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课件

更新时间:2024-07-08 16: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含义 一.美国哲学百科全书的观点

主要针对正常人; 为人的一生服务;

强调认知,重视理性因素的作用; 强调个性差异; 利用环境因素的作用; 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

二.美国其他咨询心理学家的观点

① 莉奥妮 E 泰勒(Leone E Tyler):咨询是一种从心理上进行帮助的活动,它集中

于自我同一感的成长以及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选择和作出行动的问题。 ② 塞西尔 H 帕特森(Cecil H Patterson):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

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气氛或条件,使各种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体,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③ 美国劳工部《职业名称词典》(1965)规定:“心理咨询学家的任务是在中小学、

学院、大学、医院、诊所、康复中心和工业中提供个别或集体的指导和咨询服务,以帮助人们在个人、社会、教育、职业等方面取得更有效的发展和成就。”

三.国内的观点:

“咨询”一词在我国古代是分而言之的。最早载于《书舜典》“咨十有二牧”,这里的“咨”就是商量的意思;《书舜典》又载“询于四岳”,这里的“询”就是询问的意思。“咨询”源自拉丁语“consultation”,其基本含义为商讨、协商。英语为“counsel”,俄语为“koncyltau”也是商讨、劝告、质疑的意思。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要根据以往的知识用最概括的语言来规定出它的性质和范围,但是由于这门学科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因而只能根据其基本性质进行说明。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简史

一 .萌芽阶段

虽然咨询心理学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但是其萌芽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 1:古希腊哲人哥尔创立的颅相学,是“咨询心理学”的典型代表。

他认为,人的各种心理才能都会反映到颅骨外形上。颅相学作为一种推测心理才能,特别是智力才能的方法,一直传至上个世纪初,成为科学的先导。(在我国现在仍有此种说法)

2:中国古代有关心理治疗的实例

《黄帝内经》:“精神进,志意治,故病可愈。令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说明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振奋精神,坚强意志,使疾病治愈;消极颓废的心理,则无法治愈疾病。

该书还提出了心理治疗的三种方式。第一种,说理开导式的心理治疗(顺治法);第二种,以情胜情式的心理治疗;第三,惊式心理治疗(反式心理治疗)。

3:18世纪末,维也纳医生麦斯麦提出了人体的动物磁力学说,并开设了通磁治疗院(通过催眠与暗示的作用进行),从此,心理治疗便作为一种专门的治疗形式出现了。西方医学之父西波克拉特在公元前400多年就非常强调语言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二. 形成发展阶段 1.形成阶段

① 1900年,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梦的解释》问世,建立了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体系,为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奠定了第一个理论基础。(释梦,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一个人梦中所出现的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在临床方面,弗洛伊德发明了“宣泄式”的治疗方法,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的心理活动依赖于体内的某种能量,当能量积累到很多时,就需要宣泄出来。随后,他又用自由联想法代替了催眠术。

② 20世纪初,弗兰克 帕特森发表了《选择职业》一书,在该书中提出了帮助个人选择职业的若干方法学问题。

书中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必须与其本人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相符合,为了获得理想的职业,不仅要对所处的环境进行正确的评估,还要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这些观点形成了该时期心理咨询的一些核心内容。

该阶段的心理咨询,主要是为儿童和学生服务,尤其是采用心理测验技术,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例如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立了对学龄儿童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的诊所;1920年,依利诺州也建立了类似的研究所。心理治疗则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占据了主导地位。 2.发展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咨询对象扩大;咨询范围迅速扩大;方法更加科学化。特别是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的使用,对咨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形成了“心理治疗的年代”,并由此产生了众多的心理治疗方法。卡尔 罗杰斯1942年发表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他提出的非指导性咨询的概念,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咨询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三.迅速职业化的阶段

二次大战以后,咨询和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职业。新的理

论相继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方法也逐渐完善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首先对心理咨询进行了程序化的管理和训练。1949年美国心理学会召开了关于训练临床心理学专家的专门学术会议,制定了临床心理的职业原则,并决定对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评价、心理治疗和科学研究3个方面的培训。之后,又对申请开业的执照问题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准问题作了补充规定。至此,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被最终确立了,并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亲自签署了“有关设置小区心理卫生咨询中心”的文件,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这一法案。该法案预定于1970年在全国建立500所心理卫生中心,由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联合进行工作。

日本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在二此大战前就已开展,著名的“森田疗法”就产生于这个时期。二战以后,日本引进了心身医学的概念,并逐步完善了心身医学的理论和应用。1965年,日本制定了设立“心理卫生中心”的法令,以小区为单位推行心理卫生保健和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日本的发展,是从初期以精神分析疗法、催眠疗法为中心,逐渐向自我训练法、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现存在主义分析、交流分析等综合方向转化,研究领域则以临床观察为中心向以实验研究为中心转化。目前,日本的心理咨询主要倾向于个人中心、行为咨询、精神分析、认识与教学等方面。

前苏联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莫斯科市的“家庭心理咨询中心”享遇国内外。前苏联心理咨询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物理学、几何学、英语等材料构成诊断法探讨学生智力发展与接受能力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咨询心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提高。从1976年开始,前苏联卫生部主持编写了医学心理学教科书,在医学院校讲授有关心理咨询的内容。

同时,心理咨询也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被世界许多国家所确立。

四.中国心理咨询的发展

1.建国前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教育科首开心理系。1929年5月,建立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1936年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家发瓒功不可磨。他于1936年开始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工作,随后又在北京一些地区开办心理卫生咨询门诊,抗战期间,他又在重庆开设了心理卫生室。丁瓒是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倡导者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创者。他强调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观点,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至尽仍有重要的指导

作用,也为建立我国的询心理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相继成立了一些相关的医学心理研究机构,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方面的工作。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潘菽、黄坚厚、林传鼎、陈学诗、伍正谊和程玉麟等。 2.解放后

建国初期,在少数医院仍有医学心理学的专业工作者,但是由于文革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咨询重新发展起来。1979年北京医学院率先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受教育部委托和中科院心理所一起,举办了医学心理学师资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数百名专业人员。此外,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杭州大学心理系也举办了很多心理咨询培训班。 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主要有三类:以医院为基础的临床心理咨询;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心理咨询;独立的、综合性的心理咨询机构。 有关心理咨询的科研论文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科学〈〈通讯》、《中国社会医学》、〈〈医学与哲学〉〉。期间一些有关心理咨询的专著也相继出版,例如〈〈医学心理学概论〉〉、〈〈心理治疗〉〉等。但是,从咨询心理学的体系撰写并对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指导作用的专著至尽没有。

