n1∥n2,则α∥β; ②若n1∥n2,则α⊥β; ③若n1?n2=0,则α⊥β; ④若n1?n2=0,则α∥β.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数据5,7,7,8,10,11的标准差是 .

14.某市派出男子、女子两支球队参加全省足球冠军赛,男、女两队夺取冠军的概率分别是和.则该市足球队夺得全省冠军的概率是 .

15.已知A(1,1,0),B(1,2,1),C(0,0,2),则原点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

16.在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是 .

2

①“x=1”是“x=x”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2

②“k=1”是“函数y=coskx﹣sinkx的最小正周期为π”的充要条件;

2

③“x≠1”是“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a+c>b+d”是“a>b且c>d”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22

17.已知p:{x|x﹣8x﹣20≤0};q:{x|x﹣2x﹣(m﹣1)≤0,m>0},若非p是非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8.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的球各一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

(1)求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恰好是红球的概率;

(2)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子中并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求至少有一次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

19.若点(p,q),在|p|≤3,|q|≤3中按均匀分布出现.

(1)点M(x,y)横、纵坐标分别由掷骰子确定,第一次确定横坐标,第二次确定纵坐标,则点M(x,y)落在上述区域的概率?

22

(2)试求方程x+2px﹣q+1=0有两个实数根的概率.

20.为选拔选手参加“中国谜语大会”,某中学举行了一次“谜语大赛”活动.为了了解本次竞赛学生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分数(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为样本(样本容量为n)进行统计.按照[50,60),[60,70),[70,80),[80,90),[90,100]的分组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作出样本分数的茎叶图(图中仅列出了得分在[50,60),[90,100]的数据).

(Ⅰ)求样本容量n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x、y的值;

(Ⅱ)在选取的样本中,从竞赛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参加“中国谜语大会”,求所抽取的2名学生中至少有一人得分在[90,100]内的概率.

21.如图,在△ABC中,∠ABC=60°,∠BAC=90°,AD是高,沿AD把△ABD折起,使∠BDC=90°.

(Ⅰ)证明:平面ADB⊥平面BDC; (Ⅱ)设E为BC的中点,求

夹角的余弦值.

22.如图,四边形ABCD与BDEF均为菱形,设AC与BD相交于点O,若∠DAB=∠DBF=60°,且FA=FC.

(1)求证:FC∥平面EAD;

(2)求二面角A﹣FC﹣B的余弦值.

2014-201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二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

1.命题:“任意x∈R,x﹣x+2<0”的否定是( )

22

A. 任意x∈R,x﹣x+2≥0 B.存在x∈R,x﹣x+2≥0

22

C. 存在x∈R,x﹣x+2<0 D.任意x∈R,x﹣x+2<0

考点: 命题的否定. 专题: 简易逻辑.

分析: 直接利用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写出结果即可.

2

解答: 解: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命题:“任意x∈R,x﹣x+2<0”的否定

2

是存在x∈R,x﹣x+2≥0.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特称命题与全称命题的否定关系,基本知识的考查.

2.某市有大型超市100家、中型超市200家、小型超市700家.为掌握各类超市的营业情况,现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应抽取中型超市家数为( ) A. 15 B. 16 C. 13 D. 18

考点: 分层抽样方法.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建立比例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解:∵大型超市100家、中型超市200家、小型超市700家, ∴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应抽取中型超市为:

(家),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应用,根据条件建立比例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

3.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 )

A. 23与26 B. 26与30 C. 31与26 D. 31与30

考点: 茎叶图. 专题: 图表型.

分析: 由茎叶图写出所有的数据从小到大排起,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找出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

解答: 解:由茎叶图得到所有的数据从小到大排为: 12,14,20,23,25,26,30,31,31,41,42. ∴众数为31,中位数为26. 故选C.

点评: 解决茎叶图问题,关键是将图中的数列出;求数据的中位数时,中间若是两个数时,要求其平均数.

22

4.命题“设a、b、c∈R,若ac>bc,则a>b”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考点: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专题: 阅读型.

22

分析: 先看原命题,∵若ac>bc,则c≠0,∴a>b,由于等价命题同真同假,只要判断原命题和逆命题即可.

