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福州十六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8 12: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福建省福州十六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32分,均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

1.(2分)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B.

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变均匀

C.

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

D.

倒置装满水的玻璃杯后纸片不掉下

2.(2分)王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3.(2分)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

第1页(共45页)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4.(2分)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160mm B.福州11月份的平均气温约30℃ C.家用电扇功率约800W

D.中学生跑完50m所用的时间约7s

5.(2分)戴着眼镜喝开水时,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汽化

B.只有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6.(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 B. C.

D.

7.(2分)在班上开展“生活处处有物理”的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设备.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锅内气体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低 C.不慎滴入几滴水到锅内热油中会发出“吱吱”声,这是发生了升华现象 D.用煤气炉煲汤,在沸腾时调大火焰能提高汤的温度 8.(2分)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小明妈妈经常边看电视边用湿抹布清洁电视机

第2页(共45页)

B.正在洗菜的小明发现电水壶中的水开了,立即去拔电源插头 C.不断开开关,直接更换不亮的电灯泡

D.发现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9.(2分)某市利用如图所示的“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身体柔韧性测试.测试者向前推动滑块,滑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仪器的示数就越大.某同学设计了四种电路(如图所示)模拟测试,并要求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表示数减小.其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10.(2分)图象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好方法,下列叙述中与图象不相符 的是( )

A.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C.物体吸收的热量与比热容的关系

D.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水的体积的关系

11.(2分)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3页(共45页)

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12.(2分)相等的拉力F,沿不同的方向拉同一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拉力F做功最快 B.甲图中的拉力F做功最少 C.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多

D.甲、乙、丙三种情况拉力F做功不相等

13.(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开关闭合后,滑片P向右移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

的示数变大 B.和

的比值变大

的示数变大 D.

的示数变大

14.(2分)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第4页(共45页)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15.(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8V恒定不变.(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滑片P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根据图象信息可知,下列错误的是( )

A.R0阻值是5Ω

B.电路的最小总功率是0.8W C.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12.8W D.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35Ω

16.(2分)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1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B.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第5页(共45页)

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小明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o=20g;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29g;

C.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m2= g;

D.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

小明同学的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没有必要的,请你帮他找出来,并帮他把必要的步骤正确排序.不必要的步骤是 ;正确操作步骤顺序为 (填字母代号)

32.(7分)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伏,电阻大约为10欧,电源电压为6伏.

(1)图甲中已有部分电路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都不亮.若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可以判断故障原因是 .

(3)故障排除后重新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 (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伏;

(4)小金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图象.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瓦.该图象不是直线,主要原因是 .

33.(2分)小东的爸爸买了一个玉制实心小工艺品,小东想知道它的密度是多少,于是他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和一盆清水,通过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小

第11页(共45页)

工艺品的密度,水的密度ρ水为已知.请你帮助小东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把工艺品系住;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工艺品在空气中的重力G1; ③ ;

(2)写出工艺品密度ρ的表达式(用实验所测物理量表示)ρ= .

第12页(共45页)

2016年福建省福州十六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2分,均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

1.(2分)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B.

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变均匀

C.

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

D.

倒置装满水的玻璃杯后纸片不掉下 【分析】(1)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4)覆杯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第13页(共45页)

【解答】解:A、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带上了电荷,可以吸引小纸屑,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错误;

B、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变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图中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正确;

D、倒置装满水的玻璃杯后纸片不掉下,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2分)王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

【解答】解: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知道: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长越难以振动,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2分)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

第14页(共45页)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分析】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解答】解: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过古诗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

4.(2分)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160mm B.福州11月份的平均气温约30℃ C.家用电扇功率约800W

D.中学生跑完50m所用的时间约7s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00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福州11月份气温就很低了,最高气温不超过30℃,平均气温更不可能达到30℃.故B不符合实际;

C、据实际情况可知,家用电扇的额定功率为50W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50m跑的时间一般在7s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第15页(共45页)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5.(2分)戴着眼镜喝开水时,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汽化

B.只有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分析】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答】解:开水的温度高,蒸发快,戴着眼镜喝开水时,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使镜片模糊,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6.(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 B. C.