此外,香港和台湾也开展了大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两地的工作要好于大陆。

第三节 咨询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任务

自1909年帕森发表〈〈选择职业〉〉以来,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心理咨询迅速发展,它不但成为维护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而且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文明也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毫无疑问,咨询心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必将有其光辉灿烂的前景。

一 .发展趋势

1.理论思想方面

随着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心理咨询的理论模式也很多,与此相应的“主义”和概念也比比皆是,仅就心理治疗的方法而言,目前就有250多种,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但对心理咨询影响最大的理论仍然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学术界更加重视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作用。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充分体现了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而且可以断定这一模式将成为心理咨询理论思想的新模式。 2.学科体系

和社会存在从理论部分考虑,咨询心理学的体系是从人的本质出发,综合人的生物存在、心理存在和社会存在,把个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体系统和社会系统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系统。该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然界、理化与生物因素;第二,家庭、亲属、邻居、同学等人际关系因素;第三,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因素。咨询心理学在理论上要研究这个综合系统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探讨健全人格形成的客观规律。

从应用部分来看,咨询心理学要解决人类客观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3.机构设置

① 精神病医院 ② 综合医院 ③ 专业咨询机构 ④ 学校心理咨询

※※ 关于专业培训

第一学年(基础课)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科学、哲学、(伦理学) 第二学年(专业基础课)

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概论、社会医学、神经精神病学、性学 第三学年(专业课)

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诊断与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学、心理卫生学、心理统计学

第四学年(实习课)

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心理调查

二 .咨询心理学的任务

1.提高自我认识 2.提高生活质量 3.促进生活提高

现代科学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心理学在这其中起着重

要的媒介作用;二是重视发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动机,用“人的世界”,代替“物的世界”。

※※急需解决的问题: 管理人的人不懂得人;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科学合理的使用心

理能量

4.促进社会文明

第二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原则

一.交友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启发性原则

四.尊重信任与细心相结合的原则

五.明确与委婉相结合的原则

六.整体性原则

七.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原则

八.保密性原则

九.咨询与治疗相结合的员原则

专家(坏笑一下)接着说: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你知道吗?(继续)女孩带着愧疚,会想办法在今后的婚姻中尽力去弥补。会对她的男朋友更好。这样做不是对她男友也有利吗? 专家的助理:明白了…… 点评:

这是一个带有明显文化色彩的案例(这种情况导致的心理矛盾在西方是很难出现的)。咨询过程要长很多,但大体过程如此。在整个咨询中,表面上看咨询师把咨客引入了深度的自我思考与体验中,并且尽量试图保持一种“中立”的原则,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咨客自己做出决定,解开自我矛盾。

然而,这是一个明显带有诱导性的咨询,并且事实上丢失了所谓的“中立性”原则。咨询师已经为女孩A铺好了路,只等着她沿着自己的路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并且,咨询带有太过明显的个人价值观倾向性。甚至可以说,咨询师已将自己的意志、想法强加给了对方,尽管没有直接地说明。而是借咨客自己的嘴说出来。

不想做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但是,即使抛开咨询技术不谈,仅从这个咨询案例来看,客观地说,这位“心理专家”恐怕欠缺心理学功底。首先,缺少对于事件来龙去脉的了解、价值观以及双方性取向的分析、以往经历的细节(比如前恋爱过程等等),再进一步说缺乏对于事件的透析。简单说,没有去了解应该去了解的事情,更没有通过事情去分析彼此的相融度。而是简单了解事情经过后,横加自己的价

值观。

也许,真如“专家”预料,一切皆可平静如常,他们可以顺利步入婚姻。然而,潜在的危机是否会爆发永远是未知数。从道德的层面来看,或许这对于男孩并不公平,或许A并不是他要寻找的人。所谓的“善意的谎言”表面是为对方着想,但无非是自欺欺人。具体地说,因为A可能根本达不到男友的择偶标准。而只是A由于感情因素难以割忍男友,其结果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继续感情)。依据“专家”的指示,并没有去真正从男友角度考虑(欺骗对于一个人或许比坦言的伤害更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行为与观念密不可分,它们是双向影响的。且行为对态度影响要更大。我们不去做极端性假设,不去假设A是性开放者或者很容易陷入感情。我们只把A当作较普遍的一类:因爱而性,种种不得已原因导致分手。在这种情况中,又可能包含太过复杂的各种情况与现象。例如,引发行为的性观念上的差异造成双方对此问题思想上的鸿沟。不同的观念又会作用于不同的行为。从心理角度对于行为与观念的剖析,行为与思想不断调整以达和谐。简单地说,有什么样的行为很可能有什么样的观念,即使在最初相互矛盾,但这种矛盾性会逐步调整最终达成一致(比如,我吸烟,我总会为吸烟找到合理的解释)。行为上的差异性(一个有性经历,一个是处男)总会或多或少地引起观念上的差异。这种性态度上的差异性又会反作用到行为本身。这种鸿沟可能很难融合甚至越来越大。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角度的解释,还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更多

的痕迹来解释婚恋问题,留给大家去思考。

本文只是想通过一个咨询案例来说明——在专业咨询的背后有一片海。一片专业知识的海,需要相当的广度与深度。心理咨询由于其广泛涉及日常生活问题,任何有一定社会经验、婚姻经历的人都可以讲上很多,然而这种基于个人社会经验的“咨询”是否具有客观性与科学性,是非常值得商榷的。无论咨询还是治疗应该具有更深远的社会价值。在这个案例中,帮助咨客寻找更匹配、长久的婚姻,远比帮助咨客顺利踏入婚姻更具有社会价值。

面对此类问题,再深一层从文化角度上说,是前卫的思想(或者说更趋向于自然的性行为)与“落后”的婚姻观念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产物。(以后有时间我将具体阐述这个问题)。总之,咨询在注重其沟通技术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内容的专业技术含量,建议应该是以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的。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是咨询师非常值得探索的。

第三章 咨询与治疗的关系

第一节 咨询与治疗的含义

一.咨询 二.治疗

第二节 咨询与治疗的关系

一.工作任务不同(R.Starang斯特朗);(J.G.Watins瓦特金);(O.H.Mowrer莫厄尔】

咨询是:(见前)

治疗是:弥补患者过去已经形成的损害,解决或改变发展结构障碍。

二.对象和情景不同

咨询遵循教育的模式,求助者多为正常对象;

治疗是:心理异常的病人,在临床和医疗情境中开展工作,不是一般意义的心理保健。

三.工作方式不同

心理咨询应用更多的方式介入求助者的生活环境中; 心理治疗:成对会谈。

四.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

心理咨询:具有现实指向的性质,涉及的是意识问题:如职业选择、培养教育、生活和

工作、学习指导等,多采用认知和伦理途径,引导个体入现实世界; 心理治疗:涉及内在的人格问题,更多的是与无意识打交道。 日本心理学家伊东博·衫溪一言的观点-----包含关系