22

解答: 解:原命题:,∵若ac>bc,则c≠0,∴a>b,成立,由等价命题同真同假知其逆否命题也为真;

22

逆命题:若a>b,则ac>bc,不正确,∵a>b,∴关键是c是否为0,∴逆命题为假,由等价命题同真同假知否命题也为假,

22

∴命题“设a、b、c∈R,若ac>bc,则a>b”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有1个真命题.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价命题.属于基础题.

5.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A. B.

C. D.

考点: 程序框图. 专题: 图表型.

分析: 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分析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并输出S=++的值,并输出.

解答: 解: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

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 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并输出S=++的值 ∵S=++=

故选D.

点评: 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

6.集合A={2,3},B={1,2,3},从A,B中各取任意一个数,则这两个数之和等于5的概率为( )

A. B. C. D.

考点: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集合A={2,3},B={1,2,3},从A,B中各取任意一个数,取法总数为6,这两个数之和等于5的情况有2种,由此能求出这两个数之和等于5的概率. 解答: 解:集合A={2,3},B={1,2,3},从A,B中各取任意一个数, 取法总数为:2×3=6,

这两个数之和等于5的情况有2种:2+3和3+2, ∴这两个数之和等于5的概率:p==.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注意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合理运用.

7.已知x、y取值如下表: x y 0 1.3 1 1.8 4 5.6 5 6.1 6 7.4 8 9.3 从所得的散点图分析可知:y与x线性相关,且=0.95x+a,则a=( ) A. 1.30 B. 1.45 C. 1.65 D. 1.80

考点: 线性回归方程.

专题: 计算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 计算平均数,可得样本中心点,代入线性回归方程,即可求得a的值. 解答: 解:由题意,

∵y与x线性相关,且=0.95x+a, ∴5.25=0.95×4+a, ∴a=1.45

=4,

=5.25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线性回归方程,利用线性回归方程恒过样本中心点是关键. 8.在区域 A.

B.

内任意取一点P(x,y),则x+y>1的概率是( )

C.

D.

2

2

考点: 几何概型.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题意可得,区域

2

2

表示的是以1为边长的正方形OABC,其面积为1,而

则x+y>1以1为半径,以原点为圆心的圆的外部且在正方形内的区域,求出其面积,代入几何概率公式可求

解答: 解:由题意可得,区域记“在区域

表示的是以1为边长的正方形ABCD,其面积为1

2

2

内任意取一点P(x,y),则x+y>1”事件为A,则A包含的区域

为正方形内除去阴影部分,其面积为1﹣

P(A)=故选: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率的概率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各区域所对应的图象并求出面积.

9.一组样本数据,容量为15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5个组,其频数如下表: 组号 频数 1 28 2 32 3 28 4 32 5 x 那么,第5组的频率为( )

A. 120 B. 30 C. 0.8 D. 0.2

考点: 频率分布表.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根据频率分布表,求出频数与频率即可. 解答: 解:根据频率分布表,得; 第5组的频数为

150﹣28﹣32﹣28﹣32=30 ∴第5组的频率为

=0.2.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样本容量与频数、频率关系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用频率=行解答,是基础题.

10.已知A=(2,﹣4,﹣1),B=(﹣1,5,1),C=(3,﹣4,1),若

,则

对应的点为( )

A. (5,﹣9,2) B. (﹣5,9,﹣2) C. (5,9,﹣2) D. (5,﹣9,﹣2)

考点: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出的终点的坐标相同,解出结果. 解答: 解:∴∴

=(﹣1,0,﹣2),

=(﹣4,9,0);

的坐标.再根据向量坐标与以O为起点的有向线段

=(﹣5,9,﹣2) 对应的点(﹣5,9,﹣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向量与坐标平面内点得对应关系. 11.已知向量

与向量

平行,则x,y的值分别是( )

A. 6和10 B. ﹣6和10 C. ﹣6和﹣10 D. 6和﹣10

考点: 向量的共线定理;平面向量共线(平行)的坐标表示.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两个向量平行,写出向量平行的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式关系,解之即可求出所求.

),建立等

解答: 解:设则(﹣4,x,y)=λ(2,﹣3,5)

∴λ=﹣2,x=6,y=﹣10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平行的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是解题的关键,

属于中档题.

