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总复习七~九年级课本知识要点

更新时间:2024-05-23 08: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2009级思想品德总复习 七~九年级课本知识要点

第一板块 认识自我 战胜自我 七年级 第一课 生命的乐章 一、生命独特而可贵

1、人类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2、人的生命是有限而短暂的。 二、珍爱自己的生命

1、一切生命都来之不易,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体会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让她更加美好。

2、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才会去爱别人,爱世间的一切生命。 三、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1、人类源于自然,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2、人类必须懂得尊重自然,否则,将导致自然与人类的毁灭。 3、人与自然的最高境界:与自然和谐相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

七年级 第三课 情绪万花筒 一、丰富多变的情绪

1、人的情绪是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的,通常分为喜、怒、哀、惧四种最基本的情绪。

2、情绪的多样性体现在人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但情绪并非永远变幻莫测,而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影响我们情绪差异的原因:⑴人们由于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志向等不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其情绪感受会有差异。⑵人们由于接触的事物,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情绪感受也有差别的。

二、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情绪本身没有对与错,但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作用,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

2、积极情绪:可以促使人积极行动,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情绪,叫积极情绪。

第 1 页 共 28 页

3、消极情绪:可能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影响身心健康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

4、积极情绪对智力的正常发挥,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身心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5、消极情绪调控不好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还会破坏我们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6、要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7、调控情绪的方法:回避法,转视法,宣泄法,自嘲法,心理换位法,升华法。

七年级 第四课 我的自画像 一、别迷失自我

1、要实现人生目标,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

2、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必须找准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他人对比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

二、找到认识自我的钥匙

1、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客观评价自己。

2、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能使人自爱,内心体验到自尊,并感到自信。

3、自我评价过低易使人心理上产生自卑,评价过高易使人心理上产生自负,对个人的健康成长不利。

4、自我评价一般很难做到全面而又准确,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的评价来了解自己,别人的评价可以帮助你看清自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5、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对比的方法来认识自己。 三、完善真实的我

1、要全面地认识自我,必须在了解自己优点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2、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潜能,完善自我,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整体形象。

九年级 第一课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直面风风雨雨

1、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遭遇挫折,身处逆境。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受到困难,挫折的困扰。⑵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经历坎坷。⑶即使是伟人,也会遭遇挫折,身处逆境。

第 2 页 共 28 页

2、面对挫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⑴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①外在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②内在因素:(个性品质,能力,智力,知识,经验,生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⑵“挫折是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成长和发展的障碍,更可以成为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二、笑迎七彩斑斓

1、努力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重要保证。⑴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克服恐惧,难过和绝望等消极情绪,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⑵战胜困难和挫折,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要加强自我锻炼,懂得自我锻炼的要求和一般原则。①加强自我锻炼的基本要求:志存高远,选准基点,持之以恒,脚踏实地。②自我锻炼的一般原则:“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耐挫能力”⑶磨砺意志,努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①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常常表现出自觉、坚忍、果断和自制。②磨砺意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到“有意志做不感兴趣的事”“从日常小事做起”。

2、生活态度是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意向,主要体现为人在生活中追求或拒绝什么。⑴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人们提高战胜挫折,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⑵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勇敢面对并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①良好生活态度有利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②良好生活态度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地面对社会生活。

3、良好的生活态度反映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目标的不懈追求,不良的生活态度反映消极低沉的精神状态和不思进取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克服不良的生活态度。

九年级 第二课 笑对学习压力 一、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

1、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压力,我们要正确面对学习压力。⑴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我们要辨证的看待学习压力①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②学习压力过大,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会导致过度紧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⑵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有自身方面的因素和外在方面的因素。①自身因素:对自己期望过高,考试准备不充分,过于计较成绩与名次等。②外在因素:父母期望过高,考试竞争过于激烈等。⑶

第 3 页 共 28 页

面对学习压力,积极态度是调节自身状态,正视面临的负担和压力,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①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②制订适当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③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信心和勇气;④和知心朋友交流,寻求帮助。

