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05 03: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分享到:QQ空间

发布日期:04-03 分类: 课题研究 → 小学课题 → 小学信息技术课题 收藏此文章

? ·上一篇文章: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结题报告 ·下一篇文章: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

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子课题方案

镇中心小学 戴雪峰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信息技术 有效 课堂有效性教学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

有效:能实现预期目的;这儿主要指教学,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概括地说是指通过教师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研究现状:

1.21世纪是科学技术掀起经济发展浪潮的时代,是信息技术掀起科技发展浪潮的时代,所以我国实行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小学生来说是祖国的栋梁,培养其信息技术素养是关系到国家的长久发展。

2.我校是苏州市信息化示范学校,又是吴江市小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基地,在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物力和财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施了每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在硬件建设上新建了高档的网络教室、网管中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情况,加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 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能力。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是学校容易忽略的角落,通过问卷调查从实质上发现问题,然后研究具体的对策解决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学生一周只有一节易忘、教师态度等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使信息技术教育更加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系统性;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内容和重点

1.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2.适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 3.适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①课题设计方案的制定,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及问题进行调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研读相关方面的文章,准备实施研究内容。

②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内容,进行教师课堂教现状的调查,进行具体的分析统计找出问题,开展教学观摩与研讨,积累丰富的资料,探索合理、有效的模式和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

③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2.过程与方法 (一)具体操作过程 ①准备阶段:

精心制作问卷,主要以调查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制定研究方案。

②分析阶段:

经过准备阶段的准备工作后,对调查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分析阶段,分析问卷结果得出相应的问题,得出两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大多学校领导及其教师的不重视,同时多数人认为信息技术学科可有可无的;另一方面,学生同样存在学科观念的问题,抱有“玩”电脑的心态来学习;由此两方面来看要想改变看法首先从教师出发,打造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学习,从课堂角度出发,让学生观念转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③探索阶段:

经过分析阶段的分析,设计了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即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创新为主,多种辅助工具改变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④实施阶段:

将两个班级进行对比,一个班级仍然采用以往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一班级采用多种教学工具辅助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多种辅助工具:实行网络抢答器、迷你服务器、实行作业互评工具、实行自动加分工具等等。

⑤评价与反馈阶段:

经过为期一年的行动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与修改,经过对比发现使用多种辅助工具的教学模式适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再在其他班级进行实施,从中发现问题及其解决问题,最后进行总结。

(二)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②行动研究法。将假设的方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不断调整。 ③案例法。 ④文献法。

(五)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本课题负责人为吴江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心成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实践研究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

2.课题研究的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开展,已搜集较多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课题研究计划已经落实,研究本课题的各项条件已具备。

个人研究成果总结——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它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社会实际需要,以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小学生中普遍受欢迎,这些欢迎不全是在信息技术课上的感受,而是在社会、家庭、从各个方面接触后,产生的对计算机新奇和独特的喜爱。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 一、趣味式

爱好是推动人们熟悉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古人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遵循学生爱好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爱好,使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1)比喻法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存放时,我们可以比喻成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书籍。再比如:在教授电脑的启动和关闭时,把显示器比喻成人的眼睛,把主机比喻成人的活动。那么,启动过程的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就能形象生动的比喻成早上起床先睁眼,然后活动。关闭过程的先关闭主机,再关闭显示器,就可以比喻成晚上睡觉先干完事情,再闭眼。 2)生活法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其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假如从学生经验出发,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爱好。在教“表格的制作”一课时,可以设计成让学生完成一张本班的课程表,这样同学们爱好大增,一个个跃跃欲试,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再比如:过节赠贺卡是近年来中学校园里的流行,生日卡、圣诞卡、新年卡等等名目繁多。这样,在教“制作作品——图文混排”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制作贺卡,从而在乐学的氛围中把握图文混排的要点。 3)体验法

近年来,因特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神话般的说法,现已成为现实。因特网也以其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中学生。在讲授“走进因特网”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好的网站,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再比如:对于“网上购物”这个词,虽然大部分同学对它不生疏,却很少有人尝试过。在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到“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等这些成熟的网上商城上,自己亲身体验一下网上购物的魅力。 4)竞争法

竞争往往带来动力,在键盘指法练习中,可以举行竞赛,“看谁打得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方法还有很多。生活趣事、新闻报道、图片或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其鲜明、生动和直观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中。 二、探究式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很强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特有的动手、动脑机会多的优势,在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在学习进程中,以任务驱动,由浅入深,展开知识内容。 1)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不满足知道对于一个命令的一种操作,而是了解多种解法,进而能够比较出它们的优缺点。例如: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图标的方法有三种,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再比如:你现在所使用的鼠标有几个按键?功能各是什么?存在什么缺陷?你能否设计出更好用的鼠标? 2)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探究活动。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已经完成的作品,如一个表格,一张幻灯片等,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所需的要点及步骤。学生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后,就能一步步进行操作,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形成技能。例如,在教“制作作品——学编小报”一课时,教师先演示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学生看了之后,头脑里先有一个初步印象,接着再分析小报的结构,哪部分是艺术字,哪部分是剪贴画,哪部分是图片文件中的图片,哪部分是需要学生自己画的图案,哪部分是数学公式。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就有了直观的熟悉。这时再讲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讲时以点拨为主,不要面面俱到,应将探究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开动脑筋,学得快,记得牢。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指导者的思想,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郑增仪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3日 点击数: 7024 次 字