12.已知平面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其法向量分别为n1,n2,给出下列结论: ①若n1∥n2,则α∥β; ②若n1∥n2,则α⊥β; ③若n1?n2=0,则α⊥β; ④若n1?n2=0,则α∥β.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简易逻辑.

分析: 直接利用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于平面逐一分析四个命题得答案. 解答: 解:已知平面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其法向量分别为①若②若③若④若

,则α∥β,命题①正确;

,则α∥β,∴α⊥β不正确,命题②错误; ,则,则

,则α⊥β,命题③正确; ,∴α∥β不正确,命题④错误.

∴正确的命题是①②.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考查了利用平面法向量判断判断两个平面间的位置关系,是基础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数据5,7,7,8,10,11的标准差是 2 .

考点: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首先做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利用方差的公式,代入数据做出这组数据的方差,最后把方差开方做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解答: 解:∵5,7,7,8,10,11的平均数是

=8,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4,

∴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2,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我们需要先求平均数,在求方差,最后开方做出标准差,这是一个基础题,这种题目若出现是一个送分题目.

14.某市派出男子、女子两支球队参加全省足球冠军赛,男、女两队夺取冠军的概率分别是和.则该市足球队夺得全省冠军的概率是

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求得仅男队获得冠军的概率、仅男队获得冠军的概率、男女两个队都获得冠军的概率,相加即得所求.

解答: 解:由题意可得,只要男子、女子两支球队中有一个获得冠军,则该市足球队夺得全省冠军.

仅男队获得冠军的概率为×(1﹣)=两个队都获得冠军的概率为 ×=∴该市足球队夺得全省冠军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的应用,体现了分类讨论、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15.已知A(1,1,0),B(1,2,1),C(0,0,2),则原点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考点: 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 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 由已知得

=(1,1,﹣2),

=(1,2,﹣1),

=(1,1,0),设平面ABC的法

, +

+

=.

,仅男队获得冠军的概率为 (1﹣)×=

向量=(x,y,z),则,由此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原点O到平面ABC的

距离.

解答: 解:∵A(1,1,0),B(1,2,1),C(0,0,2), ∴

=(1,1,﹣2),

=(1,2,﹣1),

=(1,1,0),

设平面ABC的法向量=(x,y,z),

则,

取x=3,得=(3,﹣1,1), ∴原点O到平面ABC的距离d=

=

=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

16.在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是 ①④ .

2

①“x=1”是“x=x”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2

②“k=1”是“函数y=coskx﹣sinkx的最小正周期为π”的充要条件;

2

③“x≠1”是“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a+c>b+d”是“a>b且c>d”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考点: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专题: 简易逻辑.

分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为充要条件的判定,先将命题化简,然后判定.

22

解答: 解:①“x=x”?“x=0或x=1”,则“x=1”是“x=x”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正确; ②由二倍角公式得函数y=coskx﹣sinkx=cos2kx,周期T=|

2

2

2

2

|,则“k=1”?“函数y=coskx

2

2

﹣sinkx的最小正周期为π”但当k=﹣1,函数y=cos(﹣x)﹣sin(﹣x)=cos2x,最小

22

正周期也为π,所以②“k=1”是“函数y=coskx﹣sinkx的最小正周期为π”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错误;

22

③“x≠1”?“x±1”,所以“x≠1”是“x≠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所以“a>b且c>d”?“a+c>b+d”,必要性满足,但是若a+c>b+d时,则可能有a>d且c>b

则“a+c>b+d”是“a>b且c>d”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

点评: ④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22

17.已知p:{x|x﹣8x﹣20≤0};q:{x|x﹣2x﹣(m﹣1)≤0,m>0},若非p是非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考点: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专题: 简易逻辑.

分析: 结合¬P和¬q的关系,得到不等式组,解出即可. 解答: 解:解法一:非p:A={x|x<﹣2或x>10}, 非q:B={x|x<1﹣m或x>1+m,m>0}.

∵非p是非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非p推不出 非q,非q?非p, ∴BA,结合数轴分析知,BA的充要条件是:

或,解得m≥9,

即m的取值范围是m≥9.