第四章 心理咨询的过程

第一节 心理咨询过程的特点

一.双向性特点

1.咨询关系的构成: 2.双方的不同作用:

咨询师主导作用(专业知识、技巧、特殊身份);

求助者主体作用(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求助者的努力程度)

二.多端性特点

1.心理全貌的构成

2.问题行为和心理产生的原因 3.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三.社会性特点

1.关注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2.解决问题需争取各方资源的支持和配合

积极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心理现象的社会植跟性与个体主义倾向的矛盾,这一矛盾集中表现在忽视心理和行为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从个体内部寻求行为的原因,从个体本身寻求心理和行为的解释。(西方主流心理学一直坚持该观点)

构造主义心理学:探索意识的元素及其结合的方式,对文化的影响丝毫不感兴趣; 行为主义心理学:致力于刺激和反应的分析,把社会文化背景作为无关因素加以控制; 精神分析心理学:挖掘行为的潜意识动力,文化成为性本能压抑后升华的结果; 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追求潜能的自我实现的个体,而潜能只不过是一种“类似本

能”,本质上还是一股生物动力;

认知心理学:把个体内部的图式和结构作为分析的重点,文化的影响被置于外。

四.渐进性特点

1.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的 2.克服不良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五.反复性特点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过程

一.搜集资料阶段

谈话(收集资料,维护心理平衡) (1)一般资料

(2)咨询的主要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 (3)现在以及近期的情况 (4)早年回忆 (5)对家庭的看法 (6)出生和成长情况

(7)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 (8)受教育情况 (9)工作情况 (10)性发育情况 (11)婚姻和家庭情况 (12)社会人际关系 (13)兴趣和特长 (14)生活的转折点 (15)对未来的看法

(16)其他:其他附加的任何资料

观察

(1)外表和行为

(2)认知过程和功能 (3)思维内容 (4)情绪状态 (5)言语特点

(6)对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 (7)人格特征

心理测验

(1)正确选择测验材料,针对性要强 (2)不能滥用

(3)测验结果要可靠(指导语、标准答案、计分方法、消除顾虑等)

二.诊断分析阶段:美国咨询心理学家沃斯制定的大纲:

咨询过程中的诊断分析提纲

A 发展状况

a 年龄和教育水平以及本人提出的问题

b 分析与咨询对象的年龄组有关的任务、角色和问题 c 目前的物质和社会文化环境。 B 心理状况

a 一般状况:咨询对象的人生观、需求观、成熟水平、生活中不利

因素的情况、生活方式。

B 自我认识:对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别人如何看他、理想自我、如

何看待成就。

C 独立性:应付现实的能力、决定能力、自我控制程度和方法、适

应环境的能力。

C 工作

A 正在做的工作:种类;如没有工作为什么?如果是家庭妇女,主要

活动是什么?

b 对待工作的感情和态度 c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情况 d 工作本身的优缺点 e 未来的打算 f 业余活动。

——----------------------------------------------------- D 人际关系

a 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b 对家庭成员的描述 c 对家庭的一般感觉 d 问题与冲突

e 解决冲突的方式

f 其他方面的重要关系。 E 健康状况

a 求助者对健康状况的总看法 b 健康状况对其生活的影响 c 健康习惯

d 过去或现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情况。

-------------------------------------------------------

三.确立目标,实施劝导帮助阶段

1.促进心理治疗变化的非特殊的或共同的因素 求助者的特征

积极的期望、希望或信任 苦恼的或不一致的求助者 求助者积极地寻求帮助 咨询师的素质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素质 培养希望或积极的盼望 热心和积极的关心 共情性的理解

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医治者 非判定性以及接受容纳性 变化过程

宣泄或情感畅通的机会 新行为的获得和练习实践 提供理解的基本原理∕模式 培养洞察力∕意识 感情和人际关系学习 建议

成功以及掌握经验 说服

安慰效应

心理咨询师身份同一性的认定 行为的自我控制 化解压力 系统脱敏

提供信息∕教育

治疗方法

仪式∕技术的使用 关注“内心世界” 坚持一种理论 康复环境的创造

两个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交流

对求助者和治疗师角色的解释说明

Grencavage and Norcoss(1990)

2.建立咨询目标的意义 ⑴明确方向

⑵检验咨询效果

⑶本身所具有的治疗效果(求助者的积极参与)

3.咨询目标的类别 ⑴内部与外部目标

内部目标:求助者本人给自己提出的目标 外部目标:其他人对求助者提出的 ⑵中间与终极目标

中间目标:咨询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终极目标:根本目标

目标的最后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咨询理论与方法的局限;专业

技能的制约;求助者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咨询关系等。

4.矫正、发展和预防的目标

矫正目标:消除或减少求助者存在的某些非适应性心理与行为; 发展目标:增长的目标,挖掘潜力,提高适应能力,促进自我实

现。

预防目标:帮助求助者减少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提

高心理健康水平。

综合目标:终极目标

5.咨询目标有效性的标准 ⑴具体 ⑵可行

⑶积极

⑷双方均可接受 ⑸属于心理学性质 ⑹可以评估

⑺多层次的统一

6.制定咨询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 ⑴列出相关因素;

⑵确定主要相关因素; ⑶相关因素分类; ⑷预测结局。

该阶段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教师、心理医生。

四.追踪检查阶段

追踪的目的:咨询是否有效;

求助者是否能用已经获得的行为模式和应对环境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 评价咨询过程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

咨询与治疗结果:三种情况

追踪的形式:备忘录(一般资料、原有问题的表现、之后生

活中发生的事件、主观感受、他人评价等) 访问求助者 召开座谈会

※※咨询效果的评定※※ 1. 咨询效果的评定 2. 有效性、不良结果和效率

(1)有效性:经过咨询与治疗后,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出现的积极变化。但要特别重视求助者潜在的适应能力与生长(自愈)。 (2)不良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而且问题变得严重化。此时需要

注意区分求助者的原有问题和可能由咨询所引起的新问题。

(3)效率:求助者的付出与所得相比。

3. 多种指标的综合评定: -----评定指标 (1)主观与客观 (2)定性与定量 (3)即时性与连续性 (4)不同的评定者 -----评定内容 (1)症状 (2)体征 (3)心理状态 (4)行为方式 (5)人格成熟