D.

【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该现象就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解答】解:A、该电路中有电源,即通电后,磁场中的金属棒会受力运动,故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故该选项错误

B、在该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源,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

第16页(共45页)

流,故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即该选项正确;

C、该实验是著名的奥斯特实验,该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该选项错误;

D、该装置是用来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的实验装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涉及的内容有电流的磁效应、电动机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注意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装置的不同,前者外部没有电源,后者外部有电源.

7.(2分)在班上开展“生活处处有物理”的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设备.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锅内气体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低 C.不慎滴入几滴水到锅内热油中会发出“吱吱”声,这是发生了升华现象 D.用煤气炉煲汤,在沸腾时调大火焰能提高汤的温度

【分析】(1)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就说明了分子的运动;

(2)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就越高.

(3)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4)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扩散的结果;A正确;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故B错误; C、不慎滴入几滴水到锅内热油中会发出“吱吱”声,是水发生剧烈汽化现象时所发出的一种声音;故C错;

D、用煤气炉煲汤,在汤沸腾后,达到沸点,其温度不再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热学的多个知识点,运用分子运动论知识、汽化现象、液体

第17页(共45页)

沸腾的特点以及气压与沸点的关系等知识可做出选择.

8.(2分)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小明妈妈经常边看电视边用湿抹布清洁电视机

B.正在洗菜的小明发现电水壶中的水开了,立即去拔电源插头 C.不断开开关,直接更换不亮的电灯泡

D.发现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分析】(1)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发现有人触电或电引起的火灾,首先切断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 【解答】解:A、水属于电的良导体,用湿抹布擦拭带电的电视机,容易引起触电事故.故A错误;

B、正在洗菜的小明的手上有水,水是电的良导体,用湿手去拔电源插头时,容易引起触电事故.故B错误;

C、不断开开关,直接更换不亮的电灯泡,由于灯泡上带电,容易引起触电事故.故C错误;

D、发现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去灭火.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9.(2分)某市利用如图所示的“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身体柔韧性测试.测试者向前推动滑块,滑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仪器的示数就越大.某同学设计了四种电路(如图所示)模拟测试,并要求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表示数减小.其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第18页(共45页)

A. B. C. D.

【分析】先识别电路,然后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

A、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定值电阻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

B、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两端电压一定,由I=知,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B错误;

C、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两端电压减小;电源电压一定,所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故C错误.

D、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所以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明确电表的测量对象是解题的基础,熟练应用欧姆定律、串联分压原理来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图象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好方法,下列叙述中与图象不相符 的是( )

A.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第19页(共45页)

C.物体吸收的热量与比热容的关系

D.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水的体积的关系

【分析】该图象为正比例函数图象,然后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找出符合正比例关系的实验.

【解答】解:A、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因此与该图象符合; 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因此与图象符合;

C、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和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以及温度的变化值有关.故物体吸收的热量与比热容不成正比,故与该图象不符合

D、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水的体积的体积成正比,因此与图象符合; 故选C

【点评】用图象来表示一些物理规律,这在物理学习中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在考试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关键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11.(2分)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分析】铅笔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所受浮力都等于铅笔重,受浮力相等,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解:因为都是漂浮,铅笔所受浮力都等于铅笔重(浮力相等),所以A和B都错;

∵F浮=ρ液V排g∴ρ液=

第20页(共45页)

∴当F浮相同时,V排大的液体密度小,由图知甲V排的大,所以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小,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故C错,D正确. 故选D.