号:小 大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郑增仪)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非常高兴代表课题组来做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请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和各位代表提出修改意见。

我的报告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 、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四 、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社会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

民满意的教育。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以及为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课题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课题研究是与教育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提出,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立项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上。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他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实验和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现实意义和长远

意义都极其重大。

新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很丰富,但有两点,我想强调一下,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贯穿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策略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

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考试等改革逐年深入,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推广,这些都积极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不断推进。

另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和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和频繁考试,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

实践,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入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摆脱目前的“题海”战术和频繁考试这种师生都不愿意接受的局面。

在当前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大家在实践中面临的这些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探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当前,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校长和教师,乃至全社会的面前。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差异发展”这些重大命题, 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配置,都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条件。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对改革课堂教学策略开展实效性研究。

三是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增强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增强教育改革的意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题,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

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几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促进教师师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新策略必将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改变目前的一些不合事宜的教学模式。

(三) 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涉及提高教学效益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2、本课题说到的“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

3、“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策略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六个目标: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5、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

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6、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的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1、本课题研究分总课题、子课题二级。总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1)围绕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育理念;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各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

(4)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6)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

(7)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

的教师的策略;

(8)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2、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各校可以围绕总课题的内容,结合各校特点和需要,设计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要符合总课题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 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 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各校要组织好科研力量,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二十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

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 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专家组:

专家组组长:裴娣娜教授 专家组成员:卓晴君教授 文 教授 郑新蓉教授 曾天山教授

还将邀请部分中小学校长作为专家组成员 (三)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1、2007年3月-2007年5月子课题申报、审批阶段

凡要参加此课题的学校和个人在开题会后到4月20日前将课题申请报告报秘书处,经专家组审查批准后,立项,开始课题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将组织专家到校指导。

2、2007年5月~ 2007年8月研究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理论培训;现状调查。

3、2007年9月~ 2010年9月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期间,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2008年10月和2009年10月 中期检查

将在2008年和2009年10月根据各校课题进展情况,组织专家对各校承担的子课题分别进行中期检查,交流、总结和推广优

秀成果。

4、2010年10月结题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总课题结题大会。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的光盘等形式呈现。 我们将汇集各子课题报告、论文、教案成书出版,课堂实录的光盘将放在教育部农村远程教育网上,为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共享。

结束语

本课题作为一项行动性教育实验研究,需要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配合,研究方法要科学,管理措施要有效,以保证顺利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还需要各地各校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给予充分支持,经费给予保障,确保各校子课题的顺利实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成员校为依托,组织全国有志于此项课题研究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参加,从各地各校的特点与实际出发,广泛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各具特色的丰富经验和优秀的课堂教学策略,为推进素质

教育,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探索出有益的途径。

以上是我代表课题组作的开题报告,请各位专家、校长和老师审议。

谢谢大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1日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

课题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

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

课题负责人 李建军填

负责人所在单位 苏州市高新区吴县中学

2010年1月

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总课题组

2010年1月制

[摘 要] 本课题以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探索、实践为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师和学生资源,结合江苏省的“五严”规定,对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学生主动学习问题进行逐一分析解读,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当前形势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一般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一线教师的推动学生有效自主学习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高中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 有效性 活泼地 教学模式

一、 研究背景

中国社会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以及为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课题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课题研究是与教育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提出,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立项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上。我校所立子课题《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是总课题指引下,结合我校具体情况,非常有针对性提出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他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实验和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都极其重大。

新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很丰富,但有两点,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贯穿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策略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

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考试等改革逐年深入,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推广,这些都积极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不断推进。

另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和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和频繁考试,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使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学生变成木偶式、呆板的学习工具,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入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摆脱目前的“题海”战术和频繁考试这种师生都不愿意接受的局面。

在当前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大家在实践中面临的这些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题价值论证

㈠理论价值:

针对实施素质教育形势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研究、重视不够,仍处于盲目状态的情况,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界定实施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普遍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内涵;探究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的规律;最终,从理论上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参与课改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

课堂是人们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的时空集合体。它既是一个有目的性的自主行为群体,又是一个人际交往高密度的社会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民主与创新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㈡实践价值:

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民主与创新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却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科学的方法,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无论对学校教育还是对学生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㈢创新之处

本课题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

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㈠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

⒉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

⒊提高教师课改形势下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务实型的研究性的教师; ㈡研究的内容: ⒈概念界定

⑴“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学的课堂教学,也涉及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⑵ “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涉及到有无效果和效果好坏等几种情况。课题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应有的理念,和从“十一五”基础教育承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出发,建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得到迅速提高的问题。即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等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⑶“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预定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⑷“学习环节”:指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个流程中,主要包括计划、预习、上课、主动学习、训练、总结落实、拓展、反思等信个环节。

⑸“主动学习”:是知学→好学→乐学的过程。知学、好学、乐学的核心是乐学,即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志趣。学习志趣,已经不止是对学习的一种爱好和兴趣,而是与个人理想和目标相联系的心理稳定性和倾向性,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志趣,才能注意力集中,学习方向明确,专心志致,学而不厌,陶冶性情,求得真知。学习的志趣,来源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来源于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求,来源于对自身发展与使命的清醒认识

⑹“方略”:指日常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方法与谋略,所制定的方针和策略。 ⒉理论界定

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育观

布鲁纳(J.S.Bruner)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非常重视人类课堂情境中的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他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方法,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使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发现学习是指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教师或教师提供的材料去发现事物,探索未知。

⑵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叙述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话拧,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部分。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意义建构。

