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习题(超便携精致排版版)

更新时间:2024-03-10 08: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人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 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A. 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 环节的国家是( )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 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B.与时俱进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A. 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D.科学性 民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

A. 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时俱进 C. 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 A. 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A .危害祖国、 背离人民 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D.与时俱进 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断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解 C.理论联系实际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D.实事求是 观点 [单项选择题答案] [多项选择题答案] 1.C 2.A 3.A 4.A 5.B 6.C 7.B 8.B 9.C 10.A 1.ABC 2.BCD 3.BCD 4.ABC 5.BC 6.AB 11.B 12.D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7.ABC 8.CD 19.C 9.ABCD 10.ABCD 11.AB 12.BCD 13.ABCD 二、多项选择题 14.ABCD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15.ABCD 本主义的发展经历 三、辨析题 过( )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A.14世纪末55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 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 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 科学的。 社会生产力发展 [答案要点]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D.垄断资本主义 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起义是( ) 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A. 巴黎公社 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 卡尔 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D.西斯蒙 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 D.剩余价值学说 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理论。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 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 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

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 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 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 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 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

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 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

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 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 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 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 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答案要点] 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 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导思想的马克思主 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 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 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 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 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 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 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 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J顷 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 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 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 [答案要点]

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的重要体现。 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 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 已经“过时”了。 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答案要点] 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

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

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 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 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

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 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

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 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

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 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

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 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

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 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

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 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 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 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

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 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

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继承。 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答案要点]

都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实现的,也都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

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

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

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

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

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

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

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

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

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

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

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

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

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

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激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

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

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 社会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

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

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

阶级的统治;第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所以说,社

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

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特性。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

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

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 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 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 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 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 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 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 四、材料分析题 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1.[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 所写的序言中指出: 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断解放思想、实事求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 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使用。从狭义上说,马 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 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 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 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 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 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 2.[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马克思主义。 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斯鲍姆指出,给确定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的目的。’”(参见《马克思 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 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 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249页) 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 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 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 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 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 “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 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 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 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 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 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 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 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 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 版,第510页) 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 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是否认[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 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 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 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 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 第一章 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 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材料4]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过去和现在”》一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 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丹妙药’——引者注),它 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 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 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 书中认为:“我们姑且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 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马克思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 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

版社1956年版,第642页) 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

观性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 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5.

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

[答案要点] 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答案要点]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6.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 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

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

起来的现实基础( ) 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 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

生产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D.画饼不能充饥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观世界的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 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5.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的哲学灭亡的童谣:“钉子缺, C.日寸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道理( ) 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土绝,战事折;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

遍性 的哲学原理是( ) 动静也。”“皆本物之固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C.结果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动、静,皆动也。”这在哲

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质变 学上表达了( )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17.观点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 )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在于割裂了( )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18.辩证的否定是( )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19.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的思想是(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组合

6.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

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D.“和实生物” ( )

A. 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 2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D.源泉和动力 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 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 )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环论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21.“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的关系

A.整体依赖于部分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B.部分依赖于整体 证法的关系

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C.整体是部分之和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 的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质。”这一观点( )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制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是( ) 8.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 观点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 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23.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观点是( )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是因为(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的观点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统一的观点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多项选择题答案] ( )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1.BC 2.AB 3.BC 4.CD 5.ABC 6.ABCD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7.BCD 8.AB D.实践到认识 1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9.ABD 10.AB 11.ABC 12.ABCD 13.CD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 ) 14.AD 15.CD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16.ACD 17.ABC 18.ABCD 19.ABC 20.BD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21.BD 22.CD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23.ABD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证关系原理的是 三、辨析题

( ) [单项选择题答案]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答案要点] 1.C 2.C 3.A 4.C 5.D 6.B 7.B 8.C A.合” 9.A 10.D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11.D 12.D 13.A 14.A 15 C 16.D 17.B 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

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18.A 19.D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 二、多项选择题 论的标准。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而不和” 久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 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

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

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

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

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 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 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

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

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 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

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 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

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 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

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

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

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不准确。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

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

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

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

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 [答案要点]

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有着本质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 区别,不能将二者相

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提并论,不应该得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的意识的结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 论。首先,人工智能是通过 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物理的、生物的手段对思维的模拟,尽管人工智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和超过人 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的思维,但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仍是思维和实践的8.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产物,模拟者不能替代被模 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 拟者,对人类思维活动一般过程和共性的模拟并不能的。 , 代替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丰 [答案要点] 富性和特殊性。其次,人工智能自身不具备社会性,这一观点是不对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它使用功能中的社会性是由 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 人赋予和设定的,因而它不会自觉考虑实施指令而形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成的社会后果。最后,人工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 智能没有自身的需求和解决需求的实践活动,因而也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就缺乏促使自身的功能发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展的内在动因,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而人类思维则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 是随社会实践和自身需求的 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 作为人脑的延长的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代替人的部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五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分思维,减轻脑力劳动 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 的负担,但作为人类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工具在根本上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是受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 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力和水平所决定的。 [答案要点] 四、材料分析题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界限,即事物的限度、 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 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回答有关问题。 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有生有灭,而水则是 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 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 质变。 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答案要点] 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 出线,从线产生出平

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 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 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 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 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 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1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物质性。 [答案要点] 请回答: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在[答案要点] 思维中反映的次序和进程。 (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 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 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历史的东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 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 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 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的东西。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节、偶然性和偏差,才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 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 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内在规(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律。 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1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答案要点] 于: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 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 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 元论。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法。 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 13.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

“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 否认偶然性。偶

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 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 打击。 的。

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2)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否认必然性及其客

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观性。生物进化绝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的纯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 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2.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果。 答有关问题。 (3)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生的不同根据及两 时转则治,治与世宜 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它的贡献。但黑格尔把必然性和则有功”。 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 4.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题。 己”运动的源泉上;只 [材料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 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 成德。(摘自《梅峰语 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录》卷上) 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 [材料2]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的钥匙。 物体以运动力图进 请回答: 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 [答案要点] 永远运动。(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一十八(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 是材料1认为运动 印书馆1975年版) 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材料3]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 事物的‘自己运动’ 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慧能的观点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 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 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 对立面的发展。” 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的)发展(进化)观点: 在的矛盾,引起运 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 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 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摘自《列宁全集》第55 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 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请回答: 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 (1)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变化。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答案要点] 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 (1)材料1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作用的结果。韩愈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偶然性这个词是没 能得到流传和推行。《梅 有意义的“空洞语词”。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 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 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 德高尚的人。这种观点是朴素的、辩证的,是正确的[材料2]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发展观。 于现实世界本身。莫 (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律直接引入哲学,把 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 物质的运动发展看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论,他的这种发展观具有形 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 而上学的性质。 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3)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揭示了[材料3]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对立统一规律是事 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 物发展的实质内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结起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 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 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 性”。 件。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请回答: 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1)材料l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 (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是什么? 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答案要点] 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 (1)材料1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

