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文物馆陈列讲解稿(志愿者用)

更新时间:2023-12-14 16: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物馆陈列讲解稿

各位来宾、你们好!欢迎前来参观孙中山文物馆。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奋斗了终生。在他四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上海是他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展览共分8个部分,下面请看

第一部分 少存大志 振兴中华

孙中山出生在清末的中国,当时专权的帝王统治和落后的小农经济依然根深蒂固,官吏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一幅反映山东灾民贱卖子女情景的漫画。这是清代皇帝的圣旨和官吏使用的惊堂木。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这是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和母亲杨氏。1887年9月,孙中山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这是孙中山阅读过的《法国革命》。1892年,孙中山以优异的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随后行医于澳门和广州,这是一套孙中山行医时的医疗器械。

孙中山第一次来到当时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上海,是在1885年的4月,当时他19岁。这是宋庆龄收藏的“孙中山先生十八岁玉照”的画像。这是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宋耀如经陆皓东介绍结识了孙中山,从此一直支持着他的革命活动。孙中山在看到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后,想要通过上书李鸿章促使清政府改革。1893年,孙中山回到家乡翠亨村起草了近八千字的《上直隶总督书》。1894年,孙中山和好友陆皓东从广东到上海寻找上书的门径。这是他的同乡郑观应写给盛宣怀的推荐信,请他帮助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孙中山来到天津,李鸿章拒绝接见他,孙中山决定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这是《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

1895年10月,孙中山领导兴中会发动了乙未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驻英公使馆人员诱捕,后来他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的老师康德黎先生的营救下获释。这是康德黎先生赠送给孙中山的题签照。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领导全国规模的革

1

命。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联合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是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这是同盟会证章和会员证。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扫除革命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与保皇派在报刊上进行论战。这是革命派论战的主要阵地——《民报》,这是保皇派论战的主要阵地——《新民丛报》。这是1912年孙中山为奖励《自由新报》所进行的革命宣传工作而签发的旌义状。

这是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在南方发动武装起义时使用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些是起义时使用的武器弹药。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并在海外发行债券,筹集革命经费。这是他在海内外奔波时使用的旅行箱。

第二部分 推翻帝制 肇建民国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全国发动起义,掀起反清高潮,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保路运动”在四川发展成武装起义,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这是四川“保路同志会”的“驱洋灭清”悬挂牌。孙中山非常关注“保路运动”,他在致同志的信中指示各地响应。武汉的共进会、文学社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促成下组成了起义领导机关,后来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这是共进会和文学社的同盟誓牌。

1911年10月10日晚,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这是起义将领张振武使用过的指挥刀。这是另一位起义将领蔡济民的指挥所“蔡家祠堂”的砖块。这是参加起义的人员手绘的作战示意图。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这是湖北军政府印刷安民告示时使用的印模。这是武昌城城门出入证。清政府派兵镇压起义,11月3日黄兴抵达武昌就任战时总司令,指挥汉阳保卫战。这是黄兴的“战时总司令之印”。

在革命形势危急之际,上海光复了。11月6日,沪军都督府成立,陈其美任都督。这是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这是沪军都督府成立时的合影。这是沪军都督府证章。这是后来被孙中山任命为实业总长的张謇送给孙中山的题签照。

孙中山得知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于12月25日在广大人民的翘首企盼下回到上海,召开会议商讨筹建临时政府。12月29日,在南京举行的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是《民立报》上刊登的孙先生当选大总

2

统消息的《南京紧要电报》。

这是副总统黎元洪原拟赠送孙中山的匾,上面的“宋卿”是黎元洪的字。 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是宋庆龄收藏的刊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消息的《申报》。这是参加孙中山就职典礼人员佩戴的立国纪念章。这是为庆祝和纪念民国的成立,民国政府发行的开国纪念牌和立国纪念币。这是当时存放纪念币的柜子。这是民国国库的镇库铁钱。这是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策和法令,社会面貌为之一新。这份报纸上刊登着孙中山通电改用阳历纪年的消息。3月5日,孙中山颁布了“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这是当年剪下来的辫子。这些是民国成立后,民众以孙中山、黄兴及革命军使用的五色旗、十八星旗等为主题的制作的各种纪念品。

第三部分 捍卫共和 愈挫愈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经费短缺,内忧外患严重。孙中山本着“天下为公”的思想,把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希望这样能使清帝早日退位,实现共和统一。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接受《皇室优待条件》,下诏退位,这是清廷为接受《优待条件》宣布共和的上谕。这是南北议和纪念章。这是南北议和纪念墨盒。这是当时的《民立报》,报上称孙中山解职是“革命史中之大结束”。

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选为理事长,他委托宋教仁代理,自己前往各地考察实业。可是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闻讯后立即返沪发起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他指示李烈钧和陈其美分别在江西和上海起兵,但因起事仓促,“二次革命”失败。这是《真相画报》登载的关于“宋案”真相的报道。这是《民立报》上刊登的《孙中山先生宣言》。这是江西都督李烈钧的照片。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他总结失败原因,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以便更好地领导反袁斗争。这是《中华革命党宣言极其政纲(草案)》,这是中华革命党为募集革命经费发行的债券。这是革命党本部人员在东京的合影。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称帝,激起全国各界的反对,护国运动爆发。这是护国军将领蔡锷,这是在参加护国军时的朱德。袁世凯派人暗杀了陈其美,孙中

