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培训资料大全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22: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全知识

一、安全生产管理、环保、消防、用电基础知识

1、安全生产方针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生产管理核心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①、安全为自己 ②、安全为了家庭 ③、安全为企业 ④、安全为国家 4、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于2002年1月9日国务院53次会议344号令通过,2002年3月15日起实施。

6、《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 》自2006年8月10日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局长办公室会议通过,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7、危险化学品包括: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和腐蚀品等。

8、“三不伤害”指的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9、“三危”指的是:危险源、危险区域、危险作业。

10、“三规三制”内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操作规程、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岗位交接班制、岗位经济责任制。 11、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12、“四不放过”内容是: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得到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13、工作前的“三必须”内容:必须穿戴好公司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必须认真进行交接班,对设备进行点检,对工具吊具进行检查,对作业区域的安全情况进行确认;班前必须保证充分休息。

14、“三无四保”内容是:个人无违章、班组无轻伤、车间无重伤;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部门、部门保公司。

15.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是:红、篮、黄、绿四种颜色;国家规定的对比色是黑白两种颜色。

1

16.车间隐患整改制度中的“四不交”指的是:个人能解决的不交班组;班组能解决的不交工段;工段能解决的不交车间(4)车间能解决的不交公司。 17、防尘八字方针和设备检修六字方针是:防尘八字方针是教、革、水、密、风、护、管、查。设备检修六字方针是断电、挂牌、监护。

18、三定四不推:定整改负责人,定整改时间,定整改项目。凡是能自己解决的班组不推给车间,车间不推给厂,厂不推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不推给上一级主管部门。

19、安全“三宝”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三保:自保、联保、互保。

20、三无:群体无伤害;个人无违章;身边无三违。 21、三好:用好劳保用品;管好安全设施;抓好产品质量。 22、三不:不干冒险的活;不挣亡命的钱;不做损人的事。

23、四级巡检:公司、厂(分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做到内容明确,分层巡检,逐级检评。

24、三会:会讲、会背、会操作

25、六查: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三会、查隐患、查设施。 我国现行安全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检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26、五同时: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7:三同时: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8、安全伐每一年校验一次,压力表每半年校验一次。

29、班组活动三会:班前布置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30、三铁: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

31、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是:安全伐、压力表、液位计

32、四多四少:讲的多,做的少;会议多,检查少;文件多,落实少;事故多,追究少。

33、三到:眼到、嘴到、手到。

2

34、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5、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

36、灭火的基本方法有:①、冷却灭火法 ②、隔离灭火法 ③、窒息灭火法 ④、抑制灭火法

37、灭火的基本要求是:灭火的基本要求是:积极抢救人员,及时控制火势,迅速扑灭火灾

38、我国的消防法于1998年4月29日通过公布,1998年9月1日起施行的

39、灭火器分为:①、清水灭火器 ②、泡沫灭火器 ③、干粉灭火器 ④、二氧化碳灭火器 ⑤、卤代烷(1211)灭火器 ⑥、烟雾灭火器

40、泡沫灭火器不能和水一起使用的原因是:水会破坏泡沫,使泡沫失去覆盖作用。

41、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42、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方法有:①、熟悉环境法 ②、头脑冷静法 ③、迅速撤离法 ④、毛巾保护法 ⑤、通道疏散法 ⑥、匍匐爬行法 ⑦、标志引导法 ⑧、借助器材法 ⑨、绳索滑行法 ⑩、低层跳楼法 43、消防总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44、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 45、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②、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③、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4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目标和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7、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工业上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和人类

3

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废物。

48、环境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等四个方面。 49、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均应认为有电;安全电压额定值等级为:6V、12 V、24 V、36 V、42V。

50、电气设备着火灭火的安全要求: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采用适当灭火机,如二氧化碳、二氟一氯一溴甲烷、干粉等灭火机。 51、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

52、防止静电事故的基本措施有:要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导电性能好的地面;工作人员要穿防静电的衣服和鞋,让静电及时导入大地,防止静电积聚,产生火花。

53、电线接头不好会引起火灾的原因:电流流过导线接头,设备都会发热,电流发势量与电阻大小成正比,当接头不好,接触电阻应大大增加。因此发热量大大增加,使绝缘层烧坏而引起火灾。

54、触电有3种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车间内的明、暗插座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应不低于0.3米。

55、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为防止触电事故,应装设漏电保护器。 56、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线杆、铁塔、避雷针等物体,应至少远离20米以外。

57、电器设备必须要有保护性的接地、接零装置,并经常对其进行检查,保证连接的牢固。

58、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形式主要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二、化学工业安全生产禁令

生产厂区“十四个不准”

一、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 二、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

三、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四、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五、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4