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 出来的矛盾。 [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

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 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

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

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

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

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

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

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

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

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

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

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技更加

进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国家。”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中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意义。 [答案要点]

(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 (2)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的自觉能

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是现实的可能

性;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 群众的创造性。

7.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 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

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

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

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

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

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

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

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

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

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 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

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

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

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

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 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 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答案要点]

(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

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

化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

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

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

(3)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

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

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

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 品的市场渗透力。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

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 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

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

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 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

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度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的最终源泉 高级阶段 3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A. 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11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D.教条主义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单项选择题答案]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A 2.B 3.D 4.A 5.D 6.C 7.B 8.C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9.C 10.C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1.B 12.C 13.B 14.C 15.A 16.A 17.D 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 18.A 19.B A.理论脱离实际 20.D 21.B 22.A 23.C 24.C 25.D 26.C B.经验论 27.C 28.B C.教条主义 29.A 30.C 31.D D.唯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唯我主义观点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反理性主义观点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 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C. 不行而知(老子)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厚也(荀子)

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定方向运行

性的。这是如此正确,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

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 是否承认( )

含义是( ) A‘世界的可知性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可能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

的含义是( )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A. 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

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

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 是( )

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20.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成错误。”这说明( )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厚也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绝对的意义 9. 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A. 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21.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知以进行”、“行其所不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 )

A.知行相互促进 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

B.行先知后

C.知行不可分割 D.知行合一

22.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

23.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 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2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 样性

2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6.价值的特性是( ) A. 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2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一的 B.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

D.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29.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 A. 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 性、多样化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0.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

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1.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 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 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32.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而这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 线,必须( ) 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 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性伪之分也。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期:第一由愚昧进文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观事物本质的、真实 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反映。 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答案要点] 请回答: 造世界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答案要点] 世界的过程 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 (飞)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34.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 状态是( ) 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 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A.必然 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 B.必然王国 面性,不能深入、全面地反映 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自由 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D.自由王国 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 指出这是一个由低 [多项选择题答案] 把握事物的本质。 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1.AB 2.ABC 3.BD 4.ABCD 5.ABCD 6.CD 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 7.ABD 8.ABC 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 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9.CD 10.BCD 11.ACD 12.ACD 13.ACD 主观唯心主义。 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 14.ABC 15.ABD 4.“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意义,16.CD 17.BC 18.ABCD 19.BC 20.BC [答案要点]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 21.ABCD 22.ABCD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恩格斯论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法思想。 23.AB 24.BCD 25.ABCD 26.ABCD 27.BCD 证论断。人类思维, 2.[材料1)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28.CD 29.ABCD 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告臣曰:“我欲之楚。” 30.ABCD 31.ABC 32.BCD 33.BCD 34.BD 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三、辨析题 思维的至上性,即所谓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答案要点] 受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历史条件、“吾御者善”,此者愈善,而离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 楚愈远耳。 范畴之间有联系,但 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行为又是非至上[材料2]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等同。 的,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思 婴儿啼。人间其故, 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在无止境的人类世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在,如自然界、人类社 代更迭中不断得到解决的。 此任物亦必悖矣! 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请回答:“南辕北辙”和“引婴投江”认识论上的什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 们中实现的,而一系列非常 么错误? 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不至上的思维又体现着思维的至上性。否认思维的至[答案要点] 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 上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 认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人的目的、愿望要符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就会走向思想僵化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和绝对主义。 南辕北辙就好似一味朝着反方向强调客观条件的优的;客体首先是客观 马克思主义主张思维的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 越和主观能动性,违反了事 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物的客观规律,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答案要点] 引婴投江则犯了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同时混主体,离开客体就无 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淆不同事物之间的 谓主体。而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 区别。 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 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3.[材料1)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区别的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 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 体的客体。当客观事物 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未进入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 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 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 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 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 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 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 [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 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要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 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 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 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 观真理的否定。 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 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答案要点] 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代之。”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上述观点不等同。所谓客观真理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 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的梦幻史、顽固不化 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一级的程度。 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确反映。 四、材料分析题 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在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 次也;困而学之,又其 [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谓是非善恶。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地说:“如果引力势 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 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礼仪者,圣人之所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矛盾运动规律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成熟 伪性”的观点。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答案要点]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 )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发展过程中真 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的过程。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的尖锐化 误、可以被否证作为 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

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 高

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B.它属于上层建筑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 格斯则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

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与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 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正错误,这对于研究

,这是( ) 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作者”在(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第三章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人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一、单项选择题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C.劳动发展史 n文化发展史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 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16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人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D.人口因素 B D.文化范畴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10.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C. 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群众( ) 11。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 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不同地位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C. 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联系 这句话揭示了( )

D.文化水平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A. 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单项选择题答案]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 1.A 2.C 3.A 4.D 5.C 6.D 7.D 8.B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

9.B 10.C 11.D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B 19.A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20.C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13.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二、多项选择题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题,这一观点表 1.社会存在包括( )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规律的制约

生产活动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A.生产力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14.“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这一观点表明( )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7.上层建筑是指( ) A.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A.社会的经济制度 的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C.B.科学技术 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思想领域方面的成 C.社会生产关系 发展史 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15.“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的制度和设施 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8.社会形态是( ) 方向,这种观点是( )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A. 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建筑的统一体

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16.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 )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学技术决定论观点。 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

17.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 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生产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摘自马克思:《资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力和经济的发展。但 本论》)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科学技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不能[材料2]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足以 然的、不以他们的意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克服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只靠科技进步,没有无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1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 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没有社 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会关系的根本变革,资本主义不能自动转变为社会主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义。上述观点否认了社会 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 [多项选择题答案] 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否认了阶级斗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1.ABC 2.ABCD 3.CD 4.ABCD 5.ABCD 6;争、社会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发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ACD 7.AD 8.AB 展中的作用,也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掌握在不同阶级、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9.ABC 10.AB 11.CD 12.AB 13.BC 14.AB 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 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 15.ACD 16.ACD 同的。 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17.CD 18.BD 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 三、辨析题 [答案要点] . 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 [答案要点] 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 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历史是人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 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 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 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 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 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 [答案要点] 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

