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3 11: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作业

1.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2. 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3.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

增加:

D.200亿元

计算过程:投资等于储蓄,所以储蓄增加6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3,所以收入增加=储蓄增加/边际储蓄倾向=60/0.3=200亿元

4.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但非计划投资必然为零。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为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如果不为零,则产出与需求不一致,不是均衡产出水平,因此在均衡产出你水平,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5.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不能。根据c=c(y)消费曲线的图形可以看出,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曲线和45°线的距离越来越大,曲线上个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6.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

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社会经济背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公认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7.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

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i+g+(x-m)而不是y=c+i+g+tr+(x-m)?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使得总需求计算中出现重复计算。比如,政府增加20亿元的转移支付,假设编辑消费倾向为0.8,则消费增加16亿元,总需求增加16亿元,而不是36亿元。如果把政府转移支付的20亿元也算作总需求的话,则会重复计算。

8.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

收入水平?

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消费水平,进而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9. 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

数的绝对值?

|kg|>|kt|,|kg|>|ktr|的原因:政府支出(这里专指政府购买,因为政府支出中另一项为转移支付,这已另有讨论)增加1美元,一开始就会使总支出即总需求增加1美元,但是,减税1美元,只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这1美元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来增加储蓄的。因此,减税1美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1美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大。同理,政府转移支付将一部分钱以救济金的形式发放,但是这同样只是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并没有直接影响到总需求。

10. 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用?y代表政府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则:

?y=???????+???????=

由于假定?g=?t,因此,

1???

???+??? 1???1???1???

?y=???????+???????=???+???=???

1???1???或

?y=???????+???????=

可见???=

???

??????

1???

???+???=??? 1???1???=1???=1=????

1???

式中,????即平衡预算乘数,其值为1。

11. 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些乘数会变小些?

由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可以得到: ????1= ???? 1???+??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由于公式1>??>0,因此,1???>1???+??。

由此可见,有了对外贸易之后,不仅出口的变动,而且投资、政府支出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1???,而现在成了1???+??,乘数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

12.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何区别?

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会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人们的课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需求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与税收相类似,是间接影响需求。同样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13.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投资??=????,政府购买性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

1

1

1

1

根据题意可得如下方程式

y=c+i+g ????=?????+???? c=100+0.8????

解得

y=1000

单位:10亿美元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根据三部门经济中的有关乘数的公式,可得: 投资乘数k=1???=1?0.8=5 政府支出乘数????=k=5 税收乘数????=1???=1?0.8=?4 转移支付乘数??????=

??1???

???

?0.8

1

1

=

0.81?0.8

=4

平衡预算乘数????=????+????=5+ ?4 =1

14. 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

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根据题意可知:?y=1200?1000=200注: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 增加政府购买

?y200?g===40

????5(2) 减少税收

?y200?t===50

???? ?4 (3) 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

?y200?g===200

????1?y200?t===200

????115.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

后的金额????=????,投资??=????,政府购买性支出??=????,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试求: 1) 均衡收入;

根据题意可得如下方程式

????=?????+???? ???????=???? nx=50?0.5y y=c+i+g+nx

解得

y=600

2) 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nx=50?0.05y=50?0.05×600=20

3) 投资乘数;

y=c+i+g+nx

y=30+0.8 y?50 +i+50+50?0.05y

y=4i+90 所以可得????=

??????

=4

4) 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同第一问中方程组相同,只需改动i的数值,解为

y=640

nx=50?0.05y=50?0.05×640=18

5) 当净出口从nx=50?0.5y变为nx=4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同第一问中方程组相同,只需将nx=50?0.5y改为nx=40?0.5y 解得

y=560

nx=40?0.05y=40?0.05×560=12

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作业

1.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解答:C

2. 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解答:B

3. 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

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 LM平缓而IS陡峭 解答:同样根据LM与IS图像以及方程可知,若要增加G而使得y变动同样变动量,则希望变动前后均衡点横坐标变动近似于IS变动的水平距离,则要求IS斜率很大,尽量陡峭而LM斜率很小,平缓。 4. 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B.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解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死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其作用机理是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因此,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则政府支出导致的对货币需求会引起利率的较大变动,同理,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则使得私人投资随利率上升而大幅下降,这样“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5. “挤出效应”发生于:

C. 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指出 解答:根据“挤出效应”定义。

6. 假设LM方程为??=??????亿美元+??????(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为100亿美元) (1) 计算:

1) 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投资

i=140亿美元?10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解答:将IS: y=950亿美元?50r

与LM:y=500亿美元+25r联立

可解得均衡收入与利率分别为r=6,y=650

将r的值代入i=140亿美元?10r可解得i=80

2) 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投资

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解答:将IS:y=800亿美元?25r

与LM:y=500亿美元+25r联立

可解得均衡收入与利率分别为r=6,y=650 将r的值代入i=110亿美元?5r可解得i=80

(2) 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

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解答:情况1)

根据题意可得如下方程组

c=40+0.8???? i=140?10r

t=50 g=80 ????=????? y=c+i+g

联立可解得IS:y=1100?50r

将IS与LM方程联立,即可解得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分别为r=8,y=700 情况2)

用与情况1)相同的方法求得IS:y=950?25r

将IS与LM方程联立,即可解得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分别为r=9,y=725

(3) 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

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解答:收入的增加不同,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效果会受到IS斜率的影响。在情况1)中,IS斜率绝对值较小,IS平缓,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情况2)中,则与情况1)相反,IS

斜率绝对值较大,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肉孜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根据图像也可以看出,水平移动相同距离,IS斜率绝对值大的引起的y的变化大。

7. 假设货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亿美元+??.??????,

??=????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1) 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解答:根据题中所给方程可得如下方程组

c=90亿美元+0.8????

t=50 i=140亿美元?5r

g=50 ????=????? y=c+i+g

可解得IS:y=1200?25r 同时可得如下方程组

L=0.20y m=200 L=m

可解得LM:y=1000

将IS与LM联立可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8,y=1000 将r的值代入到

i=140亿美元?5r

可得i=100

(2) 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位多少?

解答:g增加20亿美元导致IS移动,因此求新的IS方程,将(1)中的

g=50

改为

g=70

则可得新IS方程为:y=1300?25r

将其与LM曲线联立可得均衡收入与利率分别为r=12,y=1000 将r的值代入到

i=140亿美元?5r

可得i=80

(3)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解答:存在。由投资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使,投资减少相应的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同时由于均衡收入不变,LM处于古典区域,即LM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死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这是“完全挤占”。

(4)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8. 假设货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亿美元+

??.??????,??=??????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1) 求IS和LM方程;

解答:根据题中所给方程可得如下方程组

c=60亿美元+0.8????

t=100 i=150 g=100 ????=????? y=c+i+g

可解得IS:y=1150 同时可得如下方程组

L=0.20y?10r

m=200 L=m

可解得LM:y=1000+50r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解答:将IS与LM联立可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3,y=1150,i=150

(3) 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

何变化?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IS变为y=1250 与LM联立可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5,y=1250,i=150

(4)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解答: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无变化,因此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5)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r IS IS’ LM O y

9. 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亿美元+??????(货

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但图(a)的IS为??=????????亿美元???????,图(b)的IS为??=????????亿美元???????。 (1) 试求图(a)和图(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如下方程组

L=0.20y?4r m=150 L=m

可解得LM:y=750+20r

图(a)中将IS与LM联立即可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10,y=950 图(b)中将IS与LM联立即可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10,y=950

图形如下: r IS LM r IS LM O y O y 图(a)图(b)

(2) 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

求不变,据此再做一条LM’曲线,并求图(a)和图(b)中IS曲线与这条LM’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解答:根据题意,只需将上问中m改为170,可得LM’:y=850+20r

图(a)中将IS与LM联立即可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8,y=1010 图(b)中将IS与LM联立即可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7.1,y=992.9 图形如下:

r LM’ r LM’

IS LM IS LM O o 图(a)图(b)

y O o y

(3) 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解答:图(a)的均衡收入变化更多一些,图(b)的利率下降更多一些。图(a)中的IS曲线更为平坦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小一些。相反,图(b)中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大一些。

10. 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亿美元???????。

(1) 假定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20y?4r时,LM方程

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如下方程组

L=0.20y?4r m=150 L=m

可解得LM:y=750+20r

将IS与LM联立可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10,y=950。

(2) 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变为L′=0.25y?8.75r时,LM’的方程如何?