2、考试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⑴适度考试焦虑能使考生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⑵过度考试焦虑会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3、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⑴特定的应试情景,身体不适,自身知识储备不足;⑵缺乏自信,害怕失败,追求完美等。

4、过度考试焦虑是一种消极情绪,采用科学的调控方法,可以减轻或者消除过度焦虑。⑴自信训练法;⑵认真学习,复习,制定合适的目标,平时勤奋学习;⑶进行深呼吸和积极的自我暗示;⑷寻求心理咨询。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⑴学习目的是学习观念的灵魂,正确的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⑵学习态度是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能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学习效率;⑶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应做到:①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②讲究学习方法,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③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确立终身学习意识。

2、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⑴认真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广泛学习课外知识,愉快地与同学探讨问题,合作学习等。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安全保证;⑶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1、到了九年级,要做好升学与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⑴积极争取升学,多读书,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⑵要开始思考职业选择问题;

2、假如能升学,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学会合理选择专业。 3、创业从择业开始。⑴社会上从事某种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⑵在现代社会中,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都不忽视继续学习;⑶提倡“终身学习”。

九年级 第三课 远离违法犯罪 第 4 页 共 28 页

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行为导致不良后果。⑴在社会生活中,每一种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⑵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考虑到行为的后果;⑶个人的行为不应该有害于自己,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不损害公共利益。

2、我们要具有责任感,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⑴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善于分辨事情的是非善恶;⑵对自己行为负责,就要在事情发生过程中自省自律,避免自己做错事;⑶一旦做了错事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⑷要加强自我训练,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二、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1、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避免违法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4、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⑴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⑵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刑法;③应受刑罚处罚。

5、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违法行为,叫一般违法行为。

6、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⑴二者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⑵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

7、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勇敢而坚定地抵制和拒绝“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⑴青少年好玩,好奇,社会阅历浅,易受到“黄、赌、毒”的引诱。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自觉远离“黄、赌、毒”。⑵“法轮功“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组织,它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⑶我们要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蛊惑。

第二板块 和谐相处 热情服务 八年级 第五课 诚信使你我走得更近 一、诚信无价

第 5 页 共 28 页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不仅是是礼仪之邦,而且是诚信之邦。

2、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业治国之道。 3、现代社会更需要诚信。

(1)、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立身之本; (2)、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立业之本; (3)、就城市而言,诚信是发展的不竭资源,是立市之本; (4)、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家形象,是立国之本; 二、做诚实的人

1、诚实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也是做人的优良品格,守信、负责受人称道,失信和缺乏责任感被人谴责和鄙视。

2、诚实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正常关系的基础。 3、生活中诚实的表现具有复杂性

(1)、在特定条件下,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做人原则; (2)、信守违反道德和法律的承诺并非真正的诚信; 4、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信守承诺,收获尊重; (2)、远离欺骗,诚实生活; 三、共铸诚信

1、直面消费活动中的诚信

(1)、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及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等。

(2)、解决假冒伪劣产品的措施:

提高道德修养;完善法律法规;加在执法力度;加强舆论监督;提高维权意识;净化社会环境。

2、维护诚信,惩治欺诈最强有力的手段——法律 (1)、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等。

(3)、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

第 6 页 共 28 页

保证消费者人身安全;维修、调换、退货;出具票证或单据;提供真实消费信息;明码而且真实标价;在保质期内承担质量保证;接受监督;

3、消费者维权的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促仲裁机关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

4、消费者维权与诚信建设的联系:

不仅维护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维护了社会正义与公平,而且也在客观上促使经营者树立法律意识和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识。这样做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诚信。

5、全社会共铸诚信,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必由之路。

每个人坚持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企业树立法律意识和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识,把诚信作为立业之本;各级政府要做诚信建设的带头实践者,办实事、讲实效,取信于民,树立政府良好的道德形象。

八年级 第六课 平等对待你我他 一、人与人是平等的 1、什么是平等?