⑶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多元智能观点的核心在于认真地看待人的差异。MI理论的核心概念:“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指对于同一知识内容,学生可以有多元学习路径,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只能特点,通过多元智能的点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自信地“动”起来,使学习真正实现个性化。

⑷现代具有影响的教学流派:

①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②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育能力。③刘京海的成功教育,他的着眼点是,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提出“自主成功”、“尝试成功”的教学模式。④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改作业,充分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学习。⑤江苏“洋思经验”,以三流的师资、硬件、生源,却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成为教育上的奇迹。洋思经验的重要内容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所有这些,都为开展“构建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提供成功经验借鉴。

⑸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I)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⑹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⒊问题归纳

⑴学习环节中哪些因素、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 ⑵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状及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⑶在学生的学习环节中,学校、家庭、教师对其的影响;

⑷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影响; ⑸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过程和方法

㈠研究过程

⒈准备阶段(2007年5月-7月)

① 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② 撰写子课题申报准备报告。(2007年6--7月) ⒉申报阶段(2007年7-8月)

① 正式申报子课题,等待立项批准。(2007年7-8月) ② 撰写子课题开题报告,递交开题报告。 ⒊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10年1月) ① 在高一新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②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现场指导。 ③ 课题组组织检查、督促。

④ 组织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活动。 ⒋中期检查(2008年5月) ① 检查、督促子课题进展情况。 ② 撰写子课题开展中期检查报告。 ③ 接待总课题组中期检查。

⒌结题阶段(2010年1月-2010年2月) ①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② 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③ 子课题结题大会。

④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㈡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各校要组织好科研力量,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二十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四、研究成果

本子课题主持人李建军是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政治学科带头人,曾主持江苏省级课题“内地新疆班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在不同刊物、不同级别的论文评比中有论文发表、获奖。课题组成员基本都是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作为课题主持人,副校长、教科主任、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

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也为课题展开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保障。通过学校图书馆、市图书馆及互联网进行收集,课题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取得如下成果提供了保障。

(一) 理论收获:

A论著:李建军主编 吴县中学有效教学论文集《跋涉》

B吴县中学2008年至2010年发表56篇相关科研论文(目录见附件一)

C吴县中学主动学习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见附件2、3、4、5)

(二)实践效果

⒈德育方面:近年来,学校先后3次6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一次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和“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近三年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先进学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学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先进党组织”、“江苏省三星级档案室”、“江苏省高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平安单位先进集体”等各类荣誉近20项。

⒉智育方面:

学校克服生源劣势,连续三届高二年级信息技术统考通过率100%;三年中,高二年级在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中,通过率分别达到99.58%、99.8%、99.2%。2008年高考,学校在苏州市教育局发展性评估考核中列全市第一名,我校本二以上增加人数占全市增加人数的十分之一。08、09、10连续三年荣获高新区教学质量优质均衡贡献奖和办学特色奖。每年有一批优秀学生被省内外著名高校录取。

2008年高考,三星级生源考出四星级成绩,在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及全校师生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全体高三师生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历次模拟考试达本科人数都在140人以上,语数外均分超市平均。本二上线人数212人, 为近7年中最多,位居高新区第二。预计本科录取人数将超过400人,本科录取率将达85%左右;其中省招班本二以上达线率为100%,本一达线率为71.3%;实验班本二以上达线率75.65%。在高三成绩的影响下,非毕业班师生深受鼓舞,学习过程中,目标意识逐渐明确,学习动力不断增强,在苏州市同类校中取得突出成绩。高二年级在4月10号江苏省必修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中,99%同学过关,4A人数34人,比去年增加78%,位居高新区第二。成绩受到社会及主管部门的首肯。高一年级在分班过程中汲取相关经验,做到最优化选科,语数外及选修科目每周一小练,不忽视必修科目,自我加压,平时管理尽量不留盲区,全体师生正在拼搏努力,教学管理渐渐步入正轨。

2009年高考,吴县中学再次显示出强劲的实力,取得全面丰收。其不俗的教学质量,主要呈现如下亮点:一是本科达线人数增长明显。达本二以上人数为171人,本二达线率达到40.4%;其中省招班本二以上达线率为100%,本一达线率为72.6%;实验班本二以上达线率为78.3%;最高分为陆伟所获得,语数英三门总分为392分; 二是“低进高出”“优进优出”现象突出。09届毕业生是学校处于三星级批次上招收的生源,但学校以三星级生源群体,却取得了与四星级生源比肩的骄人成绩,一大批毕业生被省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苏州市2009年高考本科录取率的大幅提升作出了贡献。

2010年高考,在文理分科划线的背景下,我校高考成绩依旧斐然,高考上线186人(含艺术),其中,高三(11)班朱符洁同学被上海交大录取,高三(12)班翟苏华同学获空军飞行员录取资格。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取得了优秀的成绩:4A人数达17人,3A人数49人,2A人数65人,1A人数109人。其中信息技术、物理、政治、地理100%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的达A率都在35%左右。本学期高二学科竞赛成果突出:江苏省生

物竞赛5人出线,化学竞赛出线3人,数学竞赛出线1人,这些同学都将参加江苏省夏令营活动,为参加江苏省的复赛做准备。在2010年苏州市“白象湾杯”中小学生航海模型比赛中,我校共获个人单项两个第一名、三个第二名,并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10年苏州市“科技城·文昌杯”中小学生车辆模型比赛中,我校获得6项第一名、7项第二名,合计21项个人奖项,并获得团体冠军。

