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教程

更新时间:2024-02-19 01:0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新闻评论教程》笔记

新闻评论教程

第一章 绪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体裁。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领会):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具体内容(识记、领会):

一、强烈的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作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二、鲜明的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新闻宣传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有些新闻评论并不是直接论述政治事件或问题。比如,有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学术问题等,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去分析,就不是新闻评论的任务。如果这类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或政策方面的问题,那就应当进行分析评价或者表明态度。有些业务问题如文学艺术问题、体育问题,如是需要进行评论的,也要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而不能就事论事。

三、广泛的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新闻评论的内容,应当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它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要尽可能面向更大的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包括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作者,使评论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经常地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也更能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一、引导。作为新闻媒介的重要宣传手段,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可以就群众中某些疑惑不解、莫衷一是的问题,为他们释疑解惑;还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为他们指明方向。

二、解惑。新闻评论要通过哦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对群众最关心最焦虑而又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他们解疑释惑。

三、表态。作为一种直截了当的发言方式,新闻评论可以代表新闻媒介对当前的重要事件和问题表明态度。这是符合广大受众的需要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面临某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知道新闻媒体的看法,听到它们的声音,了解事件的真相,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问题的实质,从而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的作用尤为重要。对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有时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

四、深化。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我们说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意义。这样的评论就有理论色彩。评论所面对的新闻事实往往是具体的、零散的、微观的,这就需要通过分析、综合和提炼,衡量它是否符合党的政策,是否代表了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作出判断。受众看到或听到的是具体的事实,而评论则是要通过分析,进行提炼和升华,使他们从思想上、政治上领悟到某种道理,理解客观事物所包含的社会意义。

评论工作者修养的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1、提高政治觉悟(评论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掌握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政策观念(新闻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按党和政府的政策办事。加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

二、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1、重视知识积累(既懂政治,又学识渊博。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知识。目光四射,广为涉猎,勤于积累。)

2、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文字修养。)

三、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1、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和群众观点。)

2、作风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用。不怕困难的刻苦精神。严谨细致,力戒猎奇、追风倾向。)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报刊政论实践,了解即可。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参见新闻传播史笔记。)

邹韬奋言论活动及其重大贡献。结合新闻传播史笔记,了解。

我国报刊评论发展的五个时期:了解即可

西方殖民国家在我国宣传殖民主义的言论时期;

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宣传变法维新的言论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反对封建的言论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无产阶级和人民报刊逐渐兴起日益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进步的新闻事业,

经过艰苦复杂的斗争,在全国取得胜利的言论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报刊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言论时期。又分:全面恢复和开始建设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和新时期。

新闻评论的发展现趋势:

一、由大型为主向大与小结合,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评论与新闻相互结合的趋势;

三、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的方向转型;

四、在说理论述上由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互相割裂而向相互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五、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论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它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立论的含义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新闻评论论题的根据

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选题立论上,我们必须警惕和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文件,孤立地从文件中找题目,而不联系实际,不作具体分析,不解决任何问题;或者反过来,不了解全国工作大局,自以为是,标“新”立异,以致使选题立论有意无意地跟中央精神“唱反调”。二是赶浪头,“凑热闹”,大轰大嗡,人云亦云;或者反过来,拖拖拉拉,松松垮垮,不讲究时效,缺乏预见性。总之,选题、立论务必遵循科学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

立论针对性的含义

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社会效应。 立论针对性的意义

立论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衡量新闻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立论具有针对性,能够命中鹄的、言当其时,方能引起读者的反响、共鸣和关注,进而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乃至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发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立论前瞻性的含义

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由头的含义

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而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鲜引人,整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独到之见,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

发出新意。

立论角度的含义

立论角度就是指立论的落脚点和针对性。事物的矛盾是复杂的,立论的角度自然也应该是多样的。只有不断探寻新的角度,随着落脚点和针对性的变换,可以写出各种角度的具有新意的文章来。角度的新颖与否,决定着议论的思路,有助于立论的深化,直接影响评论的质量和作用。

立论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的重要意义

立论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衡量新闻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立论具有针对性,能够命中鹄的、言当其时,方能引起读者的反响、共鸣和关注,进而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乃至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发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立论的新颖性:就读者的认识规律和阅读心理而言,总是喜阅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且富有新意的文章;反之,也总是腻味那种满篇人云亦云,空话套话,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的文章。

立论的新颖理应以准确为前提。这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新闻评论作为传媒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手段,其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取决于立论是否准确无误。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

立论的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2、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3、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4、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进行说理引导;5、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怎样体现立论的新颖性?

