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4-05-26 18: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马原心得体会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四、论述题
1.试述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试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5.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6.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立场。 [参考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的理论概括。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阶段。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30年代以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始上升到了首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当时欧洲的发达国家,已经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3.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在它创立时就批判的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凝结着人类思想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问题、新情况,因而它能够成为永葆青春火力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的统一。
4.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的整个哲学史作了批判性的总结:一方面他们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包括社会历史和人类思维在内的一切领域。另一方面又纠正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反科学性,把辩证法规律从唯心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并且,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强调哲学的使命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样,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的世界观。而且也为全部科学提供了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整个社会科学也就进入了现代发展阶段。
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和根源,得出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吸收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实现了经济学史上的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深刻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预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使对人类社会的预测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实现了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5.答案要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6.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第三,是
1
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
2.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的
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研究和解决前进和实践发展中遇到的新
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
主义泥潭中解救出来,重新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从而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
在哲学领域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变革——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一个十分完备而又严密的唯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以这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一切思想和趋势的根源入手,分析和研究了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特别是资
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五、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一段论述。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2)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第一,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第二,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第三,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总之,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3)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下面是一组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关系的不同看法的材料。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你怎么评价第一种的观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要点:]
(1)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不相容的观点是错误的。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本质的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又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益、愿望和要求。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和科学性、阶级性和真理性是完全一致的。
3.下面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参考答案要点:]
(1)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进一步概括就是:解放思想、
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
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马克思主义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又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
(2)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四、论述题
1.运用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试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4.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性和前进道路的曲折性。
2
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
5.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要点:]
1. 答案要点:(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性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世界是统一性的,即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与二元论区别开来。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来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属性、功能或物质发展和存在的表现。这一观点与唯心主义社区别开来。第三,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体。第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具有物质统一性。从而解决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统一性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 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去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就要求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一,既然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独
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在实际工作中,无论观察问题,还是制定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或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
2. 答案要点:(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人类社会只要存在,就必然处在
都要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反对从主观愿望出发。第二,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来确定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2)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是古猿进化而来
的,其决定性环节是劳动,根本的标志是工具的生产和使用。而劳动实践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的物质活动。(3)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
个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物质资政治的、文化的等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
3. 答案要点:(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其侧
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人类社会既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社会生活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的,有经济的、
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根据。“社会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含了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共同本质,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规律、基本国情,是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国国情无论多么特殊,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必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4. 答案要点:(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螺旋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曲折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的迂回。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而上学循环论和直线论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坚定事业,它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必然趋势,它是全人类必经的阶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所以它必然最终在全人类获胜。(3)但是社会主义事业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它是历史上第一次以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宗旨,必然遭到旧制度势力的强有力的抵抗。又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新们既要必胜的信心,又要有艰苦奋斗的准备。
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某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共产主义理想和准备走艰苦之路的理论指南。(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新兴的
兴的制度,人们没有经验,在建设中难免有失误,甚至遭到敌对国家“和平演变”的成功。这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道路中必定是崎岖的。(4)总之,我