解法二:∵非p是非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p:M={x|﹣2≤x≤10},

q:N={x|1﹣m≤x≤1+m,m>0},

∴MN,结合数轴分析知,MN的充要条件是:

或,解得m≥9,

∴m的取值范围是m≥9.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18.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的球各一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

(1)求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恰好是红球的概率;

(2)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子中并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求至少有一次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

考点: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1)列举出所有的可能结果,找到恰是红球的结果,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2)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找到至少有一次是红球的结果,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1)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红、黄、蓝、白,共有4种,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所有的结果中,满足“恰好是红球”(记为事件A)的结果只有1种,所以P(A)=.

(2)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子中并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红,红)、(红,黄)、(红,蓝)、(红,白)、(黄,红)、(黄,黄)、(黄,蓝)、(黄,白)、(蓝,红)、(蓝,黄)、(蓝,蓝)、(蓝,白)、(白,红)、(白,黄)、(白,蓝)、(白,白),共有16种,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所有的结果中,满足“至少有一次是红球”(记为事件B)的结果只有7种,所以P(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典概型的概率的计算,关键是一一列举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属于基础题.

19.若点(p,q),在|p|≤3,|q|≤3中按均匀分布出现.

(1)点M(x,y)横、纵坐标分别由掷骰子确定,第一次确定横坐标,第二次确定纵坐标,则点M(x,y)落在上述区域的概率?

(2)试求方程x+2px﹣q+1=0有两个实数根的概率.

考点: 几何概型;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是古典概型,首先分析可得|p|≤3,|q|≤3整点的个数,进而分析可得点M的纵横坐标的范围,可得M的个数,由古典概型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2)是几何概型,首先可得|p|≤3,|q|≤3表示正方形区域,易得其面积,进而根据方程222222

x+2px﹣q+1=0有两个实数根,则有△=(2p)﹣4(﹣q+1)≥0,变形可得p+q≥1,分析可得其表示的区域即面积,由几何概型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解答: 解:(1)根据题意,点(p,q),在|p|≤3,|q|≤3中,即在如图的正方形区域, 其中p、q都是整数的点有6×6=36个,

点M(x,y)横、纵坐标分别由掷骰子确定,即x、y都是整数,且1≤x≤3,1≤y≤3, 点M(x,y)落在上述区域有(1,1),(1,2),(1,3),(2,1),(2,2),(2,3),(3,1),(3,2),(3,3),有9个点, 所以点M(x,y)落在上述区域的概率P1=

22

(2)|p|≤3,|q|≤3表示如图的正方形区域,易得其面积为36;

2222

若方程x+2px﹣q+1=0有两个实数根,则有△=(2p)﹣4(﹣q+1)>0,

22

解可得p+q≥1,为如图所示正方形中圆以外的区域,其面积为36﹣π, 即方程x+2px﹣q+1=0有两个实数根的概率,P2=

2

2

点评: 本题考查几何概型、古典概型的计算,解题时注意区分两种概率的异同点.

20.为选拔选手参加“中国谜语大会”,某中学举行了一次“谜语大赛”活动.为了了解本次竞赛学生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分数(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为样本(样本容量为n)进行统计.按照[50,60),[60,70),[70,80),[80,90),[90,100]的分组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作出样本分数的茎叶图(图中仅列出了得分在[50,60),[90,100]的数据).

(Ⅰ)求样本容量n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x、y的值;

(Ⅱ)在选取的样本中,从竞赛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参加“中国谜语大会”,求所抽取的2名学生中至少有一人得分在[90,100]内的概率.

考点: 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频率分布直方图.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Ⅰ)由样本容量和频数频率的关系易得答案;

(Ⅱ)由题意可知,分数在[80,90)内的学生有5人,记这5人分别为a1,a2,a3,a4,a5,分数在[90,100]内的学生有2人,记这2人分别为b1,b2,列举法易得. 解答: 解:(Ⅰ)由题意可知,样本容量

,x=0.100

﹣0.004﹣0.010﹣0.016﹣0.040=0.030;

