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二则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17 18: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寓言二则

【设计理念】

本文两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有部分段落结构相似。因此,重点落实在引领学生透过故事表面,领会蕴藏的意义。根据文本特点,《纪昌学射》着眼于练习眼力的两个重点段,将语言训练与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扁鹊治病》以列表的形式勾画出蔡桓公走向死亡的轨迹。同时,两则寓言都在想像补白中,发展学生思维,丰满人物形象,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练习的设计在主要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阅读、习作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和它们组成的词语;结合课文理解“纪昌学射”、“到家”、“百发百中”、“拜见”、“无能为力”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4.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1 查阅有关纪昌、扁鹊的资料,了解这两位历史人物,阅读有关他们的一些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纪昌学射

【设计理念】

寓言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内容浅显、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教学中从学生已知的射箭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感知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尤其是谁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2、故事“惊弓之鸟”中的更羸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 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向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你从句子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而展开讨论)

3、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惊弓之鸟》的更羸谈起,学生不仅有话好谈,而且将学生的兴奋点与本课的主题链接起来,既省时又高效。同时,教师又点出《纪昌学射》是寓言,告诉学生读寓言的任务,指向明晰。)

二、初读寓言,把握整体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检查反馈: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要求学生将这段中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来说。

(2)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3、自己读了故事,也听别人读了故事,现在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吗? 预设:学生往往会把纪昌学射的过程复述下来,如出现这种情况,就建议学生用上“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他先??后??最后??终于成了??”,全班同学自由讲讲、同桌互讲。

(设计意图:在初读感知的整个过程中,把时间和学习实践的主权都充分交给学生,全体同学经历了个体自由读全文——听同学读课文——说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么三步,在此三步中,去实践的不是个别学生,而是全体学生。教师在此过程中也不是个没事的旁观者,两次语言上的指导使学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一是根据课题的

3 句式表达将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二是用上“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他先……后……最后……终于成了……”的句式概括全文。)

三、交流讨论,在读中悟理。

1、在纪昌学射的过程中,你对哪部分印象最深?(纪昌练眼力的部分,也就是课文的2、3段,板书练眼力。)请仔细读这两段,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就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写下你评价他的词。

2、学生自由朗读并作批注,教师巡逻指导。 3、交流反馈。

指名个别学生上台板书——师生观察书写情况——有不同感受的同学补充谈自己的批注。

4、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纪昌品质

(1) 从哪里看出纪昌练眼力很刻苦?结果又怎样?找出能表现纪昌练眼力很刻苦的词句读一读。

(2)品词品句、读读议议 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读读这两句话,字里行间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把它圈下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正因为纪昌这样认真,有恒心,有毅力,所以——他练就了一双好眼力。出示句子:

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朗读指导,用赞叹惊讶的语气读出对纪昌的敬佩。

4 5、此时,你相对纪昌说什么?(可能是对纪昌的敬佩,可能是对他的赞美,可能是夸他基本功练得扎实,也可能是告诉纪昌可以开弓射箭了。)

(设计意图:叙述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发展的结合点。教学分三步走:一读,让学生将自己对纪昌德评价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二读抓住重点词,咬文嚼句;三读,读出自己的感悟体会。在这样有层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精神感悟将得到同步提升。)

4、师:经过苦练,纪昌的眼力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一只小虱子,在他眼里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有了这么好的基本功,还愁什么拉弓射箭呢?于是飞卫——(引读课文最后两段)

5、纪昌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练习眼力,这对学习开弓射箭有用吗?讨论疑问,交流看法,从而懂得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看来,想要练好本领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自己努力认真地把基本功练得扎实,还要有好老师的指导。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设计从飞卫的话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是架构文本寓意与学生理解的一座桥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多角度体会课文寓意,体现了阅读的多元性。)

四、表达,深化感悟

1、纪昌遵循飞卫的方法勤学苦练,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此时,他会对师傅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开展小练笔)

