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保先讲稿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0 14: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写得法,方能“厚积薄发”

一直以来,大家对语文教学投入可谓之大,但是,为什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什么出现“高耗低效”的情况?为什么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仍不会听,不好说,不乐读,不善写?我认为,这是由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课文阅读无“章法”,课外阅读“无”目的、“无”指导,课内外阅读相割裂,习作“训练”无训练。总之,读写训练不得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阅读为切入口,读写得法,强化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课内阅读是基础,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方法”——归类法、四读法、批注法、设计问题法、对比法??总之,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让学生整体感知、理解、吸收、内化书面语言,学习积累语文感性经验,了解书面语言特点和遣词造句、組段成篇的的基本知识,了解文章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功能,使感性的语文知识得以升华提高,并在反复实践中形成文章的读写技能。

课外阅读是拓展,要让学生去“印证”课内习得。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读的“量”,更要关注学生读的“质”。而“质”的提高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要贯穿学生的阅读全过程----阅读兴趣的培养,书的选取与推荐,基本阅读方法的习得,诵读积累??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关注每个环节,重视所有细节,才能使学生真正会读书、爱读书。

“读”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写”则是语言文字的倾吐和表达。要想让达到出口能成章,下笔能成文的理想境界,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此所谓“厚积而薄发”。然而,对于语文教学,仅有“厚积”是不够的,由“厚积”——读,到薄发”——写,有方法、有指导的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不练也无神”。

“无序——有序——无序” 习作教学。第一个“无序”是“无目的”“无要求”自由写,放手解决内容问题;“有序”是分专题训练,解决形式问题。第二

个“无序”,是无招胜有招,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自如应用。

在写作训练中,我们首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写什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积累,要让学生明白习作的源泉是生活。我们的任务是根据实际情况,创始各种环境让学生用慧眼去发现生活之丰富,让学生用真心去感悟生活之多彩。要让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成为学生们作文中最真实的素材,让每个稍纵即逝的瞬间成为学生笔下最灵动的情景。有了丰富的生活积淀,就要有计划、有方法、有布置、有实施、有指导、有讲评的让学生勤写多练:

同一体裁反复练:写人、叙事、描景、状物、书信、读后感、论说文??写人的文章练习时可与叙事文章结合练,写人的改成事的,叙事的改成写人的,练一事一人、一人多事??从写熟悉的人开始:家人、同伴、老师、朋友??到写陌生人、小人物:门卫、修车的、卖菜的、钟点工、送报的??

同一内容反复写:上学路上、公交车上、逛商场、我最喜欢的墙壁格言?? 同篇文章反复练——练中心的提炼,练不同中心的表达??

与阅读教学结合练:读后感、仿写、改写、人物赏析、评论片断练?? 练部分:练对话、练开头、练结尾、练细节??

培养学生围绕专题多角度立意与选材能力的“母子”题训练??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遵循“无序到有序再到无序”这一习作规律,分类指导,专题训练,从而使学生不仅会写,而且善写、能写。

在这样的强化训练指导中,学生们基本上实现了“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目标,为中学输送了高质量的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发展和提高,使语文读写点亮了孩子的生命。而我也在不断的反思与校正中,朝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奋力前行!

课外阅读指导浅谈

语文的源头,就在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上(未必开卷有益,有些是垃圾。吃惯了垃圾食品的人,就失去了分辨食品优劣的口味。阅读品位低的时候,很容易跟着潮流走。一阵小风刮来的时候,倒的是小草,大树不会随风倒,是因为它的根扎得深,它自己有分量。男孩、女孩)。

青少年时期的课外阅读,就像是银行存款,可以终生享用利息。美国研究证明,九到十二岁,是阅读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终身无法弥补。这个时期,孩子的记忆力最好;这个时期,外界对他们的干扰也较小;这个时期,考试升学的压力不是太大——自从取消“小升初”的考试后,这个优势就非常突出了。