1、论题的新颖。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论的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写言论只要重视抓住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做文章,并从中引发出人尚未言的见地和主张,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2、见解独到。立论的新颖性,还表现为是否有一点新鲜的论点,是否言人之所未言,是否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独到的见解并非拍拍脑袋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作者调查研究和深刻分析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正视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矛盾,并且善于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破与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辩证思维和分析,深入开掘,方可从中引出精辟独到的见解。离开了这个前提,孤立地追逐标新立异,就会滑向奇谈怪论,走向愿望的反面。

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而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鲜引人,整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独到之见,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发出新意。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一、视角移向舆论的非热点;二、从容易贝人民忽视或被掩盖的矛盾侧面选取角度;注重对叫绝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

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性

立论的新颖理应以准确为前提。这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新闻评论作为传媒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手段,其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取决于立论是否准确无误。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

立论的前瞻性的具体表现

1、敏锐感:是新闻敏感和辨证意识的几种体现。

2、洞察力:在政治与经济的结合上有着锐利地洞察社会矛盾及其趋势的观察能力分析水平。

3、预见性:对复杂莫测的矛盾的未来结局通过镇密分析论证进而作出具有科学预见的论断。

调查研究对选题立论的重要意义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要达到上述基本要求,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搞好调查研究。

1、选题和立论都需要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占有材料,而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2、正确的结论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唯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和克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3、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去做,才能预防和医治主观和武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

4、写评论总是要了解读者对象,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思想疙瘩。而到掌握这一切,事先不作一番周密有效的调查研究,显然是不行的。何况,新鲜的事实材料、题材、由头、见解(包括精辟的见解或错误的见解),乃至闪光睿智的语言,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们存在于实际生活之中,存在于群众的思想深处。你不去寻觅,不去挖掘,不去求教,它们是不会自动登上门来的。

总之,调查研究是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也许有人以为,新闻报道要采访,写评论则大可不必。其实两者在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上确有不同。新闻采访旨在摸清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掌握必要的背景、情节、过程、数据等事实材料,取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以及核实印证第一手或第二手材料,等等。而评论的调查研究则侧重于了解事物的具体矛盾、人们的思想疙瘩和解决这些矛盾、疙瘩途径,寻觅和搜集由头的其它论据性事实和材料,集中群众的是非之见和聪明才智,等等。可见,评论的调查研究工作并非如有些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相反,它不仅重视调查,更应在分析研究上下功夫。

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

革命前辈陈云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

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

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听一听不同的意见,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前9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2、要敢于正视矛盾,虚心听取不同意见;3、收集材料与分析研究相结合。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评论标题主要功能的含义

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有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简短文字。绝大多数评论体裁都有标题,只有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评论不在此列。因文前按语位置居于报道或文稿的文前提下,本身无需标题;文中按语直接插入文章的字里行间,自然不必做题;主持人评论多见于杂志型节目或现场直接节目中,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和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也使标题显得多余。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1、标题任务不同: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此吸引受众的兴趣;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的关注或思考。

2、拟定的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往往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论,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新闻(特别是消息)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题与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的组织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辅题,大都以副题的情况下出现。

篇二: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超全 (3000字)

丁法章 《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

上编 新闻评论学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评论学的界说

新闻评论学的定义: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新闻评论学研究的范围:新闻评论的特点、种类、地位和作用,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和这种新闻体裁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

一、 由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所决定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是作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而存在的,它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形式,在整个信息传输中,总是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

