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中华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校园文化研究方案
更新时间:2024-03-31 02: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弘扬民族精神中华经典诗歌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唱响中华经典、弘扬传统美德、繁荣校园文化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中华经典:指中华民族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2、传统美德: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它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
3、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动态文化和静态文化两方面。动态文化指对师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作风,行为习惯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静态文化指校园精神风貌、道德情操、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学校的教育成果和校园环境。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传承传统美德的重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形式的日益深化,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世界竞争激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就显得越来越明显、清晰,越来越紧迫、关键了。义勇小学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有长期规划、有清晰步骤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并相结合,适时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在学生心中种下中国根、留住民族魂、以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骄傲和自豪,树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些精辟的论断不仅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指明了方向,更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现代文化发展中,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
术、网络信息等不断发展变化,人生观念、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呈现多元化,影响青少年学生传统美德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发展、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对青少年一代实施传统美德教育,重构传统美德概念、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2、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是进行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民族传统文化到二十世纪末出现了断层,许多青少年对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典籍连看也看不懂,有的国学大师就曾经叹道“中国文化的立场,就此一刀腰斩了”。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已成为社会的共识。随着教育的日益普及,一个人一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阵地,是促进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战场。研究本课题,旨在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传统文化熏陶中, 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时通过校园传统教文化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以及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主体性,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挖掘文化优势,从而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3、学校发展的需要
一个学校要持续发展,首先是要依靠符合本校实际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我校文化积淀深厚,既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背景,更有底蕴深厚的育人氛围。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以建设“三园(书园、乐园、花园)三心(学生开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为办学宗旨,以“用爱心
育人,育有爱心之人”为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学技术为教学手段,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校将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基石,以多年来坚持的“爱”字系列教育为抓手,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宣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促进学校以“爱”字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找寻学生发展和传统教育的契合点,使学校走上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4、学生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我国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虽然从未中断过,然而受时代局限、教育体制的制约,导致学生传统美德缺乏,人生价值观念偏离,理想信念暗淡。特别是生活在开放性社会环境里的青少年学生,虽有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求知欲望旺盛、好奇心强烈、追求个性发展、追求现代时尚的优势,但他们也有意志薄弱、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的弱势,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繁荣校园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对学生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培养一代具有健康人格和具有优良传统文化的新人。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基础,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开发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规律,形成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模式,编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校本教材,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2、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其懂得感恩、学会关爱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名家智慧学习、古诗文诵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会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完善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为核心,丰富教职工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提高其为实现学校愿景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将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体验中,不断学习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不断丰富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4、以学校独特的“爱”字教育校园文化为依托,提升办学品位 一个民族赖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个学校的发展也应该依赖独特的校园文化。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用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的方向,因此,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也将围绕“爱”字做文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把爱心教育,渗入到每一学科、每一堂课和学校的每一件小事之中,逐步构建我校独特的“爱”字教育校园文化。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找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切入点,提高师生素质和办学品位,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我校独特的校园传统文化
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对地方和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中优秀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大对师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利用周围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的传统教育文化特色;开展以倪云林和李绅的其人其事为探究内容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激情;利用古代诗词书画的内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健全学生的健康人格;依托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道德动机及精神内涵;借助学校多年来坚持的“爱”字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的“大爱”情怀。