均衡收入为多少?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如下方程组

L′=0.25y?8.75r

m=150 L=m

可解得LM:y=600+35r

将IS与LM联立可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10,y=950。 (3) 分别画出图形(a)和图形(b)来表示上述情况。 r IS LM r IS LM’ O y O y

(4) 当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时,图形(a)和(b)中的

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解答:根据题意,只需将上问中m改为170,可得LM’:y=680+35r

图(a)中将IS与LM联立即可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8,y=1010。 图(b)中将IS与LM联立即可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8.77,y=987。 因此可知,图(a)利率下降比图(b)多,收入增加也更多。图(a)中货币需求利率较小,因此增加货币统计,图(a)中的利率下降会更多看,从而使

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

11. 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

费为??=??????亿美元+??.??????,投资??=??????亿美元?????。 (1) 根据这些数据求IS和LM的方程,画出IS和LM曲线。

解答:根据题中所给方程可得如下方程组

c=100亿美元+0.8???? i=140亿美元?5r

y=c+i

可解得IS:y=1250?25r 同时可得如下方程组

L=0.20y m=200 L=m

可解得LM:y=1000 图形如下: r LM IS O y

(2) 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

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位多少?

解答:根据题意,只需将上问中m改为220,可得LM’:y=1100

将IS与LM联立即可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4,y=1100

c=100+0.8×1100=980 i=140?5×4=120

(3) 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解答:根据货币需求为L=0.20y可知,L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垂直于横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12.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

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解答: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得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r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如图所示: r IS LM LM’ IS’ O y

13.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一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 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解答: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使得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为了使利率维持在原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从而使利率维持在原水平,同时国民收入增加。图示如下: r IS IS’ LM LM’ O y

(2) 货币存量不变。

解答: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不变,这些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增加。 r IS IS’ LM O y 14. 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学派

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解答:按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关系,因而LM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高硫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将变得很小,这就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试本金遭受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任何限制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再让货币流在手中,即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LM呈垂直线形状。这是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完全无效,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凯恩斯强调财政政策,是因为当利率讲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因而只会下跌而不会上升,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是LM呈水平形状,也成为“流动性陷阱”,这时如果正如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及其有效,相反,货币政策无效。

总之,只有两种政策中的一种,终究难以解决极端问题,必须将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才能有效地调整经济。

15. 假定政府考虑如下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

—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取消投资津贴和所得税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得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得利率和收入均下降,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

若取消投资津贴,则提高了投资成本,直接降低了投资需求,使得投资需求曲线左移,投资量减少,国民收入也减少,IS左移。如果LM不变,则利率会下

降,利率下降投资又会增加,投资减少量会减少。

若增加所得税,直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减少消费,同样使得IS曲线左移。利率与收入均下降,但是所得税增加不会影响到投资需求,因此投资曲线不动,利率下降,投资量会上升,即增加所得税虽然减少了消费和收入,降低了利率,但是投资却增加了。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作业

1. 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 政府转移支付; B. 政府购买; C. 消费支出; D. 出口。

解答:C。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改变税收,这样会直接改变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来改变国民收入。

2. 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 政府支出增加; B. 政府税收增加; C. 政府税收减少; D. 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在没有实行财政政策的时候,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则直接政府税收便会增加。

3.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 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增加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会刺激消费,从而缓和经济萧条,但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的增加必然会增加政府债务。

4. 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 吸收的存款太多;

B. 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 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放贷出去。但是,如果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厂商有与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借款,或银行认为给客户贷款的市场利率太低,而不愿贷款,诸如此类原因都会使银行的实际贷款低于其本身的贷款能力,即有超额储备。 5. 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当市场利率提高时,银行吸收的存款将会减少,则所需的准备金也会相应减少。

6.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7.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 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 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 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 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目的是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当卖出政府债券时,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会减少:如果中央银行从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卖出债券,则会受到支票,则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会减少。如果中央银行直接向各银行卖出债券,则可直接按债券金额减少各银行在联储体系中的准备金存款。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个汇总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和总需求会下降,因此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效果取决于税收导致的国民收入引起的总需求同向变化的多少。当国民收入增加?y,消费和总需求增加值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1

×

1?β 1?t

?y,t越大,则该乘数越小,则国民收入引起的消费与总需求增加越少,

税收作用越大。

9.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

由于政府支出中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所产生的效果都比一般自发性支出所能产生的效果要小,因此虽然各种自动稳定器一直在起作用,但作用毕竟有限,特别是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自动稳定器更难以扭转。因此,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两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取的政策原则。后来这个原则遭到凯恩斯的攻击。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根据全横行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英语,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争取制定和实行。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不同。

11.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哪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朝什么方

向变动?

