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考前指导

更新时间:2024-05-14 06: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年高考冲刺语文学科考前指导

一、指导思想:

结合近几年江苏高考试卷、2017年各大市模考卷相关题目及考前指导试卷,对试卷结构、考试规范、解题思维等做最后一次地全面梳理,并疏导考试心理,全面提升学生的考试信心。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考前指导 第二课时:作文考前指导、附加题考前指导

第一课时

一、整体提醒

1.心态:

走进考场,做一次深呼吸。不关注周围的情况,沉下心来,调整好心态。 告诉自己,高考试卷最规范、个人复习最充分,因而成绩最好。 自信心、平常心、精细心 2.节奏:

拿到试卷后,快览全卷,定解题思路;合理用时,看分赋时。利用好考前五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0分钟以内为宜;文言文阅读20分钟为宜;古诗词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15分钟左右;文学类文本25分钟左右;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15分钟左右为宜;作文尽可能留足1小时。题目做好能有5分钟检查最好。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3.规范

精心审题,细心接招(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生题熟做,熟题细心,似曾相识的题目要格外小心);

深入文本,规范答题(圈点勾画,读懂文本,明确问题指向); 精准表达,清爽书写(字形、标点、大小)。 二、各类题型应试提醒

(一)语言文字运用(语基、语境、语感)

总的提醒:整份试卷中最为自由的领地,所涉考点较多,题型变化也最大。看到新题型不要慌。解题时思维要灵动,注意语基、语境、语感三者结合。

审清题目要求,在题干中圈画关键词(最恰当/不恰当,没有使用/没有语病,符合语境/不符合语境,得体/不得体,解读正确/解读不正确)

选择题一定要用另外的三个选项来验证,切不可一见钟情而不顾及其他! 结合考前指导卷分析相关考点。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1)实词 实词辨析题,重点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分清词义的侧重点和轻重。结合语境。要分析语言环境,做到“词不离句”。

(2)虚词 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

(3)成语 注意这几种现象:①褒贬不当。②望文生义。③近义混用。④搭配不当。⑤谦敬错位。

留意“语境”。从“对象”角度看是否相合;从词义角度看是否相称;从感情色彩角度看是否一致;从语体角度看是否协调;从音韵角度看是否抑扬顿挫。

虚词类的辨析也有“法门”:关联词语要配套,单个虚词看逻辑,复句关联重关系。

★树立语境意识——词不离句!!! 2.辨析并修改病句 不可草木皆兵,找准硬伤

判断顺序:语感、标志、成分(残缺、赘余、搭配、语序,特别注意看到及物动词要寻找宾语)、语义(事理逻辑)、造句类比(仿造原句结构造一个常用句类比)

六种语病类型:

①语序不当(词序不当、多重定/状语、关联词语位置) ②搭配不当(动宾、主谓搭配不当等)

③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无介词,多成分) ④结构混乱(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

⑤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指代不明) ⑥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分类列举不当)

病句十看:一看并列短语,二看否定词,三看两面词,四看介词或介词短语,五看关联词,六看数量词,七看判断词,八看代词,九看动词和宾语,十看停顿。(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把”字结构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前)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默读!!! 3.修辞题

三年考查情况(2014年考对仗,2015年考比拟,2016年考借代。) 七种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常结合诗句和俗语考查。注意结合语境准确分析各种修辞的用法。 ★特别注意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4.排序题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方法:排除法居多。首先,分析选项,判断首句,依据语境,前后勾连。其次,抓住句间标志性词句、标点 ,确定内容上的前后照应,把紧密相连的排起来;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遵循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注意代词、连词、关联词、顺序词、概括词的照应关系。

记叙性文段:时间顺序(历史-现状-前景);议论性文段:逻辑顺序(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说明性文段:空间顺序(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和事理顺序(功能、特点、关系、用途、程序);描写性文段:空间顺序(移步换景、仰观俯视、远观近看)、时间顺序(清晨黄昏黎明)和事理顺序。

★注意:有选择意向后再默读一下。 5.语言得体题

注意语境的场合;注意谦敬词的使用;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要注意说

话的雅俗;注意感情色彩的褒贬;注意人物的称呼;注意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6.对联对仗题

字数、词性、结构、押韵、平仄、意境

对仗的诗句还应注意内容、色调、感情色彩的吻合。

对联有时还会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考查,一定弄清情境,仔细辨别。 7.诗文引用题

原诗句描写的对象、呈现的意境、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等、现在的语境 8.图表(图形、图画、漫画)题

认真读图,综合分析图表,关注年份、数据变化、曲线变化规律等; 细读“画中画”(画面主体、背景及关系,文字,标题,细节处,夸张处),读懂“画外话”(针对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讽刺)

9.语段文意概括推断题

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语段表达方式,抓住语段中心,分层,筛选关键,归纳、概述。

★考前增分:翻一翻近期所做讲义(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提醒:

(1)浏览全篇(注意题目、出处),弄清文体(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议论文等)。

(2)据文体带问题读文章(记叙类注意人物和情节,说理类注意作者观点及具体论述过程。)

(3)不可能句句都理解,但题目可以全做对。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用记号标注,先读下文,联系语境推断,也可到题目中找答案。

2.常见题型

①文言实词——推断:

借助上下文语境,分析字形(形声、会意),通假推断(音同、音近、形近),结构观察(相反、相近),迁移成语或教材或练习。

注意:带进原文,多用排除法(陌生词多数不是答案,古词今解常为错,望文生义常为错,熟悉的词陌生解、陌生的词熟悉解往往对。)

②文言虚词——位置:

18个虚词意义和用法明了,注意虚词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同时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③文本内容归纳(客观)——对照法: 错位(时、地、人、事)

错译(以今义或多义中的其他义翻译)

错析(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 ④文句翻译——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文意为先,“得分点”在后。

整句意识、特殊句(尤其要注意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句)、固定句式、关键词、语气

★先打草稿,理顺后再誊写。⑤文意概括主观题

建议:让学生在回顾一下近三年江苏高考题。

审——对象、内容(具体表现、原因、性格品质等)、要求(转述——自己的话,截取——原文语言)

定——锁定信息所在区域 筛——摘取关键词句

整——选好句式、分类整合、有序呈现、据分值分点作答 (三)古诗词鉴赏

1.阅读提醒:

①把诗读懂。通过读标题、明作者、读文本、读注释、读题干、联背景,将诗歌解读透彻。注意诗中意象(人、事、物、景)、情感词、采用的表现手法,储备常用术语。

②把题看清。弄清问点(景、情、手法、语言等),明确要求(问题指向、问题数量,概括还是分析)

③把话写全。先观点后理由(先总写后分述) 分层分点作答,角度要全,步骤要全。

2.结合高考题总结题型:

