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资料整理(参考)

更新时间:2024-07-08 16: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社会主义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2

社会主义是个多义词,包括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它对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起指导作用;社会主义运动既是社会思想体系的实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这三种形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2.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P5-9

1)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贡献:一是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理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二是正确的指出了实现这一客观规律的途径,力量和策略原则。

2)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

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制度,社会主义从一国的实践发展到多国的实践,并形成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运动掀起的两次高潮: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之后(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取胜的理论);第二次高潮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制度有一国发展到15国。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这一理论成果的主要代表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A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一是创立了帝国主义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取胜的理论,领导了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是探索了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 B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的探索实践中,发展了马列主义。一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提出并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提出并实现了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二是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使一个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在几年时间较顺利的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三是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初步的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3)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

社会主义从苏联模式(单一模式)向现代模式(多种模式)转变。理论成果:在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突出的表现:一是认清了世情与国情,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饿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二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国两制”理论等。三是提出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问题。四是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4)评价: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三种理论形态的发展过程,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

一个长期,曲折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践相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跟随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必须与科技革命同步发展。

3. 《共产党宣言》具有十分鲜明的战斗性和科学性,主要阐明的观点有哪些?(主要内容)

P29-31 精读

1)阐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一科学结论。

2)阐述了阶级斗争理论并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3)阐述了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和解放前景。

4)蟾酥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目标和策略原则。

4. “两个必然”的原理及其现实其实?P31-35 “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的”。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的论述是科学地。他们描述的这一历史发展规律

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的认识,他们运用其创立的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身不可克服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从而的除了科学结论。马克思和恩格

1

斯在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矛盾后又具体分析这一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意识它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二是它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对实现“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的预测失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的限制)当

时资本主义产生的种种问题,不是资本主义几经熟烂了,二是由于资本主义还不曾达到发育成熟的阶段,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头了,恰恰是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启示:“两个必然”的规律所揭示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科学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实现其规

律的历史进程是漫长的,其实现的方式则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认识和把握“两个必然”的同时,不能忘记“两个决不会”的原理,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5.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涉猎)p42-44

(1) 关于资本主义“商业道德” 的分析,发展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关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的阐释,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的秘密所在。

(2) 认为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在竞争中更具优势,渐渐感染了一种“新的精神”,并采取了

一系列“改良措施”来改善劳资关系。

(3) 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展变化,明确的指出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出现的“滞胀”

现象。

(4)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新现象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5) 在批评和揭露工人阶级政党要善于利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和普选权进行合法斗争,为实现无产阶级

的目标服务。

(6) 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观点,并长远的影响了现实的无产阶级运动。 6. 《帝国主义论》内容P48-50

(1) 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与现实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2) 揭示了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3) 提出了“一国或数国首先取胜”的理论。

7. 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取胜面临的困难?P54

(1) 给世界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又被世界资本主义所包围。 (2) 使这些国家既具备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存在着大量的落后的小生产经济和非公有制

经济。

(3)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存在着严重的封建主义的残余,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以及小资

产阶级习惯势力的影响,缺乏民主传统。

8.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P60

(1) 在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是新经济政策最主要的内容。 (2) 在经济结构式,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3) 在工业管理和分配上,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增强地方在经

济工作中的自主权和扩大企业的权限。

(4) 在领导体制方面,着手改变党和国家高度集权的体制和行政命令的领导方法。

9.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成效及其意义。P60

实质:新经济政策是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实际出发,允许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通过经济的

手段向社会主义间接(或迂回)过渡的政策。

成效:①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②工农业迅速恢复并发展,工农群众物质生活有较大的改善,工农联盟得到巩固,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困境。

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是一些关于俄国走上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效政策,而且是列宁为首的俄共(布)经过艰苦探索,寻找的一条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然道路;它以新的思想观点,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各国的建设和改革都有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2

10.关于执政党的建设。P65-67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始终处在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包围之中。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列宁十分重

视执政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群关系和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 (1) 反对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关系。

(2) 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践行民主集中制。 (3) 坚持集体领导,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

11.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端?p79-80

(1)政治权利高度集中于最高领袖,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领导人凌驾于党和国

家之上,滥用手中权利,违法乱纪,严重侵犯了人民权利的现象。(大清洗)

