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各论习题(光盘)

更新时间:2024-05-26 15: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四章 罪刑各论概说

一、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我国刑法典主要由 和 组成。

2.我国刑法分则的绝大多数条文由 和 组成。

3.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对犯罪进行排列的主要依据是 。

4.根据立法实践和刑法理论,法定刑可以为 、 和 三种。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主要是 。

5.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罪状主要是 。

6.根据罪名包含的犯罪构成内容的单复,罪名分为 、 和 。

7.根据刑法规定与司法实践,确定罪名时应注意罪名的 性、 性与 性。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犯罪的直接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

2.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大多数罪状是( )。

A.简单罪状 B.空白罪状 C.叙明罪状 D.引证罪状 3.在同一类犯罪中,各种具体犯罪的排列顺序主要是根据( )。 A.同类客体 B.直接客体 C.社会危害性大小 D.罪与罪之间的内在联系

4.《刑法》第333条第2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刑法》第23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的这一条规定属于( )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 空白罪状

5.下列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

1

A.处死刑 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C.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D.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6.《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 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 7.在条文中不直接说明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的,属于( )。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 (三)多项选择题

1.刑法理论上一般将罪状分为 ( )

A.简单罪状 B.复杂罪状 C.叙明罪状 D.引证罪状 2.根据各国刑事立法实践和刑法理论,法定刑可以分为( )。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3.下列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

A. 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B.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C.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D.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名词解释 1.罪状 2.叙明罪状 3.空白罪状 4. 简单罪状 5.引证罪状 6.法定刑

7.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8.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9. 罪名

2

10.宣告刑

11.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五)判断

1.刑法分则中各类犯罪的排列顺序主要是根据各类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来进行的。 ( )

2.《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法条罪状属于空白罪状。( )

3.我国刑法分则对10大类犯罪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以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为序。( )

4.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由罪状和法定刑构成。( ) 5.罪状要以罪名为基础,罪状包括在罪名之中。 ( )

6.在法定刑的几种形式中,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最能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

7.《刑法》第121条规定:“犯劫持航空器罪,致人重伤、死亡或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这一规定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

8.宣告刑必须以法定刑为依据,因此宣告刑只能在法定刑所规定的刑种和刑度内。 ( )

9.罪名应当是对犯罪本质特征或者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 ) 10.对于包含两个以上选择罪名的条文,行为人只实施其中一种行为的,只按此行为确定罪名,行为人实施两种以上行为的,也应只定一罪。 ( ) (六)简答

1.简述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 2.简述法定刑与宣告刑的区别。 3. 简述罪名的功能、分类以及确定原则。 (七)论述

论法条竞合的概念、特征、表现形态及适用原则。

二、参考答案

3

(一)填空题 1.总则、分则 2.罪状 法定刑

3.同类客体 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

4.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5.叙明罪状

6.单一罪名 选择罪名 概括罪名 7.合法 概括 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

1.C 2. C 3. C 4.C 5. A 6.D 7.B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 ABC 3.ABCD (四)名词解释

1.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2.叙明罪状是指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 3.空白罪状是指刑法条文不直接具体地说明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但指明了必须参照的其他法律、法规。

4. 简单罪状是指条文仅简单地写出犯罪名称而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5.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

6.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各种具体犯罪所确定的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 7.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或某种犯罪的某种情形只规定单一刑种与固定刑度。

8.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条文对某种犯罪规定具体的刑种与刑度,并且明确规定最高刑与最低刑。

9. 罪名就是犯罪的名称,是对具体犯罪的本质特征或者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

10.宣告刑是人民法院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对某种具体犯罪判决宣告的应

4

当执行的刑罚。

11.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条文中对某种犯罪不规定具体的刑种与刑度,只笼统规定对某种犯罪应予惩罚。

(五)判断正误

1. 对 2.错 3. 对 4. 对 5.错 6.错 7. 对 8. 对 9. 对 10. 对

(六)简答

1.答: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总则规定的是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是对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抽象概括;分则规定的是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定刑,是对总则规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

2.答:宣告刑与法定刑之间的区别在于:(1)法定刑是立法机关在制定刑法时,针对具体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所确定的量刑标准;宣告刑是司法机关在处理具体案件时确定犯罪人应当实际执行的刑罚。(2)法定刑有可供选择的刑种与刑度,宣告刑只能是特定的刑种与刑度。(3)法定刑是立法上的规定,宣告刑是执法中的适用。宣告刑必须以法定刑为依据,即使从轻、从重、减轻处罚时,也要以法定刑为依据。

