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语文趣味故事

更新时间:2024-04-17 21: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 文 趣 味 故 事 不会说话的主人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财主。他从不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天,这个财主设宴请客。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客人来了不少,可能是他希望来的几位客人还没有到,于是他非常失望,就不加思索,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客人们一听,心里凉了一大截:?什么叫该来的没来,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吗??。一半的客人坐不住了,于是他们连饭都没有吃就走了。财主一看,这么多人不辞而别心里十分着急,又随口说道:?哎呀,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听了,心里十分生气?‘不该走的走了’。这么说来,我们这些该走的反而赖在这儿了??于是,又有2/3的客人不辞而别。

这下可没剩下几个客人了,财主一看更着急了:?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啊!? 最后的3个客人听到主人这么说还能坐得住吗??‘不是说他们’,那当然是说我们了!?他们也气冲冲地打道回府了。

结果,宾客全都走光了,只剩下财主一人站在那儿干着急。财主无意间气走了所有的客人。真是不会说话惹的祸呀!

妙对羞官僚

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了大学士。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也敢对锯(句)。?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了。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解缙对得工整极了。从字数说,是十五个字,上句七个,下句八个。从词性来看 ?二?对?一?,数词对数词;?马?对?猿?,名词对名词;?陷?对?断?,动词对动词;?足?对?木?,又是名词对名词;?污泥内?对?深山中?,都是方位结构;?老?对?小?,形容词对形容词。从句子的结构说,两人的句子都是主——谓[1]——>宾——补。从结尾看,老官僚用?锯?谐音?句?,解缙用?蹄?谐音?题?,都是双关,可见对仗十分工整。解缙真不愧为机敏的大学士。老官僚的出句通过猿猴锯木头讥讽解缙

1

不会对偶,解缙的对句通过一马陷污泥,反击老官僚不配出题目,内容相同,所以是正对了。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当了州官,他官气十足,架子很大。百姓和下属见了他的面只许称他?大人?、?老爷?,不许人直呼其名。谁若违反了这个规定,他就说人家对他不尊重,就要治人家的罪。因为田登的?登?与?灯?同音,全州的人就把?灯?叫做?火?。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这天要放花灯,让大家热闹热闹。田登的手下人要通知百姓放灯,但又不敢说出?灯?字来,于是就在告示上写道:?本州官依照历年规矩允许放火三天。

?老百姓看了后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流传开来,后来就成了成语,意思是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任意做坏事,而百姓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从修辞手法来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个对偶句。同解缙的那个对偶句不同的是:出句和对句的意义恰恰相反。这种对偶就是反对。

才思妙对娶佳人

——对偶(一)明朝时候,山西省有一位名医叫乔嗣祖,家有二女,大女儿叫珍姐,二女儿叫珠妹,姊妹出落得像花一样,眼看到了出嫁的年龄。乔老不想把祖传的医术传给外人,于是决定招婿入赘。怎么招呢?他理想的女婿是既懂医道又有学问的人。想来想去,他想出了出联应对招婿的办法。他出的上联是:珍珠双花红娘子此举公开后,虽有不少读书人前来一试,但因不懂医术药物被拒绝。有一天,来了一位身穿绿棉袍的少年,彬彬有礼地上门对道: 枸杞二丑绿宾郎乔老爷怕受骗上当,就问少年这下联作何解释。少年笑答:?我叫吴杞,兄叫吴枸,兄有事在家,叫我穿绿棉衣前来。兄长的医术和文才胜我十倍。?乔老先生听后,心中大喜,当即决定招吴氏兄弟入赘。这副对联传开后,都啧啧赞美,说它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切合有情事理。朋友,你能说出它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撰成的吗?

(二)从前有个中药店主人,膝下有一女,貌美聪慧。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位才华出众的男子结良缘,他决定用中药名作上联,哪个对出下联,就把女儿相许。上联是:?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一筹莫展。忽然来了一位英俊少年,挥笔对出?冬虫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青年才貌出众,于是又出了一上联:?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那青年马上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十分高兴,随即又撰一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

2

地?,那个青年稍加思索,又对出下联:?天仙子相思佩红娘?。店主非常满意,当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你知道对联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六岁神童斗和尚

——对偶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和尚见他梳着三叉小辫,就说:?三叉似鼓架。?林文斌随口对答:?一秃似锣槌。?和尚又惊又气,马上出联叫他对:?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林文斌不加思索就说:?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母亲在一边听见就批评他太不文明了。他说:?我说的是,‘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后来又一次,他改梳两条小辫到庙里去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林文斌毫不怯懦,顺口应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故事中的林文斌凭着自己的机智聪明,运用对句的修辞手法,敢于与不怀好意的和尚机灵应对,使和尚的取笑变成了自取其辱。奇特的自荐诗篇喻有时为了含蓄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愿,一般不会直接向人表达。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诗就表示作者希望得到有识之士垂青。以日常所见情愿为上钓之鱼表达自己急切出仕的心情。传说朱庆余在《边试上张水部》中是这样说的:?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浓浅入时无??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蜜月生活的爱情诗吗?不是。其实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给张水部,张水部就是任水部员外郎的名诗人张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学,以便向当局者推荐,使自己有个进身之价。所谓?拜舅姑?、?画眉深浅?,乃至全面构思,都是比喻。这是整篇运用比喻的好例子。张籍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于是回信说:?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庆余誉为西施,不但美貌过人,特别是歌声优美,是无价之宝。这比原作只在形体上作喻稍为高明一点了。

庄周不想当宰相

——讽喻讽喻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明事理的修辞方法。战国时代的惠施当了梁国的国相,他的朋友庄周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周这次来梁国,是想夺你那国相的职位的。?惠施听了非常害怕,立即派人去抓庄周,闹了三天三夜,没有捉到庄周。一天,庄周找上门来,见了惠施,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种同鸾凤一类的鸟,名叫宛雏,你知道它的特点吗?这鸟儿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累了,找不到梧桐树不歇息;饿了,找不到竹果不吃;渴了,找不到醴泉不喝。一只猫头鹰拣到一只死老鼠,刚想吃,看见宛雏飞过来,吓得惊惊慌慌,说:‘啊呀,它要夺我的香美食物呀’。

3

?庄周讲完这个故事,瞅着惠施的眼睛,说:?老朋友,现在你还认为我要夺你那宰相宝座吗??惠施知道庄周无意同他争夺相位,便放心了,于是就同庄周友好地交谈起来。在这则故事里,庄周为了消除惠施的误会,而引用了宛雏不会争吃猫头鹰的腐鼠的故事,来说明自己不会代惠施当宰相的道理,这便是讽喻了。一般而言,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是不容易说清楚,或者为了说得通俗、明白、有趣,于是就用了讽喻了。

有柴出卖——藏词

明代,广东有个著名文人叫伦文叙,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一天半夜,他突然想喝酒,可是家里已坛干罐净,滴酒不见了。当时,明月当空,万籁俱寂。于是,他踱出家门,去敲酒店的窗户,喊道:?店家开门。?老板被他吵醒了,推开窗上的小板,说:?伦秀才,半夜买酒,有个条件。?老板边扣衣服,边朝街对面一呶嘴。那里是柴草店,挂了个?有柴出卖?的幌子。又说:?请你写首诗,既要用上柴店幌子上的字,又要表现半夜买酒的事实,否则,您老明天再来吧。?伦文叙看见店主的雅兴,也暗自喜欢,他略一沉思。随即吟道:?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不肯开。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老翁快出来。?店主听后,连忙开门,请伦文叙喝了一回酒,临行还送给他一瓶名酒。伦文叙吟的就是藏头诗,取每句开头的一字连起来,便是?有柴出卖?了,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藏词。

所谓藏词,就是将要用的词藏起来。一般来说,那要用的是常见于熟悉的成语或语句,使用时,单将成语或语句的另一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本词。运用藏词能创造语意含蓄、令人思索联想、形成幽默情趣的艺术效果。如伦文叙的诗,暗藏?有柴出卖?四字,读者一旦发现,就会引起一种惊奇、喜悦的审美情绪。藏词可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形式。藏去的本词在每句开头,这叫藏头。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缺一(衣)。藏去的本词在句子中间的叫藏腰,如:一二五六七——丢三拉四。藏去的本词在句子末尾的叫藏尾,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少十(食)。藏词的材料往往是过去已有的?成句?,一般直接摘引自古代的典籍。如:一士人家贫,与友上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对饮至席终。这是《古今谭概》里的一则故事。贫困的读书人拿一瓶水去祝友人的生日,他要告诉朋友:自己送的不是酒,而是?水?,于是引用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话,?藏?去了末尾的?水?;朋友明白了读书人的苦衷,告诉他:没关系,人好水甜。他引用了前人的文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去了?酒?字,他们都用了藏词的手法,

4

他俩的话都摘取了典籍的原句,并藏去了关键词。对方通过说出那部分词语,就明白了隐去的词语。藏词是现成一句话的截取,如果不懂得原句,那就不-易理解藏去的词语。所以,藏词往往要有一定文化的人之间才能运用。

韩复渠演讲

诸位、各位、在齐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8/5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很好,都来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呢?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第三个纲目,学生篮球赛,肯定是总务长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会那么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的。

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也没有坏人,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三个机密:第一个机密暂时不能告诉大家,第二个机密的内容跟第一个机密一个样,第三个机密前面两点已经讲了,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诸位。

吻吻你

有个深圳人到北京出差,因人生地不熟,走到街上,往回走时竟找 不着原来的路子,于是向路旁一个年轻姑娘问路:\小姐,吻吻(问问)你啦……\话未说完,脸上\啪\地挨了一巴掌,打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捂着发红的脸颊,冲姑娘叫道:\你这个小姐,怎么乱打人 \\就打你这个流氓!\\你这么金(珍)贵呀,我吻吻(问问)你都不行吗 \啪\地一声,姑娘又是一巴掌打过去,并大声骂道:\你这个流 氓,以为这是在美国呀!……\顿时,过往行人都围了上来看热闹。其中有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 广东人,听了姑娘的骂声,不由哈哈大

5

笑起来,随后把深圳人拉过一边 说:\大老乡,你要好好学学普通话了!你把'问路'的'问( w8n )', 说成了'吻(w7n )',这位姑娘怎么不生气,两巴掌白挨了。\

肚子和兔子

一次,有一位旅客陪伴他的母亲坐火车到北京去旅游。列车开至中 途,他母亲患了急性肠胃炎,肚子痛得直不起腰,急得他在列车上到处 打听医生,没找着。最后,他只好跑到列车广播室去求助。他用不咸不 淡的普通话对播音员说:\同志,麻烦您,我母亲的兔子(肚子)有病, 请您帮我广播,找个医生看一看。\两分钟之后,扩音器发出了广播声:\旅客们请注意,在第八车箱 25 号座位的老大娘兔子有病,旅客中如有 能医治的,请前往抢救。\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当过兽医的旅客来到 那位老大娘跟前。问:\大娘,你的兔子怎么啦 \那个旅客抢先插嘴 说:\她可能是患急性肠胃炎。\那位兽医听了,不禁大叹一声:\啊! 这是个误会!原来是大娘本人肚子痛,并不是她所带的兔子有病。\一 句话说得周围的旅客都大笑起来。 这个误会完全是由于那个旅客的普通话说得不准,分不清那个字该 送气,那个字不该送气而造成的。

苏轼不\舒适\

一个南方人在山东教书。一天上课,他向他的学生问道:\苏轼是 什么 \一学生回答说:\舒(苏)适(轼),就是舒服。\老师说:\不对,他是诗人。\学生不解地问:\私(诗)人' \老师点了点头说:\他叫苏东坡,又是词家。\学生恍然大悟地说:\原来老师是问'齐(词)家'的'梳(苏) 头(东)婆(坡)',我们村是有一个。\老师恼火地一拍桌子:\胡说!\其实,这不是学生胡说,而是老师自己没说好普通话,把\苏轼\说成\舒适\,把\诗人\说成\私人\,把\词家\说成\齐家\, 怎叫学生不误会,又怎叫学生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呢 这类笑话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嘲讽了我们某些上课不说普通话, 满口是方言词语的老师,而且也反映了一些南方方言中声母 zh ch sh 与 z c s 相混,zh ch sh 又念成 i q x 的方言现象,很值得我们学 习普通话时认真对待。 (吉笑雨)

拿妻子

一个湖南的技术员到外地出差,手头缺尺子用,便到一个商店去买。 他走到卖尺子的柜台前,对柜台里的男售货员说:\同志,请你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售货员一听,顿时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叫我把妻子拿给你 看看,你是什么东西!\技术员急了,

6

连声叫道:\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嘛!……\混帐!凭什么要把我老婆叫来给你看看,想看回家看你自己的老 婆吧!\技术员张口结舌,愣在那里了。 是呀,\尺子\说成\妻子\,怎能不叫售货员恼火呢!在一些方 言地区,许多人分不清 ch 和 q 的读音,常常把 ch 声母的字说成 q 声 母,如\尺\念成\妻\,\吃\念成\齐\等。对此,如果不学好普 通话,出差办事,就定会闹出买\尺子\变成买\妻子\的笑话来。 (覃一云)

方言误

豫西南某县的方言,对不满意的事物,不叫\不好\,也不叫\太 差\,而是叫\日巴杈\。 不久前,外地有个剧团到该县县城剧场演出。第一场演出结束时, 剧团团长约剧场经理一道走出剧场,到观众中去听取反映。当剧团团长 听到不少观众说:\这个剧团真够日巴杈的。\他听不懂,便问剧场经 理:\日巴杈\是什么意思。经理碍于面子,不便实话相告,就应付地 说:\日巴杈是很好的意思,这是观众称赞你们演出成功呢。\剧团团长是个相声演员出身,由于职业的习惯,他每到一地都喜欢 学习和运用当地的方言俚语。演出期间,在与县文艺界的联欢会上,团 长致感谢词说:\这次来贵县演出,得到文艺界同行的大力协助,使我 们的演出即将胜利结束,我代表剧团全体演职员表示衷心感谢。同时, 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演出水平本来不够日巴杈,可是领导 和观众都说我们日巴杈,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今后,我们要百倍 努力,达到高度日巴杈的水平!\参加联欢会的人无不前仰后合,捧腹大笑。

分屁

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位湘中社教(即社会主义教育的简称)工作队 员在湘南农村蹲点。年终了,生产队里召开社员大会,宣布年终的分配 方案。那位工作队员,在没宣布方案前,在会上对社员进行思想教育, 已经讲了许多话, 最后总结说:\年终分屁 (配) 要实行按劳分屁 (配) \! 社员们听他这样一说,马上叫喊起来,\什么!你骂我们年终是分屁, 还说要按劳分屁!这还了得,诬蔑我们革命的大好形势,你还算什么社 教干部!\顿时整个会场闹得一团糟,随后生产队长带头,大家连夜写 了一张状子送到社教总部。总部负责人马上打电话,连夜把那位社教干 部召了回去,停职检查。不久又将他遣回原籍进行劳动改造。 这意想不到的灾祸,是那位工作队员把\分配\的\配\说成\屁\。 为什么要把\配\说成\屁\呢 是他故意的吗 不是,主要是他说了 方言,因为在他的方言当中,是把普通话一些 ei 韵母字说成 i 韵的, 由此\配\说成了\屁\。为什么会把普通话的 ei 韵读成 i 韵

7

呢 这 是古音韵母在方言中演变的结果。而且这种演变一般都是有规律的,比 如\配\属古韵母队韵字,跟它同韵的古韵字,\佩,妹,昧,背\等 在方言中也会读成 i 韵。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很快纠正自己把\配\说成\屁\的现象。

没什么该记的

文化大革命中,搞政治理论学习,常组织辅导员,一人管几户,包 教包会。 一天,一个从南方调到北方某县工作的干部在公社干部陪同下到张 庄检查落实情况。他们离村不远,就碰见一个捡粪的老汉。 县干部拉住老汉,半普通话半方言地问道:\你早,老同志,你是 谁包的 \老汉说:\我是'睡饱'了,才一早起来捡粪的。\\我是说谁教的。\\是呀!没有'水浇',捡回的粪就干啦!\县干部恼火地瞪着老汉问:\你家是什么成分 \老汉不紧不慢地说:\我家用粪坑'盛粪'。\干部大怒又问:\你是什么阶级! \老汉不解地望着干部说:\该记' 我'该记'的就是吃饭,捡 粪,再也没有什么'该记'的了。\干部大发雷霆,叫人把老汉弄到公社办学习班,好好\教育教育\。 实际上该教育的是那位干部,是他普通话没有说好,把\谁包\说 成\睡饱\,把\谁教\说成\水浇\,把\成分\说成\盛粪\,把 \阶级\说成\该记\。你叫老汉怎能不误会 那位干部不仅不检查自 身的问题,反而大发雷霆,这不能不说是反映了我们某些干部工作作风 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见,我们的干部必须要学好普通话,不然,又怎 能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做好群众的工作呢 (吉笑雨)