[来源:Zxxk.Com]

以果溯因

例2:常州一模作文

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包容,然而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在群体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

小结:评议对话类(名言警句、人物观点)——抓评议的核心话题,选择观点

例3:南京六校联考作文

问 雪

飘落到海里的雪,变成了海; 飘落到街上的雪,变成了街; 飘落到山上的雪,还是雪。

小结:寓意哲理类(寓言故事、诗歌等)——抓比喻象征义所体现的哲理,类比联想

作文偏题原因(不只是审题偏题,也有构思、写作过程中的偏题): 偷换概念:如不只青春不朽,还有文化也是不朽的。

延伸概念:如青春不朽源自一种拼搏,而拼搏需要寻找正确的方向。 素材先行:我有张爱玲,我有面条香,不管能不能用,生拉硬扯。 关键词理解有偏差:如“拒绝平庸”把核心概念“平庸”理解为“平凡”。 歪曲材料(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如2017年南京盐城二模作文,有同学居然肯定游客的行为。 (二)写深——立意有格

如果说“对不对”是高考作文的生死大计,那么“好不好”则决定了你的作文能不能冲刺一、二类卷。一类卷立意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深刻、独到的要求。因此,要想“骗”得高分,我们的立意还得有格。

立意要彰显情怀:梁晓声说:高中生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 “情调”是指向“小我”的,“情怀”是指向“大我”的。高考记叙文要写出高中生应有的深度和厚度,要让阅卷老师不仅有“看头”,而且有“嚼头”,就必须淡去“小我”情调,彰显“大我”情怀。

“大我”情怀从四方面升华:

总而言之,要体现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三)写新——材料独家

在新闻报道中,“独家报道”往往更受青睐,因为它能给读者提供“不一般”的信息。同样,在写作中,如果你能拥有独家素材,往往能使阅卷者眼前一亮,从而获得不错的成绩。

1.亲近一位名人

在考场上选择素材时,要力避避免雷同,尽量选择“熟悉的陌生人”。如莫扎特、简·奥斯汀、哈代、左拉、史怀哲、索尔仁尼琴、梁漱溟、顾准、南怀瑾等文化界名人。

如:2015年江苏卷《晚晴里智慧的灵蝶》

2016年山东卷《张岱的行囊》一文,以人物评传的方式写张岱这位昔日的纨绔子弟背着行囊化为野人的心路历程,选材别致,内容丰富。

2.熟读一部名著

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或精彩语言作为自己的论据或由头。

2005年江苏卷《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2015年江苏卷《李纨的智慧人生》

2016届盐城三模优秀作文《镜水缘》:水的奴颜媚骨,水的洇痕波声,扎扎实实地映出了王利发躬身请安,满脸推笑,做稳了奴才的油滑。常四爷他敢怨敢骂,他是晚清的一面镜子,耿直而有棱角的一面镜子。

3.关注一座城市

历年江苏高考作文中,随处可见城市的影子,如2008年《好奇心》中的平江城、2010年《绿色生活》中的苏州、2012年《忧与爱》中的南京、2015年江苏卷《逃离“智慧”的周庄》《维也纳的智慧》《布拉格不说话》。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高考作文的写作对象,使得作文厚重而大气。因此,我们平时可以搜寻头脑中所积累的关于城市的素材,从城市历史、物产、文化、市民生存状态、品格精神等角度思考切入,还可以进行归类或对比。

4.了解一种文化

一个阅卷组长说:一个考生读了十二年书,最终写出来的作文像一个小学生写的,这是说不过去的,与江苏文化大省的身份大相径庭的。建议将文化素质含量太低的作文降低一个等级赋分。

比如,2012年高考作文《忧与爱》,大多数阅卷老师认为,写方言、书法、绘画、音乐、园林、传统手工艺等题材的,为比较有“文化素质”的,相反,那些写球星、娱乐明星、企业家、社会负面、吃喝玩乐等题材的,大抵被认为没什么文化素质。

我们可以在选材时,要尽量选择有文化含量的素材,或在立意上往文化艺术审美等层面提升。

5.追踪一种现象

追踪一种现象,主要是文化现象,要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并在社会生活中成为热点的某种文化现象,从其具体表现、发展态势、社会影响等方面做点思考。在具体写作中要能由材料中所提的现象进一步联想到相关的现象,深入挖掘。

2016年江苏卷《故宫修钟人》:考生凭着对故宫修钟人的了解构思了一篇记叙文。考生肯定关注过关于故宫文化修复师的记录片,甚至在记录片中看过古钟修复的工作过程。正是有了这方面的积累,才成就了这样一篇精彩故事。

2016年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如果白衣心中有座山》:作者关注了医患关系紧张的热点问题,发出“白衣心中要有座医者仁心之山”的呼吁,揭示了时代的隐痛,也道出了时代的心声。

要有自己的写作套路和行文习惯,成型作文。成型的基础上要有点小变化,不能模式化太重。 (四)写巧——构思精巧

1.记叙文

记叙文常见的结构:一人三事一中心、一事五笔一中心。

记叙文构思要求:去线性,线性叙事主要是指一脉下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写。

非线性有很多种,譬如说以回忆的形式展现(或在文本里插入回忆片段),也可以用一线串珠式,也就是以一条线索串联起众多材料,还可以是双线结构,

也就是说同时讲两个人或多人的故事,并同时通过某种特定的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2.议论文

议论文构思要求:去模式,拒绝“高考体”“学生腔”,成型作文不等于模式化严重的套用。

结构多样:正反,层进,破立,时评、驳论、借物说理等等,向优秀的考场作文找灵感。

学会思辨:一分为二、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变化发展 (五)写美——靓化语言

[来源:学科网]

1.语言修饰美化意识

语言的节奏、流畅,要让阅卷老师读下来一气呵成,气势充沛,朗朗上口。反问句、排比句、比喻句、成、短句、对称句都可以用。

2.语言的思想品质意识

作文的语言美,不是需要阅卷教师仔细读十几分钟好几遍才恍然大悟的所谓含蓄,不是通篇华丽辞藻实则不知所云的所谓“文采”,也不是随便划拉几个名人名言就可以冒充有文化的效颦之作。

而是要真正体现文化素质,它应该是蕴含在作者心中的一种恒定的文化因子,这种因子会在考生下笔写作的一字一句中慢慢倾注出来,最终被阅卷老师发现,为之眼睛一亮。

套用一句古老的诗句,语言的美,没有捷径,“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将阅读进行到高考前一天。 (六)亮点设计与强化点题

1.亮点意识

亮点必须凸显在最佳位置,如在标题、开头、结尾、段首、过渡处、关键段。 亮点句通常是修辞句、哲理句、引用句、过渡句、幽默句等。 2.开头“三板斧”