5. 答案要点: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统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其次,实践
的能力和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
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展水平密切联系着。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
6. 答案要点: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3
第二,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同认识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民间所说的“尚和去同”,“执两用中”,“过犹不及”,“举一反三”,“洞悉症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都是人们常用的矛盾分析方法。
五、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物
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
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
2.下面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
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1)德谟克利特说:“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2)拉美特里说:“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3)朱熹
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4)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以上是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哲学家对于世界本原的基本看法,请根据这些看法,说出他们所从属的基本哲学派别或哲学形态。 2.根据列宁的物质概念,说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1)德谟克利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拉美特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列宁:辩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3.下面是一个对园林布景的不同看法的有关材料题。
漂亮的庭园。”他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建筑师听完,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竟然是一个缺陷,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里的和谐。 (摘自2004年《报刊文摘》美文精选 原载2月13日《现代女报》作者 农先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建筑师“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性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4)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
证唯物主义。(2)列宁的物质概念同唯心主义及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深刻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皇室人员前来游览一番。一位皇室人员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这里真美,真是全日本最
走。他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建筑师恭敬地回答:“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
1、(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受整体的制约。(2)和谐是包含矛盾的和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4
2、(1)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吸引和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
4.下面是关于庄子的蝴蝶梦的寓言故事。
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2)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没有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也没有离开斗争性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包含,同一是有斗争
在《庄子》中,有一段庄子梦蝴碟的描写。有一天,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五彩缤纷的大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不一会,所分别,这也许就叫“物化”吧!”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庄子的蝴蝶梦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2.庄子的蝴蝶梦和物化观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要点:]
(1)庄子借用蝴蝶梦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个梦境,一种幻像,只有看破人生的人,才能超凡脱俗,达到至
庄子醒了,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他大惑不解地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总应该有
极之境。(2)庄子的蝴蝶梦和物化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庄子总是想像自己能够与物俱化、与道合一,以至于能逍遥于九天之上,获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论述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怎样?割裂两者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犯什么样的错误? 2.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3.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4.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意义。
5.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6.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
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因素,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必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于感性认识。实际工作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是犯了类似这种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2.答案要点:(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闻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
得绝对的自由。(3)庄子的蝴蝶梦也提出一些人生观的重大问题,如怎样对待人生的名利问题,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1.答案要点:(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不仅互相区别,而且又互相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
须把两者统一起来,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定
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坚持实践标准,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
3.答案要点:(1)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3分)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错误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失败。(2)党中央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成为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4.答案要点:(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略)。(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如何绝对真理对真理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作为一定范围、一定层次上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包含着一定的客观内容。人类认识就是不断地从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伟大的实践。
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纠正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今后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国的
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但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一定范围、一定层次的反映;另一方面,相
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3)马克思主义作为客观真理,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
5.答案要点:(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
程度。”这是对认识辩证运动全过程的科学总结,体现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
证过程,也是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有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走向特殊的辩证运动过程。正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反复的发展过程中,展的,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生动体现。
5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地得到解决,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不断发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
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3]
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2[2]资本原始积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说明:第一,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剥削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走向反面,必然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3)中国只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四、论述题
1.试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的原理及其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 2.试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
3.试述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4.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政策。 5.试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
6.试述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参考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因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否自我完善。
支配地位,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历反复斗争的曲折过程,在特定条件下,新事物还可能失败,出现暂时的倒退。
史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社会主义是新生的社会制度,它是在
第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了血与火的历史,是一部资产阶级残酷剥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罪恶史。这种以一种剥削制度所取代的另一种
定都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新事物既克服旧了事物的消极因素,又保留了旧事物的积极因素,并在新质基础上得到改造和提高,实现了事物自我发展、
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因为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一个周期,在形式上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否定因素开始时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