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基础并不是社会发展 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

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基础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发展的,是被生产力决定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 琴”。 的。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了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答案要点] 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 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 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决定着全部社会生活。 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断。 该命题的错误实质在于把经济基础说成是社会最终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决定力量,不了解生产 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看,经济发展水平较 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 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8.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 [答案要点]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

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的国家。如18世纪末的法 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 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 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和阻碍相对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 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 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

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摘的。 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 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第2卷) [答案要点] 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材料3]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展已在社会面前提 单线的,可以实现生产 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 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力的跨越式发展。 创造历史。 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

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有条件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的条件下,在改革和开 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 务,能促进社会前进。在这 放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从而打破的、衰退的。 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生产力的单线发展,实现 [答案要点] 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 跨越。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在当代中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特别重要。由定上层建筑的同时, 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 于历史原因,中国生产 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力比较落后,如果不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始终落后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 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 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因 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此,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 特点,江泽民提出的以信息 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正是对当代生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 产力发展特点的反思。 四、材料分析题 人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4.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阅读下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回答历史着的势力,因而推动着推翻 [答案要点] 唯物主义有关原理: 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材料1)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 起了决定作用。劳动 说已为某几种动物 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 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 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转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它孕a tool making animal。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 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 绝迹的 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已成熟的任务,并一切萌芽。因此,恩格斯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 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 前发展。(摘自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5.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义》) [答案要点] 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 [材料4)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

制度的基础,在每个

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

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

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

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

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摘自《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3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4,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2)根据材料2,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3,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要点)

(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的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

生产关系后,在一段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因而对生产力的

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它能把被旧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但随着生产

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而变为不适合,甚至逐步成为生产

力发展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最终导致社会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

系,重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开始新一轮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指的是: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

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之后,新建立的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基

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的。如果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变成落后腐朽的时候,生

产关系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经济基础之

间,就形成尖锐对抗。通过社会革命,去对原上层建筑加以根本变革。然后在新

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上层建筑。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检验出

现存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社会矛

盾就会激化,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3)社会意识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又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具有

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即在于它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反作用。先进的、

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的作用。但是,其反作用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其作用的大

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2.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

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 《饮冰室合集》)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 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

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 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请回答: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他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们可以缩短和减少分娩的痛苦。人们不能改变客观规(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律,但可以改变规律起作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用的条件,从而利用规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表现[答案要点] 了马克思对于历史规律的

(1)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能动性的唯物辩证的理解。 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 4.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材料1)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根据,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 怎样用它?究竟是给

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 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

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材料2]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3是客观唯心主义 问题,如环境污染、 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 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 史的作用。 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3.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材料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材料3]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速度,而不会出现任 社会问题,随着科学

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德:《实证哲学》) 的手段,真挚可以依靠自然 [材料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社会即使探索到了 请回答:

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如何《资本论》) 看待科学技术的? [材料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答案要点] 只有当它被人想起 (1)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是表现形式相反而 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 已。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论,二者都是从科学出发; 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 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学乐观主义则把一切美好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 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和实践》) (2)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请回答: 主义,他把科学技术

(1)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强有力的作不同点和共同点。 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 (2)材料3与材料1、材料2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3)材料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 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要点] 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1)材料1和材料2中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向都认为人(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类历史有其客观的 重大推动作用的进步

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为人们和历史学家认识的。人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

的历史,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它们的不同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点在于,说前一段话的孔德 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 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

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的。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 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

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 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

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 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

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悲观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 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 统一。 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主义要求又见物(2)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通过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又见人,并要由人来控制物 性而否定历史有其 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客观规律,所以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不可能的。在第四章 克罗齐看来,历史都是当代 一、单项选择题

人按照当代人的兴趣和目的而编纂的历史,是一种主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观的东西。这是他与前二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者的主要分歧所在。 格 (3)在马克思的这段著名的话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于历史发展的唯物 体劳动的作用是( )

的辩证的观点。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历史的规律是客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观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其固有的秩序和节奏,人们即使认识到这些规律,也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不能改变它,不能逾越和取 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

消社会发展的固有的阶段。另一方面,人在历史规律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

动时间,它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 是( )

A. 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 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

A. 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5.资本主义地租是( )

A. 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 A. 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之间的社会关系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 ( ) 盲旨是(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矛盾运动的特点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产的周期性 ( )

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发展 ( )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 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 ) 值的矛盾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会劳动的矛盾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为( )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一。这表明( )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A. 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品 ( )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A. 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A. 民法 B.宪法 9.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 C.刑法 D.行政法 A. 商品价值的变化 B.货币价值的变化 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 )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A.国会 B.总统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c.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的愿望和要求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

D.人民当家作主

类劳动

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会生产关系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

价值的唯一源泉

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12.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

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式是( )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单项选择题答案]

1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

1.B 2.D 3.B 4.A 5.B 6.A 7.D 8.12

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

9.D 10.A

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11.D 12.A 13.B 14.C 15.B 16.A 17.C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

18.C 19.B

20.C 21.D 22.B 23.A 24.B 25.A 26.C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

27.D 28.C

等的

二、多项选择题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

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致的

( )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14.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的关系是( )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系的意志关系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

的认识主要有( )

A. 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1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

A. 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0.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1.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

A.一种资本商品 B.一种商品资本

C.一种所有权资本 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22.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借贷利息 D.银行利润

23.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A.成本 B.工资 C.利润 D.利息

2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2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6.剩余价值规律( )

A.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27.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

A. 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2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新的价值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

2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30.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4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 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31.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 对狭小的矛盾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间的矛盾 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4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A.立法司法职能 B.对内职能 3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C.对外职能 D.行政职能 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45.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 A.资产阶级政党 B.军队、警察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监狱、法庭 D.政府机构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46.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34.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 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理职能 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巳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D.竞争规律决定的 47.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 35.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4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36.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政治组织形式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C. 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49.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 )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37.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博爱 的需求日益相对减 50.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 少,表现为( )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人们当家作主 D.分权制衡 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 51.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 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A. 立法权 B.管理权 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行政权 D.司法权

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52.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 用,包括( ) 加,相对量减少 A.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D.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议会 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 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对量都增加 C.操纵选举