精彩的由头、准确的中心,必要的勾连。开头简洁,快速入题;好的由头便于就此展开层层议论。

3.结尾意识

结尾不忘应题。不管是议论性文章还是记叙性文章,结尾都要把主题揭示出来,或呼应或升华。切忌华而不实,故弄玄虚。结尾要有正能量、或者反思性的力道。

4.行文点题扣题意识

中间行文时,适时地出现点题性质的引领句,过渡句,总括句。即使是记叙文,也要利用人物语言、人物心理或旁观者的评价等点出题目或题意。

5.素材意识

关键时刻看素材的储备,丰富、准确、个性、深刻的素材有利于审题立意阶段打开思路,有利于行文阶段增强说服力,不至于泛泛而谈。

好的素材或例证要反复敲打,用到点上。不要到处都是例证。 几点提醒

1.影响很大的满分作文回避。

2.敏感的政治人物,中学生式的爱情,魔幻、城堡、古墓等题材不写。 3.不要写故作深沉、与文题不沾边的题记,“玩深沉”“玩哲理”“玩唯美”,天马行空、虚无缥缈、事件模糊、人影晃动、情感飘忽、玄而又玄,最终惹恼阅卷者;

4.尽量不要故事新编;

5.文中不要出现“彼得”“约翰”之类的洋名字。

6.不要出现硬伤:不能丢掉题目;题目和开头结尾段一定不能有错别字;一定要写足800字;书写要清晰,字太小适中。

7.文中不能有身份暗示(某地某校应往届)。

8.不要做愤青一族;不要不敬师长;不要消极低沉,格调低下

9.文体特征要明显,不能文体不明。记叙文注意细节;散文要有线索;议论文要少许多议。

10.书写要工整,层次要清晰,不要段落不要冗长,例子不要堆砌,一个接着一个。 二、附加题

(一)文言文题:

1.有关句读:句读3处到6处不等,遵循整体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

★一定要关注句首、句末语气词,关注对应句式、固定句式,以及专有名词等。

断句的目的在于考查你对文意的理解,因此要掌握一些常规的点断方法,比如辨虚词、抓结构、明句式、看修辞等等。但最关键的是要着眼全篇,整体把握,在粗通文意基础上据上下文定夺如何点断,最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读一句断一句;尤其要注意的是,若有一处存疑,则不应乱断,可暂时搁置,继续研读下文,然后据下文理解反推上文文意,在此基础上正确点断。

注意:

(1)切不可用铅笔断句!千万别忘了填写在答题卡上! (2)看清题目要求,限断几处则断几处,多断则倒扣分!

2.文学文化常识题,结合课文及练习,调动积累。当然,会就会,不会就放弃,不能浪费时间。

3.简答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是用文中的句子作答,还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也要紧密联系文本。

注意:简答题要选择恰当的结构或句式表达。注意字数限制。 (二)名著题答题技巧:

文学名著题多从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形象、情节、艺术手法、主题等角度设题。每份试卷涉及的名著共为7部,其中客观题涉及名著5部,主观题涉及2部。

1.选择题:其中一个应该很简单,另一个会有难度,一句一句看过去,调动以往的记忆来与选项作比较,还可以通过逻辑推导,甚至是依靠题感。总之,要聪明!

2.两个简答题:看清题目要求,一般涉及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答案字数一般在60~80字左右。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条理清楚。

★此题要注意答题规范,要有赋分意识,不要纠缠一点,大事渲染,顾此失彼。

(三)文本阅读题答题技巧:

做要点归纳题时概括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针对题目要求,从观点确认、原

因分析、策略分析等方面概括。分析、鉴赏要注重对文意的理解,读以致用。

第一题答案一般在文中,结合文本,一节一节的过,仔细筛选出题目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注意句号和分号,往往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个层次,千万不能遗漏,也不可答非所问。

第二题往往考查对某个词语或某句话含义的理解。 参照文学文本含义题解题技巧。

第三题往往要求针对第一题找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一对应作答。有时还要跳出文本联系相关知识(政治、文化艺术、生活等),答题要聪明,注意变换说法,不能所答非所问,似是而非。有时也考查结合文本观点鉴赏相关材料,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先将文本观点概括出来,然后分析这一特点在所提供材料中的体现。

答题总原则:紧扣文本

通读语段,把握中心;切分层次,理清要点;审明题干,答问相契;紧扣文本,调用旧知。

附2017年高考冲刺语文学科考前指导作文例文 1.亲近一位名人

晚晴里智慧的灵蝶 2015年江苏一考生

在乌镇,一只灵蝶款款飞起,飘洋过海,又缓缓停留在历史的扉页上。 这扇动轻盈翅膀的,便是木心先生。他自甘平淡,随缘而适,淡然处世而又执着不屈,活出了自己的境界,凝成了智慧的诗篇。

他的一生,怎可用?传奇?二字草草概括?木心先生走出乌镇,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又决意返回,投入故乡的怀抱,自乐于慢速的生活,自得于?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 然而,狂风暴雨砸向先生。?文革?期间,他被捕入狱十八个月,惨遭三根手指的断截。先生的眼中该是写满了后悔吧?可是没有,他在狱中用本该写交待的纸洋洋洒洒留下了六十多万字的狱中笔记。每一字,都汇聚了先生的坚毅、隐忍与智慧。

灵蝶扇动着翅膀,他的眼睛依旧云淡风轻。先生,将自己炼成了一块璞玉;闪光中,其魂魄神游于文学与艺术的天地。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木心如是说。手里夹着一支烟卷,面对自己残缺的手掌,先生百感交集但又分外沉静,仿佛这一切风雨与自己无关。是灵蝶,即使被折断翼翅,也要努力地飞翔。

就这样,拿起一支笔,飞速沉游,木心在卷页上绘出属于自己的智慧的江山,将生活涂抹得色彩斑斓。在外部条件极其黑暗的那个年代,先生不曾因沿途巉岩而退去了步伐。?我本该放手,可我未曾停止痴缠?。这一?痴?字,便是先生内心的精神境界吧。偏执地追逐,将一生的智慧和风骨写成了诗。

智慧是一种境界,先生用手绘的黑白琴键奏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乐章。笔耕不辍,宛如灵蝶,翩翩起舞,无拘无束,自得于人生之乐。

如今细想来,先生曾于《从前慢》中提及?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在先生八十多岁的漫长时光里,却始终孑然一身,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了艺术与文学。超脱而又不受牵绊,做一只自由的灵蝶;潇洒而又不放纵,被文学与艺术的红线牵引着。先生内心,安于这一份充实和自我的感动。

