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07 12: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孟子三章》注释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目录: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富贵不能淫》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同“叛”,背叛。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1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三、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
四、课内简答题:
1、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答:王道。施“仁政”。
3、“三里”、“七里”是在强调防守一方占有哪方面优势?“环”是在说明进攻一方占哪方面优势?第二段中,进攻方“环而攻之而不胜”,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地利、天时。天时不如地利。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修辞是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答:排比。从“域民”到“固国”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将前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
5、作者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答:从防御一方虽“地利”却“委而去之”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
3
6、为什么君子能够“战必胜”?
答:已得人心,无往不利。
7、孟子写作目的是说明怎样打赢一场战争吗?
答:不是,是借助战事论证当行仁政。
8、纵观历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并说说带给你什么启示?
答: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革命队伍不断扩大,正是因为他的指导思想深得民心,得人和,所以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取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才能成就事业。
9、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答: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作到取信于民。
10、“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再举二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是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
(二)《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4
8、【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5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三、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 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四、课内简答题:
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2、《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编著。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四书”。《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
6
则兼济天下”。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答: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八指被任用。【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筑】,捣土用的杵。
7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
11、【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12、【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8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 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四、课内阅读简答题:
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答:排比。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议论
9
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答: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举例论证。
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答:由第(1)段的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结论。并论证其事业上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才干。
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答:心理、身体、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为)是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答: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答: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
10
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
答:不能。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谈自己的看法。
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11
正在阅读:
中国是否存在城市化滞后和城市化超前并存的问题?-精品文档01-05
日本岛津GC-14B气相色谱仪使用说明书 - 图文03-15
非车险理赔复习题10-26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格式09-12
高一音乐教案03-11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讲义费风潮中的是与非03-08
2012年中考地理能力提升区域专题01-02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201303-11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孟子
- 默写
- 习题
- 注释
- 答案
- 翻译
- 简答
-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第三单元测试卷2.doc
- 各类基础施工方法桩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图文稿
- 广告设计合同标准范本
- 大学毕业生购房计划
- 人教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7)
- 牛津译林版 英语 七年级上 7A Unit7 单元考试测试卷
-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 专升本英语模拟试题 2
-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1(含答案)
- 216控制系统接地规程
- 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717民商法专业综合之宪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计算机一级IT理论题及答案
- 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1单元测试(I)卷
- 葡萄种植方法与技术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鸟是树的花朵教案设计冀教版
- 2017年天津理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2016年竹子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公司销售人员周报模板
- 五年级数学的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