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隔代教育对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5-11 05: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浅谈隔代教育对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刚出生的孩子就好比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书写他们生活的篇章,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天真的,所以说教育也是从这时开始的。社会上之所以会产生形形色[1]

色的人主要是由孩子的成长环境决定的,这个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可以说家庭、社会、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一个体系,息息相关,相依相连。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存在于体格、智能、心理等多方面。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二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2],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是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人、事、物)发生相互作用下慢慢建构起来的。只有儿童作用环境,其认知才得以继续发展,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知结构的发展才得以保证,只有当儿童的感官朝向环境时,这种发展才会出现。可想而知,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孩子的发展方向,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我们说,家庭的奥秘全在“潜移默化”上,即是说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一·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

1. 《一》幼儿隔代教育的概念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一般是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据统计目前我国三代教庭的数量人占家庭总数的37%。儿童的年龄愈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的比率愈大

1. 《二》国内幼儿教育的现状

先在我国,素有“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传统家庭文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激烈的竞争与广泛的人口流动,隔代抚养就更为普遍。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上海O~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抚养,广州50%,北京多达70%。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隔代亲给教育孩子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三》家庭的情感气氛对幼儿的影响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不但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发展,有利于孩子在爱的家庭环境中熏陶,更是能够激励其奋发图强的信念。而相反的在一些家庭环境冰冷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则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成年后也遭遇到了相同的状况,甚至还有些人因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为了充分和谐地发展个性,应让儿童在家庭环境里,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其中所指的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主要包括一下的几个方面。 [3]

1.相亲相爱的夫妻关系。当孩子感到父母是真心相爱的,他们相互之间是对方所喜欢的人时,孩子才能充分的体会到爱的存在,家庭中的爱不单指父母对孩子的爱还包括夫妻之间的相亲、和睦。

2.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教育子女的先决条件,和谐友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是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性格开朗、思想活泼、善于与人相处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3.学会倾听孩子说话。父母要对孩子感兴趣,专心听孩子讲的每一件事情,让孩子感到和父母在一起很甜蜜,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耐心的倾听。

4.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关系。父母与孩子应是知心的朋友关系。父母有错误要勇于承认,这对孩子会产生正面效应。当孩子感到父母是可信赖的朋友时,他也会把心里的秘密告诉父母。

5.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只有对客人、对孩子的小伙伴热情相待,才有可能让孩子接受和善、和谐气氛的熏陶,成为有血有肉的人。

因此,加强家长自身修养,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和成长,对祖国和社会整体的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对孩子一生来讲,个人品质、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0~6岁。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几乎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与父母沟通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任凭“隔代亲”特殊的宠爱泛滥,就会对其身心发育造成很不利的负面影响。老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历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观,相对说比较保守和传统,思维的模式容易固执而缺少变通。其次,与年轻的父母相比,祖辈家长的活动、交往的范围比较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视野、理念容易与时代脱节。 另外,老人的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老人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一》 儿童的正常依恋难以形成

1、目前,很多父母常在孩子不满一周岁时就将其送到祖辈那里,只在假期匆匆忙忙看一次。这种情况下儿童的正常依恋难以形成,或形成后又突然中断。儿童心理学认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 、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人格特点有着重要影响,而抚养者主要是母亲,母爱是儿童依恋形成的和发展的 必要条件。英国儿童精神学家保尔及其同事曾报告,过早离开父母而未建立正常依恋的 幼儿,不能主动与其他儿童一起做游戏,积极探索未知,勇于冒险,而早期主要依恋的 破坏会导致儿童情感上的 危险,并将在以后的 生活中以突然的 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出来。

2、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祖辈的爱满足不了幼儿的情感需要。

3.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0-5岁时期的儿童最需要的是父母是亲情关怀,满足他们对父母正常的情感依恋,对幼儿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情感是需要是祖辈们不能满足他们的,祖辈们的爱更多是在满足幼儿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对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是情感归属的需要只有父母才能满足,否则孩子不会产生被激励、被尊重的第四层次需要,情感没有得到稳定的归属。