借借老师

有一回,一位中学生家长张伯(广州人),带着他的女儿小嫦去拜 访谢老师。他们走到老师家,见大门开着,就问:\借(谢)老师在家 吗 \他女儿急忙拉住他的衣袖说:\爸,不是'借'老师,是'谢' 老师。\幸好老师从厨房里出来,没听清,就热情地招呼父女俩进去坐。 喝过茶,聊了几句家常之后,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小嫦近来的工作,学习 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多帮助小嫦,创造条件,争取加入共青团。张伯一 听乐了,高兴地说:\小嫦的进步,全靠老师教育帮助,借借老师,借 借老师。\小嫦越听越急,使了个眼色,半开玩笑对爸说:\爸,是谢 谢老师,不是'借借'老师,老师怎么能'借'的呀。\几句话,引得 三人哄堂大笑。

卖盐成了卖羊

有个南方朋友和北方朋友合伙做生意,他俩商定,哪儿货好卖,什 么货赚钱,只要打个电话,就要立即把货送到,利润平分。 一天,南方朋友所在的地方缺盐,立即挂长途电话给北方朋友,要 北方朋友

8

想办法尽快买两车盐来。 北方朋友在电话里听到说买\羊\,立即四下奔走,买好两车羊, 急忙押送到南方朋友住的地方。 南方朋友见了大吃一惊,说道:\我叫你买'羊'(盐)你为什么 买'羊' \北方朋友:\我是买的'羊'!\南方朋友:\我是说买吃的'羊'(盐)!\北方朋友说:\是买的菜羊,不是毛羊!怎么不能吃!\南方朋友发急地说:\咳!是煮菜用的羊(盐),喊(咸)的!\北方朋友:\怎么不会喊,你听,哪一只不'咩咩'叫!\南方朋友气得瘫倒在地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两车盐成了二车羊,紧俏货成了滞销的货,叫他怎么不气 然而, 这又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说了方言,把\盐\说成了\羊\。我们知 道在普通话中,\盐\是 ian 韵,\羊\是 iang 韵,两字是毫不相混 的, 而在一些方言中, ian , 却 iang 合流, ian 韵的字全部读成 iang 把 韵,致使操这种方言的人在学普通话时也很伤脑筋。因为他们很难从 iang 韵中把 ian 韵分出来。对此,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必须要想一些 办法,而最好的办法是记 iang 韵字,因为 iang 韵字比 ian 韵字少, 除自成音节外,只有 n ,l ,j ,g ,x 五个声母与 iang 韵相拼。记忆时 也最好选同偏旁的代表字记忆,再以记忆的字类推,便可随时分辨 ian 和 iang 韵的字。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ian ,iang 合流的同志往往说不准 ian 韵, 对这个韵母,我们必须认识其中的韵腹 a 是发\音,而不是发 a 音。 这一点是读准 ian 韵的关键,希望大家在练习中切记! (夏石库)

倒运

王老五很迷信,过年过节都要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讲吉利话。 大年初一,王老五一大早就叫自己的儿子起来供奉神灵。可是,一 大碗鸡肝刚摆在神灵前的供桌上,他家的老黄狗跑过来,\哗啦\一声 把一碗鸡肝弄翻到地上。王老五的儿子急得大声喊起来:\爹!不好啦, 倒了润了!\王老五一听,气得跑来\啪\地给儿子一耳光,骂道:\混帐东西! 大年初一,就喊倒运!\儿子哭着说:\你,你昨晚上还叫我说'润'不说'肝'的嘛…… 叫我说什么呀 \说着\呜呜\地哭起来。 王老五拍着脑门说:\好!好!叫倒肝!\儿子反驳说:\倒干(肝)了,我们家又哪有吃呀 \说罢,又呜 呜地哭起来。 这真叫孩子左右为难了:说\倒润\吧,跟\倒运\同音;说\倒 肝\吧,又跟\倒干\同音。 这个故事虽然讽刺了迷信思想的人,但是却反映了一些方言中特殊 的忌讳言词。这些忌讳言词我们应该有所了解,不然,即使是叫一个名 字,也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的。比如有个北方妇女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到 南方走亲戚,她儿子名叫\刘禹\。一天,刘禹到亲戚的邻家去玩,吃 饭的时候,北方妇女来到邻家门口,对着里面喊道:\刘禹!刘禹——\这

9

一叫不要紧,只见一个彪形大汉冲出来,指着妇女骂道:\你屋 (家)里死了人,跑到这里来喊,安的什么心!\妇女莫名其妙地说:\我,我叫我儿子!\大汉怒目圆睁地说:\你儿子死了,就来害别人!是吗 \吼着逼 近妇女。 妇女吓得不敢做声,忙转身走了。 原来这一带死人抬灵柩时,喊的号子就是\留——语!\这号子声 跟那妇女喊儿子的声音非常相似。这种叫喊声当地人一般是忌讳喊的, 那妇女在别人家门前乱喊,怎能不惹恼人家呢! (秦振华)

涂红花油

小刘是广州人,他爱人是北方人,小刘的普通话水平不怎么样,小 两口为这个没少闹笑话。有一次,小刘在门外擦自行车,听得他爱人在 屋里喊了一声:\哎哟,b8i 子弄破了。\小刘一下子跳了起来:\什 么 鼻子弄破了!那是危险三角区!你等等,我马上拿药来!\当他洗 了手,找到红花油,来到爱人面前时,却发现她的鼻子好好的,并没有 什么不妥之处。他爱人看见他的模样儿,\嗤\地笑起来:\真是个傻 小子,被子破了不用针线缝,却涂红花油!\原来小刘的爱人说:\被子破了\,小刘却听成\鼻子破了\。在 普通话里,\被\字的韵母是 ei ,\鼻\字的韵母是 i ,本来是绝不会 混淆的;可是在广州话中,它们的韵母都是 ei ,广州人说普通话,常常 把\鼻\字念成 b8i 。自己说错了,听别人说话也容易听错,人家说\被 子\,便会听成\鼻子\。

问宿

湖南江永县有个农民到云南搞副业。一天,他挑着一担山货赶路, 由于路径不熟,错过了旅店。他望着快黑下来的天,心里十分着急。但 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他转过一座小山时,一 座新砌的房子就出现在他眼前。他好不高兴,挑着山货向新房子走去。 新房子一旁的树下,有个老头正在乘凉。 江永农民放下担子,笑嘻嘻地上前用家乡话对老头说:\老人家, 天快黑了,你积一下德,让我在你'细务'(新屋)里睡一夜好不好 \老头忽地站起来,上前就给他一耳光,怒骂道:\那来的野种 ! 我'媳妇'刚过门,能让她跟你睡吗 \江永农民摸了摸火辣辣的脸,恼火地说:\你,你'细务'不给(让) 睡就不给(让)睡,为什么打人 \老头一听,更加恼火,操起手杖就朝江永农民打去。 江永农民莫名其妙地后退着。 老头的两个儿子闻声从屋里跑出来,见父亲怒不可遏,以为是来了 坏人,喊叫着挥拳冲向江永农民。 江永农民人生地不熟,以为这山旮旯里的一家是那剪径的强盗,忙 丢下山货,赶紧跑了。 这江永农民说方言的教训,难道不值得我们记取吗! (吉笑雨)

10

大闹门诊室

前几年,东安县某乡医院从外地调来一个年轻医生。一天早上,一 个中年妇女来到门诊室看病。年轻医生热情地望了望病人,首先拿出体 温表给病人量体温。 \医生,我生的是什么病啊 \中年妇女忍不住问道。 \你有些发烧。\年轻医生随口答道。 \什么 \中年妇女一下子从凳子上跳起来, \你骂我 '发骚 (烧) , ' 你在哪儿看见的 \原来,东安人说\发骚\是骂女人\放荡\勾引男人。当时年轻医 生不解其意,连忙说道:\你是发烧嘛!\说着还用手去摸病人的额头。 中年妇女大怒,猛地把医生一推。年轻医生恼火地说:\你,你是 干什么呀 \中年妇女怒不可遏地说:\你这个流氓,也不看看我是谁,想调戏 我,瞎了你的眼!\年轻医生莫名其妙地说:\你这是什么话 \你吃了屎!你年纪轻轻,就……\中年妇女指着年轻医生不住地 骂着。 骂声惊动了院长,急忙赶来问年轻医生是怎么回事,医生简单地说 了一遍,院长连忙上前劝中年妇女道:\大嫂,你不必发那么大的火。 他说你发烧是对的。\\什么 你当院长的也骂我'发骚',刚才是我'发骚',还是他 调戏我 \中年妇女哭叫着一头朝院长撞去。院长往旁边一闪,中年妇 女撞在墙上,顿时昏了过去。 医务人员慌忙赶来抢救。院长望着昏死的中年妇女,长叹了一声, 喃喃地说:\看来农村也应该推广普通话了。\是的,农村也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烧\与\骚\在普通话中一 个是翘舌声母 sh ,一个是平舌声母 s ,两者的界线是很分明的,但在一 些方言中,由于翘舌,平舌不分,也就同了音,由此产生了这场误会。 这不就是不懂普通话的后果吗 (文卫兰)

四碗肉变十碗油

十年动乱中,南方某公社王主任,带着三个人上北京参观。一天, 他们到一家饭馆吃饭。饭馆的服务员问王主任要什么菜。王主任打着官 腔说:\十(四)碗红烧油(肉),十(四)碗红烧芋(鱼),再加十 (四)碗饭!\服务员不解地问:\要十碗油 是猪油还是茶油 \王主任自以为是地说:\当然是猪油(肉)嘛!\好!\服务员转身就进去了。 一会儿,服务员把十碗猪油,十碗山芋,十碗白饭送到桌上。 王主任和另外三个人都大吃一惊。王主任恼火地翻了翻白眼,对服 务员吼道:\怎么搞的 我们要的是油(肉),而不是肉(油)!要的 是芋(鱼),不是鱼(芋)!每种十(四)碗,不是四(十)碗!\服务员点了点头说:\同志,这不都是按您说的送来的吗 \\胡说!\王主任把桌子一拍。这一拍不要紧,把桌子上十碗猪油 都震翻了,顿时\哗啦啦\地全流到地上。 店里的服务员和顾客见了都围了过来,懂方音的同志问明原委,才 知道是一场误会。这时,王主任有理说不清,想赖账又赖不掉,只得乖 乖

11

地付了十碗猪油钱,作为他初上北京的留念。 \十\说\四\,\肉\读\油\,这是南方许多方言中没有翘舌 声母的反映。而那位主任为了打官腔,证明他能说普通话,却把不翘舌 的\四\说成翘舌的\十\,又把翘舌的\肉\说成不翘舌的\油\。 声调更是混乱不清,\鱼\说\芋\,\芋\说\鱼\,由此使人产生 了误解。从这里也使我们想到,有些人在学普通话中,并没有诚心诚意 地下过苦功夫,只知皮毛便鹦鹉学舌。正如我们在南方经常听到一些人 说的,说普通话有什么难,只要把舌头卷起来就行了。而如此地看待学 普通话,岂能不像那位主任一样,陪了夫人又折兵——吃不到鱼肉还得 掏钱呢 (虞菊兰)

图书馆借汽油

有个在济南读中专的南方学生,一天,他到济南市图书馆借书,但 查了半天索引,查不到他所需要的书,便对图书管理员说:\老师,我要借《汽(集)邮》,书库里有吗 \管理员连忙答道:\书库里哪来的'汽油' \学生连忙辩解道:\不,不!我要的是《机(集)邮》!\管理员恼火地说:\机油'也没有!\学生大为不满地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管理员说:\我什么态度 我还没把你送派出所呢!你要机油,汽 油什么的!是不是要烧毁图书馆 \学生惊愕地望了望管理员,转身走了。 他走,也许知道自己说了方言,把普通话的\集邮\说成\汽油\, 当他纠正时,又把声调说错了,\集邮\成了\机油\,这也就难怪别 人误会了。而把\集\说成\汽\,是他把不送气的舌面塞擦音声母 j , 说成送气的舌面塞擦音 q 了,说普通话时没有纠正,故而给别人造成了 误会,借不到书,还挨了一顿克! (宁 奚)

仓皇出逃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出逃后,各地学习中央文件,一个农民听了 文件后,问一个下乡辅导学习的公社干部道:\仓皇出逃是什么意思 \干部想了想回答道:\这还不晓得,那林贼被关在仓库里烦躁了就 逃跑出国呗!\以音释义,难免闹出笑话,以方言释义,就更是叫人笑掉大牙了。 传说有个老先生,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就是喜欢用方音释义,弄得牛头 不对马嘴。一次,他向学生讲解《论语·八佾》中\孔子谓季氏,八佾 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几句,洋洋洒洒地解释道:\孔子谓季氏,就是孔子会夹屎也;八佾舞于庭,就是八天才屙一 点也;是可忍,就是说,只有孔夫子能忍得住也;孰不可忍也,就是谁 也忍不住也!\学生无不哄堂大笑。原来,那\谓季氏\与当地土话\会夹屎\同 音,那\舞于庭\也与当地方言的\屙一点\音近,故而老先生如此解 释。 当然,像这样的老先生,现在是没有了。但是在方言区,用方言讲 课,用方言朗读,用方言解释字音字义的,却大有人

12

在。这样又怎能给 汉字正音,又怎能教学生学好普通话呢 (廖海燕)

扫黄

有位当官的到某县检查扫黄工作,半方言半普通话地问当地干部:\你们这里有没有土产(娼) \一个当地干部连忙说:\有呀,叫兰花菇。\当官的以为土娼的名字叫\兰花姑\,忙问道:\抓起来没有 \\它不是人!\那个干部答道。 \不是人,怎么为产(娼) \当官的莫名其妙地盯着那个干部。 那个干部见当官的脸色不对,一时不敢再说。另一个在场的干部忙 上前解释说:\首长,刚才他说的是本地的土产葫芦(蘑菇)。\当官的不由恼火地叫道:\无论'胡奴',还是'兰花姑',再好, 也要把她抓起来!唵,你们的扫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呀!\当地干部不敢争辩,只得点头答道:\是,是!\这命令可是害死人了,叫当地干部往哪里去捉拿\兰花姑\呢 由 此可见,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应该学好普通话。像那位当官的一样,an ,

ang 不分,并且把普通话的平调说成了降升调,把\娼(ch1ng)\说 成了\产(ch3n )\,如此检查工作,岂不铸成大错

分糖吃

有位领导在单位职工大会上说道:\同志们,明天上级来检查,大 家回去好好地把'外甥'(卫生)搞一搞!\职工们顿时轰堂大笑。 领导恼火地说:\笑什么!这是严肃的问题!谁不搞,等下分'痰' (糖)吃……\职工们顿时安静下来,眼睁睁地望着领导。 领导见大家不作声了,以为是奖罚制度发生了作用,怎样奖罚的问 题也就不说了,接下来大讲分糖的意义:\这'痰'嘛,不是我们买的, 也不是我们'吐'(偷)的,是上级发下来的!不是什么刺激,是一点 小意思,希望大家吃了,不要在外面乱说,影响不好!唵!\职工们越听越恼火,顿时大喊大叫起来,几个调皮的跑上台揪住那 位领导到上级领导那里评理,把个会场弄得一团糟。 是呀!天下哪有这样缺德的罚规,不搞卫生就分\痰\吃。其实, 领导的意思也并非如此, 而是方音引起了人们的误解。 那领导说 \卫生\, 被人听成\外甥\,是把 uei 韵字说成了 uai 韵字,说\偷\,被人 听成\吐\,是把 ou 韵字说成了 u 韵字,那位领导说\分糖吃\,被 人听成是\分痰吃\,是把\糖\字韵母 ang ,说成了 an ,与\痰\字 同了音,故而引起了一场乱子。这种 uei ,uai 相混,ou 说成 u ,an, ang 不分的方言现象,在南方方言里是比较常见的,我们谨望有此方音的 同志留心分辨,在跟人交谈时才不至出乱子。 (吉笑雨)

老陈找人

老陈到北京某工厂联系工作,该厂的一位工程师因故不在厂里,

13

老 陈就按厂里给的地址找到工程师的家,敲开了门,便问道:\请问曹工 程师在家吗 \对方回答说:\曹工程师住楼上。\老陈上楼找到曹工 程师,坐下来说话,才知找错了人。他要找的是晁工程师,住的正是他 刚才敲门的那一家。他回到楼下,才找到晁工程师。晁工程师知道事情 本末,心里有点儿好笑。\请问贵姓 \我姓岑。\哦,老岑同志, 请……\干嘛带省略号 原来晁工程师看到老陈递过来的名片,愣了一 愣:你把我的姓给改了也就罢了,怎么连自己的姓也改了呢 晁工程师不知道,把 ch 声母念成 c 声母,是广州人说普通话的通 病,不足为奇。