具体的:第一,新闻评论是判定一家新闻媒体政治面貌的旗帜,加强新闻评论是提高媒体思想性的基本一环,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每体工作水准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二,就报纸而言,新闻评论往往是整个报纸宣传的纲,抓好评论这一环,旧可以把全部报道工作贯穿起来,所以加强评论工作和提高评论质量,是显示这张报纸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由当前新闻传播业的急迫需要所决定

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评论异军突起,评论工作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报纸新闻报道易于趋同,新闻评论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张扬报纸的个性,显示报纸的水平,吸引更多的读者。

三、由做一个称职的完备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所决定

评论素养:应当具有灵敏的职业嗅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周围的一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的判断和估价,有发言的主动权。

具有高评论素养的优秀记者对社会政治和全局情况留心观察,缜密思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蕴涵丰富的思想积累,因而写出的新闻报道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迷离混沌的生活事件中,捕捉事物的本质,理出报道的主线。其结果不仅能够地心应手地采写好新闻报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配发多种形式的评论。

第三节 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一、 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二、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关系

三、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耕耘者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报道是基础和主体,它的主要人是报道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用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来启迪受众。

新闻评论是旗帜和灵魂,它总是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评述说理,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有形的意见直接地知道人们的工作、思想和行动。

第二节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比较

以言论为住的新闻评论和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在反映内容、写作目的、表达方式上是不同的:1、反映内容。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现象,然后进行分析说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多蕴涵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和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满足手重欲知未知的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等作用。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饿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

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将道理为根本目的。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新闻评论以评论为主,讲究概念、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新闻评论与文艺作品的区别:文艺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读者、教育和引导读者。

第三节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比较

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当前新闻评论往往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析:(1)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呼吁社会各方面注意并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2)针对社会上的种种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人们加以关注和警戒。(3)针对群众中流行的错误观点和行为,需要加以帮助教育,疏导澄清。(4)针对人们普遍关心、议论纷纷而又莫衷一是的问题,需要正确的回答和引导。

(5)针对某种新人新事新风尚出现以后尚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需要进一步加以倡导。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论题的新闻性。第一层含义,先有新闻再有评论,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第二层含义,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迫切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的。论理的思想性。包含三层意思:新闻评论贵在说理,怎样说理和说什么样的道理。新闻评论分析精当、说理明快、画龙点睛、恰倒好处是它的主要技法;十分强调敢于触及当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敢于触及时弊,开展思想交锋,作到善破善立。说什么样的道理,力求是正确的道理,深刻的道理,经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的道理。怎样说理:努力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中的出必要的结论,决不允许对所要评论的问题做主观、唯心、随心所欲的分析。 论说的公众性。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 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或叫群众性、大众化。新闻评论的公众性,首先要求它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是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当前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民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问题。新闻评论的公众性,不仅表现在论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还表现在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真正成为受众利益的代表者,正群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最后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有一义,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分类

篇三:《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

参考答案:

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

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第二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1. 以一篇新闻评论作为分析对象,区分并说明哪些内容是事实,哪些内容是观点;在观点中,哪些内容是论点,并详细说明论点与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这是从要素辨识的基础出发,进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一个基础练习。应从最简单的做起,循序渐进,先把事实与观点分开,然后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寻找关系。文章的论点,就在于观点之间关系的确定。这个练习做好了,就会对一篇评论的内在结构了解于胸,也就比一般的阅读更有助于实际的写作能力。

2. 为什么说“‘判断’这个认识活动中是明显包含着‘对象’的,而新闻评论则是‘对象性’突出的议论文本”?请通过与一篇其他文体的文章的比较验证一下这个说法。

参考答案:

判断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对象的判断,没有不包含对象的判断。新闻评论针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新闻事实在新闻评论中作为认识对象的作用比在其他文体中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人们阅读新闻评论的基本动机就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我们可以拿一篇新闻评论与一篇杂文或是散文进行比较。

(思考题3、4略)

5. 分析下面这篇短评分别做了几个层次的事实判断:

英法协商

英法协商一案,可谓近年来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也。盖英法两国积年以来,互相猜忌,各不相能,今忽有此举,而英人又复欢迎之,以为外交上之一成功,此何故耶?及探此事之起因,实为中国南部划定利益界限起见。呜呼!彼欧人以各相猜忌之国,有事则合而谋我。由此以观,吾恐今日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殆无一而非为中国也。(《东方杂志》1904年第四期“时评”栏目)