平等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 2、法律地位平等的表现:

(1)、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2)、公民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公民的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在我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犯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平等待人 1、学会平等待人

(1)、体现对他人和自己人格的尊重; (2)、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

2、人格无高低(不以家境、身体、智能和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1)、身体有差异,人格无高低; (2)、智能有差异,人格无高低; (3)、家境有贫富,人格无高低; 3、不凌弱欺生,真诚友善待人 (1)、凌弱欺生是对他人的歧视;

第 7 页 共 28 页

(2)、真诚友善对待处于困境的人; 三、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1、维护人格平等就要维护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

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是不容侵犯的一种人身权利。

(2)、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法律保护公民肖像权; ①、肖像和肖像权的含义:

肖像是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照片、雕塑、影像等,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

肖像权指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享有的拥有、制作和使用的权利。 ②、侵犯肖像权的主要表现:

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故意损毁公民的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2)、法律保护公民名誉权 ①、名誉和名誉权的含义;

名誉是社会公众对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的评价。

名誉权是指公民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所享有的不受侵犯的权利。

②、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使用暴力或口头、文字等方式侮辱他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破坏他人名誉、人格。

(3)、法律保护公民荣誉权 ①、荣誉、荣誉权的含义:

荣誉是国家、社会或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正面、积极的评价。 荣誉权是公民获得、保持、利用荣誉,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②、侵犯荣誉权的主要表现:

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和打击。

(4)、法律保护公民姓名权 ①、姓名和姓名权的含义:

第 8 页 共 28 页

姓名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是公民固定使用的、使公民个人同第三人区别开来的特定标志。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

②、侵犯姓名权的主要表现:

不使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非法使用他人姓名;故意混同他人姓名。

八年级 第七课 同在一片蓝天下 一、蓝天之下,我们和谐相处 1、和谐的生活需要尊重

(1)、相互尊重是与人交往的基础。 (2)、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前提。

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才能与他人愉快合作;尊重他人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一视同仁,尊重他人。 2、和谐的生活需要宽容

(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宽容是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品质。 宽容显示人的气质和修养,表现为宽厚、大度、有气量;宽容有利于化解摩擦和冲突,有利于人与人和谐相处;宽容体现个人交往艺术与智慧,有利于与他人成功交往;宽容展现个人的品质和涵养,它需要人有开阔的胸襟和虚怀若谷的气度。

3、和谐的生活需要相互帮助

(1)、帮助他人不仅给他人带来益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2)、帮助他人绝不是为了他人回报自己。

4、做到尊重、宽容、互助,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友善待人。 (1)、了解他人内心的需求,真诚的欣赏和尊重他人。 (2)、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3)、学会换位思考,像善待自己一样善待他人,传递受人助人的新风尚。

二、地球村中,我们友好往来 1、世界文化丰富多样:

(1)、各国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 (2)、各国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与礼节。

第 9 页 共 28 页

(3)、不同国家和地区思维方式有差异。

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今世界的基本事实。

3、以平等的态度、开放的胸襟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 (1)、交往中要注意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习俗,友好相处。 (2)、只有尊重异中文化,才能平等交流,促进自身发展。 (3)、平等、友好往来,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八年级 第八课 尊重权利 履行义务 一、我们的权利与义务 1、权利、义务与我们息息相关 (1)、社会生活中的人有多种角色 (2)、角色不同,权利和义务不同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离的(关系)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公民拥有某一项权利,相应的,其他人就有不得侵害公民这一权利的义务。可以说,权利与义务是共存的,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绝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也不允许只能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存在。

(3)、权利和义务是可以相互结合的。法律规定的一些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如公民的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3、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神圣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首要的权利 (1)、什么是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项人身权。生命权是指公民维持自己生命延续、不受他人非法剥夺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公民保持身体组织的生理功能健全以及心理健康的权利。

(2)、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2、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特殊保护

(1)、原因: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生命健康权易受侵害。

第 10 页 共 28 页

(2)、相关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

三、不可侵犯的隐私权 1、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如:个人生理上的缺陷、隐疾,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人日记或信件的内容,个人的特殊经历,个人账号密码,家庭的特殊情况等等。