【点评】一、漂浮条件:F浮=G物;二、下端带橡皮泥的铅笔就是简易液体密度计,浸入体积大的液体密度小,浸入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

12.(2分)相等的拉力F,沿不同的方向拉同一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拉力F做功最快 B.甲图中的拉力F做功最少 C.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多

D.甲、乙、丙三种情况拉力F做功不相等

【分析】功的大小是物体所受的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因为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受力相同,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也相等,由此可得三种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多少;由不同表面的粗糙程度判断物体运动速度,可得物体运动的时间,从而比较做功的快慢. 【解答】解:

由题知:F甲=F乙=F丙;s甲=s乙=s丙;

由功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W甲=W乙=W丙,即三种情况下拉力F做功相等,故BCD错误;

由图甲水平面光滑,乙水平面粗糙,丙斜面粗糙且物体在F作用下向上运动,所以甲中物体拉动时速度最快,时间最少,由P=可知甲图中拉力F做功最快.故A正确. 故选A.

第21页(共45页)

【点评】本题考查做功和做功快慢的比较,牢记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且会灵活应用.

13.(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开关闭合后,滑片P向右移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

的示数变大 B.和

的比值变大

的示数变大 D.

的示数变大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结合R1的阻值可知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开关闭合后,滑片P向右移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D错误; 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

由R=可知,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R1的阻值,则V1与A的比值不变,故C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第22页(共45页)

14.(2分)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分析】本题的关键点是“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联系点是脚下的积雪被挤压变成冰层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ρSh列出关系式求解出积雪的密度.

【解答】解:设脚印的面积为S,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深度为h1,冰的密度为ρ冰,

脚印下积雪的质量为m雪=ρ雪V雪=ρ雪Sh,

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为m冰=ρ冰V冰=ρ冰S(h﹣h1), 根据m雪=m冰得:ρ雪Sh=ρ冰S(h﹣h1), 所以得:ρ雪=故选A.

【点评】本题中容易测量的物理量是积雪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与体积有关的脚印的面积不容易测而且在等式两边消去,以后解题利用这种技巧点,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

15.(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8V恒定不变.(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滑片P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根据图象信息可知,下列错误的是( )

ρ冰.

第23页(共45页)

A.R0阻值是5Ω

B.电路的最小总功率是0.8W C.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12.8W D.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35Ω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0和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表示数,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2)当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根据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0的阻值,进一步求出电源的电压,利用P=UI求出电路的最大、最小功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0和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大,

由乙图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小=0.2A,R两端的电压UR大=7V, 由I=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大=

=

=35Ω,故D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U0+UR大=I小R0+UR大=0.2A×R0+7V;

第24页(共45页)

(2)当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由乙图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1.6A, 则电源的电压: U=I大R0=1.6A×R0,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0.2A×R0+7V=1.6A×R0, 解得:R0=5Ω,故A正确;

则电源的电压U=I大R0=1.6A×5Ω=8V, 电路的最大总功率:

P大=UI大=8V×1.6A=12.8W,故C正确; 电路的最小总功率:

P小=UI小=8V×0.2A=1.6W,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有用的信息.

16.(2分)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1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第25页(共45页)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B.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分析】由滑轮组的结构可以看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s=3h.

(1)已知滑轮组绳子的段数n和拉力F拉,物体静止,设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F′,其关系为F拉=(F′+G动);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减去整个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F′;

(2)由F﹣t图象得出在2~3s内的拉力F,由v﹣t图象得出重物上升的速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利用P=Fv求拉力做功功率,知道拉力F和物重G大小,以及S与h的关系,利用效率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由F﹣t图象得出在1~2s内的拉力F,由h﹣t图象得出重物上升的高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利用W=Fs求此时拉力做功. 【解答】解:

(1)由图乙可知,在0~1s内,拉力F=30N.取动滑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到向下的重力G和G动,向上的支持力F支,及三根绳子向上的拉力F′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地面对重物的支持力F支=G﹣F′=G﹣3F拉+G动=100N﹣3×30N+G动=G动+10N;故A错误;