素心花对素心人,先生之?素?,化为飞动的风景,袅袅间进入人的心底,

成为永恒的传唱。

张岱的行囊 2016年山东一考生

公元一六四四年,数声金角响彻京城,三尺白绫独悬煤山,大明王朝如一艘破敝迷航的孤船,终于在最末一轮狂风暴雨中沉没。

与此同时,往日沉湎于西湖景致的张岱,不得不开始他生命中一段新的旅程。 他决意遁入深山。可这行囊该如何打点?家中万卷藏书汗牛充栋,纵有扛鼎之力也搬不走,只得挑选几本最钟爱的。金缕玉衣,平生尽享,此时国难当头人流窜,足以避寒可矣。古董架上的纷繁古物,若执意带走,定然会遭残损,只得长叹一声,忍痛割舍。平生浮华迷离带不走,只得做一流离荒山的野人了。西湖的碧桃长柳,舞榭歌台,亦搬不动分毫,只好在临行前凝望一眼,载入心中。

就这样,昔日的纨绔子弟背着行囊,化为野人。要问所剩何物?破窗敝几,秃笔残书,一方香炉一方琴,这便是他所剩的一切。毕竟行囊有限,人力亦不足。对于享尽锦罗玉缎的张岱来说,身边仅这些物件,寒酸得可怕,但他终是撑了下来。因为他的行囊中,除了这些有形之物,还有一些无形之物,一些无形、无声亦无臭的珍贵的东西。

张岱的行囊里,有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世事沉浮,王朝鼎革,张岱以一双穿越千山万水的眼,注视着他的城郭与人民。一村沦陷凋亡,他哀而不伤,因为他的行囊里没有前朝那些亡国遗民哭哭啼啼的病态。他知道冬天来了,于是像亡命之鸟一般任时代的冬天掩上荒凉的帷幕。然而,他终究是救不下故国风华的,于是他幽思追忆,落墨化为一部《陶庵梦忆》。故国风物人情,一起把他携往一个幽深的梦里,于是忘却了粗茶淡饭、短褐穿结的辛苦,只顾奋笔如走马,酿成一页页心血的结晶。

张岱的行囊里,有对西湖的眷恋。久居西湖畔,湖中典故如数家珍,西湖于他更似一位形影不离的友人。这一别28载,对西湖无一日不是魂牵梦萦。

张岱的行囊里,有倾尽心血以遗后人的壮志。你看那《石匮书》恢宏大气,《夜航船》包罗万象,《西湖梦寻》风华绝代……它们无一不是张岱在深山中,对着孤灯破几,用秃毫蘸着破砚写就的。亡国破家之痛,繁华散尽之痛,生活困

窘之痛……痛得真切,痛得深沉!张岱这一游手好闲的痴人,凭什么熬过重重痛楚?因为在他的行囊里,装着一根属于文人的硬骨头!

是啊,是啊,装入千金有何用?千金终有散尽时,不如装一捧热爱,一份坚忍,则纵使前方是悬崖绝壁,是千回百转的蜀道,亦能一往无前,登顶为峰!

2.熟读一部名著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2005年江苏一考生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感叹?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李纨的智慧人生 2016年江苏一考生

翻看《红楼梦》评论,人们把丫鬟小姐赞遍了,可是很少有人赞李纨。一篇《红楼梦人物行为艺术美》写到:?黛玉葬花,悲怆凄哀之美;宝钗扑蝶,天真烂漫之美;湘云醉卧,娇憨豁达之美;凤姐训家,杀伐果断之美;三姐自刎,悲凉绝情之美……?容我再续上一句:?李纨论诗,折中平和之美?,如何?

诗社作海棠诗,黛玉写了四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众人看了,都说这一首最佳。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深厚,还是宝姐姐的强些。?硬是力排众议,把黛玉排了第二。

两位诗人风格迥异,一个忧伤纤巧,一个浑然大气,李社长轻黛玉而重宝钗无疑了。过了两天作菊花诗,黛玉依然是一贯的忧伤,而宝钗则还是往常的浑然,但是,这次李社长却让黛玉的三首诗一起高中榜首。林黛玉自己过意不去,谦虚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又硬是说:?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

后来填柳絮词,李社长又让宝钗为柳絮翻案的大作盖过了林黛玉悲戚缠绵的小令。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在一堆差不多水平是诗作中评出第一第二,本来就不容易,但是更不容易的是,竟然一碗水端的这么平你站一次诗魁,我做

一次尊,两大才女打个平手,李大社长竟然谁也没得罪,真是让人佩服。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三钗,个个才貌双全,却也个个命薄如纸,难逃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只有李纨守寡教子,能够等到兰桂齐芳,到底让人欣慰。这是否与他平稳折中的性格有关?黛玉太痴,宝钗太忠,凤姐太精,迎春太愚,探春太狭隘,惜春太冷漠,唯有李纨,中等家世,中人之姿,中庸之才,在龙争虎斗的贾府,从未让人拿到错处,也从来没有得罪过人,这确实不易啊。

世事是复杂的。我们提倡立场坚定,旗臶鲜明,但是食物的是非对错,善恶妍媸并不是那么界限分明的,有时候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旗臶往往是一种偏执的表现,他会破坏事物固有的和谐。因此,许多时候与其坚定,不如折中,与其鲜明,不如含糊。折中避免偏执,含糊孕育平和,掌握折中与含糊的智慧,人生之树就会结出丰硕的善果。

折中乃智慧,含糊有大美。

镜水缘 2016届一考生

一隅茶馆,半部人世。

就如同烹起袅袅茶烟的一壶水,裕泰掌柜王利发通融而圆滑,他可以倾入盖碗,滚入茶盏,毫无一丝缝隙地流入茶客口中,滑入腹肌间,氲起一个响亮的空隔。

?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激不尽!?说着,递上钞票。特务,大兵,乱匪,无论多么结实的铜墙铁壁来阻挡,王利发终究能找到一丝缝隙,因为他是水,不加埋怨的一捧水。

水的奴颜媚骨,水的洇痕波声,扎扎实实地映出了王利发躬身请安,满脸推笑,做稳了奴才的油滑。

百态茶馆里若没了常四这面镜子,又该是多么无趣与乏味!好在有常四,手举高大的画眉笼,挺头迈入茶馆,他的脊骨生来便不会弯。

吃洋饭,信洋教的马五爷面前,他敢怨敢骂,他是晚清的一面镜子,耿直而有棱角的一面镜子。

?庄稼人这是怎么了,卖儿卖女的。?他掏腰包买碗烂肉面,莫如说是这世

道的一叹。?我看哪,这大清国要完!?他的慨叹,未尝不是面镜子,只是少有那么些个?五陵少年?愿意来照一照,望望珠光宝气背后的那团黑色阴影。牢狱里关过,洋人干过,他仍能撑起袖子,大吼着:?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干一仗呢!?