隐私权——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2、尊重隐私权的重要性

尊重隐私权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3、隐私权的主要内容

隐私隐瞒权。隐瞒权专指自己对自己的隐私有不向任何他人告知的权利。

隐私利用权。公民对自己的隐私,不但享有消极隐瞒不用的权利,还同时享有利用的权利,这种利用权是指公民对自己个人资讯进行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这种利用可以是自己利用,也可以是允许他人利用。

隐私维护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所享有维护其不可侵犯,并在受到非法侵犯时可以寻求司法保护的权利。

隐私支配权。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隐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

4、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5、尊重和保护自己、他人的隐私 九年级 第四课 人字的意义

1、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是不同的。 2、生命让人留恋,让我们善待生命。 (1)、决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2)、善待他人的生命。

(3)、如何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高低。

要看他对生命的态度,对自我生命的意识和珍视他人生命的情感。 3、生命有长短,价值有差异。

第 11 页 共 28 页

人生的意义在于:既实现个人幸福,又为社会尽到责任,做出贡献,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1)、造福于人,幸福自身。

(2)、美好生命的表现:个人生活幸福美满;对社会履行责任,做出贡献。

二、实现人生的意义

1、从日常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 (1)、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生命价值。 (2)、服务他人、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2、青少年学生要从现在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1)、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创造人生价值。 (2)、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九年级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一、爱是高尚的情感 1、爱在你我身边

(1)、亲情之爱最真最纯。

(2)、爱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2、相互的关爱,是战胜困难的有效力量

(1)、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消极情绪,增强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二、奏响爱的和弦

1、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和被爱相辅相成 2、关爱他人,乐在其中

爱的快乐愉悦就在真诚的帮助和关心他人过程中 3、热心公益,无私奉献

(1)、公益活动给困境中的人关心和爱护。 (2)、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4、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1)、有爱心的人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奉献自己的爱心。

(2)、有博大爱心的人会爱整个世界及全人类。

第三板块 适应社会 承担责任 第 12 页 共 28 页

八年级 第十二课 《维护权利 适应社会》 一、我的受教育权 1、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教育能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能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教育物质帮助的权利。

(2)、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容侵犯,一旦受到侵犯,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3、义务教育

(1)、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2)、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尽的义务。

(4)、我们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和义务教育;遵守法律和学校规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二、我的经济权利

1、经济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其中,财产所有权是经济权利的重要内容。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经济权利。

2、财产所有权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3、继承权是经济权利的一部分。我国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1)、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2)、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

第 13 页 共 28 页

4、智力成果权,只有进行发明、创作的特定人才能享有。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未成年人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的经济权利。

九年级 第六课《角色与责任》 一、不同的角色 不同的责任 1、关于责任

(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承担的任务、职责、使命,以及人承担自己所选择行为的后果。

(2)、责任的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表现: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养育关系、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道德要求、公民身份等。

2、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角色负有不同的责任。 二、做负责任的公民

1、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更应勇于承担责任。

(1)、履行责任会带来好处,不履行责任会带来不良后果。 ①履行责任是个人自尊、自信、自爱、自律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②履行责任能使人体验尽责的欢愉和满足。

③履行责任能使他人获得安全感,得到有效合作与帮助。 ④履行责任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⑤不履行责任会给自己、他人、社会造成不良后果。不仅要受到道义上、舆论上的谴责,甚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同时这也背离了做人的基本要求。

(2)、履行责任的付出与回报及相互关系

①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可能因未能履行好责任而受到责备或惩罚,不得不把其他感兴趣的事情或需要放在一边。

②回报:可以赢得自尊和自信,被其他人接受和认可,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宝贵的经验,赢得荣誉和奖励。

③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履行责任必然会有相应的付出并获得相应的回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即使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没有任何回报也要负责任。

2、做负责任的公民

第 14 页 共 28 页

(1)、对责任的承担叫负责,其基本内容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2)、负责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3)、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要从小培养责任感; ②该做的事一定要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③学会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④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4)、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