五、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教师教学观念转变问题。新课改实施后,教师态度是积极的,探索也是主动的,但观念上没有彻底转变,对新的课堂教学环节尝试持谨慎态度。还存在教改与教学脱节现象,教学中是老一套,教改中是新花样,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的评价机制改革相对滞后,以分数论英雄,消弱了课堂改革的力度,其次是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与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改革形成压力,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这些原因影响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与推广。

2.理论学习与研究不足。全体课题组成员都是高中教学的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部分老师还担任班主任,加上课题成员同一学科的又不都是同一年级组,开一次研讨会要预约几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难度大,聘请专家教授讲课机会少,这些原因使课题研究的视野不广,水平不高。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化整为零,将集中的学习时间尽量减少,尽可能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电邮、互联网、即时会话工具)进行即时沟通和交流,体现能者多劳,让年轻富有朝气的教师提纲主演,又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

3.新的教学模式操作性问题。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十分关注模式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应该说这种模式从方法和步骤上是可行的,但就不同的教师,学生及教学设备而言,施行起来还需改善和提高,尤其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操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4.课题实施过程中度的把握问题。高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创新愿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去培养。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育创新也是支持的,迫切希望的。在于我们如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及时拔正方向,不至于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将每一位学生打造成精品,而不能出一个次品。

5.如何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中“减负”与“增效”的关系问题。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也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可以使“减负”向不“减效”方向发展。

6.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所探讨的“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尚属雏形,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不懈追求,深化研究,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六、结束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本课题即将结题,但我们深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无定法,贵在启发”,教与学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因此,我们会以此为起点,把课题研究深入下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进学习环节,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今后,我们将总结经验,正视问题,继续做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巩固研究成果,解决存在问题,深化研究成效,争取更大的成绩。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08-03-05 17:51:35 岳艳玲

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入开展,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因素对小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至关重要,一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信息技术这们课奠定基础,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要达到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针对学情化繁为简。如:在给一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在上《计算机的组成》这一课时,我避开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结构,从课桌上的一台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各个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大家看一看各个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同学们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同学说主机后面有很多很多线。然后我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什么地方去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同学们不仅了解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画图时,经常是利用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组成形象生动的各种画面,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讲解变的形象有趣。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独木成林》、《海底世界》、《奥运五环》、《快乐的旅行》、《迷宫》、《枫桥月色》等等作品。在教学画图过程中,我将学生的电脑作品播放给全体同学并、配上优雅的音乐,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纷纷加以评论,我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同学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直到下课,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利用教学软件,使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活泼生动。

古人云:“善始即功半”,对于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同学,重点应先放在键盘指法操作能力的培养上,以便为今后的汉字录入及计算机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开始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要讲的课上了,但由于练指法的内容比较枯燥、烦琐、讲解晦涩难懂,老是按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是单调和乏味的,如再要求指法正确,十个手指都用起来,练一会儿恐怕十个手指头都会麻木僵硬,酸痛不止,难以坚持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难保持长久。要把这课上好,就要活跃课堂气氛,采用PC机指法练习的弹指神功、TT软件等供学生们练习就收到良好的效果。因这些软件是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之中练习指法,并插有动画,画面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中。这些软件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你哪些键成绩差,并把每次练习成绩存档起来,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打字的速度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为了巩固基础,开展班际打字能手比赛,公开前十名的名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学习计算机充满信心,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两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在学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我组织了学生开展图画作品大赛活动,同学们自愿结合,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大家有明确的分工,有负责设计、有负责制作的,等等,另外各个小组还将作品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对作品的评价,改变了以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利用广播教学,大家畅所欲言,相互评价。

四、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中有《图形有移动和复制》一课,我给学生设计了情境优美的课件,并提出了三点任务:“让蝴蝶飞到花朵上”(移动)、“把你邀请的小动物复制到画图文件中”(复制、粘贴)、“添加自己

的创意,展示个性”(体现层次性),前两个任务必须完成,第三个任务可选。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成功能带来更浓的兴趣。在信息技术比赛中,学生信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把部分学生作品做成网页,配上音乐,在学生中播放,使学生的绘画和欣赏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也有了新的创造意识。我们从中选出一部分作品,在网络教室布置了“青青苹果园”,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又从中选出了20多幅学生作品参加了市级比赛,有两份作品获奖,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堂中多多少少总有让人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反思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我觉得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需作如下改进: 1、加强语言艺术 提高课堂效率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

虽然我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操作电脑娴熟,能修理电脑,畅游网海,制作课件。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语言艺术的运用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在课堂教学用言时要用词准确规范,注意语调高低强弱;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善用比喻,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只有不断地加强语言艺术的运用,才能更好地搞课堂高利率。 2、利用情感环境 优化学习氛围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解决任务、创新信息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师的情感作用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机房或网络教室里进行讲练结合的信息技术课亦是如此。走进课堂,我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但有时难免受心情的影响,以严师的面孔出现,甚至对某些过于调皮的学生或接受能力欠佳而致操作有失误的学生冷眼相看、冷言相对,使他们出现“敬而远师”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因材施教,特别对调皮的报以十分的爱,赢得他们的认同;另外对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要耐心细致指导,不厌其烦。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乐于掌握知识、专于实践所学,也才能赢得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

