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更新时间:2024-07-01 18: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拨云见日,让教材的精髓熠熠生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老师的第一基本功。唯有教师走进了文本,方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今天我将从新课标基本要求、编者意图和编写体例、教材内容及知识体系、教学策略与建议以及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五个方面解说本册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达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基本要求

(一)学科定位及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科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本册内容标准及要求

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教材也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5、3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二、编者意图和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改进认识分数的编排,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书的编写体例:

(1)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

(2)例题: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发散学生思维。人物对话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

(3)课堂活动。练习(思考题):弹性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4)综合应用。 (5)整理与复习。

三、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内容及知识体系 如知识树所示: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例1、例2的学习,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假分数、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从而,能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2.真分数和假分数

通过例1、例2、例3的教学,引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概念,从而讲解分数的分类,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容易看出它的大小,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因此教材通过例4总结出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3.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1学习分数基本性质;例2教学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这样编排,为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做好准备

4.约分

教材通过创设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入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这样编排:1.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例2教学求最大公因数,采用“找”的方法。这样编排是为了:(1.)大大减低了学习的难度;(2.)符合学生学习约分的实际需要;(3.)体现算法了多样化、个性化

例3教学最简分数(1)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2)同时为例4 教学约分结果提供了依据(3) 还可为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5.通分 与约分编排相似,通过问题情境引出最小公倍数,以及用“找”的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体现通分的必要性。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例1 教学小数化分数,例2的教学分数化小数

(三)说内容结构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即分数概念的引申;约分、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最后一节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在形式上的相互联系。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四 )说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 已有知识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会比较分子是1,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五年级下册学习了因数和倍数,掌握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后进行教学的。

后续相关内容

它将为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必要基础。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小组学习中的建议:小组学习时,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手折纸、涂色,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具体、真切的感知。在观察规律时,一定要从两个方向来进行,得出分母和分子的变化规律。

(二)说评价建议

《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我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态度,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从探究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

(三)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合理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勇于重组教材,开发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开发教材中的习题资源。

2、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要利用好学习过程中的差

异资源、错误资源、意外资源。

3、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挂图、幻灯片等都是常用的多媒体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丰富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使用已有的教学配套资源,制作、下载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数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对教材的研读是关键的,我们要品出内涵,悟出精髓,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这一“再创造”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9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