2、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人才培养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人的成才一般来说受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智力因素,如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另一类称为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勇敢、兴趣、情感和动机等。成功离不开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在人的一生中显得更重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正是影响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入手,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它包括自强
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社会历史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操,还包括尊重、理解、奉献精神等等。弘扬人文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同时,我们要注重提高教师传统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到每门学科的每堂课之中,借助古文朗读、警世贤文歌传唱、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家长会、家长期望报告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思想,在繁荣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师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研究如何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文化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
本课题的研究将借助学校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让学生从一进入校门开始,就受到警世贤文歌的教育。 “百善孝为先”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师恩无尽处”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感恩老师;“人心齐,泰山移”教育学生同学间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学海无涯苦作舟”教育学生学习要勤奋、要刻苦;“读书破万卷”教育学生读书是有很多好处的;“人无再少年”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少年强中国强”教育学生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人每谦虚好”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人无礼不生”教育学生要讲究文明礼仪;“人无信不立”教育学生做人要讲诚信;“无私品自高”教育学生做人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为善最乐”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守规朝朝乐”教育学生做人要守规矩;“路遥知马力”教育学生对待朋友要以诚相待;??通过警世贤文歌曲的传唱和学习,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学会交友,懂得惜时,学会做人。目前学校正学习、传唱的“警世贤文歌”读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台。
高品位的学校精神文化可以产生推动力,推动和激励全校师生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我们的研究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使全校师生同心协力,团结合作,并演化成约束力,起到扬善惩恶的作用。同时围绕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建构传统美德教育的理念、目标、机制、实践途径和评价体系,铺设优化高效的传统美德教育之路,提升办学品位,把我校打造成一所初中名校。
(三)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1)唱响中华经典,弘扬传统美德,不仅繁荣了校园文化,而且将提升学生的人生修养和最高人追求。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文典籍、名言警句,其内容博大精深,虽历史沧桑,却依然传诵不衰,具有永恒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堪称国之瑰宝。这些文化经典正是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对青少年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学习能力、交往与
合作、亲子关系、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校把以本着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宗旨以及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理念把名言警句创编成歌曲的《警世贤文歌》作为传播中华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繁荣校园文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警世贤文歌》以易学乐唱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在理解记忆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文明和伟大,领悟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唱响中华经典,弘扬传统美德,繁荣校园文化,构建义勇小学德育特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载丰富,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对家庭、国家、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警世贤文歌》一书主要内容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明理、修身、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对中小学生的知礼仪、懂诚信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为基层学校在实验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通过传唱、记忆、理解经典《警世贤文歌》,使学生熟知并掌握大量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在唱响中品味中华古典语言的精妙,体味其中包含的哲思理趣,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处事。
2. 拟创新点 (1)可操作性方面
通过研究,探讨唱响中华经典,弘扬传统美德,繁荣校园文化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让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流于形式。
(2)可应用性方面
通过实践,探索唱响中华经典,弘扬传统美德,繁荣校园文化的学习资料,共同学习《警世贤文歌》歌曲、歌词释义、经典小故事、文中思考题等,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德育活动资源,拓宽了德育途径,从而完美地诠释了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题。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原则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把“警世贤文歌”作为学生唱响中华经典的突破口,通过学生上下学校园广播播放《警世贤文歌》,学生在音乐歌学习《警世贤文歌》,先唱响歌曲再理解歌词,与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理想等结合,通过出版专栏、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征文比赛等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将把学习警世贤文歌与传承中华经典、弘扬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验中坚持做到“六个一”,一次动员:利用周一升国旗仪式,由大队部对全体师生进行以“唱响警世贤文歌,创办和谐品牌校园”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以提高师生的学习意识。一份小报:学校将举办以“警世贤文”为内容的一期手抄报展,让学生在办报中学习、理解警世贤文的教育内涵。一次班会:本学期各班级召开一次以“唱响警世贤文歌,争做文明好少年”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学生能更一步领悟警世贤文的教育内容,并通过自编自演的节目,掀起学校学习警世贤文的高潮。一期宣传:各班各出一期以宣传“警世贤文”为主要内容的壁报,将学习警世贤文的意义宣传好。一场比赛:组织开展《警世贤文》歌咏比赛,通过比赛推动各班学习警世贤文歌的高潮。竞赛。一次征文:学校将组织全校同学开展“学习警世贤文”的感悟征文活动,通过征文了解学生学习警世贤文后的
内心世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本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要系统阅读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史料和现代社会文明的资料,并要把《警世贤文歌》一书的内容要学透,理解到位,探索道德精华,增强传统美德的传承功能和发展功能,为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打下基础。在本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自己的论文和试验报告。
2、实验研究法
在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将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部分年级或部分班级开展课题研究实验,通过实验为本课题研究获取第一手宝贵资料,为今后的成果推广和应用作好准备。