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以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当代历
极其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的;只有经过长期、复杂、曲折的斗争,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走向完善,社会主义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在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取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长期过程中出现严重曲折,这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我们要充分估计和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2.答案要点: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润的狭隘界限。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对经济进行调节;第三,通过国家运用各种方式干预经济,特别是“经济计划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的调节,对生产无政府状态有一定缓解作用;第四,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制定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等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暂缓了劳资矛盾以及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第五,通过国际间的调节、协调,缓解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2) 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阻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使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内在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第一,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财政支出增大,财政赤字日益严重,使人民税务负担日益沉重;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和滥发货币造成长期通货膨胀;第三,国家借助发行公债增加财政收入,支持私人信贷膨胀投资和消费需求,债台高筑,加剧了财政金融的危机。第四,国有垄断企业经管理不善,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 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
然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改变垄断统治这一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参与社会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目的在于增强垄断资本的实力,调节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加强垄断资本的竞争能力,为垄断资本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创造条件。
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兴办航天工程等私人垄断资本力所不及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第二,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在一定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上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维护其在国内的垄断统治和实行对外扩张、争夺世界霸权而运用国家政权的—种
3.答案要点:(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是有所变化的,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演化的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内部的一次
过程中造就了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而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是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相矛盾的,资本主义必须找到一个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适应的方
16
局部调整。因此可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这样两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它们的基本经济关系虽然没有本质
上的变化,但是在许多地方已经发生了部分的质变。(2)具体地说,自由竞争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私人资本或个体资本,当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是资
本家个体私有制;垄断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社会资本,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是以股份资本为基础的垄断集团私有制。自由竞争阶段是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垄断制靠近的方向发展。它是资本所有权的潜在的扬弃或自行扬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社会结构的过渡。
阶段则是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3)从更深层次的经济关系和发展趋势来看,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向着社会主义公有
4.答案要点: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实现的。(1)财政政策。来鼓励某些产业的发展,制约与限制另一些产业的发展,乃至从总体上调节经济周期的变化。从财政支出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财政支出除了维持政府
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从财政收入看,主要的财政收入渠道是税收,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以不同的税种设置和有差别的税率,
运转的需要外,大量的财政支出是用于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服务。(2)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对利率的调节和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两个方面。
第一,利率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第二,货币流通量的调节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更为重要。发达国家在调控货币容是:制定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增长计划,财政收支计划,货币发行汁划,国家重点投资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产业发展计划等一些带有全局性,规划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计划和规划。然后,再通过一定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引导私人企业向计划规划的方向发展。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然而,随着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它又逐渐变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特别是进入垄断资的必然趋势。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在生产关系方面和经济运行方面,都进行了自我调整,这种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和促进生产产关系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答案要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自身的历史过渡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量方面,主要运用三大手段: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二是最低准备金率政策,三是再贴现利率政策。(3)经济中的计划管理。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的主要内
5.答案要点:(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大进步。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初期,其生产关系
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已不是新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制度迟早要被新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2)资本主义发展
力的发展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终究不能解决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要被社会主义生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资本积累为资本主义制度否定自身准备了物质条件。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转变化形式的发展历程,它证明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达到了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期阶段。
五、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关于“工人资本主义”的一组材料。
材料1: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
中不断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缓解的时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不可避免。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客观历史趋势。 (2)
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也就日益成熟了。(3)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的发展,就是资本社会
义生产方式内的最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
材料2: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3分)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4分)
(3)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正确态度。(3分) [参考答案要点:]
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
17
(3)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是不可取的;要看到它的新变化,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
2.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材料。 宣言》)
用了全球各国的优势,来生产极具竞争力的飞机。欧洲空客也不示弱,准备在中国天津市生产和组装空客飞机。
如今,互连网和现代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各国的开放政策和各全球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准备了极好的投资环境。
保持了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有效地抵销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国际投机资本和英美新自由主义经济造成的。
材料3:“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点和共存的目的。”(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3)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
[参考答案要点:]
材料1:“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摘自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
波音747飞机由29个国家参与了制造。美国设计和生产座舱,日本生产机身和高技术部件,加拿大生产机尾,意大利生产机首和机翼。波音公司充分利
材料2:(1)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外资,并且鼓励和促进出口。它们持续
(2)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10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入,