3. 答: 罪名,就是犯罪的名称,是对具体犯罪的本质特征或者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其功能在于:(1)概括功能。所谓概括功能,即是指对社会上纷繁复杂、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犯罪现象进行概括的作用。(2)区分功能,又称个别化功能,是指罪名具有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的作用。(3)评价功能,是指罪名具有国家对危害社会的行为所给予的社会政治上的和法律上的否定评价,以及对行为人进行的非难和谴责的作用。(4)威慑功能,是指由于罪名体现了国家对犯罪的否定评价和对行为人的谴责,所以具有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罪名划分为以下一些种类:(1)类罪名、分类罪名与具体罪名。这是以一类犯罪所侵犯的和具体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为标准所作的划分。类罪名是某一类犯罪的总的名称。具体罪名是各种具体犯罪的名称。(2)立法罪名、司法罪名和学理罪名,这是以罪名的法律效力为标准所作的划分。立法罪名,是指立法机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的罪名。司法罪名,是指最高司

5

4.下列人员中,( )可以构成叛逃罪的有主体?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现役军人 C.私营企业老板 D.一般主体

5.背叛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于( )。

A.主体不同 B.客观方面不同 C.客体不同 D.主观方面不同 6.我国某核基地高级工程师杨某,在国外进修期间因贪图美色、金钱,接受境外间谍机构任务,回国后多次窃取国家核技术秘密送往国外,后被我国安全机关查获。杨某的行为构成( )。

A.间谍罪 B.非法获取秘密罪

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D.为境外刺探国冢秘密罪 7.背叛国家罪与投敌叛变罪区别的关键是( )。

A.主体不同 B.主观方面不同 C.客体不同 D.客观方面不同 8.间谍罪的行为包括( )。

A.参加间谍组织 B.接受间谍组织的任务 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的任务 (五)名词解释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背叛国家罪 3.投敌叛变罪 4.叛逃罪 5.间谍罪 6.资敌罪 7.分裂国家罪 8.颠覆国家政权罪 (六)判断

1.言论是思想的表露,对言论不能治罪。 ( )

2.是否危害国家安全,是区分危害国家安全罪与非罪或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准。( )

3.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以武装叛乱、暴乱罪从重处罚。 ( )

11

4.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在自然人中,既可以是本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 ( )

5.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主体包括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 )

6.对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应当并处没收财产。 ( )

7.叛逃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 ( ) 8.投敌叛变罪,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方营垒,或者在被捕、被俘以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

9. 资敌罪,是指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行为。( )

10.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

(七)简答

1. 简述分裂国家罪的构成特征。 2.简要说明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 3. 简述武装叛乱、暴乱罪构成特征。 (八)论述

论叛逃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及认定。 (九)案例分析

甲某于1992年被A国间谍机关招募为间谍,经过特工训练后,于1994年受该间谍机关的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了国家机密情报。1999年甲某再次潜入我国境内某市时,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甲某在被抓捕时,开枪拒捕,打死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一名。甲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履行公务、 叛逃境外 、 在境外叛逃

12

3.颠覆国家政权 、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4.掌握国家秘密 5.造谣 、 诽谤

6.背叛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 煽动分裂国家罪、 武装叛乱、 暴乱罪

7.参加间谍组织 、 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C 6.C 7.C 8.D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B 4.BCD 5.AC (四)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B 4.A 5.B 6.A 7.D 8.ABC (五)名词解释

1.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 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2.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3.投敌叛变罪,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方营垒,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4.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5.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6.资敌罪,是指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7. 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8.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13

(六)判断正误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对 (七)简答

1.答: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本罪具有以下特征:(1)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统一。(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只能是直接故意。

2.答: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犯罪主体不同。叛逃罪的主体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投敌叛变罪的主体则可以是任何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我国公民。(2)客观方面不同。叛逃罪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投敌叛变罪则表现为投奔敌方营垒,或者在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叛逃境外又投奔境外敌方营垒的,应当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定投敌叛变罪,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3.答:武装叛乱、暴乱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本罪具有以下特征:(1)本罪的客体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暴乱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中国人、外国人以及无国籍人均能实施本罪。(4)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且只能是直接故意。

