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和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09 23: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二单元 冷和热
单元教学时间
八课时
1、冷热和温度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4、能扎根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亦凉的规律; 5、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把手放在热水、冷水中,五秒后再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一杯水,倒两根刚从不同水温内出来的手指伸进来,冷热的感觉不同。我一直用游泳池边的那个水龙头作比方,但有那样经历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的,所以效果其实不好) 2、问:从实验中可以发现什么?
3、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使用温度计溅定物体的温度(注:判定冷热的标准)。
4、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的方法,测量冷、热、温水的温度。
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的温度变化
1、问:一杯热水温度下降有什么规律?(注:应提醒学生,这里的下降规律应该是下降速度方面的)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测。 3、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器材、观察、记录的内容;时间、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 4、小组研究,收集数据。
三、画曲线图,分析数据
1、讲解曲线图的画法;
2、学生画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交流各自的发现;
4、小结: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四、继续预测,课后继续研究。
教学后记:
本课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了解冷热的标准就是温度,虽然计划为一课时,但考虑到实验的实际情况,还是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使用温度计,按理说,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使用过温度计测量气温,只是隔了一个暑假,学生不一定能记清,其次,三年级是测量气温,那个相对简单些,本课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还有一部分东西要让学生掌握。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看书,了解测量水温时的相关操作,再找学生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同时让学生注意温度的变化,这里为他们下课时了解水温下降趋势先埋下一笔,为下节课内容作铺垫;第二课时,其实观察水温下降趋势的活动,我让学生进行观测,并将观察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我在黑板上画了曲线图。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 2、会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4、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5、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6、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热的三种形式 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热是怎样传递的?
二、研究热的传递方式
1、问:热在金属里怎样传热?
2、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怎样传热? 3、学习使用酒精灯; 4、学生实验、汇报;
5、小结:什么叫传导。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方式称为传导。
三、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1、问: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2、介绍实验方法,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 3、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这种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四、认识热辐射
1、问:烈日下物体的热来自哪里?怎样传递给物体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介绍辐射。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传递热的方式称为“辐射”。
教学后记:
首先是由上节课谈水温下降的原因引入热的传递,在谈冬天捂父母的手时,我还让学生摸一摸同桌的手,摸一摸桌子、衣服,感觉这种传递。在热的固体传递中,用的是模拟实验,即准备一些器材,但不点酒精灯,让学生来操作,他们点酒精灯的动作自然不规范。我在一旁看着,并纠正他们的动作,然后再谈怎样点酒精灯,并将粞精灯传下去,让学生自己模拟点灯,“点”了半个班,下课时间到了,只有下节课再说了。课堂上没有真正点酒精灯的原因有二,一是怕出安全问题,二是酒精挥发成水了,所以点不着。第二节课,让另外两组将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了解一下,只是有一个组的学生做得很马虎,不知是何缘故。接着同学生把三种传递方法说了一下,找学生读了相关定义,在讲对流时,联系空气的上下对流,这是前面讲冷热空气时谈到的,这也算是复习旧课。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通过做实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通过做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知道温度计的原理;
4、能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6、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实验的不断进步完善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发生变化;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
二、研究加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1、问: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2、学生进行实验;
3、学生汇报糖或蜡加热和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4、问: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糖和蜡一样的变化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阅读二痒化碳液化和汽化的材料。
三、研究固体的热托冷缩现象
1、问: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注:这里的变化是物体受热或遇冷时没有达到改变物体形态所需的温度时发生的一种变化。) 2、学生猜测;
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
4、小结:铜球体积受热膨胀,冷却后收缩。
四、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1、问: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2、学生提出假设; 3、学生实验; 4、汇报结果。
二、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1、问:气体会热胀冷缩吗?