(3)但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不少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现今拉美国家也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倒退之中。这些都是
(1)当今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国际化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追求高额利润的结果。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与合作,既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又让合作方获得利益,取得互利和双赢的结果。
3.下面是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有关材料。
出于适应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新自由主义在全世界泛滥起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不加分析地把新自由主义奉为治国良方,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盲目推行国有资产私有化,解除国家对金融和企业的管制,实行国际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结果造成国内两极分化严重,民族工业步履艰难,少数大财团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危机加大,国民经济脆弱性大大加强,国家经济自主权丧失等等。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危机到2001年底的阿根廷经济危机,一场新的拉美金融风暴迅速波及乌拉圭、秘鲁、哥伦比亚和厄瓜多民带来惨痛的灾难。
拉美国家作为实施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重灾区,以惨痛的代价检验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所以现在拉美国家已经由原来热衷推行新自由主义学说,转变为批评新自由主义。这种批评不仅是国内范围的,而且是国际范围的。其批判的重点在于揭露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欺骗性,揭露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
(1)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现在拉美国家已经由热衷推行新自由主义学说,转变为批评新自由主义? (2)从新自由主义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实际后果,给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参考答案要点:]
(1)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它是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取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工具,是他们蒙骗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又渴望发展经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舆论宣传及意识形态工具。
国民经济脆弱,国家经济自主权丧失等等,导致这些国家陷入严重的动荡与混乱,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惨痛的灾难。实践表明,新自由主义并不是发展中国家的治国良方,而是西方发达国家有意设置的圈套,是发展中国家的死亡陷阱。
18
(2)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美国从国际
(3)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积极参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
新自由主义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英国玛格丽特·撒切尔和美国罗纳德·里根的先后上台而上升为官方经济学,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
尔等国,过去的所谓样板国家接连倒塌,整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经济危机不断,不少国家的经济在改革之后都陷入了动荡与混乱之中,给这些国家的人
因为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改革在拉美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恶劣的后果,促使其国内两极分化严重,民族工业步履艰难,少数大财团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新自由主义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失败对于发展中国而言具有深刻地启示意义:要坚决进行改革和实验;积极维护国家边境的独立和利益,在保持独一定要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等西方别有用心的经济政策和意识形态的腐蚀和入侵。
4.下列是一组关于南北国家贫富差距扩大的材料。
最不发达国家,而30年前仅20有余。(摘自《人民日报》2000年9月8日)
立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不断积累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力量。我们对资本的本性要有清醒地认识,在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的同时,
材料1: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的比值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
材料2:现在,南北差距问题、贫富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发展水平上存在的严重不平等,更加大了南北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摘自《人民日报》 2000年8月6日)
材料3: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资源,而且离不开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市场和廉价商品。这种不平等交换造成了外债高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
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1999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口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因此,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全球性社会公正问题更显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了一定 范围内南北差距的扩大和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边缘化,甚至也引起发达国家内部一些非优势 产业的反弹。看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有人文理念的指导,必须注意其发展中的平衡性 和公正性问题。在“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课题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 任务更加迫切。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特征和实质是什么?
(2)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以及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促进了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也带动了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及其带来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全世界大量贫困人口还没有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实惠。
贫富的两极分化,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第三世界国家
材料4: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
(1)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即以“经济兼并”为基础的殖民主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要遭受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控制,这是战后发落后的历史根源是资本主义列强推行老殖民主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从根本上说,是由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继续推行新殖民主义的结果。
5.下面是关于跨国公司与国际垄断资本的材料。
8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1990年分支机构的雇员约有2400万人,销售额约19万亿美元,到2001年,雇员约有5400万人,2001年销售额上升了两倍多。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GDP和出口量目前分别占全球GDP的十分之一和全球出品量的三分之一。
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的本质特征。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剥削与反剥削、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2)发展中国家贫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跨国公司有了急剧而广泛的发展。目前,全球的跨国公司大约有6.5万家,拥有大约
这些跨国公司前300家跨国公司大约控制着世界四分之一的资金,一般大跨国公司的年销售额可与大部分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例如,三井与通用元。(主要参考《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与出口竞争力》,2002年9月)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2)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何利弊? [参考答案要点:]
(1)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第一,跨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在调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缓解了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状况,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的改造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但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
四、论述题
1.结合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论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19
电气法国分公司的销售额加在一起,要超过丹麦、葡萄牙、土耳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比整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多5000千亿美
系的同时,也加深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第三,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负面影响。(2)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
2.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述经济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4.试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参考答案要点:]
主义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影响,成为世界上一种制约资本主义的主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并改变了世界的认同。
(2)由于社会主义还很不成熟,尚处于幼年时期,所以在前进中也出现了难以避免的严重挫折,在实践中留下了诸多值得反思的经验和教训。它们主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建立高度的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意识形态的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
2.答案要点: 全球化的进程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是:第一、全球化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和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二、全球化进一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巨大力量,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威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第三、全球化打破了禁锢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
全球化的进程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是:第一、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和挑战。第二、全球化给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冲击。第三、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挑战。
