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急诊症状及鉴别诊断

更新时间:2023-09-28 16: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临床常见急诊症状及鉴别诊断

高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高热指体温超过39.1℃。 一、诊 断

(一)病史询问要点

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

1、 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疖痈史;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内有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皮肤外伤及疖痈是诊断败血症线索。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腹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2、 发病季节: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夏秋季节发病,多见于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中暑。 3、 热型:

(1)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2)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

(3)张弛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渗出性脑膜炎、化脓性炎症等。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杰金病、鼠疫热等。

(5)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腹膜炎等。

(6)不规则发热: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 (7)消耗热:见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8)双峰热: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4、 体温升降方式:

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用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5、 伴随症状

(1)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鹦鹉热、天花、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

(2)伴咽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咳嗽、咳痰,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3)伴胸痛者,见于肺炎、胸膜炎、心肌梗塞、肺脓肿等。

(4)伴腹痛、恶心、呕吐者,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

(5)伴头痛者,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6)伴肌肉痛者见于肌炎、皮肌炎、旋毛虫病、军团病、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等。

(7)全身关节痛,见于结缔组织病、痛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

(8)伴神经障碍者,见于脑炎、脑膜炎、感染中毒性脑病、脑出血、中暑、颞动脉炎、红斑狼疮脑病等。

(9)发热伴明显中毒症状见于严重感染,尤其是败血症。

(10)是否伴有皮疹及出疹时间:发热1日出现皮疹见于水痘;2日出现皮疹,见于猩红热;3日出现皮疹,见于天花;4日出现皮疹,见于麻疹;5日出现皮疹见于斑疹伤寒;6日出现皮疹见于伤寒。 (二)、体格检查

应做全面的体格检查,但应注意:

1、 一般状况及全身皮肤粘膜检查,注意全身营养状况。恶病质提示重症结核、恶性肿瘤。注意有无皮疹及皮疹类型:斑疹见于丹毒、斑疹伤寒;面部碟形红斑、指端及甲周红斑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环形红斑见于风湿热;丘疹和斑丘疹见于猩红热、药物热;玫瑰疹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睑结膜及皮肤少许淤点,指端、足趾、大小鱼际肌有压痛的osler小结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软腭、腋下有条索状或抓痕样出血点,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皮肤散在淤点、淤斑、紫癜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及恶性结缔组织病。大片淤斑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皮肤疖肿者要考虑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2、 注意全身淋巴结有无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质软,有压痛,考虑相应引流区域有炎症。局部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可能为癌肿转移或淋巴瘤。全身淋巴结肿大见于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 头颈部检查:结膜充血多见于麻疹、出血热、斑疹伤寒;扁桃体肿大,其上附有黄白色渗出物,考虑化脓性扁桃体炎;外耳道流出脓性分泌物

2

为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红肿压痛为乳突炎;颈项强直见于脑膜炎、脑膜脑炎;甲状腺肿大伴突眼伴高热见于甲亢危象。

4、 心脏情况:心脏扩大,新出现收缩期杂音提示风湿热。原有心脏瓣膜病,杂音性质发生改变,要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

5、 肺部检查:一侧肺局限性浊音,语颤增强,有湿罗音,提示大叶性肺炎;下胸部或背部固定或反复出现湿罗音,见于支气管扩张伴继发性感染,;一侧肺下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语颤减低,提示胸腔积液。

6、 腹部检查:胆囊点压痛,Murphy征阳性伴皮肤、巩膜黄染,提示为胆囊炎、胆石症发热。中上腹明显压痛,肋腹部皮肤灰紫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紫(Gullen征),见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右下腹或全腹压痛,有时伴腹块,腹壁或会阴部有瘘管,全身营养差,考虑克隆氏病(Crohn病)。肝肿大,质硬,表面有结节或巨块,提示肝癌发热。肝脾同时肿大,可见于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季肋点压痛,肾区叩击痛,提示上尿路感染。

7、 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杵状指伴发热,见于肺癌、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感染性心内膜炎。关节红肿压痛见于风湿热、红斑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克氏征或布氏征阳性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

因发热的病因很多,应根据病因做针对性检查,但应作下列常规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中性粒细胞增加伴发热,常见于细菌感染、大出血、组织损伤后;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急性病毒感染、疟疾、黑热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播散性结核、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常见于药物热、血清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高热伴贫血见于急性溶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