弄脑根

南方有位子顶父职的小学数学教师,第一天上课就兴致勃勃地对学 生进行了一通教育, 他说:\小朋友, 你们想学好数学吗 这就要弄 (动) 脑根(筋),特别是碰到难题,只要弄(动)一下脑根(筋),就能想 出来。\一个从外地转学来的女学生听老师说\弄一下脑根就能想出问题\, 心想,这回可好啦,用不着求爸爸教了,也免了挨许多骂。可是脑根在 哪里呢 她一时弄不清楚,只好回去问她爸爸。 \脑根!\爸爸听后想了想说,\大概是脖子吧!脑袋长在脖子上, 脖子不就是脑根吗 这是方言,以后,你要多向本地学生学习!\\呃!\女学生明白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上数学课,老师叫那位女学生回答问题。小学生一时答不出 来,就把手放在脖子上,弄了一下,仍想不出来,接着又弄,一直弄了 十几下,还是想不出来。那位老师看见学生不停地用手弄脖子,就说:\叫你回答问题,你弄脖子干什么 \女学生连忙答道:\老师,我是在弄脑根,你不是说弄一下脑根就 能想出问题吗 \老师:\我是要你弄(动)脑根(筋),不是叫你弄脖子!\女学生茫然地说:\脑根到底在哪里呀!\老师恼火地说:\脑根(筋)!脑根(筋)!脑根(筋)就在你脑 根(筋)上。真是死脑根(筋),连这也不懂!\女学生委屈地哭了。 把\动\说成\弄\,把\脑筋\说成\脑根\,学生不懂,老师 恼火, 你叫学生怎么不哭呢 那位老师为什么会如此呢 是他把普通话 d 声母字 \动\说成 n 声母字 \弄\把 j 声母的 , \筋\说成 g 声母的 \根\, 而且韵母 in 也变成 en 了。 那位老师对这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毫无所 知,说在口上,教导学生,故而造成如此的误会。 (张官妹)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 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苛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 面写道: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

14

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 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帐,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 一同到县衙门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 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听了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照付给了先生。

祝枝山写春联

从前,有个富商做了几笔大买卖,赚了不少钱财。这个富商不仅为 富不仁,而且喜欢摆阔,吹嘘自己。 这年年关快到,有个贫穷书生前来求见。书生见到富商,拿出一副 条幅,毕恭毕敬地献给富商,琅琅念道:今年真好 晦气全无 财帛进门 富商听了眉飞色舞,再看那条幅字迹潇洒,遒劲有力,就拿出白银 一两,赏给贫穷书先,并立即令家丁送去裱糊。 新春佳节来临,富商兴冲冲地叫家丁将这幅预示吉祥如意,招财进 宝的条幅高挂厅堂中央,让宾客品味欣赏。谁知一连几拨儿贺喜的宾客 走到条幅下面,抬头看了看,便相顾而笑,走了开去。富商见了,觉得 有些不妙,连忙移步上前,看个究竟。没等他看出个头绪,就听到一位 客人轻声念道:今年真好晦气 全无财帛进门 富商定睛细看,果然,那十二个字的条幅上,在\气\,\全\两 字中间,分明有一断句的\。\号。 富商这才知道被书生愚弄了,气得满脸通红,一把拆下条幅,撕个 粉碎。

乱打人

太原府有个糊涂官,名叫栾达仁。他坐堂审案有个脾气,不管有理 无理, 不分青红皂白, 上来就打 50 大板。 因此百姓送给他一个绰号:\乱 打人\。 一年,有个名叫郑光明的手艺人,因为房产纠纷,到衙门来打官司。 他将写好的状子呈给栾达仁。 栾达仁展开状子一看,只见状子开头写道:\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五妻黄氏。\栾达仁顿时勃然大怒:\好一个刁民,郑光,你听着,你今年 39 岁,却偏说明年 40,这明 明是戏弄本官……你一个臭手艺人,竟然娶五个妻子,必是霸占良家女 子……来人,给我狠狠地打这个奴才!\郑光明被打得皮开肉绽,哀求道:\老爷饶命!我叫郑光明,今年 45 岁,只有一个妻子。姓黄……\站在旁边的师爷猛然省悟过来了,悄声对栾达仁说:\老爷爷,打错了。你把状子念错了,应该是:'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 5,妻黄氏……'不是有五个老婆!\栾达仁臊得满脸通红,自我解嘲说:\打错了就错了吧!谁叫他们 说我是'乱打人'啦!\

秀才的信

从前,有个秀才,他无论写什么文章,书信,从不注意句逗,往

15

往 闹出不少的笑话和误会。 新年除夕,他写了一封信禀告他的丈人,以表示他和妻子生活平安, 万事如意,请丈人放心。他的信是这样写的:\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丰登\。 丈人看完这封家信,痛哭流涕,后悔当初把女儿许嫁给他,致使女 儿受苦。 你知道他丈人是如何读他的信的吗 原来是这样:\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 丰登。\丈人拿着这封信,怒气冲冲地来到秀才家,要把女儿接回去。可是 进了女婿家门,见到的情况却与信中说的全不一样,觉得非常奇怪,便 问:\贤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秀才说:\岳父大人,我的信不是已向您禀告,新年万事如意,生 活安康太平吗 \丈人听后更加觉得奇怪,便从怀中取出书信,叫女婿念给他听。只 见秀才念道:\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 不得,五谷丰登。\丈人听后全明白过来了,忐忑不安的心境全消失了。但是,他临走 时告诫女婿,今后写信,千万不能漏掉句逗。

今年好晦气

有一人家,因连遭官司,弄得全家人都很苦恼。到了除夕晚上,父 子三人坐下来商量,父亲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咱们一起来想几句 吉利话,写到红纸上贴起来,好让客人念一念,祈求明年来个好运气, 好吗 \两个儿子都说好极了,请父亲先讲。父亲想了想,说:\今年好。\大儿子说:\晦气少。\二儿子说:\不得打官司。\父亲又说:\喂猪长成象。\两个儿子齐声喊:\老鼠死清光!\父子三人凑了五句话,一共 21 个字,就用红纸写成一长条幅,贴在 中堂上,专等明天客人来念。 大年初一的早晨,他家的女婿头一个来拜年。一进屋子,看见中堂 上贴的条幅,上面写着一行没有标点符号的大字,于是高声朗诵起来, 把那 21 个字,念成如下四句:\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喂猪长成象老鼠,死清光!\

找美妻

从前,有个阔少爷叫郭财。他朝思暮想,盼望找个漂亮的妻子。一 天,他收到一封提亲信。信上写了女子的模样: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郭财念道: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于是,一位端庄秀丽,亭亭玉立的女子仿佛来到他的面前。 没过几天,月老把女的领来了。郭财上下一打量,见女的大脚丫, 秃子头,一脸麻子,非常难看。他气急败坏,捶胸顿足,责怪媒人胡编 乱造。 媒人不慌不忙地叫郭财拿出信稿,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告诉你, 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一句假话也没有呀,是你自己念错 了,我可没有哄骗你。\郭财气得目瞪口要,暗暗叫苦。

16

马贩子拜佛

有个马贩子,一连几年运气都不好,马得了瘟疫,老婆又得了伤寒, 多年积攒下来的一点家产全折腾光了。 快过年了,邻居劝他说:\你到庙上去许个愿,求佛爷保佑来年平 安发财,也许会时来运转呢!\马贩子听信了邻人的忠告,买了个猪头,打了一斤酒,又去找村里 的教书先生写一张祭文。先生一挥而就,念给他听:\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保 佑,年年如此。\挺好,挺好!\马贩子揣起祭文,领着儿子往庙上去了。 父子俩摆好酒肉,又恭恭敬敬地向大佛像磕了三个响头。马贩子说:\儿呀,你认字清楚,你来念祭文吧!\儿子展开祭文,祭文上没有标点,不知怎样断句,他有点为难。马 贩子催促他道:\快念,快念,佛爷等急了。\儿子大声念起来:\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 保佑年年如此。\马贩子听完祭文, 号陶大哭:\天啊, 明年我家又要遭灾招祸呀……\

错解标点

姑娘丽丽找对象有个标准:小伙子老实听话,无爹有妈。为啥 她 想结婚后少做家务,生了孩子不请保姆,自己趁年轻玩个痛快。 经过月老牵线搭桥,丽丽同从事医务工作的方威谈上了恋爱。方威 在一封信中介绍了家庭情况和本人职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 师\。丽丽一看这封信,笑在眉头喜在心。第二天,她主动约方威去领 了结婚证,还为方威的妈妈买了礼物。 当天晚上,两人到了方威家,只见\铁将军\把门,毫无动静。丽 丽吃惊地问:\妈妈呢 \方威狡黠地一笑:\你没看信吗 那上面写 得清清楚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丽丽一听,又悔又气:悔的是自己粗心,错解标点,把信上的话看 成\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恨的是方威有意不打标点。她眼 泪直流,举起双拳在方威胸前轻轻捶着说:\真是报应呀!\

巧写对联戏店主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是我国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有一次,祝枝山在苏州街上走,看到一家大门上贴着两张红纸,就 在上面写了对联。 这家人看了怒气冲天,揭下对联,到州官那里去告祝枝山。他当堂 念道:\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念罢以后,他说祝枝山在诽谤好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告祝枝山 犯了诽谤罪。 祝枝山辩解说:\你读错了,这副对联是向你祝福的。\说完,他 拿过笔来把句逗一点,对联变成:\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店主一看,转怒为喜,撤销起诉,与祝枝山言归于好,拱手致礼。

月终盘点

17

有家百货商店,每到月底,总要在门外贴出\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 天\的布告。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这天,营业员把\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天\的布告往外一贴,便三 三两两地喝茶聊天。不想,不一会儿门被擂得通通响。经理大光其火, \霍\地拉开窗,冲着济济人头喊道:\你们要干什么!\人群顿时嚷 开了:\快开门营业!为什么贴着布告不算数 \经理马上朝布告一看,顿时傻眼了。 不知谁在布告上加了个标点,布告上写着:\月终盘点暂停,营业 五天。\

没有标点的诗

德国 19 世纪的名作家冯塔纳,当过多年的报纸编辑。他自己处理稿 件十分认真,所以对那些写作态度不严肃的投稿者非常反感。 有一次,一个青年投稿者寄了几首诗给冯塔纳,还附了一封信。信 上说:\我对标点符号是不大在乎的,请你自己添上好了。\冯塔纳一 看,诗写得十分拙劣。当然,对待写作这么满不在乎的人,是写不出什 么好诗来的。 冯塔纳立即提笔写了一封退稿信。信上说:\下次来稿,请光寄些 标点符号来吧。至于诗,由我自己添上好了。\

巧妙的婚书

从前,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是满脸的麻子, 一头黄水疮弄得脱了头发,左手残废,一只跛脚,到了婚龄时,做父母 的着实犯了愁。 老夫妻俩为了女儿能出嫁,花了很多的钱物,请来了一位有歪点子 的先生。恳请代写张婚书。那歪才先生的笔下果然生了花,一个求婚的 小伙子看了婚书后,果断地订下了这门亲事,及至结婚那天,双方发生 了激烈的争吵。男方说:\你们婚书上明明写着:'墨黑的头发,没有 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子是一把好手,'讲得天花乱坠,谁知却 是麻脸秃头,缺手跛脚,这样的姑娘我们是不能要的!\女方反驳说:\婚书上写得很清楚,'墨黑的头发没有,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 子是:一把好手。'你们既然答应下来,现在就不能变卦!\双方争执 不下,于是到县衙门说理。县官问清情况后,一审视那张婚书,上面的 句子没有标点断句,也难怪女方强辞夺理,现在事情巳经闹得这个地步, 怎么裁决 就把男方狠狠地训斥一顿:\你们办事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后果应由你们负责。\男方没法,只好把丑媳妇娶了回去。

用标点符号写成的《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 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 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 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 符号的\自传

18

\: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横冲直撞;落 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到底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果公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 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甲看后说,这场足球赛是山东队赢了。因为公报上写的是:\这一 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乙看后,却不同意甲的说法,他认为公报上明明写着:\这一场激 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到底谁是冠军呢 原文没有标点,谁也说不清。

标点符号的功劳

苏联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海员报》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材 很有趣,写得也很好,但层次不清,文章显得很杂乱。编辑们不知怎么 办好。老编辑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整整搞了一夜。 第二,当编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惊呆了:内容是如此风趣, 行文是如此流畅,层次是如此清楚,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全文竟未增减一 个字。编辑们问布拉果夫怎么搞的,布拉果夫回答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这完全是标点符号的功劳。你们看,这里 的每句,我都打上了标点,特别仔细地标上了句号。当然,还有分段, 这是一件大事情。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 让它撒落。\梭勃里知道后,抱住布拉果夫,亲了他三次,并激动地说:\谢谢 您! 您给了我一个再好没有的教训, 我深感到我对以前的作品是有罪的。 \

一个逗点

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 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的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 来了,急忙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们问他干啥去了,他回答说:\我修 改我的诗稿。\客人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 \王 尔德满意地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 但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雨果。\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 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 \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 内容也只有:—— \! 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两 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

19

之间要表达 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这件事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标点救人命

清朝末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召来一位书法家题写扇面。书法家大笔 一挥。写了首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书法家 一时疏忽,写时漏了个\间\字,慈禧见了勃然大怒,认为书法家讥笑 她没有学问,当场要问死罪。 书法家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老佛爷息怒,我是用王之涣诗 意填写的词。\接着,便当众断句吟诵:\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 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也想不出 还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只好作罢,还赏了许多白银给书法家。 当时还没用标点符号,但是,那位书法家吟诗时的停顿,正相当于 现在标点的作用。就这样,标点救了书法家的性命。

古怪老翁作遗书

从前,一位老人临终时交给子女一份遗书。子女安葬了老人后,拆 开遗书一看,只见上面写道:\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儿子和女婿看后,都很高兴,各抄一份,作为凭证。儿子说:\家 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女婿也说:\家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两人争执不定,闹到公堂。 县官叫他们各摆理由,他们各自拿出了所抄的遗书。女婿抢先念道:\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县 官说:\看来这是得归你。\儿子说:\不能归他!家父的遗书是这样 说的:'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 涉。'太爷呀,这财产应该归我。\县官左右为难,摊开两手说:\哎呀,这该咋办好呢 \

下雨天,留客天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吝啬,外号\磁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玻璃猫\。 这些\雅号\无非是说此公一毛不拔罢了。他平时最怕把客人留在家里 吃饭。有一天,远道来了一位客人,凑巧得很,一进门就下起雨来。客 人知道主人是个吝啬鬼,就故意不走了。他对主人说:\本来我不打算 在这里吃饭的。你瞧,雨下得这么大,回不去了。这是天留客啊!\主 人一听,心往下一沉,脸拉得老长老长的,立刻写了十个字送到客人面 前。这十个字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想说\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以为客人看了这几个字会快快滚蛋。谁知道由于上面没 有标点,让客人钻了空子了。客人捉摸了一会儿,在上面加上几个标点, 结果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主人

20

一看,无可奈何,只 好吩咐家里人赶快备饭,招待客人。

巧加标点斗敌顽

在 8 年抗日战争中,华北平原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奴颜婢膝,为虎 作伥的汉奸王二狗,勾引日本鬼子欺压百姓。一天夜里,王二狗带着日 本鬼子抢掠了李各庄老百姓的东西后,还在墙上写了一条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日本鬼子走了以后,王二狗躲进他那狗窝睡觉去了。当晚明月当空, 金风送爽。半夜时分,儿童团员小明和小英借着月光,在那标语的\卖\字后面加了个逗号。 第二天早上阳光普照,天高云淡。汉奸王二狗一看标语,分明写着: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他越看越气,却又无计可施,只得夹着尾巴溜走。

别字父子

从前有个叫季康子的土财主,他识不了几个字,却要故作斯文,满 口\之乎者也\。他有个儿子名叫日叟,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少爷。这父 子俩经常读别字,闹出许多笑话,人们称他们为\别字父子\。 有一次,儿子奉父命出外做生意,走到一个地方,突然遇到大雨, 他没有带雨伞,浇成了落汤鸡。日叟只好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信是这样 写的:\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都有命(伞),就我无 命(伞),有命(伞)快带命(伞)来,无命(伞)则带钱来买命(伞)。 儿字。\信送到家时,正碰上季康子大宴宾客,他拿过信一看,顿时气得脸 色铁青,原来,信封上写着:\李(季)麻(康)子大人收\。再看内 容,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马上提起笔来,给儿子回了一封信, 信上写道:\四(日)嫂(叟):你会马(写)则马(写)之不会马(写) 则熊(罢)

乎,堂上有容(客)哉,差(羞)死我也!父字。

别字大王

十年内乱时,有个叫阿狗的教卫组负责人。一天,他带着秘书来到 一所学校作报告。 \同学们,你们如果像张铁生那样敢于反潮流,我也可以让你们出 国,比如,到……到……到墨西哥去。\台下哄堂大笑,急得秘书赶紧凑到他耳边说:\墨西哥!读墨!\阿狗先是一窘,然后又强自镇定地对学生说:\笑什么!墨不是黑 的吗 墨西哥叫黑西哥不也可以吗!你们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要把你 们送到墨龙江去!\下面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秘书又慌忙替他纠正:\黑龙江!读黑!\阿狗对着秘书两眼一瞪:\方才我读黑,你硬要我读墨;现在我读 墨了,你又硬要我读黑!你这不是往我脸上抹墨吗 \