3、活用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既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要使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效,就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我操作你模仿的现象难免出现。这样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机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出现了呆坐机房、懒于动手的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只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育为注重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育;变死记操作步骤进行简单操作的“封闭式”教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变唱“独角戏”的“注入式”单一教法为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和学生观摩练习、矫正反馈、综合练习的“师生同台戏”的多元教法。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重在实践,增大学生学习、实习的自由度,同时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着力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获取“任务”完成的成功感。

我深感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必能焕发新的生机。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发布时间:2011-07-23 来源:毕业论文网

严海娟[摘要]:本文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在高中学科的地位,

总结了影响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三大原因:教师上了不该上的内容、学生练了不该练的任务、对考试不够知已知彼。从而提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大策略为: 提炼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任务、对考试做到知已知彼,对学生了如指掌、注重计算机学习环境构建,并对每种策略附上相应的课堂教学实例片段及解决方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高考成绩仅限于第三批次的高职高专类,一般来说是在高一学年开设本学科,学科地位决定了教学时间是受到限制的,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学科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决定其特有的教学环境是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检验之一是会考,会考内容涉及两本教材,相比网络上精彩的游戏、美妙的音乐、多彩的动漫影视,教材也就略为逊色了,不让学生上网,仿佛与信息技术理念相违背。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成功的完成信息技术学科任务,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什么是有效性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最终形成学生主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课程,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总目标。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目前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师上了不该上的内容;二是:练了不该练的任务;三是:对考试、学生、环境不够知已知彼。接下来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炼课堂教学内容

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三大问题之一是教师上了不该上的内容,有人就反问:一学年就50来节课,完成两本教材的教学任务,准备信息技术会考复习,课都来不及上,还会有不该上的内容?对此问题笔者总结如下:

1、本来一些学生自然就会的知识不需要我们花时间授课,例如在线交流信息之一:申请E-mail帐号,并进行收发电子邮件,在线交流信息之二:BBS论坛,注册帐号并进行浏览贴子、发表贴子等操作,这些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大多学生都曾经使用过,如果花2课时教学E-mail和BBS,那效果可想而知。

解决方法:学生只要到机房可以上网,一下课便会奔向计算机教室,这些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交学生在课前时间完成,然后指定具体时间限制让学生给老师发一封信,主题为班级学号姓名,内容是他的所注册的BBS论坛的网址,他所注册的BBS帐户名称,对这些内容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做,推荐的E-mail地址为:网易或者新浪,推荐的BBS地址为:手拉手社区,第二起跑线—中学生自己的论坛! ,中学生学习论坛,从通过他们的邮件了解学生是不是真正在使用了,事实证明,学生能完成的很好,当然收发电子邮件的协议是这部分的难点,还是要安排时间分析。

2、内容一次性讲得太深,本来已经掌握的一级水平的内容,授课内容因为教的太深,结果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连原来懂的那点也混淆不清了,例如:ASCII编码与汉字编码,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这部分是安排1课时,汉字编码在计算机内部采用十六位二进制,理论上能表示216种汉字占两个字节,汉字在计算机内的二进制形式表示的称为内码,也叫处理码,这些第一层面知识就已经让我的学生够记忆理解了,若将该部分内容再深入第二层面的知识学习输入码(又称外码)、交换码(又称区位码)、内码(又称处理码)、字形码的相互关系,若一堂课教学这么多知识,那简直让学生听天书。 解决方法:用动画能够很生动形象的表示汉字通过输入码输入到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最后通过点阵形式的字形码显示。而这些较难记的码只让学生先见个面,而但这些码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第一次接触汉字编码时不能深入讲解,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第一层面知识后再深入第二层面学习。

3、讲解地过于详细,以致于学生觉得罗嗦,例如:讲解Flash中脚本命令的使用时,帧命令使用按扭命令的基础,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从stop();到play(); gotoandplay(); gotoandstop();往往教师担心学生不能掌握,将命令的功能不厌其烦地讲了一遍又一遍,其实讲5遍不如让学生独立地练习一遍。

解决方法:最多教师清晰的演示操作一遍,说明功能及达到的效果,即让学生做相应的习题操作,而对于个别学生的学习帮助可以借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教师可以录制相应的习题录像(最好是可以自由控制播放速度的),让个别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独立自习。至于分析按钮命令则要学生能熟练应用帧命令后才引入,那学习效率就高多了

由于讲了学生本身就会的知识,或知识讲的太深,让学生听天书,担心学生不懂,演示过于详细,结果导致课堂管理的诸多问题:学生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在讲话,做小动作,看杂志,甚至想办法将上课控制系统破解,擅自走动散播其杰作,教师甚至觉得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这样的课堂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二、精心设计课堂任务

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三大问题之二是学生练了不该练的任务,课堂任务的设计对于信息技术这样的操作性很强的课来说至关重要性,每堂课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生实践操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1、设计有恰当情境的课堂任务

新课程强调“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本人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的情境创设尤为很重要,将学生从具有极大诱惑力的计算机世界吸收到我们设计的课堂任务中,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优势,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任务的操作,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任务中的情感,从而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更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高中生喜欢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将有所变化,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例:在讲授《图像素材加工》第一课时,第一类课堂任务:PhotoShop文字效果制作,主题情境是发扬民族传统节日,亲朋好友相互问好,选取四张适合作为贺卡背景图片让同学们选择,在背景图片输入四组文字,分别为“新年快乐”或“母亲节快乐”或“元旦快乐”或“圣诞快乐”;一到二行的祝福语(在提供的祝福语文本文件中已经有三四组);“学号姓名”;“联系方式E-mail:lsyhj@163.com 或QQ:547251035”这些文字数据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这些文本素材已经全部都在文本文件中),让同学们在合适的图层中用文字工具加入上面可选择的祝福语,利用PhotoShop的文字工具和图层样式打造有个性化文字特效的贺卡。第二类课堂任务:打造个性化个人写真,素材准备,提供可选择的多张背景图片,提供可选择的多张任务图片(背景单一更好),可编辑的文字PSD文件,本任务的设计是让学生第一次接触PhotoShop就能体会PhotoShop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就是拖动几下鼠标,设置图层面板上的图层样式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图片效果,再加上文字,意境犹佳。