吃皇粮他是旗人,不吃皇粮他是卖菜的旗人。常四的落魄是晚清的落魄,夹板里求生存的常四心透如镜,他知道倘不自食其力,他的下场甚至不如松二,多灾的年岁里,?凭力气混饭吃,我更有劲儿了!?城门将关,王利发一筹莫展,常四送来两只鸡,落魄的贵族仍是一身侠气,他洞悉了世道的不易,没有虚伪与矫饰,而是将如镜朗心坦然送与这个世道,赠与这个不值得感激的岁月。

王利发之水,常四爷之镜,似乎是乱世碾压下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融融汇流于一方裕泰茶馆,当漫天的白色纸钱撒起时,他们大喊某爷赠钱一百二十吊时,是否都会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除了镜与水,人们又能活出何种生活姿态,是撕开这个世界的伤疤,将血肉裸露示人,还是纳心入内,不发一言地隐藏与顺应?

我无法揣度镜与水的优劣,或许王利发与常四本便应当以水与镜的姿态存世,但当某军长?蒿蒿?的欢笑声与房梁上的一根腰带相对时,世道是否太不公?

这是一隅茶馆,半部人世。

3.关注一座城市

好奇心 2008年江苏一考生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石库门的深处有叮咚的泉响,江南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哼唱不已。她的指尖像

这门前的流水,灵动而不留痕迹,只留下几缕清音。这清音,究竟从哪里来?隔壁的老太太梳了光亮的发髻,提着篮子出来,一口吴侬软语:?张家姆妈,走啊,今朝端午买粽叶去喽!?于是,一个清秀而又和气的中年女子出来,笑着嗔怪:?大清早呢!?随即两人消失于石板街的尽头。她们往哪儿去了呢?

寻找什么来解开我的好奇心? 恰是一曲《游园惊梦》。

?看人间姹紫嫣红开遍……?我追随着杜丽娘的心思解开这谜团。庭中美景固然惹人怜,但更惹人怜的是自己的肺腑;这城市里的美景固然绮丽,但最诱人的也是她骨子里的韵味呵!两千年来,是伍子胥的相土尝水,是干将莫邪的剑意人情,是馆娃宫里?嘎嘎?作响的木屐,是憨憨泉里不尽的清涟,筑就了这座城的风骨。好奇什么呢?我们好奇她为何这样清新动人,答案是隐逸在这时光里的。你可以说是山水沉淀了她,你可以说是她融入了山水;你可以说是吴人塑造了她,你也可以说是她哺育了这些人。我不禁莞尔,心头的疑虑也顿时消散,这些?从哪里来?、?如何来?,当这座城给了我们问题时,也便给了我们答案。

一花一世界,从那门前的流波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平江城的骨子。那便是她给我们的答案。

城的美妙,在于她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城的美妙,也在于她给了你最精彩的答案。 【简评】

此文很清雅,很美丽。作者用独特的审美视角来表述对一个城市的好奇之心。晨雾里的探奇,石库门觅趣,对城市“风骨”的感怀,娓娓道来。泡桐花“绵软”、“轻柔”;“吱呀——吱呀”的橹声由远及近,由近而远,泉水叮咚,木屐“嘎嘎”……写得情趣盎然。

绿色生活 2010年江苏一考生

小时候,我寄居在苏州的外婆家。那儿有许多老房子,屋顶灰色瓦片,在安静的画面里舒展。细细瞧去,那黑压压的瓦片缝中偶尔会冒出几个青嫩的?小脑袋?。?真喜欢这些绿色的小草!?我笑着说。

那时的窗是木格子的,上边覆了张厚厚的黄油纸。闲来无事,我就喜欢靠着窗。格子窗很厚重,运气好遇上它打开时,我便能肆无忌惮地从窗外拾点好风景,但要是它紧闭着,小小的我因推不开只得讪讪离去。

犹记那清晨滴水的翠绿芭蕉,屋顶上那些随风摆动、向我点头招手的小草……绿色充斥了整个窗框,构成了我惬意的绿色生活。

有天午后,小伙伴们来外婆家找我玩。在嬉笑一阵后,我踱步来到了窗房。窗,关着,用力推,无济于事。见我沮丧的样子,小伙伴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一个小伙伴走上前,用手指蘸了下口水,对着格子窗的角落猛地一戳。风,从小孔的一端不安分地钻进来。我迫不及待地瞅着小孔。?啊!满眼的绿色!?我欢快地叫着,一转身那古巷橘红色的黄昏正透过格子窗深深浅浅地投影在水泥地上……

时光总是在你不经意间调皮地向后溜了一段,寄居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那晚,夜色把缱绻的江南深深掩埋……

不知怎么的,坐在玻璃窗前的我总情不自禁地抚摸那段寄居时光。有时,我会想,我到底在留恋些什么呢?住在高级公寓了,外婆也搬来了……噢,我的格子窗不见了,那满窗的绿色不见了!

以前那样费劲地想着窗外的风景,而今只需一抬头,透过干净的玻璃窗,那满街的都市繁华尽收眼底。

然而,当初触摸黄油纸的滑腻触感不见了,我伸手摸到玻璃窗的冰冷。当初与小伙伴们玩耍的嬉笑声没有了,我感受到的是门与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忽然想起了什么才算是绿色生活,不仅是双眼满含着绿色风景,绿色,更代表一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亲近。

我想祈祷,祈祷那汽车尾气别打乱我的翠绿芭蕉;祈祷那一扇扇防盗门别阻隔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

玻璃窗透明得漂亮,有时让我误认为不存在。然而一伸手,还是冰冷。 这扇?隔阂?,我真想打碎它,我童年的绿色生活哟,我好想?回家?! 【简评】

行文活泼,有点儿“调皮”,有点儿“感伤”,还有掩抑不住的青春活力。这得益于写作心态的放松和恣肆,更得益于写作过程中对自己感觉的捕捉和诗

意的表达。记叙文需要刻画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让一切细节“活”起来,文章才能具有活蹦乱跳的生命力。在这个意义上,作文才是一种解放、一种快乐、一种惊喜。

忧与爱 2012年江苏一考生

记得那段日子,从网上看到南京梧桐树被砍的图片。曾经枝干挺拔、满树碧绿的梧桐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满地的断枝残叶,仿佛城市记忆的碎片。?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留言,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对这个城市的忧与爱一起涌上心头。

姑姑家在南京,所以经常去那儿。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庄严雄伟的中山陵,也不是烟柳繁华的秦淮河畔,而是那一棵棵挺拔秀美、矗立在街头两旁的梧桐树。碧绿硕大的叶子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为夏日火炉般的南京注入一潭诱人的清凉。齐齐向外张开的枝干仿佛一只只有力的臂膀,共同撑起这千年古城的浩荡长空。

梧桐与南京是一体的。芳华既在之时,风姿绰约,潇洒不凡;芳华摇落之后,寂寞宁静,疏朗苍远。梧桐,让我喜欢上了南京这座千年古城。

姑姑说,这些梧桐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梧桐伴着南京,走过百年的沧桑,一起静看岁月的流逝。以前没空调时,人们便坐在梧桐树下乘凉,或聊天或打麻将。我记得作家苏童曾经说自己就是因为这满城的梧桐树才定居南京。梧桐与南京人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可是,这些年,南京的梧桐被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地铁,一座座摩天大楼。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变化最大十大城市》中,南京位列第七。六朝古都被描述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或许,一些东西终抵挡不了时代的滚滚潮流,可为什么站在繁华的新街口,我的心里会涌出丝丝淡淡的忧伤?

