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 第四单元 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跟踪检测

更新时间:2024-01-17 06: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

保护课时跟踪检测

(限时: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C.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 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解析: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答案:C

2.森林面积锐减可导致的后果是( ) 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 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

解析:森林减少,使许多生物失去的庇护的场所,因此,会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的现象。 答案:C

3.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解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后果是全球气温上升,这会导致冰川或者冻土融化。水体富营养化是N、P等无机盐引起的,酸雨是SO2等酸性气体引起的,臭氧层被破坏是氟氯烃过度排放导致的。

答案:A

4.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能完全适宜人口的增长的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受到社会因素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

生的资源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

答案:D

5.一个外来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 ) A.将使原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 B.将使原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逐渐提高 C.将使原来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D.将对原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影响

解析:一个外来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往往呈“J”型增长,会导致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原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能逐渐变得简单,但不能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变化与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程度,及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一个外来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的“J”型增长将对原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影响。

答案:D

6.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C.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也应将其天敌共同引入

D.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

解析:应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甚至引起环境的恶化。

答案:B

7.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广西梧州发现一处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万年野生水稻。它生长在阴凉且缺少阳光的地方,但一穗就有近千粒果实。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一种被称做“水稻杀手”的杂草稻已造成相关稻田平均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60%~80%,因此该野生稻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野生稻进行保护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 B.利用杂交技术可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C.野生稻的光合效率很高,因此可以直接引种栽培

D.栽培水稻与“水稻杀手”杂草稻发生竞争,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解析:虽然野生稻的光合效率很高,但不可避免其有部分性状不符合人类的需要,故不能直接栽培。 答案:C

8.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升高

解析:湿地的破坏将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影响生物的间接价值;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会使物种丰富度降低。若南沙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其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答案:B

9.(2011·汕头质检)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群

解析: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并非一直稳定不变;“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3个亚种群间麋鹿并没有发生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

答案:A

10.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水中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引起的。 答案:C

11.下图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解析:该图只列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不能确定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生物入侵后常常因无天敌的制约而过度增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且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威胁。

答案:D

12.菁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解析: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属于同一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种群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相同,说明遗传差异影响株高,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不同,说明环境差异影响株高。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分)(2011·海口质检)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氧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中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____________的角度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状态 藻类种群组成 铜绿微鱼腥藻 斜生汉氏菱薄甲小定鞭

囊藻 重度富营养 中度富营养 轻度富营养 贫营养 50% 5% 0% 0% 25% 40% 25% 0.5% 栅藻 14% 42% 60% 10% 形藻 10% 12% 14% 11.5% 藻 0.5% 0.5% 0.5% 10% 金藻 0.5% 0.5% 0.5% 68%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4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从蓝藻中可以提取能发出紫色荧光的藻蓝蛋白,可作为生物实验研究中的____________。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类物质。

解析:(1)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群落,群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从垂直结构看,某些具有气囊的蓝藻处于上层。(3)分析图表可知,在重度富营养化时,铜绿微囊藻所占百分比最大,可作为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鱼腥藻和斜生栅藻所占比例最大,竞争最强烈。(4)分析图可知,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NO3、PO34等,而不是吸收悬浮物;浮床遮光,影响

浮游藻类的生长。(5)藻蓝蛋白能够发出紫色荧光,可作为荧光示踪物质(标志物)。蓝藻体内脂质含能量较高,利于制作生物柴油。

答案:(1)原核 光合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物群落 群落垂直结构 (3)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和斜生栅藻 (4)C

(5)荧光示踪物质(标志物) 脂质

14.(14分)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

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解析:(1)①图A中:移入滨螺后,由于滨螺捕食浒苔,导致浒苔数量下降,角叉苔数量有小幅度上升,因此浒苔与角叉苔构成竞争关系。②观察图A、B,岸蟹的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B坑在移出滨螺前岸蟹很少,是由于角叉苔占优势,浒苔处于劣势,不利于岸蟹躲避海鸥捕食,从而造成岸蟹数量较少,滨螺数量较多。③该研究涉及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浒苔→滨螺→岸蟹→海鸥。(2)①从图C可以看出: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需要优先保护凸出基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该措施属于就地保护。②由图C可知,当滨螺密度在100只/m2~200只/m2时,水坑中的海藻物种数比较丰富,营养结构相对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答案:(1)①被滨螺取食 竞争 ②浒苔 B坑中浒苔不占优势,该环境不利于岸蟹躲避海鸥的捕食,因而数量较少;由于天敌(岸蟹)数量少,滨螺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数量较多 ③浒苔→滨螺→岸蟹→海鸥

(2)①凸出基质 就地保护 ②水坑

15.(18分)一些水域常会出现水体变绿导致鱼类死亡,进而引起水质变坏发臭的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性学习小组经过调查发现,是有人将化肥或污染剂大量排放到水体中的缘故。请设计实验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浓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

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液(内含裸藻)、滴管、试管、试管架、记号笔、复合肥(磷酸氢二铵)、自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计数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N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在________号试管中按浓度梯度分别加入____________。在剩余试管中加__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

第六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实验结果可能多种多样,请将下列两种可能的结果及结论补充完整): ①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浓度的不断加大,裸藻数量也明显增多,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随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浓度的不断加大,裸藻数量无明显变化,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浓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实验观察指标(因变量)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即裸藻的数量。不做任何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各组为实验组,应各加入不同浓度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另外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其他培养条件应适宜且相同。由于是探究性实验,所以实验结果和结论具有多种可能性。

答案:实验步骤:第二步:取N+1支试管分别编号(1~N+1) 第三步:在N+1支试管中各放入2 mL裸藻培养液 第四步:2~N+1 等量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 等量的自来水 第五步:在其余条件均相同的适宜条下 第六步:分别制作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①该浓度范围内的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且富营养化程度随复合肥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合理答案即可) ②该浓度范围内复合肥(磷酸氢二铵)溶液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h2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