2、纪昌成了射箭能手以后,许多人慕名前来请教,但有些徒弟想直接学习怎样开弓、怎样放箭。作为师傅,纪昌可能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5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人物心理,凸显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个性化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相同的感受呢?(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激活了学生的生活储备,使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延伸,拓展升华

1、写《给纪昌的一封信》,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课文的体会。 2、教师下发带注释的文言文《纪昌学射》,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接触。

(设计意图]两项作业各有侧重,又富有弹性。第一项作业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语言训练的拓展;第二项作业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促进教学向未来开放。)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下功夫练眼力 睁大眼睛注视

聚精会神地盯

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名师指点 苦练基本功 不断努力

(设计意图:呈现故事主要内容,突出课文重点,揭示寓言的寓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加深理解与感悟,从而获得思想启迪。)

课堂检测题:

一、比一比,再组词。

己( ) 争( ) 轮( ) 邦( )

6 纪( ) 睁( ) 抡( ) 绑( ) 记( ) 挣( ) 伦( ) 帮( )

二、写出“百”字开头的四个成语。 1.褒义的:________ ________ 2.贬义的:________ ________

三、给加横线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词义,在括号里画“√”表示。 1.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①回到家里( ) 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2.应该下功夫学射箭。

①有本领、有造诣( ) ②长期努力实践( ) 3.首先应当练眼力。

①辨别东西的能力( ) ②眼睛的力量( ) 课堂检测题答案:

二、1.百读不厌 百战百胜2.百孔千疮 百无一用 三、1、② 2、① 3、①

第二课时 扁鹊治病

【设计理念】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蔡桓公对扁鹊的几个态度的变化,让人回味无穷。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7 【学习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导入新课: 1、播放故事。

你说人能起死回生吗?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2、交流资料:你知道扁鹊是什么时候的名医吗?把你课外查阅到的知识说给

8 大家听听。

3、板书课题: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设计理念:在了解名医扁鹊的时候,讲一个关于盛传扁鹊医术高明的故事,一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扁鹊;二来为下文作铺垫,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怎么会病死了呢?从而导出本堂课的问题目标。)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出示词语

名医、肠胃、汤药、拜见、理睬、医治、无能为力、蔡桓公、敷烫、骨髓 (1)指名1—2名学生读,随机正音。并积累词语:名医、名师、名画、名人、名言??

(2)齐读。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受到的启示与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学习抓住主要问题有序清楚地概括课文内容。同时这一教学环节,在词语教学的同时,进行词语积累练习,如:有名的医生叫名医,那么有名的画叫什么?依此类推,积累这样的词语:名人、名校、名言、名句、名师、名著、名竹、名家、名媛……)

三、潜心阅读,品读明意。

(一)你提出了哪些问题与同学们讨论? 教师在赏识学生的同时归纳主要问题: 1、扁鹊是神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

9 2、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劝说? 3、扁鹊为什么跑到秦国去了? (二)、学生交流对问题的解决。

1、思考:扁鹊几次对蔡桓公提出他的病情?(抓住扁鹊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他医德的高尚、医术的高超。)

(1)媒体出示

一天:“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过了十来天:“您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十天来后:“您的并已经发展到肠胃了??” 又过了十几天:“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

五六天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2)指名读句子,扁鹊对蔡桓公说话的态度是怎样的?尽管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但扁鹊这位神医还是为病人着想,诚恳耐心。

2、既然扁鹊是当时有名的神医,还几次三番向他提出其病情,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 出示填空(重组语言,引导学生抓住蔡桓公的神态与语言,体会蔡桓公心理的变化,从而感受他的后悔)。

当蔡桓公第一次听扁鹊说( ),他( ),他想( ) 当蔡桓公第二次听扁鹊说( ),他( ),他想( )。 当蔡桓公第三次听扁鹊说( ),他( ),他想( )。 当蔡桓公看到扁鹊老远就掉头跑了,他想( )。

