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更新时间:2024-01-16 23: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摘要: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同时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从各个方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理论 知识 素质 实践 提高 能力 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当代大学生是受社会

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大学也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在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理论后,能够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是成功的关键,也是在这个竟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到这一点。

提高公德意识,注重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基本品德素质,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社会公德与大学生在公共活动中的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所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连最基本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哀。公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的是规范和管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促使大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有有意识的公德行为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修养和风度,是与人交往的前提,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活动,提高自身的公德意识。在简单的日常行为中,公交车上、校园里、垃圾桶旁边,主动让座,不插队,不随手扔垃圾。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只要能坚持,并使之成为习惯,就具备了一个大学生该有的基本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人或者小动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它)们,懂得体验那种给予而不是施舍的快乐,接近他们,学习他们那种努力生活的精神,那种执着,让自己的心静一些,懂得和更多的人分享。在集体生活中,不能盲目个人主义,要懂得服从首先要为集体付出或者说牺牲一些个人利益,然后因为存在于这个集体而自豪,懂得体验奉献的快乐。其实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验到哪些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哪些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学习那些最普通

的人所做到的精神文明规范和行为文明规范,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培养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大学不再像初中,高中那样,有家长、老师的督促,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觉。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并不断提高知道彻底养成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在把学习的对象仅限于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社会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着,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新东西出现,也有数以亿计的东西被当做垃圾扔掉。只有不断地主动地学习和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这也是生存所需的基本能力。在不断学习的同时,独立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在你学习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全面的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独立思考就是要分清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不依赖于别人的思想,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从各种渠道所学到的东西毕竟是别人的,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后自己总结所得到的才是自己的,也是真正对自身有所帮助的。思考的同时,更要懂得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落后。在学习并对所学知识深度思考之后,要试着从已有的东西里发掘一些新的东西来。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吸取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发掘。只有不断学习,思考,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体现自身价值,才能在科技发展时代立足。

劳动能力。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作为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劳动的能力。劳动可以增强体质,使人的身心得到舒展。主动打扫宿舍卫生,定时收拾衣物,整理自己的物品,画画,动动手自己做个手工制品,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各种作品大赛,用自己的双手去制作一些东西,在家里帮父母做做家务,做做饭,做做农活,这些都是劳动。都是一些难能可贵的锻炼机会。通过劳动,提高了动手能力,创造出更多更美符合自身需求和享受的物质产物和精神财富。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适当的做一些兼职,做一些最基本的劳动,通过这个过程,体验付出和收获的快乐。劳动本身是艰辛的,但它创造的结果是人们都想要的。大学生通过实践各种劳动,一方面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珍惜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体验到努力之后有收获的那种喜悦。通过各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

念和劳动态,具有从事自我服务,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经验,并了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技能,增强劳动纪律,培养劳动创新能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自己铺路,这是一个艰巨而又美好的劳动过程,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必须经历和体验的一个过程。

基本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认识事物,接受事物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不要首先想着找父母,找老师,而是客观冷静的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时,要首先去认识并试着去了解,然后从心理上去接受新事物。大学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人与人之间,与各种事物之间都是陌生的,人的潜意识里就会有一种害怕和逃避的感觉,要努力克服这种心理,最好能主动去接受新的事物,主动和陌生人交往,在经历了长期的这么一个过程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就逐渐加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是需要在不断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以后工作,生活中最常接触的朋友就是大学里结交的朋友,换句话说,就是这一生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就是大学同学。所以在大学里一定要善于为人处世,多结交一些朋友。良好的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很多大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心里就经常会有失落感。初涉世事的大学生遇到痛苦和挫折时,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心理以及良好的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近几年来,正是因为这种能力的缺乏,才导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在挫折和痛苦中慢慢学会承受并克服困难,而不是一味的逃避问题,躲避现实。当你敢于直面事实,直面生活时,一切困难自然会迎刃而解。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较高的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被社会所淘汰。近几年来,大学生失业率直线上升。为此,在校大学生很多都选择了或者准备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其实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逃避,即使拥有再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理论,不会在实践中运用就永远只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在步入社会的这最后一步,大学生应该多多投身到各种社会实践当中去,努力寻找机会再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科技理论和文化知识。社会需要的是可以动手操作

2

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背课文,记东西的书呆子,这些事情电脑都可以做,何必花工资来请你。不要在厚厚的书本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人类最初拥有的能力。不要太依赖于科技,而贬低了自身的价值。用脑子去思考问题的同时,不要忘了用双手将其付诸于实践。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大学生同样需要,不要眼高手低,利用这几年大学时光,把自己所想到的,想做的,都努力的去做一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自己做成功一件事的那种喜悦和给自己的那种力量是谁也体验不到的。在不断地成功或者失败之后,总结出实践经验,这会是受益终生的财富。用脑子思考,用手做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能力,只有在最自然状态下成长的大学生才能最快融入飞速但依然需要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二十一世纪。 参考文献:

【1】河南财经学院课题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3月19日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国共产党新闻,2005年1月17日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8f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