我看见南京的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梧桐在南京住了七八十年了啊,它们被‘斩首’了,剩下的我们这群南京人是不是也快了??或许我这个外地人终不能有切肤的感受,只有那些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有最深的感触。

[来源:学,科,网]

只是忧伤是不够的。我看到网友们在网上大声地疾呼,一条条灼热的微博包

含满满的对梧桐的关切。我看到南京人自发走上街头,一条条枝干上飞扬的绿丝带,蕴含着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的无限的爱。

因为深爱,所以忧伤;因为伤痛,所以更爱。梧桐,留下了不少。忧与爱,继续生根,发芽…… 【简评】

作者巧妙地选取了最能触动南京人心弦的“梧桐”,作为文章的切入口,可谓“棋高一着”.几幅对比鲜明的画面,读来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与作者一起“忧与爱”。文章结尾耐人寻味:“梧桐,留下了不少。忧与爱,继续生根、发芽……”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逃离“智慧”的周庄 2015江苏一考生

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

远远便看见大红的?周庄欢迎你?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死死咬着你的眼,躲不掉的。

心怀忐忑,步入周庄。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声。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 ——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虬劲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还会来的。?

我却是,?周庄……我不再来了。? 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声歇处,?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也是去声,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一路陡然直下,悲戚处,叫人落泪。像悲叹昆曲,像哀叹千灯。

诚然,千灯在周庄面前,显得那样矮。但,在千灯,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咿咿呀呀,你还未曾留意,它已穿过水域,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我才觉知天色已瞑。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为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

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

布拉格不说话 2015江苏一考生

故乡在建造?宋城?。城墙高耸,旗臶飘扬,徽派民居古朴风雅,青石板路锃亮光滑,乍看似有唐宋遗风。

但这样的?宋城?已然太多。如今的城市,有山便是山城,有水便是水乡,神州大地上涌现出无数的乌镇周庄。风情不同,特色各异的城市渐渐失去辩识度,怨不得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呐喊:再也找不到慷慨的遗恨,只有几座既可休息也可凭吊的凉亭。

城市雷同,千篇一律,景区相似,粗制滥造,不禁发问: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与智慧,难道被一些人尽数使在炮制城市上了吗?

我想到了布拉格。

看似高贵优雅的?天鹅绒革命?曾把这里的一切冲突得茫然不知所措。而布拉格拒绝政治游戏选择生活的艺术。她明白外来的蛮力终究泯灭不了美丽。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她是德沃夏克的指挥棒是波西米亚的水晶。

《基督山伯爵》结尾讲:人类的一切智慧都蕴藏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在布拉格,智慧使她等待,坚韧充满希望。

足够忠贞的布拉格,横亘在欧洲动荡的历史中,沉静而安恬。足够智慧的布拉格,拒绝每个时代的粗鲁,独自美妙,只留下天涯友人虔诚的膜拜。

反观当下,竟有张家界的山峰因好莱坞电影而易名。环顾左右,?英伦风情?、?巴黎之光?的建筑填塞了许多城市。不禁恐慌,外来文化的渗入竟已深入骨髓了吗?它塞住了灵动的气息,篡改了城市的脉络,上海弄堂,北京小巷,它们仍旧无恙吗?

联想到捷克的知识分子,即便家园荒芜,依然拒绝德国纳粹的文化入侵,拒绝抹煞他们的城市记忆。这种果敢和决绝,不禁让人心弦震撼。

我们中的一些人,其智慧是否仅仅浮于表面?从小时的奥数金奖到成年的勾心斗角,这样的?智慧?恐怕缺乏筋骨。诗人科勒律治说:?心灵仍需要一种语言。?我们的城市也需要一种语言,一种特立独行的智慧,这种智慧贯穿整个城市的脉搏,千百年屹立不倒,生生不息。

《道德经》有言:?大辩若讷?。可惜窗外,城市改造的轰鸣不绝于耳。 而布拉格不说话。

维也纳的智慧 2015江苏一考生

维也纳是个很聪明的城市。

作为欧洲工业的心脏,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涌入这个城市,带给这个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喧嚣。维也纳没有城墙没有法令,却拥抱着一切。石油输出组织的总部坐落于此,带来的是欧洲各国的大企业,流出的是每日数以亿计的财富。维也纳很聪明,二战后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它迅速恢复经济,并顺应时代,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无头苍蝇似的工业企业。在短短数十年

间,它发展成了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大城市,维也纳真的很聪明。

维也纳本是个小小的欧洲城邦,但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玛利亚女王将所生的十六个女儿送出去和亲。维也纳很聪明,它以和亲的方式不断扩充着自己的领土,并以此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当然,同在哈布斯堡统治时期,维也纳在扩充领土时还接受了莫扎特搅局般的音乐创新和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很聪明,它凭借着莫扎特的音乐和自由的学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音乐家和学者。最终,它以音乐和学术上的繁盛再一次征服了世界。维也纳真的很聪明。

维也纳的智慧在于它的政策、律令、音乐、学术……然而,这些智慧或许能成就它的一时之辉煌,却不足以支撑它于世界之巅而不倒。

幸而,维也纳抓住了让城市变为永恒的真正智慧。

当一次世界博览会向它招手时,维也纳客气地拒绝了。就如同一位隐者让世人一睹他的真容后又退回了深山。

有人说,维也纳就如同一个圆。它的工业,它的喧嚣都一直在圆的边缘,从未再往前踏进一步。而圆的中间,是飘扬着优美音乐的小酒馆,是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维也纳大学,是三万四千张音乐会和剧院的每天座无虚席的位子……无论维也纳的石油和金子碰撞发出多么大的声响,你依旧能听到城市中心圣蒂斯芬大教堂日暮时的钟声,依旧能看到弗洛伊德坐在沙发上向你微笑……

或许,正是因为维也纳抓住了其智慧的本质,才没有变得像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样肮脏,才让它的维也纳森林永远生机勃勃。

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应该如同维也纳一样能够抓住智慧的本质,创造出永恒光明的未来。 【简评】

智慧的内涵究竟何如?谁能解得个中味?