树上吊死鬼

弟弟不认识\槐\字,便问念中学的哥哥。哥哥左看右看,也认不

21

太准,但他又怕弟弟看不起他,便随便说道:\念鬼。\弟弟不太相信地问:\鬼字怎么还有个木旁呢 \哥哥解释说:\这是吊死在树上的鬼。\

胸有成个个

在\十年动乱\的年代,一位坐直升飞机上去的\四人帮\的小爪 牙当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但他文化水平低,每次作报告都是秘书起 草,然后照念,常常闹出笑话。 有一次,这位\领导\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他看着稿子说:\我 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要做到胸有成个个。\说到这里, 大家先是一愣,而后哄堂大笑,知道他把\竹\字分开念了。可是他见 大家哄笑,以为自己讲得生动,于是又解释道:\胸有成个个'就是 说,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个成功的把握,做一个成功一个,个个都成 功,这叫做胸有成个个。\然后,他又接着讲:\当然,计划性强这仅 仅是成功的开始,更重要的,我们要苦干实干加二十三干!\听众又是 一愣,而后笑得更欢,知道他将\巧\字,误看成\了。可是他又 以为自己讲到精采处, 于是又借题发挥:\我们平常不是说干劲十足吗 现在'十'是不够了,加倍二十也不够,再要加上三,叫做'苦干实干 加二十三干',这才能反映我们的精神面貌!\

念小坑儿

有个人长着一脸麻子,也最犯忌人说麻子。这天饭后,他陪儿子小 宁看画书。 \爸爸,这是个啥字儿 \这……\爸爸一看正好是个麻子的麻,就不知怎么给说了。 \你认不得吗 \小宁见爸爸的脸红了,就追问道。 \谁说我认不得 \爸爸总是爸爸,就心生一计,哄起了小宁:\念 小坑儿。\\不对,不对。\小宁看着\麻\字,感到奇怪了:\一个字怎么 能念三个音呢 \怎么不对,你看那明明是三个字吗 \他把麻字给分开解释说。 \哎,还不对,这样是广木木,不是小坑儿呀 \小宁不服气地噘 起了嘴。 这下可把他惹火了:\混蛋,你老子长了一脸的小坑儿,怎么能不 念小坑儿 \

山上长的豆

从前,在一个小山庄里,住着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相处得挺和睦, 大伙凑些钱粮,给孩子们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先生认真教书,孩子用心 学习,不到一年,孩子们认识了许多字,大人们十分高兴。不久,这位 先生得了重病,不能继续教书,乡民只得另请一位先生。 这位姓胡的教书先生胸无点墨,只靠骗钱混饭吃。他教书的第一天, 就遇上了一件挠头事。私塾里有一个学生指着书上的一个\岂\岂的 繁体字)字问他:\先生,这是一个什么字 \他接过书,端详半天,才吞

22

吞吐吐地说:\这个字么……念'豆'。\学生疑惑地说:\先前那位先生教我念的'豆'字,上边没有'山' 字呀,怎么这个'豆'字上面还有一个'山'字呢 \\是啊,\学生们附和着嚷嚷起来。胡先生不耐烦了,他指着那个 字,怒冲冲地喊:\真是'豆'(岂)有此理,没有'山'的豆,那是 平地长的豆,有'山'字的豆,当然就是山上长的豆了!\学生们困惑地望着先生,不住地摇头,嘴里念叨着:\豆和岂为啥 两样写法呢 \不久,这个笑话传到邻村去了,人们都叫他\胡豆先生。\

玉堆宫与王推官

有两个富家子弟,同窗读书,从来就不好好学习。一次趁老师不注 意的时候,偷偷跑出书房,到城外散心。 他俩正走着,忽然发现道路旁边有座\鲁叁墓\,其中一个急忙跑 至眼前,说:\这是'曾参墓',见圣人不拜,一场大罪。\于是,连 忙行了三拜九叩首的大礼。另外一个头一扬,鼻子一耸说:\傻瓜,那 是曹参墓。\说完二人便争吵起来,走着吵着,到了官府门口,恰值王 推官在大堂审案。二人趁机向王推官告明原委,请求裁决。王推官当时 也弄不清楚,就派人传墓周围的住户来询问情况。经过了解,才知道是 鲁叁墓。王推官气愤至极,喝令将二人各打 20 大板,轰出大堂。 二人挨打后,仍互不服气。一个朋友出面为他们调解。一天,在府 学旁边的\玉堆宫\摆下酒席,请他们饮酒。他二人手持请帖,刚要进 门,抬头看见\玉堆宫\的匾额,吓得慌忙逃走。二人嘘嘘喘喘地跑出 了老远,互相看了一眼,说:\那是'王推官'家,幸亏咱俩跑得快, 不然被人抓住,岂不又要挨一顿打!\

衙门走狗

清朝乾隆年间,兴化地区有一个土财主。这个财主本来一点学问也 没有,但偏偏起了一个风雅念头。有一天,他把大画家,大书法家郑板 桥请来,要郑板桥在他家门首写块匾额。郑板桥了解这个财主一向巴结 官府,坑害百姓,因而对他恨之入骨。于是,他提笔在财主的大门上写 了\雅闻起敬\四个大字。写好以后,他又暗地里嘱咐为财主家做匾额 的漆匠师傅,叫他\一,三,四\三个字只漆左边,\闻\字只漆\门\字。漆匠按照郑板桥的意思办了。过了一些日子,\雅闻起敬\四个字 中未上油漆的部分经过阳光多次照射,都慢慢退色了,大门上只剩下\牙 门走苟\衙门走狗)四个字。路人见了,无不称快。

王千户

常郡有个王千户,喜开玩笑,语言刻薄,常常弄得别人面红耳赤。 有一天,在酒席上碰到一个年轻的对手,这个青年临时说了一个笑话报 复他:有个总兵大人靠比武起家,但不喜欢读书,只认得一个\王\

23

字。 有一次,上司要他点千户的名册,恰好,第一名姓王,他唤道:\王千 户。\第二名姓匡,他瞅了半天还不认得,只好唤道:\上匣床的王千 户。\第三名姓土,他又不认得,于是气愤地喊道:\砍掉了头的王千 户。\席上的人听了,一个个笑得喷出了饭。

庙中避雨

从前,有两个同窗好友,一个叫金贵,一个叫田宝。有一天在回家 的路上遇上暴雨,他俩一块跑进庙里避雨。 \这是'文朝'庙。\金贵指着庙门上挂着的匾额告诉田宝。 田宝抬头仔细瞧瞧匾额,摇头道:\不是'文朝',是'丈庙(庙 字的繁体)'二字!\不,我看是'文朝'\……金贵与他争辩起来。 \算了,别争了\……田宝不耐烦地说,\你瞧,墙上还有孔天子 的画像呢!\什么孔天子 那是孔大子!\金贵又与田宝争论起来。 \好,算你说得对,\田宝谦让道,\你看那儿还有苏东皮的诗哩!\\不是苏东皮,是苏东坎!\金贵又来纠正田宝。田宝不服气,大 嚷道:\就是苏东皮,从来没听说过什么'苏东坎'……\正当他俩争论不休的时候,庙里的老和尚回来了。和尚笑吟吟地唱 起来:\文朝丈庙两相异, 两位学子莫着急。 这个不是孔天子, 那个并非苏东皮。\金贵,田宝心知老和尚在嘲笑他俩,便偷偷逃出庙门,回家去了。

别字先生

有一个私塾先生, 是个别字大王。 一次, 一个学生指着书本上的 \出\字问:\先生,这是个啥字呀 \先生左看,右看,看了老半天才说:\咋连个'高'字都不识啊 \学生便依照先生教的,把\出\字念成\高\字,可横竖拗口不成 句。只好又去请教先生:\您再仔细瞧瞧,这个字到底咋念呀 \先生 不耐烦了,瞪着两眼说:\高!高!\学生辩解道:\这字是两个山字 叠在一起的,好像和高字不一样!\先生举起戒尺,大喝道:\你这蠢 才,该打!两山叠起来了,能不高吗 \

别字

在批发商店里,一个售货员正在\商品公告栏\的小黑板上写着\今 日另售商品\几个字,旁边的一位顾客提醒售货员说:\同志,零售的 '零'字,您写的是别字。\售货员抬头看了看小黑板,回头狠狠瞪了 顾客一眼:\你上过学没有 '别'字旁边有个立刀!还想教训人 \

牛杏先生

有个叫牛杏的教书先生,夸夸其谈,毫无学识。本村的人都瞧不起 他,不愿把孩子送给他教。可是外村的人不明底细,有把孩子送来给他 教的。 牛先生很会装模作样消磨时间。头五天是出门拜客,接着五天是布 置大孩子教小孩子。之后才开始正式授课。 10 天教学生

24

读写一个\牛\第 字,第 12 天教学生读写一个\杏\字,第 13 天要学生默写\牛\杏\二字,第 14 天就没字可教了。他想了想,就叫学生提问。 有个学生拿一个\午\字来问他。牛先生回答:\这是'牛'字\。 学生不理解。牛先生解释:\我教你们认写的'牛',头上长出角,是 老牛。你们问的是没长角的小牛,写法自然不同。\又有个学生拿了个 \矢\字来问。牛先生想了想:\这也是'牛'字。\学生问:\老师, 怎么这么多'牛'呀 \牛先生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少见多怪,先 说的两个'牛'双脚并在一起,是站着的脚;现在这个'牛'双脚分开, 是走着的牛。\学生们哈哈大笑。 第 15 天一早上学,便有一个学生走上前来,拿着一个\呆\字来问 他。牛先生一看,连忙说:\杏\。这个学生笑着摇摇头,说:\不是。\\这是'杏'!\这是'呆'!\师生相持不下。牛先生下不了台, 不禁大怒:\还呆在这里干嘛 这是倒着开花的'杏'!\学生们听了,一哄而散,背着书包回家去了。

秀才和老爷

有两个秀才,大摇大摆地到城里去。他们走到一个凉亭旁,看见一 座牌坊,上面写着\进士殿\①三个斗大金字。两个秀才都想考考对方, 显显自己的才学。于是甲秀才道:\啊,学友,这牌坊上面写的是什么 字 \乙秀才微微一笑,趾高气扬地说:\退士殿。\甲秀才扑嗤一笑,连连摇头道:\不对,不对。\乙秀才不服气地反问:\那你说是什么字 \甲秀才:\这上面写的分明是'进土殿',哪里是'退士殿'啊!\\我说是'退士殿'。\\我说是'进土殿'。\两个秀才都说自己对,彼此争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打起来。正在此 时,知县老爷从这里经过,看见两个秀才拉拉扯扯,认为有失体统,于 是下轿来问。问明原委,老爷抬头看看牌坊,自作聪明地说:\老爷不 是苏东皮(应是'坡'),进土,退士都可以。\说完扬长而去,弄得 两秀才莫名其妙,原来,这位老爷目不识丁,官是用银子买来的。

胖财主丢丑

从前有两个商贩,挑着青菜进县城去买。他俩走近城门,看见城门 旁边有座新造的凉亭,便走进去歇息。 \快瞧,那上面写着字哩!\一个说。 \噢,我认得,那三个字是……由明亭。\另一个自信地说。 \不对!由字怎么有个长尾巴 我看是甲字,盔甲的甲……\\不对,甲字怎么还冒出个尖来 我说念由,没错!\二人正争论得面红耳赤,从城里走出一个胖财主。他大摇大摆地走 进亭子,教训他俩说:\你们俩呀,只顾卖菜挣钱,就是不读书认字,连这'田明亭'三 个字也认不得,你多一头,他多一尾,还要我来教你们……记住,这是 田字,这座凉亭叫田明亭!家有百亩田,不离县门前,这田字我记得最 牢……

25

嘿,嘿,嘿……\胖财主正得意忘形地傻笑着,忽然跑过来一名看守城门的卫卒,朝 他们三人高喊:\喂,申明亭不许随便上,赶快滚开!\三人听见\申明亭\三个字,你看我,我看你,愣在那里像个泥像。

万百千

从前有个人叫王二,进校的第一天,老师教他识一个\一\字,王 二很快学会了,第二天老师又教他一个\二\字,他想:这很容易,\三\字大概就是三划。果然不错,第三天老师又教他认了一个\三\字,整 整三划。这一来,王二心想:\这还用学,四字四划,五字五划……\从此,他就不上学了。 这件事传开去,周围的人都说:\王二了不起,念了三天书,什么 都学会了!\于是就有人把儿子送到他那里去读书,王二就做起老师来 了。 有个学生拿着作文簿,对王二说:\请老师给我写个名字,我叫万 百千。\王二一听,吓了一跳,拿起笔来就拚命地划,看看一本作文簿 快划完了,一个名字还没有写好。那学生站在旁边,脚也站酸了,就插 嘴说:\王老师,我妈有个大木梳,沾上墨,一下能划四五十,比笔快 得多了!\王二也累得真够受的,便说:\快去拿来!\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学习要虚心,要刻苦,不能学到一点东西就满 足,就骄傲,不然一定学不好。

换鱼

从前,有个叫李章的人去参加邻家的小宴席。邻家的主人平素吝啬, 上菜时,放在自己面前的一条鱼比各位客人面前的都大。李章看见后, 就向主人请教道:\常常见人写'苏'(苏)字,那'鱼'字有时在左 边,有时在右边,不知是什么原因 \主人回答道:\古人写字,不拘 一体,随着方便而变换移动罢了。\李章听了以后,便伸手取来主人面前的那条大鱼,并让大家看了看 说:\遵从主人的吩咐,今天左边的鱼也应当从便换到右边来。\满座 的客人无不为他的言语和举动而大笑。

报复

一位姓申的人,给他的朋友熊某写信,由于马虎,把\熊\字写成 了\能\字。熊某见信极为生气,他决定报复一下。他立即写信给申某, 故意把\申\字写成\由\字,并在信中写道:\你可以无理砍掉我的 四个脚指头,难道我就不能割掉你的尾巴吗 \

狗尾王尚书

蒲松林在西铺村姓毕的人家里教私塾的时候,有一天,毕家宴请当 朝尚书王渔洋。主人毕际友向王尚书夸耀他家的先生蒲松林很有才学, 还请他出来作陪。这个王尚书嘴里不说,心里老大的不高兴,觉得穷教 书的不配跟他这位大尚书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正在饮酒吃菜

26

的时侯,进来一只狗,钻到桌子底下啃骨头。王渔洋 心生一计,要试试蒲松林的才学,他便说:\桌子底下不是狗,像是狼。 \蒲松林早就看出王尚书摆着一副官架子,正想杀杀他的威风。于是, 就接上说:\狼和狗不一样, 狼尾巴往下耷拉, 狗尾巴往上竖 (王尚书) \。 那王尚书听到蒲松林把\狗尾\二字加在他的官衔之前,心里火冒 三丈,但又不便发作,只好咽下两口苦水,灰溜溜地离席而去。 从此,\狗尾王尚书\的笑话,就在山东传开了。

郑板桥题字讥皮三

相传清朝末年,兴化城东门外住着一位暴发户,姓皮,排行第三, 人称皮三。这皮三原本是个泼皮无赖,发迹前穷愁潦倒,曾一度靠扛柴 卖草为生。后来,得了一笔不义之财,买田置产,自尊为\员外\。为 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他起了一个附庸风雅的念头,想请寓居在兴化的书 画名家郑板桥为他写一幅中堂。于是,他择了吉日,备了厚礼,亲自到 郑板桥寓所索字。郑板桥见是皮三,心里很不痛快,不愿题字。可是, 皮三死皮赖脸,不断纠缠,郑板桥只好挥毫大书\兰波\二字,交差了 事。 皮三如获至宝,欢欢喜喜地谢别郑板桥,回到家中。几日之后,他 得意洋洋地将裱装好了的字屏悬挂起来,并大摆筵席,邀请宾朋前来观 赏。有心炫耀一番。来客一见郑板桥清新俊美的墨迹,纷纷赞不绝口; 可是,细品\兰波\二字,却又不解其意。问及皮三,他也莫名其妙。 正在这时,忽见一人捧腹大笑:\哈哈,什么'兰波',拆开来看, 分明是'东门扛草的皮三'嘛!\众人一听,恍然大悟,不禁哑然失笑:兰字由东,门和草字头组成,波字由三点水和皮组成,所以\兰波\二 字可以看成\东门扛草的皮三。\原来郑板桥早闻皮三的为人,有意借 机奚落。皮三见众人嘻笑,羞渐满面,无地自客,却又奈何郑板桥不得。