参考答案:

可以看出这样几层判断:

(1)对“英法协商”作为“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的判断,因为后面的一句话是对这个判断的论证。

(2)对“英法协商”具体原因的判断。

(3)扩大范围做出的对“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与中国关系的判断。

6. 以欧阳修《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想一想: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对李世民“纵囚”这一事件的判断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或标准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

之所以《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它所议论的司法与道德问题与今天新闻评论所关注的问题比较接近;二是因为对李世民“纵囚”行为,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观点纷呈,这也是当代新闻评论的常态;三是因为古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不如现代新闻评论那样明白确定、讲求效率,因此,在复杂的论证中辨识其论点就有一定难度。分析这篇文章,回答上述问题,要把它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价值体系的背景之中来思考,找出人们和作者做出判断的前提。

7. 以“正确性”来要求论点和以“争议性”要求论点,这两种对论点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反映了对于新闻评论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要求论点具有“正确性”,强调的是评论者与媒体面对受众的传播责任,这一点可以联系我国党报体系长期以来引导舆论、教育人民的传播宗旨来理解。但实际上,一篇新闻评论论点的正确性,在写作中是不能根本解决和确认的,它应该在不同观点的交流、论争中,特别是在实践的验证中才能够逐渐实现。而强调“争议性”,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篇新闻评论在多元化、多种观点并存的社会中的交流价值。

第三章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1. 在新闻评论涉及的事实材料中,“由头”与论据这两种内容在性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放在篇首引发议论的“由头”,是否可以作为作者的论据?与论据一样,

“由头”本身一般具有无争议性,不需要作者在文中做出判断,从这一点上来看,它是可以作为论据的。但在实际的评论写作中,“由头”往往仅仅起到一个引起话题的作用,作者离开了这个起点就不再回来了。他更多地要依靠其他的事实材料来进行论证。

(思考题2略)

3. 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在评论中作为论据和作为新闻评论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

二者的区别在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认识价值,它可能是以前频繁出现过的,人们已经熟悉了并且在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而在一篇评论中作为“对象”的新闻事实,可能是较新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共识。

4. 社会作者在新闻评论中使用直接得到的事实材料,如何才能使人相信?评论编辑如何才能避免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失实的风险?

参考答案:

新闻评论一般不承担传播事实性信息的责任,特别是单独的社会作者的新闻评论,其作品中事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伦理性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媒体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也要付出核实成本。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信力或其他材料向媒体证明这些事实材料的真实性,编辑也可以通过常识、逻辑与相关公共信息来怀疑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如果仍然难以确认,就要考虑这个材料在评论中是否必要,也可以隐去一些可能侵权的事实要素,比如当事人姓名,但如果文中常见不确指的“某某”,也会使读者产生不信任感。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思考题1略)

2. 你怎么看待下面这一场论辩的证明力,这样的论证,是否适用于现代新闻评论?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中心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参考答案:

论辩双方都把论证建立在比喻上,以“水性”来说明人性,并且各自任意选择了有利于自己论点的解释,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其实不可能由这种方法得出确定的答案,因为水与人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性状。这是古人典型的用比喻代替论证的方法,不适于现代新闻评论。

3. 下面的论证,分别采用了哪种逻辑方法?

蒋介石说:“要知道政府今天在这军事、政治、经济无论那一方面的力量都要超过共产党几倍乃至几十倍。”哎呀呀,这么大的力量怎么会不叫人们吓得要死呢?姑且把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力量放在一边不去说它们,单就“军事力量”一方面来说,人民解放军现在有三百多万人,“超过”这个数目一倍就是六百多万人,十倍就是三千多万人,“几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作二十倍吧,就有六千多万人,无怪乎蒋总统要说“有决胜的把握”了。(毛泽东《评战犯求和》)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参考答案:

第一段运用的是归谬法。第二段运用的是演绎推理的三段论。

4.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使用的是比喻还是类比推理?

