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更新时间:2023-11-28 23: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史
【摘要】 选官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它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部落禅让制,奴隶社会的世袭制,秦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以及明清对科举制度的发展而形成的八股取士制度。关键词 禅让制 客卿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八股取士
一、原始的选官制度之禅让制
1、禅让制度简介
“禅让”制度,“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公元前2337年 -公元前2110年)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这是一种“非血统继承制”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尧舜禹“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禅让制之后的制度被称为:王位世袭制,主要是为“家天下”。
2、禅让制度的表现形式
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 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1
3历史上的禅让制度
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该制度于公元前2338年被废除。“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禅让”制度,即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且非血统的人,例如:伊祁姓的尧让位给姚姓的舜,舜让位给姒姓的禹。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结果就是阶级的分化,过去各自实力相当而产生的部落联盟最终被某个最强大的部落统一或者控制,所以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原始部落共和制度必然被父系社会的终极体制---世袭制取代。
二、夏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
1、天下为家之世袭制
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禅让制的惯例被破坏,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为奴隶社会的“家天下”所取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夏、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据《礼记礼运篇》记载,当时诸侯传位和官吏任用,均是“世及以为礼”,即实行世官制。在这种制度下,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周世官制的特点是:它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那些担任王室或诸
2
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便是受封的各级封君,他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 2春秋战国时代的客卿制度
春秋时,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主义。
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唯功唯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例如:“以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
“客”,据史家解释,就是“宾客”。战国以客出仕的史实中,仍以秦国最为典型。到此,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中国春秋时期,那时的养客之风盛行.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到了战国后期客卿则成为进入仕途的一条重要手段,比如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等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是通过客卿成为一代权臣的。 2. 察举制
秦朝以后,封建的选官制度有了发展。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各方面人才的涌现是汉武帝时期出现鼎盛局面的重要原因。 东汉时期继续实行察举制,但前后有所变化。初期主要依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中期以后,豪强地主势力开始恶性膨胀,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
3
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 3.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开始实行,隋唐时被废除。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打破了原有的统治秩序,使汉代的察举制度无法继续实行下去。曹操为发展自己的势力,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丕当政时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具体做法是: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本州的中正官,察访士人,评列九品,作为官吏除授的依据;中正评定士人,家世、才能并重。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选拔人才的途径。由于中正官一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等级森严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 选官制度的不断完善——科举制
1、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隋朝兴起: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誓愫闷,科举制形成.
<2>唐朝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4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家族名望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需要指出的是,科举制虽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但它仍然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 2宋朝科举制的发展。
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殿试成为定制和“糊名法”的实行,采取的名额也比唐朝大大增加了。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也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统治基础,还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四、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 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 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 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 状元、 榜眼和 探花。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 1、八股取士 - 目的和内容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君权,消除威胁中央集权的离心因素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
5
正在阅读:
浅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1-28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06-22
养猪场实习报告11-26
建设工程标准会议纪要样板08-30
2014年两会时间02-18
一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教案(完整版)05-30
关于感恩父母的话02-10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03-08
教师对学生的寄语02-0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中国
- 古代
- 制度
- 谈话艺术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安全标准化考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修)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届高三政治试卷(含答案)
-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 20XX大学生党章学习思想汇报20XX字doc可编辑
- 唐诗300首
- 中国绝缘护罩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
- 道德经标准版
- 刑法总论名词解释
- 传媒的发展历史
- 物价局首问责任制度
-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
- 2014年3月20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汇报
- 2013年安徽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汇总
- 戏说无线电呼号字母解释法
- 李伯斯金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2.5.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doc
- 20XX优秀大学入团申请书参考doc可编辑
- 2016年越秀区铁一中学中考一模试题
- 关于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结算造价内容的认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