3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D.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因为( ) 5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 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 39.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 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5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是价值创造的物质 极作用有( ) 条件 A. 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 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B.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C.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 共同创造价值 D.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4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 5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A.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41.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56.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 ) 的直接后果是( ) 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A.个别资本增大 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B.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平均利润率下降 C.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 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多项选择题答案] 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如威廉·配第所说,“劳 1.ACD 2.ABCD 3.CD 4.AB 5.ABD 6.ACD 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财富是由各种生7.ABCD (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产要素共同生产的,这就为 8.ABED 9.ABCD 10.ABC 11.ACD 12.CD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13.BCD 14.AC 和价值量。 据。 15.ABD 16.AD 17.BC 18.ABCD 19.ACD [答案要点] 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20.ABD 21.ABCD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习惯在内的意识形式, 22.ABD 23.CD 24.AC 25.ABCD 26.ABCD 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 包括劳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是文化的来源,劳动也27.AD 28.CD 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只是文化的来源之一。 29.AC 30.ABD 31.ABCD 32.BCD 33.A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34.CD 35.CD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36.ACD 37.BC 38.BCD 39.AB 40。ACD 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 [答案要点] 41.BCD 42.ABC 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43.ABCD 44.BC 45.BCD 46.AB 47.CD 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 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 48.ABCD 49.ABCD 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50.ABD 51. ACD 52. ABCD 53. ABC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 54. ABCD 55. CD 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 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56.ABCD 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 三、辨析题 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 价值。 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 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答案要点] 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 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 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 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 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 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 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 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 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 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 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 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

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4.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 优配置。 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 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答案要点] 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 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 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 价值。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7.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 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 之间的社会关系。 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答案要点] 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此观点正确。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价值规律作用余价值的价值。在现 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 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 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在价格的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 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 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 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然将资源从投入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入少, 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 、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 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 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 作用。 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 极面:市场机制的启 8.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通领域。 这种剥削的实质。 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 [答案要点]

2.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此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是通过知识。 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 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 [答案要点] 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此观点错误。(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 值。 一起发挥作用的过 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 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 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 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克服。计划和市场的有机 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 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 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价值。 , 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5.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 [答案要点] 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

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此观点错误。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价值要以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 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 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

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质承担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 生产价值。在一切自然经济 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 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不形成价值。但劳动也不是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财 9.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动生产率,给人类的 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财富生产中,劳动、[答案要点] 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 此观点错误。对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可以从价值形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 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 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 加以分析和考察。

从实物形态上看,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组成。

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

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家的资本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构成。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

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资本价值构成

的变化能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

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10.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

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

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生作用,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

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

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值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既然利润是预付资本的增

加值,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成为资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竞争过程中,利润

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这样,商品就不能按价值

进行销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转化为生

产价格。可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11.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这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

体”公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决定了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采取工资、利润

和地租的形式,而获得这些收入的条件是劳动力的出卖、资本的占有和土地的资

本主义私有制。但各种收入的源泉都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生

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是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

余价值,但这种分配关系在社会表面和资本家的意识形态中却歪曲地表现为资

本家获得利润是由资本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是由于

土地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工人获得的工资是劳动这种服务的报酬。资本、

土地、劳动这三种要素是三种收入的源泉,三种要素创造三种收入,谁也没剥削

谁;这就是混淆了使用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混淆了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 配,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12.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资本按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在价

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 方法。

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可变资本。但就价

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也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属于流动资本。

不能混淆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资本看做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

殖的资本。 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13.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 [答案要点] 级剥削和政治统治工具的性质,正如列宁所说,资产此观点错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研究个别资本阶级民主制和封建制度相 的运动,但是它们研 比,改变了经济奴役形式,为这种奴役做了特别漂亮究的侧重点不同。资本循环侧重研究个别资本经过的的装饰,但并没有改变也不 阶段、采取的形式及资本 能改变这种奴役的实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循环保持连续性的条件;而资本周转侧重研究资本运就是雇佣奴隶制。 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 17.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生产的影响。 则。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但是[答案要点] 它们考察的角度不 此观点正确。资本主义宪法是在几个基本原则的基础同。资本循环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剩上建立起来的。第一 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而 个原则是私有制原则,私有制原则是整个资本主义法资本周转则主要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有关价律体系的支柱,“私有产权 值增殖的问题。 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最神圣和资产阶级最强烈要求与此相适应,它们考察的目的也不同。考察资本循环,的权利。正如列宁所说, 主要分析资本在运动 以前一切宪法,以至最民主的共和宪法的精神和基本中要经过的阶段和要采取的职能形式,揭示资本循环内容都归结在所有制这一 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考察资 点上了。

本周转,则要分析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揭示资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 的。 值增殖的影响。 [答案要点]

可见,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研究的问题既有联系,又此观点正确。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有区别。 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 1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不可避免的有历史和阶 为内容的。 级的局限性。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答案要点] 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

此观点不正确。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

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种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制度。 具。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国家 1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统治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在有这种形式的地方,资的。 本就用这种方式表现它的力 [答案要点]

量,在有另一种形式的地方,资本又用另一种方式表此观点正确。资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后,为了建立现它的力量,但实质上政权 政治统治的需要,资产

总是操纵在资本手里,不管权力有没有资格限制或其阶级开始建构资产阶级国家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他限制,不管是不是民主共 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

和国,反正都是一样,而且共和国愈民主,资本主义件下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的这种统治就愈厉害,愈 础服务的。列宁说:“所有 无耻。 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两种社15.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 [答案要点] 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政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 治统治,在此基础上 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列兼有社会职能。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职能即是资产阶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 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自 社1995年版,第478页)

己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20.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 和体现。 和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答案要点] 求之内。为做到这一点,统 此观点正确。对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治阶级必须把国家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人观点来看。资本主义 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 社会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16.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富的精神成果,这些思想文 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 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以前,那些反映文艺复兴 [答案要点] 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理念,此观点正确。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由于它们在反封建主义和 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 宗教神学方面,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促进资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产阶级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发 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 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四、材料分析题 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 1.下列材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资产阶级的共和初,阅读斯大林《苏联 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的部分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人类走到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 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 的认识。 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被压迫的无产者阶级有可[材料1]“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创立起 此就不是共产主义

自觉地领导群众斗争的社会主义政党。没有议会制似的。人民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 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 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工资。” 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材料2]“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