我们来听听扁鹊的解释吧——“皮肤病??”听了扁鹊的话他想( )。 当蔡桓公浑身疼痛时,他又想( )。

3、蔡桓公本来患的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交流自己的看法,谈谈收到的启示) (蔡桓公太固执己见了,没有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毛病还

10

很轻微的时候就把它治好,制止它,使它不往坏处发展,我们叫——防微杜渐。向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是不行的。(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估计学生不能理解,可由教师讲解。)

4、感情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诚恳耐心,蔡桓公的态度不断变化“对左右人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觉得奇怪、派人请扁鹊”。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感受,教师在认真倾听汇报中相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朗读表达,体会寓言的含义。在体会l了寓意后,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反复朗读,揣摩人们的想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四、揭示寓意,想象表达

1、交流得到的启示

尊重学生独特见解,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点拨: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可是因为没有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以至于病入膏肓,无法治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的道理。

2、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蔡桓公听了会怎么回答呢?用几句话写下来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交流学习收获,检测学生学习状况。依本拓展,内化知识,激发学生想象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文言白话对读。

1、故事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原文的题目是《扁鹊见蔡桓公》。出示原文。

11 (1)范读。

(2)和课文比较,有什么异同。 3、朗读原文。

(设计理念:在学习了现代白话文《扁鹊治病》后,再来阅读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两者对比中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简练等特点,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有小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病死了 善于听

取正确意见 防微杜渐

(设计意图:呈现故事主要内容,突出课文重点,揭示寓言的寓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加深理解与感悟,从而获得思想启迪。) 课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lǐ cǎi biǎn qua tānɡ yào qī zi chánɡ wai ( ) ( ) (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近义词:注视—— 拜见—— 理睬——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 D如果??就?? E不但??而且?? F只有??才?? (1)、蔡桓公( )不听扁鹊的劝告,( )还在背后说扁鹊的坏话。 (2)、( )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飞卫还觉得他的眼力不行。 (3)、扁鹊告诉蔡桓公,( )蔡桓公的病不治,( )会愈来愈重。 (4)、( )纪昌勤学苦练,( )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2 (5)、病已入蔡桓公骨髓,( )扁鹊不逃往秦国,( )治不了他的病。 答案:参考答案:

1、理睬 扁鹊 汤药 妻子 肠胃

2.、近义词:注视——凝视 拜见——拜会 理睬——理会 3、(1)E (2)B (3)D (4)A (5)C

资料连接:

1、《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这篇寓言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纪昌贯虱”的典故。甘蝇、飞卫、纪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神箭手,但他们的事迹几乎失传,这篇寓言是流传下来的关于几位神箭手的最完美的故事,未见于其他先秦著作,赖有《列子》的这篇寓言,才得以流传至今。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原系韩国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李斯同出于荀况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韩非见韩国之势日益削弱,曾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未被采纳。后奋力著书,传到秦国,受到秦始皇赏识,发兵攻韩,索取韩非。韩王遣韩非使秦,被留秦国,尚未见用,遭李斯、姚贾的嫉妒谗毁,下吏治罪,死于狱中。《韩非子》中的文章,结构严密,条理清晰,语言犀利,风格严峻。它常常运用历史知识和语言故事进行说理,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具有说服力。书中还有《愚公移山》《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买椟还珠》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2、《扁鹊见蔡桓公》原文等有关资料: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摘录如下: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辟难,敬

13 细以远大者也。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回:“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故良医之治病也,功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

“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

扁鹊:

原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名医,古代统称名医为扁鹊。本文所指的扁鹊,真名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战国初年齐国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医学家。扁鹊曾学医于长桑君,不仅精于内科,而且精通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等。相传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尤其擅自望诊和切诊。扁鹊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当地的习俗和多发病、常见病情况,为百姓解除病痛。他到邯郸时,曾为许多妇女治病。到周国都城雒阳(今洛阳)时,就为老年人治病,到秦国咸阳,又为小儿治病。晚年时,在秦国为秦武王治病,受太医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杀害。两千多年来,扁鹊一直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他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14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c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