1.答案要点: (1)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历史作用。第二、社会
政治格局。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和
要是: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具体、更符合实际的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
3.答案要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没有背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平在总体上居于世界的位次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并没有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否则,抛开历史辩证法,用简单化的公式去解释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历史就会永远是斯芬克斯之谜。
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对于社会的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观点来看,当时的俄国和后来的中国,革命的主观条件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所以在无这同样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力量。我们仍处在从十月革命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时代。这个大时代到来的必然性,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首先论证的。今天,世界的现实发展和可预见的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至今仍然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仍然需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形势,作出正确的抉择。
益,是唤醒人民群众摆脱剥削和贫困,建设社会主义、走向共同富裕的思想武器。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就会出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苏联和东欧剧变就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
五、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有关苏东剧变的一组材料。
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力状况的规律。 就当时的俄国和后来的中国,虽然落后,但也是相对落后,而不是绝对落后。当时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工业生产力水
同时,社会的变革最终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社会革命的发生则是各种社会历史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
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可以首先夺取政权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后自上而下地凭借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剥夺剥夺者,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4.答案要点:自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间,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胜利和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阶级性和真理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
材料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
材料2: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
20
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工人阶级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2)今天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出现曲折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下面是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一组材料。
材料1:相对于西欧国家而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不长,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算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这中间只有50多年的时间。十月革命产力基础,搞早了,搞糟了。其中以考茨基的言论最为尖刻,他攻击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无非是一种想要超越或者用法令来取消那些自然的发展阶段的大规模试验而已”,就像“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
的胜利,标志着俄国未经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而先于西方进入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发生后,第二国际的理论权威和孟什维克的理论家纷纷指责它缺乏必要的生
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考茨基的“早产论”一出台,列宁等人在理论上就进行了有力批判。而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凯歌高奏,这番言论也成为一些人经常引用的“至理名言”,被当成是对十月革命道路历史命运的天才预言和绝妙比喻。
材料2:社会主义革命对俄国来说不是徒劳的“布尔什维克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很多“社会主义前提”不成熟的情况下被迫迈出的一步,是在经济崩溃、国土沦丧、地主-资本家执政集团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的状况下使民族-国家得以生存的唯一现实机遇。正因为如此,广大人民接受并捍卫了十月革社1998年版,第66页。)
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383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早产论”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2)为什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参考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工人阶级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3.下面是一组关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材料。
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不少论者对此进行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材料1:衰亡论。
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一书和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出版的《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尼克松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两种社会制度在世界上的竞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运用和平演变的手段,就可以使苏联和苏联集团偶然出现、付出高昂代价的过渡阶段”,“共产主义已不再负担任何历史使命,民主国家对社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真正尊重个人的政治自由”,“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
材料2:历史终结论。
则从实践上给宣告了“早产论”的破产。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似乎“挽救”了考茨基,随着各种形式“早产论”的再次流行,他的
命。([俄]亚〃弗罗洛夫:《共产党人论社会进步的前景》,见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中央编译出版
材料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状况的规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
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自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后一直受世人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
或者社会主义国家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结果。布热津斯基认为,“共产主义,将是前工业社会向高度民主的多元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
这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观点。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夏季号上发表题为《历史的终结?》一文。1992年他又将此文扩展为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在内的意识形态体系,已经彻底击败了非西方的意识形态体系。因此,哲学意义上的长期的意识形态冲突已经不复存在,追求自由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在福山看来,人类文明发展到西方民主体制时已经终结或者到头了,因此,根本不会出现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在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人类将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历史不会终结,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有不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就会在相互激荡中不断开创新的历史。
材料3:曲折前进论。
21
一本书,名为《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引起巨大轰动。福山认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表明,民主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西方的包
中国学者大多数都将苏东剧变视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户主义运动中的重大挫折,但是同时坚信苏东剧变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中国学者普遍认为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证实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结合材料3,谈谈你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认识。 [参考答案要点:]
已经结束,否认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这种观点同样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观点。
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决定性和选择性等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
4.下面是一组有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有关材料。
背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党内外引起了种种议论。有人担心新经济政策会使资本主义在俄国实现复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策略,而是蜕化,是内部的蜕变,他们一定会走向通常的资产阶级国家,我们应当支持他们。
材料1:新经济政策使无产阶级的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工业和运输方面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还是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的手里。这种情况加上土地国有化,表明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因为新经济政策容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竞赛。(摘自列宁《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1921年12月) 材料2:在最近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由宗法制度、由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我们直到现在还常常这样议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但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摘自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参照材料1,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可行的?这对我国有何启示?