三担谷子

有位先生常读白字,东家给他讲明:每年给谷子三担,伙食费四千, 如教一个白字,罚谷一担,如教一句白字,罚钱二千。 先生来了后,和东家上街闲走,见一块石头上刻着\泰山不敢当\, 先生误认作\泰山不取当\。东家说:\白字一个,罚谷一担。\回到书房,教学生读《论语》,先生又把\曾子曰\读作\曹子日\, \卿大夫\读作\乡(乡)大夫\,东家说道:\又是两个白字,三担 谷全罚光,只剩四千伙食钱。\另一天,又将\季康子\读作\李麻子\,\王曰叟\读作\王四 嫂\。东家说道:\这是白字两句,伙食四千全部扣光。\先生作诗感叹此事:\三担稻谷苦教徒,先被泰山石取乎; 一担输给'曹子曰',一担送与'(乡)(乡)大夫'。\又曰:\四千伙食不为少,可惜四季全扣了:二千

27

赠与'李麻子',二千给予'王四嫂'。\

代形山

有一个白字大王,把太行山愣念作\代形山\。另外一个读书人帮 他纠正,说:\那不念'代形',而应念'泰杭'。\白字大王一听, 火了:\我亲自到山下边看过石碑,怎么会错呢!\二人争得脖粗脸红。 那读书人说:\咱俩也别吵了。咱一起再找个读书人问问,如果你读错 了,你请我一顿酒,如果我念差了,我请你一顿酒。\白字大王欣然同 意。二人往前走到学堂。正碰着白字大王的老师在太阳地里捉虱子。二 人争着说明了争论的根由。白字大王的老师扣好扣子,摇头晃脑地说:\是'代形'非'泰杭'也。\输了一顿酒的人很不服气。老师说:\你 虽输一顿酒,却叫他念一生白字。\

日字发胖

财主的儿子无心向学。一天,老师写了一个\日\字教他。他只看 了一眼便大叫\我懂了\,扔下书本,跑去玩了。 过了几天,老师给他一本书,要他把\日\字找出来,找了半天也 找不着。忽然,他看到了\孔子曰\那个\曰\字,便如获至宝地说:\这就是'日'字!几天不见,它就胖了许多。\

白字先生的告示

有个人名叫王二,好写白字,他年过 49 尚未成婚,十分着急。一日, 他想出一个办法,出一个告示,挂在路边,招引媒人。那告示上写道:\我名王二,是位浪(良)子,上无粮(娘),下无米(妹),地(弟) 也没有,家无挂荤(牵),如有迷(媒)人捉(撮)合,并有狐狼(姑 娘)与我成昏(婚)者,当有仇(酬)谢,且有辱(肉)吃,至少一天 晕(荤)一次。\告示一出,路人围观。男子笑破肚皮,女子望而生畏, 白字先生还自鸣得意。

找川字

一个人只认识一个\川\字,但偏要充斯文去当先生。上课了,学 生拿书来请先生教,先生播开书想找\川\字教学生认。然而,翻来翻 去找不到,正在着急,忽然看见\三\字,便指着\三\字骂道:\我 到处找你都不见,原来你倒在这里睡大觉!\

不怕反应

四害横行时,在某县的偏僻村庄,有一个老雇农,名叫宋永红。全 村数他的成份好,他常常以此自居。 一天,宋永红患了感冒,发烧,呕吐,只得叫医生看病。医生给他 开了青霉素。打针时,护士要他先做\皮试\。 宋永红对此非常不满意,对护士说道:\打针就打针,又做什么皮试,是看我眼红怎的 \护士耐心解释道:\老贫民,我们

28

是给你治病,有人打青霉素过敏, 严重时会有危险,'皮试'的目的是看你有没有反应,没有反应就更好 了……\宋永红一听\反应\,顿时火冒三丈,他冲着护士嚷道:\你是对 我有意见怎的 我是老红五类,是烈属,土改根子,现役军人的爹,谁 敢反映我啊 打针吧, 我不怕反映, 政治上出了问题, 不要你们负责……\护士只得忍气吞声,请医生改成中药治疗。

吃人的狼

兰兰的妈妈爱唱爱跳。 一天,她打开录音机,一边做饭一边跟着唱起来:\郎啊郎,盼你 来到妹身旁……\岁的女儿兰兰听着听着,\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兰兰妈惊惶失措,忙问道:\我的乖孩子,你怎么啦 \兰兰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抹着眼泪说:\我怕,我害怕。\年轻的母亲莫名其妙,她让孩子弄糊涂了。她看看房门,房门紧关 着,也没有小狗,小猫,老鼠进来。她疑惑地问孩子:\你有啥害怕的 呀 \兰兰噘着小嘴,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唱狼啊狼,盼它来,狼 来了会吃我,也会吃你的,我害怕狼……\妈妈听了小女儿这么一说,禁不住哈哈大笑。她紧紧抱住兰兰,耐 心地说:\我唱的'郎'不是吃人的'狼'啊!\兰兰不解地望着妈妈, 妈妈说:\吃人的'狼'在动物园笼子里呢!\这时,兰兰点点头,不 再害怕了,她也跟着妈妈一块唱起来。

训子

南汇瓦屑墩有一个富豪名叫张叔英,胸无半点文墨,却偏偏喜欢假 \斯文\。 一天,他儿子结婚,按当地习俗,新郎新娘拜堂时,必须向父母\请 训\。当时,张叔英夫妇高坐在堂上,儿子媳妇前来参拜,礼生(旧称 典礼的司仪人)高叫\请训\之后,张叔英便大声用官话训道:\尔生 于富贵之家,未知架墙(稼穑)之艰难……\宾客们无不洗耳恭听,等待下文,但迟迟听不见张叔英的下文。 张叔英呢,怎么也想不出下文,见宾客个个眼睁睁地望着自己,再 也顾不得装斯文了,慌忙用当地土话说道:\这'架墙'(稼穑)吗, 就是无论架什么墙阻挡,你也得要拼命地抓上去!\在坐宾客听了无不哄堂大笑。 喜欢\斯文\,却又读白字,而且一错再错,用方言去理解,弄得 牛头不对马嘴,岂不令人喷饭!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也存在。如有的人喜 欢学普通话,但就是不愿意学习汉语拼音,结果,往往读白字,还以\白\解\白\,自以为是。如一个小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按拼音读写\乘 风破浪\,其中\乘\字拼不出,就去问他喜欢说普通话的爸爸。但他 爸爸不懂拼音,看了看说道:\是'乖'字,'乖'就是漂亮,漂亮的 风能把河里的波浪破开!多有力!你看河里起风的时候,把波浪破成一 匝一匝的,那就

29

是'乖风破浪'!懂吗 \小学生茫然地点了点头。 像这样的爸爸,岂不贻害子孙!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亲的,都应 该学好汉语拼音,不然孩子们问起来,不是\哑巴\就是\疯子\,岂 不惭愧! (吉笑雨)

再来一个爸爸

小钟跟妈妈去看演出。一个节目演完以后,观众便齐声喊道:\再 来一个!\小钟凑近妈妈的耳朵问:\妈妈,'再来一个'是什么意思 \这是表示欢迎这个节目。\过了几天,小钟的爸爸访问日本回来,妈妈带他去机场迎接。当看 到爸爸从舷梯上往下走的时候,小钟忙挥动双手,并高声叫道:\再来 一个爸爸!\

不借骏足

杨俊是青州府的有名富豪,家大业大,光是良马就有二百多匹。不 过他吝啬得很,铁公鸡,一毛不拔。 有一天,杨俊的姐夫想出远门,派人拿着他的亲笔信,向杨俊借一 匹马。这位借马的亲戚是秀才出身,喜欢用文言。这封信是这样写的:\……偶欲他出,祈假骏足一乘……\杨俊是行伍出身,使枪弄棒还倒在行,偏这文词儿听不明白。管帐 先生把信给他念了一遍,听说姐夫要借\俊足\,他顿时火冒三丈:\什么 !好大的胆子!这酸秀才还要借我的脚,我只生两只脚, 如何借得别人 我有那么多亲戚,朋友,若是都来借,岂不是把我大解 八块吗 \管帐先生向他解释:\所谓'骏足'者,马足也……\啊 !\杨俊暴跳如雷,大喊大叫起来:\我的足是马足,那我的头便是羊头啦 你们变着法子骂我,他的 足才是马足,驴足,你的头是狗头,牛头,猪头……\杨俊的儿子是读过书的,觉得父亲大吵大闹实在无理,便劝慰道:\父亲岂能有马足,应该是羊足才对……\嗯,杨足倒是不假……\管帐先生在一旁掩口而笑。

张袋盛鼠

唐朝时候,山东有个财主姓钱,为儿子买了个官,派到县里当县令。 赴任前老爹嘱咐儿子说:\你去的那个县,听说读书人很多,县衙内的属官多是有学问的, 你可要谨慎处事,千万别闹出笑话来……\\喂,你别把人看扁了,那四书,五经我也摸过几本,奈他把我怎 样 \钱县令到任以后,趾高气扬,作威作福,县衙的小吏们非常气愤, 偷偷骂道:\这个草包,如今臭泥鳅也要掀大浪呢!\弟兄们别急嘛!看我来设法治他一治!\说话的是衙内掌管文书 的老官,他诡秘地朝同僚笑笑,\过几天有好戏给你们瞧……\一日, 钱县令吩咐下来:\将县衙内属官造个名册, 我要亲自点名! \\是,遵命!\老官应诺,动手编造名册。 县衙里有几个小吏姓名怪僻,名叫向明府,宋郎君,成老鼠,张破 袋……老官灵机一动,拿起笔来将这几个名字编在一起,

30

从前到后写成:\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写完以后,恭恭敬敬呈给钱县令。 第二日,钱县令升堂坐定之后,捧起名册摇头晃脑地念道:\……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这时正巧伙夫路过后堂,听到县令点名,觉得钱县令今日说话甚是 有趣,笑呵呵地叨念说:\往日钱大人说话总是文诌诌的,老汉听不 懂……今天可听明白了,是说……张开破口袋,盛上大老鼠,送给郎君, 朝着明府……明府就是县衙,嗯,没错!没错!\伙夫的话凑巧叫女仆听见了。女仆急忙报告夫人,夫人跑到堂上一 把扯住钱县令的袖口,羞怒地大叫:\你这个呆子!叫人捉弄了还不觉 醒,快跟我回家去,别要那破口袋盛老鼠啦……\这时候堂下的小吏们才如梦方醒,哄堂大笑。

举例说明

老师:\王波,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发现'和'发明'的异同点 吗 \王波:\相同之处是都有一个'发'字,而且都是动词;不同之处 嘛;就是……就是……老师,我能举例说明吗 \老师:\好吧。\王波:\以我们家为例,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爸爸和妈妈发明了 我。\

孙队长解词

向阳中学的贫宣队长孙向光,本来是靠两片嘴吹上去的,并没读过 几年书,文化很低,但他忽发雅兴,要讲一堂\观摩课\炫耀一下自己 的水平。 孙队长声嘶力竭地大讲特讲国内外大好形势,把学生讲得迷迷糊糊, 不少学生打瞌睡。他用手敲打着桌子,还不住地讲。坐在后边的老校长 着了急,向他不断示意。他这才把话转到课题上,先把课文念了一遍, 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单词让学生造句。 班上有一名叫胡永红的学生,举手问:\老师,第三个词'阻挠'怎么解释 \孙队长俯身看了看参考书,然后故弄玄虚地说:\这词儿有啥难解释的,这样吧,我举个例子:比方有人跟你姐姐 搞对象,你妈不同意,在中间横扒竖挡,这就叫'阻挠'。\同学们听了大笑,老师也在下面议论纷纷。

奶奶解特长

魏老师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也很关心。她想了解一下学生家 长的职业和专业特长,准备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临下课的时候, 她对学生说:\……把你们家长的'特长'写在纸上,明天交给老师……\说完,她又在黑板上写出了\特长\两个大字。 王华回到家,见着奶奶就问:\什么是'特长'呀,奶奶 \特长 !哎,这天我看就特长,现在 7 点多了,可太阳还没下山 呢,天特长喽……\奶奶笑眯眯地说。 \不是!这'特长'是个物件……\王华手托书本,与奶奶讨论着, \我看姑姑的头发特长,您看行不行 \傻孩子,那头发算什么

31

好物件!\奶奶冥思苦索,忽然眉飞色舞:\有了!咱家的绳子长得很,你们老师大概是比赛跳绳,这个'特长' 准行……\李育柏 陈日朋)

老太婆进城

有个老太婆进城买年货,走进一家商店,兴冲冲地对营业员说:\我 买个矮把杯(矮口杯)。\营业员是个刚从外地来的姑娘,当时正跟站在柜台外的男朋友谈得 火热,忽听老太婆粗声粗气地说要她\挨八百(受批评)\,吓了一跳。 因为她们商店昨天才开会规定,上班时间不准谈恋爱。她再定眼一看, 是个乡下老太婆,不由得嘴巴一撇,怒吼道:\你这个老不死的,管什 么闲事!\老太婆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她见营业员那副凶像,也不 由得来了火:\你这个吃了硝(火药)的,这么大的火!买个矮把杯又 惹了你什么!\营业员更加恼火,因为她对老太婆的话似懂非懂,听到一个\硝\字,以为是老太婆骂她\骚\,脸红红的,伸手朝老太婆猛地一推。老 太婆冷不防倒了个趔趄,但她随即站稳,以惊人的速度,一下揪住营业 员的头发说:\走!找你们领导去!打我老人家,还了得!\营业员被老太婆揪住头发,身子却卡在柜台里,动弹不得,直\哎 呀,哎呀\地叫。 营业员的男朋友心疼地上前劝解:\老太婆!老太婆!请您松手, 有什么不对的……\\你这畜牲!我是你什么老婆 我那孙崽都比你还大!\老太婆圆 睁怒眼,对准营业员的男朋友就是一耳光。 营业员的男朋友被打得两眼冒金星,正要上前对老太婆报复,其他 的顾客和营业员见这边交上手了,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好不 容易才把老太婆劝走了。 亲爱的读者,请你们想想,到底谁是谁非呢 不就是因为几个方言 词吗 (宁 奚)

欠多

以方言著称的青艺滑稽剧团主要演员商福生系\票友\而\下海\。 他 15 岁在上海一家小型电镀厂当艺徒,老板是个宁波人,有时候亲自动 手镀克罗米。电镀要水,他在工作时便叫站立一旁做辅助工的商福生用 面盆去舀水,商福生迫不及待地捧来了半盆清水。 宁波话\欠多\二字是不足的意思,而\欠少\却是太多的意思。 老板一见仅半盆水,便说了一声\欠多\,意谓清水不够,要商福生再 去舀一点;商福生误会了,自言自语:\喔,他嫌太多,那倒掉一些吧。\马上把面盆里的水向外泼去一大半。 老板见状大怒,\啪啪\两记耳光,大声训斥:\你寻老子开心是 吗 水已经不够了,你还要倒掉!\商福生这才知道\欠多\的真正解 释。为了能在宁波老板手下吃饭,从此专心学习宁波方言,想不到后来 唱了滑稽,倒大派了用场。 (张双勤)

烟杆破染缸

32

从前,有一个外地人来湖南某县做县官,身后常常挂着在家用过的 竹蔸烟杆,虽然屡遭同僚们的嘲笑,但他却毫不介意。 有一次,出了一桩人命案。有人告发凶手是一家染铺的老板,可是 找不出杀人凶器,没有证据,也就不好定罪。 县官只好带着差役到那家染铺搜查。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出 任何凶器。县官累了,从腰后掏出\烟杆\准备抽一袋烟。偏偏烟杆不 通,县官不由得恼火地用烟杆敲打着桌子,对一个差役说:\快!快去 把烟(染)杆(缸)通一通!\站在一旁的染铺老板,以为是叫差役把\染缸\通一通,吓得连忙 跪下说:\大人!大人!我招!我招!那刀子我是丢在染缸里了!\县官一听,喜出望外,忙叫差役把染缸打破,找出了杀人凶器。 这是因方言词与方言词同音的偶然机会引发破案的案例,在现实生 活中,是罕见的。但是,因两地方言词同音引起误会所造成的恶果却是 常见的。例如,有个湘西人出差到湘南,住在一家招待所里。晚上,他 碰见热情而漂亮的所长女儿读大学回来,就随便跟她交谈了几句。第二 天,湘西人碰见所长,交口称赞道:\所长,您真有福气,有那么个聪 明漂亮的女儿。\所长感到奇怪:\你怎么知道 \湘西人:\我昨晚'唠倒'(碰见)了她。\所长一听,勃然大怒,一把揪住湘西人,把他扭送到公安局,告他 是强奸犯。 原来,湘西人说\唠倒\是\碰见\的意思,而湘南人说\唠倒\是\肏\的意思,音同义异,你叫那所长怎忍得下这口气。 这事后来害得所长女儿到医院检查,湘西人也被关押了好几天。这 真是\祸从口入,好端端的一句话,竟造成如此坏的后果。可见,我们 外出切不可乱说方言!乱说方言,不产生误会则已,一旦产生误会麻烦 就多了。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学好普通话。 (周湘平)

