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更新时间:2024-01-05 05: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8年红寺堡开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初中思想品德

培 训 方 案

培训目标:

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必然对课堂教学行为产生全面的影响。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加以继承、改造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本次培训,选择新课程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帮助老师提高课堂实效,有效地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理念与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提升开发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培训内容:

专题一: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分析、设计与达成 专题二: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新课程课堂教学贯彻“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

专题三:关注过程体验,引发内在情感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培训要求:

问题探讨、达成共识 培训对象:

红寺堡开发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 培训日程安排: 日 期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组织 22 日 上午 8:00-12:00 专题一: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分析、设计与达成。 通过课例分主要内容: 析,了解课堂1、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设张2、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计中存在的定3、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内容与要求 问题,探寻教月 4、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学目标设计 5、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的有效方法。骤

专题二:新课程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 下午 主要内容: 2:00-6:1、课堂教学中落实“回归生活”理念的现状00 分析 2、“回归生活”的内涵及实施策略 专题三: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2、课堂教学师生构建和谐关系基本原则与方法 案例分析、 交流 张定月 张定月 张定月 23 日 上午 8:00-12:00 案例分析、 交流 2:00-5:00

* 说明:这次培训只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具体行为实施策略的讨论,意在引起广大教师对心课程的全面思考,为大家提供是一种观点,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自己的个体性特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行为所做的各种探索都是积极有益的,应当加以提倡的。

新课程下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行为的探索与创新

专题一: 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分析、设计与达成

目标明不明确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不是一堂有效的课。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它以明确要“教什么”和“学什么”来组织教学活动,向预期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说通过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方法和技能,在思想上、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哪些培养和提高。 下面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案例评析:形成初步认识,确定内容 二、成果共享

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2、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内容与要求 3、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

4、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相关链接: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 (一)情感与态度

?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

识。

? 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

生活和行为习惯。

?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

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

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

些共同问题 。

? 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

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 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

不同群体 、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二)能力

?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

行反思。

?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三)知识

?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专题二: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新课程课堂教学贯彻“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又必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是有意义的。而在教学中贯彻“回归生活”的理念,需要创设具有

生活气息的教学新环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主动、和谐发展,使学生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落实“回归生活”理念的现状分析 案例评析――― 二、成果共享

“回归生活”的内涵及实施策略 策略:

1、前提: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新环境。

2、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即“从生活到教学”,“从教学到生活”

3、“回归生活”的意义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的基本理念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要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2、初中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建议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专题三:关注过程体验,引发内在情感

―――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开篇小语: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师、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文本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任何一种教学都应该是在一定文本(有形或无形的)、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情境中展开的。这个情境不是教学过程伴随的自然的情境,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的有利于优化教学的过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或气氛,这种气氛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情感感染性。

一、实践探索:目前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案例展示――― 案例评析――― 二、成果共享

课堂教学构建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相关链接: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理念: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学建议:

(二)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要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教学建议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2、初中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理念

?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建议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审视一下自己,你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哪些方面还应该做进一步的努力? 思考题:

1、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2、新课程下还需要教师的讲授吗? 3、为什么说,教学就是营造情景?

4、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教学媒体? 6、新课程下,板书可以被多媒体替代吗?

7、新课程下,教师应通过哪些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8、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合作怎么办?

9、新课程下,一堂好的思想品德(政治)课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文化艺术,渊源流长。 我国最早的歌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诗经中的【关关雉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我们华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京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京剧则是国之瑰宝,是我们华人的骄傲,亦是世界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你可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你可知道诸葛亮身居空城,面对敌兵压境,饮酒抚琴的故事? 列宁曾经说过: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自豪的,也许是幼稚的心情想,人类怎么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对音乐如此痴狂?音乐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泰戈尔说:我举目漫望着各处,尽情的感受美的世界,在我视力所及的地方,充满了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乐曲。 【二】 音乐,就是灵魂的漫步,是心事的诉说,是情愫的流淌,是生命在徜徉,它可以让寂寞绽放成一朵花,可以让时光婉约成一首诗,可以让岁月凝聚成一条河,流过山涧,流过小溪,流入你我的麦田……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曾被一首歌感动过,或为其旋律,或某句歌词,或没有缘由,只是感动,有的时候,我们喜欢一首歌,并不是这首歌有多么好听,歌词写的多么好,而是歌词写的像自己,我们开心的时候听的是音乐,伤心的时候,慢慢懂得了歌词,而真正打动你的不是歌词,而是在你的生命中,关于那首歌的故事……

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段如烟的往事,不经阳光,不经雨露,任岁月的青苔覆盖,而突然间,在某个拐角,或者某间咖啡厅,你突然听到了一首歌,或是你熟悉的旋律,刹那间,你泪如雨下,即使你不愿意去回忆,可是瞬间便触碰了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荡起了心灵最深处的涟漪,这就是音乐的神奇,音乐的魅力! 【三】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人贝多芬,49岁时已经完全失聪,然而,他的成名曲【命运交响曲】却是震惊世界,震撼我们的心灵,在他的音乐世界里,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悲怆,岁月的波澜,和与命运的抗衡,这就是音乐赋予的力量!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一场艰难的跋涉,无论遇见怎样的风景,繁华过后,终归平淡,无论遇见还是告别,相聚亦是别离,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段音乐都是一段过往,不知哪首歌里写满了你的故事?哪段音乐有你最美的回忆?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是否在安静的夜晚?悲伤的时候,是否单曲循环?高兴时分,是否在音乐里手舞足蹈? 我喜欢音乐,没有任何理由,音乐是我灵魂的伴侣,是我生活的知己,它能懂我的喜,伴我的忧,伴随着淡淡的旋律,它便融入我的生命,浸透我的灵魂。 我喜欢音乐,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还能丰富我的生活,给我带来创作灵感,一首歌,或一句歌词,都是我写作的素材,都是我灵感的源泉,它犹如涓涓细流,汩汩流淌,令我思绪翩翩,令我意象浓浓…… 当我忧伤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漫步,当我快乐的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起舞,当我迷茫困惑的时候,唯有音乐,才是我最好的陪伴…… 【四】 红尘喧嚣,世事沧桑,三千烟火,韶光迷离,我们在尘世间行走,凡尘琐事总会困扰于心,我已经习惯了,将浅浅的心事蕴藏在文字里,将淡淡的忧伤释怀在音乐中,委婉的旋律,环绕于耳,凄美的歌词,萦绕于心, 当我累了,倦了,我只想置身于音乐的海洋,忘记凡尘,忘记喧嚣,安静的去听一首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d8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