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1

更新时间:2023-11-19 22: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中国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迫于人口迅猛增长的压力,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成了社会和家庭的小太阳。从目前国情来看,这项政策在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执行下去,这将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小太阳”。毫无疑问,“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对缓解我国人口增长压力、促进经济发展起到毋庸置疑的作用。但在“独生代”的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陋习,却让众多家长及关心、研究“独生子女”问题的专家学者忧心忡忡,80后、90后甚至成为了自私、任性、脆弱的代名词。有人甚至总结出独生子女的六大通病:至高至尊的心理倾向;自我中心的品行;博而不专的志趣;怯懦脆弱的意志;执拗不驯的性格;孤寂冷峻的情绪类型。

独生子女在婴幼儿期,与非独生子女没有什么不一样之处,其天性和童心完全处于一个水平线上。而且由于是独生,家庭在养育方面无论是投入金钱,还是精力,都是处于一种非常优越的地步,是那些非独生子女家庭难以相比的,与他们的父辈、祖辈相比,更加是天壤之别。但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代”,为什么偏偏如此不成器?这与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中国的独生子女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特定产物。独生子女的出生,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开始从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家庭事务的主导也从“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逐步向“星系”结构转变,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父母、祖父母绕其运行的“星系”。独生子女在家

庭中位置特殊,但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下面就围绕着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解决方法两方面展开一些探讨。

一、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过度溺爱,过分包办,剥夺孩子学习生活、锻炼意志的机会 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度娇宠、无限满足也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被当成理所当然。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2、期望值过高,偏重智育,导致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失去了童趣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这种期望往往却导致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甚至出现许多荒谬的现象。孩子才几个月大就送去了训练中心,进行所谓的早教。到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花费重金以求

一个名校的优质学位。节假日更是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由此令人联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钢琴热及近年的出国留学热,这些一窝蜂一拥而上的跟风热潮,无不体现着家长在孩子的智育投资上不遗余力,结果却适得其反。杜威认为:“凡是所做的事情近于苦工,或者需要完成外部强加的工作任务的地方,游戏的要求就存在。正因为家长的“不遗余力”,用种种近乎扭曲的行为破坏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苦事”, 导致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另外,重智力投入给独生子女们带来的另一个灾难性后果是非智力因素的严重弱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儿童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为19%,美国为41%,日本则高达60%以上。有一项调查表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已高达13.7%。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其诱因主要是家庭智力教育、文化教育方面的挫折,还有其他如寻求友谊,寻求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等等。中国“独生代”将要面对的是未来的狂风暴雨,如果连一些微风细雨都不能承受,那么新世纪的希望又在何处?

3、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毫无责任感等性格特征

独生子女从小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由于父母无原则的溺爱,这些孩子走入社会后往往表现出好逸恶劳、毫无责任感等性格特征,对自己的放纵和侵犯他人利益不以为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芬兰奥卢

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对独生子女家庭背景与犯罪关系所做的专项调查,数据表明:独生男孩的暴力犯罪率是多子女家庭男孩的两倍。也有人认为,独生子女是“天之骄子”,营养过剩,品德不良。可见独生子女的道德素质培养不容忽视。但不少家长们仍然按照个人经验和普通惯例,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家长们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参加双休日的公益劳动和学校的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一味地安排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自然就好了。

4、父母推卸养育责任成为日后影响孩子健康的病根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说,“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她的话说得比较尖锐,但也一针见血。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工作,有的家长忙于声色玩乐,有的父母感情破裂离异。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些家长都没有多余的精力陪在孩子身边,只能把孩子留给老人或保姆,出于对孩子愧疚心理的一种补偿,他们只能在金钱上尽量去满足孩子。这种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损害不会立刻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作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

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麻烦。

5、家庭暴力是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的天敌

人们常说家庭是人生旅途中平静的港湾,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分明已经感受到家庭内的种种不平静。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家庭暴力事件日渐增多。 有人曾经认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家庭暴力存在的可能性必将越来越小。他们忽略了家庭暴力现象与精神压力之间的某种正比例关系。

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小太阳,但同时也是某些家庭暴力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在我国,自古以来父母责打子女,都被认为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且有“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的说法,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为人父母者沉湎其中难以自拔。家庭暴力事件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人类的悲剧,它对儿童的影响足以波及到他们的终生。棍棒教育或许可见效于一时,但却是以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为代价的,栋梁之才可能由此夭折。

二、如何走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历史责任。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兴趣与能力、方法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有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美玉,想把它雕刻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如果把孩子比作一块美玉,那么,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a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