(6)社会功能(工作、社交生活、学习等) 3.评定工具

(1)标准化的评定工具

(2)自设评定工具:在了解求助者的基础上,确定咨询目标,并设

计出能够反映求助者问题的条目,并确定统一的评分标准。随咨询和治疗的进行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二.评定者

1.求助者---自身体验(受限于求助者的自我意识水平、言语表达能力、

社会赞许反应即哈罗-古徳拜效应、移情作用以及咨询师的隐含压力等)

2.旁观者---家人朋友或者是受过训练的“盲目观察者” 3.咨询者---掌握了全面的资料、受过专业训练 三.咨询效果的评定时期

1. 初期效果评定---适用于某些急性症状

原因在于:求助者放心;倾诉;咨询师的支持;对咨询和未来的的信

心。效果难于持久。

2. 中期效果评定---外显行为的改善

原因在于:经过咨询逐渐了解自己的困难所在,找到了处理问题的方

法。效果容易出现波动。

3. 后期效果的评定---人格上的变化 效果容易维持,可以影响以后的生活。

4.远期效果的评定---长期跟踪评定(社会功能方面) 四.咨询效果的临床和统计显著性

1. 临床统计性:心理咨询的效果能够满足求助者、咨询者和研究者所设定的效果指标的程度,它是从临床角度看咨询的有效程度。 2. 统计显著性:是指在对咨询效果进行随机大次数观察和实验中所呈现出的显著性程度,即咨询效果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程度。其局限性在于一是不能够提供求助者对咨询的多种不同的反应;二是咨询和治疗的效果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但并不意味着临床上也有显著性。

五.咨询效果的维持和巩固 1.归因-维持模型

求助者对自己所取得的行为改进作出何种归因对其未来的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成功的行为改变做内归因,将导致求助者对自己所具有的内在力量产生积极的自我推断,以增强其控制自己不适行为或症状的信心和勇气,这种信心和勇气将超出治疗环境而起作用。

对成功的行为改变做外归因,咨询效果只能出现在特定的咨询情境中,难以泛化到现实生活中。

达维森(Davison)的研究---失眠患者睡眠改进的内归因是否有利于维持改进。

实验组:真正的安眠药物治疗和自我放松训练。治疗进行一段时间后,告知他们所服用的药物对睡眠无任何帮助作用。(引导内归因) 对照组:真正的安眠药物治疗和自我放松训练。治疗进行一段时间后,告知他们服用的是一种高效的安眠药。(引导外归因)

结果:在治疗结束的前几天两组都保持了良好睡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的睡眠改进维持下来。

2如何提高求助者的内归因倾向---针对咨询者的权威而言

---最低限度奖励或惩罚原则(巧控制思想:Idea of subtle control) 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使自己的作用更隐蔽和不明显,努力不使求助者意识到他的改变是由咨询师的作用而产生的,以减少他们的受控制感。

第五章 心理咨询的技巧 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

一.咨询关系的意义 二.咨询关系的特征 1. 同盟关系—同舟共济

最早由格林森(Greenson)提出“治疗同盟”。

同盟关系可以提高求助者的自尊心,减少防御心理,促使他的探索以及接受新观点,尝试更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方式。 许又新的观点:新的人际关系(不批评、不包办代替、不偏倚) 亲密的人际关系(接受、理解、尊重、投情)

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2. 隐蔽和保密性的人际关系

---保证了求助者的自我暴露和自我探索 3. 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关系

咨询师应保持的客观性与中立性以及治疗者的共情等真诚的态度。 4. 受多重专业限制的关系

职责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专业的限制等。 5. 受求助者求助动机限制的关系 三.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

1. 共情---影响咨询关系的首要因素,心理咨询的基本特质。 含义:咨询师以求助者为参照体系,体验其感受; 运用专业技巧向求助者传达这一感受; 引导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思考。 意义:帮助咨询师理解求助者,掌握准确信息;

求助者被接纳,利于咨询关系的积极发展; 求助者更多的自我表露,咨询师获得更多信息; 本身所具有的治疗效果。

技巧:

☆☆确定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咨询师尝试表达自己的共情; 共情表达应适当;

注意表达方式的非言语模式;

理性的把握角色和理性共情(马建青观点)。 ☆☆与亲朋好友一起练习与反应;

想象与描述练习。穆哥特伊德的观点(S.Murgatroyd)

常见障碍:

参照标准错误; 共情过多或不足;

注重言语共情忽视非言语共情; 丧失中立立场;

其他(空洞的、简单的、轻率地)。

共情的案例分析----不同共情水平的对比

可卡夫(R.Carhuff)和皮尔斯(Pierce)建构的五个共情反应等级: 水平1:没有理解和开导。咨询师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或安慰及建议;

水平2:没有理解,仅有些许开导。咨询师只注重信息内容,忽略情

感;

水平3:仅有理解,没有指导。咨询师对内容以及意义或情感都作出了反应;

水平4: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对求助者作出情感反应,又指出其不足; 水平5:理解、指导、行动都有。在4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行动措施。 案例1:

求助者:我已经尝试与父亲友好相处,但的确很难。他对我太过严厉。 水平1的咨询师:我相信将来总会行得通的。(安慰和否认,但是现在怎么办?)

或:你要努力去理解父亲的观点。(建议)

或:为什么你和你的父亲不能有好相处呢?(问题)

水平2的咨询师:你和你父亲的关系正处于困难时期。(只反映了求

助者的信息内容,没有情感反应)

水平3的咨询师:你曾尝试与父亲相处但是却又不成功,所以感到沮

丧。(只理解了求助者的情感,但没有指导)

水平4的咨询师:你似乎无法接近父亲,所以沮丧。你想让他对你宽

容一些是吗?(既有理解也有指导,但无具体的指导措施)

水平5的咨询师:你似乎不能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你希望他对

你宽容些。你是否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对你的父亲表达出你的这种愿望。

2. 积极关注※

含义;咨询师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或长处给予有选择的关注,并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使求助者发生积极变化。 使用时应注意克服的问题:

⑴脱离实际,盲目乐观(后果:淡化问题,缺乏共情;误认是咨询师

无能的表现)

⑵过分消极悲观 3.尊重(温暖)

含义: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现状,包括价值观、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等予以全面接受、悦纳。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⑴要完整的悦纳一个人 ⑵要一视同仁

⑶要以真诚为基础,以有利于求助者成长和发展为原则。 4.真诚

含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背后,不戴假面具,而以真我的面目出现于求助者面前,表里如一,真实可信的投身于咨询关系。(缩短距离、促使认同、有利于咨询关系) 如何使用:

⑴支持性的非言语行为 ⑵不过分强调专业角色 ⑶言语、行为、情感的一致性

⑷自发性:自然

⑸适当的自我流露(开放有益的气氛、缩短角色距离、促进情感表达、

引起自觉,设定合理目标)