解答: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做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随经济波动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变动。当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

12. 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

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解答:

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这实际上就是让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增加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会按照货币乘数数倍增加,这是政府的货币筹资,其结果往往是造成了通货膨胀,这是国家征收的通货膨胀税。

而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不过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是政府的债务筹资。 13. 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c=100+0.8????

i=50 g=200 tr=62.5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t=0.25

(1) 求均衡收入。

解答:

根据题意可得如下方程式:

c=100+0.8???? ??=????+????????? ??=??+??+??

可解得均衡收入为y=1000 (2) 求预算盈余BS。 解答:

根据公式

BS=ty?g?tr

可计算得预算盈余BS=?12.5

(3) 若投资增加到??=??????,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解答:

若投资增加到i=100,则将第一问中i的数值改动即可得到改动后的均衡收入y=1125,同第二问中公式,代入即可得到BS=18.75

预算盈余由负值变为正值,主要由于均衡收入增加,导致税收增加,因此预算盈余也增加。

(4) 若充分就业收入???=????????,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

算盈余?????为多少? 解答:

根据公式可得

?????=?????????????

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不会影响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均为?????=37.5 (5) 若投资??=????,政府购买??=??????,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

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解答:

同上问,只需改动政府购买,则可计算得?????=?12.5

(6) 以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解答:

预算盈余或赤字变动有时并不是由财政政策主动变动引起的,而是由经济情况变动本身引起的。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收入水平下降,税收自动减少,政府转移支付自动增加,这就会引起预算盈余减少或预算赤字增加。而在经济高涨时期,由于收入水平上升,税收自动增加,政府转移支付自动减少,就会引起预算盈余增加或预算赤字减少。这种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的变动与财政政策本身无关,

这就说明不能简单地把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的变动当做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还是紧缩性的标准。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财政政策。例如在本题第四文中,充分就业收入不变时,尽管肉孜变动了,但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并没有发生变动。而在第五题中,尽管税收没有发生变动,但是由于政府支出增加了,因此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就减少了,表现为财政扩张。

14. 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那些变量有关?

解答: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话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强力货币所带来的货币供给的倍数,即为货币创造倍数。

用H,????,????,????分别代表基础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法定准备经和超额准备金,可得如下方程:

M=????+?? ??????+??= ??????+????+????

将上式右端分子分母都除以D可得:

??

+1??????+1??

== ??????+????+????????+????+????

??????

??

????

即为货币乘数,其中????为现金存款比率,????为法定准备率,????为超额准备率。

由上式可见,先进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15.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

??????

=??.????,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

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答:

根据十五题公式可知,货币创造乘数为:

??????+10.38+1===2.46 ??????+????+????0.38+0.18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变动为:

?M=100×2.46=246亿美元

16. 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 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解答:

根据公式

M=????+??

可得M=????+??=1000+0.12=4333.33亿美元

(2) 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

仍是400亿美元。) 解答:

同上问公式可得

??400=1000+=3000亿美元 ??0.2减少了4333.33—3000=1333.33亿美元

M=????+

(3) 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法定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

动多少?

解答:

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则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R ??=0.12=83.33亿美元

10

??