2、 寒战高热时应作血培养,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对诊断疟疾、回归热、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钩端螺旋体病等很有帮助。

3、 高热超过1周,应作肥大氏反应及外斐反应、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4、 怀疑呼吸系统疾病,应做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检查,做痰培养,痰涂片检查。

5、 怀疑肝脏疾病,应做肝功能及腹部B超检查。

6、 有出血倾向,应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等。 7、 怀疑泌尿系统感染,应做尿培养。

3

8、 有关节痛者,应做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及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血沉、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等检测。

9、 高热原因未明,用抗生素无效者,有必要做淋巴结活检,骨髓活检。 10、 血清学检查:对确定病因有帮助。肥大氏反应阳性,见于伤寒、副伤寒;外斐反应阳性,考虑斑疹伤寒;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考虑布氏杆菌病;嗜酸性凝集试验阳性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冷凝集试验阳性,考虑支原体肺炎等。 二、鉴别诊断

(一)感染性疾病 1、 败血症

致病菌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或由其一感染灶中释放出来,经淋巴管及静脉进入血液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和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前者起病急、突发寒战、高热、热型多呈弛张热,以多形性皮疹、皮肤粘膜出血点、关节肿痛、心内膜炎及迁徒性化脓病灶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常为弛张热、间歇热或双峰热,可伴相对缓脉、坏死性皮疹、肝脾肿大及感染性休克。部分病人外周血白细胞可以不高。多次血培养及骨髓培养有助于致病菌的检出,通常认为最好的取血时间应当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及寒战高热出现时。鲎溶解物试验(LLT)阳性提示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存在,但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者。 2、 结核病

(1)粟粒性肺结核 可有高热、寒战、气促及全身中毒症状,胸片示弥漫性小结节影。

(2)浸润性肺结核 可有发热、咳嗽、咳血痰,乏力、纳减、消瘦、盗汗,痰液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胸片示一侧或双侧上肺斑片或斑点状阴影,同时可有纤维化和钙化。

(3)肺外结核 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结核、淋巴结结核、肾结核等。临床有全身中毒症状及相伴症状。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稍增高,可有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诊断性治疗有效。 3、 伤寒

起病缓慢,体温呈梯形上升,稽留型持续高热,伴有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典型病例在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及肝肿大。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血培养分离出伤寒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使

4

用,伤寒的不典型病例增多,并发症增多且类型复杂,应予重视。 4、 流行性出血热

鼠类是传染源,春夏季和秋冬季可流行。临床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发热期起病急骤,体温一般在39-40℃之间,热型以弛张热为多,伴有头痛、眼痛、眼眶痛、视力模糊、口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颜面及眼眶区充血,上胸部潮红,腋下可见散在出血点。血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数下降。胸片可出现弥漫性渗出性改变。

5、 疟疾

夏秋季发病率高,高热前有明显寒战,体温可达40℃以上,伴大量出汗,可有脾肿大及贫血,血白细胞计数偏低。对于疑为疟疾的病人,如多次血涂片或骨髓涂片中始终未找到疟原虫,可试用氯喹作诊断性治疗。 6、 感染性心内膜炎

原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瓣膜病者,或于心脏手术后,出现原因不明高热伴有全身乏力、进行性贫血及栓塞现象,体检于皮肤、粘膜、甲床等处可见出血点,心脏听诊出现新的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或伴有心律时常,需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反复作血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 7、 艾滋病(AIDS)

高危人群如存在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1) 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2) 全身淋巴结肿大;

(3) 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4) 体重下降10%以上;(5) 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单纯疱疹感染;(6) 口咽念珠菌感染。 进一步确诊需作HIV抗体和HIV RNA检测以及CD4+ T淋巴细胞计数等。 8、 流行性感冒

冬春季好发,易暴发流行。多以高热起病,伴头痛、乏力、周身酸痛,体温可达39-40℃,持续2-3天逐退,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血丝痰或合并细菌感染者为脓痰,少数病人可有呼吸困难或消化道症状。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略增加,淋巴细胞比例可增加。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

病原体可能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传染源为其病人和潜伏期病原携带者,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传播方式。其临床过程急骤,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在38℃以上,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或肌肉痛,可有干性咳嗽,严重者有气促甚至呼吸窘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