小学是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垫底的时期。他进入什么样的学校、遇到什么样的老师、读什么样的书,对其一生影响巨大。如果荒废了小学这六年,给孩子一生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出国读博士例子)

就语文素养来说,小学阶段的阅读,对一个人一生语文素养的高下,几乎起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一个学生除教科书什么书都不阅读,那么他连教科

书也读不好了,学习对他来说会越来越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如果学生其它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还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它 方面的兴趣。

一生要有两样东西为伴——书和音乐,将永不孤独。 如果学生还没有入迷的开始阅读书籍,那就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通往学生心灵的蹊径。

一个孩子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时,教育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

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

然而课外阅读不是一句空话,不是老师一布置就完事了。它不好把握,不好指导,更何况不是老师分内必须做的事情。课外阅读要靠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努力。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 ,这个人就是我们教师。课外阅读有效补充了课堂教学,使知识的网络化水平高,知识背景大,综合能力强,越走越有底气。 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

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 你越聪明,在校学习的时间越长。

在校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受雇工作的时间越长——你一辈子赚的钱就越多。

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越高, 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寿命越长。 反之

你读得越少,知道得越少。 你知道得越少,越早辍学。

你越早辍学,越早变穷,而且穷锝越久。 你越早辍学,入狱的机率越大。 ??

一、课外阅读“指导”现状

近年来,老师们对课外阅读已很重视,但是处于无目

的、“无”指导的、一味推荐的状态。这就造成学生阅读的无效——漫无目的的慢读,没有记忆的自读,没有方法的瞎读,食而不化的吞读。阅读中“个性”、“自主”、“自由”的极端化、片面化,遮蔽了问题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学生还是学生,受到学生文化阅历和积累的限制,包括阅读经验的不足,他们作为读者理解是有限的(当然,无师多看多读要比不读好)仅仅靠孩子自己去阅读,最多看个热闹,但是作为老师,和孩子共同读书,在共同讨论中老师去引导,则效果

主 要 内 容 最 感 兴 趣 的 是 不 太 理 解 的 是 家 长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读书姿势(习能否复每天是否看报是否写读书笔记 惯) 述 纸、杂志 填表时间:

本届课外阅读书目

五上:动物系列,精讲沈石溪《斑羚飞渡》《鸟奴》《狼王梦》,

选读奥威尔《动物庄园》,西顿《西顿的动物小说故事集》

春节:假期读《上下五千年》《不要讲话》《波丽安娜》

五下:精讲《水浒传》《爱的教育》,选读《长袜子皮皮》《淘

气包埃米尔》《小飞人卡尔松》《大侦探小卡莱》《窗边的小豆豆》

暑假:读金庸《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哈利波特》《影

响人类的45项发明》

六上:曹文轩纯美系列,精讲《细米》《草房子》《青铜葵花》,

必读《大王书》《鲁滨逊漂流记》选读《山羊不吃天堂草》《活着》《撒哈拉的故事》

《世界自然奇观》《绿山墙的安妮》《哭泣的骆驼》 春节:假期红色经典系列《红岩》??《福尔摩斯全集》(《南京安魂》哈金《曲南京浩劫》张纯如)

六下:精讲《哈佛家训》1—3,选读《新语文读本(初中卷)》

《城南旧事》《汤姆索亚历险记》 据情况变动——红色经典系列

下面谈具体的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应据文本,及学生情况而设计(合宜的教学

内容,有效的教学手段)

例:《上下五千年》问答

《哈佛家训》单元——自律 《草房子、青铜葵花、细米》综合

分年级,5年级动物系列解决的问题??;6年级

下??;水浒??;纯美??

