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走进生活的地理教学如何设计

更新时间:2024-07-03 07: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设计原则

理趣原则 “有理+有趣”两者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或者事情的两个方 面,我们以为,“理”是“趣”的由来,“趣”则由“理”而生发,“趣”不能想成仅是“有趣”。有人这样解释地理,地理是关于地球的理论,其实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运用“生活中地理”进行教学设计时,遵循“理趣”原则,变“科学世界——复杂的环境存在系统”为探索“我的生活世界系统”,因研究“自我的世界”而促使学生欲“学”。举例:“见风使舵”来讲述海上风浪对于航运的影响,如郑和下西洋;“风急浪高”来讲述西风带的景况,十分形象,如我国首位帆船航海家郭川环球航行中遇到最恶劣的海况处——合恩角西风带;“风为雨头”则用来说明锋面雨降雨的缘由,如冷空气南下,在冷空气的最前面(冷暖空气交界处)多雨,风来雨来。其他如“风调雨顺、风和日丽、风轻云净、暴风骤雨、狂风恶浪、无风不起浪、青山绿水、滴水穿石、夏日炎炎、秋高气爽、秋风落叶、一叶知秋、秋收冬藏、春花秋实、山重水复”等等带有生活味的成语,诠释地理原理起来颇有味道,在讲“理”中带出“趣”。“农历上半月月追日(太阳早起)、下半月日追月(月亮早起)”“井水就犯河水”的提出,内涵丰富,当学生对其正确解读时(了解和理解“月相变化真相”),则趣味横生,等等。 启发原则 启发意味着不是直接或者全部“说出来”,意味着留有“空白”,更意味着不仅仅是着眼当下的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导入高中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带着“生活中地理问题、现象”来促进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形成“用地理的视角”观察“我的生活世界”的意识,这种意识将“助阵”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添砖瓦”。举例:如上海延安路原来是河道,此河道还是法国租界和公共租界的界河,以此,探究城市河道缩减对于城市环境系统的影响,或者提出“假如今天的延安路还是条河对于上海城市的功能和土地利用结构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延安高架阻断了空间,还阻断了什么?”。学生养成以地理视角观生活世界的习惯,提升相应的意识与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地理好玩”是学生对地理学习进入高一个台阶的领悟。

校本原则 在选择“生活中地理”设计地理教学时,优先考虑“校本性”,也就是优先选择“本校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选择“学校的本土资源”,这样的资源距离学生更近,因而更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引用这类资源,能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有独特性。举例:对于上海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而言,在学习“地域文化时”导入“绍兴”的乡土文化,如“三乌”文化、鲁镇建筑风格、绍兴小吃等等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因为他们的春游目的地是绍兴,回校恰好学习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域文化”篇章)。在学习产业结构时,导入“邻居”同乐坊“昨天与今天”的经济功能不同,等等。如此,不同的学校呈现的地理课堂则是各具“风采的”,具有“校本性”、“乡土性”。 校本原则也十分重视本校学生的的视野、见识以及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如静安区民立中学的学生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学生,相对来说,对老上海印象(如静安别墅、电子元件五厂、张家花园)认识较多,去国外旅行的机会要更多一些,对海外的风情了解得多一些(尤其是欧洲,学校每年创设有欧洲游学、文化交流的平台。 2.设计策略

资源整合 广义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不仅包括地理课堂教学,还有课堂以外的地理学习设计,资源整合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由此,这里的资源整合思考二个方面,一方面,整合生活中地理课程资源进入地理课堂及其教学各环节之中,另一方面,整合生活中地理课程资源融进地理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地理小课题研究、地理校园活动等等之中。这里的资源兼顾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还包括学校现有的活动项目安排,而资源的梳理、开发、及其对资源的整合设计,对地理教师有较高的要求。 师生共营 共营就是共同“营建”、共同“经营”。生活中地理从生发角度分为静态存在和动态生成两部分。当下的教学,是由教与学构成,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是双主体的身份,

因此,融进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生活中地理”,理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来构建,学生群体的生活世界和教师的生活世界、彼此的阅历与经历组成了这种构建的基础,同时,师生的生活世界是“时移世易”的,是变化中的。这样的“生活中地理”进入“高中地理教学”,激活教学以外,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有“校本特色””、“鲜活性”以及“动态性”,这种教学在“育人”方面更具有“实力”,它要求教师真正认识所教的对象。

传承创新 只因为“生活中地理”具有动态性,因此还需要对以往的积淀进行传承,不是颠覆,如此,我们的经验得以更好的积累,并使这种积累更具有历史的“厚度”,同时,为使这种积累具有“生命力”“针对性”,则需要不断的创新视角观察、创新搜索经历等等方式丰富“生活中地理世界”。世界在变、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师生在变,人的思维方式与能力也在变,这就为“创新”提供了可能性。“传承创新”着眼点不止于资源的积累,更重要的着眼点在于其设计的意识。

系统迁移 一个“生活中地理”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使用设计是可供“借鉴引用”的,这就是一种“系统迁移应用”策略。这里有二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一个“生活中地理问题与事项”可以迁移另一个相似“问题和事项”的设计应用,如上海市中心城区学生联系石库门、海派文化来帮助学生了解低于文化及其受环境影响,迁移到“乡镇学生联系古镇建筑及其文化”、“北京学生联系胡同文化”来学习:另一层意思是思维层面的“系统迁移”,首先把“生活中地理”看成是一个系统、是整体,不是零碎的,而后变换环境、变换使用主体、变换时空,进行适当的调整,加以应用。如异地上课教师借用运用“生活中地理”,以图片、知识风暴呈现等方法是比较容易接近学生,引发学生对于你这位教师、对课堂的认可,能缩短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效益。前者多为局部,后者是整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d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