同资本主义制度 年版,第37~38页) 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政府对困难、破产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材料2]“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企业的职工,实施救济、发 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 代议制,但资本在工 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就是具体表现。 产。” 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3)企业追求效率和政府维护公平的做法是相辅相成[材料3]“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的关系。其一,我们 一方面发展自绐 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65页) 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效率,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材料3]“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社会主义强调公平。所以 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财, 人,没有超出作为市 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其二,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 请回答: 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 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的最终(1)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的个人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高 (2)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 出版社1956年版,第439页) 为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3)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请回答: 合理的收人分配有助于形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选举制是真正的民主制成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生(1)毛泽东对商品生产的认识的意义有:其一,他认为吗? 产经营积极性,促进效率的 商品生产不是划分资 (2)资本主义能够真正实行分权制吗? 提高。 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不是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3)资本主义人权的实质是什么? 5.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区别。商品生产既可以为 [答案要点] 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 社会主义服务,也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其二,社会(1)凡是存在着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占统治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生产,弥 地位的国家,不管怎 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 补自给性的生产的不足。其三,希望通过商品生产,洋民主,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资本家用来控制工料如下: 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每个 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机器。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人的工资。其四,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至于普选权、立宪会议和议会,那不过是形式,不过不能仅仅用供大于 (2)商品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可以提高社会是空头支票,丝毫也不能改变 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的物质产品的供应 事情的实质。(《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 量。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年版,第37页) 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是可贵的探索,(2)“财富”的无限权力在民主共和制度之下更可靠,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 还只是初步的,但后 是因为它不依赖政治 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来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忽机构的某些缺陷,不依赖资本主义的不好的政治外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 略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价 壳。民主共和制度是资本主 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直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挫折。 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通过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 2.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 帕尔钦斯基、切尔诺夫; 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策烈铁里之流)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 家合资,但本身不 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力,以 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是价值。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旺季更旺。 价值。” 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使这个权力动摇。(《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品是开拓市场的基 富的唯一源泉。 1995年版,第121页) 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3)在资产阶级的各种权利中,“人绝不是类存在物,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相反地,类生活本身 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成为废棉。或劳动必 即社会却是个人的外部局限,却是他们原有的独立性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 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的限制。把人和社会连接 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 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 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 翼双飞,鹏程万里。 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 人的保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9 区域的差异,市场 适合的职能。” 页) 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请回答: 4.[材料1)某企业为了追求效率,推行差别工资,使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 (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材料2]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工和低收入职工的 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答案要点] 生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社会保障体系。 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 请回答: 力。 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1)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1、2的合理性。材请回答: (2)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料1和材料2分别表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该企业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泉。马克思和恩格 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系是什么?

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威廉·配第所讲的“劳动是 哲学派别的特征作 和有效供给的 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它们认为,土简要概括和分析。 关系。 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 [答案要点]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品市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要求商品生产解决矛盾,来增强产 财富即使用价值。 者改进技术、完善管 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在生产[答案要点] 产的区别:价值创造 力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 (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素;为了使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充分施展出来,企业的矛盾(或无效供 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 必须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 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其劳动业绩相挂钩,以鼓励多劳多得。 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 系。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与 (2)价值规律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财富生产混为一谈。 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互包含和相互转 3.[材料1]资本既然存在,也就统治着全社会,所以例如,在竞争中造成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造成分化,化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 在整个社会范周内产生公 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

选举制度都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参见《列宁选集》平与效率的矛盾。为此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同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把 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

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 向有效供给转化。 依据。

(3)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互相联结(2)结合材料2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所在。 的,矛盾普遍性存在 (3)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它意义。 要求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 [答案要点]

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1)邯钢在内部管理改革中,改变过去严重背离市场的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 做法,采取“模拟市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方法,遵循商品的价值由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透力。 时间决定的要求;尊重市场,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6.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 料: 动时间。

[材料1)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2)邯钢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 结构;注重改进技

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 (3)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的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益必须树立市场观 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 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 原因,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 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些都具有“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普遍意义。推广邯钢经验, 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乙 使广大企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 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 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7.[材料]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 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

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摘自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 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 日) 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公认每人每日产煤1.88吨,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是它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的生 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 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请计算: 降4.83%,1993年下降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有多少? 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 润同样连年增长。(摘自《当代 [答案要点] 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求1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价值量。 [材料2]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部分构成场的产品做到不赔 的,即w=k+m

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所以,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 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o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元)X1.88元(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X 30=7.75 X1.88 X 从1991年到1997年,邯钢共投资40多亿元进行了30=437.10元 22次大中型技改,每项 再求剩余价值率m/v;437.10元/32.24元X100%均比别的企业少投入30%一50%的资金,但效益却=1351.58% 多产出50%以上??为了满 (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足国民经济对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437.10元;(2)剩余价 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 值率为1351.58%。

材局面,形成以板材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8.[材料1)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构。(摘自《嘹望》1999年第 明的所有关于商品; 6期) 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材料3]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入学精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 了,学得有了市场观 是一样。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念了??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 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0% 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摘自《马克思恩以上,总成本却比去年下降了5.9%。(摘自《经济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 日报》1996年12月12日) 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170页) 济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金行业涌现出来的 律来加以说明,因

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只是资本家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 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

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倒推出成本计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划,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 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

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必须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 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

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中。(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确定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 1995年版,第170—171页) 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1993年到1998年济钢在请回答: 提取设备折旧率为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1倍的前提下,什么?为什么? 实现利润却由1.48亿元提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高到1.8亿元,增幅达21.6%。 么?结合你所学的 请回答: 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1)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邯钢”[答案要点]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价值规律要求

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

(2)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

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

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

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

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

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

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 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

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9.[材料]19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

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高出50%。从那时到现在,经

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试用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 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

(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 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表面现象时,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

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等。劳动力

价值的特点在于,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

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3)各国工资水平的差距,主要是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

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

争,对整个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

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

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10.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

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以及对策。 [答案要点]

(1)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

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从而影响社 会总产品的实现。

(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

为两大壁垒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

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

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 利进行。

(3)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市场需求组织

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

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11.[材料]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却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

据美国劳工部宣布,1992年5月份950万人失业,失业率达7.5%。

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 伴侣。 [答案要点]

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失业人数时多时少,但始终存在着失业现象。

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对人口过剩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相对过剩人

口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

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

然结果。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这必然造成两种对

立的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的供给在增多。两种趋

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又是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新阶段,这意味着(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 )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 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 A. 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A. 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1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 方式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

A.发展缓慢不稳定 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 C.发展迅速但不稳定 D.时而削弱,时而发展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 A.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 “企业联合” D.“参与制”

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2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2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 C.扩大丁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2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2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 A. 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2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3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C 4.D 5.C 6.D 7.C 8.A 9.C 10.B 11.C 12.C 13.B 14.C 15.B 16. B 17.D 18.D 19.B 20.C 21.B 22.D 23.C 24.D