具体案例:

案例1:指导学生为《青铜葵花》之九“大草垛”写续

讨论写续要求,指导学生续写

葵花在青铜家呆了五年,在充满爱的大麦地生活了五年,这五年对她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五年奠定了她人生最基本的道德基石——宽容、善良、体贴、刻苦、爱人、感恩。那么当葵花带着这些回到他曾经熟悉而如今又陌生的城市后,会怎样呢?等待她的将是什么呢?哑巴青铜一句“葵花”后,故事将如何发展呢?请同学们写续。请大家讨论应该如何写续。

1、紧扣原文,合理想象。

什么是续写?续写就是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将内容继续延伸,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由学生续讲故事,并将依据讲出,然后讲解写序的要求)

写续最基本条件是读懂原文,透彻理解原文,主旨不变——中心不变,人物本性不变,语言规格前后一致。细节照应,什么事续写?就是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将内容继续延伸,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由学生续讲故事,并将依据讲出。)

2.感受曹文轩文章语言风格,指导学生写续时要和原著语言风格一致。 续写必须忠实与原文的中心,内容与形式等,必须是原文情节的自然延伸,与原文成为一个完美有机的整体,不能脱离原文无根据的任意发挥,更不能抛开原文另起炉灶。认真读懂原文,合理想象。把握原文中心,语言上衔接,续写开头,必须与上文紧密联系,上下文融为一体,前后照应。

写序最难把握的是原著的语言风格。 曹文轩语言风格:(1)流畅、平易、朴实。 (2)神来之笑的妙喻。 (3)建立在精细的观察,独到的体验上的描写,语言准确。 (4)文字纯净透明,了无杂质,如行云流水,文气颇盛。

3.续写一节,一个场面,一个人物都可。

王宇《青铜葵花》续写 十 大轮船 葵花被城里的人接走了......

是含着泪走的,她不想让哥哥青铜为他难过,尽管她没有看到哥哥,噙着的泪花却依然\叭嗒叭嗒\涌了出来.所有人都在哭泣!

眼看着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尽头.

青铜赶到河边时,所有人都抹着泪花往回走,惟独青铜凝视着远方,在回忆着他和葵花之间浓浓的兄妹之情:替葵花承担错误;送葵花上学;给瘦弱妹妹送上浓浓的鸭汤;和妹妹在一起识字,下河摸鱼;一起放牛,一起玩耍;一起抗蝗灾,吃芦根,一家人其乐融融......美好的往事,特殊的回忆都历历在目!

青铜\醒\了!一下子跳了起来,他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朝夕相处的妹妹;失去了......他-----在葵花田里乱窜着,同时放声大叫葵花的名字!在那一刹那之间彻底\疯狂\了!

所有人都惊颤,所有人都为之震憾震撼青铜和葵花之间的兄妹之情.看到儿子这样,青铜的妈妈反而哭得更加伤心.同时也很欣慰:是不是儿子今后可以正常说话了?爸爸把青铜搂在怀里,父子俩同时放声痛哭.所有人都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由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

青铜撒开爸爸的手,在葵花田里来回乱窜,嘴里还含糊不清呐喊着葵花的名字,\葵-----花-----\葵-----花!\

船上的葵花似乎听到了哥哥青铜的呼喊.猛地回头,好像看见了那妙不可言的葵花田,想到了爸爸所画的\青铜葵花\在那葵花田深处,里面有个男孩儿正在寻找那在他心里挥之不去的记忆和抹不去的回忆.

葵花在不停哭泣着,她也很无奈,也必须去面对着这铁一般的真相.尽管自己的内心有千百个不愿意,但也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在大麦地,使葵花学会了许多,得到了许多!在这个爱的大家庭中,让她学会了爱,得到了爱!现在,她怀着恐惧的心理来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远离了朝夕相处的大麦的人们,离开了自己依依不舍的哥哥,无可奈何地来到了这个不属于她的世界.心中那种莫名的恐惧一下子涌上心头.

她坐在船上,目光呆滞,一直望着远处的老槐树和葵花田,不停哭泣着.走了一路,哭了一路......

到了黄阿姨家,葵花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呆坐着,一句话也不说.眼泪似乎流干了,但只要一想到大麦地,一想到自己的哥哥,眼泪便会情不自禁流了下来.\吧嗒----吧嗒\她害怕极了!