成语大师

有个人自称为成语大师。一次,他到未婚妻家,恰遇老丈人训小舅 子。他等老人息怒后忙上前说:\您老人家以耀武扬威的态度对弟弟进 行教育。我对您的伶牙俐齿,高谈阔论佩服得五体投地。为教育好弟弟, 今后我们要同流合污。\老人生气地说:\尽是一派胡言!\他讨好地说:\是。对您的话我一定要言听计从。\刘劲松)

孝子

小王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老王把他拉扯大。小王 25 岁 了,当了一名工人,并且结了婚。可他却有了老婆忘了爹,常常对他爸 爸大吵大闹,出口不逊,并声言要把其父赶走。 一天,老王不慎把玻璃鱼缸碰碎了。小王下班回来一看,暴跳如雷, 冲父亲骂道:\你这个老蠢货,呆着就呆着吧,鱼缸又怎么招惹着你了 \他不 三不四地骂个没完。 老王想说明事由,但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只气愤地说

33

出一句话:\你 呀,你……不是孝子!\儿子一听火了,连声反击:\爹呀你更孝子的不是!\老王气得直咬牙,说:\谁说我不是孝子 我对我的爹娘照顾得好 好的,你怎么说我不是孝子 \小王反驳道:\我说的孝子和你说的相反,孝子,孝子,顾名思义, 就是孝顺儿子!\老王双腿一软,顿时昏倒过去。

吴牛喘月

某中学学生读报纸,发现一句新词儿:\吴牛喘月\。有的同学说:\吴牛是人的姓名,姓吴名牛,他对着月亮喘气。\有的同学说:\那是说吴家的牛,对着月亮喘着气。\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都焦急地看着老师,渴望 得到正确的答案。只见老师不慌不忙地说道:\吴牛喘月\是一条成语,凡是成语都有些来历。这是晋朝时候的 事儿,晋武帝有一次召见尚书令满奋。满奋生来有个毛病:怕冷,怕风。 他走到皇宫,看见临窗立着一扇琉璃屏风,顿觉冷气逼人,禁不住打了 一个寒战。晋武帝莫名其妙。满奋连忙解释:\我是像吴地的牛一样, 让热天给吓怕了,看着月亮也要喘气呀!\从此以后,便留下了一句\吴 牛喘月\的成语。 老师讲完,同学们说笑起来:\这回我们懂了,那'吴牛',不是姓,也不是名,'喘月'并不 是对着月亮喘气呀!\李育柏 陈日朋)

什么盛粪

\四人帮\大肆推行极左路线,在农村也大搞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 论。农民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没空学习,公社就组织各级辅导网,一 人管几户,包教包会。并下令\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一天,公社书记带着学习理论班,来靠山村检查落实情况。他们迎 面碰上一个拾粪老农。书记拦住他问:\喂,老王头,谁包着你的 \老王头不解其意,以为包着是指穿盖。就说:\晚上被子包着,白 天衣服包着。\书记瞪了他一眼,又说:\我刚才是说谁在教着你的!\你是问谁教着我 嗐,我没上几天学,家里苦,无钱供我上学。 我给地主打短工,是顶头的教着我!\书记一听火了,心想,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么长时间了,怎么 连\包着\,\教着\都不懂呢 他气愤地问:\你家什么成分 \老王头把\成分\听成\盛粪\,扬起脸,笑 呵呵地说:\我在家用猪圈盛粪,在外边用粪筐盛粪,这还用问吗 \旁边的人再也忍不住,偷偷地笑起来。 书记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喊道:\公社批判!\(李育柏 陈日朋)

路遥知马力

铃声响了,工厂下班了,一车间工人王辉乐呵呵地快步朝自行车棚 走去。他要在今天晚上 6 点半到介绍人家相看对象。凑巧这时张

34

昆从后 边跑来,问:\喂,老同学,我听别人说有人给你介绍一位女朋友,她 叫啥名字 \王辉脸刷地红了,他想:消息传得真快,刚刚提个头,别人都知道 了。但又不能瞒自己的同学,就告诉他说:\她叫马丽,不过我们彼此还未见过面。\张昆是一位能说善逗的人。他灵机一动,说;\噢!马力,好熟悉 的名字。\王辉瞪大了眼睛,朝他望着,惊异地问:\怎么,我的老同学,你了解他 \张昆摇晃着头说:\不!路遥了解她!\王辉极想找一位了解马丽的人。他想这是终身大事,不能有半点的 疏忽。如果能找到陆遥问问马丽的为人,脾气,就也放心了。于是他便 问张昆:\陆遥住在哪儿 \张昆伸出舌头,眨眨眼,笑着说道:\他呀,在书上,书上说:'路遥知马力'。\王辉这才恍然大悟,自知上了当。 (李育柏 陈日朋)

仨媳妇治公

公太爷太随便,老是喜欢跟三个媳妇没上没下的说笑话,寻开心, 他就不晓得三个媳妇骨里都是厉害的角儿。这一天,三个儿子都不在家, 公太爷跟三个媳妇在一起喝酒,老头子喝了快活起来:\我来出个题,你们说得出来,喝酒吃菜,说不出来,不许喝酒, 不许吃菜,还要罚。\怎么罚法 \罚她唱段小曲,让我公太爷听听,开开心。\三个媳妇一听:你个老东西,老想叫我们让你开心,今儿弄点个苦 给你吃吃! \好的,请你老人家出题。\\只要你们说一句成语,这句成语头一个字要有个'公'字,就是 我公太爷的'公'字。\\音同字不同,行不行 \\只要音同就行了。\\我是大媳妇,我先来。\大媳妇说着,冒里冒失地朝起一站,手一伸,啪!打了公太爷一个 嘴巴子。 \啊哟喂,你打我做啥 \大媳妇两手一并,作了一个揖:\怕你不懂,做给你看的。我这叫'打公(躬)作揖'。\…… 不错不错。\老头子只好捂住嘴巴苦笑。

轮到二媳妇了。二媳妇是个大块头,力气又大。她把老头子拖过来, 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推一搡,撂了个跟头,倒在地上,又拿了一根尺在 老头子心口一横:\老太爷啊,你不要动,让我量下子。\

\这……做啥 \\这不懂嘛,我这句话叫'公倒(道)量(良)心'。\\啊哟喂,还把我掼死了哩!不要量了,不要量了……\老头子才要朝起爬,三媳妇拿了一根擀面杖过来了,对着老头子的 肚子,噼噼啪啪,打了几下子。打着骂着:\老奶奶太混帐!不好好管管这个死老头子!\\啊哟喂,你怎么又打我,又骂你的婆的 \\当然要骂她啊,我这句话是'打公骂婆'!\费 力 汪复昌)

祸源

讲\祸从口出\这个成语的时候,老师举了好些事例来加以说明,

35

讲完时他问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 \一个学生举手起立问道:\老师,我们隔壁的哑巴,那天发生车祸 被撞死了,能不能认为汽车是他的口里开出来的呢 \

点菜

有个人,只学会了\喂\,\是的\,\好\这几个最简单的英语 单词,就只身到外国旅游。他不懂英文,又怕露出破绽,出国后,只好 当一个沉默的人。万不得已,非说话不可的时候,他就一个劲地交替使 用\!(喂)\!(是)\,\好的)\这几个单词。 第一天,他来到一家餐馆就餐。进了餐厅就大声喊道:\!\服务员连忙走上前来,拿出食谱,让他点菜。他漫无目的地随便在 食谱上点着。他点了一个,服务员端上来一盘冰淇淋;又点了一个,端 上来一杯汽水;随着他手指的移动,矿泉水,咖啡,果子露……一个个 地端了上来。一连点了七八个,却没有点着一个主食。 他不好意思再点了,只好停手。 服务员带着惊奇的神色向他问话,他连连点头说:\!Yes!\半小时后,服务员过来结帐,他听不懂人家告诉的价格,却一连说 了几个\。\没办法,只好掏出一张大票面的英镑,让服务员找钱。 结果,他喝了一肚子矿泉水,汽水,出来时,肚子仍然饿得咕咕叫。

喊礼

某人是村上红白喜事的喊礼人。这天,他儿子娶媳妇,让老子给儿 子喊礼,就有失大雅了。他犯愁了:让谁来喊 这时门外响起了卖砂罐 宏亮圆润的嗓门,他喜出望外。于是,请来卖砂罐的当喊礼人。卖砂罐 的说:\我不会呀!\他说:\有我哩,我轻喊一声,你大叫一声,保准没错。\这时新娘已到,他拍了拍卖砂罐的肩膀,轻声说:\准备喊——行 成婚礼。\\行成婚礼!\卖砂罐的清了清嗓门,大喊起来。 \好嗓子!\他不由得轻声赞美一声。 \好——嗓——子!\卖砂罐的紧跟着喊道。 \坏了,出丑啦!\他一跺脚跟,怨出声来。 \坏——了!\卖砂罐的唯恐落后,紧接着放声高呼。 \出——丑——啦——\

挟鸡屎

南方某县有一个局长上过这样的\当\。一天,他到一家农户吃饭。 农户很客气,杀了一只老母鸡来招待客人。吃饭的时候,男主人把一大 碗清炖鸡肉摆到局长面前,指着碗里的鸡肉,连连地说着:\局长,没 有菜,你就'挟(夹)鸡屎(食),挟(夹)鸡屎(食)'!\局长听了,顿时神经质地颤抖了一下,直眼睁睁地望着鸡肉,不敢 动筷子。 女主

36

人见局长不动筷子,以为局长讲客气,忙夹起一个鸡腿,笑哈 哈地递到局长面前:\局长,你死(食),你死(食)嘛!\局长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凌辱\,一下子站了起来:\你们'死' 吧!我才不'死'哩!\说完愤愤地转身走了。 女主人莫名其妙地说:\这,这局长怎么啦 \局外人都很明白,是因为男主人把\夹鸡食\说成了\挟鸡屎\, 而女主人把\你食\说成了\你死\,就这样把局长气走了。可见,说 方言,连请客都会弄得不欢而散的。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我们某些好酒 贪杯的干部,身处方言区,连当地日常生活中的方言词语都听不懂,又 如何做好工作呢 (唐明杰 金章平)

吹牛有职称

王三吹今年整整 30 岁。在那动乱的年代,家父便教他:\说玄话不 说闲话。\家母也说:\你吹东山打死一只虎,西山打死一只狼,这话 不犯病;你要说张家长,李家短,七只蛤蟆八只眼,就有人骂你啦。\于是他从小养成了吹牛的习惯。 王三吹长大了,吹牛的本领就高了。经常有人到王家借东西,这个 借钱,那个借粮……王家夫妇这才知道吹牛也会招是非的。于是便想教 育子女,怎奈螃蟹横行,教子走正路是不可能的。 王三吹听到别人谈猎枪如何如何,他便说他家有三个管的全自动, 比猎枪强百倍。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就传到工厂武装部长耳 朵里去了。 在收缴武器那会儿,武装部长问他:\听说你家有一支三个管儿的 自动步枪 \有啊!有就是有!\谁搞的 \我家老头子抗美援 朝时,金日成赠送的!\武装部长见他说得有根有据,就将此事报到分 局。分局一调查群众,都说好像听谁说过,有这么一档子事儿。最后问 他时,他还活灵活现地乱吹一气。 公安人员马上传讯他的父亲。审问时,他父亲矢口否认有枪。这时 又把王三吹抓来审问。王三吹还是一口咬定有三个枪管的全自动步枪。 他在拘留所里吃了两天窝窝头儿,才告饶了,拍着铁窗说:\我说的都 是大话,假话,空话。都说吹牛不犯法,你们为何抓我 \公安分局经过反复调查,确认他家确实没枪,才把他们父子放了。 王三吹临走前对公安人员说:\怎么也得给我写几句话,做个结论,回 单位也好交待呀!\公安人员被他磨得无可奈何,只好写了几句话,盖 了个公章。 王三吹刚到家,左邻右舍都来看望他。他又对人家吹起来:\论吹 牛,老子是天下第一!\小四儿说:\三哥又吹牛了。\他把眼一瞪:\这回可是真的,不信请看这个!\大家争着要看,他把眼睛一瞪:\以 后各位别在鲁班门前弄大斧,别在圣人面前卖字画,别在我面前吹牛皮。 你们吹牛有证吗 有职称吗 \人们先是一愣,之后便看到他手里的证 儿。小四儿手疾眼快,一把夺过那张\证书\,只见上面写着:\王三 吹吹

37

牛违犯了治安管理条例,拘留五天。此案证明,王三吹实属特吹, 望单位加强教育。某市公安分局。\众人听后,笑得前仰后合。王三吹 得意洋洋地说:\现在有高知,高工,高教,高研,老子比他们都高, 现已是'特吹'。\众人哄堂大笑。 (吴凤才 王兴义)

翻两番

某县召开\生产翻番会议\。各厂矿企业负责人纷纷发言表示翻番 决心,唯独一人坐在一旁沉默不语。主持会议的领导批评他不该对会议 抱消极态度,要他发言。他只好站起来表态说:\生产翻番意义重大, 我们厂情况特殊。回去后,一定要拼命大干,保证翻两番,力争翻三番, 十年火化我县人口的一半!\人们这才明白,原来他是火葬场的场长。

好生崽

一个刚从外地调到湘南某乡村中学任教的女教师,一天,她买了些 糖果,去学生家里去看望病了几天的学生。 家长见了,非常感动,一定留女教师吃饭。女教师一再谢绝。家长 无奈,临走时,只好包了一大包土特产——红瓜子送给女教师,以表心 意。女教师推辞不过,收下了红瓜子。但家长还是过意不去,连连说着 客气话:\老师,天快黑了,你好生崽(小心点儿)啊!\女教师一听,吃了一惊,她还没找爱人,怎么叫她\好生崽\呢 一定是红瓜子有什么名堂。想到这儿,女教师把红瓜子往地上一摔,头 也不回地走了。 家长无奈,拾起地上的红瓜子,十分抱歉地说:\老师,嫌少吧 \这个故事并非虚撰,其人还在任教。从这场误会中我们看到,一些 老师虽具备了一些当老师的知识,但对汉语方言方面的常识也太缺乏了。 我们偌大的一个国家,七大方言又分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中又各有差 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上,在语法上也大有差别。就拿 \好生崽\来说,意指\小心点儿\,用词与造句方式都跟普通话不同, 且\崽\字作这一词缀,更是其他方言中所没有的。这种差异,作为当 老师的应该了解,才不致产生那样的误会。 还有一位老师上北京,住在一家旅店里,深夜 12 点时,服务员来关 灯。那位老师客气地用普通话腔调说:\同志,我还想看会儿书,请不 黑灯噢!\说了几次,服务员都不知所云,最后还是关上灯走了。\不 黑灯噢\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是说\不熄灯\,但在这一短语中,由于 夹带了方言词,就无法使人听懂了。 (周长兵)

天狗吞月

许多人在月下同席喝酒,其中有一个贪吃的,每次上菜,人家还没 有拿起筷子,他早巳夹了好几筷。 有人故意问他:\你们家乡碰到了月蚀,是怎么办的 \月蚀\, 那个贪吃的人答道:\我们那里都以

38

为是天狗吞吃了月亮,所以大人小 孩全都敲锣打鼓,想把吞吃月亮的天狗吓跑。你们家乡是不是也这么搞 的 \\不,不,虽然我们也是以为这是月亮被天狗吞吃的。不过我们对 天狗不是用'吓'的办法,而一味靠'求'。\那又是怎么求的 \贪吃的人好奇地问。\大家合掌叩头,对着天狗求道:'阿弥陀佛,你 老人家吃得太快,太厉害了,求你吃得慢点,省点,留一点给大家看看 吧'!\

吉利话

一位举人带着书童上京赶考,上路前,举人特地向书童交待说:\这次随我上京赶考,路上不要乱说话,要说也只能说吉利话。见 到不懂的事情,要多问问我。\他们刚一上路,碰见两只狗\汪汪汪\地叫着从他们身边跑过去。 书童问道:\老爷,他们这是干什么去 \这是喜登程。\举人说。 走了一段路,走到一座山脚下。书童见一条蛇盘在草丛里,用手一 指,问道:\老爷,你看那是什么呀 \举人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定了定神,说:\哦,那是卧山龙。\他们走到一座石拱桥上,有个瞎子用一根棍子探着路走过。书童问 道:\老爷,那瞎子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呀 \探宝棍!\举人不耐烦地说。 不一会,来到一个村庄,见一个跛子一瘸一拐地从村里走出来,书 童又问道:\老爷,你怎么这样走路啊 \\你也太好问了!\举人瞪他一眼,说:\那是跳龙门嘛!\进了村,一个农民挑着一担大粪从田里走过,书童自言自语地说:\好大气力,挑了满满两担屎哩!\举人这时冒火了,\瞎说!怎么说起不吉利的话来了 那明明是黄 金酱!\他们走过这个村庄,忽然碰见几个人抬着一具棺材,举人忙躲到路 边,书童这时却偏偏问:\老爷,他们抬的是什么 \\抬的太平床!\棺材一过,后面紧跟着一群敲锣打鼓的人,书童问:\老爷,这不 是送葬吗 \你又瞎说,\举人更火了,\这是在开'丁当会!'\正在这时,远处有一家失火了,书童惊叫道:\哎呀!不好了,老 爷!你看那里……\举人怕他又讲出不吉利的话来,忙打断他说:\那里在放豪光!放 豪光!\就这样,书童一路上问个不停,不知不觉天快黑了。这时,他们来 到一条河边。船老板看看他们的模样,问道:\是上京赶考去吧 \举人因一路上书童老是问不吉利的话,心里不快,懒得做声。还是 书童答道:\是的。\船老板说:\那好哇!前面刚过去一位上京赶考的。他为了图个吉 利,过河时还吟了诗呢!你这位老爷也来吟一首听听吧!\书童忙答道:\吟一首诗还用得着我们老爷 听我的!\于是他略 一思索,念道:老爷赶考喜登程,就像飞出卧山龙。 随身带根探宝棍,步步都想跳龙门。 去时吃饭黄金酱,回来要睡太平床。