这两个课堂任务总的来说都不错,第一类课堂任务元旦、圣诞节是同学们喜欢的节日,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节目的气氛,每个同学做出来的作品也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图层样式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这样个性化的作品一样防止个别不自觉的学生抄袭别的同学的作品,二来富有节日意义,而且在后面讲解图片的合成的时候可以将自已作品中的“学号姓名”、“联系方式E-mail:lsyhj@163.com 或QQ:547251035”等信息合成,比较适合农村学生比例占多数的班级,他们比较看重传统节日,设计的效果也很好,而第二类课堂任务比较适合宣示个性张扬的都市学生,而且会产生令你刮目相看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创设相应的情境的课堂任务,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课堂任务

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的课堂任务是很难吸引学生的,曾经有一Excel题目是分析股市行情,学生就很难理解,显然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有丰富多样的生活化的实践性强的课堂任务。

例:在教学《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时,第一类课堂任务:针对我们的新校园刚建成,校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崭新的,用数码摄像机录制几个校园风景片段(如威武的校大门、现代化的体艺馆、崭新的计算机教室)将录制的视频片断发送给学生,做为合成视频的素材,并由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分析视频的合成,并输入字幕(字幕的部分内容提供文本文件给学生),并加入录音为视频配音,这又温习了声音素材的采集,第二类课堂任务:而原先在老校区的时候,我采用老校区的视频让学生来合成,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折扣,第三类课堂任务:在老校区我采用的视频合成素材选自学生刚刚参加过的艺术节视频,让学生的形象变成计算机屏幕上的镜头,学生主动性也是非常高的,由此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3、设计可操作性强的课堂任务

有效性高的课堂任务,不仅强调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例:在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声音素材的合成任务时,第一类课堂任务:让学生自由录制一段声音素材,再将该素材与一段老师所给的背景音乐合成诗朗诵或配音乐;第二类课堂任务:让学生上网搜索背景音乐,让学生自由合成一段有创意的音频。第三类课堂任务:任务由小组协作完成:将语音(推荐同学录制),背景音乐由老师提供的4 个背景音乐素材,并说明课内要进行PK赛,看看哪一组是最业余的语音合成师;第一类课堂任务实际上的效果是相当差的,不是音质不好,有多方杂音,就是语音与背景音乐不相符合,完全是为了教声音的合成而教声音的合成,学生可持继性学习声音素材的采集与处理的能力相当差,上过就忘记了。第二类课堂任务看似一个给学生以很大的自由度的任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合作性学习能力的任务,可以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频合成效果,而实际上,对大多学生上网是东逛逛,西遛遛,漫游Internet世界,如遇素质本身不是很好的学生还偶尔打开刺激的网页(现在的网站垃圾很容易打开,除非安装了限制打开网址的软件),引得洪堂大笑,到下课时上交的任务中还不少是网络上的原创作品,网络的诱惑力还是挺大的,也许到头来只是下载了一段网络音频,连起码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没有完成。第三类课堂任务学生积极性很高,原来平时见到的很多翻版作品就是这么来的,轻松点点鼠标,自已的卡拉Ok就出炉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了声音素材的获取,并能很好地将语音与背景音乐合理的合成,并有跃跃欲试要回家将自己的语音输入计算机合成。 4、课堂任务的设计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

根据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念,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同一个教学环境中,在同一个教学班级里,学生的差异是肯定存在的,为此课堂任务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架构,并设计出有基础任务、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感到吃得饱,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不会感到消化不了。

例:在设计复习熟练应用Flash的时间轴、帧、层、元件、场景时,基础任务:进行简单的插入图层及重命名图层、插入帧、关键帧、将元件添加到某个图层中的相应帧的舞台中;提高任务:进行帧属性、实例属性的设置;扩展任务:在相应的场景中进行帧、实例设置,元件的编辑,场景跳转与帧控制,当然所选用的素材应该是有一定合适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操作性强,不具二意性。如:基础任务:以当年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的3、4小段“舞蹈”或及“大合唱”或学校风景作为库中影片剪辑元件和图形元件的素材,让学生按已有的图层“节目单”中的节目的先后顺序(也就是相应的文字图层的相应文字),让这三四段作品依次出场(每段素材实例将放入相应的以节目命名的图层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元件库相当于舞台的后台准备室、时间轴类似于节目单,场景就是舞台,只有将后台的元件请上舞台成为相应的实例,一个后台的元件可以成为形态各异的角色演员的舞台实例,实例单独设置不影响后台库中的元件素材,后台库中的元件只有我们将它请到相应图层的相应帧中的舞台上,我们才能在场景中看成到节目表演,提高任务:创建名为“片头播放”的新场景,新建元件“片头文字”,将设计一个形状补间的产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文字片头动画,并设置校园图片由淡到明的动画补间动画;扩展任务:给“片头播放”的场景加上控制插入图层,设置帧控制命令实现不同场景及帧间的跳转。设计有层次的课堂任务,逐步架构Flash动画知识体系,由简单到复杂,而且只能完成基础任务,才能做提高任务与扩展任务,也避免了学生开始就做扩展任务,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应的收获。 5、设计能及时有反馈功效的课堂任务