她宁愿和哥哥在一起,再过那段艰苦的日子,也不愿自己来到大城市渡过那孤独的岁月.那美好的回忆,总能引起她的无限遐想.....也不知道青铜现在怎么样.\哥哥,你好吗?\她在默默念叨着.

在大麦地的青铜会好过吗?

回到家,青铜把家里的一切东西边哭边砸.他丝毫没有一些感觉,只察觉到一点:葵花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所有的发泄都抹不去他内心的痛苦.因为有了葵花,使这个性格内向的他有了巨大的改变.每天和妹妹形影不离,也只有妹妹和他彼此沟通,教他识字,关心他的一切!这些全都是葵花给予他的.

现在的青铜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他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全部暴发出来.凭什么不让我上学?凭什么瞧不起我?

眼泪,碎片,呐喊,给每个人心里无疑是另一种沉重的打击.

待他砸累了,哭累了,他也只会坐在那里,嘴里念的,说的全都是\葵花\二字,其它一句话也不说.每每想起自己和葵花之间的事,他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泪痕在脸上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痕迹.

轮船带走了葵花的躯体,却带不走葵花的心.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但愿葵花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青铜独自一人走出家门,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老槐树旁,走到了葵花田下.月下的葵花,给予他的是另一种精神上美的享受......

\葵----花----\葵----花!\的呐喊声依旧在人们心中回荡!......

案例2:《斑羚飞渡》

紧扣题目,指导阅读《灾之犬》

1板书后首先让学生用“灾”组词 :受灾、火灾、灾难??

2、题目“灾之犬”中的“灾”又是什么意思呢?(不当名词,当动词用——给人带来灾难的犬)“犬”指?( “犬”书面语,“狗”口语)

3、犬、狗二者有何区别? 该用书面语时用口语—— 该用口语时用书面语——

例1:他家养了一条狗——他家养了一条犬(不合适) 例2:妈妈 母亲

4、题目什么意思?(给人带来灾难的狗) 5、狗叫声称之为“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狂吠不止” 6、再齐读课题,然后回忆:

“灾之犬”给人们“带来”什么灾难? 第一个主人:大儿子,二儿子,猎人本身

猎狗对于猎人意味着什么?(人们认为这些灾难都是犬带来的。只能将犬卖掉或送掉,不能打死。于是上等猎狗卖了鸡价钱。)

第二个主人——“我”带来了什么灾? 我”为什么带引号?文中指谁 ?

作者沈石溪,我国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世界动物小说之父是谁?他作品有哪些?

4、那么这条狗真是灾之犬吗?(忠诚的狗)

文中用一句俗语来说明其忠诚——“撵不走的狗,喂不训的狼” , 因此,我们生活中有,“走狗”“白眼狼”“狼子野心”之说。

5、据文章内容,题目中“灾之犬”可改为“忠之犬”,这里的“忠”还当动词用吗?

6、“忠之犬”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7、读后我们由衷的称颂“可爱又忠诚的狗”,那么相对于我们人呢?“可恶又无情的人” 。“人不如狗”,但人会反思,作者呢?读后收获

8、写法:围绕灾与忠,尽其所能列举事实证明。

案例3:变无效阅读为有效阅读。

A、定项择优选读(分年段、有计划地推荐指导) B、注重积累的诵读;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依照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发展是自0岁开始,1——3岁即有显著的发展,3——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

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达到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20岁以后心境若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不相同。理解力也是自0岁开始酝酿,1——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岁以后方有长足的进步,18岁以后渐渐成熟?? 儿童诵读经典,即是要利用儿童有效期加以训练,使其记忆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错过了13岁前的时机,将永无翻身之日。

如果孩子持久地大量地诵读经典,滚瓜烂熟地背诵下了几百篇汉语言文字的精华篇章,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各种能力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使用能力自然浑然天成。再说了,好的记忆力有助于将来提高理解力。

经典诵读背诵应与血疑融为一体,“猴子掰玉米”似的背诵收效不大。

C、有方法的快读;