4.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例: 6岁的壮壮是个典型的留守孩子,1岁不到父母就双双出国了,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一年最多回来两个星期。别看他平时能说会道,什么神舟六号、奥运会、F1,可每周六他爸爸妈妈打来越洋电话的时候,他却完全成了“小哑巴”,或者就只会“喂,你好,再见”。尽管每次奶奶都在一旁提示,“告诉爸爸妈妈昨天在动物园看到了什么?老师为什么奖你五角星啊?你待会准备到哪里去玩啊?”可壮壮还是半天憋不出什么,常常是电话那头的爸爸妈妈问一句,他就胡乱应一声,不到一分钟就把电话甩给爷爷奶奶了。

像壮壮这样的城市留守儿童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寄养型隔代抚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养”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亲子之间因空间距离而产生了心理距离。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呢?早期这样的亲子距离要紧吗?

必须肯定地说,早期的亲子关系当然要紧。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说,早期是亲子之间建立亲密感的最佳时期。孩子正处在最幼小无助的时期,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很明显,在寄养型隔代抚养中,父母很难成为孩子的“第一位”,如果情况没有及时改善,孩子将在日后与父母的相处中依然处处有所保留。

《二》幼儿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1、祖辈家长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历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观,相对说比较保守和传统,思维的模式容易固执而缺少变通

2、婴幼儿处于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藉由外界不断的刺激来增进学习。祖父母被认为属于文化刺激较为不足的一群,故被认为较不能提供多样的文化刺激。与年轻父母相比,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意识里,玩蚂蚁很脏,拔花是成心捣乱,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更是不能“破坏”的。他们认为孩子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3、隔代教育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等等。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作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年轻的父母一定要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三》影响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1、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 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2、语言交流的贫乏和刺激性不足抑制幼儿语言发展。6岁以前是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语言的不同或是语言刺激不足等,皆可能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在与教师的谈话中发现,幼儿的语言发展薄弱,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能力差,一节语言课故事讲述后对于故事的回忆性提问总是很难回答。农村的通用语言是当地的方言,有些幼儿由是从出生开始就与祖辈们生活。祖辈们自身的语言能力相对薄弱,且与幼儿沟通时使用的语言也是方言。幼儿接受的刺激性不足和交流平台的缩减使的幼儿的语言发展缓慢,有些甚至缺乏去幼儿教师基本沟通的能力。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3、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以后接受社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祖辈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易表现为:脾气急燥。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孩子与之长期相处,容易产生自卑厌学。考试紧张。人际交往恐惧。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心理素质不过硬,不但不成才,甚至难成人并且幼儿自小只有祖辈父母的爱,幼儿的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使的幼儿与父母的亲近不够,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四》.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父母在教孩子知识、满足孩子要求时,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是否有益,能否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祖辈当然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他们更多注重教孩子认字、数数,却不大意识到应随时随地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爱劳动、谦让、照顾别人、坚持性等优良个性品质。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如孩子想扫地、剥豆、抹桌子等)时,他们一方面嫌孩子碍手碍脚,另一方面因怕孩子累了等原因加以阻止。这样,无形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动手了。当孩子与同伴交往出现纠纷时,祖辈总是从自己孩子的“利益”出发,想方设法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为孩子讨回“公道”。比如有一次,我带儿子在楼下草坪上与其他小朋友玩,奇怪的是儿子就是不肯与小女孩田田玩,并悄悄地对我说她是个“坏宝宝”。后来向奶奶了解,才知道是儿子与田田玩耍时被推倒了,奶奶心疼地抱起他后说:“田田是个坏宝宝,我们不跟她玩了。”终于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奶奶高兴地对我说:“今天,涵涵真能干,快告诉妈妈什么地方能干。”“一把推过去,把田田推倒了。”孩子含糊不清地说出他的“成绩”,而且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原来儿子对田田进行了“报复”。“对,就是要比别人厉害,这样以后才不会吃亏。”奶奶说。奶奶绝对没意识到,这种“不吃亏”的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

