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更新时间:2023-05-14 23: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高宁 13810383414 gaoning1223@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概述 一、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

一、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Economics,源于希腊语“oikos”(家庭)和 “nomos”(原则或法)。 古希腊的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在其著 作《经济论》中把奴隶主对奴隶生产活动的组织和 管理称为“oikovouia”,意指家庭经济管理,研

究如何利用资源实现个人目的。

运用稀缺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学 和经济活动的核心。

“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的区别政治活动 基本目标 运行机制 行动主体 公正 权力 共同体、国家 经济活动 效率 市场 个人

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的关联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一词,意指社会制

度或国家权力。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及其与社会制 度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从“政治经济学”到“经济学” 1890年,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AlfredMarshall)出版《经济学原理》。

从“政治经济学”到“经济学”,意味着在经济学家看来,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相对稳定,可

以将制度视为一个不变的常量或经济活动的既定条件。

萨缪尔森:《经济学》(1948年) 曼昆:《经济学原理》(1998年)

从“经济学”回归“政治经济学” “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政治制度下,政治学大部分是经

济学,经济学大部分是政治学。”——C.Lindblom “不存在像纯粹经济学这种东西。”——M.Fridman

公共选择经济学——研究集体的公共决策过程以及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分配。 制度经济学派——聚焦制度分析 激进经济学(左派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制度严厉 批判,反私有制、反市场经济。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亚当斯密的时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1、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市场对商品需求量不断上升。 3、工业革命兴起,技术迅速发展。

4、“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 英国1536年法令规定,“身体健康的流浪汉”将被割

去耳朵,第三次被发现将处以死刑。1547年法令规定,那些拒绝工作的人们将被判给揭发他们的人做奴隶。

5、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就是为了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 真正来源。 以“民穷国富”为核心的经济政策:降低国内工资水 平,从而降低本国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国家干预经济,鼓励 出口、禁止或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例如,一些国家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 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早期重商主义(15-16世纪):强调少买,严禁货

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17-18世纪),强调多卖,允许货币输出,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

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晚期重商主义采取保护关税并发展工场手工业。

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图一小麦 劳动日数 产量(吨) 100 50 150 50 布 劳动日数 产量(匹) 100 20 50 20

法国 英国

图二法国 英国 小麦 劳动日数 产量(吨) 200 100 0 0 布 劳动日数 产量(匹) 0 0 200 80

斯密的政治经济学 财富不仅包括金银,还包括国家生产的所有 商品。 财富增长不仅发生在商业领域,而来自生产 领域。 民富还是民穷,取决于劳动的人数和劳动的 效率。 国民财富增长的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有助于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1)分工能减少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 时间损失; 2)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 “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 练程度。 斯密的时代,是工场手工业的时代,科学技术对 经济的贡献还没有充分展现。分工、专业化是提 高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分工的原则——

分工与市场范围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

人们终身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

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分工与市场范围互相促进——随着人们购买 力的提高,由于需求的拉动,会涌现许多新 兴产业。

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 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本国生产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

换取他国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获利。

不同性质的商品如何交换?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

意义。它有时表示 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

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 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 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劳动量(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

斯密的政治经济学 1、人的行为模式是设计经济体制的基础 最符合人类本性的经济体制,投入最小,产 出最大。 经济人——“利己主义个人”假设 2、“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有限的社 会资源在各部门和生产者之间的合理配置。 市场上的商品量一旦超过它的有效需求,价 格下跌。反之,价格上涨。

斯密的政治经济学 3、“没有政策的政策是最好的政策。” 1)国防与公共安全 2)法律制度——保护契约 3)产权制度——保证决策者会把利润和企 业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4)公共产品——例如,公共教育

斯密论中国 “近代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学,比较有利于制造及国外 贸易,即城市产业,比较不利于农业,即农村产 业。”“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 分地方工匠的境遇优于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 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于技工。” “中国幅员辽阔,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 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 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的国内市场,就能 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容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如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市场, 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 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i3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