作为中学生,我们有认真学习,完成义务教育,健康成长的责任;有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的责任;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有忠于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我们要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3、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1)、选择时应考虑哪个责任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2)、你是否拥有履行责任的能力和条件;

(3)、有无创造性的途径或办法解决相互冲突的责任问题。

九年级 第七课《公平合作》 一、社会需要公平合作

1、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好的持久稳定的合作体系。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的合作。

2、公平合作的要求:公平的合作要求人们在合作中合理地分配利益与责任。

3、公平合作的重要意义

(1)、公平合作,能使合作者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有利于个人的进步与发展。

(2)、公平合作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公平合作能够满足人们的合理期望,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社会公平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公平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当前,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又量力而行,根据实际可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

第 15 页 共 28 页

2、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1)、国家通过立法、制定有关政策来促进社会整体公平发展。 (2)每个公民要从小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①在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公平合作意识。 ②要懂得公平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限制,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③要正视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更好地实现。

九年级 第八课《维护正义 遵守规则》 一、社会需要正义

1、社会需要正义,正义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的社会。

(1)、和谐社会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社会需要正义的情感、正义的行为和正义的制度。 2、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

3、正义制度

(1)、正义制度是建立在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

(2)、正义制度的内容: 分配的正义:要求恰当地分配利益

矫正的正义:及时纠正非正义行为的错误,弥补损失。 程序的正义:严格遵守程序,以保证正义的实现。 (3)、正义制度的重要性:

无论是社会的合作与竞争,还是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的实现,都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和保证。

二、做有正义感的人

1、要懂得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 2、要懂得正义的基本要求

(1)、正义的首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的自由都是在自己的权利范围之内的,他人的权利是我们自由的边界。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甚至生命是最严重的不正义。

第 16 页 共 28 页

(2)、正义的第二个基本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其他基本权利。

3、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要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当非正义的事情发生时,要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伸张正义、维护正义。

九年级 第九课《做个护法小使者》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四个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二、监督制约 保障公正

1、实行依法治国需要加强监督机制、制度制约和程序制约。 (1)、加强监督机制,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①监督的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可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②监督的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各人民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

③监督最常用的方式:通过正当的途径提出投诉、举报,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制度制约包括行政许可制度、听政制度、审计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等。

(3)、程序制约主要体现在法定的顺序、方式和手续等方面。 2、自觉守法,学会监督

(1)、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2)、中学生要学会使用监督权(通过面谈、打电话、发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转达等有效方法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3)、中学生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四板块 知晓国情 爱国报国 七年级 第十二课 我是中国的小公民 一、国运兴衰动我心

第 17 页 共 28 页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是中国公民。

(1)公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2)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国民的资格。 2、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二、国家呵护我成长

公民受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个方面。

(1)家庭保护是指父母依法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等各个方面承担义务和责任,其主要内容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被抚养权、被监护权、受教育权。

(2)学校保护是指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及其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3)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4)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活动。

七年级 第十三课 持续和谐发展 一、计划生育是国策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农村人口占多数。

2、我国人口的其他特点: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热闹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特点。

3、计划生育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1、自然资源是人类维持生存和繁衍生命的物质基础。 2、我国资源的特征: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少。

3、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了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需要法律保障。

第 18 页 共 28 页

5、保护环境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对我国的资源环境我们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七年级 第十四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好大一个家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3、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二、兄弟姐妹手牵手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三、共同维护咱们的家

怎么样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大家庭的统一、稳定和繁荣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学校生活里,我们应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做到不说不利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七年级 第十五课 我的中国心 一、美德之花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

(1)、春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珍视亲情

(2)、务实:品格上是正直的象征;学习中是求知的基石;工作中是成功的保证。

2、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团结友善

二、绿叶对根的情意

民族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维系和滋养我们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源泉,也是培育和弘扬我们民族精神的沃土。(姓氏文化、龙文化、旗袍、书法)

三、让民族精神之树常青 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第 19 页 共 28 页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内容上: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节