5

时存在。反复出现不定位的腹痛应考虑为肠蛔虫症或过敏性紫癜。

5、既往史:有无糖尿病、过敏史;有无溃疡病、胆囊炎、胆石症、腹部手术史;有无粪便中排出蛔虫史;是否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有无与本次发病类似的腹痛史;有无铅中毒史。

6、腹痛与体位的关系:反流性食道炎病人在躯体前屈时,烧灼痛加重,直立位时减轻。胃粘膜脱垂者,左侧卧位疼痛减轻。

7、伴随症状:伴随发热、寒战提示炎症;伴血尿可能为泌尿系统疾病;伴腹泻提示肠道炎症,如急性胃肠炎、痢疾、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紫癜、急性坏死性肠炎等;伴呕吐提示食管、胃或胆道疾病,阑尾炎、胰腺炎大多伴呕吐;伴消化道出血,提示为消化道溃疡、炎症及肿瘤; (二)、体格检查 应全面体格检查,但注意:

(1)生命体征:体温升高者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坏死性肠炎,空腔脏器穿孔腹膜炎,急性附件炎等。伴休克者见于腹腔脏器穿孔破裂,严重感染,严重缺血及胸部疾病患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

(2)面部表情、神态、精神及营养状态。

(3)皮肤有无黄疸、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黄疸者见于肝胆系统疾病及胰腺疾病等。淤点、淤斑考虑过敏性紫癜。

(4)体位:如卧位屈膝,不愿移动,多提示腹膜炎;体位蜷曲,双手压腹,辗转不安,提示腹绞痛。

(5)心、肺、脊柱、神经系统及直肠指检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直肠指检对腹腔及盆腔病变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6)腹部检查应注意:有无腹部隆起;有无胃型、肠型、胃及肠蠕动波;有无腹壁静脉曲张,其血流方向如何。如有胃肠型及蠕动波,考虑胃肠梗阻。触诊应注意压痛点、腹部包块的大小、硬度、表面是否光滑及活动度。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注意肝脾大小及有无触痛,胆囊能否触及,及Murphy征、麦氏征是否阳性。特别注意腹主动脉有无压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提示腹膜炎症。Murphy征阳性考虑胆囊炎;麦氏征阳性考虑阑尾炎。叩诊应注意有无移动性浊音或局限性浊音;注意正常肝浊音界是否缩小或消失,有利于空腔脏器穿孔的诊断。肝脾有无叩痛,肝区叩痛见于肝炎、肝脓肿、胆道感染等;脾区叩痛可能为炎症或梗死所致。听诊注意肠鸣音有无消失、活跃、亢进或气过水声,注意有无血管杂音。肠鸣音消失见于腹膜炎、肠系膜动脉栓塞、肠坏死;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肠炎,;肠鸣音亢进或气过

16

水声,见于肠梗阻。血管杂音考虑动脉狭窄或夹层主动脉瘤。 (三)、 辅助检查 1、实验性检查

(1)血、尿、粪常规及隐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提示炎症,嗜酸性细胞增多可能与寄生虫感染有关,也见于腹型过敏性紫癜。尿红细胞增多可能为泌尿系结石、结核或肿瘤。粪便隐血的检查尤其应该重视。

(2)怀疑电解质紊乱时应作电解质检查,一般低钙、低钠血症可有腹痛。 (3)血及尿淀粉酶:凡是原因不明的中上腹痛,要注意怀疑胰腺炎,均应作血、尿淀粉酶检查。

(4)肝、肾功能,必要时测心肌酶谱了解有无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也可引起剧烈腹痛,应注意作空腹血糖和血酮测定。 2、特殊检查

(1)胸、腹部X线检查:胸片了解有无肺炎及胸腔积液;腹部平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提示空腔脏器穿孔,阶梯状液平提示肠梗阻。 (2)B型超声检查对肝、胆、胰、肾脏病变诊断帮助大。 (3)必要时腹部CT或MRI。

(4)腹腔诊断性穿刺对急腹症的诊断很有帮助,如抽出血液或混浊液体,对腹腔内脏破裂及空腔脏器穿孔有确诊价值。 (5)必要时急诊内镜检查了解胃肠道病变。

(6)心电图检查对急腹症,尤其是老年人,应列为常规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7)根据病情选作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检查。 二、 鉴别诊断

