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智 建筑与土木工程研一 二班

更新时间:2024-04-05 21: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

摘要:不容置否,中国古代的生态文明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形成与发展在

人类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人类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借鉴意义。这些思想不仅为中华文明史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更为中国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性前提。发倔和弘扬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代 生态文明 思想 当代 启示 一、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顺应时中的生态实践观、厚德载物的生态伦理观。

一是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所谓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而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但在佛家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

二是顺应时中的生态实践观。儒家在生态实践上遵循的基本行为方式就是:顺应时中,强调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季节气候、土壤资源的有序性和承载力相一致、相协调、相平衡。儒家认为,只有顺应时中的生产实践,才是既发展人类又发展生态的行为。否则,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不仅不能成功,还将导致自然生态的破坏,其结果必然是深沉的灾难。道家讲爱护动植物,不是盲目的爱护,而是要依照“道”的原则。人要依靠动植物作为生活资料的来源,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必须按照自然之“道”行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太上感应篇》说:“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就是要按照自然之道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之物。

三是厚德载物的生态伦理观。儒家生态道德观的根本就是仁爱。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却不仁爱;对于民众,仁爱却不亲近。由亲近亲人而仁爱民众,由仁爱民众而爱惜万物。这种仁爱的终极体现就是使所仁爱之人物能够充分展现其应有的生命本性及历程。道家则可以概括为“四知”原则,即“知常曰明”的环保意识,指具有了解和把握事物生长变化的内在规律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智慧,认为那种出于人的主观偏好来理解和对待自然事物的方式是对自然的损害。“知和曰常”的和谐观念,道家认为自然界有其美好的安排和秩序,人只要顺其自然,与自然事物互不干预,和谐共处,就会无为而无不为。“知止不殆”的适度发展原则,老子认为,人在认识自然的时候,关键是要认识和掌握自然的客观规律,有节制地取舍自然所赐之物,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而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知足不辱”的人生真谛,所谓“知足”,并非消极保守、不求进取,而是求进取中要讲究实际,讲究限度,尊重规律,尊重天极,不追求虚荣、为所欲为、贪得无厌,否则只能招致更大的祸患。佛家则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 二、古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和重要的启蒙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

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价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但是,光靠政府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开了一个好头,但任务的顺利完成,关键还在于企业和个人的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生态、文明的中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ho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