3

山闻讯后亲去致哀。这是朱执信送给孙中山的陈其美遗像。这是孙中山收藏的陈其美灵堂照片。这是孙中山前往致哀时用以防身的手枪。

袁世凯死后,国务总理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7月6日,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国会议员也纷纷南下组成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的留影。这是孙中山就任时佩戴的大元帅指挥刀。

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病逝,这是孙中山收藏的、日本友人犬养毅撰书的黄兴碑拓片。

第四部分 精诚无间 共赴艰难

西南军阀极力排挤孙中山和护法军政府,1918年5月,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职务返回上海,入住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寓所。这是6月28日《上海时事新报》对孙中山在上海行踪的报道。这是孙中山致汪精卫询问上海是否安全的电报。

1885年5月,孙中山奉父母之命与卢慕贞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二女,他们在1915年协议离婚。这是1900年孙中山与流亡到檀香山的家人的合影。这是孙科与其子的合影。这是1915年孙婉送给父亲的照片。这是宋庆龄与家人的合影。

宋庆龄于1914年起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同样的革命理想让他们走到了一起,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举行了婚礼。这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婚后在日本东京的照片。这是孙中山收藏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夫妇及其子女在1920年的合影。这是孙中山宋庆龄当年使用的日式餐具。这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使用过的生活用品。

1921年4月国会召开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这是5月5日孙中山就任时,上海各界人士在孙中山寓所举行庆祝活动的情景。

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粤秀楼总统府。孙中山辗转登上永丰舰指挥平叛。这是总统府的侍卫从炮火中携出的孙中山的佩刀。这是掩护宋庆龄脱险的侍卫马湘等后来送给宋庆龄的题签照。这是孙中山和宋庆龄脱险后,回到上海在寓所前的合影。

陈炯明叛变后,蒋介石奉命登上永丰舰协助孙中山指挥平叛。这是蒋介石撰写、孙中山作序的《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这是蒋介石送给宋庆龄的题签照。

1922年8月孙中山回到上海,同陈炯明继续斗争。他联络张作霖和张学良牵

4

制直系军阀,同时组织讨贼军讨伐陈炯明。这是张学良赠送给孙中山的题签照。这是各地为讨伐陈炯明致孙中山的电文。这是孙中山委任讨贼军将领时签发的委任状的存根。这是1923年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办公时的留影。

孙中山很早就认识到了飞机的军事价值,他任命曾在美国学习过飞机制造的杨仙逸为航空局局长,成立航空局。这是航空局自制的一号飞机“洛士文”号在制造过程中的照片,“洛士文”取自宋庆龄的英文名Rosamonde。

第五部分 实业规划 关怀民生

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实业是“中国存亡之关键”,他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多次从上海出发,先后赴武汉、福州、香港、广州、澳门、珠海、江苏、安徽、江西等地考察,宣传民生主义。他还远赴日本筹措资金,参观访问。这是孙中山在日本三菱造船所考察时的留影。

孙中山认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1912年1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五马路,也就是现在的广东路上创办,孙中山亲任总理。这是孙中山亲笔修改过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干线图》。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印。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信封。这是孙中山和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员的合影。这是孙中山绘制铁路时使用过的曲线板。

1918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莫里爱路寓所着手撰写了《实业计划》。《实业计划》是勾画中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规划,共分六大计划。这是《实业计划》英文手稿。这是孙中山珍藏的1922年尼克博克出版公司出版的《实业计划》英文本。

1919年,《实业计划》中译稿在上海创办的国民党刊物《建设》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上开始连载。这是廖仲恺翻译《实业计划·第一计划》中文稿。这是孙中山收藏的、连载《实业计划》的《建设》杂志。

1922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了《建国方略》。该书由《实业计划》、《孙文学说》以及原名《会议通则》的《民权初步》汇集而成。这是孙中山亲自校阅过的《建国方略》。这是《建国方略图》。

这些是孙中山规划沿海大港时参考的文献。1916年,孙中山命谢彬前往新疆阿尔泰地区调查社会经济情况,后来谢彬将考察结果写成了《新疆游记》,孙中山亲自为他作序。这是孙中山收藏的《新疆游记》。

5

第六部分 探索新路 与时俱进

1916年护国运动胜利后,孙中山认为必须启发民众以懂得如何行使民主权利。他在上海环龙路63号寓所撰写《会议通则》。这是孙中山收藏的《会议通则》。

1918年孙中山入住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撰写《孙文学说》,系统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阐述了“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这是孙中山赠送给宋庆龄母亲倪桂贞的《孙文学说》。这是上海《民国日报》刊登的广告,介绍《孙文学说》是“破天荒之学说,救国之良药”。这是孙中山在撰写《孙文学说》时参考的文献。这些是孙中山用过的文具。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孙中山指示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辑邵力子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爱国斗争的罪行。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民众的力量,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寓所向戴季陶表示要指导工人运动,这是戴季陶赠送给孙中山的、刊登有他俩谈话内容的《星期评论》。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在上海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国民党规约》。这是孙中山保存的《中国国民党规约 附本部事物所事规则》。这是孙中山任命周佩箴为国民党本部财务部副部长的委任状。