(一)、 四类急腹症的鉴别见下表

(二)、 腹腔穿刺物对腹痛鉴别诊断,尤其是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有帮助

(1)为不凝血液:多见于肝、脾及异位妊娠破裂

(2)为棕红色血液: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而且其中淀粉酶也明显升高

(3)为棕红色血液伴恶臭:多见于肠坏死 (4)混有食物: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穿孔 (5)若混有胆汁:多见于胆囊穿孔

(6)若有脓性液体:多见于化脓性腹膜炎

17

咯 血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hemoptysis),是一种常见症状,常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所致,有时也可由外伤、其他系统的疾病或全身性因素引起。 一 诊 断

(一)、病史询问要点

1、以前有无咯血史。若为多次出血,须询问与以前有无不同。

2、发病年龄:青壮年咯血注意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囊肿等疾病;中年以上要考虑支气管癌的可能性。

3、注意咯血量、颜色、有无痰液混合以及痰量等。反复小量或中量咯血,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反复急性大咯血常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急性大咯血多见于肺梗死、急性肺水肿。 4、有无发热、胸痛、咳嗽等伴随症状。如伴随发热,常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流行性出血热等;伴胸痛,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死、肺结核、支气管癌等;老年人伴随刺激性干咳多见于肺癌,青少年则为支气管内膜结核;伴皮肤粘膜出血,可见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伴随黄疸可见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梗死等。 5、有无结核病接触史、烟酒嗜好,有无职业性粉尘接触史等 6、女性病人应询问月经史,月经期咯血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体格检查

1、患者神志及一般精神状态,有无明显消瘦。 2、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3、有无杵状指,常见于支扩、慢性肺脓肿、肺癌、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4、全面而细致的胸部检查。如肺部有无罗音,局部罗音见于肺部感染、支扩、肺癌等;满布水泡音见于急性左心衰。注意有无心脏病体征,如二尖瓣面容、心律不齐、心脏杂音等。

5、有无全身出血的表现。要注意口腔、鼻咽、齿龈等部位有无出血迹象,这些部位出血不属于咯血。皮肤粘膜出现发绀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有出血点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病。

(三)、辅助检查 常规应作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此外还需根据病情选作下列检查:

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原因未明的咯血或支气管阻塞,使用纤维支气

18

管镜检查可发现气管与支气管粘膜的非特异性溃疡、粘膜下层静脉曲张、结核病灶、肿瘤等,并能直接作病理检查。 2、胸部CT:有助于发现细小的出血病灶。

3、痰涂片、培养检查:有助于发现结核杆菌、真菌、癌细胞、心衰细胞等。 4、出凝血时间测定:有助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口腔、鼻腔和上消化道出血有时易和咯血混淆,鼻腔出血多从前鼻孔流出,并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可发现出血灶,诊断容易。当鼻后部的出血量较多时,易误诊为咯血,但用鼻咽镜检查可以确诊。此外,还应检查有无鼻咽癌、喉癌、口腔溃疡、咽喉炎及牙龈出血的可能性。呕血和咯血的鉴别见呕血章节。

呕 血

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病变的解剖部位在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和胆道。当血液经胃酸作用后转变为酸化正铁血红素,故呕吐物一般为咖啡渣样或黑褐色。若消化道出血量在3ml左右,粪便隐血试验既可呈阳性,出血量在60ml左右,进入肠道的血液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使血红蛋白所含铁转变为硫化铁,故粪便呈黑色,因其粘稠发亮似沥青,故又称柏油样大便。黑粪者可无呕血,而呕血者多同时或继发有黑便。 一、诊断

(一)、详细询问病史并注意:年龄大小,呕血的次数、量、颜色,有无食物残渣,有无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痛,有无肝病,有无过量饮酒史、近期严重创伤及腹部手术史,有无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史,有无发热,与传染病接触史,有无皮肤粘膜出血,有无频繁剧烈呕吐。

1. 青壮年呕血多见于消化性溃疡,中老年呕血要考虑消化道肿瘤。 2.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痛考虑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肝病史者考虑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 有过量饮酒史、近期严重创伤及腹部手术史、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史,要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