作为一个小小的古老城邦,何以在历史进程中能一次次华丽地蜕变,直至“创造出永恒”?

此文高妙之处,首先在于逐层回答了智慧的内涵在灵动不呆板,包容不封闭,创新不守旧,圆融不固化。

作为说理散文,另一可贵之处在于不止于纯粹的议论,而是借事说理,以

雄厚的史实解证着智慧最凸显的特征。

智慧的话题,更须智慧地驾驭。无论是整体构思,还是遣词造句,此文拿捏有方,大气磅礴。尤其说道“维也纳就如同一个圆”,不仅仅将智慧的最高境界比化作一个圆,更为可贵处在于能大胆地想象,独到地比喻,灵动地行文,直至将立意升华为“智慧”地“微笑”。

4.了解一种文化

老舅的皮影戏 2014年江苏一考生

老舅乐呵呵地走过来,那喜庆的模样仿佛捡了金元宝,原本八方的步子,此时已经不成形了。很少见到老舅这般高兴,轻飘飘的步子好像在舞台上表演。

村里人都说老舅是艺术家,搞艺术的。可就是这位艺术家老舅,愣没能给我找个舅妈,快奔五十了,现在还孑然一人。我姥姥临终前,把舅舅托付给了妈妈。

老舅很怪,闲来没事,就摆臵他屋里那只黑皮箱,少和家人交流。有一次,老舅正在擦拭箱子,调皮的弟弟凑过脸去想看个究竟。就听见他?嘣?的合上了箱子,丢下一句?有什么好看的?,就气鼓鼓地跑出去了,很晚才醉呼呼地回来,倒在门槛上就睡着了。从那以后,爸妈就给我和弟弟下了道命令:严禁偷看老舅的黑皮箱。

时间久了,这件发生在老舅身上的事就淡了。可今天这阵势,又怎么了? 弟弟听说这件事后,煞有介事地望望天色,嘻嘻哈哈地说:?这是要变天啊!?中午妈妈过来叫我去摆圆桌,说中午上圆桌吃饭。

[来源:学&科&网]

桌子摆好,菜也上齐了,还特地给姥姥姥爷摆了碗筷。很少喝酒的老舅,今天居然喝起了酒。酒过三旬,他望着爸妈,对着我和弟弟说:?姐姐、姐夫,今天在爸妈面前,我给孩子们看一下我的宝贝!?爸妈会心地笑了笑,对我和弟弟说:?去看吧!?

说完,老舅就从里屋搬出了那只黑皮箱。那黑色皮箱,外壳滑亮,显然是主人苦心维护的功劳。他小心翼翼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地打开箱子:花花绿绿的,各种颜色,光滑得如毛皮。还有一方看着像丝巾,似乎又厚得多。它们静静地躺着,却又那么亮丽,似乎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我说:?舅,这些是什么啊!?

弟弟激动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是皮影,皮影!? 我有些疑问:?舅,是他说的皮影吗?我怎么没见过啊!?

老舅微红的脸上溢满了幸福:?是皮影!舅舅年轻的时候啊,是专业皮影演员。?说着,他把那些皮影一张一张展示给我们看,还不时饶有兴致地演绎着,孙悟空、唐僧、白骨精……至于那块白色的布便是屏幕。

原来舅舅年轻时是皮影演员。

这顿饭后没几天,他就在电视上给人讲皮影戏,再后来作为县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代表,上了省里的大报纸。

这会儿我才从妈妈口中得知,老舅年轻时候皮影戏演得可棒了,后来皮影戏不受人待见,剧团就解散了——当初的女朋友也分手了,就因为家人反对老舅搞皮影戏。

而现在,老舅的皮影戏越来越受欢迎,似乎春天再次到来。只是有些时候,他还为当初没多做些传统的皮影片子惋惜!

古画之思 2015年江苏一考生

墨气淋漓。

一幅《云山图》映入眼帘,在故宫茫茫似海的山水画中绽放异彩。 总觉画僧石涛是最富灵气的画者,画中一改传统古画三叠两段,两山一水的构图俗套,只见浩渺的烟云,不见山脚,连山顶也若隐若现似雾非雾藏于其中。创作的智慧 ——?求变?汪洋恣肆其中,纵横排奡,独具一格。

有人说,智慧是一种经验,此话不假,元四家含蓄素淡,入世超俗的明四家,艳丽妖冶,循规蹈矩的清初四王细腻温歆。而在明季,师古之风更是盛行,惟前人是举,惟后人是仰。陈洪绶在 《玉几山房画外录》 中提及,如以唐之韵,运宋之理,行元之格,则大成矣。? 在他们眼中,经验主义的智慧作画观念可见一斑。

摹古之风日炽,才华横溢的石涛异军突起,对这种风气毫不理,竟发出?笔墨当随时代?的惊呼。一件上乘之所当自我革故,才能有所创新,他的智慧便在于此。

破程式化的临摹之法,创师法自然之新,画作酣畅淋漓,与八大山人之怪诞陆离,渐江之峭刻狷介,石谿之繁复畅煦也大相径庭。自成一番景象。

画中不再只有高山悬泉,亦可见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彰显生命之挥霍与可贵,他不再只是泼墨于低,枯湿浓淡并施并用,粗犷处浓墨大点犹如惊雷。细微处缜密严谨毫无虚下,赭代墨皴擦连胭脂也作绘于灼灼桃花,真真是鼎新之智慧。

然而他的智慧绝不仅仅如此,他并未抛弃经验的价值,高华的意境,雅致的情趣,深邃的智慧依然汨汨流动于笔墨之间。

是的,这是大智慧,是眼界更是境界。昌黎先生在奢靡繁华时提倡古文运动,发的该是同一股肺腑之言吧。?无非好古之文,好古之道也。?面对传承所需的定是如此的智慧。

创新抑或是继承,要的不是附属居次,末节零碎,更不是表面的文章、浮皮的染彩,就像旧瓶,只要装上新酒便是佳酿。

可憾的是,而今我们缺的正是这样智慧的去?酿?一瓶新酒,模仿纽约的旧城改造;模仿东京大学的宣传造势,直令人唏嘘不已。

在固有的观念连同思想意识一同崩溃的年代,学术和艺术一同进入没有法则不便定义的盲区,还能有石涛、韩愈一般的智者站出来为我们斟上新酒吗?

