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娟 教学设计与反思及教学课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4 21: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设计与反思及课件要求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与反思和教学课件,将这一节课的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

作业要求:

1. 教学设计与反思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2.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3. 教学设计与反思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4. 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

附件: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名称:与朱元思书 姓名: 学科年级: 杨秀娟 九年级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钟英乡初级中学 语文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本文出现在九年级的上学期。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应该不陌生,并应该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即便掌握得不是十分好,相对于本文的内容以及课标的要求,完成上述的内容,也不应该很困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通过朗读,学生能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增加文言文的语感,逐渐形成对古典文学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是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两句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幻灯片内容,谈祖国大好河山,进入氛围, 聆听教师讲解,欣赏富春江图片。感受富春江优美的景色。 跟老师齐读《与朱元思书》,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创设情境:询问学生假期外出旅游的情况,指出祖国大好河山秀美的自然风光旅游区一般是人们的首选,接着列举旅游胜地,教师谈谈自己的旅游感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受,然后谈及我国富春江的美丽风光,感受山水之美和描写山水的语言之出示在富春江拍摄的图片幻灯片: 美。 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1、请学生交流收集作者生平资料。 2、 适当补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1. 学生交流收集作者生平资班助同学们积累文学常识 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料。 深受当时行家称赞赏识,其文章风格清 拔而有古气,当时的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吴均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吴均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终年51岁。 2. 学生作记录。 整体感知 1.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句中停顿。并要求同学解释一下题目。 景写得还相当的美,使读者产生如在画图中的感觉, 2.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流利地朗读。 3. 请学生结合注释,根据自己对课文文言文词语的积累, 4. 请学生简单谈谈感受。 5.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要求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听读,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等,初步感知课文。交流介绍题目: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作者写的。这信应该是节选,也与《答谢中书书》一样,不是叙事抒情,而是写景。 2.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3.翻译课文,互相解疑。 4踊跃地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内容、语言、写法各抒己见。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①学生认真听讲,记录,交流记录、答疑。 ②起立回答各段翻译(学生可以相互补充,提示等)。 2. 学生观看幻灯片,弥补自己的理解与翻译。 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鸢飞戾天、窥谷忘反...... 如:比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的含义。 听记老师的分析讲解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通过教师带领试着背诵课文。 4.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所悟、所感、及不解之处。同学相互探讨、让同学们对课文有初步了解,培养文言语感。 品味、探究文章内涵 1. 逐段梳理: ① 单个字解释,教师字字落实,并整理文中词语用法。 ②请学生翻译该段。(短段落一人完成,长段落分数人完成。) 2. 强调重点词语引起学生注意;出示幻灯片 逐段分析课文 3. 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通过提示带领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4. 带领学生品味课文,体会写景的妙处。出示幻灯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5. 适时点拨,回顾总结,对学生.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未提出的本文重要问题,进行补充。如: 交流、质疑、解疑、倾听。 (1)、文章如何抓住“异”和“奇”5.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教师来写山水的?先让学生合作探究,师生相互交流总结。明确: ①先总写出山水特点:“奇山异水” ②接着分写: 异水:水皆缥碧.....见底,体现水之“清\有写水“急”,动态与静态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采用了夸张、比喻、对补充的问题。明确: (2)学生合作、交流、明确: 第二层分写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明确: ①作者转换角度,从视觉感受写山之奇——奇妙的音乐世界。 ②作者这样铺写山中的各种声比等修辞手法。 运用想象,化静为动, 拟人, 以闹写静,采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层中写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的句段, 写泉声、鸟声、蝉声、猿声有什么作用?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有什么用意? 只求大意而已;另外应将探究与朗读结合起来。 6. 同学们,除了山水之美,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之美? 7. 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呢?边引导边交流讲解: (1)全文善于抓住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构思精巧。 明确: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抓住景物的各种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并且善于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官来感知景物,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一句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以此作为“文眼”统领全篇。接着由此展开,分写山水之奇异:先写异水,再写奇山。分写山水之奇异时,又先从视觉角度着笔,然后侧重写听觉感受,进而产生联想,抒发感情。全文层次井然,布局合理,构思精妙。 (2) 全文景中含情,开头结尾信笔而书、不拘一格, 文章虽未直接写到作者,但作者的感情和评价无处不在。开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舒展音,实际上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③工整的骈语本身具有的语言形式的韵律美,更加强了所描写音响的天然韵律美。 第三层写作者通过沿江见闻而产生的联想,抒发了自己的心志。 (3)学生合作、交流、明确: ①作者触景生情,由观赏山水之美联想到关于仕途进退的人生态使热心世务、启盼仕途腾达的人也产生隐居之想。 ②这一层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③ 前面极力描写山水景物之美,为这里的抒情(虚写)作了铺垫,提供了依据;这里的虚写通过用,又进一步烘托出前面所写的山6.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如语言美、结构美、意境7.讨论、交流: 奇山:夹岸??成峰,体现山之高、奇,深无人的幽静。 注意:学生研讨问题,教师不可以求全,度的变化,认为优美的山水,足以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说明大自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法、从多种角度、极有层次地进行描写,水的诱人魅力。 本文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 的心情(景中含情),定下了全文观赏山水的情感基调。 结尾看似多余,实则缓和文势【在显得峭拔急促的文句之后,用平稳的四言句收尾】,以景结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3)文对比手法运用得极为出色。 (4) 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这封书信短小隽永,写景抒情,均极为简练生动(如“奇”、“异”来总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用“箭”、“奔”来比喻水流的迅急;用“竞”、“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句式整齐而有变化,以四言句式为主,间以六言,多用骈句,韵律感很强。 出示资料: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本文虽用骈文写成,但却没有一般骈文的弊病,不愧为六朝山水小品的上乘之作。】 8. 请同学们齐声背诵课文。 8.学生背诵课文。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我这样评价自己: 2、同伴眼里的我: 3、教师的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中教学或学习亮点;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5.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6.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1、结合文章体裁,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应从情感上再下功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 读出景色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和学生对景色的喜爱。《与朱元思书》最经典处在于,作者描写景物生动,形象,作者把富春江两岸如诗如画的美景准确描摩出来了。文章的语言极精炼、有韵味,可以通过对本文的朗诵,让同学们深入感受到祖国语言之美,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可在词语的解释上适当增加。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工具书的辅助,便于开展小组合作,调动学习主体的热情,再适当教以方法,开展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便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难度既要让部分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引导其他同学对课文注释中没有的知识点进行合作探究解决。这既兼顾了中差生,又照顾了优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e0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