4. 频繁剧烈呕吐后呕血见于食道喷门黏膜撕裂症(Mallory-Weiss Syndrome)。

5. 皮肤粘膜出血见于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障及凝血系统疾病等。

19

(二)、体格检查

全面体检并重点注意以下几项:

1.体温是否正常。体温升高,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急性重型肝炎等。

2.有无淋巴结肿大,左锁骨上淋巴结重大见于胃、肠、胰腺肿瘤。 3.头面部检查,头面部、黏膜毛细血管扩张见于家粗族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嘴唇及口腔黏膜色素沉着见于Peutz-Jegher综合征。

4.心率快慢、节律是否整齐,血压高低,有活动性出血者血压波动、心率加快、肠鸣音活跃。

5.有无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有无压痛及腹块、有无肝脾舯大及腹水。有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舯大考虑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腹部局限压痛可能为胃溃疡,右上腹局限压痛可能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肿大合并黄疸,常提示胆总管下端阻塞或乏特壶腹周围癌。肝肿大,质硬,表面不光滑,应想到肝癌。 (三)、辅助检查

常规必须作的检查包括:

1、血常规、大便常规(包括隐血试验)。要注意呕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无明显异常,甚至升高,如继续出血则下降。 2、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

3、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可了解有无凝血障碍性疾病。

根据病情选作:

1、必要时查肝、肾功能。

2、怀疑胆囊、胃肿块、肝脏、胰腺疾病时作腹部B超检查

3、内镜检查,对胃、食道、十二指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很有帮助,若无禁忌症,最好作急诊内镜检查

4、 置胃管可观察胃出血是否停止,便于估计出血量多少。 二、鉴别诊断

虽然血从病人口中呕出,但究竟是否来自上消化道需与假性呕血和咯血相鉴别。

(一)、呕血与假性呕血鉴别

假性呕血是指出血部位在口腔、鼻腔、咽部等部位,咽入胃内的血液又从胃中呕出,所以需要仔细检查这些部位。

20

二)体格检查

应作全面体格检查,尤其应注意神志及精神状态,有无发绀、贫血、水肿、脱水,有无呼吸困难、过度换气,注意血压、心率、心律是否正常,有无心脏杂音及血管杂音,有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根据晕厥时体征有利于病因诊断。

1、皮肤粘膜情况:面色苍白,贫血貌要考虑各种原因引起贫血、尤其是急性失血性贫血。皮肤粘膜弹性差,有脱水体征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丢失;水肿,考虑心功能不全。

2、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缓慢,考虑脑源性晕厥;呼吸过快,见于癔症。 3、心血管系统检查:血压是否正常,血压过高考虑高血压脑病;血压降低,见于直立性、单纯性、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心脏增大者考虑心源性晕厥;心脏有杂音者,考虑瓣膜性心脏病,左房粘液瘤及血栓形成,先天性心脏病等。心率或心律明显改变者,提示心源性晕厥。

(三)辅助检查 引起晕厥的原因很多,需针对病情有选择地进行 若疑似心脏疾病引起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24小时血压监测。若疑似颈动脉窦过敏者,可作诱发实验,如颈动脉窦压迫试验、倾斜试验。疑似神经疾病引起者,应作脑电图、脑血流图、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此外,应作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检查。

三、鉴别诊断

(一)晕厥应与昏迷鉴别:

晕厥与昏迷均有意识丧失。内科疾病引起的昏迷发病较缓,而晕厥则发病很急。昏迷持续时间长,而晕厥意识丧失持续时间短;晕厥发生前可有典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而昏迷无;昏迷多有神经系统体征,而晕厥则无。

(二)与眩晕鉴别:

眩晕和晕厥均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晕厥的前驱症状多为头昏,黑朦,随后意识丧失,而眩晕为视物旋转感,无意识丧失。 (三)晕厥伴抽搐时需与癫痫大发作鉴别:

二者均有意识丧失和抽搐,但前者常有先兆(长,数十秒),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几秒),面色苍白,出汗,可有心脏病体征,无大小便失禁和舌咬伤,脑电图正常。而癫痫大发作常无先兆或短暂先兆(数秒),面色青紫或正常,抽搐持续几分钟,常有舌咬伤及大小便失禁,无心脏病体征,脑

