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内容

更新时间:2024-05-03 02: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点

1、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

2、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

3、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或服务。

4、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如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中心等;卫生行业,如各类民办医院、康复中心等;文化体育行业,如各类艺术培训中心、运动俱乐部等;劳动类,如各类职业培训中心等;民政类,如各类民办敬老院、老人服务中心等;还有建设类、科技类以及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等。 5、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的物品。 6、事业单位法人的特征

所谓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的单位。

(1)以公益为目的,而非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事业单位所取得的利益只能用于其目的事业,不能分配给出资人。

(2)事业单位法人的独立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也可以通过集资入股或者由集体出资等方式取得。比如说民办大学、民法研究所等。

(3)事业单位法人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活动。

(4)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行政命令组建的事业单位,从成立之日起,具备法人资格;由自然人或者法人自愿组建的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办理法人登记,方可取得法人资格。 7、公共物品的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厂商或个人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其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其他厂商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另一个表述方式是: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再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为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这样做成本太高。不论个人或厂商是否为之付款,都能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中得到利益。 8、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

NGO主要有三大资金来源:一是政府的投入,二是会费及服务收费,三是社会捐赠。

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公司赠款;项目捐赠和服务的收入;会费收入与俱乐部制度;专门活动;经营收入;电子慈善。

公共事业的内涵

一、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一)需要层次理论

1 人类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 自我实现需要。

2.需要分类

从需要的主体来看,需要可以分为个人需要、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从需要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从需要的起源来看,自然需要与文化需要。 什么是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

1、公共需要是全社会(全地区)的共同需要,反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社会愈发展,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共同成分愈充分,共同利益愈明显。

2、公共需要具有整体性,无法分割。公共需要不是人们个别利益的混合。 3、公共需要不以人们的地位和收入为分界限。

这与私人需要不同,私人需要是以地位和收入为界限的,不同收入水平有不同需要,富人和穷人的私人消费水平显然不同,而公共需要则不分富人和穷人。例如,在享受国防、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管理、防洪水利等利益方面,是完全平等的,同时也是机会均等的。

4、公共需要是一种有效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等同于政府需求。社会总需求包括政府需求和私人需求。各代表着一定的社会购买力。公共需要作为政府需求,是一种现实的购买力,代表着一定的货币流量和货币存量。 公共需要的范围 作为公共需要,有一定的范围。确定一种需要是否应归属公共需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判别: 1、符合公众共同利。

2、私人不能满足(或私人不愿提供)。 3、根据社会利益应该由国家提供或垄断 公共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事物 决定着公共需要范围的物质力量 首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其次,由社会生产关系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共需要可以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刚性的公共需要(典型的公共需要),这类公共需要,基本上或全部由国家解决。例如,行政、国防、城市公共设施、基础科研、环境保护、义务教育。 第二类,有弹性的公共需要,职业教育、医院、交通、通讯、能源。

第三类,随机的公共需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对某些产业进行投资。 3.公共需要主要内容

现代社会的公共需要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国防、公安、外交等; 第二,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公正司法等; 第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公众医疗保健、义务教育、公共交通、公共图书馆等;

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如公共组织的扶贫、社会保险等;

第五,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国有资产管理、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第六,维护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要。

(二)公共物品 物品的分类

1. 公共产品: 利益不可分割, 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2. 私人产品: 利益可以分割, 满足私人需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3. 准公共物品: 利益部分可以分割,满足社会部分成员需要 案例

公共地的悲剧

在某小镇上,该镇居民从事的最重要经济活动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售可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没有任何一个家庭拥有这块土地,而是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羊。因为土地很大,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地,长时间以来,允许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 时光流逝,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思考题:

1.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2.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

公共地悲剧是指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 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或服务。 私人产品的特征:

一是所有权上的排他性,即能够在财产权上明确这一产品只属于我而不属于他人,表明这类产品具有产权上的可分割性。 二是消费上具有的竞争性,即该产品不能公共消费,某个社会成员消费它以后其他人员就难以无偿消费。 3.公共物品的类型

根据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分类:

1、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的物品。 2、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

①公共资源:既有非排他性,但又有竞争性; ②俱乐部产品:既有非竞争性,但又有排他性。 准公共物品

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消费者达到一定规模后,消费产生 拥挤性竞争,如道路、桥梁、停车场等

价格排它性公共物品:在效益上可以定价、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的准公共物品,如公园、文化遗址等

思考:拥挤性公共物品与价格排它性公共物品哪类公共性更强些? 4.准公共物品的类型

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医院、应用科学研究、体育、公路、农林技术推广等事业单位,其向社会提供的属于准公共产品。

实行企业核算的自来水、供电、邮政、市政建设、铁路、港口、码头、城市公共交通等,也

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围。

第三节公共事业的内涵

1.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

(1)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 A无法解决“搭便车”的问题。

搭便车:是指某一消费者若他需要消费某类产品,他可不支付任何价格而消费,由此,决定了他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支付“无谓的价格”的。

B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要求这些产品必须免费提供,这也是私人企业难以接受的。 (2)政府是供给公共物品的主体