2、学生提出假设,要求部分学生画出自己的设计; 3、学生设计实验;
4、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
三、了解渊计的发明史
1、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2、学生阅读相关的材料,然后谈自己的体会。
四、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后记:
这一课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改变,这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行;二是热胀冷缩,这在没有达到改变物体形态所需的温度发生的变化。第一个内容,让学生看书后说说自己的相关理解,我介绍了两个概念,即熔化和凝结;第二个内容,把实验做了一下,并且让学生联系书中的实验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4、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1、能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账能对比的实验影响的实验,知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到不同物体,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难点:做好水和灿的对比实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问: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注:“同量”、两个“相同”,说明其起点是公平的。) 2、学生提出预测。
3、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 4、学生设计实验。
二、具体实验与结论
1、学生实验,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2、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也比水快。
4、做纸板与金属片唁热、散热的对比实验。
三、小结本课内容。
1、讨论: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归纳: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第 二 课 时
一、研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问: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散热性能是否一样?怎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4、学生汇报数据;
5、总结:深色物体升温、降温速度比浅色物体快。
二、讨论生活中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1、问: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吸热、散热?人们是怎么做的。 2、学生联系生活举一些例子;
3、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小结本课内容
教学后记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物体或同质不同色的物体不同吸热和散热性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实验,在这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关于水和油的实验,重点解决保持开始时温度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公平的起点。对于金属和纸板,可以一起在阳光下晒,只是这样一来,散热效果可能不太好。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多种方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能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3、能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难点: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大自然中不同形态的水; 2、提出关于水的问题 1)、展示水的图片,问:关于水的变化,你们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2)、教师帮助整理、筛选问题。
二、模拟雨、霜、雾的形成
1、研究雨的成因。 1)、谈话:怎样模拟雨的形成? 2)、学生实验、交流。 2、研究霜的形成 1)、教师演示,介绍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交流。 3、研究雾的成因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 3)、讨论:杯中的白气是什么? 4)、小结:白气是水珠,在高空是云,低空是雾。
三、小结:以上三个实验的共同点,都是利用了水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原理。
第 二 课 时
一、认识蒸发现象
1、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2、认识到我们周围存在着广泛的蒸发现象。
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问: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变量(注:这个词语对学生应换一种通俗的说法) 3、学生实验
4、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面积、流通程度、温度
三、总结水的变化及循环
1、问:水有哪些基本形态? 2、学生讨论 1)、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相互转化? 2)、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总是下不完? 3)、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后记:
5、第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看书中几种不同形态的水,我跟他们说,虽然这些物体的样子不同,但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属于水。接着让他们看图片中物体的物体形态,即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第二步看书中造雨霜雾的实验,这三个实验中,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一、造雨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冷玻璃片,我的解释是为了我们更好地观察到水珠的形成;二,造霜的实验中,为什么下面要用湿毛巾,有学生解释说是为了让霜形成,再追问为什么,就不知道了。我的解释是为了让下面有更多的水蒸汽,这样便于霜的快速形成,生活中,从冰箱冷冻层里取出东西,表面很快就有白霜原理也是如此。三,在造雾的实验中,为什么要不冒热气的温水。我的解释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冰棍上冒出的水气,而不致于温水的热气混淆,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然后总结说,这三个实验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即空气中的水蒸汽平时没法看见,一旦温度降低,就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本课也是这一课的第一大块,即谈水蒸汽如何变成水或其他固体。第二课时,首先问学生造雨霜雾三个实验中原理的共同点,生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降温后形成的,然后问相反的问题,水在何种情况下变为水蒸汽,目的让学生明白,水随时都在蒸发,然后看书上晾衣服的图片,设计三个场景,让学生猜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接下来验证
三个实验,然后再涂一大一小的两个水圈,第三则是在黑板上画两块相册大小的水块,一个用扇子扇,另一个则顺其自然,结果第三个实验很顺利,第一个蒸发效果不明显,第二个根本看不出来。究其原因,是因为黑板上的水滴下来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应该像书上那样,将水摊在一个平面上,这样效果会好点。
正在阅读:
冷和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5-09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方案策划_策划书范文04-04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优秀教案10-16
绩效管理在企业的实施研究 - 图文10-01
虹吸雨水天沟计算基本方法05-12
刍议公路桥梁安全方面问题的探究03-18
秋季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3江南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03-14
教师激励性评语09-05
管窥高效课堂:问题 探究 验证05-3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册
- 教案
- 单元
- 年级
- 冷和热
- 苏教版
-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1-6思考题
- 托福听力常用短语(3)
- 《银行柜员服务与营销能力提升2019》
- 魏书生报告心得
- 精编高三夏季会考英语模拟试题带参考答案、听力材料
- GCP试题
- 水电站大作业
- 关于加强对行政部工作职能的通知
- 323远卓:物流行业趋势和案例研究资料汇总
- 终极印染废水污水处理厂设计毕业论文
- 【晨圈颂词】华德福晨圈歌曲集锦 小学一至八年级颂词
- 房地产培训讲师闵新闻《房地产销售沟通技能提升训练》大纲 - 图
- GSMGPR基于SIM900A的应用与实现 - 图文
- 关于做好村、社区“回头看”活动检查指导
-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 习题及答案
- 未来五十年中国人口数量的预测与适度人口容量分析
- 抗震题库选择题
- 领导与激励 - 图文
- 中级财务会计(二)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