全家开个丁当会,荣宗耀祖放豪光。 船老板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39

连声称赞,而举人却气得差点昏过去。

爷爷坐

从前有个姓孟的穷书生,心灵口巧很会讲故事。他家附近有个杂货 铺,铺里的伙计们都喜欢听他说故事。有一年正月初二,铺子没开张, 店员们没事凑份子买了些茶叶,糖果之类的东西请孟先生给他们讲故事。 快吃中午饭时,故事正讲到关子上,大家都听得入了迷。孟先生一再告 辞,伙计们却留住不放。掌柜怕孟先生在店里吃饭,便三番五次地传话 说:\孟先生,家里叫你回去吃饭。孩子们说饭快冷了。\孟先生觉得 掌柜太小看自己,心里很生气,决计骂他几句。于是,他便不动声色地 对掌柜说:\你稍等等,还有一个小段儿没讲完,只消半个时辰我就回 去。\掌柜的听说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耐着性子说:\好,你讲吧!我 听着。\孟先生清了清嗓子说:\从前有一个孩子去放羊,每天总要被 狼吃一只。万分无奈,就到山神庙里烧香祷告:'山神爷爷,你老人家 只要保佑我的羊不被狼糟害,我一定贡献你老人家四条腿。'说也怪, 从此以后,狼果然不吃他的羊了。一个月后,放羊的孩子扛了一条板凳 去还愿。他到了山神庙烧香磕头完毕,便把板凳朝天放下说:'山神爷 爷,我还愿来了。你数一数,四条腿一条也不少。'山神爷一看,着了 急,开口说:'这孩子,你就是不让爷爷吃,也该让爷爷坐一坐……'。\掌柜打断孟先生的话头说:\我不信,我不信,山神爷还会说话 \孟 先生笑着说:\爷爷不只会说话,还会讲故事哩!\

学话酬岳父

从前,有个小伙子叫继秀,别看他的前几辈人都是读书人,称得上 是书香门第,可他天生智力差,从几岁上读书一直读到十七,八岁上娶 妻成家,仍然是什么事都不懂,常常在人面前说傻话。 父亲怕他说傻话有辱门庭,经常教他如何说话。父亲对他说:\以 后说话,要有个文明的称呼,称人家的父亲为令尊,称人家的母亲为令 堂,称人家的哥哥为令兄,称人家的儿子为令郎。说到咱家人时,要谦 虚,称父亲为家严,称母亲为家慈,称哥哥为家兄。称弟弟为舍弟。这 些你都要记住别忘了。\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继秀经过几天的死记硬 背,还真的把这些称呼的词给记住了。 这年的正月十五,继秀跟他媳妇去丈人家拜年。这是他结婚后头一 次去丈人家。 临走, 父亲问他:\我教给你的那些客套话, 你记住了吗 \继秀说:\记住啦,一个也没有忘。\这天,继秀跟媳妇一起来到丈人 家,跟谁说话都很文明,显得很有教养。可是,丈人家的房少,不能给 女儿和女婿个自腾出一

40

间来住。到晚上,岳父就跟女婿继秀睡在一间屋 里。半夜里,继秀睡得正香,忽听头前哗啦一声响,好像有一种湿糊糊 的东西撒在头上,直往脖子里流。他睁开两眼一看,原来是一只猫碰倒 了他头前的煤油灯。继秀连连叫苦不断,把岳父给吵醒了。岳父问:\贤 婿,你这是怎么啦 \继秀抹着脖子里的煤油,咧着嘴说:\这是你家 的令猫,碰倒了你家的令灯,撒了我一脖子的令灯油。\岳父以为他半 睡不醒说梦话,也没过多的理他,就个自睡了。 转眼一年快过去了。到了年底,继秀的父亲头年借亲家的五两银子 没法还,准知道亲家过两天来讨债,怕亲家来了还不了债面子上不好看, 就想出去躲躲。父亲临走时,教导继秀说:\这两天你岳父准要到咱家 来讨债,咱家没银子还他,我出去躲躲,到时候由你来应酬。你要把好 话说到。你岳父来了,若是问,'你父亲在家吗 '你就说,'去云蒙 山同老和尚下棋去了。'你岳父再问,'今天回来不 '你就说,'如 若到晚不归,则跟和尚同床共寝矣。'他进了院子若问,'你家的牛为 什么拴在院子当中。'你就说,'他乃畜生,何足道哉!'如果他进了 屋,问咱家堂屋挂的中堂字画是何人所作,你就回答,'此乃唐伯虎手 迹真传,一字值千金哪。'他要是说到我家还债一事,你就推脱说,'那 是经家父手办之事,小婿一概不去管他。'这些应酬话,你千万要说到。\父亲去后,继秀把父亲嘱咐的话足足死记硬背了一天,总算记住了。 第二天,岳父果然来他家讨债。继秀见岳父一进院子,忙迎出屋来。 岳父问他:\你父亲在家吗 \继 秀张口就答:\他乃畜生,何足道哉。\岳父一听愣了。心说,也许我这女婿跟他父亲顶了嘴,他父亲躲出去了, 他还在生气,不管见谁就说气话。接着又问:\亲家母一定在家呢 \继秀立刻就把父亲走前教的话端了出来:\去云蒙山同老和尚下棋去 了。\\你母亲什么时候回来 \如若到晚不归,则跟和尚同床共寝矣。\岳父见继秀说话总是离题走板,心中很纳闷,但老想不出是因为什 么。就在这时,他发现女儿在屋门的帘子上挂了个红布条儿,大概是女 儿已经生了娃娃,于是又问:\我那女儿何时添了喜 是男孩儿还是女

孩儿 \继秀答道:\那是经家父之手所办之事,小婿一概不去管他。\这一答,岳父可再也不能容忍了,气乎乎地训斥继秀道:\你越来越不 像样子了,你都说了些什么话呀!\继秀说:\乃此唐伯虎的手迹真传, 一字值千金啊。\

请嚷两句

一天晚上,丈夫正在看书,妻子气冲冲地来到他跟前,抱怨道:\孩 子今晚哭个不停,我的手都抱酸了,你倒是想个办法呀!\丈夫抬头说道:\这有何难,你对他嚷两句不就行了。\妻子大怒道:\你说

41

得倒轻巧。我算倒了霉了,嫁给你这几年,从 早忙到晚,可你一点儿也不关心人!\丈夫:\亲爱的,看你说到哪儿去了 我这是在帮你想办法哄孩子 呀!\妻子说:\嚷两句就行了吗 \丈夫:\你平时嚷起来,我都害怕,小孩哪还敢哭呢!\

致富非植树

鲁西南有一个县武装部办公室的秘书,一天接到上级部门的一个电 话。 \我们想了解一下你们县民兵致富的情况,请你们预先调查,落实, 过几天,我们去县里看看!\\好!好!\秘书满口答应着,随后向武装部的领导汇报,领导同 意后,就马上行动,带着几个人到乡,镇调查,突击去了。 过了几天,上级部门领导一行来到这个县武装部,秘书劲头十足地 领着上级领导一行到一个荒山岗上,指着一片刚种下去的树苗说:\这 是窑村乡民兵响应上级号召所植的树,共有 2400 多棵……\上级领导莫名其妙地说:\我们了解致富情况,怎么参观植树现 场 \原来在鲁西南一带,凡普通话声母 sh 与韵母 u 相拼的音节,都读成 fu。故那位秘书把电话里的\致富情况\当成\植树情况\,瞎忙了几天, 既害得上级领导白跑一趟,又害苦了搞突击的民兵。 (周振光)

半斤不是八斤

邯郸有个叫刘大年的人到北京开会。散会后,他到市场上去玩,见 牛肉挺好,便对服务员说:\我买半斤。\服务员应着,忙割下一大块秤起来。 刘大年见服务员拉了好大一块,心里很纳闷:咦!北京的半斤怎么 这么多呀 真是物美量也大。可是他又一想,不对,量再大,也不至于 那么一大块呀!正想着,服务员把肉秤好,递了过来:说:\四十元!\刘大年吓了一跳:\半斤肉怎么四十元呢 \服务员说:\每斤 5 元,八斤不正是四十元吗 \刘大年争辩说:\我买半斤,二元五!\服务员说:\这正好是八斤,五八四十元!\两人正争执不下,一位顾客走了过来,笑着说:\你买半斤肉,可 说成八斤的音,这怪谁呀 \刘大年不知所措。 原来邯郸人把一些 an 韵的字, 念成鼻化韵, \半\把 ban 说成 b3,听起来想像\八\,由此\半斤\成了\八斤\。 (张学军)

四兄弟赶考

从前,有兄弟四人同时进京赶考。老父亲想留下一个在家掌管家务, 可留谁谁也不愿意。四人上路后,走了一阵,老大说:\咱父母年老多 病,咱四人同时进京,家里没个壮年人不行。这样吧!咱作诗答对,一 人一句,到谁那里挡住了,谁回家掌管家务。\三兄弟齐说:

42

\好吧! 那谁先作呢 \老大说:\我先说头一句,老二说第二句,依次往下说。\老三说:\好,大哥就先说吧!\老大说:\兄弟四人奔京城\。老二说:\起早晚睡为功名\。老 三说:\但愿兄弟全得中\。老四却只说了一个字:\行!\老大说:\别人都说七个字,你怎么说一个字呢 \老四说:\三哥说'但愿兄 弟全得中',我不说行说什么呢 \老大说:\也是,算你对上了!\走着走着,走到一座庙前,庙门口挂一口钟,老大说:\咱再就这口钟 作诗,还是我先说:'抬头看见一口钟'。\老二接上说:\钟高倒吊 半悬空\。老三说:\清晨和尚来敲打\。老四还是简单一个字:\嗡!\老三说:\你怎么又说一个字 \老四说:\你说清早和尚来打,我说 什么呢 一嗡不就完了事吗 \老三说:\又叫你占在理上了。走!\走着走着遇上一家出殡的,老大又开始作诗:\抬头看见一口材\。老 二说:\邻居为啥把它抬\。老三说:\把人抬到坟墓地\。老四接着 说:\埋!\老大说:\老四,你怎么又说一个字 \老四说:\三哥 说把人抬到坟墓地,我不说埋说什么 不埋了还能晾在那里吗 \老大 说:\对,又叫你说准了,走!\前边一个独木桥,老大说:\咱再照 这桥作诗一首。\大伙说:\好吧!\老大先说:\抬头看见独木桥\。 老二说:\这边走来那边摇\。老三说:\失目之人过不去\。老四仍 是简单一个字:\绕!\老大说:\你怎么又说一个字 \老四说:\瞎 子过不去,不绕过去怎么办呢 \老大说:\对!\兄弟四人都认为作 的不错,挺高兴,走着走着天已不早,弟兄四人住了店。店家问吃什么 饭,大伙都说:\吃水饺吧!\不多会店家把水饺端上来,老四饿了, 拿起筷子就要吃。老大说:\慢,先别吃。\\为什么 \\咱还要作诗,谁说几个字吃几个饺子,咱作一次吃一次,不怕时 间长。我先说。说完查查几个字吃几个饺子。\老二老三说:\好。\他们三人心里话,老四这回可要吃亏了。 老大抬头看见屋顶有一窝小燕,就先说:\抬头看见一燕窝', 七个字,我吃七个饺子,不等啦。\老大吃了七个饺子。老二说:\小 燕倒有七八个。我也是七个字,我也吃七个饺子。\老三说:\大燕打 食回家转。\老三想,我说大燕打食回家转,老四一定说\喂!\只吃 一个饺子,俺说七回,七七四十九个饺子就能吃饱了。他七回才吃七个 饺子,饿他一晚上再说。\老四,你说吧!\老四站起来挽了挽袖子, 盘了盘辫子,老大说:\你这是干什么 想打仗吗 \老四说:\我准 备吃饺子!你们听着:喂了这个喂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这个喂 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半天没喂饱,大燕展翅摇翎出了窝,飞过 了三里桃花店,飞过了五里杏花坡;桃花店里有美酒,杏花店里美人多。 大燕打食回家转,喂了这个喂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这个喂那个,

43

喂了那个喂这个。我说了 118 个字,这些饺子全归我!\老大老二老三目瞪口呆。

转殊嘴

有个卜卦算命的瞎子,常以出言无误,料事如神自居。 有天,由一个小伙子牵着他到集上去摆摊子。这小伙子有意考考这 位先生,是否如他所说出言无误,料事如神。于是,走着,走着,突然 叫了一声:\啊呀!蛇。\算命先生吓了一跳,退后一步,惊奇地说:\对,有一条蛇。\小伙子又说:\看着它怎么动也不动 \走前一步,又说:\噢, 难怪,是一条死蛇。\算命先生用鼻子闻闻说:\对,是有一股臭味,死蛇臭,臭死蛇嘛!\小伙子走近,又装作仔细看看,说:\咳!不是蛇,原来是一根麻 绳。\算命先生早有预料说:\我说,这么冷的冬天哪会有蛇嘛,肯定是 条绳子。\小伙子对算命先生说:\啊,先生,我知道了,你原来是个转珠嘴, 只要嘴转上一圈,什么话都是对的了。\

烂被絮

一天,有个姓兰的秘书。陪同省委领导到某县视察。县里一个局长 带着礼物找到兰秘书,要他在省委领导面前说说情,拨款新建一栋楼房。 当时,局 长把礼物递到兰秘书面前,用本地话说道:\烂被絮(兰秘书), 烂被絮(兰秘书)!这回全靠你啦!\兰秘书听了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当面翻脸,只得没好气地说道:\我 这个'烂被絮',顶什么用 \局长点头哈腰地说:\哪里,哪里!没有你'烂被絮'(兰秘书), 我们的楼房岂不落空啦!\兰秘书再也忍不住地说:\胡说!\局长惊愕地说:\什么 '烂被絮'!\兰秘书将礼物往外一摔:\滚!\局长狼狈不堪地退出去,摇了摇头说:\唉!这'烂被絮'真厉害! 没法儿'弹'(谈)了!\好端端的一个\兰秘书\,被说成\烂被絮\,这怎能叫他不大发 雷霆呢 这里除嘲讽了某些不正之风不得人心外,还揭示了某地方言与 普通话存在的一些语音差异。 \兰\烂\即把普通话的升调 说成 , (35) , 说成了降调(51),这种方言的阳平可能是一个同于普通话去声的降调。 \秘\说成\被\,则是方言中古音保留的现象。因为\秘\是一个帮 母字,按照古音演变规律,应该读成同于\被\的\b \声母,普通话则 演变成了 m 声母。\书\念成\絮\,则反映了这种方言把普通话 zh ch sh 声母读成 j q x 声母了,如\猪=居\,\出=区\。以上,只是我们从记录引起误会的几个字面上分析出来的大致语音差异。为什么我们 要弄清这些差异呢 因为我们只有弄清这些差异,才能从这

44

些差异中总 结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利用这些对应规律去为我们学习普通话 服务,才不至于把兰秘书称为\烂被絮\。 (杨保媛)

碾不走的麻雀

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常在人家白吃白喝,吃了上顿等下顿,住了 两天住三天。一次,他在一户人家白吃了三天后,问主人:\今天弄什 么好吃的呀 \主人想了想,说:\今天弄麻雀肉吃吧!\哪来那么多麻雀肉呢 \主人说:\先撒些稻谷在晒场上,趁麻雀来吃时,就用牛拉上石磙 一碾,不就行了吗 \这个爱占便宜的人连连摇手说:\这个办法不行,还不等石磙过来, 麻雀早都飞跑了。\主人一语双关地说:\麻雀是占便宜占惯了的,只要有了好吃的, 怎么碾(撵),也碾(撵)不走的。\