参考答案:

比喻。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

(思考题1略)

2. 简单的结构对于新闻评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复杂的结构? 参考答案:

简单的结构易于理解。当事物的关系和认识的层次相对复杂时,不免出现复杂的结构。

3. 如果说,新闻评论论点的前置类似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是追求传播效率的表现形式的话,那么,如何看待那些把论点放在靠近结尾处的评论呢?

参考答案:

这一般是作者在论点的表达效率与实际的说服效果之间权衡的结果。作者考虑到有一些论点很难一开始就为读者接受,更愿意采用逐层分析推理,最终“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的方法。但这样的论证方式也有风险:要看读者在没有看到论点之前,是否愿意一直读完全文。

4. 递进结构,是不是一种容易令读者“迷失”的结构?怎样才能避免读者在这种结构中“迷失”?

参考答案:

递进结构与并列结构相比,的确是比较复杂一些,因为不同的段落所反映的是不同层面的思维。所谓“迷失”就是读者跟不上、看不清作者的论述线索。如何帮助和引导读者顺利地从前一个层面的思维进入后一个层面的思维,是作者应该着重处理的:首先应当明确地表达前一个思维阶段产生的结论,并且使读者把它接受为后一个推理过程的前提。这里就需要一些明确的表达方式,比如“既然??那么??”。汉语中还有其他的相关语词,要留意观察和尝试使用。

5. 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可能有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

从开头来说,如果叙事的内容较长,节奏就会较缓;如果开头叙事简练,或者把论点一下子在开头推出,节奏就会紧张起来。从总体上说,叙事与议论最好在读者的阅读进程中相互搭配,形成“缓急相间”的节奏。另外,利用递进结构产生连续推论,与单纯的并列结构相较,会使全篇的节奏更为紧张一些。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思考题1略)

2. 考虑到新闻媒体激烈竞争而造成的对评论选题的时效性压力,一些需要长时间思考的非

事件性选题是否会最终消失?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是存在这种可能。但认识这个问题,应该从媒体的社会责任以及媒体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没有媒体自觉的责任意识,没有受众需求对媒体的影响力,不仅这个问题不好谈,其他媒体问题也不好谈。

3. 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在内容与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

事件性选题在内容上以具体的事件性新闻作为议论对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形式上全篇材料围绕着这一事件,结构会显得比较紧凑。非事件性选题以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议论对象,往往表现作者在较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普遍性认识;它的时效性不是很强,全文的节奏也相对缓慢、从容。如果非事件性选题的普遍性认识能够恰好找到一个事件性新闻作为由头,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说,就实现了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的相互转化。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1. 如果说表达论点的新闻评论标题是效率最优选择的话,为什么还会有别种类型的标题? 参考答案:

这既取决于新闻评论的作者是否有可能、有能力和有勇气在标题中表达论点,也取决于在具体的传播关系中,在标题中直接表达论点是否能够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2. 新闻评论标题要达到凝练、概括的效果与传播信息要具体的要求之间有没有矛盾?如何看待这个矛盾?

参考答案:

抽象与具体具有不同的传播效果,这的确是一对矛盾,它需要作者针对具体的传播环境、传播对象和作品内容在两种价值之间进行权衡。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标题,会失去一些对认识深度的表达,但会增加接受的容易程度,也会增加记忆的强度,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或是对于一般读者更为适宜。而较为凝练、概括的标题,则在传统的纸媒体环境中,针对知识程度较高的受众比较适宜。

3. 如果一个新闻评论标题,在读完全文之后才能理解它的话,如何看待这个标题在传播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显然,这样的标题不具有及时提示论点乃至引领阅读的作用,这等于作者放弃了利用标题这一具有优势的表达方式帮助受众理解自己评论作品的努力。一般来说,这是不可取的选择。但是,这样的标题有时也能够造成一种阅读的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当然,这仅靠标题是做不到的,还需要作者在文章处理中的精心把握。

第八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思考题1略)

2. 一篇评论中充满理性的语言,也许会给读者“干枯”的感觉,也增加了阅读的“费力程度”。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加入这些语言?

参考答案:

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增加读者的亲切感。但不应该过度,尤其是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hb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