俄国十月革命吸引了孙中山的目光,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上海莫利爱路寓所与孙中山会谈。1921年,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向中国共产党建议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这是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这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

孙中山开始着手改组国民党以更好地进行国共合作,他在上海三次召开讨论改组国民党的会议,发表了新的《中国国民党宣言》和《中国国民党党纲》。1923年1月,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来到上海,三次到孙中山寓所商谈中国革命问题,他们联名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这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确定。这是孙中山与越飞在莫利爱路寓所会谈情景。这是刊登在1923年1月28日《民国日报》上的《孙中山与越飞氏之重要谈话》,也就是《孙文越飞宣言》。这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居住在上海寓所时招待客人的物品。

1923年孙中山回到广州后,筹备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孙中山请苏联派驻广州的代表鲍罗廷指导国民党的改组工作。不久,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把上海国民党本部改组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这是鲍罗廷送给宋

6

庆龄的题签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是1924年6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与蒋介石、廖仲恺等人的合影。这是何香凝送给宋庆龄的廖仲恺照片。

1924年1月至8月,孙中山多次在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演讲三民主义。这是宋庆龄收藏的孙中山《勉励国民》演讲录音的唱片。这是三民主义宣传画。

第七部分 和平统一 矢志不移

为早日推倒军阀,实现祖国的自由统一和独立,孙中山于1924年发布《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在韶关誓师北伐。这是孙中山保存的《大元帅关于北伐之命令及宣言》。这是孙中山北伐时使用的望远镜。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为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祖国的独立和统一,从广州出发,经上海、日本北上。广东各团体欢送孙中山北上,这是广州九十六工团代表送给孙中山的刻有“定鼎中原”四字的大银鼎。这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上海莫利爱路寓所接见群众代表后与众人的合影。这是孙中山北上时穿的中山装。这是孙中山的莫利爱路29号寓所请柬。这是孙中山的名片。这是孙中山的手杖。

孙中山北上途中,段祺瑞和张作霖相互勾结,迫使冯玉祥下野。12月,孙中山一行由日本抵达天津与张作霖会谈,但对废除不平等条约和联俄政策并未取得一致。这是孙中山在天津张园门口的留影,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12月31日,孙中山扶病抵京,立即被送入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冯玉祥下野后一直未能与孙中山相见,这是他托人赠送给孙中山宋庆龄的绣画。这是宋庆龄收藏的德国医生为孙中山诊病时使用过的血压计、听诊器。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在北京溘然长逝。他在弥留之际,仍不停地呼喊:“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是孙中山遗容的照片。孙中山逝世后,举国哀悼。这是上海《民国日报》刊发的孙中山逝世的消息;这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发行的《孙中山特刊》上刊登的《告中国民众书》;这是宋庆龄珍藏的、与孙科等人在北京中央社稷坛为孙中山遗体守灵的照片;这是上海民众在设于莫利爱路29号孙中山灵堂祭奠时的情形;这是宋庆龄收藏的上海国民党女

7

党员到寓所慰问她时的合影。

孙中山先生临终前曾嘱咐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他逝世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孙中山葬事筹备处,筹备建造中山陵事宜。筹备处向海内外征集陵墓设计图案,共收到应征图案四十余种,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获得首奖。1929年5月,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自北京西山碧云寺启程南下。6月1 日,隆重的奉安大典在南京紫金山举行。这是宋庆龄珍藏的中山陵施工的照片;这是颁发给参加奉安大典人员的奉安纪念章和《总理奉安纪念》。这是法国雕塑家保罗·兰窦斯基雕刻的孙中山铜像小样稿。

第八部分 丰碑屹立 精神长存

孙中山为革命奔波一生,他除了留下未竟的革命事业、光辉的思想和伟大的精神外,仅有上海莫利爱路的寓所和寓所内他钟爱的书籍,以及少量衣物,他把这些留给夫人宋庆龄“以为纪念”。这是孙中山签署的家事遗嘱。后来,宋庆龄继续居住在这里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这是宋庆龄在这里生活、工作时穿着过的旗袍。这是宋庆龄叮嘱上海保持孙中山在世时的寓所原状的电文。

1945年年底,宋庆龄将莫利爱路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这是“国父故居”章和《国父故居用笺》。这是1956年11月,宋庆龄在孙中山故居整理孙中山亲自绘制的地图时的情景。这是1958年出版的第一部介绍上海孙中山故居的书籍——《孙中山故居》,宋庆龄亲自撰写了序言,这是宋庆龄所撰序言的原稿。1961年,上海孙中山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先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的崇高思想和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地努力!相信各位来宾在观看了展现孙中山生平的文物馆陈列以后,一定从中感受到了至今依旧闪烁着光芒的中山精神!

谢谢参观!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81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