(2)历史演变过程:古代传统美德、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当代英模美德

3、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我们走向复兴的动力。

八年级 第十三课 腾飞的中华 一、幸福时光 美好生活,辉煌岁月 壮丽画卷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1)、国家方面:商品丰富,市场繁荣;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不断增强;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们的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开展广泛;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申奥成功。

(2)、人民生活方面: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余钱用于各类投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二、辉煌岁月 壮丽画卷

1、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2、中华的腾飞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无比热爱中国共产党。

八年级 第十四课 导航明灯 一、永不褪色的旗帜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1)、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一系列基本问题

第 20 页 共 28 页

(3)、“三个代表”(江泽民)①进一步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②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是统一的整体(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4)地位及作用: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强大的理论武器。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3、中国共产党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庄严使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走向现代化的总纲

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制定基本路线的基本依据。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1956年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3)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

第 21 页 共 28 页

(4)最基本的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含义:①就社会性质而言,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②就发展程度而言,还处在初级阶段

(2)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3)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内容——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含义——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重要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a、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c、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a、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b、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c、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d、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4)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改革的目的——为了更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 22 页 共 28 页

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原因: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2)怎样坚持:a、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必须正确处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c、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八年级 第十五课 特色制度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住,最根本的是要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对三者关系的理解: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d、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政治,最根本的是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4、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1、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集体,混合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2)含义及作用:a、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国民经济

第 23 页 共 28 页

的主导力量,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b、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的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强积累和国家税收。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4)实现形式多样化——过分制为主要实现形式 (5)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外资

(6)这一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目标——共同富裕

(3)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a、按劳分配;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福利性分配。

(5)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九年级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小康的蓝图

1、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800——1000美元)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亿万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1)什么是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

第 24 页 共 28 页

(2)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奔向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低水平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实现的意义: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3、全面小康实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a、有利条件——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有巨大的时常潜力,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

b、不利条件——全面贫困人口数量很多,许多脱贫的人口有返贫的可能。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人均资源不足;教育、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九年级 第十一课 机遇与挑战 一、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1、当今世界的特点:a、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b、新的科技革命使各国经济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和合作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C、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厉害关系中重新组合,国际格局向多级化发展。

2、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1)主题:和平与发展

(2)两者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中的奇葩 2、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 25 页 共 28 页

(1)有利条件(机遇):a、一是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b、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大力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世界经济的竞争和融洽。C、实际经济进入持续增长时期,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3)不利条件(挑战):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刚刚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和风险。

3、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该怎样做:(1)增强忧患意识;(2)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树立全球意识,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九年级 第十二课 科教兴国 一、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每次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1)科学技术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2)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综合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

2、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1)教育始终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也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竞争 3、初级阶段,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不足

(1)教育的发展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科技方面:a、高科技人员的数量、科技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b、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c、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选择 (1)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第 26 页 共 28 页

(2)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性:a、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改变我国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现状。

2、中学生要热爱科学,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 纪录 (1)创新的重要性: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c、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2)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相互联系,渗透,不可分割)

(2)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意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②主要任务:a、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b、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C、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d、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 第十三课 神圣的使命 一、理想之光 照亮征程 1、有关理想

(1)什么是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的分类(按内容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其中社会理想的主导地位,起核心作用

(3)理想的作用:a、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b、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4)理想实现的途径——艰苦奋斗 2、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1)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是什么?

①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第 27 页 共 28 页

(2)二者的关系: ①二者是统一的

②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和必须阶段 ③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二、艰苦奋斗 实现理想

1、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结晶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艰苦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3)当代艰苦奋斗的内涵: ①生活作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②精神面貌: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新时期怎样继承和发扬艰苦风斗精神?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美德的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中学生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青年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集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建树。

三、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中学生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 (1)国家为我们创造可良好的成才条件,因此,肩负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是我们中学生的必然选择

(2)中学生怎样选择成才目标:

①前提和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出发点:从实际出发

2009年3月18日

第 28 页 共 28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f5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