(2)材料2说“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对此你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
(1)只要政权和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就不会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符合当时的苏俄国情。邓小平同志就是在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经验和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构想基础上来开展中国的改革开放的。
(1)材料1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观点,实践已经作出了有了的回答材料2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攻击社会主义的历史
(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即由低级向高级,由阶级社会向无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并结合社
(2)相对来说,资本主义制度是比宗法制度和小生产更为先进,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初期,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过渡到较先进的社会主义制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
5.下面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有关论述。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第77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根据上述论述分析回答:
1.为什么说“一切民族将走向社会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2.列宁说“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那么一切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和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政治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组织上,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6.下面是关于从暴力革命到夺取政权的两种方式的材料。
暴力革命的重要性,公开宣布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巴黎公社失败之后,马克思从变化了的形势出发,提出了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指出旧式的起义、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因此,恩
度,完全可以采用资本主义,通过在社会主义政权和制度下来发展可以得到控制的资本主义可以为社会主义奠定更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资
(1)“一切民族将走向社会主义是不可避免的”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
(2)一切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是:经济上,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在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革命和夺取政权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强调
运用合法手段进行和平斗争的革命形式。他说:“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
格斯肯定利用普选权和议会进行斗争的重要性,认为它“给予了世界各国同志们一件新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但是,恩格斯并没有否定暴
22
力革命,在他看来,不应该把合法斗争和暴力斗争对立起来,它们的运用任何时候都应该以客观情况为转移。(参见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50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2)如何理解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发展的科学体系,它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和改变自己的形式。因此,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既是由其科学的本质决定的,也是由其实践的基础和性质决定的。
的革命形式和革命道路必然是多样的。正如列宁所说的:“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要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7.下面是一组关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的认识的材料。
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2:“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2)无产阶级革命应该采取何种形式,这是由各国的具体情况决定的,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由于各国具体国情不同,主客观条件不一样,无产阶级
材料1:“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
材料3:“要实现我们的雄心壮志,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我们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摘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根据以上论述分析回答:
(1)材料1体现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合理性是什么? (2)联系材料2和材料3说明改革的必然性 。
(3)联系材料1、2、3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参考答案要点:]
主义。搞平均主义只能导致共同落后,共同贫穷。
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的前进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不相适应的地方,都会发生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所以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并不断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社会主义才能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挑战,要建设成发达的社会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建设自己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自己的道路,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必须永远记取过去沿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教训,不再犯历史的错误。
8.下面是一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材料。
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报道:“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等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
材料2:在社会主义运动影响下,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在20世纪中期土崩瓦解,亚非拉的各民族纷纷觉醒,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材料3:“苏东社会主义体系的解体,表明社会主义在20世纪是失败的。” 根据以上论述分析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 (2)材料2又说明了什么?
(3)材料3所代表的说法有什么问题?如何评价它? [参考答案要点:]
的优越性,与20世纪30年代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材料2说明,20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伟大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对人类历史发生了最深刻的影响并且将继续影响21世纪进程的,莫过于社会主义革命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需要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
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它的本质决定了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更不等于要搞平均
材料2和3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
材料1、2、3说明,社会主义制度还很年轻,社会主义国家又都是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产生出来的,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既有机遇又有
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年轻的社会制度,尽管它在前进中曾经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巨大
的成功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飞跃。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
23
材料3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中所发生的严重挫折,看成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以偏概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是完全错误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5[2]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的社会理想
四、论述题
1.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2.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3.试联系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4.阐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特点和优点。
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论述共产主义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6.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论述“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共产主义社会必定会成为现实。首先,社会进步的最深刻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之中,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动力。其次,在阶级社会里,社会进步常常是在阶级斗争的直接推动下实现的。再次,社会进步也是历史主体即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结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进步的实现力量。
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4[1]“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
1.答案要点:虽然说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又需要人们去努力追求。一方面,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断进步的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共产主义也是这样。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区别。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个理想虽然远大,但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我们虽然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不能进行详尽的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靠人的实践。
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
虽然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共产主义渺茫”论则是错误的。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
去考察;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
2. 答案要点: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
努力,做走向自由王国的自觉实践者,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
就会脱离实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事业向未来推进,直至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就会脱离实际。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自己的价值。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
3.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也是改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同时改革又是社会为:第一、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第二、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第三、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
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改革实质上也是一项革命。这是因
一系列重大变化。(4)社会主义社会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中逐步完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从经济上说,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从政治上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二者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目标。
