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1 06: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 班级:姓名:得分: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屋舍俨然() ⑵阡陌交通() ....

⑶不独子其子() 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仿佛若有光() ⑵悉如外人() ...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⑷自恨不如远甚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⑴其中往来种作 ⑵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4分)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

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2分) 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5.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2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⑴豁然开朗() ⑵阡陌交通() ....

⑶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⑷虽有甲兵()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⑵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

原文完成下表。(4分) 【甲】 【乙】 ① 美其服 设酒杀鸡作食 ② 屋舍俨然 ③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答案

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 班级:姓名:得分: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屋舍俨然() ⑵阡陌交通() ....

⑶不独子其子() 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1.(4分)(每小题1分)⑴整齐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以……为子⑷憎恶 2.(2分)B 3.(4分)(每小题2分)⑴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⑵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2分)(毎小题1分)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3分)示例: ①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仿佛若有光() ⑵悉如外人() ...

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⑷自恨不如远甚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⑴其中往来种作 ⑵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1.⑴隐隐约约 ⑵全 ⑶正,正在 ⑷遗憾(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2.A

3.⑴其中/ 往来种作 ⑵其丈夫/ 方担粪灌园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4.⑴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⑵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评分:每小题3分,共6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5.和谐安宁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2分)) 【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4分)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2分) 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5.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2分)

1.(2分)B8.(2分)具宜求禁 2.(2分)D 3.(6分)⑴(3分)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⑵(3分)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⑶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那人听后,变了神色。 4.(2分)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⑴豁然开朗() ⑵阡陌交通() ....

⑶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⑷虽有甲兵()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⑵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4分) 【甲】 【乙】 ① 美其服 设酒杀鸡作食 ② 屋舍俨然 ③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 1.⑴开阔的样子⑵互相通达⑶迁徙⑷鹿甲(4 分) 2.⑴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或根据语文版《教师用书》〕

⑵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意思对即可)(4分)

3.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甘其食③安其居④乐其俗(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9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