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礼仪与现代生活

更新时间:2024-03-13 20: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代礼仪与现代生活

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2010级1班-张琳娜

回溯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毋庸置疑,在古代世界,中国曾是最讲究礼仪的国家,东亚诸国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中国传统礼仪的熏陶。中国古代礼仪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也是世界文化中瑰丽的遗产。然而,时至今日,传统礼仪在中国本土却几乎沦亡草泽了。

现在的社会上,不乏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平日里也身着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举止夸张;他们言语傲慢无礼,出口伤人;与他人交往时,他们毫不顾及他人感受,自大浮夸;在公共场所时,他们也不遵守公共秩序,恣意妄为······尽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礼仪有时确实体现出了一些局限之处,但是,现代社会是否真的不需要礼仪的约束了呢?这些对礼仪鲜有认知的年轻人真的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吗?现实告诉我们,不是的,现代生活同样需要礼仪,需要现代礼仪的重建。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期望不仅没有降低,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现代礼仪对于我们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及彼,不仅是我们这个群体,现代礼仪的普及可以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礼仪应该从何学起,从何做起呢? 一、 关于个人仪容、仪表、仪态:

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他的文化修养,还可以反映他的审美情趣。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

印象,而且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相反,穿着不当,举止不雅,往往会降低了你的身份,损害你的形象。

尤其在这个越来越眼球化的社会,一个人尤其是职场人士的形象将可能左右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据著名形象设计公司英国CMB对300名金融公司决策人的调查显示,成功的形象塑造是获得高职位的关键。另一项调查显示,形象直接影响到收入水平,那些更有形象魅力的人的收入通常比一般同事要高14%。知名形象设计师鞠瑾女士认为,职场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关键,但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特别是在求职、工作、会议、商务谈判等重要活动场合,形象好坏将决定你的成败。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这句话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有警示作用的。

二、关于言谈礼仪:

言谈是人际交往中最迅速、最直接的一种沟通方式,在传递信息、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谈话中不仅要注意表情、态度、用词,还要讲究交谈的方式和技巧。言谈的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交谈方面的规则和要求,以礼待人。

言谈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是: (1)保持正确的礼仪距离

在与人交流时应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即在谈话时让双方都感到自在的合适距离。

(2)经常使用基本的礼仪用语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情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让对方感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而礼仪用语最能体现这种对人格、情感的尊重和关怀。在日常使用中,被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语言形式。看上去简单平常的礼貌用语,却能够让交往的对象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将交流置于和谐的氛围中。

(3)充分聆听的原则

充分聆听即是对讲话者的一种尊重,是起码的礼节要求,同时,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只有充分聆听才可以有根据地进行回应,也才会激发起讲话者的兴趣。

许多杰出的人物都很注意在交谈中运用听的技巧。尼克松就非常赞赏周恩来在谈话中听的专注神态,形容他是“海水覆盖下的一座大山”。松下幸之助曾用一句话概括他的经营诀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2)言语有度的原则

在言谈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言语有度。这种“有度”主要体现在“适时、适量和适当”。

适时,即要求讲话的时机要合乎时宜,要相机而言,不可不分场合。要避免不该讲时讲话,该讲时又不讲话的现象。 适量,即要求讲话的内容和长短要适量,时间宽裕可以多讲一些,讲细一点,时间不够,则应删繁就简,简明扼要,突出重

点。避免东拉西扯,东一棒子西一榔头。

适当,即要求讲话的内容要适宜,主题要恰当,话题要准确。交谈的话题一般不涉及他人的隐私,如询问女士的年龄、婚否、衣饰价格等,也不要用“身体”、“保养好”等含糊词语,不直接询问对方的家庭财产、工资收入、个人履历等私人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言语有度的原则还要求谈话时要尽可能实事求是,不可过分夸张,更不能捏造、吹嘘和欺骗。谈话不可武断、绝对,要留有余地,要适度地含蓄,有时甚至要“点到为止”,不可“一览无余”。

比如在说服别人时,应尽量采用商量的口吻,避免使用武断的词句。比如,将“我认为”改为“您是否认为”,把“我相信你已经意识到??”改为“您可能还没有考虑到??”,把“现在我向您证明”改为“您已经了解了很多的情况,现在可以得出结论了吧”等等。这样,对方在接受你的意见时就不会感到勉强和有压力了。

三、关于社交礼仪: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只有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社交的重要性。而在现代生活的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所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社交礼仪须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 真诚尊重的原则;

(2) 平等适度的原则; (3) 自信自律的原则; (4) 信用宽容的原则。

在种种复杂的社交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交际恐怕是最过敏感和慎重的。而我国的外交奇才—周总理在社交礼仪上是最好的典范。在外交活动中,饮酒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欢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的国宴上,他举杯、碰杯、干杯。周恩来同人干杯时,总是面带微笑,友好地目视对方,但他从不勉强别人。如果客人不善饮酒,他总能谅解,说“能喝就喝,不能喝也没关系”。而他自己却从不马虎,如果“干杯”的话自己已说出口,就一定会喝完,决不应付人。正是遵循了社交原则中的真诚尊重原则,来宾们都感受到了周总理的诚挚热情,气氛显得热烈友好。

四、关于公共场所礼仪与公德意识:

公共场所礼仪体现社会公德。在社会交往中,良好的公共礼仪可以使人际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并且公共场所礼仪的普及,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社会公德意识的人,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甚至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在日常的生活中,公共场所礼仪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喧哗打闹,遵守秩序,主动让座等等。

遵守公共场所礼仪,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

通过一个学期《现代礼仪》课程的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现代礼仪。对于我们大学生,在磨砺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只有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礼仪规范,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gl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