如果说完成一个任务后,是非不分明,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势必影响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究。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

效率,一方面可以用及时性、代表性、赞赏性、激励性、发展性的语言及时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及时给予正确与错误之分;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学生上课在教室上,而信息技术课几乎在计算机教室上,这两者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于信息技术课堂以当堂课能评价是最好的。

例:在Excel中的课堂任务,当然老师当课堂批阅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学生是不可能,一方面像函数与公式的应用可以利用Excel电子表格自身的条件格式的功能,做对的以绿色显示,做错的以红色显示,做排序题将部分记录设置相应的的底纹和字体、字色设置,做错了就张冠李戴,让学生自查。一堂课下来,效率明显比老师个别查看要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设计课堂即时批改软件,当然课堂教学效率高,但对都是的要求相当高,同时我们可以利用Excel中宏的功能,做完题目马上可以在Excel批改,那效果就更佳了。 三、对考试做到知已知彼,轻松应对

要“有的放矢”,所以我们每一堂都要精习提炼教学目标,而每门学科都有相应的检测方法,信息技术也不另外,高一学年有信息技术会考,考第三批次的学生还要考信息技术。笔者常得对考试也要做到知已知彼,融合信息技术会考与高考的支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1、对考试习题方向、评分标准钻研透彻,这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要研究今年会考与往年会考知识点、要求上的差异,对新增的知识点要加强练习,对难度加深的知识点要适当增加难度大的习题,科学准备充裕的复习时间与选用与信息技术会考要求(或阅卷系统)一致的软件,以免引起不必有的失分,认真研究会考系统,及时反馈练习结果,把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对信息技术会考或高考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分专题突破,如图像的存储容量的计算,而公式“水平像素×垂直像素×每像素的颜色位数÷8(字节)”或者“分辨率×每像素的颜色位数÷8(字节)”,而题目的关键点之一是水平像素×垂直像素(即分辨率),关键点之二是每像素的颜色位数与颜色数的关系,一个是题目中明确告诉的,二是将鼠标移到图片文件中显示(如图1),从本图可知其分辨率为1024×768,三是图片属性显示(如图2),其分辨率为1654×1129,每像素的颜色位数为24位;四是ACDSee图片浏览软件浏览图片时状态栏上的信息之一其中分辨率为90×56,每像素的颜色位数为24bit;显示之二 其中分辨率为549×412,每像素的颜色位数为4bit,它的总颜色数为16色,颜色与位数的关系是2x位=y种颜色;五是我们在PhotoShop中新建文件时的窗口(如图3)从该窗口得知其分辨率为800×600,每像素的颜色位数为84bit,同时还可以将图片的压缩引入 ,问该图片的压缩比为多少?其中已知jpeg图片的大小为227.6KB,未压缩前为1024*768*24/8/1024=2304KB;压缩比=压缩前大小/压缩后的大小=2304/227.6=10.1,除了定专题复习外,还要研究评分标准,掌握计算机阅卷的规律,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规律。 2、对学生的练习程度要了如指掌,从多角度来关注学生

对学生的练习一定要有目标不,如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高中信息技术不再像以前的信息技术课上上网,查查资料,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来放松一下,一定要改变学生这种不良的思想意识,从第一堂课起就要明确我们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要做好统计,区分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并学生薄弱的模块进行分析,当分析到这模块时,一定要关注该这些学生的。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的教学方式:优生:发挥其榜样的力量,发扬互助精神,让全体学生能知道该生操作能力强,有余力帮助他们,于是就有不少同学向该类同学帮助,以取得共同进步。中等生:该类学生是班级中占多数的一个群体,给这类学生适当的课堂任务压力,如老师要来检查的,至少这节课要完成几个任务。后进生:对懒散者: 一定要监

督学生其做课堂任务,让他们觉得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关注他的进步,给予信心与相应的压力,还经常把他们叫到教师机上来操作,并让有进步的同学来示范操作。对基础差者:经常花时间走到他们位置上手把手教他做,还可以让他与优生做个邻居,学生交学生不仅提高学生间的融洽关系,而且可以在耳濡目染中认识自己与同学的差距,督促自己不断提高操作能力。

3、尽量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前我校有两个机房,一个是按照教室的桌椅摆设按排计算机,每位学生面对讲台;另一个计算机教室采用六列,每列10台机器,每个学生侧面对着讲台,很明显,第一个机房的课堂教学环增明显比第二个机房好,第二个机房让学生感觉是在网吧一样,课堂纪律相比就差点。进入新学校,机房空间宽敞,显示器全部采用液晶,电脑桌也加宽,感觉到进入这样的场所就是学习的场所。

同时,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必须检查每台电脑的软件,确保每台电脑都能完成课堂任务,有效防止学生机器无法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固定学生位置,便于准确及时叫出学生姓名,便于计算机教室的维护,责任到位。同时学生觉得老师认识他,也会认真点。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控好我们的40分钟课堂,提炼教学内容,教我们该教的,设计有效的课堂任务,对学生、对考试知已知彼,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终真正完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李翠兰 2011年11月15日 08:32