400

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作业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

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铲除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然而实际上,价格水平是变动的。那么为了研究价格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铲平市场的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理论。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死人和政府的支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到出来。

现在就来具体说明,如何根据IS—LM模型推到出总需求曲线。

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是一个常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时,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下图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中求取。

LM(P1) r E1 r 2r 2ELM(P2) 2P P PD1 DAD 2O y1 y2y O y1 y2y 左图为IS—LM图,右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E1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润此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右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E2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2和r2。对应于作图中的E2,又可在右图中找到D2。按照同样的顺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个特定的y和r。于是就有许多P和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右图中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载一起所得到的曲线便是总需求曲线AD。

2. 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在进行宏观调控中,均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调控宏观经济的,所以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3.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

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

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到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 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的方程牵涉到W和P的调整速度,所以对二者调整速度的不同假设会推到出不同形状的总供给曲线。

当二者被假设为能够立即调整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古典极端。

当两者被假设为完全不能调整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凯恩斯极端。

西方学者认为,合乎现实的总供给曲线应该处于两个极端之间,它的斜率的大小代表调整速度的快慢,被称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5.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

滞胀的状态。

解答:

在短期中,宏观经济试图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同时,物价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如下图所示。 AS P AD P0 E0 AAyf y O 该图表明当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0点时,产量(y)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yf),价格为P0,而此时的P既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该点表示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目标,即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

然而,只有在偶然的情况下,AD和AS才能相交于E0点,经济中的许多因素都会移动AD和AS的位置,使二者的交点脱离E0。 (1)萧条

总需求曲线移动如下图。 AS

P AD A D1

E 0 P 0 E 1 P 1

AS

AD A O D1 y y yf 1 如图所示,此时由于总需求减少,AD向左移动到AD1的位置,这样,AD1与AS相交于E1点。这是,经济社会处于萧条状态,产量与价格均低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2)高涨

总需求曲线移动如下图。

AP AD AS E2 P2 P0 AAAyfy2 y E0 O 如图所示,此时经济社会处于过热状态,生产能力与价格均高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3)滞胀

总供给曲线移动如图所示。

AP AD S AS P3 P0 AS E3 E0 Ay3 yf y O 如图所示,此时经济状态为滞胀,产量低于充分就业产量,价格高于充分就业价格,表示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

6. 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

者的异同。

解答:

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是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描述的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描述的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而且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7. 设总供给函数为????=????????+??,总需求函数为????=???????????:求供求均衡

点。

解答:

将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进行联立,即可得到供求均衡点。

为P=200,y=2200

8. 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

结果比较。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10%,即横坐标截距减少10%,即y??=2160???,然后与总供给曲线联立,即可求得新的均衡点为P=80,y=2080

与(1)相比,新的均衡点处于萧条状态,价格水平与产量均低于(1)状态。 9. 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

结果比较。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0%,即横坐标截距增加10%,即y??=2640???,然后与总供给曲线联立,即可求得新的均衡点为P=320,y=2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点处于高涨状态,价格水平与产量均高于(1)状态。 10. 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

结果比较。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10%,即横坐标截距减少10%,即y??=1800+??,然后与总需求曲线联立,即可求得新的均衡点为P=300,y=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点处于滞胀状态,价格水平高于(1)状态而产量低于(1)状态。

11. 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解答:

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有: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税收,国外需求,货币供给等的变化。

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和战争,技术进步,进口商品价格,工资水平,价格水平等的变化。

12. 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

??=?????????????,货币需求函数为??=???????????,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

Y=C+I+G C=200+0.75Y I=200?25r

L=Y?100r=1000÷P

G=50

因此联立可得总需求函数为

500

Y=900+

??

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作业

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

解答:

一般来说,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更严重些。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攻击方。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由于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因而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或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事业,是劳动力市场失

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且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

不能。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这100%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任就业。

所以,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解答:

自然事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或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为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自然事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即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一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以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

(1) 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2) 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是也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公认,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3) 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的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 (4) 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接招与

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5) 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事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解答:

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过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或自荐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公认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称为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用下图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移动,进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过程。

π LPC ??2 B ????2 ????=??2 ????1 ????=??1 u ??1 O ??1 A ???

如图所示,假定某一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为??1的A点。若这时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以使失业率降低到??1。由于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使通货膨胀率上升为??2。由于在A点处,公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1,而现在时机的通货膨胀率为??2,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使时机工资下降,从而增加生产,增加就业,失业率减少为??1。于是就会发生途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2 ????=??2 所示的情况。

但这种情况只能是短期的。经过一段时间,工人们会发现价格水平的上升和时机工资的下降,这时他们便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与此同时,工人们会相应地调整其预期,伴随着这种调整,实际工资回到了原有的水平。相应地,企业声场和就业也都回到了原有的水平。到达B点。

撑起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造成的。 5.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解答:

(1)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接受每一元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而且,由于他们的货币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水平必然相应地降低。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资产等,它们本来是作为防患未然和蓄资养老的,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作用。具体的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活力。

最后,由于居民户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不动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而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非有意要从谁手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 (2)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实际上,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时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面考虑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产出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价格的前面,由此而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由更多的就业、增加产出所获得的收益所抵消。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致失业。这里讲的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说,当成本推动的压力太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第三种情况: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第一,随着价格持续上升,居民户和企业会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即估计物价会再度升高。这样,人们就不会让自己的储蓄和现行的收入变质,而宁愿在价格上升前把它花掉,从而产生过度的消费购买,这样,储蓄和投资都会减少,使降级增长率下降。第二,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逐渐丧失。第三,企业被迫减少存货,生产收缩。第四,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会导致许多经济行为无法实现,市场经济机制也无法再正

常运行,会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混乱。 6.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解答: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寻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如下图所示:

P P4 P3 P2 P1 ??1 ??2 AS ??4 ??3 ????3 ????2 ????1 O ??1??2???? ??

横轴y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P 表示一般价格水平。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S起初呈水平状。这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在图中,产量从零增加到??1,价格水平始终稳定。总需求曲线????1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1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1,总产量水平为??1。当总产量达到??1之后,继续增加总需求,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所谓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图中总需求曲线AD继续提高时,总供给曲线AS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总需求曲线????2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2,总产量水平为??2。当总产量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图中总需求曲线????3同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3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3,总产量水平为????。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呈垂直状。这是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例如,图中总需求曲线从????3提高到????4时,它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3上涨到P4,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

????4 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7. 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

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位多少?若人们对1987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设1987年的利率为6%,问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解答:

根据公式可得:

??1985???1984111.5?107.9

??1985==≈3.34%

??1984107.9??1986???1985114.5?111.5

??1986==≈2.69%

??1985111.5根据题意可知,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987= ??1986+??1985 2=3.015%

根据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可得公式如下:

实际利率1987=名义利率1987???1987=6%?3.015%=2.985%

8. 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

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 (1) 劳动力人数;

解答:

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 (2) 劳动力参与率; 解答:

1.3

劳动力参与率=×100%=×100%≈68.4%

1.9可工作年龄人数

劳动力

(3) 失业率。 解答:

0.1

失业率=×100%=×100%≈7.69%

1.3劳动力

失业者

9. 设以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 ?????.???? ,问: (1) 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解答:

当π=???1时,???=u=6%

(2) 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解答:

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则? 0.5 ???0.06 =0.05 即0.5 ???0.06 =0.05 解得u=16%

即必须有16%的周期性失业。 10. 试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解答:

总供给曲线揭示的是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虽然表面上所揭示的庴不同,但在本事上都表示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仅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失业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产出越低;同样的,通货膨胀率越高,价格水平越高。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导出总供给曲线。

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有:π?????=??? ??????

用P?????代替π,用????????1代替????,这里P为当期价格水平,???1为前一期价格水平,????为预期价格水平。则上式变为:

P?????=??? ?????? ①

根据奥肯定律,有:

???????????

=??? ?????? ②

将②式代入到①式,替换掉 ?????? 后得:

?????????

P???=

??????

??

记λ=

????????

,则上式可以写为:

y=????+?? P?????

该式即为总供给方程。这一方程可以同时代表古典的、凯恩斯的和常规的总供给曲线,而三者的差别在于参数??的取值及对??的解释。具体来说,当??=0时,总供给方程化为y=????;当???∞时,总供给方程化为P=????,在????已知的情况下这一方程即为凯恩斯的总供给方程;对??取有限正数的情况,方程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方程。根据这一方程,总产出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相关。

一般认为,当研究产出与价格水平时,使用总供给曲线比较方便;当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时,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比较方便。

11. 设某一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为:??=????????.?? ?????.???? ,试求: (1) 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解答:

当π=???1时,???=u=6%

(2) 画出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解答:

由所给方程可知,该经济的钝器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为-0.4,且经过u=0.06,π=???1点。在长期,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应地,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故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下图所示:

π LPC ??3 ??2 ??1 O ??? ????3 ??=??3 ????2 ??=??2 ????1 ??=??1 u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a5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