3、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将运用行动研究法,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或者是对于已诊断的问题加以补救,以改进研究工作;在道德实践、道德体验、学科渗透等行动中研究道德行动,以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提升和改变。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促进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4、调查研究法。
运用个别访谈、问卷分析等方法了解现代文明条件下的社会道德生态及学生的道德现状,增强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5、叙事研究法。
从大量的道德个案、道德事件中了解道德主体的生命因素,及其所蕴含的道德要求,增强道德教育的个性化、人格化。
6、总结经验法。
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促进人的道德成长。 (三)研究的原则 1、批判继承的原则。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两重性。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原则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十分注意研究内容的科学性,既反对毫无批判的兼收并蓄,更反对全盘否定民族历史的虚无主义。
2、古为今用的原则。
古为今用是连结传统和现代的桥梁。中国传统道德为今人留下大量可借鉴的宝贵经验,许多警语名言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其中有些东西一旦赋予新意便可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便可成为建立社会主义新的道德体系的思想材料。所以,我们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时,将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我们还将利用本校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3、整体优化的原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德育的全面性、整体性、实效性的原则,注意协调统一。我们将在总体规划、时间安排、教学组织上通盘考虑、统筹运作。既要上好传统美德课,搞好相关学科的渗透教育,也将与其他德育内容,如两史一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有机结合,使之融为一体,以提高德育总体水平。
4、针对性原则。
加强针对性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原则。针对目前学生思想品质状况,在研究中我们将特别注意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等意志品德的教育与培养;针对不同年级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生动具体的手段与方法,将教育寓于通俗易懂的故事、格言、榜样之中,从而收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
5、知行统一的原则
美德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必须通过实践去完成。在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我们将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注意实践性。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传统美德。其次,制定行为规范要求,强化行为训练。再次是通过道德评价,增强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养成能力,努力培养全体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和持久性。
6、教育渗透原则
在我国目前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劳”五项素质目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倡导的人生存的四大支柱中,进行传统美德
教育不仅是提高德育素质问题,更是提高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素质和人生存素质的问题。因此,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所有学科课程、所有生活空间和所有生命活动中,全方位加强道德修养。
四、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
(一)调查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1、挖掘资源,购置读本,建构中华经典传统美德德目框架体系。在课题实验中,丰富《警世贤文歌》,这个读本融知识性、故事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以达到认知、明理、激情、导行的目的。
2、形成共识、明理、激情、导行的目的。学校要把唱响中华经典、传统美德教育、繁荣校园文化实验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摆在重要地位,强化管理。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计划。明确规定统盘规划、分级指导、专项突破、协作攻关等问题。
3、研究方案的编制。认真学习理论,征询专家的意见,选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编排研究计划,参加课题组举办的培训班,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验能力。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2月)
这一阶段重点探索中华经典、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模式及与繁荣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典型引路,全面铺开。重点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设了认知课、活动课、渗透课等美德教育典型课例。初步探索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实践;二是充分利用学校传统教育资源,开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课;三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方式方法上
创造了多种教育方法。
另一方面,为了及时总结研究经验,推广研究成果,课题组邀请省市专家指导,邀请协作实验学校参加,召开课题研讨活动,推广、宣传实验研究的初步成果和操作模式。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4月)
1、向家庭、社会渗透、开展全方位研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将中华经典、传统美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溶在一起研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探索“家庭配合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在社区传统美德教育中,建立社区教育机制。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育人功效,挖掘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
2、学校德育文化深入发展。组织师生共同参加 “校园艺术节”、 “传统美德主题班会”、“唱响中华经典演唱比赛”、 “传统美德故事演讲大赛”、“传统美德诗歌朗诵会”、“传统美德社会实践活动”、“传统美德教育论文评审活动”、“传统美德教育典型课教案评优竞赛活动”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活动,建设情趣高雅的学校德育文化。
3、总结推广。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总结规律,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和研究工作总结。同时邀请专家对实验成果进行鉴定,积极推广和应用实验成果。
五、保证措施
1、实行校长室领导下的课题组负责制
课题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对课题研究人员布置研究要求,并进行全程监控和学期段的工作考核。
2、实施工作报告制度。
(1)学校行政定期将课题发展性规划和实施情况提请教代会审议并作出阶段性评估,听取群众的建议,加快实施进程。
(2)课题组实验教师定期向课题组汇报课题研究情况。
(3)课题组及时将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最新进展向校长室及时汇报,供校长室及时调控部署,以确保课题的如期进行。
(4)邀请专家来校评估。
学校定期邀请上级领导教育专家来校评估,提出整改意见,优化实施方案。
六、预期成果形式 1、理论研究方面
(1)在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待探索性实践研究取得成效后,形成系列研究报告或研究丛书。
(2)编制《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故事读本》 2、实践研究方面
(1)形成一批专题理论与实践报告;
(2)形成《唱响中华经典 弘扬传统美德 繁荣校园文化研究》总报告。
七、课题组研究人员名单 主持人:李建华
课题管理:郑全勇 张爱琦
参与人员:关永杰 宁兆彬 朱茵 姜成君 刘福庆
瓦房店市文化小学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文化研究
- 唱响
- 中华
- 弘扬
- 繁荣
- 民族
- 精神
- 方案
- 校园
- 经典
- 婴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 新疆公路起终点和里程
- 2002年至201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行政学说史真题汇总 - 图文
- 2013公司法考题及答案
- 酸洗废气净化系统设计任务书1
- 2016-2022年中国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市场深度评估报告 - 图文
- 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刘延东
- 规划设计院实习报告(共6篇)
- Population用法
- 2018-2024年中国智能照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
- 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五年级试卷
- 应对严峻形势1
- 毕业设计论文的致谢3篇
- 2015年广西贵港市中考物理试卷
- 2013 广州 数学 黄冈 小升初 专题复习
- 中央党校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成绩 - 图文
- 初级美容师试卷(五)答案
- 思想政治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苏州某电子厂房机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