浏览数:115 | 评论数:0

实验小学 张艳辉

我校从1986年开始就配备微机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二十多年来,学

校信息技术教育在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的教学。学校先后被授予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学校还为学生创设了发展的平台,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各项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的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电脑家庭化的普及和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整合的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学生与学生之间使用电脑能力的差异性增大;网络教学内容增多,怎样安全文明的使用网络等等。这些都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新的挑战。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表现和特点,谈一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以及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了解学情,学会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问题: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从一二年级开设,老师的使用参考的教材有三、四年级起点的泰山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适合高年级起步教材)和浙江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低年级起步教材)。因为使用的是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起步教材的年级不同,出现所学知识的重复、课程缺乏系统性指导的问题。

分析: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地方与学校课程,信息技术教材各省市都使用着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作者不同,但从整体上都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教材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教材的编写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一些解决办法。编写者也力求通过自己的书来帮助教师。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教学资料,如:图片、历史材料、新科技知识,都可以供教师使用。

策略:1.重新选用和分配各年级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2.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尝试开发自己校本教材,博采众长。以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二、“面向学生,以调动学生去发现、去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问题:学生之间电脑操作水平差异比较大;多数学生家里有电脑,简单的操作比较熟练。对于这些学生,课堂上的知识他们有些了解,不太想听老师讲,喜欢自己动手。

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我们备课,不但是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特点,然后寻找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结合点,

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研究、探索,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快乐地去深入到课堂中去学习。

策略:教师要精心备课,不仅备课标、教材,还要备学生,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思考“哪些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的?”;“怎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发现、研究、探索地学习?”;“怎样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学习,让他们亲自去体验研究的过程和发现的最终结果,通过体验他们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就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如:“申请电子邮箱”一课。课堂上有这样的经历:我先教给学生介绍电子邮箱的作用和格式要求,让学生按照所邮箱的格式设计自己的邮箱;然后介绍申请邮箱的网站和申请的过程。最后让学生上机实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既学会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学生自己搜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课堂上结果很不理想,光是讲授的教学环节就花费了课堂近一半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中,许多学生不情愿再听申请邮箱的网站和申请的过程,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无精打采。还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让我们自己做做吧!

在课后反思中,我思考,发现教学中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好多学生家里已经有电脑并且能上网,部分学生已经自己申请了邮箱。这节课对于这部分同学他们已经没有潜在的动力去探索学习。要想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就必须创设他们感兴趣的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另外一个课堂上,我创设了这样的导入情境:王海的父亲去美国学习一年,留给王海一张父亲的名片,上面有三种联系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三种方式用哪种好?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到电子邮件是最快最省钱的通讯方式。激发学生愿意帮助王海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的愿望。接着又让学生以自学的形式学习电子邮箱的有关知识,通过问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最后,让同学一起来为王海申请一个电子邮箱。这样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加强技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问题:网络游戏、聊天工具等的诱惑,使学生沉迷,课堂教学效率低。 分析:信息技术教育教会了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应用网络也为他们打开了选择学习资源的自由之门。但网络技术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少挑战。孩子们面对茫茫的网络,经常迷失了方向,导致了一系列青少年网络问题。在美国从幼儿园就让孩子接触网络,而且有数据表明美国的青少年上网查阅资料完成课题的占了一半以上,玩游戏的仅占少数。显然,网络

本身并没有错,而问题在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有效引导下,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多关注对技术本身的掌握,忽略了技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策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深化对人文因素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作用的认识,

加强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干什么的引导与督促;要深化对学习资源内涵与教育价值的认识,加强开发建设丰富多彩的、能够吸引孩子们并促进身心健康的学习资源。这里的资源不能仅仅限于智力与能力的培养目标,而应当充分考虚和满足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情感渴求、人格成长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多样需要。

在汉字输入教学中,我采取了将的教学内容里融入了儿童诗和童话的教学策略。童诗是心灵的沃土,是智慧的甘泉,是对孩子最美的启蒙。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欣赏《纸船》、《想念妈妈》、《海浪》、《风》等儿童诗,让学生将诗学写在电脑上并保存;引导学生模仿着在电脑上写出自己的诗歌或童话,最后将这些原创的诗歌和童话,发表到小书房中的论坛中,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他们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并熟练的输入汉字的同时,也理解了汉字输入是网络交流中的一项基本的技能。童诗和童话的引入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满足也孩子们的人格的成长和创作性思维的培养。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微机室的软硬件的建设,计算机教室的操作环境,教学中及时的双向反馈交互平台,清晰的音像,流畅的网络环境等,都是保证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硬件前提。

关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究、去实践、去应用。高效的课堂是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我们还会继续探索着、研究着、实践着,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能更加高效,我们的学生能在我们的课堂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更茁壮的成长!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修改稿

2011-10-09 14:59 宁夏贺兰县立岗镇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修改稿

2011年4月27日,参加了贺兰县教研室在贺兰二小组织的课题开题报告会,报告会邀请了自治区教研室教研员、课题研究员支爱玲对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给予指导。经探讨交流、问答互动、对课题开展的方法和实施过程有了更高一层的认识。会后,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修改了课题实施方案,现将课题实施方案修改如下:

【课题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更有效地完成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实效,这是提高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也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共同面对的困境。

二、现状及成因分析: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对滞后,课堂教学效果实效性不高,存在多方面因素:

一、学校因素。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不足,农村小学大班额达不到课堂生均1机;其次是实际教学不能与课程计划同步,如果要达到人人上机操作练习过关,每周两课时难以完成;再次是师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9f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