25.D 26.D 27.A 28.C 29.B 30.D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 )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营企业 B.国私合营企业

C.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调节经济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 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 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8.垄断价格是( )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C. 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9.垄断利润是( )

A. 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 有( )

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 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 11.垄断形成的原因( )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12.垄断竞争的特点( )

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 13.垄断价格( )

A.完全是人为定价 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 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 D.违背了价值规律 1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 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15.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

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16.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 部分价值

1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 )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 D.资本日益社会化 18.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 )

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16.ABCD 17.ABD 18.ABCD 19.ABCD 19.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20.ABCD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21.ACD 22.ABCD 23.ABD 24.ABD B.为商品输出开路 25.ABCD 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26.AB 27.BCD 28.ABCD 29.ABCD 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30.ACD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 三、辨析题 A. 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1.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答案要点] 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此观点正确。(1)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促进银行资本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的集中和垄断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公司既有大量闲置资本为大银行提供充足存款来源,( ) 又能获得大银行的贷 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 大银行能筹集大量货币资本,迅速增强实力,加剧兼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 并中小银行,走向垄 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 (2)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通过股权结合、人事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 结合的途径相互渗透

2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合为一种新型资本,即金融资本。 策调整包括( ) 2.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部分国有化 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C.实行职工持股 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答案要点] 作 此观点错误。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23.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件的制约。 ( ) 虽与价值有较大偏离,但从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 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数

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在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而且,垄整的表现 断价格制定仍会受到

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 需求、供给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产品价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 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 轴心。 意义 3.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2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答案要点] 包括( ) 此观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出现的一种现象,是 C.七十七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 是由于( ) 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 C.资本输出的需要 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26.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程。早在150多年前,马克 ( ) 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地方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 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 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 互相依赖所代替”的趋势。 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27.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 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都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发展。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4.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2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 A. 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 发展 变化。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答案要点] 式 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式 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的2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巨额垄断资本仍由掌握股 ( )

票控制额的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因此,资本主义私

A.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

有制的性质不会发生质的

主义所代替

变化。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5.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产无政府状态。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要点]

3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 )

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计划是建立在私营企业有

A. 长期的历史过程 B.隐蔽的历史过程

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之

C.曲折的历史过程 D.复杂的历史过程

上的,公司决策所依据的还是利润率,而不是国家计

[多项选择题答案]

划。国家计划对私营公司没

1.ABC 2.ABCD 3.ABCD 4.ABD

有行政约束力。虽然国家可以运用经济杠杆把私营公

5.AD

司引导到国家计划的轨道

6.ABCD 7.ABCD 8.ABD 9.ABD

上来,而且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没有改

10.ABD

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经济

11.ABCD 12.ABCD 13.BC 14.ABCD

基础,不能改变私人资本追求高额利润这一经济运行

15.ABD

的根本目的,因此就不可能

从根本上解决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无政府状态。 6.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

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替代,这是社

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历史规律。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表明了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从产生、形成和发展以至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充满着两种经济制度的对

立和比较,但最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四、材料分析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

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

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

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

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

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

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

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 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

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

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根据刘峰 靳立新:《微软垄断始末》,《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1月17日整理) 请回答: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 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答案要点]

(1)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

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商品生产和

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

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第二,

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

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

和流动。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

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如

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

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

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

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

方式。

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1]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

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

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据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

而发展中国家为9.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材料2]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十多年里,美国

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

人,有效地抵销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

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

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摘自《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

[材料3]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

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年第8期)

[材料4]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

收入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

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9月7日) [答案要点]

(1)经济全球化使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

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着世界

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发达国家在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

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就从国际资本流动

中获得巨大收益。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

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

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 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 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

中包括西尔斯一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

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

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

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

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

“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

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

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

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

到的就越多。(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社会文献出版社1999 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答案要点]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

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

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

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 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

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

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

(3)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

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

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

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国有化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就已产生。当时如矿山、港口

河道、铁路、公路等私人资本难以经营的企业和设施就已部分地转归国家所有

到了帝国主义时期,国有化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

化大多是在战争和经济危机期间发展得较快;一旦战争结束,经济危机过去,国

有化企业就会大大收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国有化有了长足

发展,通过国有化扩大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发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实行国有化的主要方法是资本主义国家高价

买私人企业的产权,或由国家向私人企业投资。其形式主要有:国营、国有私 和公私合营等。

[材料2]20世纪80年代,法国工业国有化的程度达到了40%,意大利 35%,奥地利为28%,联邦德国为21%,英国为11%。 [材料3]1982年,法国推行国有化涉及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之外,还包括

电子、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以及纺织、造纸、建材等制造行业,甚至深入到航

空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

钢铁行业的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电讯、铁路运输、烟草以

及煤气生产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至高达100%;在基础化学、人造纤维、

有色金属等行业,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超过了50%。 请回答: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出现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调整的实质。

[答案要点]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新的变化,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

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

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 制权。

(2)国有制的性质随国家的性质而定。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

资本,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它决定国家这个上层建筑只能

是资产阶级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由于这种性质的国家实行国有化,占有生产

力,毫无疑问仍旧是资本主义所有制。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国有制企业的工人,虽不再受雇于和隶属于某一个别的或集团的资本家,但受雇 于资产阶级的国家和国有企业。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A. 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 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 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

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 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

是( ) 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

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利的规律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主 律 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会主义的是( )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A. 马克思 B.恩格斯 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C.列宁 D.斯大林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必然灭亡的命运 A.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态之间的矛盾 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命斗争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D.国家政权问题 进入社会主义,其根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本原因是由于( ) 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D.农民问题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的是( ) 革命的物质前提 A. 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起来 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 [单项选择题答案]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1.C 2.B 3.B 4.A 5.C 6.C 7.D 8.A 战线 9.B 10.D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1.C 12.C t3.B 14.D 15.D 16.A 17.D 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18.B 19.D ( ) 20.D 21.B 22.C·23.A 24.D 25.B 26.C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27.A 28.A 问题 29.A 30.A 31.C 32.B 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二、多项选择题 问题 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 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C.奥地利 D.匈牙利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 想社会主义 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击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济学 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2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的建立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胜利.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4.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A. 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C.实践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有制为主体 会的助产婆”,这说 B.按劳分配 明( )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式 献是( ) 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同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C. 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的理论 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 )

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 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 作用的必然结果

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13.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 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 A. 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 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 ( )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 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 有(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文化斗争 D.思想斗争. 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