我答不上来,还有更多的人答不上来。 看去,眼前的山是愈发崚嶒了。 【简评】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聪明的作者选择了自己精熟而对于一般人来说陌生的题材。以石涛的画作作为切口,通篇一例,巧妙地借由对石涛画作的评说表达了自己对智慧的认识。 开篇“墨气淋漓”四字入题,简洁有悬念,借对《云山图》的评点,自然引出“创作的智慧在于求变,在于独具一格”这一观点,更加可贵的是作者不迷信材料中“智慧是一种经验”的陈说,而是更进一步地剖析:如果经验演变成“惟前人是举,惟后人是仰”。 亦步亦趋,循规蹈矩,那就变成抱残守缺,滑入经验主义的泥淖。以此反证“真正的智慧在于破程式化的创新,方能自成一番景象”,结尾针对现实,抨击了“只知模仿,缺乏创新”的时代风气,并尖锐的诘问:“在固有的观念连同思想意识一同崩溃的年

代,学术和艺术一同进入没有法则不便定义的盲区,还能有石涛、韩愈一般的智者站出来为我们斟上新酒吗”颇有振聋发聩之效。 综上所述,该篇判为一类卷中:65 分

5.追踪一种现象

修钟

2016年江苏一考生

长脊蜿蜒,垂脊错落,红墙沥粉,鎏金飞檐。这儿是故宫,老王工作的地方。 打了一盆热水,老王便紧闭上西三所的红门。?呵!王老师回来了!快来看看这件宝物!?徒弟小林招呼着便掀开了工作台上的白席——一座金光璀璨的大型钟表,原来是乾隆帝的音乐水法钟。老王细细赏了一番,着实精美巧妙,欧式建筑、中式亭台并列其上,更添韵味。

?老师,这件宝贝还算完好,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小林自信满满地和老王保证道。老王点点头坐在一旁,花猫懒沐在细碎的阳光下,半眯着眼,似乎是在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只觉得院子里的猫儿一颦一动之间也不乏趣味。

不出半日,小林就出来交差了,除锈见新后的器物更显出皇家的雍容华贵,钟盘走时精准,不愧为前辈们巧夺天工之作。几个小徒弟和隔壁木器组的同事们都对它赞不绝口,老王却总觉得钟表虽美,但时刻运转的表针太过死板,少了灵动的韵味。几位看客正大赞表台之上栩栩如生的装饰动物和银箔仿制的溪水,老王却蹙起了眉头。

?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门外汉分享一下高见啊!?几位同事调侃道。

?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装饰的堆砌在你们看来是盛美之处,我倒觉得此处可以作文章。?

?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扰啊!?

老王笑着摇摇头反驳道:?人人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说。但你们眼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

说罢,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用铁丝将装饰品和钟内的传动系统一一连接;将银箔尾端捻作银丝扣于动轴之上;再取银丝上连纺车、风车,合上上盘后,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转鸭、吠犬,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在场的各位连声叫好,老王看着门槛边的小花猫,轻轻地笑了。

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别人的溢美之处你何必多言?众人无话之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于老王而言,文物修复仍有可创新之处,工匠必有慧眼识得旁人忽视之处。

老王骑车下班,又锁上了西三所的红门。一句秦腔传来:?红门里的故事多……?

如果白衣心中有座山 2016东台一学生

在西方,白衣心中的山是?希波克拉宣言?;在东方,这座山名曰?大医精诚,医者父母心。?

自古,医者便是?悬壶济世?之人,一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中,给予了白衣最完美的定义,一为?精?,医道本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二则是?诚?,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如今,若此者,鲜矣。可近日一则新闻的出现,霎那间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让人听见了医患坚冰融化的声音。

?你是蒋医师不啦?? ?是嘞!?

社区医生与患者如此循环往复十七次问答,暖透了所有人的心,于他,虽渺小的只是一位社区医师,却深晓医者仁心的珍贵;于我们,何尝又不是历经风波后重新选择的信任呢?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化的时代里,哪怕一丝一缕暖心的举动,也会让人们重拾回那份温暖。医者,是身着白衣的天使,可谁人曾见过天使?之所以称他们为天使,是因为专业知识的隔膜,于是患者将白衣者视为权威,生与死的掌控者和

垂危之际唯一的依靠。当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痛苦地踱进病房,将自己的病情,身上所有的?缺点?一一向白衣诉说,冷不丁地出于自身本能抓住白衣的衣袖,用乞求的语气让医生救救自己。医者不耐烦的神情让人的心不禁冷掉半截,一脸的嫌弃更是将老人的期待与渴望拒之门外。那么我们不禁慨叹,如果天使是这个模样,那么天使的美都是骗人的。

于我看来,如此医者,便是在心中没有一座?山?——医者仁心,或许是他曾有,可如今已丧失了。记得《血疑》中有个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工作伊始的实习医生满心热情的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病人,她用尽全身心的努力,鼓励、关爱,将自己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投入到病人的身上。可当病人在手术台上停止呼吸、停止心跳的那一刹那,实习医生无法相信,她抱着逝去的病人,失声痛哭。我震撼了。病人的逝去,并非医者之失,可医者哭了。这泪水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死亡最本能的抗拒。年轻的医者凭着自己对医学无比的信任走上手术台,他坚信医者便是为救人而生。可当病人的脉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他的信念动摇了!

渐渐地,年轻的医师变成了年老的?权威?,眼角那曾经为病人流的泪也风干了。医者将自己捧得很高很高,高到云霄在患者无法企及到、触摸到的位臵,患者把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于是有人用?礼金?、?红包?做云梯,只为能够触着医者的袖角,哀求地道一句:?救救我!?可我分明看见那红包是血染的红,和《药》里的血馒头一样,让人痛心。医者的心中应有如山般,青翠欲滴,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的正气,怎可被这浮云利欲遮望眼、葬仁心?一颗心若日益缺乏良知的滋润,渐而慢慢干涸、凝结,最终成为土砾、沙石,在风烟中消散地不留痕迹。

我想学着王开岭问一句:?白衣人,你可曾准备好,当一个人痛苦地来见你??你可曾准备好承受住那苦苦凝望的目光?你可曾准备好经得起那一声?先生?的分量?

我想,当白衣人的心里有了那座山时,他应是准备好了。因为那座山会用满目的绿意将乌烟掩去,会用庄严的巍峨正气将利欲之心驱除,神圣而不可侵犯。白衣人,当一个人痛苦地来见你,你切不可辜负,因吾等已将此身心寄托于你。

医者心,有此山,浩浩乎,巍巍然。如此,实乃时代的大幸事!那么似?蒋

医师是不嘞?此等问题,再问几十遍、几百遍,迎来的也会是那抹依旧暖如初的笑,再浅浅答一句:?是嘞。?

此时再也无需多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e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