⑹注意的问题(不等于完全说真话、不等于自我发泄、适度) 5.具体化

含义: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清楚准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所用的概

念,体验到的情感,经历的事件,澄清重要而具体的事实。

使用背景: ⑴问题模糊时 ⑵过分概括时 ⑶概念不清时 6.即时化

含义1: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关注此时此地,而不要过分关注过去或将

来。

含义2:当求助者涉及咨询关系时,咨询师要对此敏感,对其指向自

身的言语和行为以及情感予以反应。(有利于更多的自我暴露和探索、促进咨询过程的深化和发展)

注意事项: ⑴要即时 ⑵用现在时态 ⑶要用“我”作主体

⑷注意反应时机,因事而异 7.对峙

含义:咨询师向求助者指出并与之讨论存在于他身上的各种思想、情

感、行为之间的矛盾。

注意事项:

⑴适用的范围(穆哥特伊德的观点:真实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思

想感受与行动之间

的差异、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⑵谨慎使用(注意咨询关系、尝试性对峙、事实为依据)

案例分析:(S.Cormier,B.Cormier观点) ⑴言语和非言语行为

求助者:“我感到很舒服”(言语信息),同时又坐立不安并不时的摆

弄自己的手(非言语信息)

咨询师:你说你感到很舒服,可是同时你又在不安的摆弄自己的手。 ⑵言语信息和行动

求助者:“我要给他打电话”(言语信息)但是他又说,过去的一段时

间他并没有给他打电话(行动)

咨询师:你说你要给他打电话,可实际上你并没有这样做。 ⑶两个言语信息

求助者;“他交往的人很多,但我并不感到烦恼”(言语信息1),但是

我们之间的关系对他来说应该意味着更多的东西(言语信息2)

咨询师:刚开始你说你并不在意他的交往,现在你又觉得难过,因为

你们之间的关系对他来说好像不那么重要。

⑷两个非言语信息

求助者:直视咨询师(非言语信息1),然后把椅子从咨询师处移开(非

言语信息2)

咨询师:在你谈到这些的时候,你能直视我,可同时你有和我保持一

定的距离。

⑸咨询师与求助者矛盾

求助者是一个焦虑沮丧和记忆力减退的人。咨询师建议首先用药物来

治疗但遭到了拒绝。

咨询师:我认为药物在治疗你的疾病方面很有帮助,但是你不愿意,

那么你说现在我们怎样做才好呢?

⑹言语信息和情境

一对吵架的夫妇为缓解家庭矛盾想通过生育来解决这一问题。 咨询师: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你们就曾分居过多次。现在你们想通过

生孩子来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但是也有不少夫妇说,孩子只会增加

压力而不会减轻压力。请问你们打算怎样处理这两种 关系?

第二节 会谈 P60

一. 会谈的特点

1.特定的情景规定了谈话的目标和范围

2.会谈的实施需要控制(目的、情绪与氛围、主题与内容) 3.系统性和规律性

二.会谈的种类

(由咨询项目和工作阶段决定) 1.摄入性谈话:主要针对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进行收集资料的会谈。 2.咨询性谈话:针对一般人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求助者需要得到心理和行为上的明确指导。

3.治疗性谈话:对象是存在心理障碍、心理变态和行为异常的患者,主要用于临床治疗。

4.危机性谈话:紧急而特殊,主要针对发生意外的求助者。

三.会谈的基本形式

1.自由式交谈:初始阶段,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咨询关系 2.限制式交谈:针对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布臵家庭作业,并围绕家庭作

业进行交谈。(广度不大,深度有保障)

3.针对式交谈:针对关键问题。 案例:

第一步:首先假设其正确;

第二步:对假设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提出多种可能性的结果,再通过分析否定这些结果;

第三步:以建议的态度提出正确的观点;

第四步:对正确观点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

第五步:围绕上述两类结果进行辩论或讨论,让求助者自己主动接受正确观点。

四.会谈的原则

1.听比说重要(鼓励和安慰、打消顾虑、不同的求助者) 怎样倾听(三V+B模式:艾维的研究) (1)视觉的/目光接触(Visual/eye contact)如果你准备与人谈话,

就看着他们。

(2)声音性质(Vocal qualities)你的语调和讲话速度同样会清楚

的显示出你对他人的感觉。想象一下:仅通过变化语调和讲话速度你能有多少种方式表示“我对你所要说的很感兴趣”。 (3)言语跟踪(Verbal tracking)求助者求助时总是带着他们所关

注的话题,不要改变题目;跟随他们的故事。

(4)关注的真实的肢体语言。正面面对求助者并稍向前倾,脸上富

于表情运用放松、鼓励的手势,这样求助者就知道你对他们很有兴趣。

三V+B模式的目标---较少咨询师的谈话时间尽量为求助者提供机会,使其能够按照需要尽可能具体详细地讲述其经历。另外也可以帮助求助者思考他们的经历所包含的意义。(叙述的过程也就是对事物重新认识的过程) ※ 注意文化的差异 ※

2.非评判性态度

3.灵活运用会谈计划(高度的洞察力、灵活判断、及时调整) 4.区别情绪和行为

五.控制会谈的技巧

1.释义:当求助者叙述的内容难以理解时,在征得同意后,可重复他

的话并作出解释。

2.中断: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障碍时而出现的对某一个问题纠缠不休时,可采用。

3.情感反射:当求助者所谈的问题离题太远时,可有意识的刺激一下令他敏感的问题。

4.引导:由原来的话题经过中介而引出新的话题。一个作用是开阔求

助者的思路,二是使求助者自行发现问题。

第三节 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可能造成的结果:好的问题;不好的问题(对咨询关系的影

响)

二.提问过多的弊端:产生依赖性;产生责任转移;减少自我探索;

产生不准确的信息;产生心理防卫;影响对交谈的概括。

三.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咨询师事先对求助者的问题有一固定的假设,期

望得到的回答只是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

开放式提问:咨询师事先没有固定的假设。优点:①可以让求

助者自由发挥②可以搜集到许多生动的材料③充分反映求助者的个性特征④包含的内容广泛。

四.常见的提问方式: 1.“为什么…”的问题

2.选择性问题 3.多重问题

4.含糊不清的问题 5.抽象的问题 6.责备性问题 7.诱导性问题 8.敏感性问题 9.解释性问题

第四节 解释、暗示和移情

一.解释与引导 1. 解释的原则

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观点 不要过分的使用评判性态度 解释要有一定的限度 不要使求助者回避现实 2. 引导的内容