D、读绘结合的深读;(幻灯) E、读写结合的精读(读后感百炼) 例文5:美与痛的另一种诠释

——读《青铜葵花》后感 )

F、家长参与的共读;

例文3 :家长的“烦恼” 例文4:爸爸为我而读书 例文2: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例文1:因为有爱,我们一起努力

——写给参与“书香班级”活动的六四班家长们” G、读推结合的赏读;

例文6:《活着》,活着

例文1:

因为有爱,我们一起努力

——写给参与“书香班级”活动的六四班家长们

海平

窗外飞舞的雪花使这个春天的夜晚显得纯洁和冷静,华灯相伴下正在写博参加儿子学校“书香班级”活动的我,突然想到了您——亲爱的朋友。也许我们素昧平生,即使擦肩而过也互不相视;也许我们只是家长会上的相视一笑,浅浅地留不下任何记忆,但我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共同的问题,获取相似的信息,做同样事情,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此刻您也正坐在灯下写博文吧?用一颗回归天然的童心,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站在同一条跑道上,携起手起参与“书香班级”的比赛??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我们有不同的身份、环境、经历和个性,或许你是商场战将,或许你是职场精英,不让须眉的巾帼,顶天立地的铁骨,在我们“社会化外衣”之下,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六四班学生家长”!我们每天听着孩子们背诵同样篇幅的《论语》、《大学》、《道德经》,每天收看着相同内容的“校信通”,孩子们会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告诉我们六四班的喜、怒、哀、乐,甚至丁老师又说了什么“豪言壮语”我们都清清楚楚。每学期固定的时间,我们会坐在同一个拥挤的教室里听丁老师的淳淳教诲,紧张巴巴的,生怕自己的孩子出现在老师批评的“黑名单”中,素不相识却对彼此的孩子了如指掌,老师口中的每一个名字似乎天天都回荡在自己耳中??

一年多来,我们陪着孩子们共同成长,看他们所看,听他们所听,喜他们所喜,读他们所读,我们越来越感觉自己的贫乏,在丁老师带领下,孩子们读书的量越来越大,面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深化,速度越来越惊人,于是,我们跟着孩子们一起,读我们年轻时代没有机会读的书,补我们年轻时代欠的账,我们一次次感受纯洁纯美纯真,一次次感受已逝的童贞。

这次“书香班级”比赛在我们心中早有答案,因为即使没有这个比赛,六四班孩子们的读书热潮也一直处于高涨状态。但既然有了这个比赛,那就让六四班凭借日常点滴的积

累,在比赛中大放异彩吧。在这个比赛中,孩子们通过写博,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习的知识,整理自己的思绪,书是孩子一生的伙伴,书是孩子成长的指南,书是孩子享受的载体,书是孩子腾飞的起点,我们陪伴不了孩子的一生,就让书陪伴孩子们终生吧!让他们爱书,看书,懂书,惜书。同时,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还可感受到“团队作战”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那就让我们在心头把手握紧,与孩子们一起作战吧!因为有爱,我们共同关注,因为有爱,我们一起努力。

例文2: 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每个母亲的心中都定格着一幅关于孩子的最美丽的画面,有的是舞台上的翩翩起舞,有的是演讲台上声情并茂,这定格的画面其实都承载着母亲的期望。对我来讲,头脑中那幅最美的图画,就是儿子静坐在书店的地上,捧着一本书,沉浸其中忘却自我的那份专注和痴迷??我希望熔印儿子一生的痕迹,就是挥之不去的“书的味道”,让他喜欢徜徉书海时踏实沉静的感觉,让他喜欢翻开书卷时扑而来的墨香,让他体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神奇,让他品尝“腹有诗书气自华”幸福甘露。所以小时候常带儿子去逛书店,倒不图卖多少书,就是让他感觉那种氛围,让

他对书产生好奇,让他喜欢方块字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上学后,随着知识的慢慢堆积,儿子看的书也越来越多,面也越来越宽,一个小“书呆子”的形象也初具雏形。

