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笔记第十章 病因和因果推断

更新时间:2024-05-05 11: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章 病因和因果推断 一、病因

(一)概念: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二)病因模型

1、生态学 :①流行病学三角②轮状模型(简明,整体性强,但失之于笼统。) 2、疾病因素模型: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在病因分类上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3、病因网模型(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能很好地阐述复杂的因果关系。) (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局限性:要放弃因果决定论的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概念)

1、充分而且必要病因:传统因果观,几乎不存在

2、必要但不充分病因:传染病中的病原体,维生素缺乏症中的维生素不足 3、充分但不必要病因:致死量的毒物,实际上也不存在 4、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吸烟与肺癌

二、病因推断

(一)逻辑方法(归纳推理法)

1、假设演绎法:描述性研究,形成病因假设 (1)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E(演绎推理)

(2)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成立(归纳推理)

如果假设H而且条件C,则证据E;如果证据E不成立,所以假设H或(和)条件C不成立,而不是否定假设H。

2、Mill准则(对于观察性研究或非确定性条件,需要控制混杂或作概率性推广) (1)求同法(必要条件):病例中A——都有a因素 (2)求异法(充分条件):对照组中非A——没有a因素 (3)同异并用法(必要且充分条件)

(4)共变法:求同法的特例,剂量-反应关系 (5)剩余法:求异法的特例 (二)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 偶然关联(随机误差) 关联 非因果关联(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 有统计学意义关联 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 因果关联(有时间先后) 直接因果关联(直接病因) 1、关联的时间顺序(前因后果)

实验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和生态学时间序列研究〉横断面研究 对于慢性病,考虑病因X和疾病Y的时间间隔。 2、关联的强度

(1)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就越大。强关联可能由混杂引起,弱关联可能由偏倚引起。总之,有时间先后的统计关联说明怀疑病因可能为危险因素,而关联强度越大,是偏倚的可能性就越小。 (2)测定①比值比OR,相对危险度RR,预防分数PR或功效比例 ②剂量反应关系 ③生态学相关

3、关联的可重复性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4、关联的合理性

当时科技发展水平以及评价者知识背景和能力的考察。 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一般而言,在因果论证强度上,实验性研究大于观察性研究,有对照的研究大于无对照的研究,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大于以群组为分析单位的研究。

* 一个因果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第1、2条标准(前因后果,关联强度),第3、4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第5条标准(论证强度)决定了因果关联结论的把握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bf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