预期目标的引导 焦虑适应的引导 自我价值认识的引导

二.暗示

是指心理咨询师以技巧性的言语、表情和行为,给求助者以支持

性诱导,以改变其原有的病理心理和异常行为。

言语暗示: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巧妙的应用一些保证性的言语,

以鼓励求助者树立信心,解除顾虑…技术要求:简短、科学。 非言语暗示:目光接触…

三.移情

第六章

精神分析治疗

第一节 简介

青少年期---博览群书成绩优异(阅读兴趣广泛,痴迷文学)

与父母的关系对其生活和思想学说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崇尚简单,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

犹太人血统给他的成长和思想发展烙上了深深的印迹。

入大学后对医学不感兴趣,转而去学生物学和解剖学,并学习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的哲学课,对其后来的心理学观点产生了极大影响。学习期间因成绩优异,曾两次被派往里雅斯特动物试验站实习,自称找到了“应该尊敬并奉为楷模的人(布吕克)”1881年获博士学位后,为解家庭经济拮据之困,接受前者的建议,做了专职医生:立志成为神经病治疗的专家。1886年开设私人诊所。

1882年与布洛伊尔先后用催眠和宣泄法治疗安娜的歇斯底里。由此弗洛伊德也发现----人的意识背后藏着一个极大的心智过程即“潜意识”——建立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 为解决催眠术的局限性,提出了“自由联想法”:让病人把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可能引起异常行为的原因诉说出来,释放被压抑的本能力量。

1893年《论歇斯底里现象的心理机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思想的萌发。1895年《歇斯底里研究》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将人的心理过程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受破坏与布分手)

压抑说的提出:1896年,父亲的去世“唤起我的全部早年感受,现在我感到自己已经被连根拔起”。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弗洛伊德意识到:每一件被遗忘的事情,都有其痛苦的一面要是这些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事情重新回到意识界,就需要很大的力量去克服内在的阻力。压抑说的提出,标志着精神分析的正式诞生。

对自我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为进一步进行自我分析,在父亲去世以后,弗洛伊德更加频繁的向母亲询问自己的童年生活状况,竭力将母亲提供的材料与自己所能回忆的印象连贯起来,把自己童年时期的心理表现与成年后的心理现象进行比较,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自我分析资料。(从对母亲的特殊感情开始:排他、独占、嫉妒父亲)得出:性欲是一切活动的最根本的原动力,而且儿童的性本能及其演变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性冲动的根源供应了神经症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能源”。 自我分析始终与科学试验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梦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梦是潜意识最典型、最真实的表现;对梦的解释和观察,是通向潜意识活动的有效途径。 梦是潜意识愿望的变形满足。关于显梦与隐梦。

潜意识不仅是梦和病态心理的基础,而且通过过失行为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舌误、笔误、读误、听误;遗忘、误放、误取、失落物件。(过失行为是有意义的,它们是潜意识中的愿望经过改装而呈现出来的)

第二节 精神分析治疗

一. 精神分析与病人

适合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应尽早接受治疗;

病人自身的两个因素决定着治疗的成功与否:其一是接受理性的能力;其二是人格

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病人不可以从自己的朋友中选择心理医生;(丧失客观性)

治疗的时间问题:n次∕周,50分钟∕次。每周的会谈次数取决于以下因素:病情

需要、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医生的意见、医患双方的工作、报酬高低。

二.有关治疗环境的要求

安静舒适、相对隔离;催眠的特殊要求

三.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手段

四.抗拒:根源在于潜意识里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

病人问题之所在。

五.移情:是潜意识抗拒的特殊形式,它再现了病人儿童期的情感态度,把医生当做

早年生活环境中与自己具有重要关系的人,并把曾经给予这些人的情感置换给医生。应用:让病人的情感尽情宣泄,后向他指出这种情感是他童年人际关系的重演,此时可卿病人将这种重演作为联系和回忆的起点,从而揭示潜意识中的隐秘。

六.阐释——克服抗拒的主要方法(唤起病人的内省力:建立现有症状与以往

经历之间的联系):对病人的一些本质性问题加以解释、引导和劝阻。使病人一直没有理解的事件变成可以理解的,把看起来似乎无意义的想法和行为与可以理解的往事联系起来。(唤起病人的内省力:建立现有症状与以往经历之间的联系)

七.释梦:通过对梦的解释,可以发现病人最终被压抑的愿望。病人有关梦的材料可以

看作是自由联想的补充和发展。有关梦境的分析结果更接近于病人的真正动机和欲望。显梦和隐梦的对比。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形满足

八.关于精神分析医生自我的问题:资格问题、基础医学、接受训练、自我分

析。

精神分析的目的

(1) 异常心理症状消失或缓解:建立在安全的治疗关系基础上(对治疗师能够解决自己

问题的信任度、因暴露自己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了解自己易感的原因)

(2) 内省力发展(达到健康的必由之路)

(3) 自主感增强(通过提问,让患者回答;让患者选择每次访谈的主题;尊重维护患者

的自由;有权拒绝治疗师的建议;不得已时?)

(4) 认同感稳固(多种变化使人产生“我是谁”的疑问;需要被认可;缺乏认同的依据) (5) 以现实为基础的自尊心增强(治疗师虽有瑕疵,但仍可帮助他人;有瑕疵的同时保

持自尊,给患者一个新的体验;患者的绝对坦诚)

(6) 认识处理情绪的能力得到改善(理解自己的感受和原因;选择合理的方式处理自己

的情绪;自由表达)

(7) 自我力量、自我协调性增强(身处逆境却能从容应对的能力)

(8) 爱、工作以及对他人适度依赖的能力扩展(精神分析实际上是“贯穿爱的治疗”:包

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真正的自我,包括复杂的外部世界和他人的缺点;设身处地连贯恒定的看待他人,较少恶意评价;与治疗师坦诚相待。Martna Stark认为:治疗中的哀伤过程是从完全否认到理性的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的动态转变。治疗的过程是:逐渐接受事实---承担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

(9) 愉悦和平和的情感体验增多(知足常乐) (10) 躯体更健康,对应激的抵抗力增强。

九.关于治疗程序:

准备期:确定治疗对象 预备治疗期:排除精神病

治疗一期: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治疗二期:移情的出现和阐释的进行期

治疗三期:使病人放弃把医生当做替身的态度,重新回到成年人的现实生活。

第三节 中国心理分析疗法

一.基本理论:

1.承认人有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承认人的一些活动在意识之外进行,但自己不能理解这些活动的原因,尤其是病态行为;

2.承认精神结构理论,并承认人们能不自觉的使用精神防御机制来解除或减轻自己的心理冲突和烦恼,包括病态和恐惧;