六、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七、 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八、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九、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十、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

十一、未办高处作业证,不带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十二、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作业。

十三、未安装触电保安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不准使用。

十四、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

操作工“六严格”

一、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二、 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三、 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四、严格执行操作法(票)。 五、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六、 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动火作业“六大禁令” 一、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二、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三、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四、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五、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六、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进入容器、设备“八个必须”

5

一、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二、 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三、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四、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五、 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六、 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七、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监守岗位。 八、 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机动车辆“七大禁令” 一、 严禁无证、无令开车。 二、 严禁酒后开车。

三、 严禁超速行车和空挡溜车。 四、 严禁带病行车。 五、 严禁人货混载行车。 六、 严禁超标装载行车。

七、 严禁无阻火器车辆进入禁火区。

三、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

一、必须依法设立、证照齐全有效。

二、必须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

三、必须确保从业人员符合录用条件并培训合格,依法持证上岗。 四、必须严格管控重大危险源,严格变更管理,遇险科学施救。 五、必须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要求排查治理隐患。

六、严禁设备设施带病运行和未经审批停用报警联锁系统。 七、严禁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等报警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

八、严禁未经审批进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检维修、盲板抽堵等作业。

九、严禁违章指挥和强令他人冒险作业。

6

十、严禁违章作业、脱岗和在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四、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

一、必须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内。

二、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三、必须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措施,保证设备设施接地,严禁作业场所存在各类明火和违规使用作业工具。

四、必须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的防水防潮设施,严禁粉尘遇湿自燃。

五、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 五、主要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表 1、烧碱危险特性表 2、硫酸危险特性表 3、盐酸危险特性表 4、氯气危险特性表 5、氢气危险特性表 6、电石危险特性表 7、乙炔危险特性表 8、氯乙烯危险特性表

7

烧碱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吸入。 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温和流动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误服:速给食用醋、3~5%醋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以后给饮蛋清、撖榄油或其它植物油。禁忌催吐和洗胃。适当输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失衡和休克。 健康危害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露用水冲洗。大量泄漏筑堤拦堵,用泵转移至容器。 车间卫生标准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它 理化性质 溶解性 稳定性 避免接触条件 禁忌物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戴橡胶耐酸碱手套,穿防酸碱工作服,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运注意事项 储运于干净清洁的仓库内,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类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不易运输。

8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稳定 潮湿空气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沸点(℃) 聚合危害 ≥123 相对密度(水=1) 2.12 不聚合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做防护,或单独配戴耐酸碱防护眼罩、防护面罩 穿橡胶耐酸碱服、橡胶耐酸碱鞋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中国MAC(mg/m3):2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常温下对碳钢腐蚀作用较小,高温下对普通金属的结构有破坏作用。 用水扑救,灭火时防止接触溶液造成灼伤。消防人员须穿全身耐酸碱防护服。 本品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含量≥32.0% 外观与形状 无色透明或淡红色液体,有滑腻感。 NaOH 氢氧化钠 相对分子质量 第8.2类 碱性腐蚀品 英文名 40.01 化学类别 Sodium hydroxide;caustic soda CAS号 1310-73-2 燃烧(分解)产物 硫酸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危险特性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与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灭火方法 泄露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露: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容器。 车间卫生标准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它 理化性质 熔点(℃) 相对蒸汽密度(水=1) 饱和蒸汽压(kPa)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忌物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10.5 3.4 0.13(145.8℃)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溶解性 330.0 1.73 与水混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做防护,或单独配戴耐酸碱防护眼罩、防护面罩 穿橡胶耐酸碱服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国MAC(mg/m3):2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 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吸入。 对皮肤、粘膜等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伤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瘢痕收缩影响功能。见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98% H2SO4 外观与性状 无色油状发烟液体 H2SO4 硫酸 相对分子质量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英文名 化学类别 CAS号 无机酸 Sulfuric acid 7647-01-0

9

盐酸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主要组成与性状 只要成分 健康危害 倾入途径 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食入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牙龈出血,支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龈酸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露: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容器。 车间卫生标准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它 理化性质 熔点(℃) 相对蒸汽密度(水=1) 饱和蒸汽压(kPa)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114.8(纯) 1.26 30.66(21℃)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溶解性 88(31%) 1.20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做防护,或单独配戴耐酸碱防护眼罩、防护面罩 穿橡胶耐酸碱服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国MAC(mg/m3):7.5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遇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用碱性物质如碳酸钠、碳酸氢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 工业级31%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HCL 盐酸;氯化氢 相对分子质量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英文名 36.46 化学类别 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 CAS号 无机酸 7647-01-0