讨吉利

中村富户申九,满脑子想发财,日谋夜算,得了个外号叫\小九九。 他对长工十分吝啬,可是给宫家送礼,到寺庙进香,倒是满大方。 这年腊月三十晚上,申九备办了香烛纸火,猪头三牲,准备封门除 旧,祈祷丰年大发大旺。为了初一开门时讨个吉利,他把长工黄丈三叫 来:\黄丈三,新年我要讨吉利,今晚你搬到大门外的牛圈里睡,明早 天亮就来叫门。我问是谁,你就说是'进财'懂吗 \搬就搬,不过你得早点起来开门,外边没遮没拦的,冻坏了我谁 来犁地 \黄丈三看着财主的那个样儿,恨不得啐他一口唾沫。 天寒地冻,北风刺骨。黄丈三裹着那床破被子哪里睡得着!熬得头 遍鸡叫,他就故意去叫门。叫了一阵,申九才慢条斯理地起来问:\谁 呀 这早就来添喜发财啦 \黄丈三不答应。申九以为黄丈三忘了昨晚教的话,就提醒他:\呵, 是进财吗 \\进什么财,昨晚我要是冻死了还要破财呢!\黄丈三顶了一句。 \唉,怎么嘴不干不净的,今天是大年初一嘛。好了好了,少说两 句。我本来想讨吉利,讨着你这几句背……\申九没有说出\时\字, 心里骂了一句\丧门星,\只得开了门。 开春后,大少爷要去赶考。申九备办了满满一筐礼物,一是为了行 贿,二是也想讨个吉利,就问背东西的黄丈三:\重(中)不重(中) \黄丈三知道申九的用意,故意说:\不重。\申九瞪了他一眼,又 拿出几句东西加上,问:\这回重(中)不重(中) \还是不重。\申九好不气恼,索性再加上几包东西。黄丈三说:\再拿也是白搭, 压是压得死,就是不重(中)。\申九没奈何,急得那张本来就有点歪的蛤蟆嘴歪到耳根,吼了一声:\算了,把东西都拿下来。\黄丈三心里乐了,路上可以轻松些了。

好好先生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他怕得罪人,说起话来总是四平八稳,人们

45

都 称他\好好先生\。一天,张三与李四吵嘴,张三去请他评理。\好好 先生\听了后,连声说:\张三你对,李四不对。\第二天李四也去请 他评理,\好好先生\等李四说完,也连声说:\李四你对,张三不对。\后来张三和李四一同去请他评理,\好好先生\对他们说:\你们都对, 你们都对。\好好先生\的老婆听了,忙问他:\他们都对,那谁不 对呢 \好好先生\笑着说:\娘子你说的也对。\

审不清

以前,有个卖葱的老头,走到半路上,碰到一个拿木锨的小伙子和 一个羊倌,吵吵嚷嚷的正要去见官告状。卖葱的忙问怎么回事 羊倌气 呼呼地说:\他在上坡扬场,俺在下坡放羊,他迷了俺的羊眼不算,还 说俺挡了他的扬场风了。\卖葱的老头耳朵背,一听就着急:\什么 你们要折了我的秤杆子,不让我卖葱了 走,见官告状!\走着走着, 路边有个老太太正纺线,见他们吵吵嚷嚷的,忙问为什么 卖葱的说:\这不,他们要折了我的秤杆子,不让我卖葱了。\老太太也耳背,一 听就急了:\什么 我纺了一辈子线,说我纺得穗子松了。走,见官告 状!\他们一伙人一边走一边嚷,不一会儿,碰上了一个卖杏的老汉, 拦住他们问怎么回事。老太太生气地说:\我纺了一辈子线,他们说我 纺的穗子松了。\真凑巧,卖杏的老汉也耳朵背,一听就火了:\你们 说什么 我卖了一辈子杏,说我卖的杏青了。走!见官告状。\他们一 伙人吵吵嚷嚷的来到县衙门击鼓,县官急忙升堂问案。买杏的抢先说:\大老爷替小人作主,我卖了一辈子杏,他们说我卖的杏青了。\谁知 道,这县官也耳背,一听大怒,\啪\的一拍惊堂木:\嘟!老爷我审 了一辈子案你说我审不清了!来了,打他 40 大板!\

如果没有光

有一个瘦妇人,一天到女儿家走亲戚。女儿买了几斤猪肉,炖得香 喷喷的。天黑了后,扯亮电灯,开始用晚餐。女儿的婆母——一个胖女 人前来作陪。女儿说:\你自己夹起吃。\胖女人也频频劝说:\亲家 母,多吃一块,多吃一块。\瘦妇人筷子伸到菜碗边又停住了,说:\我 在家经常吃到肉的。\胖女人说:\哎呀,你怎么不早点讲 要不,我 叫媳妇杀一只鸡。\突然,电停了,胖女人说:\拿个煤油灯来!\瘦妇人觉得胖女人走了,便说:\女儿,我在家好久没看到油星子 了,你要多夹几块肉给我吃呀。\亲家母,你讲什么 \谁知去拿灯 的是女儿,黑暗中,亲家母坐在对面答话。 瘦妇人听了,脸上一阵火烧火辣,忙说:\亲家母,我人老了,不 中用了,晚上如果没有光,我嘴巴就有点乱讲。\胖女人忍住笑,回答说:\亲家母,我也是一样,老了,毛病多了, 晚上如果没有光,我耳朵就听不见。\伍锡学)

46

秀才挨板子

从前有一个穷秀才,一辈子也没有捞到官做,祖上留下的二亩三分 地变卖完了,没有生财的道儿,只好靠卖字讨生活。他在县城市场上摆 个八仙桌,替人家写信,写状子什么的,勉强养家糊口。 一天, 一个姓陈的来请秀才写状子, 秀才一时疏忽把陈字的偏旁 \阝\写在了右边,成了\。主顾不但没给他工钱,反而打了他 20 板子。 穷秀才从此接受了教训,凡是带\阝\字旁的字,一律写在左边, 心想:\再不会挨打了!\几天以后,县衙里的文书官请秀才抄写告示。告示中偏偏有几个姓 氏,姓郑,姓邓,姓祁,姓邬,姓邹……穷秀才小心翼翼地把\阝\全 写在了左边,变成了\, , , , 。\。穷秀才满以为可以 得到一笔赏钱,意想不到的是又挨了 20 大板…… 穷秀才躺在板铺上,伤心落泪,长吁短叹:\哎,因为两个耳字我 挨了 40 板子,从今以后再也不写耳字啦!\话音刚落,走进来一个远房 亲戚,姓聂,求他写封书信给儿子。穷秀才一听这聂字,顿时惊惶失措, 两手打战,哀求说:\饶我一命吧!因为两个耳我挨了 40 板子,再写这聂(繁体为聂) 字,三个耳,岂不叫我送掉性命\……

请勿乱倒垃圾

新风小学的杜老师,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一套新房,虽然 是最底层,但比起原来的 12 平方米,现在已是天堂了! 杜老师喜欢早起跑步。 搬进新房的第二天一早, 他刚走到门口, \轰\的一下,把他吓了一跳。他扶扶眼镜仔细一看,只见窗户下倒着一堆垃 圾。搬进来前,窗下墙边是倒着一堆垃圾的,杜老师和几位学生把它打 扫得干干净净,还找来一张纸,杜老师亲自执笔,写上\请勿乱倒垃圾\几字,工工整整地把它贴在墙上。 杜老师边扫垃圾边想:也许是天黑,倒的人没看到纸条。谁知中午 放学回家一看,窗户下又倒了一堆垃圾。这是大白天,不可能不看见纸 条的。杜老师心想:也许纸条上的口气太软了。于是,他把垃圾清扫干 净后,又贴上了一张纸条,上书:\此处禁止倒垃圾。\可是第二天早上一看,窗下又倒上了垃圾。杜老师一看火了,愤愤 道:\谁这么不文明, 垃圾偏要倒在我家窗下, 多跑这十几米就累死了 \杜老师将垃圾清扫到十几米外的垃圾箱后,又气乎乎地贴上\在此倒垃 圾者,罚款五元!\的纸条,心想:现在一切制裁中,经济制裁是最见 效的了。 杜老师想错了,他\请\也好,\禁\也好,\罚\也好,都不起 作用。窗户下仍然有人倒垃圾,臭气冲天,蚊蝇成群。杜老师无奈地摇 摇头,只好拿起扫帚,再也想不出什么词贴上去了。 料不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几天,窗户下都干干净净,没有 一个人倒过垃圾。杜老师越想越奇怪,扶扶眼镜,凑到

47

墙上去一看,墙 上只有一张纸条,那歪歪倒倒的字。一看就认出是自己的儿子写的。只 见上面写着:谁在此倒垃圾,谁就是畜牲! 杜老师愣住了,想不到这几天没有人在这儿倒垃圾,是因为有了这 张纸条!他不禁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叹息:人啊,人! (蒋玉鑫)

纳斯雷丁写信

和纳斯雷丁同村的一个商人,平时经常笑话纳斯雷丁写的字潦草, 说纳斯雷丁写的字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纳斯雷丁听了,心里虽说 不高兴,但从不争辩。 一天,这个人生病了,他老婆把纳斯雷丁请了来。 \纳斯雷丁先生,\商人客气地说,\我在巴格达订了一批货,期 限已经过了,还不见货运来,我病了,想请您给我写封信去催问一声, 请不要推辞!我付给你报酬!\\可以可以!\纳斯雷丁笑着回答,\信我可以写,报酬么,看在 乡亲的面上,就免了吧!\\这怎么好意思呢 \商人高兴地说。 \不过,\纳斯雷丁故意皱起眉头,一本正经地说。 \不过什么 有话你就说吧!乡里乡亲的,别见外!\商人更加温 和地说。 \你得先把去巴格达的路费给我!\纳斯雷丁说。 \什么 去巴格达的路费 \商人莫名其妙地问,\你去巴格达干 什么 \唉!你怎么忘了 \纳斯雷丁正眼望着商人说,\你不是说,我 写的字,除了我自己,第二个人谁也看不懂吗 假如我不亲自跑一趟巴 格达,那我写的信还有什么用呢 \商人听了,又急又气,两眼直翻。

写万字

从前有家人,非常有钱,又很吝啬,舍不得花钱读书,所以祖祖辈 辈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但是,看到别人知书识字,能写会算,他们又 感到眼馋。于是,老头子下了狠心,要让儿子读点书。他从很远的地方 请来一位家庭教师。 教师来到以后,先教孩子描红模,并从旁边进行讲解。他说:\一\字,就是横着画一道;\二\字,就是\一\字上加一道;\三\字, 就是\二\字上加一道。 写到这里,孩子放下笔就跑了。他去到他父亲那里,对老头说:\爹 爹,这识字,写字太容易了,孩儿完全学会了,不必再花钱请先生了。\一听到不需花钱请先生,老头自然求之不得,便立即给了教师一些 银两,打发他回家去了。为了显示自己家里也有读书人,老头决定请一 些亲朋来家喝酒。他叫来孩子,说明了自己的打算,并吩咐他写请帖, 要请的第一个人姓万。孩子痛快地应承下来,回到房间写请帖。 但是,孩子在屋里从早上写到晌午,还不见出来。老头急了,便进 屋去催促。进去一看,见孩子还在一道又一道地画。 老头问:\你怎么还没有写好 \孩子:\哎呀,还早得很哩,才写到五百!就怪你的亲戚姓万!\

加油添醋

48

\哥哥,这是我的语文作业,用'加油添醋'这个词造句。你给看 看吧。\哥哥接过弟弟的作业本读道:\我爸爸是饮食公司副主任,他每天到中心饭店吃早点时,小王师 傅都要往他的碗里加油添醋。\哥哥思索片刻,说:\句子倒是通顺的,不过'加油添醋'这个词 一般是作为比喻使用的,用在这句话里,嫌太实了。\说完,拿起铅笔, 另外造一句:\中心饭店每次评奖时,我爸爸都要去为小王师傅加油添醋地评功 摆好。\弟弟看了连连拍手叫好。 这时爸爸走了过来,拿起这两条\造句\一看,脸上顿时显出不快, 悻悻然嘟嚷道:\这写的是什么东西,纯属'加油添醋'!\

放屁文章

有一个秀才死了,当他去参见阎王的时候,阎王不慎放了一个屁。 秀才想, 以后还需要阎王的关照, 便连忙打躬作揖, 毕恭毕敬地说:\呵, 大王放的这个屁实在太伟大了,既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又像兰花一样 香气扑鼻,小生初来乍到,大王就恩赐这样宝贵的屁,小生真是三生有 幸!\阎王听了这番恭维,心中很是高兴,口中说:\真是一个会作文章 的秀才。\并立刻令判官拿过生死簿来,在秀才名字下面写了一行字:\增阳寿十年,即放回阳间。\十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秀才又去到阴间,当他再次去叩见阎王的 时候,阎王却已经把他忘了。 阎王看了看他,问左右鬼:\这是哪一个 \鬼卒们齐声回答说:\大王,他就是那个会做放屁文章的秀才!\阎王拍拍脑门说:\对,我记起来了。\然后又转问秀才:\你这 十年阳世生活过的怎么样 \秀才即跪下答道:\回禀大王,通过这十年,小生的放屁文章做得 更精通了。\

李小明作文

有个学生叫李小明同学,他写作文可有个特点,就是乱用词语,读 起来总叫人捧腹大笑。 有一次,王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同学》,他想了一会儿, 很快就写好了。写好之后,又高兴地读起来:我的同学朱立勇 我的同学朱立勇,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他八面玲珑, 显得很惹人喜爱;一对浓眉大眼虎视眈眈,走起路来轻松愉快。他对集 体可关心啦,由于他如饥似渴地向英雄学习致敬,对集体的事情总是熟 视无睹;他三番五次地做了成千上万件好人好事,就像雨后春笋那样层 出不穷。在学习上,他自作聪明,全力以赴,经常临阵磨枪;上课时他 目不转睛地听讲,并积极举手畅所欲言;回答问题,他总是深思熟虑, 夸夸其谈。由于他的孜孜不倦,学习成绩总是百发百中,名列前茅。在 劳动中,他赤膊上阵,上窜下跳,一会儿高高在上,灵活机动地擦窗子; 一会儿垂头丧气,埋头苦干拖地板。有

49

时,还指手划脚地给我们分配劳 动任务。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他出的中队墙报真是五光十色,引人 注目,同学们看了都目瞪口呆。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取得了事 倍功伴的突出效果。他唱起歌来有时像鹦鹉学舌那样悦耳动听,有时却 很清脆嘹亮。在一个光辉灿烂的日子里,他意气风发地来到金碧辉煌的 礼堂里,粉墨登场,表演得淋漓尽致,博得了震耳欲聋的掌声。他爱好 体育活动,经常活跃在广阔天地的操场上,你看,他浑身是胆,投手榴 弹时他不怕牺牲,孤注一掷,获得了果然不出所料的好成绩。拔河比赛 时,他野心勃勃地要为班级争夺冠军,你看他气壮如牛,大家都称他是 大名鼎鼎的大力士。赛跑时他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可是后来由于飞来 横祸,他出其不意地摔了个四脚朝天。他跑不过人家,只得\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光荣称号,这时他只好气喘吁吁从操场上狼狈逃窜了。 他是一个诚实的不可多得的好孩子,从不偷鸡摸狗。有一次,他在 宽敞明亮的马路上如获至宝地拾到一只闪闪发光的皮夹子,顿时不知所 措,后来他犹豫不决地把皮夹子交给了神采奕奕的警察叔叔,受到了拾 金不昧的表扬。他对同学和蔼可亲,经常和我们欢聚一堂,谈笑风生, 给大家雪中送炭。他对于不良现象总是铁面无私,要是有人横行霸道或 是惹事生非,他就义正辞严地大发雷霆,决不手软。他和我有深情厚谊, 我们是一丘之貉。当他发现我停滞不前的时候,就煞费苦心的帮助我, 真使我感动得五体投地,他见我写的字龙飞凤舞,就设身处地地对我说:\写字不能三心二意,要严肃认真才能写得好。\朱立勇同学很谦虚谨慎,当他取得丰功伟绩时,从来没有不可一世。 我的同学朱立勇,他那许多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光辉品德和优异 事迹,是有目共睹的,值得大家发扬光大。我决心大张旗鼓地向他学习, 在新长征的路上前赴后继,当一个名副其实,精益求精,蒸蒸日上的好 学生。 同学们听他读完作文,都哄堂大笑起来。

错字误事情

有位青年的家门口附近,放置着一只公共垃圾箱。可是有人却把垃 圾倒在他家门口。他很生气,就写了个\请务在此倒垃圾\的条子贴出。 人们看后,以为他要垃圾有什么用场,就把垃圾都倒在他家门口。他更 为气愤,却不知道是他自己把原意\勿\字错写成\务\字,意思已经 完全相反。恰好在同一天,他约女友看晚场电影,托人捎条子,上写:\我们晚上看电影。勿来。\女友看后很不痛快。结果,电影院都散场 了,女友还没个影子。他沮丧极了,却也不晓得是他自己错把\务\字 写成\勿\字的缘故。这正是:错用务勿二字,出笑话又误事。

直译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ii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