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12-10 14: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资料 值得拥有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 (对应学生用书第11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

4.城市化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5.城市化特点的地区差异

地区 发达 国家 发展 特点 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②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③城市外围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④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⑤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①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但推进速度快;②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水平较中国家 低的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水平较高的分布在南美洲 中国的 城市化 [图文助记] 1.郊区城市化:

- 1 -

①城市化进程快;②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习资料 值得拥有

城市的引力使许多农村人口由农村或小城镇迁往城市郊区;同时,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使部分市区人口迁往环境较好的郊区。 2.逆城市化:

由于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心地价的上涨和环境恶化,导致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

[理解—要点突破]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表所示。

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特点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后期阶段 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问题 趋势 国家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中国 家 中期阶段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 国家 - 2 -

学习资料 值得拥有

城市起步 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合理性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20世纪 50~70年代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逆城市化 20世纪 70~80年代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再城市化 20世纪80 年代以后 时间 19~20世纪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表现 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世界城市化进程

(2018·河北唐山市质检)读我国某市1980年至2012年间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建成区面积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完成1~2题。

1.1980~2012年间,该城镇( )

①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 ②城镇化水平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下降 ③市区人口基本没有变化 ④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3 -

学习资料 值得拥有

A.商业服务地域范围扩大 B.城市级别提升 C.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提高 D.郊区城市化

1.C 2.C [第1题,注意图中的纵轴是变化水平,而不是变化值。图中三条曲线的取值都是正值,也就是都在增长,只不过有些年份增长快,而有些年份增长缓慢。所以,①④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建成区面积有所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因此农业区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商业服务地域范围会有所扩大,城市等级有所提高。]

3.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C.后期阶段

B.中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B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说明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应该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 考向2 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

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导学号:92040074】

国家 人口数/百万人 比重/%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D [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选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选项错误;该国

- 4 -

中国 1 338 17 *印度 1 155 13 德国 82 8 美国 307 45 学习资料 值得拥有

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2018·湖北武汉二中测试)因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被称为再城市化。下图显示欧洲西部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完成5~6题。

5.1984~1989年,出现再城市化的国家是( )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6.促使欧洲西部部分国家再城市化的因素是( ) A.传统工业的复苏 B.人口增长率提高 C.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D.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5.A 6.D [第5题,从图中看①②两国1980~1984年为逆城市化,1984~1989年出现再城市化;③1984~1989年,仍然是逆城市化;④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所以也就不存在再城市化;选A。第6题,对于欧洲西部地区来说传统工业的复苏、人口增长率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符合现实,A、B、C错;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治理,城市中心地区利于人类居住,出现再城市化,D对。]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城乡差距缩小。 2.城市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

(3)逆城市化: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hz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