《五》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而不少祖辈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当孩子把玩具乱撒一气时,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时,他们担心孩子摔倒,会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自己吃饭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弄得一塌糊涂,就一口一口地喂 这种种做法,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大脑也用不着独立思考,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强了对家长的依赖,孩子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继而产生愤怒、不满的情绪。笔者的孩子就处于这一阶段:奶奶时刻提醒孙子,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叫“奶奶帮忙”。于是儿子跌倒了,从来不会主动爬起来,只会叫奶奶帮忙,奶奶总是心疼地抱起来说:“哪里痛,让奶奶揉揉,下次可要小心点。”当儿子的画板上写满了字需要抹掉时,就会叫“奶奶帮忙”。奶奶稍有怠慢,他就会大哭大闹,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其实,儿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将字抹掉。

三 :如何优化隔代教育

1. 《一》祖辈应与时俱进

1.老年人应勇敢摒弃旧有的思想观念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充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2.提高祖辈看护人的综合素质。祖辈看护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

让自己开心,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乐于养育孩子,对孩子有耐心、细心;学会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善于吸收新知识,新理念,学习育儿的科学方法,懂得一些基本的启蒙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生活中学会健康饮食,积极学习幼儿的营养膳食及其生活护理;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及时观察孩子身心的变化,从而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做一个纪律严明的守护者,对孩子有好处的就放任他去做,面对是非曲直时,一定不能纵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容;做一个爱运动的人,每天坚持锻炼就能幸福生活一辈子,多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认识我们的大千世界

3.老年人可以利用社区的便利,做好社区的家教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社区广泛宣传家教知识,有针对性地对社区的孩子进行教育,用自己的耐心、诚心、爱心换来孩子和家长的李理解,真正把家庭教育做到了邻里之间,做到家门口,做到家长的心坎里去。

3.

4. 《二》父母应充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1.、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2.发展心理学认为,早期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对儿童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本身的教育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地位、成就动机、性别的价值标准等都会强烈地影响着后代,任何优裕的物质条件都替代不了良好的亲子交流。

3.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作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4.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5. 《三》祖辈应与父母积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幼儿在隔代教育中在情感方面可能不能得到满足,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所影响。这就需要父母,不管有多重要的事、有多么忙,都希望尽量自己亲自抚养孩子,将孩子放在自己家里养育。若实在有特殊情况就需要,父母将自己的新的教育观念多于祖父母交流,父母则多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教育也是科学,是与时俱进的,不要太固执已见,要虚心听取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年轻一辈的意见。祖辈在抚育孙辈时,最容易有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和满足孩子一切要求的现象。遇到这样的情况,年轻一辈家长应当有策略的应对。如果祖辈包办孩子一切事务,年轻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然后耐心的让老人知道这样是对孩子的一生都没有好处的,如果凡是包办,不让孩子培养动手能力,这不是爱是害!也要通过积极的行动,让孩子在动手中产生成就感,让祖辈看到,孩子可以做到,这应当是值得骄傲的。如果祖辈对孩子任何要求都满足,想吃什么就给什么,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父母同样要让老人知道,有些垃圾食品是不能多吃的,对孩子的发育和成长都是有极大的坏处的。对于买东西,那也要有规矩,比如逛一次商店只能买一样东西,培养了好习惯之后,孩子会受益终生的。但是教育也是有弹性的,不是呆板的,比如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可以买两样东西作为奖励,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是可以无节制地得到的。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从满足孩子的需要出发,做孩子最合作的伙伴与亲密的朋友。我们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未来。