10

氯气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眼睛接触、皮肤接触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有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引起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汽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发生反应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性作用。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车间卫生标准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它 理化性质 熔点(℃) -101 2.48 临界压力(MPa) 稳定 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7.71 沸点(℃) -34.5 溶解性 1.47 506.62/10.3℃ 不聚合 氯化氢 易溶于水、碱液 相对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 144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忌物

聚合危害 燃烧(分解)产物 相对密度(水=1) 饱和蒸汽压(KPa)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中已做防护 穿戴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中国MAC(mg/m3):1 Cl2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刺激性的气味 氯气;氯 Cl2 第2.3类 有毒气体 英文名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 chlorine 70.91 7782-50-5 11

氢气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热火明火及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简易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露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理化性质 熔点(℃) 沸点(℃) -259.2 -252.8 引燃温度(℃) 燃烧热(kJ/mol) 400 241.0 相对密度(水=1) 0.07(-252℃) 相对密度(空气=1) 0.07 13.33(-257.9℃)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火焰,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救灾人员进入火场前必须做好充分的防护。灭火时消防人员必须在安全距离以外或有防护措施处操作。遇大火,消防人员必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含量:工业级≥98.0%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氢;氢气 H2 第2.1类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 英文名 2.01 化学类别 Hydrogen CAS号 非金属单质 133-74-0 临界温度(℃) -240 临界压力(MPa) 1.30 最小点火能(mJ)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避免接触条件 爆炸下限 爆炸下限 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 光照 4%(空气中) 5%(氯气中) 水 0.019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0.720 最大爆炸压力(MPa) 聚合危害 禁忌物 爆炸上限 爆炸上限 不聚合 强氧化剂、卤素 75.6%(空气中) 87.5(氯气中) 标识 12 中文名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主要组成与形状 主要成分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泄露应急处理 碳化钙 碳化钙;电石 CaC2 第4.3类 遇湿易燃物品 外观与性状 英文名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 Calcium carbide;acetylenogen 64 75-20-7 无色晶体,工业品为灰黑色块状物,断面为紫色或灰色。 吸入、食入 损害皮肤,引起皮肤瘙痒、炎症、“鸟眼”样溃疡、黑皮病。皮肤灼伤表现为创面长期不愈及慢性溃疡型。接触工人出现汗少、牙釉质损害、龋齿发病率增高。 干燥时不燃,遇水或湿气时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发生爆炸性灾害。 须用干燥石墨粉或其他干粉灭火。 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二氧化碳也无效。 隔离泄露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露: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传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酸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泄漏物。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理化性质 熔点(℃) 沸点(℃) 2300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2.22 相对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稳定 不聚合 乙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禁忌物 避免接触条件 水、醇类、酸类。 潮湿空气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 与水发生反应。 无意义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排风。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戴橡胶手套 监测方法 身体防护 车间卫生标准 无资料 穿化学防护服 未制定标准 作业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电石危险特性表 乙炔危险特性表 标识

13 中文名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主要组成与形状 主要成分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 乙炔;电石气 CHCH 第2.1类 易燃气体 英文名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 acetylene 26 74-86-2 乙炔:浓度≥97.5%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嗅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味 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时,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是,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 危险特性 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产爆炸性物质。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露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越,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乙炔的包装发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应急处理设备。 理化性质 熔点(℃) 沸点(℃)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避免接触条件 爆炸下限 燃烧产物 稳定 受热 2.1% CO、CO2 聚合危害 禁忌物 爆炸上限 最小点火能(mJ) 聚合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80.0% 0.02 -81.8(119Kpa) 引燃温度(℃) -83.8 35.2 6.14 燃烧热(kJ/mol) 305 1298.4 相对密度(水=1) 0.62 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相对密度(空气=1) 0.91 4053(16.8℃)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氯乙烯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

氯乙烯单体;氯乙烯 英文名 14

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主要成分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 CH2CHCL 第2.1类 易燃气体 氯乙烯:浓度≥99%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 外观与性状 66.5 75-01-4 黄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 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症、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皮炎、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燃烧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处的火焰,禁止在受热容器周外滞留。救灾人员进入火场必须做好充分的防护。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灭火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露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越,防止产生静电。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应急处理设备。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理化性质 熔点(℃) -159.8 引燃温度(℃) 415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346.53(25℃) 0.91 2.15 沸点(℃) -13.4 临界温度(℃) 142 临界压力(MPa) 5.6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避免接触条件 分解产物 稳定 受热 燃烧热(kJ/mol) 870.477 饱和蒸汽压(KPa)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戴防化学品手套 身体防护 车间卫生标准 穿防静电工作服 中国MAC(mg/m3):30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聚合危害 爆炸下限 聚合 3.6% 禁忌物 爆炸上限 强氧化剂 22%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d5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