41

电图异常。

(四)晕厥与癫痫小发作鉴别:

两者均有意识丧失,而且都较为短暂。但癫痫小发作无前驱症状,也不会倒地,面色、血压、脉搏均无改变,而且意识丧失时间较晕厥短暂。 眩 晕

眩晕(vertigo)是多个系统病变时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病人感到自身或周围境物有旋转或摇动感。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眼球震颤、站立不稳,同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缓慢。主要由迷路、脑干、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于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 一、诊断

(一)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注意起病情况,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有无诱因,过去有无高血压、脑外伤、中耳炎、手术史,有无伴随症状等。

1、起病情况:突然发作眩晕,呈流行性,见于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流行性眩晕;反复发作性眩晕见于美尼尔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眩晕发作与位置有明显关系见于位置性眩晕。头颈部过伸或侧转时诱发多见于颈椎病。 2、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剧烈性眩晕见于美尼尔病,其次是前庭神经元炎、Wallenberg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迷路炎、链霉素中毒等。程度较轻眩晕见于脑动脉硬化及全身性疾病。持续性进行眩晕见于链霉素中毒、听神经瘤等。

3、伴随症状:眩晕伴耳鸣,听力下降可见于前庭器质病变,第Ⅷ对脑神经病变及肿瘤;眩晕伴恶心、呕吐可见于美尼尔病、晕动病;眩晕伴共济失调可见于小脑、颅凹或脑干病变。

(二)体格检查 应作全面体检,但应注意:

1、耳科检查:注意外耳有无溢液、鼓膜有无穿孔、乳头有无压痛、听力是否下降等。外耳溢液、鼓膜穿孔见于化脓性中耳炎、迷路炎。

2、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有无眼球震颤、方向及持续时间,有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

旋转性眼震,多见于前庭周围病变,也见于脑干出血。旋转沿额平面呈一个方向见于一侧前庭病变、小脑半球出血;沿矢状面旋转,见于桥脑出血,小脑蚓部出血。浮动性眼震,见于两侧内耳机能丧失。摇摆性眼震,见于两侧前庭周围病变,如链霉素引起的第Ⅷ对脑神经损害,先天性眼震。水平眼震,常见于前庭神经系统及桥脑病变。垂直眼震,常见于中脑病变。一

42

侧眼球为内侧性眼震,而另一侧为垂直性眼震,见于多发硬化及后颅凹病变。一侧眼震称单眼震见于内侧纵束、中脑导水管病变及脑炎。内聚眼震,或外聚眼震见于中脑导水管、顶盖部及第Ⅷ脑室后壁和松果体病变。双相眼震或多向性眼震,见于前庭中枢病变。眩晕伴眼肌麻痹、复视、交叉性瘫痪、听力减退、共济失调应考虑脑干肿瘤。步态不稳,Romberg征阳性,无眼震,见于小脑蚓部肿瘤。一侧肢体共济失调,咽肌协调障碍,患侧肢体张力低下,有水平眼震,Romberg征阳性,见于小脑半球肿瘤。出现Romberg征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有血循环障碍。 (三)辅助检查

1、前庭功能检查: (1)眼震电图检查。

(2)平衡功能检查:Romberg征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行走障碍试验。

(3)半规管功能试验:旋转试验、冷热试验。 2、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

根据病情选择下列有关检查: (1)头颅CT和MRI。

(2)颈椎正、侧、斜位X线平片。 (3)头颅正、侧位X线平片。

(4)颞骨枕位X线平片,观察内耳道及内耳情况。 (5)脑血管造影、椎动脉造影。 (6)脑血管Doppler超声检查。 (7)脑电图检查。 二、鉴别诊断

(一)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头晕)鉴别

假性眩晕是躯体疾病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征候群之一,一般无自发性眼震,前庭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常伴有躯体疾病的其他表现;真性眩晕要出现运动幻觉,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恶性呕吐,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前庭功能检查正常。

(二)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周围性眩晕的特点是眼震呈水平兼或不兼有旋转,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及恶性呕吐等迷走神经反射亢进的症状,一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中

43

枢性眩晕的特点是眼震多为垂直性持续时间长不伴或部分伴耳鸣,耳聋,迷走神经反射不剧烈,可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4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ej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