(2)由图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3=2.50m/s,拉力F3=40N, 因为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 所以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v3′=3v3=3×2.50m/s=7.5m/s, 拉力做功功率(总功率):

P总=F3V3′=40N×7.5m/s=300W,故C错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83.33%,故D错误;

第26页(共45页)

(3)在1~2s内,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 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s2=3h2=3×1.25m=3.75m, 拉力做的功:

W=F2S2=50N×3.75m=187.5J;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涉及到功、功率、机械效率、压强的计算,能从题目提供的图中得出每秒内的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作图题(共16分,每空1分,21题3分)

17.(4分)我国去年12月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正在太阳同步轨道上飞行,从它的观测数据获得的首批科研成果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 (1)以地球为参照物,则“悟空”探测卫星是 运动 的;

(2)当太阳光照射“悟空”探测卫星的太阳能帆板时,帆板把光能转化为 电 能,为卫星上的电器设备提供能源.地面控制站与探测卫星之间是通过 电磁波 来传递信息的;

(3)如果探测卫星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它将 匀速直线运动 .

【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2)太阳能电池板能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天宫一号”与地面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解答】解:(1)以地球为参照物,则“悟空”探测卫星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故是运动的;

(2)太阳能帆板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地面控制站与探测卫星之间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第27页(共45页)

(3)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探测卫星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则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运动;(2)电;电磁波;(3)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参照物判断探测卫星组合体的运动状态、能量的转化方向、信息的传递途径、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等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18.(3分)图甲是一种电热暖手宝,其主要参数如图乙所示.袋内通常用水来当吸热或放热的物质,因为水的 比热容 较大;使用前要先给其通电加热,如果在额定电压下加热10min,暖手宝内水的温度由原来的5℃上升至65℃,指示灯熄灭,则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2.52×105 J,电热暖手宝的发热效率为 84% .(C水=4.2×103J/(kg?℃)

【分析】(1)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知道水的质量、温度的变化,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W=Pt计算出消耗的电能,根据η=发热效率. 【解答】解:

(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电热水袋里面一般用水作储能物质;

(2)温度从5℃升高到65℃,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Q吸=cm△t=4.2×103J/(kg?℃)×1kg×(65℃﹣5℃)=2.52×105J; 消耗的电能:

第28页(共45页)

就可以求出电热水袋的

W=Pt=500W×10×60s=3×105J, 则该电热水袋的发热效率η=

=

=84%.

故答案为:比热容;2.52×105;84%.

【点评】本题由电热水袋入手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尤其是最后一问求发热袋的效率是解题的难点,关键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19.(4分)“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有一种“漂移”方法如下: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 不是 (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突然刹车,但汽车仍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汽车具有 惯性 .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急转弯,这是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 运动状态 .该过程中车胎温度升高,这主要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了车胎的内能. 【分析】(1)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解:(1)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2)此时突然刹车,但汽车仍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急转弯,这是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4)该过程中车胎温度升高,这主要是摩擦生热现象,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车胎的内能.

故答案为:不是;惯性;运动状态;做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惯性的应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20.(2分)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两表示数

第29页(共45页)

之比U甲:U乙=3:2,则R1:R2= 1:2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R1与R2的功率之比P1:P2= 2:1 .

【分析】(1)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乙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R1与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P=UI=【解答】解:

(1)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乙测R2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U甲:U乙=3:2, 所以,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

=

=

=,

求出R1与R2的功率之比.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

(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R1与R2并联,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P=UI=

可得,R1与R2的功率之比:

第30页(共45页)

===.

故答案为:1:2; 2:1.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开关闭合与断开、不同电表时电路串并联的辨别以及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21.(3分)请按下列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重为6牛的小球静止在水中,请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的示意图.

(2)完成图乙中的光路图,标出入射角度.

(3)在图丙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磁感线方向.