(2)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导致经济缺乏活力。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发展失衡,

民用消费品和食品长期短缺,影响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在思想文化上形成了斯大林僵化凝固的理论教条,束缚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在思想文化界采取严厉

管制的方式导致注释之风蔓延,伪科学盛行,阻滞了民众的科学创新。严苛的书报检查制度以及近乎与世隔绝的状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昂,造成了文化科学技术的落后。

总之,政治上缺乏民族,经济上缺乏活力,思想上僵化,教条闭塞是苏联模式的根本弊病,改革势在必

行。

1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改革失败的教训。P88

(1)对苏联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必须彻底改革,但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党

的自身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确保党的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要警惕右坚决纠正左。 (3)应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始终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积极探索主

流意识形态引领途径。警惕师姐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13 改革成功之路的基本经验P102-103

(1)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就是实事求是,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来改革。

(2)经济体制的破旧立新和彻底转变。我国所创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

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又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3)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必然条件。改革和开放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改革取得成就的必要原因。 (4)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子。从农村先起步,接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从计划经济—以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渐进改革策略。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

是使三者保持平衡和良性循环。

(6)重视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对经验进行理性加工上升为理论。

(7)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的,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4.越,老,朝,古经济改革的异同(宏观上)P130—133

(1)同:越,老,朝,古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都是尝试突破苏联模式,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突破原有单一所有制结构,引进市场因素;分配方式上取消平均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原则;在革新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原则。

(2)异:①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除朝鲜外,大都出现了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侧重点不同。越

南和老挝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全方位的,目前发展的重点是私有经济;古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主要是个体私营经济;朝鲜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滋长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的土壤,不仅不能发展,而且要坚决铲除。 ②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

A各国都不同程度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看法有较大差异。

越南从六大开始就非常重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老挝提出要发展“国家管理的市场经济”。古巴理论上仍然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师计划经济,但也主张运用某些市场形式。朝鲜在革新中具有市场经济的气息,但其认识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

B各国经济体制中的市场因素在增多,但改革调整的措施和力度不同。越南,老挝整个经济体制正在向经济体制转变;朝鲜古巴的指令性计划在逐步缩小,某些市场因素在扩大,但就其性质来说属于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改良。在价格机制上,越南,老挝都实行价格自由化,由市场决定价格;而朝鲜,古巴目前仍实行票证和配给制度。在金融体制上,越南,老挝改革的力度也较大,古巴于1997年5月开始对银行和国家金融体系进行改革,朝鲜目前还没有进行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③分配方式改革的不同

各国都主张实行按劳分配,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防止两极分化,但各国的调整思路和手段不同。 ④对外开放的情况不同

各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效果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越南对外开放的步子最大,范围最广;老挝“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重点是引进外资;朝鲜实行“有限度的对外开放”政策,主要发展特区经济;古巴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重点发展旅游,旅馆,能源,采矿,石油开采业等行业。

15. 越,老,朝,古四国政治革新的异同P133-134

(1)同:①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四国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统一了全党

思想,反对苏东国家倡导的指导思想多元化,多党制和议会民主,抵御了剧变风险。 ②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都有切合实际的认识。都认为本国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不发达的生产力状况,有待完善的社会制度。

③在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上,各国普遍认为,当代社会主义应是发展模式多元化的。

(2)异:①推进民主进程各具特色。 越共把社会主义集体当家作主看成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主

张在社会生活领域实现民主化,并且加强对党建理论的研究。老挝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实现国会议员的群众直接选举;朝鲜也有它的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它的“三免费”政策;古巴则十分注重群众当家作主积极性的发挥,在参政议政方面有突出进展。 ②重视执政党自身建设

为加强党的建设,越共确定了五大党建重点;朝鲜劳动党大叔领袖权威,思想高度管制,民风尚显淳朴;老挝狠抓廉政建设,从严治党;古巴共产党各级领导人注重以身作则和廉政建设,纯洁党的队伍。

