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优化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3-11-15 23:3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融合信息技术 优化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融合信息技术 优化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范罗冈小学 陈美欢

摘要:在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上融合信息技术,不但能利用动静结合的图像活跃课堂气氛,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心理教育的知识面,从而优化教学,有效教学。由此可见,只有把信息技术纳入到心理健康的整体课堂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充分显示它构造乐学环境的优势,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走进小学课堂,成为小学生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以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它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要求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追求新奇刺激的年龄特点,心理健康活动课尤其要注意避免单纯理论的枯燥讲解,这就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感悟中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枝粉笔、老师的一张嘴”这种教学手段,就像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而富具声音、图片、动画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从视觉、听觉上给予学生最直接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得课堂教学能更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

一、信息技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表现:

1、信息技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广泛性和全面性,增强了说服力。

一堂成功的心理健康活动课,需要大量的材料和信息。如果活动课上阐述的信息量少,视野不够开阔,内容不够全面,只有老师的空洞说教,这样就会导致这一堂的课主题缺乏说服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网上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网络共享资源,能够使课程的内容更充实,信息更全面,使得课堂教学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2、信息技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灵活性和互动性,增强了实效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方式、条件和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而且能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简捷、丰富及高效的工具,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并灵活运用心理健康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因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上,不仅仅有文字,还有丰

1

融合信息技术 优化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富的声音、图片、动画、影视画面等等,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去理解、去实践,以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解决思想上的疑虑,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大大增强课堂教育主题的实效性。

3、信息技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增强了趣味性。

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处理信息和自动工作等功能,因此,它能帮助教师呈现出课堂所需的大量图片,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并能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把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在顷刻之间变为形象的画面。促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持久兴趣,从而为达到教学总目标提供了保证。此外,多元化的音像信息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和情趣,为学生了解知识、理解内容最终形成正确心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心理健康教学更显生动活泼。

二、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应用整合情况: 1、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制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课件,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把呆板的文字演化成充满趣味性的动画效果,使静变动,使死物变活,在动态中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促使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以利于学生在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下,延长对新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情绪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同的想法,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导入《谁动了我的奶酪——换一种想法,换一种心情》一课时,我就在想,要怎样才能让同学们认识并认同这一个活动主题呢?如果把单纯的理论通过乏味的口头表述,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难免会让他们觉得过于枯燥。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紧紧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一开始就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上理解“不同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结合近年来比较风靡的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内容,把书里的人物和情节以动画图片的形式进行演示播放,并配着轻松而有趣的动态音乐,在播放过程中我用简短的语言解释说明动画图片的内容,从而一步步引出这节课的主题。经过实践,我发现通过这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课堂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但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在趣味的动态画面中体会到情绪ABC理论所反映的深层内涵——“我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看法会引起不一样的情绪体验。”紧紧围绕这个情节,当我结合例子说到情景——情绪辨别时,学生很自然地就被领进了这堂课所要体验的主题当中。

2、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创设条件。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观察事物时

2

融合信息技术 优化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往往无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且停留在大致的、笼统的观察层面上,不善于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常常会遗漏重要细节。因此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对相同问题在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进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从而发现教师提供的事例中隐含的内在问题,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事例中的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从而认识问题并寻找途径进行解决。

目前,独生子女情况非常普遍,不少孩子都是家里的一块宝,父母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未雨绸缪”地帮孩子解决妥当。正因为这样,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也就常常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因此,我借助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了一堂《我来给困难当参谋》的心理活动课。通过课件,展现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困难,让学生体会到困难是谁也避免不了的事情,但遇到困难后应该怎样很好地化解呢?学生利用课件所提供的情景,在课堂上进行了情景模拟表演。在课件形象的演示下,整堂活动课都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想办法帮助他们化解。一方面同学们认识到:遇到困难后不但会使我们的心情低落,还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果,所以化解困难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大家又想到: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个成员,发现同学有困难后,应该主动帮助他们。结合同学们的情况,我还利用课件,编排了智慧屋的环节。伴着轻松而欢快的乐曲,引导学生回忆他们自己遇到过的困难,并让他们把这些困难在班上进行叙说,请求帮助化解。

3、利用信息技术,在客观角度上为学生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门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状况进行素质教育的课程。但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比较薄弱,对于自身的心理状况往往很难从客观角度上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以第三人的角色作为教育对象入手,学生就能更易于接受并从中获得启发。

在《我是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一课的教学中,我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一开始就利用电教媒体向大家展示本课的先行者——小灵通。这个小灵通还真可爱。他一出场,同学们马上就被他风趣幽默的形象给吸引住了。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小灵通首先非常客观地就自己的性格特点向大家作了详细的介绍,供大家评价。然后又对自己周围的朋友——固定电话和移动手机进行了全面的个性介绍。通过与固定电话和移动手机直观的对比,同学们很快就从正、反两面对小灵通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继而明白到:一个人在认识和评价自己时,也要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在这整一个环节中,小灵通是一个客观形象,让大家能站在旁观者的身份去对他进行一分为二的认识,从中逐步迁移到一分为二地认识自我。

三、信息技术融入心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出发点及成效体现等方面的局限,信息技术与心理课堂教

3

融合信息技术 优化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学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还需明确以下几点:

1、明确目的,讲究实效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率应高于传统教学才称其为有效。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必须注重教学主题和活动形式来进行设计。

2、明确主题,注重反馈

在信息环境下搜集素材,教师要明确主题为学生指引方向,并对学习过程提出指导性建议,以保证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课件,要进行正确的指导和信息反馈,让学生明白课件反映的意图和涵义。

3、有机结合,促进成效

信息技术的主体是人(教师),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体也是人(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信息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巧用信息技术对心理健康活动课堂赋予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扩展学生心智锻炼的空间,促进学生的素质培养。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在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上融合信息技术,不但能利用动静结合的图象活跃课堂气氛,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心理教育的知识面,从而优化教学,有效教学。由此可见只有把信息技术纳入到心理健康的整体课堂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充分显示它构造乐学环境的优势,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景贵. 网络文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 中小学管理,2002(7).

[2] 吴焕庆. 从课程角度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J].中小学电教,2003(9) . [3] 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11-07 [4] 李会霞. 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导刊,2001(7) .

作者简介:陈美欢,女,26岁,学历:本科。毕业于广州大学,主修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于江门市范罗冈小学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职,教龄为一年。

任教单位:江门市范罗冈小学

详细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象溪横路12号范罗冈小学 (邮编:529000 ) 联系电话:0750-3332170 E -mail: vinjo624@126.com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7iv.html

Top