3.承认神经症病人病后有两种获益,尤其是外部获益,给治疗这种疾病造成苦难; 4.承认幼年期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体验,对个性形成的影响,并可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承认中国病人在特殊环境下可产生俄狄浦斯情结,但不认为它是人的普遍性,也不认为把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都归之于幼年性的心理症结;

5.同意心理动力学疗法的观点,认为各种神经症的焦虑都有其幼年期的焦虑前例。这也是成年焦虑的根源。强迫症和恐怖症的症状是过去或幼年期的恐怖在成年人心理上的再现。因此具有幼稚性和初级思考方式的特点,但是由于成年人生活经验的影响,使恐怖又带有成年的内容,因而使人理解困难。

6.弗洛伊德认为,性变态是幼儿性欲的直接表现,是成年人的非常态的性满足。这种解释有一定的道理。我们认为,性变态是成年人用幼年的性取乐方式来解决成年人的性欲或解除成年人苦闷的表现。当然本人意识不到。

二.具体方法和步骤:主要针对于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性变态。

第一步:直接会面:作业(要求病人写出会谈后对医生解释的意见和对自己病情的体会)

第二步:初次会谈主要是了解病史,建立医患关系;

第三步:询问病人早年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但不要求深入回忆,对梦不做过多的分析; 第四步:引导病人并和他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解释这些症状大都是幼稚的情绪和行为,有些甚至近似儿童的幻想,在健康的成年看来是毫无意义的;

第五步:进一步解释患病的根源在幼年期。病人对自己的症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的体会后进行。

第六章 行为治疗 第一节 行为治疗概述

一、行为治疗的渊源 二、行为治疗的适应症

第二节 行为治疗方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古代名医叶天士在数百年前为一例患者的治疗案例。

据说在数百年前,在一处官宦人家的太太,在一次惊雷之后,心身严重不适,从此之后,只要听到打雷,或者是其他较大的声音后,立即会感到异常恐惧,身心也非常紧张,不安。到了后来,连大门都不敢出,整天只能呆到家里,甚至连家里的仆人们,走路做事都要求非常安静,就连鞋底都要包上棉花。

家里人都非常担心,找了许多医生,吃了无数的药,但都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只好找到了当时最出名的医生叶天士先生,作最后的努力。

按书中的记载,叶医生来到的之后,经过一番详细的询问后,也觉得这种病,吃药是没有多大的效果。

听到这个消息后,患者的家人,都非常失望。原来连一代名医也束手无策,那这种怪病看样子是无可救药的。

但叶医生接著摇摇头。说道:“这种病虽然不能透过药物,来治疗,但可以透过其他的方法呀。”

这让家人们非常疑惑,医生不用药,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叶医生就一五一十的说了起来。在开始的时候,家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这样的方法

可行吗?

也许是感于叶医生的威名,再加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在无可奈何之下,家人们只有照计而行。

等到第二天的早晨,那位太太正在等著这位名医的良药,心中颇有些焦急。但就在这时候,突然之间,她听到旁边有人正在用力敲锣。

是谁这么大胆,敢在我的身边发出这么大的声音?!正在她愤怒之时,才听到一个奇怪的消息。原来这竟是那位名医开出来的药方。

天啊,这是怎么一会事?还没有等她明白过来。

嘭嘭嘭,这种震雷一般的声音,在耳边回响震荡,让她非常恐惧害怕,但又只能默默忍受,但心里已经将这位所谓的名医,咒骂了千百遍。

说也奇怪,那种让她非常恐惧的响声,在耳边不断回响之后,渐渐地,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害怕了。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说也奇怪,再听到这种响声时,心中也不那么害怕,反而颇为习惯。有一天的晚上,天空响起了震耳的惊雷。

要是在往时,她肯定会非常害怕,整晚上都睡不著觉,非常痛苦。但这一次,她却没有什么感觉,反而呼呼大睡。

看到这种情况,家人们都非常开心,也都很感谢叶医生的治疗,并纷纷问起其中的原因。 叶医生就道出了其中的真相。原来在数千年前的古医籍中,早就有“惊者平之”的治疗原则,只要依此而行,就自然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方法。

如果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叶医生在数百年前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暴露疗法。让患者在产生恐惧的场所里,反复接受剌激,自然可以让他的心情平复下来。

即使在现代,叶医生的方法,依然是心理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可见在数百年前的古代中医,也有诸多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

二、厌恶疗法

第七章 人本主义疗法 第一节 人本主义疗法概述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的背景 二、人本主义关于人的观点 三、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 四、关于治疗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五、关于治疗的重要问题和概念

第二节 患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简介:

执着的少年期:父母皆大学毕业。幼年所受重要的价值影响是宗教信仰和勤奋工作(清教徒的偏见和美德在其身上留下了烙印);孤独使他创造无书不读(跳级和乖孩子);农场生活塑造了他的科学家风采。(对早年孤独生活的厌倦,是其致力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因素:回首往事,我认识到自己对治疗和交谈的兴趣的确部分的来自于我早起的孤独)

自由的青年期:17岁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农业(参加汉弗莱教授的星期日活动小组,获得小组活动经验是其孤独经历中的第一次突变);大二学期末,改学历史,1922年来中国参加世界学生基督徒联合会,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彻底清算了家庭的影响,从各个方面走向独立;回国后选修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影响极大的两件事:神学院的开明管理、“与青年人相处的课程”的教学方式;转至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临床和教育心理学实现了由牧师向心理学大师的转变,毕业后入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 工作。1931年,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初期(苦修到初悟):

不赞同精神分析的理由:耗时太长、对心理问题的成因的解释、对治疗效果的科学验证、咨询师的神秘与疾病的可怕。

一位求助母亲的案例,使罗杰斯认为,当事人更了解自己,应该在治疗中发会更大的作用。1939年出版《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非指导性治疗思想萌芽,之后,俄亥俄州立大学向其发出邀请。

展翅飞翔期:1940年《心理治疗中的若干新观点》问世,意味着当事人疗法诞生:批判了传统心理治疗的做法,阐述了新的疗法(目的、治疗中的关键因素、关注现在、咨询关系) 1942年出版《咨询和心理治疗》系统的提出了非指导性治疗理论,悟出咨询关系是影响治

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后来的程度,对其功能之所以重要的原因还不很清楚。这是第一个替代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它之所以被认为是革命性的,因为它不需要诊断并寻找障碍的原因,改变了对求助者的称呼。1961年,这本“一场反对巨大权威的战争”书卖出7万册。

