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九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练(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09 17:41: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练

1.(2019·湖北元月高考模拟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引用“文人之笔、劝善惩恶”鼓励文艺工作者用文艺温暖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惩恶扬善”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请从《边城》《红楼梦》《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该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惩恶”或“扬善”的意图。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及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题干是“从《边城》《红楼梦》《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该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惩恶’或‘扬善’的意图”。首先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或一篇小说,选该小说中自己最熟悉的人物,结合这个人物的事情,从这个人物的身上看作品惩恶或扬善的意图。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任选一部或一篇“惩恶或扬善的意图”。选择好作品后,回答本题分三步走:首先要叙述小说中人物惩恶或者扬善的表现,然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指出惩恶或扬善的意图。注意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如:选择《边城》这部小说,可以抓住小说中淳朴善良、热情助人的湘西人来谈湘西人身上的美好人性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如翠翠天真清纯,傩送真诚热心,爷爷倔强朴实。

答案:(示例一)《边城》里描写了一群淳朴善良、热情助人的湘西人。翠翠天真、清纯,傩送真诚、热心,爷爷倔强、朴实,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美好的光辉。作者通过这些形象,讴歌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示例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蔑视封建礼教,对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情深意痴,对身为奴仆的晴雯无私关爱,对底层百姓充满同情和怜悯。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歌颂了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可贵。

(示例三)《呐喊》中的小说《阿Q正传》,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 自尊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总能在精神上获胜。鲁迅写作这篇小说,意在揭示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2.(2019·河南六市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6分)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会有新的事物不断产生。当第一艘汽船(蒸汽机船)被发明的时

候,它的续航能力非常差,所以当时帆船主都认为,根本就不需要在汽船上花力气;当互联网出现的时候,它传播信息的能力相当强,所以一些人认为,通过网络就可以习得很多知识,没有到校求学的必要了。

当今世界,新生事物更是层出不穷,类似上述现象也并不鲜见。那么,我们应怎样看待新生事物呢?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表述严谨,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汽船出现,没有引起重视”“互联网出现,过于乐观”可知,谈论看法时应持辩证的观点,对“新生事物”要辩证地看待,要理智清醒,既不要过于悲观,也不要过于乐观。

答案:(示例)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或过于悲观,也不能反应过度,过于乐观;应保持应有的理智和清醒,通过理性分析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

3.(2019·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2018年,适逢苏轼981周年诞辰,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孩子们在晨读时间吟诵苏轼的诗词,临摹苏轼的书法和画作,跟着《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康震老师一起品读苏轼作品,观看纪录片《苏东坡》……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孩子们也产生了很多想法。利用假期,这些孩子自愿组成小组,以苏轼为主题进行研究,完成了23份研究报告,主题涉及“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等。连《人民日报》都惊呼:“厉害了,祖国的花朵!”

有人认为此举可大力推广,有人则认为不然。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此举”指的是学校针对苏轼采取的教学形式,答题时,既可以赞同这种教学形式,也可以反对这种教学形式,先明确观点,再讲明理由。若赞同,可从教学形式的丰富性、传统文化、学生发展等角度分析;若反对,可从功利性、评价标准、儿童创造力等角度分析。

答案:(示例一)赞同。①这样做,丰富了诗词的教学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既学习了苏轼的诗词,又传承了传统文化,是一种教育创新;③大数据分析苏轼,且各个学科之间融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示例二)反对。①这样做,无异于拔苗助长;②从苏轼喜欢的风景等入手研究,可能会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③用现代视角解读苏轼,多了几分功利,少了几许古风。

4.(2019·安徽六安第一中学第五次月考)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画面形象的内在含义,请为它们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示例

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一:17:35,天色昏暗,秋风瑟瑟,秋雨潇潇,校门口栅栏外站满了等待孩子的家长。

画外音一:

画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

画外音二:

解析:题目要求仿照示例,为另外两个画面分别设计画外音。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示例,画面是一个女孩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进“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可以看出女孩的举动是在提供便利的良善举动感召下而有的一种自觉行为,所以配的画外音是“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然后分别分析画面一、二。画面一是傍晚在风雨中等候孩子的家长,考生应围绕“感恩”“亲情”“父爱母爱”等来设计画外音。画面二是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逆着人们跑向救灾前线,考生应围绕其身份从“爱民”“使命”“责任”“勇敢”等来设计画外音。还要注意题目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可使用我们熟悉的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

答案:(示例)画外音一:感谢父母,陪我们走过风雨;感谢父母,给我们送来温暖;感谢父母,为我们筑起温馨的港湾。

画外音二: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却义无反顾;他们也有家人朋友,却无惧无畏。

5.(江西省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请根据以下内容按要求拟写一则短信,表达要准确、连贯、得体,不超过90字。(6分)

张先生从网上购买了一件衣服,收到后在试穿时,发现衣服不合身,经过仔细核查发现衣服的尺码与自己购买时所下订单不符。他发短信告知了店家此事,并要求予以解决。

请你根据以上情况,以网店卖家的身份,发一则短信给张先生,妥善处理这件事。若涉及地址、姓名等个人信息,请以××代替。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阅读题目可知,短信是网店卖家发给张先生的,短信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寄错衣服问题的解决办法,那么在短信中既要向买家张先生表达歉意,又要表明会寄出正确尺码的衣服。同时也要请张先生把错误尺码的衣服寄回,且表明自己会承担费用。注意,在短信中要附上卖家的地址,且不要超出所要求的字数。

答案:亲爱的张先生,由于我们的失误,您购买到的衣服尺码出现了错误,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正确尺码的衣服已寄出,烦请您在收到后将错误尺码的衣服寄回,地址是××,邮资由我们承担。

6.(山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中学要举办一次“中国古典诗歌朗诵大会”。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两则宣传语。要求:主题明确,句式为对偶句。(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宣传语的要求:主题明确,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有鼓动性。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体的活动形式是朗诵中国古典诗歌,所以所拟宣传语要紧紧围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诗歌”。另外,此题已经给出明确的句式要求——对偶句,这就要求在提炼出关键词,如“中华文化”“中华诗词”后,用对偶句进行串联。

答案: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品味诗词魅力,传承中华文化。

7.(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某中学将为高三学子举办主题为“青春、成长、感恩、责任”的“成人礼”活动,活动最后环节为“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请你为这一环节写一段主持词。要求;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本题考查串台词的写作。拟写“成人礼”串台词,一要紧扣活动主题“青春、成长、感恩、责任”;二要注意活动对象,即中学生;三要注意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四要注意巧妙串联活动环节“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

答案:同学们,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们翻开了人生全新的一页。告别浮躁、懵懂,迎来沉稳、睿智;告别空想、迷茫,迎来充实、坚定。让我们铭记师长恩,跨过成人门,肩负

天下任,开启远航梦。

8.(2019年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下面文段中有三处自相矛盾,请参照例句,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6分)

近地面的臭氧,是由挥发性有机物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鉴于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源头——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煤炭燃烧等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所以普通民众采取任何防护措施都是无效的,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避免接触。臭氧以气态为主,只是戴口罩,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人,尽量远离公路、化工厂等产生臭氧的地方;如果外出,戴上口罩就行。同时,政府采取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提高汽车排放标准等措施,能快速消除近地面的臭氧污染源,使空气变得清洁。

例句:“普通民众采取任何防护措施都是无效的”与“唯一有效的措施”自相矛盾。

答: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断的能力。寻找文段中自相矛盾的说法,只需找出前后文在表达上的矛盾之处即可。如前文说污染源“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后文又说“能快速消除”,显然前后矛盾。作答时注意句式要与所给的例句大体一致。

答案:①“只是戴口罩,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与“如果外出,戴上口罩就行”自相矛盾。②“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与“能快速消除近地面的臭氧污染源”自相矛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b5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