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冷漠类型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03 08: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 要: 道德冷漠的类型包括个体冷漠、群体冷漠及社会冷漠,是从个体冷漠到群体冷漠再到社会冷漠蔓延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分析道德冷漠的不同类型,明确道德冷漠不同类型在心理及道德层面的不同表现,将有利于遏制道德冷漠的蔓延。

关键词:道德冷漠 类型 分析

中图分类号:b82 - 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373-01 一、道德冷漠类型中的个体冷漠

个体是构成社会存在的生命实体,社会是所有个体以群体方式存在的抽象实存体。研究道德冷漠的类型首先不能忽视作为现实存在的个体的冷漠,道德冷漠先于个体冷漠开始。所谓个体冷漠是指生活于一定社会中的个体行为者作为主体在特定的道德情境中,当遇到他人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出现的困难或危机的时候,在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前提下,表现为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并未采取积极行动。个体冷漠的具体表现如下: 1.个体视他人为陌生人,对他人缺乏应有的道德关怀

“陌生人充斥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1]陌生人社会削弱道德他律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常处于一种陌生状态,因此很难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对他人缺乏应有的道德关怀。因此,在社会中如行为主体在面对他人困难和危机之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冷静与迟疑。

2.个体对自我行为缺乏严格要求,凡事以利益追逐为目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然而,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缺乏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并没有做到反求诸己,善待万物,而是在违背公序良俗的同时以追求自我利益为目的。凡事个体考虑的只是如幸福、享乐、满足等。法国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曾说:“幸福凌驾于道德命令之上,享乐凌驾于禁忌之上,诱惑凌驾于约束之上。”[3] 3.个体对道德采取放纵态度,主动逃避道德责任

个体道德放纵即被组织赋予了一定的道德豁免权,道德意识淡薄,行为肆无忌惮,甚至逃避道德责任。艾克曼是组织实施大屠杀的纳粹军官,从事了驱逐和残害犹太人的整个过程。他认为作为一名公民,他所做的是符合国家法律的。作为一名军官,他只是服从上级命令。因此,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过错。艾克曼的行为体现了一种道德放纵,是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很多道德冷漠的个体“视他人善举为怪诞;置他人危难而不顾;对不义之恶缺少起码的正义感和义务感;对他人之难失却同情,甚至反唇相讥。”[4]这是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缺乏必要的道德觉悟的一种表现。 二、道德冷漠类型中的群体冷漠

群体冷漠是由每个个体冷漠所构成,是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一种道德冷漠现象。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集体性坐视不救”,这是紧急情况下群体冷漠的行为。具体表现如下: 1.群体冷漠是一种习以为常的道德麻木 《礼记?王制》中记载:“刑人与市,与众弃之”,[5]即在闹市中对犯人执行死刑,之后弃尸于街头,目的是杀一儆百、震慑人心。但久而久之,百姓却麻木起来,对他人的苦难和处境表现出无动于衷。现代社会,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同情疲劳也会产生群体道德上的麻木,网络媒体的本意是通过灾难来唤起人们同情,但实际却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消极效果。

2.群体冷漠是从众心理导致的结果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常情况下,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强、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等,易于产生从众行为。社会上每个人对所发生的事件都会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并且给予相应的行为,但当他人在场时,行为个体往往就会把自己的言行同他人做比较,谨小慎微防止出现尴尬的局面,当他

人不采取行动时,行为主体个人便会受他人影响,模仿他人,保持与他人一致,最后达到从众的目的。

3.群体冷漠是道德责任分散的集中表现

群体中易存在责任分散心理。群体冷漠在道德层面的直接表现是道德责任的分散。美国思想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在其《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中》描述,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比个人更难克服自我中心主义,群体缺乏理性引导并且控制冲动,群体缺乏自我超越能力,并不能理解他人的需要。“群体本能冲动的难以克服特性与凝聚社会理性力量之间的矛盾存在,使群体道德低于个体的道德。”[6] 三、道德冷漠类型中的社会冷漠

社会冷漠由群体冷漠所致,是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一种道德冷漠现象。社会是所有个体以群体方式存在的抽象实存体。个体冷漠导致群体冷漠,群体冷漠必然会形成整个社会的冷漠。具体表现如下:

1.社会道德调控弱化,道德氛围遭破坏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若一个社会正常的公共生活没有建立,那么理智、相互尊重、公共交流与讨论都无法形成,人们看似团结的背后是一盘散沙,群体间互不关心、相互敌视、相互仇恨、相互冷漠。涂尔干认为:“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道德正在经历危机和磨难。这种变化的其速度之快、比例之大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旧道德逐渐失去了影响力,新的道德还没有形成,人们的信仰也陷入了混乱的状态。”[7]据北京晚报报道,2013年1月26日,住在北京东城区景泰东里4号楼的一对母子已有近两年没在小区露面。结果这对母子的尸体在其家中被发现,母子两人均已死去多时。可是邻里却没有一人及时发现此母女的情况。这也是社会冷漠的具体表现。 2.社会支持软弱

社会冷漠是社会支持软弱的表现。社会支持包括制度支持和舆论支持两个方面。从制度支持方面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和舆论监督机制对弘扬助人行为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些见义勇为者在遇到他人或者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出现的困难和危机时,他们在实施救助之后,不但没有被奖励,反而要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另外,舆论监督机制的健全也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对见义勇为行为具有强大的社会推动力。而现实生活中,对互帮互助、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等行为宣传不够,同时,缺乏对见义不为、麻木不仁旁观者的鞭笞。部分媒体仅热衷于娱乐生活所带来的兴奋刺激或者荒诞不经的奇闻轶事等,他们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忘了所应承担的弘扬社会正气、揭露低俗丑恶的社会道德责任,这也是产生社会冷漠的原因之一。 3.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

网络媒体已越来越多的成为广大人民所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品。它在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接收大量的信息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虚无与不现实,以至于整个社会变得异常的冷漠。信息网络置交往主体于虚拟空间,改变了物理空间环境,随着网络的逐渐大众化,人与人之间现实存在的依赖关系被网络依赖关系所代替,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而间接的交往增多。这往往会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的道德心理障碍,人际关系疏远,社会冷漠出现。

总之,依据道德冷漠主体不同,把道德冷漠划分为个体道德冷漠、群体道德冷漠及普遍性的社会道德冷漠三种主要类型。道德冷漠一般是从个体冷漠到群体冷漠再到普遍性的社会冷漠蔓延,其是一个社会个体相互影响、感染、蔓延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危害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防范与矫治这种冷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bf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