升入六年级以后,儿子读书上了一个新台阶,这首先得益于他遇到一位富有智慧、灵气和方法的班主任丁保先老师。她“开卷有益、读背听写、博古通今”的阅读理念,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一年多来,课内课外累计读书量已上千万字,其中包括了《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和《弟子规》等传统文学精品,又包括了《巴黎圣母院》、《简爱》、《少年维特之烦恼》、《小王子》、《傲慢与偏见》等世界名著简读本,同时曹文轩系列、沈从文系列、金庸系列、余秋雨、易中天等名文名著,以及诸多流行图书,如《走近美国》、《再苦也要笑一笑》、《做事先做人》、《货币战争》等,都打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从文字中认识世界,感受真情,积累知识,陶冶情操?? 做为一个母亲,最感动最幸福的一个瞬间,就是看着儿子手捧一本书,沉静安然,沉醉其间,自得其乐的那种神情,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一种表情,我知道这种表情背后是儿子不断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书相伴,欣然。最近听儿子说“校信通”正在搞“书香班级”的比赛,他们也为着这比赛在努力着,对我而言,比赛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赢家,是成长中的孩子们。六四班参不参加比赛、得不得奖都

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中慢慢成长起来。“快乐读书,健康成长”,愿书籍成长每一个孩子终身的良师益友。 例文3:

家长的“烦恼”

“哎呀,今天太晚了,要不明天再写吧。为了看这三书本,我已经几个晚上没睡好了。”从房间里传出了妈妈的“抱怨”声。“不行,明天写不完怎么办?”“一定能写完的!”“不行,绝对不行,坚决不行!”我再一次强调。“可我没写过,也不会写呀。”妈妈又替自己辩解。“上网查查资料,看看这玩意儿怎么写不就行了吗!”妈妈在我的威逼下终于无可奈何地去写了,我洋洋得意。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说的这“玩意儿”是什么吗?其实就是一篇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的《序》。到了这里问题就又出来了:家长好好的为什么要写《序》呢?原来,是丁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深刻了解、理解《青铜葵花》、《草房子》、《细米》等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就让我们用画连环画的形式来理解。连环画毕竟也是书的一种,大家知道:一本书要由封面、内容、序和跋组成。序和内容是书的主要成分,目

前,其它的项目差不多已完成,就差妈妈给我写的序言了。现在的状况,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妈妈的序言。

晚上,我看见妈妈坐在电脑旁边聚精会神地一边查找着网上介绍的《序》的写法,一边把有用的抄写下来,别提有多认真了。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比葫芦画瓢地给我写了一篇《序》。早上起来,我看见妈妈打着哈欠做着饭,不经意间,我看见妈妈已经有了下眼袋和黑眼圈。我心里想:我老妈真不容易呀。

妈妈本来是一个书不摸,笔不拿的人。现在,在我的带动下,妈妈开始看书了,以前跟我妈妈没有共同语言,因为她除了我的课本看过,其它什么书也没看过。现在,回家后不一会儿我们俩就能说在一起,我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一起评论书中的人物等等,谈得很兴奋。妈妈说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也许这就是“收获”,是妈妈烦恼后的“收获”吧。

同学们有的说遇上这个老师很“倒霉”,可我感觉却很幸运。爸爸却说我是三生有幸啊,也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我是好了,可家长却是“倒了大霉了”。这是我的福气,家长的“烦恼”!

例文4:

爸爸为我而读书

爸爸的学历不高,水平也不怎么样,自从不上学以后便再也没有碰过书本,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原来学过的那些东西早被就着菜吃到肚里了,现在一看书就头痛,根本看不进去。因为,老爸天生与书无缘,所以在写作方面更是没有任何天赋。

有些数学题我不会的老爸兴许还能教教我,但如果是写作方面的问题那就要倒过来了----我教爸爸。平日里老师让写个四方评介就快要把老爸难为死了。如果哪一星期老师让写家长评价那这绝对是这一星期中最不幸的消息。晚上爸爸洗完脚之后把脚放在床边上晾了又晾,他就这样一边晾脚一边想为我评价的内容,往往是脚已经凉到了没有知觉的程度,而爸爸还未想到一句话还没写出来他已经拿着本子睡着,其实每当看到这个场景我就感到很心酸。