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A. 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 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 的革命( )

A.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

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

A.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 条件

2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

A. 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

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

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

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 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 革命到底的阶级

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3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32.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3.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 )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34.社会主义民主是(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 因为(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 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D 2.AC 3.CD 4.BD 5.ABCD 6.ABC 7.ABD 8.ABCD

9.BCD 10. ABC 11. ABD 12. ABCD 13. ABCD 14. ABC

15.ABCD 16. BCD 17. AB 18. ABCD 19. ABCD 20. ABC 21.AD 22.ABC 23.ABCD 24.ABD 25.BCD 26.BC 27.CD

28.BCD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 33.ABCD 34.ABCD 35.ABCD 三、辨析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

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

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

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

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

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盾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

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

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实非常强调无产阶级必然通过暴力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这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

争取自由的革命几乎都

给予了无情镇压。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合法斗争的

权利。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排除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统治权的可 能,哇。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 试验。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

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

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

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

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第二,在对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态度上,科学社

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具有其自身难以

克服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

的总趋势。而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目标,逐步发展为

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进而把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选

项中排除出去,最后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 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既非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因为它继承了社会主义

的一些价值目标;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不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

物论,不承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

如在提倡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经验,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

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它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在我国不能 搞这种试验。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

程是会发生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这一

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唯一的出路是把生产资料的私人资

本主义占有形式变为公有的,即社会主义的占有形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要实现的客观规律。 20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

的,富有预见性。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

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

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

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

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

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奋斗。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

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 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 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但是,不管出现多大曲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 折,由社会规律所决定的 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发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漫长、曲折的斗争过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并 ([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最终得到实现。 林、石云霞主编:《马克 5.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 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 主义的失败。 页) [答案要点] 请回答:

此观点正确。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 (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中也发生过许多曲折,甚至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参考答案] 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搀 (1)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原因是:放弃了主义思想中一个首 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 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 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 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 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 的历史悲剧。 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 而只是社会主义在探 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索中遇到的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 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 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 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 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方向发展。”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 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 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础,创造着条件。由此可以看 四、材料分析题 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1.[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 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 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 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 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 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 放,使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 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 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化。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材料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 思发现了人类历史 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品面向社会的需要。但生产 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 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 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 阶级对立。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 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 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用社会主义代替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 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 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在资 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恩 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 页) 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材料3]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 些“客观”的条件的 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 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 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 移的必然趋势。

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段。 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学。它还是另一种暴 自由,文明和谐,促进人的全

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社会主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 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

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 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

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

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 革。”(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会主义》下卷,海南出版 (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社2004年版) 会发展中的能动作 [材料2]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 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 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 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 的过程。 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2.[材料1]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 中指出:“不成熟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自《世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 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 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 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材料3]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 并没有放弃对社会

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 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

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 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

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 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 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马克思恩格1990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 1995年版,第724页) 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不论以什么名[材料2]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义——在资本主义存在的 的出路。它既不会阐 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以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 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 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 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1995年版,第313页) 如敝屣,那就是只见树木, 请回答: 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 (2)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参考答案] 第683页) (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结合上面材料,回答两个问题: 思潮,是历史上进步 (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历史局限性(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在于: [参考答案]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1)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 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 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 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可观的历史成就: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 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会的现实道路。 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 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 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2)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的贡献。不仅如此,这个胜 和剩余价值学说,揭 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济原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 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所 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依靠的力量和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由于这两个的推进,在东欧出现了一 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 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组成了以苏联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

3.[材料1] 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有这些,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到斯大林逝世为止, 界进步事业的发展。而在

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所有这些成就中,也都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当时条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 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

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其次,苏联模式又是存在严重弊病的社会主义模式。 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 虽然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并存,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苏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 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 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走。在外部面临帝国主义 的工业强国”。“西方几 国家包围的情况下,如何让社会主义生根发芽,应该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说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 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 首要问题。因此,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他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只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 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依据,或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从

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立场都是 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也会发生曲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表

明,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

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有的甚至要经历反复多次的复辟、危机和失败,而后才能站住脚。社

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应当明确,承认社会主义的发展

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

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必然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

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 A. 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矛盾已经激化,无产阶级

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革命已经付诸实践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和缺义认为( ) 关系的主人 陷就日益暴露出来。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8.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 [答案要点]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A.奴隶社会 此观点正确。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B.封建社会 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 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C. 资本主义社会 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 D.社会主义社会 部世界;自由王国指人在认 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9.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远大理想”是指( )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 A.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获得绝对自由 外部世界。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 13.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A.奴隶社会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状态。人类真正进入自由王 B.封建社会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国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C.资本主义社会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都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 D.共产主义社会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国发展的历史。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是一个无1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限的过程。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B.两种不同的选择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别;另一方面,进入自由王国所需的条件是在必然王D.两种不同的理想 12.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国中积累起来的,表现为在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 的有( ) 必然王国中劳动时间不断缩减,自由时间不断增加。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A. 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自由时间不断增加且得到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合理的享用,人们在日益增加的自由时间中全面而自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由的发展,是进入共产主义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目的 社会的基本条件。 系主人的状态 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答案] 1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 [答案要点] 1.D 2.B 3.A 4.A 5.B 6.D 7.C 8.C A. 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此观点不全面。社会发展主要指经济、政治、文化的9.D 10.D 11.D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发展,其成果表现为社 12.A 13.D 14.A 15.D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二、多项选择题 D.有其历史局限性 是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人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们的社会关系不断进化的过程。促进社会发展是社会A. 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主义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但却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的目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是要实现人和社会的共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1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 四、材料分析题 的方法区别在 A.共产主义渺茫论 1.[材料1)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于( )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完整、最周密、内容最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 节的描绘 [多项选择题答案] 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1.ABCD 2.ABC 3.ACD 4.BCD 5.ABCD 展。(《列宁选集》第3卷, 无法知道的事情 6.ABCD 7.BCD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8.ABCD 9.CD 10.ABC 11.ABCD 12.BCD [材料2]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3.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 13.BCD 14.ABCD 期未来,而只是想通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15.BD 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三、辨析题 47卷,人民出版社2004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年版,第64页)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答案要点] [材料3]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此观点正确。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上做些什么,这当然 “三大差别”有( ) 中对空想社会主义的 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历史意义做出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空历史环境。(《马克思恩格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想社会主义理论在历史上 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空想社[材料4]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会主义存在着严重缺陷:第 使人类社会的生产