(八)论述

答: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其构成特征是:(1)本罪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 行为发生在履行公务期间。所谓履行公务期间,是指在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执行某项工作任务期间。② 行为人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擅离岗位,叛逃境外;二是擅离岗位,在境外叛逃。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是指行为人在境内履行公务期间,擅自离开工作岗

14

位,叛变逃往境外;擅离岗位,在境外叛逃,是指行为人在境外履行公职或者执行某项具体任务时,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叛变逃走。③ 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叛逃罪。(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国家工作人员。(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叛逃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犯罪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认定叛逃罪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如果行为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逃往境外投靠自己的亲友,或者在境外擅离岗位不归,但并没有实施任何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就不能按叛逃罪处理,而只能给予行为人一定的党纪政纪处分。如果行为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逃往境外,或者在境外擅离岗位不归,同时又实施了泄露国家秘密、提供国家情报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则应按本罪定罪处罚。

(2)叛逃罪与背叛祖国罪的界限。① 主体的范围不同。虽然两者的主体都只能是中国公民,但叛逃罪的主体仅限于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背叛祖国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中国公民。② 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不同。叛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而背叛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3)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界限。① 主体的具体范围不同。叛逃罪的主体是特定的中国公民,即只能是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投敌叛变罪的主体则可以是任何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中国公民。② 客观方面的行为不同。叛逃罪的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为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两种形式,投敌叛变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投奔敌人营垒或者在被敌人抓捕、俘虏后投降变节两种形式。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是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危害国家安全的,应按投敌叛变罪定罪判刑,而不能按叛逃罪处理。 (九)案例分析

答:甲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

15

A.财物被烧毁或人被烧伤或烧死

B.行为人已着手实施放火行为,火种与燃烧物刚刚接触,但还没有达到被燃烧物能够继续燃烧的程度

C.放火行为已引起燃烧物的独立燃烧 D. 无论是否独立燃烧,只要一放火,就是既遂

4.甲为报复乙将汽油倒进位于三楼的乙的卧室,然后用火柴点燃,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重大的损失。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放火罪 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

5.男甲因与乙女恋爱未成,遂决定报复乙。一日甲找到乙,对乙说:最后还有几句话要讲。乙就跟着甲到了一条僻静的小河边。甲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木质小盒交给乙。对乙说这是以前乙送的东西,现在还给她,并说等他走了以后再打开盒子。甲离开后,乙打开木盒,结果引爆了一枚炸弹,乙被炸死。甲的行为属于( )。

A.爆炸罪 B.危险物品肇事罪 C.故意杀人罪 D.报复陷害罪

6.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区别的关键是( )。

A.客体不同 B.客观方面不同 C.主体不同 D.主观方面不同 7.甲是电气设备维修工,负有维修车间电气设备的任务。在其当班时间,发现电气设备受损,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由于对领导不满,故意不予维修,以致引起火灾,损失很大。对甲应以( )。

A.放火罪论处 B.失火罪论处 C.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 D.玩忽职守罪论处

8.甲趁机场安检人员疏忽之机,将一把匕首带上了飞机。飞行途中甲对机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机长捅伤,迫使其改变飞行航线,飞到所指定的机场。甲的行为构成( )。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劫持航空器罪

C.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9.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 )交通工具。 A.准备投入使用的 B.正在使用的 C.公用的 D.私用的

26

10.张某因多次恋爱失败,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想自杀。某日张某独自躲在家中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因张某住在老城区,木结构的房子连在一起,因此邻居及时发现,将火扑灭。张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毁坏财物罪 B.放火罪 C.失火罪 D.不构成犯罪

11.下列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是( )。

A.将毒药投入食堂大锅饭内 B.投毒致十余人中毒 C.将毒药投入某人茶杯致其死亡 D.将毒药投入水井内

12.姚某系出租汽车司机,为发泄其对单位领导的不满,驾驶汽车从天安门广场西侧故意向北行驶,冲向密集人群,撞死撞伤二十余人。姚某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报复陷害罪

C.交通肇事罪 D.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3.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暴力行为的对象是( )。

A.航空器 B.机组人员 C.航空器上乘客 D.正在飞行中航空器上人员 14.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体是 ( )。

A.私藏枪支的人员 B.持有枪支的人员 C.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 D.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15.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

A.是一般主体 B.是特殊主体 C.包括单位主体和自然人主体 D.只能是单位主体

16.张某从火车站候车室盗得一军人提包(本意是盗窃钱财),打开一看有人民币12000元以及“五四”式手枪一支、子弹5发。张某将盗得的枪支弹药藏匿在自己家中,准备作为以后进行犯罪的工具。张某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盗窃罪和盗窃枪支弹药罪