但这个假期老师偏偏布置了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并且要写出读书心得与交流这项作业。本来爸爸只是觉得很难,但是为了配合我完成作业他也只能咬咬牙埋头去苦读了,爸爸的读书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白天爸爸忙完生意后就端着杯冒着热气的白开水到后边屋里去用功。

因为爸爸从不读书所以有很多字词都不认识,不理解,于是他边一个一个的翻着字典去查去找,然后规规矩矩的抄下来,因此爸爸的读书路显得异常艰难。中午闲暇时间爸爸也把书那出来一点一点的仔细阅读,碰到不懂得的地方有时还要多向我请教请教。看到爸爸为我而这么努力的去读书我也很乐意教给他。

到临近春节的那几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家里看电视,但是爸爸却躲在家里埋头苦读。看到这样的场景,妈妈开爸爸的玩笑说:“你要是早这么用功还能在这儿干这活吗?”爸爸听了笑笑对我说:“如果你能考个博士,那我也差不多是个研究生了。”我听了感觉很不好意思。

以前我给爸爸讲自己读过的书的内容时,爸爸总是呆呆的听着,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和爸爸之间好像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而现在我和爸爸之间终于有共同的话题了,这让我感到很开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真的是无法形容的。

现在老爸辛苦的读书假期终于结束了,爸爸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读书一本有益的,可能就是人生最有趣的事”!听了爸爸的这句话,我觉得爸爸仿佛一下子从一个一问三不知的爸爸变成了知识渊博的老爸。 例文5:

美与痛的另一种诠释

——读《青铜葵花》后感

伴随着一种朦胧而又诗意的美,一种明显而又悲壮的痛,我的目光走到了书的尽头,漫长几日宛如一梦,尽管我不在梦中。

我不了解那是什么感觉,是美?是痛?当葵花离后,青铜那摄人灵魂的呼喊,相信在我们心中是美也是痛!那是震人灵魂的美,更是震人灵魂的痛——当为了让葵花看到马戏,青铜让葵花骑在身上站了一晚,那一刻,心头漾起的是感天动地的美,感天动地的痛;当为了让葵花在自家的灯下写作业时,青铜用南瓜花儿抓莹火虫做灯,那一刻涌上脑海的是世界上最真诚的美,最真诚的痛??因此,在曹文轩的笔下,美与痛是矛盾的,它们像一对姐妹相伴、相织、相行。 懵懂中,青铜一家出了他们那仅可以住的房子,大风掀起了房顶,随即大水冲袭而来,他们与全村人在学校得以躲过天灾,然而一切过后,他们的房子成了废墟,这可以算是痛到了极致,然而痛定思痛,他们的痛却换回了一家人的团结,他们每个人都奋力为这个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尽管这个家是破料不堪的??他们的痛被演绎到极致,美也发展到极致。

其实,美的含义在人们的心中被神圣化了,在我们心中变得遥不可及。帮助别人——美,关爱别人——美,见义勇为——美,似乎只有做很难做到的事才算美。在看来,美在每个人的天性中,每个人都能够创造美;而痛苦更被人丑恶化了,因此书的《代后记》中,曹文轩用以下一段文字概括书的内容:“我们应当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我认为这段话也是侧面向我们对美与痛进行另一方面诠释,正如书中的青铜和葵花,他们被命运置于无穷的痛苦之中,但他们的生命之树却绽开了一朵又一朵那样美丽的花,这也就说明痛苦与欢乐、美丽与丑恶是连体的,正因为痛苦的打击才有这样的美丽。 啊!美丽与苦难相比,一是个结果,一个是过程,没有美丽也许会有苦难,但没有苦难必定没有美丽! 例文6:

《活着》,活着

人生在世,漫漫征途,虚幻浮华八千欲,形形色色五万象。当生命将尽,猛回首一切烟消云散。抛开一切杂念,世间唯有生命与你相伴。或许,此时你才会发现,既然活着,就是努力的活着,努力对得起活着的生命奇迹,既然你活着,我就建议你看看《活着》。

《活着》就叫我们活着,朴素、自然地活着,叫我们离开世俗的观念而活着,活着是一个过程,活着就是要承受,就像让一个不能承受压力的细小东西,去承担无限的压力,它却承受了,这就是活着!仅仅单纯地活着。

我活着,我能够看到美好的世界,能看到死去的人看不到的一切,享受生命的快乐,俗念缠身的人绝对看不到。

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着朴素的生命而活着,而不是因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这就是《活着》这本书,也是活着的真谛。

《活着》中的福贵,接受了父母、妻子、孩子、孙子死去的现实,他没有抱怨,尽管他很悲伤!活着就必须承受,就像让一根头发丝儿,去承受三千斤的重量,活着,面对一切可能或者不可能的一切,坦然的活着,就是呈现苦、辣、酸、甜的鲜活的生命过程。

这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话题,因为现在许多人是为了身外之物而活着。这些人认为,上帝给予他们生命、他们的使命就是追求金钱与权力,但却不知最终他是为了什么。古人云:“纵有千金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当生命终结,你纵有金山银山也无用。《活着》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要知道《活着》的真正谛义在于历经磨难后对人生的认识,对现实的冲击,对世界本质认识以及一种珍惜生命的乐观的心。

曾经我和同学戏谈《活着》,“人都死光了,还叫《活着》,应该叫《死着》。”话后朋友一笑而过,却引起我一系列思考,一种悲剧的苍桑由然而生??

《活着》让我有一种生命的沉重感,我们要怎么样的活着?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就会想到给予我生命的父母,我想告诉父母《活着》是活着的生命必须要读的一本需要看的书,也想知道父母看过之后会作如何的评价。既然活着,就去看《活着》吧。

案例4:搭建平台,让家长走进孩子的阅读世界

经过十几年不懈的探索,反思修正,学生爱书,读书已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学期七、八百万字的阅读量,早已不在话下。但如何把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使家长主动参与孩子阅读,使家长和孩子共同走进阅读,进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建设真正的“书香家庭”,却一直困扰着我。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合作,离不开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仅靠学生一己之力,这种氛围——读书的热情,会随着外在因素的诱惑,慢慢消逝。

以前也曾做过不少努力尝试:反复设计课外阅读卡、课外阅读签字、课外阅读复述、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家长会??但皆不理想。相对尽职的家长,还能稍微参与一下,大部分家长则是应付,根本不知孩子读的是什么(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走进孩子的阅读),仅仅是签字而已,纯属形式。

2007年下学期我班的阅读专题是曹文轩的纯美系列:《细米》、《草房子》、《青铜葵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批注,写读后感,人物赏析等阅读活动后,又指导学生根据原著绘制连环画,并配上文字,并为自己所编图书写序。

看着学生的一篇篇作品,所有的老师、家长都被学生的创造力、阅读力所震撼。(部分学生连环画见附1;部分“学生的自序”见文后附2)于是,我有再接再厉,开展了以下活动,让家长走进孩子的阅读世界。

活动一:家长为孩子所编图书写序。家长必须走进阅读,反复阅读三本图书后,在与孩子交流后才能写出序言。(“家长序”见文后附3)

活动二:一个家庭为另一个家庭写跋。(“家庭之间的互跋”见文后附4)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它将伴随着孩子健康的成长,并且让他们终身受益。为使学生“爱读书”这棵苗有良好的土

壤,为使“爱读书”这一习惯伴随其一生,本期我们搭建了一个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舞动的人不仅是学生、老师,更重要的是家长。家长一改往日的看客地位,成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合作者,成为团队中的一员。使家长真真正正走进孩子的阅读,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附1:学生创作的连环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gb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