【分析】(1)知道小球悬浮中水中,则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浮=G=5N,过小球的重心表示出浮力的方向和大小即可. (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可知电流的方向,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螺线管的NS极,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是从N极指向S极. 【解答】解:

(1)因为小球悬浮水中,所以F浮=G=6N,过小球的球心做竖直向上、大小为6N的浮力,

(2)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已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90°﹣30°=60°,再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入射光线,

第31页(共45页)

(3)已知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是负极,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N极,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是从N极指向S极,如图所示:

【点评】(1)知道悬浮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并且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2)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安培定则相结合是电磁学方面的常见题型,一般有两个思路:①由小磁针的指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进而判断电流的方向或绕线;②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磁极,进而判断出小磁针的指向.

三、简答题(本题3分)

22.(3分)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上方铺放一张白纸,两物体间隙中间用吹风机水平吹风,白纸会下凹,简述白纸下凹的原理.

【分析】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解释当水平吹风时,白纸向下凹的原因. 【解答】答:当吹风机从白纸下方吹风时,白纸下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白纸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形成一向下的压力差,故白纸下凹.

【点评】熟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23题6分,24题5分,25题7分,共18分)

23.(6分)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质量为1.2t,发动机的功率为60kW,停在水

第32页(共45页)

平地面上时,四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000cm2.当它在水平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440m时,求:

(1)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g=10N/kg) (2)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了多长时间?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多大?

【分析】(1)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利用p=求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知道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的速度,根据t=求出行驶的时间,根据P==求出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

【解答】解:(1)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1.2×103kg×10N/kg=1.2×104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1.2×105Pa;

=Fv

(2)由v=可得,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的时间: t==由P==F′==

=72s,

=Fv可得,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

=3000N.

答:(1)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105Pa; (2)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了72s,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为3000N.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时间、牵引力的计算,灵活的运用公式及其变形式是关键,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4.(5分)如图,电源电压恒为12V,小灯泡的规格为“12V 6W”,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4Ω.(忽略温度对灯丝的影响)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第33页(共45页)

(2)小灯泡发光最暗时的电功率.

【分析】(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UI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小灯泡发光最暗,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I2R求出小灯泡发光最暗时的电功率.

【解答】解:(1)由P=UI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IL=

=

=0.5A;

(2)由I=可得,小灯泡的电阻: RL=

=

=24Ω,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小灯泡发光最暗,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

=

=0.25A,

小灯泡发光最暗时的电功率: PL′=I2RL=(0.25A)2×24Ω=1.5W.

答:(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5A; (2)小灯泡发光最暗时的电功率为1.5W.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

25.(7分)如图是某款有加热和保温功能的电热饮水机电路原理图,机内有温控开关S0.该饮水机的部分参数已知:额定电压为220V,加热时的总功率为880W,保温时的功率为40W,R1、R2为加热电阻丝.(假设它们的阻值不变)求:(计算

第34页(共45页)

结果若不能整除,保留一位小数)

(1)当S和S0闭合时,饮水机处在什么状态?此时电路的总电流是多大? (2)在加热状态下,电阻丝R1的阻值为多少?

(3)傍晚用电高峰期,若实际电压只有200V时,饮水机加热的实际总功率是多大?

【分析】(1)当S和S0闭合时;分析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P=大小可知电热饮水机处于哪种工作状态;

分析电路功率

由铭牌可知电热饮水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加热功率,根据I=可求在加热状态下的总电流.

(2)饮水机保温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饮水机加热时两电阻并联,根据P=的阻值;

(3)知道加热时的电压,根据P=

求出此时该饮水机在加热状态的实际功率. 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并联求出R1

【解答】解:(1)当开关S、S0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P=

可知,电热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

=

=4A;

此时电路的总电流I=

(2)饮水机保温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 由P=R2=

可得,电阻R2的阻值: =

=1210Ω,

饮水机加热时两电阻并联,由P==55Ω

可得,电路中的总电阻:R==

第35页(共4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b4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