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
第一,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具有更强的活
力和更高的效益。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展开合理竞争,同时又不会导
24
致两极分化。这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另一个特征。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政府可以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创造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和公平的社会环境,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5.答案要点:(1)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们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共产产主义的初级阶级它自身又会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当代资本主义的衰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主义新人的培养和成长,等等,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因而,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
6.答案要点:(1)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同时也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两个必然”的思想,另一方面则要看到它的实现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
五、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有关论述。
材料1:“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性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马克思)
(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
材料2:“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符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
治自;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思)
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恩格斯)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以上材料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飞跃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马克
材料3:“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
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
[参考答题要点:](1)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2)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飞跃实现的条件是:只有“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被觉的个人时,自由王国才能实现。
2.下面是一组关于和谐社会的材料。
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个人向完整的个人发展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联合的个人成为自然、社会与自身的主人——自由自
材料1 :建立“和谐”的新社会,从社会主义的思想先驱们那里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文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
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然为“和谐社会”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
和谐”。马克思称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认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材料2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2.社会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找到实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入空想。(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
25
[参考答案要点](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对于未来社会理想提出了种种预测,他们把社会和谐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有其历史的进步性。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社
会和谐的正确途径和阶级力量,所以只能陷入空想。(2)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价值取向;追求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社会和谐。
3.下面是一组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论述的材料。
恩格斯:“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于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恩格斯:“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聪明。”恩格斯:“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能在幻想中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主旨;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要建立、健全公平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促
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
毛泽东:“资本主义要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转变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还是要转化的,也是有始有终的,一定分阶段的,不会固定不变的,
将来或许要另起个名字。只有量变,没有质变,那就违背了辩证法。”邓小平:“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根据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运用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看待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 2.正确认识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
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空想的详尽的描绘;第四,坚持发展观点,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
(2)正确认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我们观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克服了那些超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同时又拒绝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
4.下面是一组革命导师论述无产阶级革命的材料。
材料1:??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摘自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英文版导言)
自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更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命的军事纲领》)
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1)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科学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
察当代中国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
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因此,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
欧洲工人阶级的胜利,不是只依靠英国一个国家,它至少需要英法德三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保证。(摘自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材料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摘
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摘自列宁《无产阶级革
材料3:斯大林谈到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哪里开始,会在哪个国家内被突破时说:“从前,通常都这样回答: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在无产阶级占多数的最薄弱的地方被突破,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在其最薄弱的地方破裂的结果;而且开始革命的国家,突破资本战线的国家,也许是资本主义比较不发达的国家,而其他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却仍然留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摘自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
材料4:??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把它继续到获得最后胜利,即完成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就比较困难了。(摘自列宁《第二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与材料2阐述的原理是分什么?二者是否相互矛盾? 2.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结合材料3和材料4说明,为什么俄国革命容易开始而完成社会主义则比较困难?
26
地方,在文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在民主成分较多的地方。”“列宁主义的革命论反驳说:不,不一定在工业比较发达等等地方。资本战线将在帝国主义链条
[参考答案要点:]
到了帝国主义时代,这种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成为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利用战争给俄国带来的革命形势,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论断的正确性。 现代化。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没有背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科学依据。列宁指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一个规律,
社会主义革命在少数国家取得胜利后首先的和主要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
同时,社会的变革最终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社会革命的发生则是各种社会历史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经济运动虽然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但不织程度对于社会的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惟一的因素。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由各种社会的、历史的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其中,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觉悟程度和组
当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政权,“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意味着可以最终停留在这种较为落后的水平上,否则,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企图“超越”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单靠生产
关系上的变革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违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27
28
正在阅读:
“马原”习题集05-26
计算机一级考试复习计划09-20
二十五个哲理小故事11-19
2013年做房产经纪人的7个理由每日一讲(11月16日)03-21
2011年远教播放日程安排表08-10
餐饮部新员工培训计划安排表05-0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07-24
临时用电培训教材07-24
asp注册登陆系统源代码09-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习题集
- 马原”
- 藏木电站总体施工组织
-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
- 2017年滴眼液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目录)
- 档案借、查阅制度
- 邮政储蓄竞赛试题
- 造影剂分类及优缺点
- 电子教案
- 管理会计练习
- 所有佛法精华中的总精华是什么? 八
- 2019-2025年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市场运行态势研究报告(目录) - 图
- 助理营销师技能复习资料
- 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制度
- 基础化学题库
- 鸭养殖技术与操作规范
- 兰大《卫生统计学》16秋平时作业2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练习
- 【毕业论文】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仿真(含matlab源程
- 2012-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与展望
- 统计学 时间序列分析
-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天河区八年级期末英语试卷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