(Ⅱ)由题意可知,分数在[80,90)内的学生有5人,记这5人分别为a1,a2,a3,a4,a5, 分数在[90,100]内的学生有2人,记这2人分别为b1,b2.抽取的2名学生的所有情况有21种, 分别为:(a1,a2),(a1,a3),(a1,a4),(a1,a5),(a1,b1),(a1,b2),(a2,a3), (a2,a4),(a2,a5),(a2,b1),(a2,b2),(a3,a4),(a3,a5),(a3,b1), (a3,b2),(a4,a5),(a4,b1),(a4,b2),(a5,b1),(a5,b2),(b1,b2). 其中2名同学的分数都不在[90,100]内的情况有10种,分别为: (a1,a2),(a1,a3),(a1,a4),(a1,a5),(a2,a3),(a2,a4),(a2,a5), (a3,a4),(a3,a5),(a4,a5). ∴所抽取的2名学生中至少有一人得分在[90,100]内的概率

点评: 本题考查列举法求古典概型的概率,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属基础题. 21.如图,在△ABC中,∠ABC=60°,∠BAC=90°,AD是高,沿AD把△ABD折起,使∠BDC=90°.

(Ⅰ)证明:平面ADB⊥平面BDC; (Ⅱ)设E为BC的中点,求

夹角的余弦值.

考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用空间向量求直线间的夹角、距离.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Ⅰ)翻折后,直线AD与直线DC、DB都垂直,可得直线与平面BDC垂直,再结合AD是平面ADB内的直线,可得平面ADB与平面垂直;

(Ⅱ)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D、B、C、A、E的坐标,从而得出向量、

的坐标,最后根据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计算出

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 解:(Ⅰ)∵折起前AD是BC边上的高, ∴当△ABD折起后,AD⊥DC,AD⊥DB, 又DB∩DC=D, ∴AD⊥平面BDC, ∵AD?平面ADB

∴平面ADB⊥平面BDC

(Ⅱ)由∠BDC=90°及(Ⅰ)知DA,DB,DC两两垂直, 不防设|DB|=1,以D为坐标原点, 分别以

所在直线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易得D(0,0,0),B(1,0,0),C(0,3,0), A(0,0,∴

=

=(1,0,0), ∴

夹角的余弦值为 ),E(,,0),

cos<,>==.

点评: 图中DA、DB、DC三条线两两垂直,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将空间的几何关系的求解化为代数计算问题,使立体几何的计算变得简单.

22.如图,四边形ABCD与BDEF均为菱形,设AC与BD相交于点O,若∠DAB=∠DBF=60°,且FA=FC.

(1)求证:FC∥平面EAD;

(2)求二面角A﹣FC﹣B的余弦值.

考点: 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专题: 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

分析: (1)因为四边形ABCD与BDEF均为菱形,所以AD∥BC,DE∥BF,可得平面FBC∥平面EAD,由此能够证明FC∥平面EAD; (2)证明FO⊥平面ABCD.由OA,OB,OF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设AB=2.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DAB=60°,则BD=2,求得平面BFC、平面AFC的法向量,由此能求出二面角A﹣FC﹣B的余弦值.

解答: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与BDEF均为菱形, 所以AD∥BC,DE∥BF.

因为AD?平面FBC,DE?平面FBC,

所以AD∥平面FBC,DE∥平面FBC…(2分) 又AD∩DE=D,AD?平面EAD,DE?平面EAD, 所以平面FBC∥平面EAD 又FC?平面FBC,

所以FC∥平面EAD…(4分) (2)解:连接FO、FD,则

因为四边形BDEF为菱形,且∠DBF=60°, 所以△DBF为等边三角形,

因为O为BD中点.所以FO⊥BD, 又因为O为AC中点,且FA=FC, 所以AC⊥FO

又AC∩BD=O,所以FO⊥平面ABCD….(6分)

由OA,OB,OF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设AB=2,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DAB=60°,则BD=2,OB=1,, 所以

…..(8分) 所以

=(

,0,

),

=(

,1,0),

设平面BFC的一个法向量为=(x,y,z), 则有

,令x=1,则=(1,﹣

,1)

因为BD⊥平面AFC,所以平面AFC的一个法向量为=(0,1,0)….(10分)

因为二面角A﹣FC﹣B为锐二面角,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 则cosθ=|

|=

所以二面角A﹣FC﹣B的余弦值为…(12分)

点评: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3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