公共物品的特点决定了私人部门不能有效供给公共物品,政府就成为供给公共物品的主体。 (3)公共物品的规模供给

公共物品是具有社会共享性的物品和服务,因此公共部门通常情况下不可能为单个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特殊服务,只能是规模供给、无差异供给。人们在接受时没有选择的自由。 (4)公共物品的非均衡供给

由于缺乏准确反映人们对公共物品需求偏好的机制,公共物品供给等于需求的均衡状态难以实现。

纯公共物品往往规模巨大,投入费用高,一般由政府统一供给;市场为何不能实现充分供给? 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1、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水平。 2、强制性融资——解决搭便车问题 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摊的合作性融资方式,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融资方式(如征税)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案例分析】神木免费医疗能否复制

神木,因为在全国率先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一度被老百姓称为“离共产主义最近的地方”。但自启动之初,赞许和质疑之声便与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实施相伴而行。 神木医改政策的主要内容

拥有神木户口的城乡居民只要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即统一实行门诊医疗卡和住院报销制,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30万。

设立了7所县级、5所省级、6所北京的知名医院在内的定点医院。 许多其他医院不提供报销的医疗项目也纳入了报销之列,比如安装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等等。

在乡镇医院、县医院、外地的医院花费分别达到200元、400元,3000元的标准线,即给予报销。 问题:

1.神木模式的政策内容

2.神木免费医疗制度实施后的情况

3.如何杜绝公共资源不受节制地滥用? 4.神木的医改模式能否被其他地区复制? 宿 迁 医 改:80分还是20分

1999年,宿迁医改开始。2001年到2002年,宿迁大规模地“卖医院”,将全市134家医院卖掉133家,引起巨大争议。

在新体制下,原来的国有医院由民间资本控股,民间资本新建医院,或者是医生集体控股等。医院领导不再接受行政任命,医院直接互相竞争。

宿迁医改的“三分”原则:管办分离,医卫分策、医防分设 政府集中医卫的行业管理,开放有监管的医疗服务市场

集中财力,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到乡村基层的卫生防保体系

组织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包括向需方——首先是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补贴。 问题:

1.宿迁医改的背景与动力 2.宿迁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模式 3.对宿迁医改评价的不同声音

4.宿迁医改对全国新医改方案的启示 一、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两种方式

(一)政府直接生产:纯公共物品和自然垄断性很高的准公共物品。

(二)政府间接生产: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激,引导私人企业参与公共物品生产。

公共物品管理的政府行为

(1)体现国家意志的公共物品:如法律法规、市场规则、社会秩序、各级行政管理、司法、国防、军队、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造币厂等; (2)与社会公平、分配目标有关的公共物品:如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教育、社会保障、保护穷人的收入再分配等;

(3)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公共物品:道路、大江大河的治理,环境保护、基础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图书馆、博物馆、消防等;

(4)具有很强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类公共物品:如电力、通讯、铁路、邮政、自来水、燃气等。

1、政府利用市场生产公共物品的原因 (1)公共物品的公共性的变化 (2)公共部门生产的低效率及浪费

(3)民众对于公共物品质量的关注上升及需求的多样化 2、政府利用市场生产公共物品的方法 (1)签订协议或合同(合同外包) (2)授予经营权(特许经营) (3)经济资助 (4)政府参股

二、改革政府在公共物品管理中的行为 1、合理调整政府的经济活动领域 2、完善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3、促进公共物品生产主体多元化 4、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

5、为非政府主体进入公共物品生产经营领域提供法律保护、财政支持和进行监管 6、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分工 公共事业

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以不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 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业。

一、涵义

本质一种公共责任,其特征在于体现追求公共性及相应效率 1、在此讨论公共责任的意义何在?

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实现保证防止权力滥用有利于民主进步和社会发展 2、你认为公共责任具体表现有那些,请举例说明?

观点:国外有关公共责任(accountability)有三层意思: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responsibility),负责任意味着具有高度的职责感和义务感——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公共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

在行为实施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answerability),受外界评判机构的控制并向其汇报、解释、说明原因、反映情况、承担义务和提供账目等 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评判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liability),撤销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惩罚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并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

含义:实现责任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责任实现的途径 1、行政控制机制

科层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双规”、“双限”、“双开” 2、立法控制机制

立法明确公共责任构建责任型政府(议会制、总统制、人大制) 3、司法控制机制 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4、公民参与控制机制

听证会制度民意调查制度专业委员会咨询审议制度相关群体或公民建议制度 弱势群体申诉或救济制度案例:我国上访制度的困境 5、信息公开控制机制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官员配偶子女就业及财产公开制度 会议公开制度

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制度 行政执行信息公开制度

行政效果信息公开制度 6、其他控制机制

媒体舆论监督机制问责制引咎辞职制

前三种机制是基本的、传统机制,但是没有民意的体现,驱动力不足,特别是在我国“议行合一”的体制下容易出现“官官相互”的现象,后三种机制在我国承待发展。

公共责任表现为什么?

公共责任控制机制包括哪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hm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