2、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认识应统一。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的教育(虽然祖辈家长对孙辈有溺爱娇惯的毛病),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3、作为孩子的父母,同时作为祖辈家长的子女,我们要经常与祖辈家长沟通,只有两代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4、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5.心理学家图拉的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复杂的行为反应。和谐的家庭关系是良好家教的保障,也是良好家教的宝贵资源,儿童通过对长辈的观察模仿,能够学到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学会尊敬、宽容与合作,能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人格

6.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父母和祖辈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必须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沟通。首先要各自定好位。父母是孩子法定的监护人,负有直接的抚养与教育责任。而老人也该给自己定好位,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应做好亲子之爱的润滑剂。要努力做到喜欢孩子,但不溺爱,注意别把旧习惯、坏德性影响到孩子。因为幼年时期是孩子各方面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两代人需要多沟通,尽量为孩子多想一些,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6. 《四》加强学校教育,社区教育

1.因为农村幼儿园的特殊模式,幼儿教师在对祖辈进行教育,交流的过程就需要上级领导,教育部门的支持。农村的幼儿教师师资力量相对是薄弱的,经验能力上也是需要加强的。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多派一些专业人士下乡,对幼儿教师在这些方面上的协助。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深刻认识到隔代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不良影响,在每年的春节之际,开设家长学堂,对村民开展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等等。

2。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隔代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多编写、出版祖辈家长读物,增加隔代教育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满足祖辈家长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这一广大人群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隔代教育的指导网络,多宣传构建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结合好的典型。

四、对隔代教育的看法

隔代教育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隔代教育方式有利有弊,对幼儿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隔代教育方式的利与弊,发挥其教育优势,尽量克服负面影响,使幼儿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隔代教育存在的必然性

无论如何,隔代教育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当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人都在忙着赚尽可能多的钱疲于奔命时,当多数情况下,保姆不职业化,不堪看护重任时,孩子基本上就归爷爷奶奶了。

此外,目前中国老年人已达到1.34亿,再过20年还将增加到2.4亿到2.6亿人。老人退休在家闲着无事,眼看着子女们为生活四处奔忙,无暇顾及孩子,他们就想着为子女分担一点。

总之,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才能让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对家庭生活更有利?

1.隔代养育从时间与精力上解放了父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承受太多压力的父母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寻求各方面都让人满意的保姆非常困难,而我国抚育幼儿的辛苦、烦躁、焦虑中解放出来,父母便能经常地拥有良好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与学习,而在亲子交往中,父母这种良好的心境对孩子的情绪与个性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宝贵的。

2. 隔代养育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现代社会,人的寿命延长,退休年龄相对提前,由于下岗、内退等原因也造成了一批年轻“老人”,这为老年人提供了照看孙辈的可能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生第八个阶段(65岁以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自我整合对绝望,在这一阶段祖父母含饴弄孙的“孙子疗法”不仅给老年人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加强了身体的运动,而且也促进了身心健康的良性循环,使他们重新体会自己的价值,实现更完善的自我整合。因此,对于我国的大多数老年人而言,照看孙辈无疑是促进起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年。

幼儿教育 幼师 隔代教育

3。祖辈的一些个性特点有利于孩子某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父母相比,爷爷奶奶有更充足的时间与耐心同孩子沟通,情绪更加安祥平和,能够更专注地倾听。美国心理学家玛莉.派佛在访谈许多祖孙后发现:祖辈若能够持续关注孙子女,就能给其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双方更能温馨接纳、无话不谈;在道德观及处世智慧上,祖父母的价值观及传统习俗总会与现代社会有所差异,三呆家庭的儿童更容易形成容纳差异的品质,社会能力更成熟。

4. 隔代养育能够缓解家庭内部经济压力,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我国大部分农村,相当一部分老人尚无社会保障,城市中许多老人退休金也不足以满足其生活需要,把孩子交由祖辈照看,子女所提供的生活费等在一定程度上补贴了老人的生活;此外,把第三代放心地交给老人, 就像纽带一样,加强了老人与子女的感情。老人们获得了关爱和尊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慰籍,也有利于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9b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