16.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若干理论观点评析P137-140

(1)社会主义观。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反抗资本主义固有弊病和争取人类

解放的运动,但不以消灭现存社会制度为目的。它也是一个以民主为手段,不断改革现存社会的渐进过程和持久任务。这一观点显示了其作为体制内的合法的社会主义所必然具有的“温和”特征,否则它就无法在发达国家立足。社会主义就是民主,自由,公正,相助等价值观念的实现,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的固定蓝图。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民主社会主义重视价值的传统。

(2)福利观

(3)民主观。民主社会主义把民主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政治民主,

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四大民主”

(4)所有制观。当前民主社会主义在所有制问题上的具体做法在实践上是务实的,有成

效的,保持了经济的活力,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对我国制定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

17.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P140-141(深入)

民族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立的,两者间具有原则性的区别,主要体

现在指导思想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依靠的社会力量不同,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同,作为其

载体的党的性质和作用不同等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追求的目标不同,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同。

(1) 追求的目标不同。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并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

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民主社会主义反对为社会主义设定任何终极目标,而只是抽象的设定其基本价值—自由,公正,互助。

(2) 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用

革命方式,即彻底变革社会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民主社会主义主张通过和平的民主的改良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把实行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作为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建设者;而民主社会主义则以管理和改良资本主义社会为己任,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和资本主义病床旁的医生。

18. 生态社会主义,现代托派的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概念)P142-147

(1)生态社会主义是在生态运动中成长的左翼势力,也被称为绿党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把人与自然

的矛盾归结为人与人的矛盾,把生态危机归结为社会制度的危机,主张生态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2)现代托派的社会主义源于20世纪20-30年代苏共党内斗争造成组织分裂而形成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共

产主义派别。

(3)市场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股重要思潮,它是20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

济相结合的理论与模式的总称。现代市场社会主义是改良或替代资本主义,即以某种形式的公有制为基础,运用市场去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19.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因素增长的缘由。P169-172 (1)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首先,新科技革命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与生产力诸要素,特别是与劳动者的结合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

极大提高;其次,新科技革命使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显著改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注意吸收和利用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快了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2)资本主义的自我调剂

政治领域的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加强了生产的计划性,从而缓解

了因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带来的危机,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内部条件。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断的自我调剂,而且这种调剂已深入到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使当代资本主义从战后出现的严重危急中“死里逃生”,并且获得了新的发展。 (3) 工人阶级不懈斗争的结果

随着工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反剥削,争民主的阶级意识的增强,工人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取自身权利不断地和资产阶级斗争。伴随着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的力量日益强大,作用也不断增强。工会在同政府和雇主打交道时,不断提出一些有利于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者的要求,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与雇主集团相抗衡的社会力量,成为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构成重要影响的力量。

(4)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示范效应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一方面给资本主义的生存带来压力和挑战,产生一种“鲶鱼效应”,使他不能处于认真对付的竞争状态;另一方面给资本主义某系而其实,使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和借鉴社会主义的某些内容,从而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

5

20. 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P173-176

(1)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更尖锐。

(2)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3)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复杂。

(4)资本累计无限扩张趋势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21.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与教训。P187-189

(1)基本经验: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 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 ③坚持在

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④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2)教训:必须防止和反对“左”“右”良种错误倾向,必须把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必须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积极稳妥地拖进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防止和反对大党和大国主义。

22. 世界社会主义在当代的主要任务P189-192 (1)大力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就中国而言,大力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其次要在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做到“四个分清”;再次要结合世情,国情,民情和党情的变化,进一步做到“四个分清”;最后,在新形势下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

(2)加强和改进各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要进一步加强共产党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对

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来说,需要改革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加强必要的纪律和集中制,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3)努力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合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

6

20. 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P173-176

(1)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更尖锐。

(2)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3)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复杂。

(4)资本累计无限扩张趋势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21.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与教训。P187-189

(1)基本经验: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 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 ③坚持在

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④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2)教训:必须防止和反对“左”“右”良种错误倾向,必须把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必须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积极稳妥地拖进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防止和反对大党和大国主义。

22. 世界社会主义在当代的主要任务P189-192 (1)大力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就中国而言,大力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其次要在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做到“四个分清”;再次要结合世情,国情,民情和党情的变化,进一步做到“四个分清”;最后,在新形势下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

(2)加强和改进各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要进一步加强共产党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对

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来说,需要改革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加强必要的纪律和集中制,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3)努力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合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i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