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 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的规律和资本主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A. 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义雇佣劳动的本质,他们是 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 D.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从道德情感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第二,空想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社会主义不承认无产阶级是 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变革资本主义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力量,宣扬天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列宁选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才论和唯心史观;第三,空想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史进程( ) 社会主义不懂得阶级斗争的意义,否认暴力革命的必1995年版,第197~198页) A. 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要性,因而无法找到变革社 [材料5]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会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无产阶级和资产这个过程是长期的, 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无产 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阶级尚未觉悟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 7.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 判具有解放人们的思想、启 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发人们的觉悟的积极作用。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这些问题的材料。(《列宁

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

(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反对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主观愿望出发,详而又详地

预测未来社会,他们只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

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社会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现在的美好愿望和具体计划都不能对未来社会

有任何作用,我们现在的实践活动是通向未来世界的,但进入理想社会需要我们 长期的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条件。

2.[材料1]法国前总理若斯潘认为,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

也就不再可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

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 [材料2]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类屈从于经济,它腐蚀了人类关系,破坏了社会

基础,产生了道德真空,在那里,除了个人的欲望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人类

不适应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没完没了地提高生产率,机器和产品可以变得越

来越便宜,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效率的提高导致失业时,人类的生

活就会变得绝望起来,他们只能靠福利和犯罪生存。社会主义者就是要提醒世

界,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不能为了经济目的而牺牲任何人。这

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正是社会主义所主张和关心的。([英]埃里克,霍布斯鲍 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

[材料3]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比过去更好的社会,而是像社会主义者一贯坚

持的那样,需要的是一个与现状不同的社会,这一社会不仅能使人性从不受控制

的生产中制度中得到拯救,还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价值,不仅舒适,还有尊严。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 实》1998年第2期) 请回答

(1)上述外国学者主要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弊病? (2)社会主义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世界性挑战? [答案要点]

(1)上述外国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过分注

重物质生产和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普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主要弊病。

(2)21世纪,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悬殊、普通人的权利等方面问题

的挑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展开了竞争。为了迎接挑

战,大多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选

择的应对21世纪世界性挑战的具体道路。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矛盾已经激化,无产阶级

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革命已经付诸实践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和缺义认为( ) 关系的主人 陷就日益暴露出来。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8.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 [答案要点]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A.奴隶社会 此观点正确。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B.封建社会 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 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C. 资本主义社会 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 D.社会主义社会 部世界;自由王国指人在认 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9.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远大理想”是指( )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 A.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获得绝对自由 外部世界。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 13.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A.奴隶社会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状态。人类真正进入自由王 B.封建社会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国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C.资本主义社会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都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 D.共产主义社会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国发展的历史。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是一个无1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限的过程。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B.两种不同的选择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别;另一方面,进入自由王国所需的条件是在必然王D.两种不同的理想 12.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国中积累起来的,表现为在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 的有( ) 必然王国中劳动时间不断缩减,自由时间不断增加。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A. 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自由时间不断增加且得到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合理的享用,人们在日益增加的自由时间中全面而自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由的发展,是进入共产主义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目的 社会的基本条件。 系主人的状态 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答案] 1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 [答案要点] 1.D 2.B 3.A 4.A 5.B 6.D 7.C 8.C A. 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此观点不全面。社会发展主要指经济、政治、文化的9.D 10.D 11.D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发展,其成果表现为社 12.A 13.D 14.A 15.D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二、多项选择题 D.有其历史局限性 是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人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们的社会关系不断进化的过程。促进社会发展是社会A. 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主义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但却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的目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是要实现人和社会的共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1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 四、材料分析题 的方法区别在 A.共产主义渺茫论 1.[材料1)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于( )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完整、最周密、内容最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 节的描绘 [多项选择题答案] 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1.ABCD 2.ABC 3.ACD 4.BCD 5.ABCD 展。(《列宁选集》第3卷, 无法知道的事情 6.ABCD 7.BCD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8.ABCD 9.CD 10.ABC 11.ABCD 12.BCD [材料2]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3.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 13.BCD 14.ABCD 期未来,而只是想通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15.BD 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三、辨析题 47卷,人民出版社2004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年版,第64页)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答案要点] [材料3]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此观点正确。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上做些什么,这当然 “三大差别”有( ) 中对空想社会主义的 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历史意义做出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空历史环境。(《马克思恩格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想社会主义理论在历史上 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空想社[材料4]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会主义存在着严重缺陷:第 使人类社会的生产

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 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的规律和资本主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A. 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义雇佣劳动的本质,他们是 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 D.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从道德情感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第二,空想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社会主义不承认无产阶级是 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变革资本主义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力量,宣扬天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列宁选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才论和唯心史观;第三,空想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史进程( ) 社会主义不懂得阶级斗争的意义,否认暴力革命的必1995年版,第197~198页) A. 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要性,因而无法找到变革社 [材料5]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会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无产阶级和资产这个过程是长期的, 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无产 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阶级尚未觉悟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 7.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 判具有解放人们的思想、启 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发人们的觉悟的积极作用。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这些问题的材料。(《列宁

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

(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反对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主观愿望出发,详而又详地

预测未来社会,他们只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

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社会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现在的美好愿望和具体计划都不能对未来社会

有任何作用,我们现在的实践活动是通向未来世界的,但进入理想社会需要我们 长期的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条件。

2.[材料1]法国前总理若斯潘认为,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

也就不再可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

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 [材料2]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类屈从于经济,它腐蚀了人类关系,破坏了社会

基础,产生了道德真空,在那里,除了个人的欲望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人类

不适应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没完没了地提高生产率,机器和产品可以变得越

来越便宜,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效率的提高导致失业时,人类的生

活就会变得绝望起来,他们只能靠福利和犯罪生存。社会主义者就是要提醒世

界,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不能为了经济目的而牺牲任何人。这

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正是社会主义所主张和关心的。([英]埃里克,霍布斯鲍 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

[材料3]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比过去更好的社会,而是像社会主义者一贯坚

持的那样,需要的是一个与现状不同的社会,这一社会不仅能使人性从不受控制

的生产中制度中得到拯救,还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价值,不仅舒适,还有尊严。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 实》1998年第2期) 请回答

(1)上述外国学者主要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弊病? (2)社会主义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世界性挑战? [答案要点]

(1)上述外国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过分注

重物质生产和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普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主要弊病。

(2)21世纪,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悬殊、普通人的权利等方面问题

的挑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展开了竞争。为了迎接挑

战,大多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选

择的应对21世纪世界性挑战的具体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cc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