1944年,任纽约联合服务组织咨询服务主任。 1945年入芝加哥大学(一帆风顺,风光无限的13年)。

1951年,出版《来访者中心治疗》包含对“当事人中心” 观点的深化和扩展,标志着罗杰斯心理学方法的改变;个别治疗、游戏治疗、团体治疗、组织管理和领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的出版标志着罗杰斯对治疗关系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的飞跃。较多篇幅讨论治疗者的态度和取向,以及当事人对治疗关系的经验体验,进一步明确了治疗关系的功能。如果说《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的的确确是一本技术性著作”,而《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则“大大强调了治疗人员的哲学特征和态度特征,它放弃了可能带有一点探索性的技术,明确的转向一种亲密的个人关系。正是那时,我开始阐明治疗的三个条件”。首次客观测量了心理治疗的效果,是第一个尝试对疗效进行量化研究的心理学家。

1957年《治疗性人格改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最重要最广为人知):个人人格结构在表面层次和较深层次上的改变,其改变方向——按临床心理学家一致的看法——是更为整合,较少内部矛盾,有更多的能量可用于有效率的生活;是行为上的改变,从通常认为不太成熟的行为向成熟的行为的转变。

1961年,《论成为一个人》出版(最具红轰动效应)。怎样创造出一种真正有帮助作用的关系:

1.我能否做到让对方觉得我是值得他信任、可靠,以及在某种深刻的意义上是表里如一的; 2.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一个问题是:我是否有足够的表达能力,使我能将自己不含混的传达给对方;

3.第三个问题是:我能否让自己体验到一种对别人的积极态度,即温暖、关心、喜爱、感兴趣以及尊重的态度;

4.我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使自己可以和对方分开来;

5.我自己是否有安全感,从而能够允许对方拥有他自己的独特性;

6.我能允许自己完全进入他的感受和个人意义的世界里去,并且像他一样的看这些感受和意义吗;

7.我能不能接纳当事人向我呈现出来的每一个方面;

8.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在这种关系中,我是否较为敏感,留意我的举动不致使对方感到受威胁;

9.属于上一个问题的一个特别方面而又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能不能帮助他解除外在评价的威胁;

10.我能否使对方为一个正在“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人,抑或我宁愿受他的过去还有我的过去的束缚。

1960年后,罗杰斯发现,在个人咨询中,行为改变的潜力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也可得到发挥。“交朋友小组”的治疗与咨询形式出现。

??

1969年,出版《自由学习》销量达30万册;70年《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小组》问世;72年APA授予他杰出专业贡献奖。 主要贡献:

1.强调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2.阐明这样一个观点:人天生具有潜能,趋向自我实现

3.开创和发展倾听与理解的技术,并证明他能对当事人的治疗有用

4.引入“当事人”摒弃“病人”,维护了求助者的尊严、平等、并表达了对求助者的尊重 5.首创将治疗会谈录音,为学习和研究之用 6.开创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治疗过程和结果的先河

7.为心理学家和其他非医学出身的专业人士从事心理治疗铺平了道路 8.对“会心团体”运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9.对教育领域的变革贡献了一种激进的理念和实践 10.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和实践应用于化解世界和平。 一.影响患者中心疗法的因素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特别是弗洛伊德揭示了人们对现代文化的无意识的渴望、追求以及复杂的情绪特质,对罗杰斯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弗洛伊德学派的理论观点

霍尼、沙利文、亚历山大、弗伦奇等新弗洛伊德学派,系统地修正了弗氏的思想,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障碍都是人的本能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以至失调的结果。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措施、预防治疗可以防止和消除这些障碍。对罗杰斯影响极大。 (三)兰克(O.Rank)的意志疗法

兰克认为,人的分离焦虑源于初生创伤,这可能是影响个体以后在心理上产生神经质焦虑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疗的目的就是鼓励个体肯定自我、培养其自主的意识。这一观点成为罗杰斯治疗法成立的契机。 (四)美国的科学的心理学。 (五)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为“人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六)以美国文化、人本主义为中心的教育哲学、社会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影响。

1942年出版《心理咨询与心理疗法》: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地建设性的变化的巨大潜力。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在能力的发挥,促进其成熟过程,而不是包办代替的进行解释和指导。 二.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初期阶段:“非指示的”技法的确认 1.与传统心理咨询的区别

罗杰斯就传统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疗法系统探讨和论述了传统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疗法的

性质、存在的问题,明确它们与自己理论的不同之处。对传统心理咨询的“指示性”提出疑问:在咨询关系中作为咨询者或治疗者的技能的性质和作用的问题。 2.重视求助者的情感

重视对求助者情感的认知和明确化,使之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 3.对“非指示的技法的”重视

不采取强制说明和武断的解释,而是把挖掘求助者潜在的发展的可能性促进其内在的心理机制的恢复、帮助求助者自身的发展作为问题解决的重点。 (二)第二阶段:转向“患者中心” 1.将注意力集中到“患者”现象的世界。 2.独自的人格理论的发展

罗杰斯把自我概念作为重要的理论构成概念。认为人格的变容是在新的经验和自我构造间的已执行情况下进行的。 3.重视咨询者的态度:援助 4.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变化:

体验过去否定过的态度、自我概念的再构成、评价的内在机制得以发展。 5.治疗过程与人格变容的关系:治疗有效则人格变容。(《心理疗法和人格变容》) (三)第三阶段:为考证咨询者的技能尝试是对精神分裂病患者的接近治疗

1.考证:由治疗对象的局限性开始尝试转移,即对那些缺乏表现能力、缺少治疗意愿的求助者,应给予怎样的或多大程度的影响的尝试。

2.治疗条件的提出:共感的理解、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或肯定、一致或真实性。 3.治疗过程中的概念设定:治疗过程与人格整合的标准、治疗的阶段。 4.机能完善的人:特异、独立、社会责任、更有效果、机能完善。 5.交朋友小组咨询活动的展开

三.咨询与治疗原理------人格变容理论 (一)咨询者原理 1.咨询者的治疗原因

(1)依据自身的力量(原理)从事治疗行为,能够自愿承担责任;

(2)依据求助者对成熟、社会适应、独立、创造性等的强烈愿望和冲动的理解去从事治疗; (3)为求助者提供自由表达的气氛; (4)对儿童行为的简单制约;

(5)充分理解求助者的情绪和反映,并合理反馈; (6)克制使用违背以上原理的表现或行为。

2.求助者的治疗效果

(1)使愚者变的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世界有更充分的意识,自我否定和歪曲相对减少; (2)对自己的行为更能承担责任,能容纳自己的感情,不再责备自己、环境和他人; (3)能认识和掌握自己的内在力量和能力,在生活中不再扮演无能的角色。承认自己具有改变自己的能力;

(4)弄清了自己的价值观,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自己可以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