C.盗窃罪和私藏枪支弹药罪 D.盗窃罪、盗窃枪支弹药罪和私藏枪支弹药罪

17.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主体是( )。

A.自然人一般主体 B.自然人特殊主体 C.单位一般主体 D.单位特殊主体

27

18.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所根据的法定情节是( )。 A.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B.不及时报案 C.因逃逸致人死亡 D.酒后驾车

19.某民办学校校长甲,对本校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危房的校舍不加任何加固处理,也不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致使校舍在使用中突然倒塌,造成死亡5人,重伤十余人的严重后果,甲己构成( )。

A.玩忽职守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教学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D.过失杀人罪

20.某歌舞厅经理吴某,在市消防部门下达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后,不闻不问,未采取任何措施,并且拒绝消防部门的再次检查。不久,歌舞厅发生火灾,死亡7人,伤四十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吴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 A.虽然情节严重,但尚未构成犯罪。 B.已构成失火罪

C.己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 D.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21.交通肇事致人重伤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未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构成( )。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 C.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D.故意伤害罪

22.甲骑自行车严重违章,致乙驾驶的卡车因避让而撞死两个行人。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交通肇事罪 D.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3.高一学生刘某与同宿舍同学李某发生纠纷,校长处理时偏袒李某。刘某认为校长故意与自己过不去,便想泄愤报复。刘某上街购得鼠药10包,晚上潜入学校食堂,将毒药倒入面缸中,导致12名学生中毒。刘某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伤害罪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报复陷害罪

24.甲、乙、丙、丁四青年,晚上去邻村看电影,路过一片稻田。见田坎上

28

堆着几堆稻草,由于雨后不久,稻草表面很湿。甲说,这草垛湿呼呼的,能点得着么?乙说,试试看。丙掏出火柴,将草垛点着,然后边走边聊去邻村看电影。回来时发现草垛已烧成灰烬,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甲乙丙丁的行为构成( )。

A.放火罪 B.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失火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25.某炊事员在做菜时,误把仓库中的一瓶农药当菜油用来炒菜,致使多人食后中毒,但因抢救及时,未造成任何伤亡。炊事员的行为构成( )。 A.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B.意外事件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不构成犯罪

26.甲、乙两人深夜带着炸药去水库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投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

A.爆炸罪 B.过失爆炸罪 C.危险物品肇事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27.劫持航空器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已满14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B.已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C.中国公民 D.已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

28.梁某为防止自己瓜地里的瓜被盗,在瓜地的周围拉上电网,天黑时便通上高压电。一日晚,电网将偷瓜的卢某父子电死。梁某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正当防卫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多项选择

1.下列( )属于公共安全。

A.不特定多人的健康安全 B.重大公共财产的安全 C.重大私有财产的安全 D.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安全

2.魏某受恐怖活动组织的指派潜入大陆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害3人,绑架1人。魏某的行为构成( )。

A.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 B.故意杀人罪

C.绑架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9

3.下列犯罪中,属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是( )。

A.爆炸罪 B.破坏电力设备罪 C.传授犯罪方法罪 D.妨害邮电通讯罪

4.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方法是指( )。

A.杀人 B.放火 C.投放危险物质 D.爆炸 5.下列犯罪中属于危险犯的是( )。

A.放火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 C.爆炸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6.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与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罪的区别在于( )。 A.主体不同 B.主观目的不同 C.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D.客体不同

7.下列( )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方法。 A.驾车向人群冲撞 B.向人群开枪扫射 C.向公众销售甲醇兑制的白酒 D.私设电网

8.下列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有( )。 A.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B.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C.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9.劫持航空器罪的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是( )。

A.暴力行为 B.胁迫行为 C.引诱行为 D.与暴力、胁迫相类似的其他方法10.下列( ),属于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 )。 A.电车、火车 B.汽车、船只 C.摩托车、自行车 D.航空器

11.下列( ),属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对象( )。 A.公路 B.机场 C.桥梁 D.隧道

12.劫持航空器罪与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主要区别是( )。 A.犯罪主体不同 B.客观行为不同 C.犯罪客体不同 D.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 13.犯劫持航空器罪,可以判处死刑的情形是( )。 A.致人重伤、死亡的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ar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