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第四单元考点讲解

更新时间:2023-09-03 07: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七年 过渡 时期

十年 探索 时期56 57 66

十年 文革 时期

两年 徘徊 时期

49 社会 主义 三大 改造 时期

53

76 78 改革开放 (新)时期

又称十年建设时期,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一五计划时期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必修二第四单元考点讲解一、单元概括: (见考试说明P72) ㈠、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成功探索: ①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②1953~1957年,实行“一五”计划; ③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 2.失误: ①1958年,大跃进运动; ②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实质是“左倾”错误。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㈡、新时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开端/起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改革开放初期: 结论: ⑴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邓小平领导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农村: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到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②城市 :1984年,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⑵对外开放:(首先从创办经济特区开始) ①1980年、1988年,创办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3.改革开放新阶段: 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 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二、重要知识点: ㈠. 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农业: 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道路:走集体化道路, ③结果: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 2.手工业: ①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②道路:走集体化道路, ③结果:手工业者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形式: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 ②结果: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㈡. 1953~1957年, “一五”计划: 1.背景: ①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②借鉴学习苏联工业化模式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端.)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㈢. 1958年,大跃进运动: ①失误和特点: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农业,即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展生产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表现: 工业上:以钢为纲,制定出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 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

过高, 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 ③典型事例: 工业上:提出“赶英超美”口号和全民大炼钢铁; 农业上:大放亩产超万斤“卫星”。 ④后果: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浮夸风盛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等。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㈣.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失误和特点: “一大二公”,即片面追求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变革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历史发展阶段。 ②表现: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实行平均主义,大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 ③后果: 挫伤了广大群众和干部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结论:“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 20 世纪50~70年代, ①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启示): ②导致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 1、要从国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年困难时期) 2、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3、变革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㈤.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即“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是经营体制(方式)的改革, 即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民个体(家庭)经营, 农民只有经营权和使用权(管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但没有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土地集体所有制。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1984年,全面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⑴内容: ①所有制结构转变: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分配体制转变:由平均分配 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影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㈥.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特点: 1、初步形成时间:20世纪末(90年代以后) 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沿江 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点、线、面结合,由沿海扩展到内地) 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 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 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发

展的重要手段 ②计划与市场不是对立的,可在同一社会中共存,共同发挥作用 ③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奠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③④

D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1.建国以来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农村管理组织和体制农业 生产 合作社

农民申请 入社 结论: 1.农村土地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 1958年 由合作社经营 土地 2.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最主要的变化是土地经营权的不同。 人民 转变为 集体 人民公 公社 社化 人民公社经营 所有 在公社 制 运动 (都是集体经营) 食堂就餐 1978年农村 土地 由人民公社集体 家庭联 经济体制改 集体 经营转变为家庭 革,实行家 产承包 所有 联产承包经营 庭联产承包 农民领承 责任制 制 (农民个体经营) 包合同书 责任制

出现原因 所有制 1953 土地 ~1956年 集体 对农业进 所有 行社会主 制 义改造

变化由农民土地私有制 转变为土地集体所 有制,由农民个体经 营转变为集体经营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2. 我国经济体制演变的历程: ①1953年,一五计划的实施, 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②1978年,改革开放后, 我国开始逐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逐步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③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④到21C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3、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①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②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也是制度创新,但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2015年高二历史小高考复习课件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制度创新上的表现: ⑴实践创新: 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在所有制上, 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在分配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⑵理论创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dr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